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地 锦
聂鑫森
景影夫妇之所以买这套二手房,是因为儿子要结婚,再买一套新房吧,钱还不够。于是将早几年买的一套大房子让出来,重新装修,做了年轻人的洞房。然后,他们寻寻觅觅,相中了这套房子安身立命。这一切都是静悄悄地进行,没有惊动单位的任何人。景影平日上班、下班,从不要单位司机接送,所以他搬家、安家没人知道。儿子结婚,景影也没给本单位的人发请柬。这叫自己的日子自己过,图的是一个清静。
景影夫妇太喜欢这套新买的房子了,虽说是二手房,虽说只有100平米,虽说与彼此上班的单位有着不短的距离。但是这栋楼的外墙爬满了地锦,让呆板的水泥钢筋结构墙散发出无限生机,美得可人。景影五十有五了,是林业大学园林系毕业的,之后又在园林管理局当技术员、工程师,再提拔到领导岗位上,如今是副局长了。景影一辈子与花花草草相厮守,心情好极了。妻子刘欣在中学教语文,生得小巧玲珑,特别喜欢古人写花写草的诗词和散文,年纪大了却常常萌发少女的情怀,这很难得。
刘欣常和丈夫开玩笑:景影,你这辈子是改不了拈花惹草的毛病了。
景影点头称是,然后说:你常自比弱草娇花,我能不小心侍奉?这地锦的名字就很有诗意,它还有俗名叫爬山虎、爬壁虎,最有韧劲,值得世人效仿。
这栋楼只有6层,所以没有电梯,年岁在20年以上。地锦把外墙涂得很绿,根扎在墙根,藤则攀墙乱爬,卵状的叶子重重叠叠,像厚厚的毯子。
景家住在5楼,客厅、书房、卧室、卫生间、厨房的窗口周围,都密集着藤和叶,有的还向窗口探进头来,充满着好奇心。到了六七月间,藤叶间还会冒出淡黄带点浅绿的小花,娇滴滴的。落雨的时候,雨声沙沙啦啦,好听。而下雪后,绿意上覆一层莹白,好看。盛夏骄阳如火,地锦却浓荫送凉;深秋下霜,叶子绿中透红,如无数跳跃的火苗。
这地锦使景影浮想联翩,假如每个社区的每栋楼,都细心培养这种垂直绿化植物,那么,对于城市的空气净化和低碳化生活,功莫大焉。他起草了一个报告《关于倡导城市住宅楼培植地锦的几点建议》,局办公会议全票通过,然后形成正式文件,上报市政府有关部门。
景影完成这个报告的初稿,是在地锦送绿的书房里。第一个读者当然是老伴刘欣。刘欣边看边念,每到妙处必大声叫好,然后说:景影,我要为地锦口占一首诗。可惜,它不能录入你的大文,遗憾。题目是《咏护墙植物地锦》:地锦铺荫绿满墙,万家安乐笑炎凉。最珍春雨潇潇夜,叶叶歌吟湿舞裳。这回轮到景影喝彩了:好,言近而旨远。可叹我无诗才,不能唱和。但愿这个报告能得到领导的认可,并大力推广,则为大幸。
报告呈上去几个月了,如泥牛入海无消息。景影很惆怅。
社区忽然贴出通知:将组织专人,把各住宅楼外墙的地锦全部清理干净,以便美化环境,参加全市美丽家园的评选活动。景影感到很惊愕,这真正是瞎胡闹。一打听,是省里一位领导,在市里有关部门陪同视察时,随口说了一句要显出外墙本色才有整体美感的话,于是层层认可,雷厉风行遵命照办。
景影雷急火急去了社区的管理办公室,对一位年轻的女主任,口若悬河地说了一大通道理,关键词是:决不能清除地锦!女主任漠然地看着景影,然后说:上头有指示,我能不办吗?再说许多住户都同意哩。你想想,我得请人,得发工钱,还要刷涂料,我愿意吗?景影大声说:别人同意,我不能阻止。但我家的房子,当然包括外墙,是我用钱买的,是我的私有财产。我家外墙的地锦,决不能清除!谁敢清除,我上法院告谁!
