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鼻子底下就是路
张晓风
⑴走出地下铁,只见中环车站人潮汹涌,是名副其实的“潮”,一波复一波,一涛叠一涛。在世界各大城市的地铁里香港因为开始得晚,反而后来居上,做得非常壮观利落。但车站也的确大,搞不好明明要走出去的却偏偏会走回来。
⑵我站住,盘算一番,要去找个人来问话。虽然满车站都是人,但我问路自有精挑细选的原则:
第一、此人必须慈眉善目,犯不上问路问上凶煞恶神。
第二、此人走路速度必须不徐不急,走得太快的人你一句话没说完,他已窜到十公尺外去了,问了等于白问。
第三、如果能碰到一对夫妇或情侣最好,一方面“一箭双雕”,两个人里面至少总有一个会知道你要问的路,另一方面大城市里的孤身女子甚至孤身男子都相当自危,陌生人上来搭话,难免让人害怕,一对人就自然而然地胆子大多了。
第四、偶然能向慧黠自信的女孩问上话也不错,他们偶或一时兴起,也会陪我走上一段路的。
第五、站在路边作等人状的年轻人千万别去问,他们的一颗心早因为对方的迟到急得沸腾起来,哪里有情绪理你,他和你说话之际,一分神说不定就和对方错过了,那怎么可以!
(3)今天运气不错,那两个边说边笑的、衣着清爽的年轻女孩看起来就很理想,我于是赶上前去,问:
(4)“母该垒,(不该你,即“对不起”之意)‘德铺道中’顶航(顶是“怎”的意思,航是“行走”的意思)?”我用的是新学的广东话。
(5)“啊,果边航(这边行)就得了(就可以了)!
(6)两人还把我送到正确的出口处,指了方向,甚至还问我是不是台湾来的,才道了再见。
(7)其实,我皮包里是有一份地图的,但我喜欢问路,地图太现代感了我不习惯,我仍然喜欢旧小说里的行路人,跨马走到三岔路口,跳下马唱声喏,对路边下棋的老者问道:
(8)“老伯,此去柳家庄悦来客栈打哪里走?约莫还有多远脚程?”
(9)老者抬头,骑者一脸英气逼人,老者为他指了路,无限可能的情节在读者面前展开……我爱的是这种问路,问路几乎是我的碰到机会就要发作的怪癖,原因很简单,我喜欢问路。
(10)至于我为什么喜欢问路,则和外婆有很大的关系。外婆不识字,且又早逝,我对她的记忆多半是片段的,例如她喜欢自己捻棉成线,工具是一只筷子和一枚制钱,但她令我最心折的一点却是从母亲那里听来的:
(11)“小时候,你外婆常支使我们去跑腿,叫我们到XX路去办事,我从小胆小,就说:‘妈妈,那条路在哪里?我不会走啊!’你外婆脾气坏,立刻骂起来,‘不认路,不认路,你真没用,路——鼻子底下就是路。’我听不懂,说:“妈妈,鼻子底下哪有路呀?”后来才明白,原来你外婆是说鼻子底下就是嘴,有嘴就能问路!”
(12)我从那一刹立刻迷上我的外婆,包括她的漂亮,她的不识字的智慧,她把长工短工田产地产管得井井有条的精力以及她蛮横的坏脾气。
(13)由于外婆的一句话,我总是告诉自己,何必去走冤枉路呢?宁可一路走一路问,宁可在别人的恩惠和善意中立身,宁可像赖皮的小幺儿去仰仗哥哥姐姐的威风。渐渐的才发现能去问路也是一种权利,是立志不做圣贤不做先知的人的最幸福的权利。
(14)每次,我所问到的,岂只是一条路的方向,难道不也是冷漠的都市人的一颗犹温的心吗?而另一方面,我不自量力,叩前贤以求大音,所要问的,不也是可渡的津口可行的阡陌吗?
(15)每一次,我在陌生的城里问路,每一次我接受陌生人的指点和微笑,我都会想起外婆,谁也不是一出世就藏有一张地图的人,天涯的道路也无非边走边问,一路问出来的啊!
【小题1】选出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两项 (    )
A.在作者的叙述中,她是向两个边说边笑、衣着清爽的年轻女孩子问路的,她们不仅告诉了作者该怎么走,还将作者送到了正确的出口,指明了前行的方向。
B.第(9)段中的“怪癖”一词, 本来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但在文中作者借用这个词,突出了她对“问路”这种做法与众不同的态度和极度地喜欢。
C.学会“问路”,其实是“圣贤”、“先知”在人群中以谦卑的姿态学会求助他人,摆脱自恃甚高的盲目,认识到得到善意的帮助也是幸福。
D.“每一次,我在陌生的城里问路,每一次我接受陌生人的指点和微笑,我都会想起外婆”, 因为问路是直接从外婆那学来。
E. 最后一段中作者所说的“一出世就藏有一张地图的人”,指的是无所不知的人。
【小题2】请赏析第(1)段中的划线句。
【小题3】作者为什么喜欢问路?文中交代了三条理由,请逐条概述。
【小题4】“问路”的过程其实也是个体触碰陌生人心灵的过程,作者的这一爱好给了我们哪些体会和思考呢?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3-02 09:04:1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达里诺尔的车辙
