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小题。
我比想象的灵巧
我记得大概3岁多的时候在上幼儿园里的一堂学系鞋带的课上,我感受到另一种挫败:我胖胖的双手对那两根鞋带完全无能为力,我蹲在地上紧紧攥住那两根与我作对的绳子,听见有人轻轻地说:“这孩子脑子还行,就手挺笨的。”这句话真的很轻,可我却牢牢地记住并相信了:我是个脑子还行手很笨的孩子。我一直避免参加手工活动,因为我“手很笨”,所以至今不会折纸手工。而在为初三的元旦晚会筹备时,我发现我是系气球系得最紧最快的一个,我豁然:原来,我的手也可以灵巧。 让人啼笑皆非吧,一句无意的话让一个孩子傻傻地记了那么多年,自卑了那么多年。有些话对你早已云淡风轻,对我却刻骨铭心。
我们常常在别人的暗示与判定下肯定自我的价值。可总有些时刻,别人的期待我们难以达到,别人的判定让我们灰心丧气。而对于一个懵懂世事,只懂得相信的孩子,有些判定会根植他心里,并使他怀疑自己。“自己”,尤其在心理上,几乎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个终身的谜,所以,我相信潜意识,相信潜能,相信——态度决定命运。
很多人在“挖掘”我的“学习秘密”时,都带着“寻宝”的神情,也往往不能满足于我的答案。其实,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正确的学习方法,可在空谈和实践之间,在高考前十天的恶补功课与中小学阶段十年左右时间长期用功苦学的差距前面,每个人作出了不同的选择。原因很简单,每个人态度不同。可态度是什么呢?套用一本书的说法:“态度是成功的标准,对于我生存的态度,可能是开启成功大门的钥匙,也可能是锁头。”对于我,态度与人的心性、经历似乎都密不可分,所以我相信某些人对人生的影响力。
(节选自王海桐《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
【小题1】下面是对选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文中反复强调态度的作用也就说明不管别人还是自己的态度都很重要。
B.作者认为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正确的学习方法,只是在空谈与实践之间,每个人作出了不同的选择,原因是每个人的态度不同。
C.作者认为“态度决定命运”不能凭他人的暗示与判定肯定自我的价值。
D.作者之所以学有所成,是因为她的“学习秘密”即在空谈与实践之间,她选择了实践。
【小题2】文中作者所提到的“学习秘密”是什么?
【小题3】别人的暗示与判定对我们有什么影响?请结合文段回答。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6-05 10:04:2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材料一:
北斗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发展、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目标是为全球用户提供定位、导航、授时服务。
卫星在太空飞行,太阳与地球是它的航标灯:卫星飞行姿态的建立依赖于对太阳、地球的观测,测量精度越高,卫星飞行姿态就越稳定,提供的导航精度也越高。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制的“三只眼”,就是通过观测太阳、地球为导航卫星提供导航。
专家介绍说,“三只眼”就是两个“太阳眼”(模拟太阳敏感器、数字太阳敏感器)、一个“地球眼”(红外地球敏感器)。“太阳眼”测量太阳的位置,“地球眼”测量地球的位置。
安装了“三只眼”的北斗卫星的优异表现与“视力”密切相关。卫星入轨初期用模拟太阳敏感器捕获太阳,再通过数字太阳敏感器和红外地球敏感器共同作用,更加精确地确定卫星的三轴姿态。
科研人员对北斗卫星数字太阳敏感器和红外地球敏感器进行了关键技术攻关。数字太阳敏感器的关键技术突破,实现了关键元件自主可控;红外地球敏感器的关键技术突破后,具有高测量精度、高可靠性、长寿命、不易受太阳等天体对测量的干扰等优点。
卫星与卫星之间的通信——星间链路,是北斗导航系统由区域向全球过渡的关键技术,是提升系统全球服务能力的核心技术手段,也是北斗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重要标识和技术制高点。
中国科研人员提出了自己的北斗全球组网星间链路解决方案,率先采用毫米波技术体制和生产工艺,研制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星间链路产品。这将对北斗导航卫星实现全球组网起到关键作用,极大地促进北斗全球系统的跨域发展。