景影说完,气冲冲地走了。
一栋栋楼外墙的地锦,被清除干净了,再刷上白色的涂料。只有景影家的外墙,还留着一片地锦,如白色波浪中的一个绿岛,格外扎眼。景影对老伴说:我就守望着这一片绿色,可奈我何?
有一天,正好儿子、儿媳回家来吃饭。刘欣对景影说:你早出晚归,社区的许多闲话你听不到。他们说:这家牛,因为男人是园林管理局的副局长,副处哩,谁敢去惹他!屁话!这是简单的维权,与当副局长何干?还有人说,小偷喜欢到有权有势的人家作案,他留下绿的标记,可以直奔其家,不致大家受难。景影气得一拍桌子,吼道:这是什么混账逻辑!我若是贪官,有的是钱,还买这二手房干什么?吼完了,无力地坐下来,连连叹气。儿子、儿媳忙说:爹,我们也担心哩。万一小偷上门,偷不到值钱的东西,又正好撞着你们两个老人,撒气行凶,得不偿失啊。
景影忽然老泪纵横,说:你们看着办吧。
刘欣马上走向座机,拨号给社区管理办公室,说:我家外墙的地锦,你们去铲除吧。
【小题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
A.上下班不要单位司机接送,搬家、安家没人知道,儿子结婚自己让房,买二手房这些情节都凸显了景影的为官清廉。
B.第六段用比喻、拟人的手法描写地锦的四季之美,构成景影夫妇活动的环境和背景,并承接上文揭示景影夫妇喜欢这套二手房的原因,引起下文,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C.社区有人这样议论这家牛,因为男人是园林管理局的副局长,副处哩,谁敢去惹他,这段话含蓄地批评了拥有权利的官员享有特权这一不平等的社会现象。
D.文末景影忽然“老泪纵横,说:你们看着办吧”中“老泪纵横”这一神态描写,生动地刻画出景影面对舆论和亲人劝说,不得不面对现实的痛苦和无奈。
E. 小说善用烘托的手法,有艺术情趣。最终妥协于现实的妻子刘欣、唯上级是从的女主任、嚼舌根的小区居民,都有力地烘托了景影这一人物形象。
【小题2】请分点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小题3】这篇小说的创作意图是什么?请结合小说内容加以探究。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3-06 05:19:3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蚊子
张国平
他决定回趟老家,去看看年迈的老娘。他怕以后再没机会了。
他没让司机老王和秘书小周陪同,也不敢自己驾车,客车也没敢坐,找了辆出租车回了老家。
老家离龙城不过一百里,到家的时候天还没黑透,看马上到了,他让出租车司机把车停在路边,想等等再回家。他不想碰到父老乡亲。
不远处是座废堤坝,小时候上堤割草的情景还历历在目。他站在高处,远望彩霞飘浮,夕阳西下,心头不禁酸楚。他好想留住当下,留住眼前的美好,可惜这一切已成奢望。
他不仅付了车费还预付了明天的车费,让出租车司机明天再来接他,他说明天要去趟更远的地方。
天黑透了,他步行回家。
他的突然出现让娘很意外,他从没有这个时间回家的,而且还是一个人。娘问老王和小周呢,他说送到门口让他们回去了。娘问他怎么回去,他说今儿不回去了,在家住一夜,陪陪娘。