刘斌立
在中国的北方,有一片湖,名字叫达里诺尔。
从我记事起,我的父亲就告诉我,他的故乡,就在中国北方的锡林郭勒大草原上,那里有美丽的达里诺尔湖。
我出生在加拿大一个叫桑贝德的小城,我的父亲在他20岁的时候来到这里并认识了我的母亲。离我们家大概5公里远就有一片名叫苏必利尔的大湖,父亲说他之所以选择在这里居住,是因为这里也有与达里诺尔一样的湖水和夕阳落红映衬下的火烧云。
当飞机平稳地降落在首都机场时,我知道终于可以与父亲一起回到他魂牵梦萦的故乡了。我们没有任何停留,几乎是驱车直接从首都机场奔向了北方的草原。我知道不管是我还是父亲,都迫不及待。
当路边的景色渐渐变成了小沙丘和一簇簇的灌木植被丛的时候,我知道我们离草原不远了。
“父亲,这就是这些年新闻上在说的草原沙化吧?”我看了一眼副驾驶座上的父亲说道。
父亲回给我的是他惯常的微笑和沉默。
我看了一眼导航,我们的车正在穿行浑善达克沙地。穿过这片正在沙漠化的地方,我们将进入锡林郭勒草原。而达里诺尔就在草原深处。
前方的道口,终于出现了一块指示牌,“达里诺尔”就在东行50公里的地方。
我猛地一踩油门,开始加速。不知道是激动还是感慨,我竟然忍不住悄悄淌下了眼泪。我不敢转头去看父亲,我更无法知道他看到这些熟悉又陌生的故土是怎样的心境。
达里诺尔就在眼前,已经水天一色。我们到达的时候,正是黄昏,正是那个被父亲回忆了无数次的黄昏。这个蒙古高原上的湖泊,亿万年来就像明珠一样镶嵌在这片净土上静静地等待着她的孩子们。
突然间,落日横亘在湖水与天空之间,把天空的万丈云彩染成了血红。而湖水如镜面般,倒映出天上的映像。我惊呼着抱起父亲,奔向湖边的一座小丘。
我们俩静静地站在那里,任晚霞洗礼。湖面上的点点涟漪悄悄划破了湖面的平静。
“那是天鹅!”我小声惊呼着,生怕打扰了那些精灵。
“父亲,那是你说过的天鹅,达里诺尔真的是天鹅湖!”我的眼泪再也无法忍住,怀抱父亲骨灰盒的双手颤抖不已。
我只能盘腿坐在山丘上,让骨灰盒上父亲永远面带微笑的照片朝着达里诺尔。
“父亲,您不用担心了,您看达里诺尔还是那么地美,这里的水、天空、黄昏,都如您跟我说的一样。我想世代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也会像您一样热爱这片湖泊。我想我可以如您的愿了。”
我抱起父亲的骨灰盒,慢慢走向湖边。
可远处的一声口哨将我从思绪中拉回。我看见一人一骑飞驰而来。
“你要做什么?”马上的那个蒙古族青年诧异地看着我。
“我们不允许靠近湖水,更不能往湖水里倒东西。”他看着我怀抱着的盒子,说道。
“这是我的父亲,他就出生在这里,我们从遥远的加拿大回到故乡。他想落叶归根。”
蒙古族青年拉着缰绳,在我面前辗转、犹豫着。
“希望长生天庇佑草原,让达里诺尔收留我父亲吧。”我用我父亲曾经祈愿的语言,向他诚恳地请求。
他没有说话,但我看到他眼神里的柔软和敬畏。他点了一下头,掉转马头而去。
如海一般辽阔的达里诺尔,在有节奏的湖水拍岸声中,接纳了我的父亲。这是一个游子落叶归根最好的归宿,也是我父亲的遗愿。
我擦去脸上的泪痕,开车离开湖区。我尽量沿着那条我来时的车辙行驶。希望明年春天,达里诺尔湖畔的这条被我碾压的车辙就会被新的生命覆盖。
我从后视镜里看着车后留下的车辙,从达里诺尔而出,蜿蜒曲折,随着我走向远方,亦如我的父亲和族人们在这里出生,从这里走向远方,但不管到哪里,他们对于故土和自然的热爱,才能让每一个“达里诺尔”生生不息。
我想,这是我父亲留给我的,我也应该告诉我的孩子们。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7年6期)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父亲选择在桑贝德城定居,并且离城不远处的苏必利尔湖的湖水和夕阳落红映衬下的火烧云与达里诺尔湖的相同,可以缓解他的思乡之苦。
B.作者在文章中是一步步揭开父亲已经去世的谜底的,直到“我惊呼着抱起父亲”读者才知道,这位父亲已经变成了骨灰。
C.描写蒙古族青年的笔墨虽然不多,但作用较大,从他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出蒙古族人对故土和自然热爱与守护的一种传承。
D.文章描写的是一个儿子,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带着父亲的骨灰从遥远的国外回到故乡的故事,表达游子对故土和自然的赤诚之心。
【小题2】请结合文本,谈谈画横线的句子中“车辙”的象征意义。
【小题3】本文画波浪线部分对达里诺尔湖景色的描写在写法上较有特色,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赏析。