——(摘编自余建斌《自主创新确保北斗系统稳定运行》,《人民日报》2018年6月)
材料二:
中新社西宁7月3日电 在青海省,千百年来牛羊吃草到哪里牧民们就跟到哪里,记者3日从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获悉,目前该省以北斗卫星技术为基础,对草场和牲畜实施动态监控,进行智慧放牧。
传统放牧方式下,操场利用率低,且牧民很难全面、便捷地掌握牧草生长、气象灾害和动物疫情等信息。现在牧民通过北斗手持终端“牧民通”,依据北斗卫星制定的放牧方案以及北斗短报文双向通信功能,便可以实时掌握游牧路线、草场动态、疫病防疫等信息。
据了解,青海省以北斗卫星技术为基础,已建立了天地一体的天然牧草采集和监测系统,应用于高寒草地畜牧业生产,并建立了基于北斗的草地自动监测站和北斗生态畜牧业数据服务平台。
北斗卫星信息技术应用在畜牧业生产中,可以建立融牧草资源利用、家畜动态监测、疫情预警、气象灾害预报等信息于一体的高寒地区特色生态养殖模式。
——中新网《北斗卫星“试水”青海高原智慧放牧》)
材料三:
12月30日报道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2020年中国北斗卫星导航产业的产值有望达到4000亿元人民币。
中国自主研制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于2012年正式开通,时过五年,目前已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近又与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实现全面信号兼容。
与全球其他三大卫星导航系统(美国的GPS系统、俄罗斯的格洛纳斯系统、欧盟的伽利略系统)相比,北斗除了具备三大系统的技术机制之外,还有独具的短报文和位置报告服务能力。
与GPS芯片价格相比,芯片单价曾一直是制约北斗导航民用的最大瓶颈。如今,由于建立了完整的产业链,加上工艺产能的提升,国产北斗芯片单价已降至6元,在总体性能上也达到甚至优于国际同类产品。
目前,中国的北斗系统已经在公安、交通、渔业、电力、林业、减灾等行业得到广泛运用。据统计,各类北斗终端及运营平台已经为23个省市、超过35万辆客货运车、远洋渔船等提供服务。
——(摘编自《参考消息》)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现阶段,我国的北斗系统尚不能为全球用户提供服务,但随着技术的升级、系统的完善,为全球用户提供服务的目标有望实现。
B.对北斗导航系统由区域向全球过渡的关键技术星间链路的研制,我国科研人员将采用毫米波技术体制和生产工艺,这在世界上尚属首次。
C.我国的北斗卫星系统已经在民用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材料二以青海省牧民们放牧方式的改变较为详细地佐证了这一成果。
D.传统放牧方式存在草场利用率低、牧民不能全面而便捷地掌握相关信息等弊端,而运用北斗卫星系统进行放牧则可能避免这些弊端。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自主发展、独立运行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全球三大卫星导航系统GPS系统、格洛纳斯系统、伽利略系统相比,毫不逊色。
B.如果没有攻克红外地球敏感器的关键技术,那么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就可能存在测量精度和可靠性不高、寿命短、易受干扰等缺点。
C.基于北斗的天地一体的天然牧草采集和监测系统、草地自动监测站、生态畜牧业数据服务平台的建成,有助于促进青海省畜牧业的发展。
D.以前,芯片价格高是制约北斗导航民用的大难题;如今这一难题已经解决,人们乐观估计北斗导航的民用产值将可能达到四千亿元人民币。
【小题3】我国的北斗卫星系统具有哪些特点?请加以概括并简要说明。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短视频是指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高频推送的视频内容,时长从几秒到几分钟不等。内容融合了技能分享、幽默搞怪、时尚潮流、社会热点、街头采访、公益教育、广告创意、商业定制等主题。由于内容较短,可以单独成片,也可以成为系列栏目。不同于微电影和直播,短视频制作并没有像微电影一样具有特定的表达形式和团队配置要求,具有生产流程简单、制作门槛低、参与性强等特点,又比直播更具有传播价值,优秀的短视频制作团队通常依托于成熟运营的自媒体或IP,除了高频稳定的内容输出外,也有强大的粉丝渠道;短视频的出现丰富了新媒体原生广告的形式。

