以仪式守护节日文化
车淑娅
说起端午节,人们首先会想到吃粽子,一些地方能看到热闹的赛龙舟,此外还有佩香囊、系彩绳、插艾叶、挂葛蒲、饮雄黄酒等习俗。这些习俗、仪式是我们解读、认识传统文化的编码系统,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从孔子“不学礼,无以立”,至清初思想家颜元“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有礼则身修,心有礼则心泰”,中国自古以来高度重视仪式的教化作用,讲求通过仪礼建构社会秩序,在仪礼中传承中华文化。中华传统节日仪式是中华仪礼文化的重要内容,既包括生活化的节日仪式,也包括正规的节日庆典礼仪。通过举行节日仪式,可教化人文,规范道德,促进社会秩序和谐友善。如今,伴随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增强,传统节日重要性已有社会共识。如何让这些传统节日不仅仅是“大长假”“小长假”,而是紧紧围绕节日文化展开?加强节日仪式可作为探索方向之一:有了具体的节日仪式,节日内涵才有所依附,才能逐渐加强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节日的认知和认同。
如何强化节日仪式?一方面,我们可以结合当代生活特点,对传统仪式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赋予传统以当代气息。在传统节日中,有许多仪式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比如端午节的包粽子、赛龙舟等就富有生活趣味,能够调动民众的参与兴趣。我们可以深入发现和挖掘生活化节日仪式的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倡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保留传统仪式,丰富节日民俗活动,逐渐实现“见人见物见生活”的文化传承理念。另一方面,或可发展当代节日仪式,使节日文化深入人心。新中国成立以来,一些新的国家节日仪式正在形成和完善。比如,党和国家领导人每连元旦发表新年贺词,举办建党、建国、建军等重大纪念日纪念活动或阅兵仪式等。这些重大节日纪念仪式充分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应继续发扬。2018年元旦,三军仪仗队和军乐团首次执行天安门广场升国旗任务,增加了礼号手天安门城楼演奏、礼兵金水桥南侧迎国旗等新内容,使升国旗这一仪式受为庄重威武,让人记忆犹新。我们还可借助现代媒介手段为增强节日仪式助威。持续多年的春节晚会、元宵晚会、中秋晚会等电视晚会已成为传统节日新仪式,其中年三十晚上看春晚更是已成为“年俗”的一部分。在新媒体环境下,以更符合今天年轻人心理特点的方式创建有价值内函、有可操作性、易于传播、让人久久不能忘怀的节日仪式,可作为的空间还很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是其重要内容。我们当以生动多样的节日仪式连接古今,丰富传统节目的文化实践,守护传统节目的价值意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新都道。
(选自2018年6月15日《人民日报》)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传统节日仪式是教化人文、规范道德、促进社会和谐友善的重要方式。 |
B.现在有人仅把一些传统节日看做“放假”,却忽视了节日承载的传统文化功能。 |
C.节日仪式依附于节日内涵,具体仪式能加强人们对传统文化节日的认知和认同。 |
D.生活化的节日仪式能调动民众的参与兴趣,有利于“见人见物见生活”的文化传承。 |
A.首段从端午节民俗活动写起,点明习俗、仪式对认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引出下文。 |
B.第二段针对仪礼文化的重要性及人们对传统节日的认识误区,引出文章中心论点。 |
C.第三段强化节日仪式的具体建议,运用例证法和喻证法,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
D.本文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构建全篇,条理清晰,论证有力。 |
A.孔子重视“礼”,清初颜元也重视“礼”,可见,中国古代先贤都非常重视“礼”。 |
B.在三军仪仗队和军乐团进行天安门广场升旗后,升旗仪式才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 |
C.如今,更符合年轻人心理特点的新媒体已经超越曾是传统节日新仪式的电视晚会。 |
D.发扬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是继承并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新辉煌的重要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