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理发匠
黄荣才
理发匠是个哑巴。大家就都叫他哑巴,叫了六十年了。
哑巴一出生就是哑巴。哑巴的父亲是个理发匠,哑巴从小就开始给父亲打下手,后来就子承父业,也当理发匠。哑巴的父亲死了,哑巴就守着父亲留下的老屋,当理发匠。
哑巴每天天一亮,就烧开水,把两把开水壶灌满。把一个铝盆洗干净,竹椅也擦了几遍,刮胡子刀磨得锋利,掏耳勺、毛巾、香皂等用具摆得整整齐齐,然后就搬一张凳子坐在门口,等理发的人上门。有人来了,哑巴就咿咿呀呀地打招呼,哑巴说什么没有人听得懂,不过看他的表情和动作,来人知道是打招呼,也就不管哑巴说什么,自己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说完就理发。哑巴理发的式样简单却很认真,理发时,不时后退两步仔细看看,然后靠前继续动手。 哑巴洗头冷天用热水,热天用冷水。哑巴洗头不用水龙头,用铝盆,也不用洗发水,就用香皂,有客人自己带来洗发水,哑巴比比划划,咿咿呀匮,理发的人听不懂,知道哑巴不用,也就算了。
头发理完,有长胡子的,那就刮胡子。哑巴拿毛巾蘸上热水,打上香皂,用手擦起泡,捂在脸上,热热的,舒服,哑巴的手不动,等这份舒服劲过了,才慢慢擦,逐渐用力,把胡子捂热擦软了,拿出刮胡刀在一块皮上来回正反刷几遍,就是再次磨刀了。哑巴的手轻轻拉动,锋利的刮胡刀贴在脸上,刷刷地把胡子齐根刮掉,脸稍微有点麻酥酥,很舒服。
理完发,给钱的时候,你给一块哑巴也收,给两块哑巴也收,但不超过三块。有谁想多给点,哑巴脸涨得红红的,咿咿呀呀比划,坚决不收。有人丢给他就走,哑巴却急急地追上去。理发的人只好讪讪地说:“这哑巴啊。”哑巴以前理发,基本没有收过现金,半碗米,几个地瓜或者芋头,甚至一把青菜,哑巴都收,也不嫌少。也有人理完发,比划着说手头紧,先记着,哑巴点了点头。有谁难为情地多说两句,哑巴就笑眯眯地把你推出门,比划着该干活去了。到了年底,你随便给哑巴带米或者菜,柴火也行,这账就销了。哑巴最高兴的时候,就是理完发,有人朝他竖着大拇指夸他,他会咿咿呀呀地也朝夸他的人竖起大拇指。
哑巴老了,到哑巴这儿理发的人越来越少了,毕竟哑巴理发的式样太简单,基本就是个桶圈或者平头。开始的时候还有些老年人,照顾哑巴的生意,后来连老年人也基本不来了。有时候一个月理不了三个头,最后只剩下老张头还找哑巴理发。哑巴还是天天烧开水,洗铝盆,磨剃刀、刮胡子刀,把各种工具整整齐齐摆好,然后搬一张小凳子坐到门前。等不到人,哑巴的神情很落寞,见到人也不咿咿呀呀地打招呼了,经常自己一个人坐在门口一动也不动,雕塑一般。等到天黑,哑巴再一一把工具收起来。村里把哑巴列为五保户,享受低保,村干部告诉哑巴,“政府把你养起来了,穿衣吃饭有政府供着,不会让你冻着饿了。”村干部知道哑巴不明白五保户、低保是什么意思,用最简单直接的话告诉哑巴。哑巴点了点头。
哑巴还是天天准备好开水,摆好理发的各种工具,就等老张头来理发。尽管老张头一个多月才理一次发,不过就是老张头刚理完发的第二天,哑巴也是郑重其事地做好准备,好像随时有人来理发一样。老张头一到,哑巴从理发到刮胡子、掏耳朵,严肃认真,要摆弄上近两个小时。老张头不催不急,老人反正有时间,让哑巴尽兴摆弄。完了,掏出三块钱给哑巴,朝他竖起大拇指。哑巴咿咿呀呀,也朝老张头竖大拇指。老张头走后,哑巴就静静地坐在门口,把自己坐成一尊雕塑。
老张头死了,村里人说哑巴这回该收摊了,最后一个理发的人都没了。“反正他不用愁吃不用愁穿。再说年纪也大了。”村里人觉得哑巴没头发可理也没什么。不过,忙完老张头的丧事后,有村人发觉好几天没看到哑巴了,就去看了看。哑巴已经死了,哑巴把自己的头发理了,然后用刮胡子刀切开手腕的动脉,自杀死了,所有的理发工具摆得整整齐齐。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写“大家就都叫他哑巴。叫了六十年了”,交代了理发匠在村里微贱、遭人轻视的处境,为后文展示人物不幸的命运作铺垫。
