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莲池老人
贾大山
庙后街,是县城里最清静、最美丽的地方。那里有一座寺院,山门殿宇早坍塌了,留得几处石碑,几棵松树,树项上蟠着几枝墨绿,气象苍古。寺院西南两面是个池塘,清清的水面上,有鸭,有鹅,有荷;池塘南岸的一块石头上,常有一位老人抱膝而坐,也像是这里的一个景物。寺院虽破,里面却有一座钟楼。那是唐代遗物,青瓦重檐,两层楼阁,楼上吊着一只巨大的铜钟。据说,唐代钟楼,全国只有四个半了,可谓吉光片羽,弥足珍贵。只是年代久了,墙皮酥裂,瓦垄里生满枯草。若有人走近它,老人就会隔着池塘喝喊:
“喂——不要上去,危险——”
老人很有一些年纪了,头顶秃亮,眉毛胡子雪白,嗓音却很雄壮。文物保管所的所长告诉我,他是看钟楼的,姓杨,名莲池,1956年春天,文保所成立不久,就雇了他,每月四元钱的补助,一直看到现在。
我喜欢文物,时常到那寺院里散心。有一天,我顺着池塘的坡岸走过去。
“老人家,辛苦了。”
“不辛苦,天天歇着。”
“今年高寿了?”
“谁晓得,活糊涂了,记不清楚了。”
聊了一会儿,我们就熟了,谈得很投机。
老人单身独居,老伴儿早故去了。他的生活很简单,一日三餐,有米、面吃就行。两个儿子都是菜农,可他又在自己的院里,种了一畦白菜,一畦萝卜,栽了一沟大葱。除了收拾菜畦子,天天坐在池边的石头上,看天上的鸽子,看水中的荷叶,有时也拿着工具到寺里去,负责清除里面的杂草、狗粪。——这项劳动也在那四元钱当中。
他不爱说话,可一开口,便有自己的思想,很有趣味。中秋节前的一天晚上,我和所长去看他,见他一人坐在院里,很是寂寞。我说:
“老人家,买台电视看吧。”
“不买。”他说,“那是玩具。钱凑手呢,买一台看看,那是我玩它;要是为了买它,借债还债,那就是它玩我了。”
我和所长都笑了,他也笑了。
那天晚上,月色很好,他的精神也很好,不住地说话。他记得那座寺院里当年有几尊罗汉、几尊菩萨,现在有几块石碑、几棵树木。甚至记得钟楼上面住着几窝鸽子。秋夜天凉,我让他去披件衣服。他刚走到屋门口,突然站住了,屏息一听,走到门外去,朝着钟楼,放声喊起来:
“喂——下来,那里玩不得呀!踩坏我一片瓦,饶不了你……”喊声未落,见一物腾空一跃,逃走了。我好奇怪,月色虽好,但究竟隔一个池塘呀,他怎么知道那野物上钟楼呢?他说他的眼睛好使,耳朵也好使,他有“功夫”。
可是有一天,我忽然发现他死了。那天上午,我到城外给父亲上坟,看到一棵小树下,添了一个新坟头。坟头很小,坟前立了一块砖,上写“杨莲池之墓”。字很端正,像用白灰写的。我感到太突然了,想着他生前的一些好处,就从送给父亲的冥钱里,匀了一点儿,给他烧化了……
当天下午,我怀着沉痛的心情,想再看看他的院落。一进院门,吃了一惊,屋里传出了欢笑声。推门一看,几位老人,有的坐在炕上,有的蹲在地下,正听他讲养生的道理。
我傻了似的看着他说:“你不是死了吗?”
老人们怔住了,他也怔住了。
“我在你的坟上,已烧过纸钱了!”
“哎呀,白让你破费了!”
他笑了,笑得十分快活。他说去年冬天,到城外拾柴火,见那里僻静,树木也多,一朝合了眼,就想“住”到那里去。见那里的坟头越来越多,怕没了自己的地方,就先堆了一个。老人们听了,扑哧笑了,一齐批判他:好啊,抢占宅基地!天暖了,他又在池边抱膝而坐,看天上的鸽子,水中的小荷……有人走近钟楼,他就隔着池塘喝喊:“喂——不要上去,危险——”
清明节,我给父亲扫墓,发现他的“坟头”没有了,当天就去问他:
“你的‘坟头’呢?”