他很久很久不在老家过夜了,每次回来都是来去匆匆。娘高兴,一扭一扭地出去了。他问娘去哪里,娘说回来你就知道了。娘买了顶蚊帐回来,说老家蚊子多,没蚊帐你睡不着的。娘的床上并没有支蚊帐,他问娘,娘说她习惯了,老胳膊老腿的,蚊子不咬她。他知道,娘是舍不得花钱。娘不缺钱,他也不会让娘缺钱,可是娘还是舍不得花。他曾想给娘请个保姆,娘不让,说她能打能跳的,请啥保姆。其实,娘既不能打也不能跳了,娘骨质增生,走路已不灵泛了。他也曾想让娘跟他住一起,娘说不习惯,还是老家空气好,乡里乡亲的,有人拉呱。城里有啥好的,街上车多人多,家里跟牢笼似的。
娘每次这样说他都想让她打住,“牢笼”很不吉利。
娘做好了玉米粥,好香好香的玉米粥,他足足喝了两大碗,喝得畅快淋漓。
碗筷是他刷的,娘不让他刷,他坚持要刷。娘当然高兴,笑眯眯地在旁边看着。
晚饭后娘儿俩拉了很久的呱,芝麻核桃,陈年往事。娘问他工作可好?孙子和媳妇可好?他支支吾吾地应着,心不在焉。娘哪里知道,为了不连累儿子,他早将儿子和媳妇送到美国去了。
看天色晚了,娘给他支了蚊帐。他让娘睡支蚊帐的那张床,娘不肯。睡觉前他塞给娘两沓钱,娘吃惊地盯着他,问为啥留这么多钱?娘花不了这么多钱。他让娘留下,说万一要用了也方便。娘不肯,硬把钱塞回去,说没钱了难道不能找你要?
他回答不了娘的话,夜里偷偷将钱塞到铺盖下。
他脑子乱,睡不着,偏偏钻进一只蚊子,在他耳边嗡嗡嗡。他身上痒,更睡不着。
他想开灯捉蚊子,但怕影响娘,只好忍着。他奈何不了蚊子,蚊子更猖狂,他被咬了很多包。已经后半夜了,他看娘睡熟了,实在忍不住,便开灯捉蚊子。
嚇啦啦,他满蚊帐拍,却总是拍不到蚊子。
娘醒了,娘帮他拍蚊子。娘说你别动。娘一只手伸在蚊帐里,一只手留在蚊帐外,等蚊子落稳了,啪! 一下将蚊子拍死了。
娘看看两掌血,说,它只要钻进来就跑不掉。蚊子这物件钻进来就得吃饱,吃饱它飞不动了,非死不可。一只手在里,一只手在外,两面一夹,一拍一个准。
娘的话让他出了一身冷汗。他辗转反侧,心乱如麻,一夜未眠。
他很早起床,给娘做了早饭。平常都是娘给他做饭,这是他第一次给娘做饭。
娘高兴,吃得很香,他却吃得很少,五味杂陈。
出租车司机很守信用,早早地来了。
他上了车对出租车司机说,回龙城。出租车司机吃惊地问,不是要去更远的地方吗?
他回头望了望仍站在村头的娘,对出租车司机说,不,就回龙城。
(选自《啄木鸟》2018年1期,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部分“他”不让人陪同,自己打车夜晚见母亲,是因为他要到“更远的地方”,说明违法乱纪的“他”已做好了出逃的打算。
B.“他站在高处,远望彩霞飘浮,夕阳西下,心头不禁酸楚”中动作、环境和心理描写表现了这美好的当下已成人生奢望的内心之悲。
C.母亲不愿意和儿子一起生活,表面上是母亲喜欢乡村生活,不习惯城市生活,而实际上是母亲怕给儿子添麻烦,增加儿子负担。
D.回家见母亲,晚饭后坚持刷碗,给母亲留钱,早起给母亲做饭,“他”有这些行为举动的原因是想在出逃前为母亲尽一次孝。
【小题2】文中说“他辗转反侧,心乱如麻,一夜未眠”,请简述使他“心乱”的情感因素有哪些?