同类题2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医 心

明晓东

街上喧闹声传来时,王仁甫在医心堂和白忠孝对坐品茗。听着外面日本兵叽里咕噜的叫喊声和皮靴重重敲击青石板街道的声音,白忠孝的手一阵颤抖,绿莹莹的茶汤淋湿了面前摊开的医书。白忠孝长叹一声,

这群蛮夷又在抢掠了,这日子啥时才是个头呢?

王仁甫侧了身子仔细听了听,依旧低头无语。

二更天时,急促的拍门声响起,王仁甫轻轻拉开门,闪进两个人影,其中一个受伤者被另一个人拖了进来。王仁甫扶伤者躺下,端起油灯仔细查 看,白忠孝拉过王仁甫,悄悄地伏在耳边说,师兄,怕是青龙山游击队的吧,日本人追究起来,咱俩可就没命了。

王仁甫看了师弟一眼说,伤者必救,这是师父的规矩,你不记得了?

白忠孝就嗫嚅着退到一边,心惊胆战地听听窗外的动静,不再说话了。

王仁甫先是取下墙上的皮囊,捻起一枚银针,在麻油灯上燎过,然后扎进伤者的穴位。片刻,汩汩流血的伤口便止住了血。王仁甫伸出一只手一点一点地捏着,把碎裂的骨头复位,再敷上草药,揩掉头上的细汗,牵出后院的骡子,套上车扶伤者躺了上去,目送两人在黑暗中离去。

翌日,门外飘起了膏药旗,日本兵长驱直入,把医心堂翻了个底朝天,然后抓走了一旁瑟瑟发抖的白忠孝。不几日,人们经常看到白忠孝点头哈腰地围着日本鬼子大队长宫本一郎转来转去,才知道白忠孝医好了宫本的头痛病,成了日本人的军医。

白忠孝带着宫本走进医心堂的时候,王仁甫正捻着他的宝贝银针,一枚一枚地仔细看着。宫本一郎进门就喝退了身边的随从,双手抱拳说,久闻王先生神针大名,今日总算有幸目睹了。王仁甫随意一笑,点点头,算是打招呼了。

宫本也不客气,单刀直入地说,听贵师弟白先生说,令师曾传针灸秘术于你,可否让在下看看?