“平了。”
“怎么又平了?”
“那也是个挂碍。”
他说,心里挂碍多了,就把“功夫”破了,工作就做不好了。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小说开篇莲池老人的“亮相”——池塘南岸的一块石头上,常有一位老人抱膝而坐,也像是这里的一个景物似的,别开生面,犹如一幅意境悠远的中国传统山水画。
B.作者写莲池老人不愿买电视这件事,不仅体现了老人的节约,更突出了老人生活的清贫,而最后先“先占坟头后又平”一事又含蓄的写出了老人内心深处自私的一面,从而使这个人物形象更加真实饱满。
C.小说采用多种描写手法相结合的方式来塑造“莲池老人”这一形象,既有语言描写、肖像描写,还有细节描写、心理描写,充分表现了莲池老人的精神风貌和高尚品质。
D.本文写了一个普通的老人,练出了不寻常的本领:眼睛好使,耳朵也好使,隔着一个池塘,竟能听得出“野物上了钟楼”。他就像一尊雕像,默默地守卫着那唐代遗物——钟楼。不为金钱,不为私欲。
 
E.这篇小说语言精练质朴,情节曲折,视角独特,主题深远。作者借“莲池老人”之语——“心里挂碍多了,就把‘功夫’破了,工作就做不好了”来讽刺现代生活人心的浮躁和精神生活的匮乏。
(2)文章以寺院的环境描写开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莲池老人”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有人认为,这篇小说叙述了一个平常人的寻常事;有人认为,这是一篇意蕴丰富的精致小说,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3-03 12:32:1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0分)
峡谷
阿城
⑴山被直着劈开,于是当中有七八里谷地。大约是那刀有些弯,结果谷地中央高出如许,愈近峡口,便愈低。
⑵森森冷气漫出峡口,收掉一身粘汗,近着峡口,倒一株大树,连根拔起,似谷里出了什么不测之事,把大树唬得跑,一跤仰翻在那里。峡顶一线蓝天,深得令人不敢久看。一只鹰在空中移来移去。
峭壁上草木不甚生长,石头生铁般锈着。一块巨石和百十块斗大石头,昏死在峡壁根,一动不动。巨石上伏两只四脚蛇,眼睛眨也不眨,只偶尔吐一下舌芯子,与石头们赛呆。
⑷因有人在峡中走,壁上时时落下些许小石,声音左右荡着升上去。那鹰却忽地不见去向。
⑸顺路上去,有三五人家在高处。临路立一幢石屋,门开着,却像睡觉的人。门口一幅布旗静静垂着。愈近人家,便有稀松的石板垫路。
⑹中午的阳光慢慢挤进峡谷,阴气浮开,地气熏上来,石板有些颤。似乎有了噪音,细听却什么也不响。忍不住干咳一两声,总是自讨没趣。一世界都静着,不要谁来多舌。
⑺走近了,方才辨出布旗上有个藏文字,布色已经晒退,字色也相去不远,随旗沉甸甸地垂着。
⑻忽然峡谷中有一点异响,却不辨。往身后寻去,只见来路的峡口有一匹马负一条汉,直腿走来。那马腿移得极密,蹄子踏在土路上,闷闷响成一团。骑手侧着身,并不上下颠。
⑼愈来愈近,一到上坡,马慢下来。骑手轻轻一夹,马上了石板,蹄铁连珠般脆响。马一耸一耸向上走,骑手就一坐一坐随它。蹄声在峡谷中回转,又响又高。那只鹰又出现了,慢慢移来移去。
⑽骑手走过眼前,结结实实一脸黑肉,直鼻紧嘴,细眼高颧,眉睫似漆。皮袍裹在身上,胸微敞,露出油灰布衣。手隐在袖中,并不拽缰。藏靴上一层细土,脚尖直翘着。眼睛遇着了,脸一短,肉横着默默一笑,随即复原,似乎咔嚓一响。马直走上去,屁股锦缎一样闪着。
⑾到了布旗下,骑手俯身移下马,将缰绳缚在门前木桩上。马平了脖子立着,甩一甩尾巴,曲一曲前蹄,倒换一下后腿。骑手望望门,那门不算大,骑手似乎比门宽着许多,可拐着腿,左右一晃,竟进去了。
⑿屋里极暗,不辨大小。慢慢就看出有两张粗木桌子,三四把长凳,墙里一条木柜。木柜后面一个肥脸汉子,两眼陷进肉里,渗不出光,双肘支在柜上,似在瞌睡。骑手走近柜台,也不说话,只伸手从胸口掏进去,捉出几张纸币,撒在柜上。肥汉也不瞧那钱,转身进了里屋。少顷拿出一大木碗干肉,一副筷,放在骑手面前的木桌上,又回去舀来一碗酒,顺手把钱划到柜里。