【小题3】母亲拍死蚊子后说“它只要钻进来就跑不掉。蚊子这物件钻进来就得吃饱,吃饱它飞不动了,非死不可”,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析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战争
(美)迈尔尼
1941年9月,我在伦敦被炸伤,住进了医院。我的军旅生涯就此黯然结束。我对自己很失望,对这场战争也很失望。
一天深夜,我想给一位朋友打电话。接线生把我的电话接到了一位妇女的电话线上,她当时也正准备跟别人通话。
“我是格罗斯文诺8829.”我听见她对接线生说,“我要的是汉姆普斯特的号码,你接错了,那个倒霉蛋并不想跟我通话。”
“哦,我想是。”我忙插嘴。
她的声音很柔和,也很清晰,我立刻喜欢上了它。我们相互致歉后,挂上了话筒。可是两分钟后,我又拨通了她的号码,也许是命中注定我们要通话,我们在电话中交谈了20多分钟。
“你干吗三更半夜找人说话呢?”她问。
我跟她说了原因,然后反问:“那么你呢?”
她说她老母亲睡不好觉,她常常深夜打电话与她聊聊天。之后我们又谈了谈彼此正在读的几本书,还有这场战争。
最后我说:“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
“是吗?好了,就到这里吧,晚安。祝你做个好梦。”她说。
第二天整整一天,我老在想昨晚的对话情形,想她的机智、大方、热情和幽默感。当然还有那悦耳的口音,那么富有魅力,像乐曲一样老在我的脑海里回旋。到了晚上,我简直什么也看不进。午夜时,格罗斯文诺8829老在我脑海里闪现。我实在难以忍受,颤抖着拨了那个号码。电话线彼端的铃声刚响,就马上被人接起来。
“哈罗?”
“是我,”我说,“真对不起,打扰你了,我们继续谈昨晚的话题,行吗?”
没说行还是不行,她立即谈起了巴尔扎克的小说《贝姨》。不到两分钟,我们就相互开起玩笑,好像是多年的至交。这次我们谈了45分钟。午夜时光和相互的不认识,打破了两人初交时的拘谨。我提议彼此介绍一下各自的身份,可是她婉言谢绝了。她说这会把事情全弄糟,不过她留下了我的电话号码。我一再许诺为她保密,直到战争结束。于是她说了一些她的情况,17岁时她嫁给一个自己不喜欢的男人,以后一直分居。她今年36岁,唯一的儿子在前不久的一次空袭中被炸死了,年仅18岁。他是她的一切。她常常跟他说话,好像他还活着。她形容他像朝霞一样美,就跟她自己一样。于是她给我留下了一幅美丽的肖像。我说她一定很美,她笑了,问道:“你怎么知道的?”
我们越来越相互依赖,什么都谈。我们在大部分话题上看法相似,包括对战争的看法。我们开始读同样的书,以增加谈话的情趣。每天夜晚,不管多晚,我们都要通一次话。如果哪天我因事出城,没能通话,她就会埋怨说她那天晚上寂寞得辗转难眠。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愈来愈渴望见到她。我有时吓唬她说我要找辆出租车立刻奔到她跟前。可是她不允许。她说如果我们相见后发现彼此并不相爱,她会死掉的。整整12个月,我是在期待中度过的。我们的爱情虽然近在咫尺,却绕过了狂暴的感情波澜,正平稳地驶向永恒的彼岸。通话的魅力胜过了秋波和拥抱。