(摘编自《短视频行业现状分析》)

材料二:

一些短视频平台因为时间的限制,不适合承载信息量过大的内容。随着信息越来越碎片化,人们的关注力也变得越来越不集中。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抓住受众眼球,每一秒都非常重要,需要有创造力、独特性、原创性。高质量的短视频通过社交媒体能获得发酵式传播,实现长视频无法企及的传播效果。中央电视台制作的57秒短视频《熊猫宝宝“奇一”撒娇抱大腿》在脸谱平台播放量达9.8亿次。短视频传播速度之快、传播影响之大超乎想象,更坚定了相关机构将短视频作为战略发展重点的决心。

年来,腾讯短视频日均访问量增长了25倍,秒拍短视频的日均播放量增长了7倍,今日头条短视频的日均播放量增长了6倍,已超过图文成为其流量的主要。短视频已成为移动端信息消费的主要形态。

(摘编自《国内短视频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2017.09)

材料三

日前,国家网信办依法约谈了几家短视频平台负责人,并责令其全面整改。近两年,短视频平台吸引了很多流量,观看和制作短视频在年轻人中形成了一种潮流。但一些短视频内容低俗、突破道德底线,造成了不良影响。

90后女孩张琳(化名)在深圳工作,她常上传短视频到微博和几个短视频App。她认为,短视频创意点来回就那么几个,更多用户加入后,内容同质化愈发严重。“还有的短视频App上首页的门槛低,低俗内容多,有的短视频平台随着用户的扩充,品质也降低了,发现这种情况我就会卸载App”。

北京市某高校研究生刘琪(化名)感觉,短视频平台上某些内容火起来,大都是满足了人们的好奇心和猎奇心理,“比如大冬天冷水洗头、吃活虫子、吃很辣的东西,还有一些女生穿着暴露等”。

(纵轴:认为存在问题的调查对象百分比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指出,短视频目前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是版权问题。现在短视频版权保护刚刚起步,一般都是通过打水印等方式。“按照2016年12月1日起实行的《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这也是必须加的,保证出现问题能够溯源”。第二是侵害他人人格权。“很多短视频暴露别人隐私,比如此前关于‘水滴直播’的争议,还有在街上突然闯入他人空间的恶搞视频。短视频中公开谩骂他人还可能侵害他人名誉权”。第三,涉黄涉暴、低俗的短视频影响文化安全和内容安全。

(摘编自《不良短视频对青少年负面影响如何》中国青年报2018.4.26)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短视频时长短,有的只有几秒钟,但题材丰富,在各方面都比直播和微电影有优势。
B.短视频传播速度快,传播影响大,发展迅速,如今已成为移动端信息消费的主要形态。
C.从材料三的图表来看,被调查对象认为短视频网络平台存在的问题大多在内容方面。
D.一些短视频内容低俗、突破道德底线,造成了不良影响,这已经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短视频比微电影生产流程简单、制作门槛低、参与性强,又比直播更具有传播价值,因此成为目前发展前景最好的传播方式。
B.高质量的短视频富有创造力、独特性和原创性,通过社交媒体能获得发酵式传播,它的传播效果,是长视频所无法企及的。
C.一些短视频缺少创意,内容同质化,只是一味满足人们的好奇心和猎奇心理,已经被国家网信办依法约谈,有望得到治理。
D.通过对网络短视频存在的问题调查发现,高达60%的短视频平台都存在“挑战伦理道德”和“对未成年人缺乏限制”方面的问题。
【小题3】请根据所给材料,简述要使短视频得到良好发展,需要做好哪些工作。