⒀骑手喝一口酒,用袖擦一下嘴。又摸出刀割肉,将肉丢进嘴里,脸上凸起,腮紧紧一缩,又紧紧一缩,就咽了。把帽摘了,放在桌上,一头鬈发沉甸甸慢慢松开。手掌在桌上划一划,就有嚓嚓的声音。手指扇一样散着,一般长短,并不拢,肥汉又端出一碗汤来,放在桌上冒气。
⒁一刻功夫,一碗肉已不见。骑手将嘴啃进酒碗里,一仰头,喉节猛一缩,又缓缓移下来,并不出长气,就喝汤。一时满屋都是喉咙响。
⒂不多时,骑手立起身,把帽捏在手里,脸上蒸出一团热气,向肥汉微微一咧嘴,晃出门外,肥汉梦一样呆着。
⒃阳光已移出峡谷,风又窜来窜去。布旗上下扭着动。马鬃飘起来,马打了一串响鼻。
⒄骑手戴上帽子,正一正,解下缰绳,马就踏起四蹄。骑手翻上去,紧一紧皮袍,用腿一夹,峡谷里响起一片脆响,不多时又闷闷响成一团,越来越小,越来越小。
⒅耳朵一直支着,不信蹄声竟没有了,许久才辨出风声和布旗的响动。
【小题1】文章第(1)段和第(2)段分别写出了峡谷的什么特点,请分别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2分)
【小题2】文章第(2)段第(9)段都写了“一只鹰在空中移来移去”,这在文中的作用分别是什么。(4分)
【小题3】结合文中对骑手的描写,简要分析骑手的形象。(4分)
【小题4】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5分)
【小题5】本文写一个骑手经过峡谷的故事,请尝试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5分)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我国960万平方千米土地上,山地占2/3,大致可分为三级台阶。第一级台阶是世界第一大高原——青藏高原。第二级台阶从黑龙江最北端开始,一直到云贵高原南部,平均海拔近2000米,包括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秦岭、大巴山和云贵高原。自第二级台阶以东至东南沿海为华东平原,即第三级台阶。上一级台阶都是下一级台阶的支撑或庇护伞。青藏高原是我国整个生态的屏障,它把寒冷空气挡在这座大墙之外,使它的东面和南面即第二级台阶形成了优良的生态条件,温暖湿润,物种丰富。而第三级台阶属平原生态系统,现代城市生活基本上都集中在这里,第二级台阶丰富的物种资源为下一级台阶的平原生态系统提供了生存的物资。三级台阶囊括了地球大多数生态类型,将地球自赤道至极地之间的多数陆地动植物承载其中,为人类的生存繁衍提供了物种资源。
三级台阶中最关键的是青藏高原,它也是亚洲生态系统的支柱,高原上的山脉就像一条条大水坝,坝顶部几乎都是冰川,既围出大面积湿地、河流与湖泊,又有冰雪融水源源不断地补给湿地,形成一个涵养水源的生态系统。水是生命之源,正是这个“大水塔”维持了中国乃至东南亚的整个生物世界的新陈代谢。但目前的情况却不容乐观,由于全球气候变暖,连年干旱,青藏高原上的许多湖泊湿地渐渐干涸。青海湖是中国第一大咸水湖,现在每年退水13厘米,干涸的过程中,矿物质析出,若干年之后,过高的矿化度会杀死湖内所有生物。近些年来过度放牧也导致了草场退化,进一步破坏了涵养水源的生态条件。一旦青藏高原上的高寒草甸消失殆尽,整个高寒草甸将会被荒漠和沙漠所取代。青藏高原是地质灾害多发地,它就像一堆5-8千米厚的碎石镶在旋转的地球表面,顶端的线速度比平地快很多,所以它的板块碰撞和地质灾害表现得更加突出。地震、塌方、雪崩、泥石流等比平原剧烈得多,常有半面山坡倾倒而下,山坡上的树木成片成片地随之被连根拔起。20世纪80年代西藏通麦一次大塌方造成87辆汽车和5辆装载机被埋,我们经过塌方区时也很紧张。由于气候变迁和人类无序开发,青藏高原植被覆盖率大大降低,风沙危害逐年增大。在109国道,沙子被吹到道路当中,堆积起来,经常能看到推土机在这里清沙。将来青藏铁路很可能也遇到这种情况,维护起来相当困难。全球变暖,雪线退缩,使许多5000多米的雪山岩石裸露。冰融水量减少,许多湿地与河流干涸,缺水的居民只能搬家。