一天晚上,我刚从乡间赶回伦敦,就连忙拿起话筒拨她的号码。一阵嘶哑的尖叫声代替了往日那清脆悦耳的银铃声,我顿时感到一阵晕眩。这意味着那条电话线出了故障或者被拆除了。第二天仍旧是嘶哑的尖叫。我找到接线生,请求他们帮我查查格罗斯文诺8829的地址,起先他们不理睬我,因为我说不出她的名字。后来一位富有同情心的接线小姐答应帮我查查。
“当然可以。”她说,“你好像很焦急。是吗?嗯,这个号码所属的那片区域前天夜里挨了炸弹,号码主人叫……”
“谢谢,”我说,“别说了,请你别说了。”
我放下了话筒。
(沈东子译,有删改)
【小题1】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小题2】小说以“电话”为枢纽连接人物、安排情节,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写的只是战争中的一个小故事,却用了“战争”这样一个大题目,你认为这样处理合适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落葵

简媜

⑴在最荒废的角落,也可能照见小小的美好,那丛野落葵就是如此。

⑵人总是企求圆满,寻常人情如此,平凡的生活事物也用心营造,期待在众物皆备的情境下,开始释放情感,使人与物相互交融而享有美好。

⑶所以好花需配以好瓶,置于厅堂中最好的位置,又讲究地铺设娟秀的桌巾作为底衬,如此,才放心赏花。这固然是人的本性,精心去实践一份美,但牵涉的细节有些非人能控制。小处瓶花如此,扩及人情世故亦是如此,往往可得者十分不及三,美无法圆满地被实现,人也在缺憾中惊心度日了。

⑷或许行年渐晚,深知在劳碌的世间,能完整实践理想中的美,愈来愈不可得,触目所见多是无法拼凑完全的碎片。再要苦苦怨忿世间不提供,徒然跟自己倒戈而已。想开了,反而有一份随兴的心情,走到哪里,赏到哪里。不问从何而来,不贪求更多,也不思索第一次相逢是否最后一次相别。

⑸遇见那丛野落葵就是如此。

⑹去夏台风季节,菜价翻了好几次筋斗。我们决定自力救济,到那块六十多坪的荒地上找去年种的地瓜叶。空地挨着屋舍,平常多余的花籽、树苗随手乱种,长得最好的当然是五节芒、杂草。还好,地瓜命硬,勉勉强强夺了一方土地,叶子又瘦又小,摘不到几回,束手无策了。

⑺后花园鱼池畔,搭着的一面网墙上,落葵任劳任怨爬出半壁江山,由于阳光不足,倒像一队老兵残将,仗还没打完,个个病恹恹地躺在路旁呻吟。我打量了半天,该下山买菜认输呢,还是再撑几天尊严?落葵是民间常见的草药之一,据说有利肠胃亦能降火,抬眼一看,它又像背医箱行吟江湖的大夫,顺着墙根网壁爬,一路悬壶济世。春日结紫珠果时,曾摘了一碗,捏破珠果,滤出紫液用来染素棉纸,倒也淡雅。早知落葵的叶可食,平日太平盛世没机会吃它,不知味道如何?想必比王宝钏苦守寒窑摘食的马齿苋要好吧。

⑻果然香嫩滑口,也可能心理因素,愈是缺菜愈渴望食蔬,吃起来添了珍贵之感。菜荒解除前,那棵落葵早秃了。恢复菠菜、小白菜、水蕹的日子后,偶尔食箸之际,还想起落葵的救命之恩,它的香嫩是真的滑入记忆了。

⑼没想到还有一次缘。某日上山,原想找一棵去年发现的薏苡,却意外在杂树间看到丰饶的落葵丛,赶紧跑回家叫人手,拿个大篓子去摘落葵。那条路是荒径,虽人迹来往,恐怕认得落葵的人不多,就算看到,也不晓得它是鲜美的野菜。

⑽我们摘到日暮黄昏才歇手,欢愉地像诗经时代的女人背一大篓野菜回家,连续几天,餐餐有一盘快炒蒜爆的葵叶,它特有的嫩液也成为舌瘾了。