B.小说善于运用特写动作来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理发匠生意冷清的落寞心境,就是通过哑巴一动不动地坐在门口的样子表现出来的。
C.哑巴竟然不明白五保户、低保的意思,这一细节暗示长期以来,哑巴同村里的人沟通、交流少,对理发店以外环境的变化知之甚少。
D.小说叙述舒缓,没有太强的故事性,既有助于刻画哑巴经历平常,性格平和,行事从容的形象特征,也有助于表现村里人惯常的生活状态。
【小题2】小说用大量的篇幅写人们理完发后给钱的情形。这样写有什么效果?请简要分析。
【小题3】理发匠的死出乎人的意料。请分析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4-13 02:02:5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小题。
美研制出新型半导体墨
美国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新型半导体墨,这将使生产商向着制作柔性电脑屏幕或更低价的感应式标签(帮助零售商跟踪库存)又迈进一步。伊利诺伊州化学品公司百代集团的首席执行官菲利普•稻垣说,这项发现来自一种新型材料——一种可携带负电荷的可溶性半导体墨。通常情况下,半导体有两种基本形式:携带正电荷的P型和携带负电荷的N型。研究人员说,迄今为止,大多数半导体墨只能携带正电荷。在《自然》周刊上发表的文章中说,这种新型半导体墨为N型半导体。
稻垣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说:“在同时拥有这两种半导体的情况下,你可以使芯片和电路运行得更快、更可靠、更有效。这非常了不起。”他说,新型半导体墨可以用改造过的喷墨打印机印在柔性材料上,例如塑料薄膜甚至纸张。稻垣说:“我们真正想做的是像印报纸一样进行印刷。它的速度非常快,而且成本相当低。”这可能有助于实现在大部分消费商品上打印便宜的射频识别(RPID)标签,帮助零售商对库存进行更好的跟踪。他说:“它还能帮助制造更复杂、更有效的灵活显示器——一种实际上可以弯曲的显示器。它还能使一些新的感应器技术成为现实。”该公司技术主管安东尼奥•法凯蒂说,在设计这种新材料时,他利用了类似于制药公司开发新的药物配方的方法。他说:“你在寻找一种新分子。”
在此次研究中,他研究出一种核心不带电的分子,使之成为负电荷的极佳携带者。法凯蒂说:“它可以非常有效地携带电子。”他说,这种分子可以溶于溶剂,因此可以被用作一种墨。公司计划以“Ac“vhk”为商标出售这种墨。
稻垣说:“我们还处于这项产业的极早期阶段。第一批产品刚开始出现。”
“我们有可能取得像当前的硅技术一样伟大的成果。”
(选自《参考消息》2009年1月23日第7版)
【小题1】下列关于新型半导体墨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以前的半导体墨只能携带正电荷,而这种新型半导体墨属可携带负电荷的N型半导体,具有可溶性。
B.新型半导体墨可以制作柔性电脑屏幕,也可能用它来制作更低价的感应式标签帮助零售商跟踪库存。
C.新型半导体墨可以用改造过的喷墨打印机印在柔性材料上,例如塑料薄膜甚至纸张。
D.新型半导体墨可以让我们提高印刷速度,降低印刷成本。
【小题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科学家研制新型半导体墨的真正目的是要提高印刷速度。
B.这种新型半导体墨,使生产商向着制作柔性电脑屏幕或更低价的感应式标签(帮助零售商跟踪库存)又迈进了一步。
C.柔性电脑屏幕实际上是一种可以弯曲的显示器,有了这种显示器,我们使用电脑将更加随意和方便。
D.新型半导体墨的生产还处于极早期阶段,它的广泛应用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小题3】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中提到的“射频识别(RFID)标签”和“感应式标签”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东西。