云南省号称“植物王国”,但看到的绿色与之并不相符。云南省只有西南部的森林长势良好,而中东部大部分植被很稀疏,干热河谷和干荒地区生态更加脆弱,水土流失相当严重,在喀斯特地形区的土层很薄,很容易被侵蚀。著名的云南石林,看上去虽然壮观,但从生态的角度去看,不过是一片石漠,在云贵许多地点,正在形成大量新石漠区。红色土壤流失后,裸露出灰色的石灰岩,就像动物被剔去了皮肉,剩下肉架一样,比沙漠更难治理。在云南宏德地区的热带雨林,人们砍掉它改种农作物,这样做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热带雨林是地球最重要而且无法替代的生态系统,农作物能够带来的经济效益与之比不可同日而语。这里的湿地、湖泊也在退缩或消失,以前碧波荡漾的纳帕海现在已消失不见。经询问才知道,是无序开发把地下水系破坏了,就像在我们的盆底钻一个孔,高原湖盆的水全部漏掉了。
【小题1】根据文意,下列认为“三级台阶中最关键的是青藏高原”的理由,错误的一项是(  )
A.青藏高原是内蒙古高原至云贵高原和华东平原的支撑或庇护伞。
B.青藏高原的生态类型丰富,为人类的生存繁衍提供了绝大多数的物种资源。
C.青藏高原是我国整个生态的屏障,能为形成温暖湿润、物种丰富的生态环境提供条件。
D.青藏高原上的山脉形成的生态系统维持了二、三级台阶生物世界的新陈代谢。
【小题2】根据文意,不属于“目前情况不容乐观”的一项是(  )
A.无序开发使热带雨林减少,地下水系被破坏,湿地、湖泊也在退缩或消失。
B.气候变迁和无序开发使青藏高原植被覆盖率大大降低,风沙危害逐年增大。
C.云贵地区许多地点,生态脆弱,水土流失相当严重,正在形成大量新石漠区。
D.青藏高原上的许多湖泊湿地渐渐干涸,整个高寒草甸被荒漠和沙漠所取代。
【小题3】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使得青藏高原板块碰撞和地质灾害表现得更加突出。
B.过度放牧、无序开发等人为因素破坏了生态条件,进一步引发了生态危机。
C.中国整个生态格局可分为三级台阶,三级台阶之间相互依存。
D.形成大量新石漠区和热带雨林遭到破坏,都反映出我国生态现状十分严峻。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章 , 然后完成文后题目。
父  亲
①虽然我是家里惟一的女孩 , 然而 , 父亲好像从来没有显出特别的喜欢来。等到上了初中 , 看到别人的父亲殷殷地关怀女儿 , 心里便有了比较 , 认为我这只知道春耕秋收的农民父亲不懂得什么叫“ 爱 ”。
②小学和初中在父亲的不经意间过去了 , 上学和放学就像他出工和收工一样 , 只是顺其自然的事。他不关心我的学习亦如我不关心他的收成。学习和收成原本没有太大的联系。
③可是, 我考上了县一中 , 这就意味着父亲的大半年收成都得被我一个人吃掉。母亲望着已不年轻的父亲幽幽地说:“ 要不 ,别让妮子上了 ?” 父亲脸上刀刻似的皱纹突然生动地一跳:“ 哪能 ! 儿子娶媳妇花钱比妮子上学花钱多多了 , 咱们不能太偏心。” 就为这一句话, 我第一次被感动了 。
④在一个骄阳似火的夏日,父亲一头挑着我的行李 , 一头挑着一筐桃子送我去上学。我跟在父亲身后 , 望着颤悠悠的扁担和父亲那被扁担磨出老茧的双肩 , 我又一次被感动了。 在心里默默发誓: 不学出个样子来 , 无颜面对父亲 。等翻过两座山 , 骄阳更加炽烈 , 找到一块小树阴劝父亲休息一会儿。 A我随手抓起两个桃子 , 还不及放到嘴里 , 便被父亲劈手夺去 , 他瞪我一眼 说 : “这是卖的 , 有你吃的。” 说着他从兜里掏出几个歪裂的小桃子 , 在衣服上蹭了蹭递给我 : “ 这不一样吃吗 ?” 停了停又说 :“ 住校可不比在家里 , 动一动就得花钱 , 饭可以吃差点 , 但一定得吃饱。星期天不要往回跑 , 家里也不指望你干活 , 钱和干粮我会给你送去的。”B 接着他自个笑了 :“ 没想到俺妮子还挺聪明 , 比你两个哥哥强多了。 我寻思把桃园好好侍弄侍弄 , 兴许能挣几个钱 , 你要有本事啊 , 考个大学让爹光荣光荣。” 这是父亲对我说得最多的一次 , 看得出他心里非常高兴。
⑤到学校门口 , 父亲让我一个人进去 , 他则去卖那筐桃子。等到报到完去城里找他 , 父亲已经走了。我想 , 他肯定是饿着肚子走的 , 翻山越岭 , 还得走二十里地啊 !