⑾吃光最后一把落葵,相约再采。才几天不见,那条荒径已被全部清除,想必是附近那位勤劳的老妇,她常常开垦废地,撒菜籽、搭瓜棚,用红塑胶绳围出一畦畦菜圃。诗经时代人人可采的野菜一下子变成现代老妇的私人田园。她并不知道镰刀扫倒的,除了落葵还有很多可以用来烹茶祛暑的青草。至少,她不知道落葵有多好。

⑿我仍记得那丛丰饶的落葵,野外第一次相逢也是相别,但在记忆里,仍是最好的一次。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初见落葵的喜爱和感激,到再见落葵的惊喜和欢愉,再到最后落葵被清除后的伤感,作者的情感脉络清晰。
B.作者认为,在劳碌的世间,人总是不能实现圆满,再要苦苦一味抱怨,就是徒然与自己为敌。
C.第⑸段承上启下,既承接上文中作者对人生的态度和看法,又引出后文中与落葵的相遇,并照应题目。
D.作者眼里的落葵味道鲜美,用处多,还曾有过救荒救命之恩,落葵的这些好,也许是那位老妇人体会不到的。
【小题2】结合文章,分析“在最荒废的角落,也可能照见小小的美好”一句的含义。
【小题3】本文行文构思颇有匠心,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赏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铁牛和病鸭
老舍
王明远的乳名叫“铁柱子”。在学校里他是“铁牛”。好象他总离不开铁。一年到头,他老笑着。两排牙,齐整洁白,象个小孩儿的。
自从留学回来,他就在一个官办的农场作选种的研究与试验。这个农场的经费永远没有一定的着落。场长呢,是照例每七八个月换一位,好象场长的来去与气候有关系似的。所以农场虽成立多年,农场试验可并没有作过。要是有的话,就是铁牛自己那点事儿。
为他,这个农场在用人上开了个官界所不许的例子——场长到任,照例不撤换铁牛。可有一回,他几乎落了泪。场长无论如何非撤他不可。可是头天免了职,第二天他照常去作试验,并且拉着场长去看他的工作:“场长,这是我的命!再有些日子,我必能得到好成绩;这不是一天半天能作成的。请准我上这里作试验好了,什么我也不要。到别处去,我得从头另作,前功尽弃。况且我和这个地方有了感情,这里的一切是我的手,我的脚。我永不对它们发脾气,它们也老爱我。这些标本,这些仪器,都是我的好朋友!”他笑着,眼角里有个泪珠。从此以后,他的地位稳固多了,虽然每次减薪,他还是跑不了。“你就是把钱都减了去,反正你减不去铁牛!”他对知己的朋友总这样说。
铁牛的同学李文也是个学农的。李文的腿很短,嘴很长,脸很瘦,心眼很多。被同学们封为“病鸭”。他很热心的研究农学,而且深信改良农事是最要紧的。可是他始终没有成绩。正赶上开农业学会年会。堂中坐满了农业专家。台上正当中坐着病鸭,头发挺长,脸色灰绿,长嘴放在胸前,眼睛时开时闭,活象个半睡的鸭子。他自己当然不承认是个鸭子;时开时闭的眼,大有不屑于多看台下那群人的意思。他明知道他们的学问比他强,可是他坐在台上,他们坐在台下;无论怎说,他是个人物,学问不学问的,他们不过是些小兵小将。他是主席,到底他是主人。他不能不觉着得意,可是还要露出有涵养,所以眼睛不能老睁着,好象天下最不要紧的事就是作主席。可是,眼睛也不能老闭着,也得留神下边有斜眼看他的人没有。假如有的话,得设法收拾他。就是在这么一睁眼的工夫,他看见了铁牛。
铁牛仿佛不是来赴会,而是料理自家的丧事或喜事呢。出来进去,好似世上就忙了他一个人了。有人在台上宣读论文。病鸭的眼闭死了,每隔一分多钟点一次头,他表示对论文的欣赏,其实他是琢磨铁牛呢。
