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袁有江
他现在还不想回家。
迎着刺眼的夕阳,他突然间冒起了去大岭山的念头。朋友曾提过,大岭山之巅可以俯瞰整座城市。来这座城市二十多年了,他还从没认真看过这座城市的全景。
此刻,他很想一个人去站站,看看。
暮霭苍苍。站在观景台边缘,远眺一池斑斓的灯火,他吃惊地张大了嘴巴。第一次,他发现这座城市是高低起伏、连绵不绝的。一种从喧嚣中滋生的空空荡荡之感,油然而生。脚下是万丈深渊。凉飕飕的山风,钻进裤管,沿尾椎流到后脑,激起一股往下坠落的恐惧。他下意识地抓紧栏杆,想到尼采的那句话:当你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着你。
下山时,他鬼使神差地将车又开回了单位,并关闭了手机。
今夜,他想徒步回家。
银白的河床里,静水深流,寂然无声。夹道的树丛间,散布着稀奇古怪的虫鸣,天籁般好听。他贪婪地深吸着夏夜的凉气,稳健地走在塑胶绿道上。恍惚间,他觉得身后,留有一串清晰的脚印。这些脚印,将这二十多年的时光坚定地嵌入了这座城市。“强人是你,能顶天立地”,想起了郭天王的歌词,他微微一笑。
在绿道尽头翻上路面,向南,转入一条商业街。路上车水马龙,街两边店铺林立,流光溢彩的招牌和灯箱,让他有片刻目眩。一家超市的音响,正不遗余力地播放着流行歌曲。这条他每天经过的街道,原来如此繁华。从前的熟视无睹真不应该。
从商业街拐进工业区,热闹渐行渐远。马路上,除了偶尔驶过的货柜车,几乎没有行人。站在梧桐树间的路灯,洒下斑斑点点的光。突然,他发现一家工厂的后门口,好像躺着一个人。
他清除脑子里的那团乱麻,一步步走近。
是一位全身脏污,壮实,约五十岁的女人。她穿着一套破旧的粗布工装,左脚挑着一只女式布拖鞋,右脚底压着一只男士塑料拖鞋。她身体横截门口,就着斜坡躺着。头枕交叉的双臂,胸腹坦然地面对夜空,居然还跷着二郎腿。青紫的脸上,仿佛浮着一层油润润的,纯真的笑意。均匀的鼾声,透出香甜的气息。女人,很像法国印象派油画里,那些丰腴的睡美人。
她不像是捡垃圾、收破烂的。讨薪的?似乎也不像。更像是一位精神失常者,一位什么都不需要考虑的弃妇。她有家人吗?为什么会沦落街头?也许,她好好洗个澡,换身衣,睡在一张柔软的床上,会是一位美丽的母亲。猜测了一会儿,他觉得自己很可笑。自己没有责任和义务,去猜测她的身世来历,更根本没资格同情她。
他掏出手机,已经是凌晨一点。他从来没有这么晚不回家。偶尔晚归,总有电话先打回去。手机恢复信号后,一股脑蹦出十几个未接电话和未读信息。母亲、老婆和儿子都问他啥时候回来,干吗还不回家。儿子和儿媳妇在闹离婚。母亲的股骨头手术,无论如何不能再拖……
该想的想一遍就烦,不该想的想一千遍还想。徜徉在明月大道,他和月光下的影子无休止地辩论着。他告诫自己,什么都不必想,不必担心。影子却告诉他,你得想清楚一切,凡事都值得担心。
到了他夜夜栖息的小区。输密码,开门;进电梯,出电梯;开锁,进家门,换鞋,过客厅。一切照旧。他伸头看看母亲的卧室,夜灯阑珊。蜷缩在沙发上的妻子鼾声正顺。负痛而眠的母亲,也一脸安详。
赤条条躺进浴缸,他才再一次回想下午张医生的电话。“你……虽然是晚期,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希望……”
一瞬间,不可遏制的泪水,决堤般涌出。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但平中见深意,通过“他”归家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展示普通人的生活状态,去思考苦难生命这一永恒的主题。
B.“他”对流浪妇人身世来历作一番猜测前后的心理变化,既写出了“他”为人冷淡的性格,也暗示了“他”苦恼无助的处境。
C.小说善于营造冲突来表现人物,“他”在月光下与影子的辩论,将“他”矛盾的内心世界巧妙外显,形象而生动地揭示“他”的焦躁难安。
D.小说的语言既具表现力又有感染力。如“该想的想一遍就烦,不该想的想一千遍还想”,就很好地反映了人们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矛盾心理,引起读者共鸣。