⑥三年高中 , 我真的很少回家。父亲总是隔三差五地给我送干粮和桃子 , 当然都是些歪七裂八卖不出去的小桃子。冬天天短 , 父亲每次来得起大早 , 见到我 , 往往是胡须上结了一层白霜 , 掏出母亲烙的白面饼 , 硬邦邦的全是冰棱茬。中午 , 我们爷俩把饼泡在开水里 , 就着父亲带来的咸菜 , 吃得有滋有味。夏日 , 父亲捎带着卖桃 , 二十里的山路把父亲的脸膛晒成了酱紫色。 赶到学校已近中午 , 我把早已晾好的白开水递过去 , 父亲一口气就喝了一大缸子。父亲向来都是当天来当天走 , 三年里 , 他走了他原来几十年走过的路程。我对父亲的情和爱也在这三年里变得缠绵与圣洁。
⑦三年后 , 我由县城读到了省城 , 甭说父亲的大半年收成 , 就是他的全部收成也难以应付我的高额学费了。父亲说 : “不要紧 , 先到处借借。不就是四年吗 ? 我用六年时间 , 六年不行十年 , 赶我死之前咋也能把它还清。 ” 我无言 , 我只是在心里对父亲说 : 我决不会让您用六年十年时间去还债 , 您就等着我慢慢地还您的债吧。
⑧也和三年前一样 , 父亲挑着行李送我上学 , 所不同的是这天不是骄阳似火 , 而是阴雨霏霏 。 火车上父亲递给我的桃子又红又大 , 我倒有些不习惯 , 怪他过于奢侈。C“ 你都成大学生了 , 吃个好桃子 , 配!” 并且不停地催促我快吃。我双手捧着桃子 , 一口一口咽下去的却是父亲的心啊 !