同类题3

论述类文本阅读
现代人的修身、修心与力行
沈士光
自古以来,我国先贤们就主张人要修身,现代人的生存境遇、生活方式和生命价值观与古人相观照有诸多异同之处,其修身方式自然也不尽相同。
修身最简要的定义是要修除个体身上的缺点不足,使之成为意志坚定、道德超拔的“君子”。古人的修身在很大的程度上具有境界性,是一种境界修身,鼓励人们不要被眼前艰难的生存状态所击垮。即使处于一种艰难的生存状态,也应有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精神。
绝大多数的现代人已经不再为生计烦恼,有时人们强调修身是防止过于优裕的生活容易使人失去有意义的生活目标和对生命价值的追求。更多时候,现代人面临的最大生存境遇是激烈的职场竞争压力、复杂的职业环境、严格的职责要求、以及职业发展的起伏与挫折等,于是,他们更需要通过修身来使心理、生理和伦理诸方面达到相对平衡的状态。同时,现代人开始追求生活品质,主张工作和生活分殊,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他们追求举家出游或结伴而行的方式以达“休身”和“修心”的目的。诚然,这种修身与古人的境界修身是有差距的,古人讲“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他们的修身是“正心”,现代人是“休心”、“松心”;古人的修身绝不是一件私人的事情,而是具有浓厚的心系天下百姓的政治理想与人文情怀。
现代人认为生命在于运动,修身健身要处于运动之中。一是与“独”相反的“群”修身健身方式。古人的修身多为“独”和“静”,而现代人独处的时间比古代人更多,心灵的孤寂更深。现代人也相信集体行动比个人行动更能够调节气氛。无论是职场人士还是就读的学生,在闲暇时间,三五成群到“KTV”去“飙歌”的情形时常可见。二是与“静”相对的“动”的修身健身模式。“琴棋书画”是传统的中国式修身方式,其主要特征是以静入胜。毋庸讳言的是,古人“静”的健身方式,表达的首先是修身,然后才是健身的精神追求。现代人的观念则相反,“动”则有活力。近年来,“广场舞”的兴起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健身新理念。或许有人会认为“广场舞”只是大妈们一种健身运动,算不上修身。在笔者看来,“广场舞”是健身为主且有益于修身,属于健身修身型。“广场舞”多数选择与舒缓、低沉的“静”相对的明快欢乐,甚至节奏感强的音乐曲调,其实反映了一个个独立又有些寂寞感的个体对同一时间空间集体交流的精神向往,这无疑也是一种修身。
古人的修身是一门功课,每天必需花一定的时间进行专门的反省。从前有一种“功过格”,每天做完事情之后,睡觉之前,要静坐思过,有做错的事,用笔墨在格中点一个黑点;如果做了好事、善事,则用朱笔在格中点一个红点,这样天天反省。这样最后达到“修身力行”的圣贤境界。
现代人的生活环境不一样,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考验伦理道德的境遇。因此,随时力行也是随时修身,修身力行应合二为一,而不是刻意专门找一个时间修身。比如开车要遵守交通规则,银行、剧院、商场、公园、地铁等公共场所,都要注意遵守公共秩序,这都是修身。
值得指出的是,在所有的职业中,公务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的修身最为重要,要求也最高最严,必须“严以修身”。荀子在《非十二子》中讲君子“三耻“,即“耻不修”、“耻不信”和“耻不能”,他将“耻不修”放在首要位置。
(选自2015年9月28日《文汇报》)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修身是古今都有的一种行为,但由于古代人与现代人在生存环境、生活方式和生命价值观等方面存在差异,故而其修身方式也有区别。
B.古人的修身是修除自己的缺点,使自己成为意志坚定、道德完美的真正君子,它很大程度上具有境界性。
C.“独”和“静”是古人常用的两种修身状态,而现代人则更倾向于通过集体行动来调节气氛。
D.修身是古人的一门功课,通过“功过格”来达到“修身力行”的圣贤境界是修身的一种重要形式。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颜回在“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的前提下,依然能“不改其乐”,反映了古人在艰难生存状态下不忘修身的境界。
B.人们都借助修身来使心理、生理和伦理诸方面达到相对平衡的状态,是职场竞争压力、复杂的职业环境、严格的职责要求等的必然结果。
C.古人修身旨在实现心系百姓的政治理想和人文关怀,现代人修身则重在通过“休身”达到“修心”的目的。
D.“静”是古人的修身模式,他们往往在修身的前提下,实现健身的精神追求。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与现代人不同的精神追求,决定了古人重在“正心”而现代人重在“休心、轻心”的修身差距。
B.广场舞虽然是现代人“动”的一种表现,但它特有的曲调选择反映了众多独立而又有寂寞感的个体对同一时间空间集体交流的精神向往,因此作者认为它也是一种修身行为。
C.古人需要每天找时间进行修心,而现代人则将修身与力行合二为一,无须专门找时间单独修身。
D.荀子将“耻不修”作为“三耻”之首,公务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要求“严以修身”,说明了修身在古今社会中的重要性。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篇散文,完成下面小题