B. 新型半导体墨同时拥有携带正电荷的P型和携带负电荷的N型半导体的特点,所以它可以使芯片和电路运行得更快、更可靠、更有效。
C. 安东尼奥•法凯蒂研究出一种核心不带电的分子,使之成为负电荷的极佳携带者,并且这种分子可以溶于溶剂,因此可以被用作一种墨。
D. 新型半导体墨的研制成功,意味着我们取得了像当前硅技术一样的伟大成果。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羊的样子 鲍吉尔•原野
“泉水捧着鹿的嘴唇……”这句诗令人动心。在我的家乡胡四台,雨后或黄昏的时候,我看到了几十或上百个清盈盈的水泡子小心捧着羊的嘴。
  羊从远方归来,它们像孩子一样,累了,进家先找水喝。沙黄色干涸的马车道划开草场,贴满牛粪的篱笆边上,狗不停地摇尾巴,这就是胡四台村。卷毛的绵羊站在水泡子前,低头饮水,天上的云彩以为它们在照镜子。我看到羊的嘴唇在水里轻轻搅动。即使饮水,羊仍小心。它粉色的嘴巴一生都在寻觅干净的鲜草。
  然而见到羊,无端地,心里会生添怜意。当羊孤零零地站立一厢时,像带着哀伤,它仿佛知道自己的宿命。在动物里,羊是温驯的物种之一。似乎想以自己的谨小慎微赎罪,期望某一天执刀的人走过来时会手软。同样是即将赴死的生灵,猪的思绪完全被忙碌、肮脏与浑浑噩噩的日子缠住了,这一切它享受不尽,因而无暇计较未来。牛勇猛,也有几分天真。它知道早晚会死掉,但不见得被屠杀。当太阳升起,绿树和远山的轮廓渐渐清晰的时候,空气的草香让牛晕眩,完全不相信自己会被杀掉这件事。吃草吧,连同清凉的露珠。动物学家统计:牛的寿命为二十五年,羊十五年,猪二十年,鸡二十年,鹰一百年。这种统计如同在理论上人寿可达一百五十年一样,永无兑现。本来牛羊可以活到寿限,它们并非像人那样被七情六欲破坏了健康。在人看来,牛羊仅仅作为人类的蛋白质资源而存在着。除了鹰——这位天上的尊者。屠夫也从不计算它们是否到了寿限,像人类离退休那样有准确的档案依据。时至某日,整齐受戮,最后“上桌”。如果牲畜也经常进城,看到橱窗或商店里的汉堡、香肠和牛排之后,会整夜地睡不好觉。甚至自杀,像上千只的鲸鱼自杀一样。另一些思路较宽的动物可能这样安慰自己:那些悬于铁钩上的带肋的红肉,在馅饼里和葱蒜杂搀一处的碎肉,皆为人肉。因为人是这样的多,又如此不通情理,他们自相残食。这样想着,睡了,后来有鼾。
  “众生”是释迦牟尼常使用的一个词。在一段时间内,我以为指的是人或动物昆虫。一次,如此念头被某位大德劈头痛斥:你怎么知道“众生”仅为鸟兽虫鱼与人类?你在哪里看到佛这样说法?我不解,“众生”到底是什么呢?佛经里有一段话,“众生皆有佛性,只是尔等顽固不化”。所谓“不化”即不觉悟,因而难脱苦海。后来获知,“众生”还包括草木稼蔬,包括你无法用肉眼看见的小生灵。譬如弘一法师上座时用垫子抖一抖,免得坐在看不见的小虫身上。可知,墙角的草每一株都挺拔翠绿,青蛙鼓腹而鸣,小腻虫背剪淡绿的双翅,满心欢喜地向树枝高处攀登,这是因为“众生皆有佛性”。即知,“佛性”是一种共生的权利,而“不化”乃是不懂与众生平等。若以平等的眼光互观,庶几近于佛门的慈悲。
  乡村的道上,羊整齐站在一边,给汽车马车让路。吃草时,它偶尔抬起头“咩”地一声,其音悲戚,如果仔细观察羊瘦削的脸,无神的眼睛,大约要得出这样的结论:“它们命不好。”时常是微笑着的丰子恺先生曾愤怒指斥将众羊引入屠宰厂的头羊是“羊奸”。虽然在利刃下,“羊奸”也未免刑。黄永玉说“羊,一生谨慎,是怕弄破别人的大衣”。当此物成为“别人的大衣”时,羊早已经过血刃封喉的大限了。但在有生之年,仍然小心翼翼,包括走在血水满地的屠宰厂的车间里。既然早晚会变成“别人的大衣”,羊们何不痛快一番,如花果山的众猴。上窜下跳,惊天动地,甚至穿着“别人的大衣”跳进泥坑里滚上一滚。然而不能,羊就是羊,除非给它“克隆”一些猛兽的基因。夏加尔是我深爱的俄裔画家。在他的笔下,山羊是新娘,山羊穿着儿童的裤子出席音乐会。