直到年会开完,他们俩没再坐在一块谈什么。
新场长到任后派他办理油饰椅子,因这是李先生视为最重要的事,所以选派铁牛,以表示合作的精神。铁牛既没那个工夫,又看不出漆刷椅子的重要,所以不管。过了一个星期,铁牛被撤了差。
他以为这一定不能是病鸭的主意,因此他并不着慌。他计划好:援据前例,第二天还照常来工作;场长真禁止他进去呢,再找老李——老李当然要维持老同学的。可是,他临出来的时候,有人来告诉他:“场长交派下来,你要是明天再来的话,可别说用巡警抓你。”
他要求见场长,不见。
他又回到试验室,呆呆的坐了半天,几年的心血……不能,不能是老李的主意,老李也是学农的,还能不明白我的工作的重要?他必定能原谅咱铁牛,即使真得罪了他。什么地方得罪了他呢?想不出来。除非他真是精神病。不能,他那天不是还请我吃饭来着?不论怎着吧,找老李去,他必定能原谅我。
铁牛越这样想越心宽,一见到病鸭,必能回职继续工作。他看着试验室内东西,心中想象着将来的成功——再有一二年,把试验的结果拿到农村去实地应用,该收一个粮的便收两个……和和平平的作了件大事!他到农场去绕了一圈,地里的每一棵谷每一个小木牌,都是他的儿女。
回到屋内,给老李写了封顶知己的信,告诉他在某天去见他。把信发了,他觉得已经是一天云雾散。按着信上规定的时间去见病鸭,病鸭没在家。可是铁牛不肯走,等一等好了。等到第四个钟头上,来了个仆人:“请不用等我们老爷了,刚才来了电话,中途上暴病,入了医院。”
铁牛顾不得去吃饭,一直跑到医院去。
“什么病呢?”铁牛和门上的人打听。
“没病,我们这儿的病人都没病。”门上的人倒还和气。“没病干吗住院?”
“那咱们就不晓得了,也别说,他们也多少有点病。”铁牛托那个人送进张名片。待了一会,那个人把名片拿起来,上面有几个铅笔写的字:“不用再来,咱们不合作。”
“和和平平的作件大事!”铁牛一边走一面低声的念道。
(节选自《老舍短片小说选》,人民文学出版社)
【小题1】农场为何每次换人照例不换铁牛?请简要概括。
【小题2】文中两处划线句子分别展现了铁牛什么样的心理活动?请简要分析。
【小题3】文中多处写“和和平平地做件大事”一句话,请说明该细节在文中的主要作用。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老夫老妻
冯骥才
①他俩又吵架了。
②可是今天的架打得空前厉害,起因却很平常,不过是老婆儿把晚饭烧好了,老头儿还趴在桌上通烟嘴,弄得纸块呀,碎布条呀,粘着烟油子的纸捻子呀,满桌子都是。老婆儿催他收拾桌子,老头儿偏偏不肯动。老婆儿便像一般老太太们那样叨叨起来。老婆儿们的唠唠叨叨是通向老头儿们肝脏里的导火线,不会儿就把老头儿的肝火引着了。两人互相顶嘴,翻起对方多年来一系列过失的老账,话愈说愈狠。老婆儿气得上来一把夺去烟嘴塞在自己的衣兜里,惹得老头儿一怒之下,把烟盒扔在地上,还嫌不解气,手一撩,又将烟灰缸子打落地上。还抓起桌上沏满热茶的大瓷壶,用力“叭”地摔在地上,老婆儿吓得一声尖叫,看着满地碎瓷片和溅在四处的水渍,老婆子直气得冲着老头大叫:
“离婚!马上离婚!”
③同样的怒火也在老头儿的心里燃烧着。只见他嘴里一边像火车喷气那样不断发出声音,一边冲到门口,猛拉开门跑出去,还使劲带上门。好似从此一去就再不回来。
④老婆儿火气未消,站在原处,面对空空的屋子,一种伤心和委屈爬上心头。她想,要不是自己年轻时候得了那场病,有了孩子,她可以同孩子住去,何必跟这愈老愈执拗、愈急躁、愈混账的老东西生气?