王仁甫正色道,中华医术博大精深,乃我民族之瑰宝,岂容异族觊觎?先生死了这条心吧!

然后拱了拱手,算是送客。

宫本一郎沉下脸来说,仁甫君再好好想想吧。说完,带着手下走了。

过几日,白忠孝独自一人来了,劝王仁甫投靠日本人。白忠孝告诉王仁甫,宫本怀疑青龙山游击队长刘一飞当日受伤是他救的,就这一条足以杀了王仁甫全家。白忠孝还说,宫本有头痛病,一高兴或是一发怒就头痛得满地打滚,要不是念在王仁甫的神针可以救他,早就抓了王仁甫进日本人的大牢了。

王仁甫笑了笑说,咱俩师出同门,你就可以治他,而且可以凭着手艺尽享日本人的荣华呀。

白忠孝拉着王仁甫的手说,师兄你明知我的针灸术不如你,我只能治得了宫本一时呀。

王仁甫拍拍白忠孝的手说,好吧,你坐下,我把师父的针灸术教给你,你就可以治好宫本一 郎的病了。白忠孝坐在椅子上,王仁甫捻起一排银针,悉数刺入白忠孝头上,片刻后取下,对白忠孝说,这神针之妙就在于针的深浅不一,深一毫则当场毙命,浅一毫则治不了根本,师弟切记啊。

七日后,宫本头痛病再犯,白忠孝依着师兄传授之术,将银针一一刺入宫本的胖脑袋,片刻间宫本只觉得神清气爽,而扎完针后白忠孝却颓然倒地,再无气息。宫本挥挥手,让手下将白忠孝拖到荒野弃尸。自此,宫本的头痛病也不再犯了。

再说白忠孝被扔在荒野,被青龙山游击队发现竟是当日救过队长的先生的师弟,就抬上了山准备找个地方掩埋,岂料一锨土下去,白忠孝却长出了一口气醒了过来。活过来的白忠孝不敢说自己帮过日本人,就留在了游击队给伤员治病。

几个月后,宫本一郎指挥手下围攻青龙山,游击队已经弹尽粮绝,眼看着青龙山就要被攻下。宫本手舞军刀大笑,正指挥着日本兵最后冲锋的时候,突然觉得头皮一麻,头痛病又犯了。宫本丢了军刀,捂着脑袋直挺挺地倒下去,一蹬腿死了。

游击队乘机反攻,全歼了日本鬼子。游击队员不解,没人击中宫本,宫本却自己死了,只有白忠孝不语,他心里比谁都清楚。

医心堂再次开张的时候,日本人已经投降。王仁甫端坐在草药味弥漫的大堂里,白忠孝也进来了。白忠孝进门就跪在王仁甫面前说,师兄,我没能遵从师父教诲,帮了日本人,害了别人也差点害了自己呀,要不是师兄扎我几针,恐怕我已是罪人了呢。见王仁甫不语,白忠孝又说,你扎我我再扎宫本,一样的针法,咋就治死了宫本呢?

王仁甫哈哈一笑说,宫本病在身上,一针刺进神经止住痛疼,再一针刺出脑血管微疵,欣喜若狂自会出血而死;而你身虽无病却病在心神,一针刺你灵魂出窍,再一针刺你回归正道,是为医心啊。白忠孝跪地不起,王仁甫双手搀起白忠孝说,心已归正,就忘记过去,我教你师父的神针绝技吧。