⑨安排好住宿已经很晚了 , 我要送父亲到学校的招待所往下 , 他说什么也要自己去。他说他怕我回来找不到自个的宿舍 , 我知道 , 那样父亲一夜都不会安心 。所以 , 也只好随他去了 。下过雨后 , 气温骤然下降了许多 , 再加上一天的颠簸我实在太累了 , 躺在床上不一会就进入了甜蜜的梦乡 。 突然 , 辅导员刘老师把我叫醒 , 她说 , 我父亲为了省 15 元的住宿费 , 竟然睡在外面的水泥乒乓球台上。此刻 , 即使是铁石心肠的人也会被感动。我扑过去 , 抱住他 , 哭着求他 : “ 为了我 , 爸爸 , 请您爱惜自己。” 宿舍的七姐妹齐刷刷地站在身后 , 哽咽着说 : “就住在我们宿舍 , 我们可以两个人睡一张床。”
⑩“可是你们是女生宿舍呀 ?” 刘老师还很年轻 , 和其他人一样 , 眼里已经含满了泪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大家异口同声地说。
⑾是啊 ! 他是父亲 , 他是勤劳又拙朴的农民父亲。
【小题1】文章第①段作者就写 “父亲不是特别地喜欢我”“不懂得什么叫爱”, 这在全文有怎样的作用 ?(4分 )     
【小题2】“我”对父亲看法的改变源于“我”的两次感动。 请结合文意概括出让“我”感动的具体内容。 4分 )
答: 第一次感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感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文中对父亲的语言行动进行了多次细腻而生动地描写 , 使父亲的形象栩栩如生。请从文中画线的 A.B.C 三处中任选两处 , 简要分析这些描写表现了父亲怎样的性格或心理 ?(4分 )
【小题4】父亲为我所做的一切不仅感动了我 , 也感动了我同寝室的姐妹。请你结合上下语境 , 在
第⑩段横线处补写一句话 , 使之充分表现姐妹们这种发自内心的感动。(4分)
【小题5】有人说,母爱如水 , 父爱如山。 读完本文你对父爱有了更多的感悟。请你将本文推荐给你的朋友, 将推荐语写在下面。(要求切合文意 , 情感真挚 , 不少于 50 字。8分 )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18分)
天幕上的舞蹈
刘明霞
当单位门前那可硕大的木棉树一马当先,开的热热闹闹纷纷扬扬的时候,我就知道春天来了,春天匆匆地、就这么猝不及防的来了。
上班下班从树下走过,不经意间,“啪”的一声,一朵红艳艳的木棉花就会砸在你的脑袋上、脖子上或脚边。躬身捡起那多水灵灵的花儿,它肥厚丰腴,娇艳无比。我不由伫立仰望:那伸向天空的树枝上,点缀着红彤彤的艳丽,如舞女的长裙凌空飞起,姿态翩然,在天幕上飞舞、摇曳,挑逗着阳光。哦,木棉,如果说那些低矮的灌木开出的叫花的话,那么,天幕上开出的你定是花的精灵了。我想,大喜大悲是人生的一种境界,而有的时候,灵魂的震撼既不是喜也不是悲,而是一种晕眩,一种不知身在何处的感觉。我与木棉只是萍水相逢啊,而我却仿佛等了她很久很久······
木棉在晴空里蕴足了那种如梦如幻的气质,点染出闹春的意境,这个时候,该有一首曲调轻柔舒缓、歌词婉约优美的歌来伴随她的舞蹈的。木棉,这所有的魅力是源于哪一天呢?是谁亲手把你中在这的?在狭窄的街道上,在对视着屋顶与屋顶之间,你显得独立又不会太孤寂,但你似乎总是在超脱。也许,人们不理解你为何总要高高在上,难道华丽高尚的你喜欢这样曲高和寡?你独树一帜,是不想与俗颜争宠,还是喜欢独自享受孤独?这里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只是一树艳红。红花还要绿叶配,你是真正的红花,真正的红颜,从骨子里透出来的娇艳没有丝毫造作。你违反了花与叶的辩证关系是想证明自己没有依附心理,还是为了宁缺毋滥呢?你独挡风雨的侵袭又守住生命的质量,你是花中的君子啊!当我看到你舞动长裙在风中吟唱时,我终于明白了你的选择。
把蓝天当背景,把白云做道具,你的舞姿梳理着时间和音乐。木棉,你实在是一个高洁而空灵的舞者啊!
也许,人间意味浓烈,世俗气息浓郁的灵魂,终是不能升入天堂的,所以,你摆脱世俗,奋不顾身地冲向云天。当春风吹开尚在沉睡的你的惺忪的双眸时,你张开一朵朵圆润饱满鲜活生动的花儿,在天幕上跳起优美的舞蹈,一会儿如慢板徐缓轻悠,一会儿像快板恣意奔放。你那独特的舞蹈词汇是在诉说生命的故事吗?生命的初始该蕴藏着多少的神秘而动人的细节啊!你这活泼灵动、伸展舒畅的生命,你的舞姿搅动了生命的奥秘和底蕴,平淡而单调的生活因了你而有了一丝亮彩,你告诉了我一个关于生命的秘密、关于岭南的秘密、关于花的秘密。那“啪”的一声掉落在地上的,是你的红舞鞋吗?木棉,你的人生如此脆弱又如此美丽,花开花落,全是自己的热闹。伴着风儿翩翩起舞的你,舞出的是现代还是古典?