⑤不知为什么,他们每次打架过后两小时,心情就非常准时地发生变化,像刚才那么点儿小事还值得吵闹么?——她每次吵过架冷静下来时都要想到这句话。可是……老头儿总该回来了;他们以前吵架,他也跑出去过,但总是一个小时左右就悄悄回来了。但现在已经两个小时仍没回来。外边正下大雪,老头儿没戴帽子、没围围巾就跑了,外边地又滑,瞧他临出门时气冲冲的样子,别不留神滑倒摔坏吧?想到这儿,她竟在屋里呆不住了,起身穿上外衣,走出房子去了。
⑥雪下得正紧,雪是夜的对比色,好像有人用一支大笔蘸足了白颜色把所有树枝都复勾一遍,使婆娑的树影在夜幕上白绒绒、远远近近、重重叠叠地显现出来。于是这普普通通、早已看惯了的世界,顷刻变得雄浑、静穆、高洁,充满活鲜鲜的生气了。
⑦她一看这雪景,突然想到她和老头儿的一件遥远的往事。五十年前,他们在一个学生剧团。她的舞跳得十分出众。每次排戏回家晚些,他都顺路送她回家。她记得那天也是下着大雪,两人踩着雪走,也是晚上八点来钟,在沿着河边的那段宁静的路上,他突然仿佛抑制不住地把她拉到怀里去。她猛地推开他,气得大把大把抓起地上的雪朝他扔去。直打得他浑身上下像一个雪人。他们的恋爱就这样开始了。——从一场奇特的战斗开始的。
⑧多少年来,这桩事就像一张画儿那样,分外清楚而又分外美丽地收存在她心底。每逢下雪天,她就不免想起这桩醉心的往事。年轻时,她几乎一见到雪就想到这事;中年之后,她只是偶然想到,并对他提起,他听了都要会意地一笑,随即两人都沉默片刻,好像都在重温旧梦。自从他们步入风烛残年,即使下雪天气也很少再想起这桩事。但为什么今天它却一下子又跑到眼前,分外新鲜而又有力地来撞她的心?
⑨可现在她多么希望身边有一只手,夕阳老头儿在她身边!
⑩真幸运呢!她这么老,还有个老伴。四十多年如同形影,紧紧相随。尽管老头儿爱急躁,又固执,不大讲卫生,心也不细等等,却不失为一个正派人,一辈子没做过一件亏心的事。一副直肠子,不懂得与人记仇记恨……她愈想,老头儿似乎就愈可爱了。
⑾她在雪地里走了一个多小时,老头儿仍不见,雪却稀稀落落下小了。只有先回去了,看看老头儿是否已经回家了。当将要推开屋门时,心里默默地念叨着:“愿我的老头儿就在屋里!”
⑿屋门推开了,啊!老头儿正坐在桌前抽烟。地上的瓷片都扫净了。炉火显然给老头儿捅过,呼呼烧得正旺。顿时有股甜美而温暖的气息,把她冻得发僵的身子一下子紧紧地攫住。她还看见,桌上放着两杯茶,一杯放在老头儿跟前,一杯放在桌子另一边,自然是斟给她的……老头儿见她进来,抬起眼看她一下,跟着又温顺地垂下眼皮。
⒀她站着,好像忽然想到什么,伸手从衣兜里摸出刚才夺走的烟嘴,走过去,放在老头儿跟前。什么话也没说,赶紧去给空着肚子的老头儿热菜热饭,还煎上两个鸡蛋……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选择老夫老妻为对象,选择“吵架”这一生活小事为冲突点,正是要歌颂真挚感情的伟大,可贵。
B.小说中,妻子在家强势,每次都把老头儿气得离家出走,结尾写老头儿“抬起眼看她一下,跟着又温顺地垂下眼皮”正说明了这一点。
C.小说以时间顺序展开,但又使用插叙来丰富情节,如插入“恋爱时”的场景,来说明他们是有很好的感情基础的,从而为和好作伏笔。
D.老婆子是一个“刀子嘴豆腐心”的女形象,她生性好强,性情急躁,但又重情重义,还善于反省。
【小题2】老夫妻吵架过后,老婆子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简要叙述。
【小题3】结合文中第⑥段对“雪”的描写,简要分析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