在《我和我的村庄》中,农夫荷锄而归,童话式的屋舍隐于夜色、鲜花和教堂以及挤奶的乡村姑娘被点缀在父亲和山羊的相互凝视中。山羊的眼睛黑而亮,微张的嘴唇似乎小声唱歌。夏加尔常常画到羊,它像马友友一样拉大提琴,或者在脊背铺上鲜花的褥子,把梦中的姑娘驮到河边。旅居法国圣保罗德旺斯的马克•夏加尔在一幅画中,画了挤奶的女人和乡村之后,仍然难释乡愁,又画了一只温柔的手抚摸画面,这手竟长了七个指头,摸不够。在火光冲天、到处是死亡和哭泣的《战争》中,一只巨大的白羊象征和平。在《孤独》里,与一个痛苦的人相对的,是一位天使和微笑的山羊。夏加尔画出了羊的纯洁,像鸟、蜜蜂一样,羊是生活在我们这个俗世的天使之一,尽管它常常是悲哀的。在汉字源流里,羊与“美”相关,又与“吉”有关,如汉瓦当之“大吉羊”。从夏加尔二十七岁离开彼得堡之后七十年的时光里,在这位天真的、从未放弃理想的犹太老人的心中,羊成了俄罗斯故乡的象征。在大人物中,正如有人相貌似鹰,如叶利钦;像豹,如萨达姆。也有人像山羊,如安南,如受到中国人民包括儿童尊敬的越南老伯胡志明。宁静如羊的人,同样以钢铁的意志,带领人们走向胜利与和平。
  城里很少见到羊。我见过的一次是在太原街北面的一家餐馆前。几只羊被人从卡车上卸下来,其中一只,碎步走到健壮的厨工面前,双腿一弯跪了下来。羊给人下跪,这是我亲眼见的一幕。另两只羊也随之跪下。厨工飞脚踢在羊肋上,骂了一句。羊哀哀叫唤,声音拖得很长,极其凄怆。有人捉住羊后腿,拖进屋里,门楣上的彩匾写着“天天活羊”。
  后来,我看到“天天活羊”或“现杀活狗”这样的招牌就想起给人下跪的羊,它低着头,哀告。到街里办什么事的时候,我尽量不走那条道。即使有人用“君子远疱厨”或“你难道没吃过羊肉吗?”这样的训词来讥刺我。此时,我欣慰于胡四台满山遍野的羊,自由嚼着青草和小花,泉水捧起它们的粉红的嘴唇。诗写得多好,诗中还说“青草抱住了山岗”,“在背风处,我靠回忆朋友的脸来取暖”。还有一首诗写道,“我一回头,身后的草全开花了,一大片,好像谁说了一个笑话,把一滩草惹笑了”。这些诗,仿佛是为羊而作的。
(小题1)从全文看,作者笔下的“羊的样子”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4分)
(小题2)文章第六段插叙了作者在餐馆里看到厨工对下跪的羊施暴的一幕,试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其作用。(4分)
(小题3)运用拟人手法是本文的显著特色,试分析作者运用这种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6分)
(小题4)作者无法忘却给人下跪的羊的形象,同时又无法回避“吃过羊肉”的现实。你怎样看待这种两难的境地?(8分)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汪曾祺散文集《榆树村杂记》解析日常生活的雅洁与情致
高中梅
汪曾祺先生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上世纪80年代初,汪曾祺“重返”文坛,以老练精致素简的文风,开文坛之新风。在天地出版社2016年5月出版的散文集《榆树村杂记》中,汪曾祺以细腻敏锐的笔触,解析日常生活的雅洁与情致,以此安抚疲惫的心灵。。
这本书,收录了汪曾祺创作“黄金时代”的经典作品。榆树村是一个村庄的名字,就在汪曾祺住的高楼对面。那时,他隔一两天就从楼上下来,到村里的菜畦边走走,感受一下“欣欣然的生活气息”。汪曾祺说:“现在菜地、菜农和房子都没有了,成了方庄小区,高楼林立。我的这些文章都是在榆树村对面的高楼里写的,故将此集名为‘榆树村杂记’。”全书共33篇文章,写他的旧事今况、旅行见闻、乡土民俗、花鸟虫鱼以及四方食事的方方面面的事。同时精选多幅彩图,有手稿,有书法,还有罕见书房作画原照等,读后让人久久难忘。