行吟阁遐想

(黄秋耘)

前几天,翻出一张旧照片,是我自己拍的武昌东湖旁边的行吟阁。这张已经开始有点褪色的照片,引起了我一段深沉的回忆。

五年前的初春,我因事去广州,路过武汉。在一个大雪后的晴天,我前去东湖,在行吟阁和屈原纪念馆一带盘桓了大半天。

不知道为什么,对于屈原,我有一种“旷百世而相感”的特别感情。从少年时代起,我就爱读《离骚》,每读到“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时候,总是“晞嘘而不可禁”。不过,我真正理解屈原的精神和《离骚》的真谛,还是在直接受到闻一多先生的教诲以后。

说起来,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那时我在北平清华大学读书,闻一多先生主讲的《楚辞》是我最喜欢的功课之一。闻先生上课是不拘形式的,别的教师都在日间上课,他偏偏把课程排到晚间。我还记得,每当华灯初上,或者皓月当头,他总是带着微醺的感情,步入教室,口里高吟着:“士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方可为真名士!”接着,他就边朗诵,边讲解,边发挥。时而悲歌慷慨,热泪纵横;时而酣畅淋漓,击节赞赏。与其说闻先生是以渊博学识、翔实的考证、独到的见解吸引着我们,毋宁说他是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深沉的悲悯情怀感动着我们。1935至1936年间,敌人的铁蹄已经越过了长城。那时候,几千里锦绣河山,几十座繁荣城市,都已经遭受践踏。旧时在那些暂时还没有沦陷的国土上,南瞻北望,又何处不是哀鸿遍野,民不聊生?这艰难的岁月跟屈原的时代是多么相像啊!因此,闻先生的孤愤高吟、长歌当哭,就更容易引发我们的共鸣同感了。有时候,我甚至感觉到:在闻先生的灵魂里就活着一个屈原,他好像就是屈原的化身。

且说我那天来到了行吟阁畔,东湖两岸,积雪茫茫,素裹红装,江山如画,四顾无人,万籁俱寂,连几里外水鸟振翅的声音都听得到。我参观过屈原纪念馆之后,又在矗立湖滨的屈原像前凭吊一番。我仿佛看到这位项上挂着花环、腰间佩着长剑、足下穿着芒鞋的古代诗人,披发伫立,蹙额低吟:“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夫孰非义而可用兮,孰非善而可服!”我又仿佛看到穿着破旧的长袍、飘拂着长髯、背着双手的闻一多先生,昂首仰天,血脉贲张,作狮子吼:“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有一句话能点着火,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你猜想透火山的缄默?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后来这两个形象就合而为一,何者是屈原,何者为闻先生,我都分不清楚了。

我无意以古人喻后人,以后人比古人,但一接触到与屈原有关的事物,总是情不自禁地联想起闻一多先生的风貌。的确,他们虽然相隔两千多年,但无论是对人民的热爱,对祖国的忠贞,还是斗志的坚强,死事的壮烈,都是颇有些相似的。因此,漫游之余,我又忽生遐想:闻先生是湖北人,且曾几度寓居武昌,假如在行吟阁上,屈原馆中,另辟一室,、陈列先生的衣冠遗物、著作手稿以及金石创作,使这古今两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相得益彰,也许不见得是毫无意义的事情吧。作为一个景仰闻一多先生的学生,我是殷切地期望着的。