【小题2】小说“归”这一标题内涵丰富,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结尾才交待“他”身处癌症晚期,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5-01 01:02:2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我们将建立21条生产线。当所有生产线完全投入使用时,每22秒就能制作出一件T恤。我们每天将为Adidas生产80万件T恤。在全球范围内,即使是最便宜的劳动力市场也无法与我们竞争。对此我感到很兴奋。”中国一家服饰公司董事长如此豪迈的说到。。
是什么让他如此有底气呢?原来,这家公司在生产线上采用了机器人裁缝“Sewbot”,这款机器人缝制系统每22秒就能生产一件T恤,每天能为Adidas生产80万件T恤。椐了解,机器人裁缝“Sewbot”在缝制服装之前,会使用相机和针的组合来追踪布料的摆放位置,其准确度远超人类。
如此之高的工作效率和准确度的机器人成缝出现,可以说它彻底改变了纺织制造业。科技的进步固然是好事,但是机器人裁缝的出现对那些以纺织制造业为基础的经济体又会造成哪些影响呢?又会有多少纺织工人因此下岗失业呢?这值得我们深思。
(摘编自“OFweek机器人网”,2017-08-10)
材料二:
在一些领城,人工智能早已超越医生。例如,《自然》杂志曾发表的一篇文章显示,AI在儿童自闭症早期诊断上完胜医生;《自然通讯》也曾发表了一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的研究:计算机可被培圳得在评估肺癌组织切片时比病理学家更加精确。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如果用于诊断疾病判断预后的数据或图像可以标准化、量化、结构化的话,基本上是可以用人工智能来完成的,在确立算法以后,可以让机器不断地学习和积累,逐步完善,最终会战胜人类的。从目前的应用来看,人工智能应用比较好的领域是皮肤科、病理科和影像科。
不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短时间内,人工智能仍不可能完全代替医生,而作为医生诊疗时的重要辅助工具出现,应该是现阶段人工智能所扮演的角色。
至于未来,谁又能预测呢?
(摘编自搜狐网,2017-11-07)
材料三:
继机器人下围棋战胜人类之后,机器人开始写诗了。近日微软团队开发的机器人小冰在华西都市报开设专栏“小冰的诗”,发表新诗。机器人第一次在报纸上开专栏,再次引发读者的关注和议论。
近两年来机器人的写诗“造诣”突飞猛进。目前,光看作品,已经无法分辨出哪些诗句是人写的,哪些诗句是机器人写的。不过,要说机器人已经取代了诗人还为时尚早。机器人在计算、记忆等脑力方面,确实超越了人类,但目前还在两个方面无法突破.一是创造,二是情感。以小冰为例,它写诗是综合了519位中国现代诗人的风格,自己不能凭空创造。而人人类写诗,一定是感受到了某种情绪,在这种情绪的驱使下进行创造性劳动。
(摘编自《广州日报》,2017-08-23)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机器人裁缝的出现,彻底改变了纺织制造业,将强劲地冲击劳动力市场。
B.以医疗领域应用的结果推断,AI机器人未来可能会取代一部分医生的岗位。
C.从目前的应用状况看,人工智能已成为医生诊疗时的重要辅助工具。
D.近两年机器人写诗“造诣”突飞猛进,在文学方面实现了对人类的超越。
【小题2】下列对三则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机器人虽在缝制、医疗和文学创作领域表现突出,但要替代人类绝无可能。
B.机器人在某些方面的能力远超人类,如何应对它的挑战,值得人们深思。
C.尽管机器人技术已取得巨大进步,但要完全替代人类的工作恐怕为时尚早。
D.这些新闻及时捕捉社会热点,反映当下的社会生活,体现了时效性的特点。
【小题3】根据前两则材料,概括人工智能的发展将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利弊。