【小题1】第二段中,作者描写木棉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段描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4分)
【小题2】联系全文,说说木棉花具有哪些特点?(6分)
【小题3】文中说“我与木棉只是萍水相逢啊,而我却仿佛等了她很久很久······”,作者为什么这样说?(4分)
【小题4】作者在最后一段说:“你告诉了我一个关于生命的秘密、关于岭南的秘密、关于花的秘密”请探究木棉“生命的秘密”对我们有什么启发?(4分)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屈原:无路可走
鲍鹏山
①他不理解邪恶与不公。他无法和他们和平共处,哪怕是虚与委蛇。他谨持着他理想的绝对纯洁,是的,他至死也不曾丢失一寸土地,他是代表独特个体而与社会宣战的最伟大最掺绝人寰的战士。因为他的绝不让步,这世界有可能免于全面堕落。
②屈原坚定地忠于自己的内心感受。屈原爱君、恋君.这只是因为只有楚怀 王才能实现他的理想,对那个顷襄王,他就毫无思慕之情.因为他对这个憨大孱头不抱任何希望。他是一个个性极强,意志极强,脾气也极坏的人,是一个极自尊的人。他的作品是“发愤以舒情”的产物、是无休无止的“怨“,“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刘安、司马迁所标揭出来的.就是屈原的“怨君”及其合理性。而班因则只承认屈原“忠君”。而不满于他的“怨君”了,班固的这一改造,便形成几千年的沉沉大雾:由“忠君”(班固)到“忠国”(王夫之)再到现代的“忠民”。但我这里要恢复屈原的本来面目:他忠于自己,忠于自己的感觉,忠于自己的良心!
③《九歌》是屈原生活以外的作品,体现的却又恰是屈原内心的柔情。他本来应该生活在“九歌”的境界中的,他应该是“九歌’”中的人物:浪漫、多情、敏感,诗意纵横,文采斐然。《九章》是屈原生活的记录,却又是屈原内心中最无奈的遭遇。《九歌》和《九章》实在是水火不相容的两个世界:一个是柔情似水,佳期如梦;一个是炼狱之火。死去活来。屈原就挣扎在这两个世界之中。一个最柔情的人碰到最冷酷的现实,最纯洁的人落在最肮脏的泥塘。一个如此遵循心灵真诚的热病不要得不应付现实的虚伪。一个如此热爱真理与正义的人却得不到真理与正义的庇护—是的,是我们以血肉之躯支撑着真理与正义,而不是真理与正义在支持着我们的事业!
④屈原之死往往使我想起另一个楚人之死:项羽。两人都是自杀,且都死在水边:屈原自沉于汨罗之波,项羽自刎于乌江之畔。两人都死于自己对别人的不容:项羽决不宽容秦人。这两人的死,可能暗示着,我们民族的一些真性情死了。我们民族最殷红的血流失在水中,被冲淡了。乡愿活着,滑头活着,奸诈活着。他们使这个世界的生态更加恶化,更不适合人的生存。
⑤屈原确实偏激。岂止是偏激,屈原还有许多别的缺点。但我总以为偏激的人往往有真性情。更重要的是,偏激的人往往不是小人——因为小人总是很圆通的。
⑥屈原还有许多别的缺点。屈原是一个心性褊狭的人,是一个因为太纯洁而褊狭的人。屈原是一个不稳重的人,是一个因为太多情而不稳重的人。他脆弱,却是因为他太珍惜一些东西,在这——点上他又有真坚定,真强大。他也浮躁,因为他执着理想而不能片刻安于现实。他在他的理想中陶醉着,时时被他的理想鼓舞看,以至有时失却了现实感。但我总以为像屈原这样的人往往有真性情。
⑥况且,有缺点的战士毕竟是战士。
⑦完美的苍蝇终究是苍蝇。 
【小题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第三段列举《九歌》和《九章》的例子是为了说明屈原是一个浪漫、多情、敏感的人。
B.在对屈原的历史评价上,作者比较认可刘安、司马迁的看法,而不太赞同班固对屈原的评价。
C.这篇传记中,作者大量运用议论和抒情的手法表达自己对屈原的看法,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D.作者认为虽然屈原是一个伟大的诗人,但作为政治家是不 “成熟”的,是失败的。
E.文中多次运用对比手法,如将屈原与小人对比,屈原与项羽对比,以此突出屈原的伟大人格。
【小题2】屈原为什么会“无路可走”。(4分)
答:
【小题3】标题“屈原:无路可走”有什么作用?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