汪曾祺的散文少雕琢,无卖弄,不做作,平白如话。他的散文皆从日常生活琐事入手,透露着最自然恬淡的灵气。从自况“七十书怀”到“天山行色”,再到“故乡的食物”,字里行间流露出他对人间至情至性的热爱以及对旧日生活情景的缅怀和深深眷恋之情。如在《岁朝清供》中,汪曾祺写道,在北京,“穷家过年,也要有一点颜色。很多人家养一盆青蒜。这也算代替水仙了吧。或用大萝卜一个,削去尾,挖去肉,空壳内种蒜,铁丝为箍,以线挂在朝阳的窗下,蒜叶碧绿,萝卜皮通红,萝卜缨翻卷上来,也颇悦目。”
汪曾祺对生活细致入微的体察、脉脉温情的打量,是特别打动人的地方。书中专门谈吃的就有7篇,从狮子头、东坡肉到家乡高邮的鸭蛋,从名目繁多的各种鱼的滋味及吃法到荠菜、蒌蒿、马齿苋的做法,不厌其详。他在家做饭招待美籍华人女作家聂华苓夫妇,其中有一大碗煮干丝。只见“华苓吃得淋漓尽致,最后端起碗来把剩余的汤汁都喝了”。
汪曾祺散文真正的魅力在于“不装”,在于真实,在于有趣。在读者眼中,汪曾祺是个“可爱的妙人”,沈从文先生称其认真而有深度,有思想又有文才,最可爱还是态度,宠辱不惊。读者圈中流行一名言:“很多人不知道他,知道他的人都爱他。”他以个人化的细小琐屑的题材,使日常生活审美化,纠偏了那种空洞的宏大叙事;以平淡、含蓄节制的叙述,让人重温曾经消逝的古典主义的名士散文的魅力,让真与美、让日常生活、让恬淡与雍容回归散文,让散文走出“千人一面,千部一腔”。
汪曾祺的文字,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让读者从从中找到面对生活的雅趣,在嘈杂而迷茫的时代,给人一份特别的安静与平和。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年11月9日,略有改动)
【小题1】下列关于汪曾祺对生活细致入微的体察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岁朝清供》中汪曾祺写道,在北京,穷家过年,也要有一点颜色。比如用一个大萝卜,削去尾,挖去肉,空壳内种蒜,以线挂在朝阳的窗下,也颇悦目。
B.散文专门谈饮食的就有7篇,从狮子头、东坡肉到高邮的鸭蛋,从名目繁多的各种鱼的滋味及吃法到荠菜、蒌蒿、马齿苋的做法,不厌其详。
C.汪曾祺在家做饭招待美籍华人女作家聂华苓夫妇。其中有一大碗煮干丝,只见聂华苓吃得淋漓尽致,最后端起碗来把剩余的汤汁都喝了”。
D.汪曾祺以个人化的细小琐屑的题材,使日常生活审美化,流露出他对人间至情至性的热爱以及对旧日生活情景的缅怀和深深的眷念之情。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汪曾祺在散文集《榆树村杂记》中,通过解析日常生活的雅洁与情致,来安抚疲惫的心灵,特别能打动人心。
B.汪曾祺在创作散文集《榆树村杂记》时,经常到榆树村里的菜畦边走走,感受“欣欣然的生活气息”。
C.汪曾祺以细腻敏锐的笔触叙写了自己在榆树村的生活片段,他将散文集命名为《榆树村杂记》就是为了纪念那段日子。
D.汪曾祺的散文集《榆树村杂记》收文33篇,以冲淡、节制的叙述让读者有机会重温曾经消逝的古典主义的名士散文的魅力。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地出版社出版的散文集《榆树村杂记》收录了汪曾祺创作“黄金时代”的经典作品,这标志着他“重返”文坛,开文坛之新风。
B.汪曾祺的散文皆从日常生活琐事入手,透露着最自然恬淡的灵气,内容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表达 少雕琢,无卖弄,不做作,平白如话。
C.读者圈中流行一名言:“很多人不知道他,知道他的人都爱他。”可见汪曾祺是个可爱的“妙人”。 沈从文先生也欣赏他的生活态度。
D.汪曾祺的散文,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他让真与美、日常生活、恬淡与雍容回归散文,给人一份特别的安静与平和。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潘光旦的人文情怀