自此,医心堂名震省内外。

【小题1】下列对这则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错误的一项是(   )
A.游击队员们不明白宫本为何突然倒地身亡,只有白忠孝不语,因为他知道宫本的死是师兄传授的针法导致的,不想被人知道他为日本人诊治的事情。
B.小说语言自然而简练,用词准确而形象,如“捻起一枚银针,在麻油灯上燎过,然后扎进伤者的穴位”中的“捻”“燎”等动词的使用贴切而生动。
C.小说大量地运用了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多种手法,刻画了王仁甫与白忠孝两个形象,展现了他们不同的思想性格和精神面貌。
D.这篇小说主要通过师兄弟二人的对比来表现主题,用到对比手法的就在白忠孝与王仁甫对待游击队伤员和日本人的态度的内容上。
【小题2】小说的开头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的标题为“医心”,王仁甫的医馆名为“医心堂”,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医心” 的理解。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区块链技术是伴随加密数字货币逐渐兴起的一种去中心化基础架构与分布式计算范式,以块链结构存储数据,使用密码学原理保证传输和访问的安全性,数据存储受到互联网多方用户共同维护和监督,具有去中心化、透明公开、数据不可修改等显著优点。
区块链本身即为一个大型海量数据库,记录在链上的所有数据和信息都是公开透明的,任何节点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在区块链平台进行信息查询。任何第三方机构无法将记录在区块链上的已有信息进行修改或撤销,从而便于公众监督和审计。这种体现为“公正性”的技术优势,使得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选举、保险、知识产权、慈善公益等领域都具有广泛深入的应用价值。具体到共享经济当中,能够形成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信用体系提供保障。

智能合约是当一定条件被满足的情况下,就可以在网络信息平台和系统中得到自动执行的合约。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智能合约系统兼具自动执行和可信任性的双重优点,使其可以帮助实现共享经济中的诸如产品预约、违约赔付等多种涉及网上信任的商业情景,使共享经济更加完善可靠。

(摘自许华磊《区块链技术与共享经济》,《光明日报》2018年1月18日)

材料二:

区块链将推动社会治理法治化。在司法、执法等领域,区块链技术与实际工作具有深度融合的广阔空间。比如,运用区块链电子存证,解决电子数据“取证难、示证难、认证难、存证难”等问题。将区块链技术与执行工作深度融合,把区块链智能合约嵌入裁判文书,后台即可自动生成未履行报告、执行申请书、提取当事人信息、自动执行立案、生成执行通知书等,完成执行立案程序并导入执行系统,有助于破解执行难。
也要看到,包括区块链在内的最新科技成果,在应用初期难免出现不成熟、不规范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强区块链等技术的基础理论和标准体系研究,制定专门法规,为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提供指引。完善与电子数据相关的法律法规,有助于更好厘清开放共享的边界,明确数据产生、使用、流转、存储等环节和主体的权利义务,实现数据开放、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之间的平衡,进而促进科技与社会治理的深度融合。

(摘自巩富文《以区块链赋能社会治理》,《人民日报》2019年11月21日)

材料三:

深圳市统一政务服务App“i深圳”9日正式发布区块链电子证照应用平台,该平台已实现居民身份证、居民户口簿等24类常用电子证照上链,将减少市民携带纸质证明办事的不便,同时尽可能保护市民的个人隐私。

据深圳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方面介绍,该平台下月起将实现线下办事窗口授权用证上链全市全覆盖。今后市民和企业在办事时,可以通过直接授权、扫码授权等形式,授权他人在特定时间、特定场合、特定业务调取电子证照,系统即可实现对办事中的电子证照进行自动化调用录入。

据悉,在电子证照应用中引入区块链技术,可以借助区块链的多中心化同步记账、身份认证、数据加密和数据不可篡改等特征,确保电子证照信息可信任且可追溯,让政务服务各参与主体共同建设、共同维护、共同监督,从而满足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增强电子证照的安全性与可信度,提高办事效率。

(摘编自新华社深圳2019年12月9日电)