【小题1】结合原文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1)作者对屈原“旷百世而相感”,“相感”的是什么?
(2)引发作者对屈原“相感”的因素有哪些?
【小题2】屈原与闻一多的形象在作者心目中“合而为一”,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小题3】文中画线部分所描写的自然环境有什么特征?这样描写起什么作用?
【小题4】文章标题为“行吟阁遐想”,作者在行吟阁畔产生了哪些“遐想”?请简要概括。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下列小题。

发展属于哲学的抽象范畴,也属于应用型的政策实践。从学术源流看,理查德·勒纳认为,从最根本上讲,发展“意味着结构在一定时间之内发生的系统的和延续性的变化”。约翰·桑特洛克则认为,发展是“变化的图式,从胎儿期开始,贯穿生命全程。发展在多数情况下指的是成长,虽然也包括衰退”。在黛安娜·帕帕拉等人看来,发展涉及“变化和稳定性”两个方面,发生在各个范畴或个体发展的各个层面。概括来说,发展的本质内涵至少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必须具备三种主要特征。

第一,从空间上看,发展是具有系统性和结构性的变化。只有在同一系统、同一领域、同一结构、同一范畴内的变化,才可纳入发展的范畴;混乱的、分散的、随机的、无秩序的变化则不具有发展的属性,不能归入发展性的变化之中。第二,从时间上看,发展是具有延续性和关联性的变化。所谓延续性的变化,就是指“在较迟时间点上观察到的变化至少部分地受到先前发生的变化的影响,且后发生的变化的可能范围还会受到先发事件的限制”,强调变化在时间上的先后性和彼此间的关联性。时间上的延续与结构间的关联,是发展性变化在时间上和关系上的必然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说,发展意味着事物或结构“在一段时间之内发生的系统的和延续性的变化”。第三,从结果上看,发展是提升事物或结构自适应性功能的变化。发展是事物或结构带有积极效应的变化,意味着会使事物或结构提升自适应功能,体现出事物或结构的进步性。发展性的变化是有方向性的,体现在顺应生理发展、社会发展和历史发展等发展规律;发展性的变化是内部效应与正外部性的结合,在提升自我发展的同时又会对群体和社会有利,形成一种积极的共生效应。

从社会结构和社会政策角度看,发展就是在一定时间之内事物或结构发生的有着内在联系的、表现出系统性和延续性的、呈现出相关性或因果性的、具有自适应性功能的进步性变化。从意识形态视角看,发展意味着进步性的变化,尤其是意味着社会主流价值观确认的带有进步意义的、或者符合社会主流文化所期待的、具有积极意义的变化。

从人的生命历程发展看,老年期的衰老甚至死亡也是人类发展进程的必经阶段和表现形式,衰老甚至死亡也是人类发展的一种特有的发展图式。进入中年期,人的发展在生理方面开始进入衰退进程,但认知发展、社会情绪发展等方面仍在不断向前推进。相比青年发展或中年发展,老年人在各方面均开始进入衰退过程。老年发展的参照系发生变化,参考的对象不再是青春期或中年期的发展表现,更多的是老年人对社会的自适应能力,是超越年龄阶段的生理发展、认知发展和情绪发展能力。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学术源流看,发展既属于抽象范畴,又属于实践范畴,其本质在于变化。
B.从系统性和结构性看,发展意味着事物或结构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某些变化。
C.从意识形态视角、社会结构和社会政策视角看,发展意味着进步性变化。
D.从人的生命历程发展看,衰老甚至死亡也是人类发展进程的必经阶段和表现形式。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了例证法,直观而具体的呈现了发展本质。
B.文章指出可从时间、空间、过程三方面把握发展的特征。
C.文章从社会和人生两个维度深入阐述对发展的认识。
D.文章先明晰概念,再推及社会、人生来阐释发展。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发展在学术认知上自始至终是变化和稳定的矛盾统一。
B.发展是事物或结构带有的一系列变化,而这种变化是内外合一的。
C.发展在意识形态领域尤其指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和文化的积极进步变化。
D.发展在人生各个阶段的参照系是大致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