⑴潘光旦一生的为人处世、做学问都充满着传统士大夫的人文情怀,他的一生“是旧时代一个学者的狷介、真诚、浪漫而又坎坷的一生。”

⑵潘光旦是学自然科学出身,但融通自然、社会两大科学体系。他对婚姻、家庭、民族、宗教、历史、教育等都深有研究。他提出“自然一体”、“世界一家”、“人文一史”的新人文史观。

⑶“仁者爱人”。潘光旦是仁者。他爱人类,爱***看得起,但清华之被人瞧得上眼,全是因为它按规章制度办事,如果把这点给破了,清华不是也不值钱了吗?”他坚决维护清华的制度,不怕得罪人。他是一位刚正不阿,“不识时务”者!

⑹对于学生运动,当时有人传谣,说潘光旦向宪警提供抓捕学生名单,以致激怒学生围攻他,有人抢走他的双拐,让他“独立”。当事人钱伟长的回忆最为可信:“他做教务长,做缓冲的人,保护青年的人。有时不得不为当局讲几句话,可是他是很有分寸的,不是迫害学生的。这一点很重要。”而鲜为人知的是在军警包围清华园时,戴中(黄葳)曾带别的学生一起藏在他家的天花板上。

⑺在与众多朋友的关系上,潘光旦与费孝通之间有点特别,他们亦师亦友。费孝通自己说“我应当是他学生中受益最深的一个”。费称赞他的性格是“牛皮筋”,“屈不折,拉不断,柔中有刚;力不懈,工不竭,平易中出硕果。”费视他为活词典,说凡不知道的事情,不查词典,去问问潘光旦,一问就明白。

⑻潘光旦的最爱是藏书。1936年住清华园新南院11号时,门前藤萝架上结出一对并蒂的葫芦,他十分喜欢,将书房命名为“葫芦连理之斋”。

⑼他服膺孔子的中庸之道。孔子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他认为一切生命的目的在求位育。“而教育的唯一目的是在教人得到位育,位的注解是‘安其所’,育的注解是‘遂其生’安所遂生,是一切生命的大欲。”费孝通说潘光旦“他的人格就是位育概念的标本。”

⑽1957年的反右,潘光旦获“罪名”是所谓“破坏民族关系”、“鼓动土家族知识分子和群众找中央要求自治”。这实在是不白之冤、是笑话。他是社会学者,民族学家,他只不过是根据自己所作的科学研究和实地调查的结果向上级作如实反映,提出建议供政府参考而已,岂有他哉?他虽被打为右派,但他不多做解释,不怨不尤。

⑾这期间潘光旦的家被抄、被封,他只能蜷曲在小披屋的水泥地上,没有被子,还是费孝通把自家没被封存的被子送来御寒。6月10日病情恶化,老保姆找来费孝通。费孝通将他拥入怀中,潘光旦就这样在老朋友的怀中告别了人世。 

⑿1999年末,中央民族大学为潘光旦举行百年诞辰纪念会,出版了纪念文集。他的皇皇十四卷本《潘光旦文集》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公开出版,关于潘光旦的研究正在升温。

⒀口衔烟斗的潘光旦,一脸的微笑,拄着双拐,穿过雾霭,正一步一步地向我们走来……

(摘自《人物》杂志,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1999年末,中央民族大学为潘光旦举行百年诞辰纪念会,《潘光旦文集》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关于潘光旦的研究已经掀起了热潮。
B.他拒绝请托维护清华制度与后文在处理学生运动时“为当局说话”的行为表明在特定历史背景下,作为学者,其思想有困惑与矛盾的一面。
C.为支持李大钊领导的“八校教职员索薪团”罢教索薪斗争,潘光旦参加了“同情罢考”,并拒绝写悔过书,甚至牺牲出洋机会也据理力争。
D.潘光旦将书房命名为“葫芦连理之斋”,说明他很有生活情趣又不乏文人雅士的情调
E.文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为我们再现了一代学者的风范。
【小题2】文中提到潘光旦“充满着传统士大夫的人文情怀”,文章从哪些方面体现他的“人文情怀”的,请简要分析。
【小题3】本文在介绍潘光旦的同时,多次引用闻一多、费孝通、钱伟长等人的话,试分析这样安排有何作用,并举例说明。
【小题4】文章说“他服膺孔子的中庸之道。”请结合他的表现加以阐释,并结合现实谈谈你对中庸之道的看法。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8年3月28日,第五届“财经中国V论坛——人工智能:现实与图景”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表示,尽管当前在一些典型化、标准化领域,人工智能得到了广泛应用,产业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但同时也应看到差距,未来走好务实发展道路。