【小题1】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B.
C.
D.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倾向于科普性质,旨在向读者说明何为区块链;材料二倾向于社论性质,一分为二地向读者述评区块链在社会治理方面的应用前景。
B.任何第三方机构都无法将记录在区块链上的已有信息进行修改或撤销,从而便于公众监督和审计,解决了安全性、环保性、高效性等问题。
C.区块链技术既公开信息又保护隐私,既共同决策又保护个体权益,为实现共享经济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支撑。
D.综合三个材料可以看出,区块链有广泛的应用空间,将有力推动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数字化、智能化、精细化、法治化水平。
【小题3】为什么说今天的区块链技术水平可以为共享经济提供信用保障和解决方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1999年2月的一天,几个滑雪者动作娴熟地沿着山坡向下滑着,大雪映衬着他们潇洒的身影,就像在雪上纷飞的燕子。突然,“咔嚓”一声异响,紧接着一团雪雾从身后冲了下来,很快埋没了他们的身影。他们从自我陶醉中惊醒过来:雪崩!可是一切都已经晚了……

②雪雾卷起他们向前狂奔,冲起沿途的雪一起加速向山下奔去,奔流的雪越来越多,速度越来越快,途中的森林带试图阻挡这狂奔的雪龙,但几乎所有与雪流交锋的树木都凄惨地断裂了。森林带之后是一些居民房,居民们没有来得及离开房子,就连同房子一起被奔流的雪卷走。沿途4千米的狭长地带一片狼藉,树木、村落、农田、电线……无一幸免。

③这次雪崩的时速达到了250千米,所具有的能量可以达到l04—l05兆焦耳。如果人不幸被它碰上,仅胸部受到的冲击力就可以相当于15吨的卡车在身体上碾过一样。

④雪崩的发生好像很偶然,它什么时候发生,在什么地方发生,很难捉摸。好像一片雪花的落地,或者在山上说话声音大点都会引发雪崩,上述阿尔卑斯山的雪崩很可能就是滑雪者打扰了大雪的宁静,因而引发了那突如其来的灾难。

⑤雪崩真的是那么不可预料吗?其实雪崩也是有条件的,雪崩选择的山坡坡度一般在25~45°。若山坡过陡,冰雪会因为重力作用而频繁下滑,不容易堆积在山坡上形成较厚的雪层,若山坡坡度过低,雪层没有下滑的动力,也无法形成雪崩。雪崩一般会选择沟槽坑洼地带作为经过的路线。根据这些山坡和路线分布的区域,人们可以划出山上相对危险的区域和相对安全的区域。

⑥雪崩的发生显然与冰雪能够承负的压力或重量有关。雪和冰都是粘弹性的物质,就是说,雪和冰都会随着它们所承负重量的增加而慢慢变形,—般情况下,冰雪是不容易发生断裂的。

⑦由于雪崩难以预料,因此对它的预报就显得尤为重要。

⑧寻找雪层联系的薄弱环节是预报雪崩发生的关键。利用断层成像技术,人们可以确定冰雪变化的微结构,并且把这些微结构变化与冰雪的机械强度联系起来。这些信息可以确定某处是否会形成断层而引发雪崩。找到薄弱环节后,人们可以用炸药破坏这些薄弱环节,免得它以后酿成大患。

⑨如今,人们还利用统计学来预报某一天雪崩发生的概率,这种有效的方式叫做“最近的邻居”,它是建立在对过去统计数据认真观察的基础上的。例如某一天,我们考察冰雪的某些主要性质以及有代表性的冰雪场地上的天气条件,然后我们回过头来考察过去的最近几十天中,与今天的冰雪和天气状况最相似的某一天,看那天是否发生雪崩。若那天没有发生雪崩,那么今天也不会发生雪崩;若那天确实发生雪崩,我们就可以找到雪崩的类型和规模,发生在哪一天,是什么因素引发的,然后就可以决定是否要关闭滑雪场和公路。

⑩雪崩虽然可怕,但人们还是能找到对付它的方法。

【小题1】下列对第③段主要使用的说明方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举例子B.打比方C.列数字D.摹状貌
【小题2】读⑤⑥段,下列条件下最有可能产生雪崩的一项是(  )
A.坡度在25~45°山坡B.平原地区
C.非常陡峭的山坡D.坡度很低的山坡
【小题3】下列各项对本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们能够精确预报雪崩。B.雪崩是完全不可预报的。
C.人们找到了一些对付雪崩的方法。D.有雪山就必然会发生雪崩。
【小题4】下列对本文内容的概括,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
A.雪崩的危害B.雪崩产生的条件C.欣赏雪崩D.雪崩的预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