原南开大学校长、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龚克认为,当前我国人工智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主要存在于四个方面。第一,缺少重大原创成果。在基础理论、核心算法以及关键设备、高端芯片、重大产品与系统基础材料、元器件、软件与接口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第二,科研机构和企业尚未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态圈和产业链,缺乏系统的超前研发布局。第三,人工智能尖端人才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第四,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设施、政策法规、标准体系亟待完善。

对于部分人士担忧人工智能发展可能造成失业,从而导致社会性问题的说法,人工智能发展清华大学软件学院副教授李春平表示,人类的一部分事务性劳动逐渐由机器来替代,这是不可逆转的。“这样的替代,也不纯粹是人工智能技术出现所带来的,还包括其他技术。不过,在很多领域中,并非简单的替代,更多的是新型技术和行业如何深度融合。”李春平说。

(摘编自经济参考网)

材料二:

开源化浪潮将成为中国人工智能操作系统争夺的主战场,而中国人工智能应用将在服务机器人领域迎来突破。对此,东软集团高级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陈锡民表示,到了智能化时代,想把事情往前推进,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加快信息化技术和行业的深度融合,因为大家都知道人工智能的基础首先是最基本的大数据,数据从哪里来,数据所有权、使用权怎么开放,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人工智能的生态系统大家才都能运用。

在业内专家看来,人工智能未来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是如何更好地协同在一起,形成良好的AI发展生态。其次,是建立统一标准,规范大家的行为。最后,还是要行业应用,行业深度融合,这是人工智能的终极目标。

“未来人工智能行业要标准化和简单化,把一些标准制定出来,这个行业会形成更大的突破。另外,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的法律法规制定问题,也是行业面临的挑战。拿无人汽车来说,自动驾驶这个环节,已经涉及法律法规。一旦法律法规跟上了,人工智能的落地也会更加迅速。”金山云高級副总裁、合伙人梁守星坦言。

(摘编自《经济参考报》)

材料三:

韩国中央日报3月30日报道,韩国信息通信技术振兴中心发表报告指出,中国政府每年在人工智能领域投入超过350亿元人民币,发展迅猛,与美国的技术差距已从2015年的2.8年缩短至1.9年;而韩国则原地踏步,仅由2015年的2.4年缩短为2.3年,已被中国反超。报告称,韩国仅仅依托个别企业投入,政府至今尚未主导设立任何人工智能研究所,每年对人工智能技术开发投入的预算也只有1630亿韩元,仅相当于中国的2.7%。

前几日,特朗普公开挑起中美贸易战,向中国出口至美国的总值600亿美元的商品加征关税,用于限制中国投资购买美国公司技术。此次征税的目的之一,就是限制中国正在崛起的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Alphabet董事长埃里克·施密特曾表示,在未来的核心技术领城,中国人工智能技术有望赶超美国,成为核心驱动力。由于美国的崛起也是源于新科技的诞生,所以,如果中国真的在人工智能领城超越美国,将有可能撼动美国全球霸主的地位。

(摘编自互联网)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近些年发展迅速,形势喜人,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B.中国人工智能应用要想在服务机器人领域迎来突破,首先要加快信息化技术和行业的深度融合。
C.特朗普挑起中美贸易战,对中国出口美国的部分商品加征关税,其目的就是限制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
D.与中国相比,韩国人工智能产业近几年发展相对缓慢,其重要原因在于政府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不够。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人工智能在基础理论、核心算法以及关键设备、高端芯片、重大产品与系统基础材料、元器件、软件与接口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B.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相关的政策法规、标准体系一片空白,尖端人才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等等。
C.有人担忧人工智能发展可能造成失业,从而导致社会性问题,对此,专家表示,机器逐渐代替人类完成一些事务性劳动是社会发展的趋势。
D.Alphabet董事长埃里克·施密特认为,中国人工智能技术有可能赶超美国,成为核心驱动力,未来中国有可能撼动美国全球霸主的地位。
【小题3】以上三则材料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