同类题2

材料概括分析题
以漫画初刊与子恺书 
俞平伯
听说您的漫画要结集起来和世人相见,这是可欢喜的事。嘱我作序,惭愧我是门外汉,真是无从说起。只以短笺奉复,像篇序,像篇跋,谁知道?
我不曾见过您,但可以说是认识您的,我早已有缘拜识您那微妙的心灵了。子恺君,您的轮廓于我是朦胧的,而您的心影我是厮熟的。从您的画稿中,曾清清切切反映出您自己的影儿,我如何不见呢?将心比心,则《漫画》刊行以后,它会介绍无量数新朋友给您,一面又会把您介绍给普天下的有情眷属。“乐莫乐兮新相知。”我由不得替您乐了。
除此以外,我能说什么呢?但是,你既在戎马仓皇的时节老远地寄信来,似乎要钩引我的外行话,我又何能坚拒?
中国的画与诗通,在西洋似不尽然。自元以来,重士大夫画,其蔽不浅,无可讳言。惟从另一方面看,元明的画确在宋院画以外别开生面。其特长便是融诗入画。画中有诗是否画的正轨,我不得知;在我,确喜欢这个。它们更能使我邈然意远,悠然神往。
您是学西洋画的,然画格旁通于诗。所谦“漫画”,其妙正在随意挥洒,譬如青天行白云,卷舒自如,不求工巧,而工巧自在。看!只是疏朗朗的几笔,然物类神态毕入彀中了。这决非我一人的私见,您尽可以信得过。
一片的落花都有人间味,那便是我看了《子恺漫画》所感。——“看”画是杀风景的,当曰“读”画。您的画本就是您的诗。
一九二五年十一月一日,北京。
【小题1】“‘乐莫乐兮新相知。’我由不得替您乐了”。这句话包含那几层意思?
【小题2】谈丰子恺漫画,为何提及元明士大夫画?
【小题3】作者认为丰子恺漫画有哪些特点?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小木碗

时圣华

①在我刚刚懵懂记事时,家里就专门配给我一只吃饭用的小碗。家里地里活多,孩子也多,家长根本顾不上给我这年龄段的小孩喂饭。我端着小碗,边走边喝一口粥,走路趔趔趄趄,脚下像没根似的。碗也端不平,时常大半碗粥喝不到嘴里几口,都洒落地上了。父亲把我的这套吃饭行为称为“种饭”,走到哪里掉到哪里,说我浪费粮食有罪。

②端碗“种饭”还算小事,我父亲最不能容忍的是我把小碗打碎。这会把他惹得大发雷霆。有时端着碗不注意,碗从手中掉落下来,摔烂成几瓣,这就闯下“祸”了。拮据的生活中,打碎一只碗,等于家中损失一件“固定资产”,再置办碗是需要花钱的,钱又从哪里来啊!

③有一次因为我制造的“打碗事件”,家里“开了锅”,乱成一团麻。由于奶奶拦着,我没挨揍,急得父亲跺脚叫骂:“连端碗的本事都没有,将来不得饿死?你说你打了多少碗了?”

④不久,村里来了个“旋木碗”的工匠。奶奶找到一段榆木,花五毛钱给我旋了一只小榆木碗。这回我算有了件“宝贝”。

⑤开头几天,碗用完后,顾不得刷就急着藏起来。柴草垛里,墙角旮旯里乱藏。晚上睡觉时,把它放到我的床头枕边上。生怕别人抢走,又怕哥哥姐姐偷用。夜间忽然醒来,先摸小木碗,摸摸在不在。摸着了,就能接着倒头睡下。

⑥中秋节那天,家里照例吃一顿猪肉炖豇豆角的铁锅炖菜,改善改善生活。家人舍不得吃肉,都轮番着把肥肉块夹到我的小木碗里。奶奶说二孩瘦得像只蜻蜓,肋巴骨透亮,多吃点肉贴补贴补吧!我的木碗里的肉块堆成“尖山”,可劲吃也吃不完,就用筷子再挨个给家人夹回去几块。最后剩下来,把碗和肉一起放到床头上。这一夜非常热闹,猫来了,耗子跑了;猫撵走了,耗子又来了。总有“吱——吱——吱——”和“喵——喵——喵——”的叫声交替传来。母亲把床帮拍得山响,轰赶馋嘴的猫和耗子。实在无效,就点亮煤油灯吓跑它们。没动静了,赶快吹灯,节省煤油。折腾到后半夜,最后母亲点亮油灯,把我叫醒,经我同意才把木碗和肉盖到锅里,用石头把锅盖压住。

⑦由于木碗藏放不力,被狗叼、猫舔、鼠啃的事情时常发生。有天晚上木碗被老鼠拉走,啃碗磨牙,木碗上留下道道齿痕。大哥用磨石把齿印打磨光洁,先用醋擦洗,又用蒜瓣擦了又擦,彻底消毒后才让我使用。大哥看我像护宝贝似的护着小木碗,只好忍痛割爱,把他当赤脚医生时上级发给他的那只急救药箱腾给我用。药箱是木质的,刷着白漆,印有红色十字,做工比较精致。大哥把锁头、钥匙都交给我,专门让我存放木碗用。我把木箱放到床头上,把钥匙拴在上衣扣子上。

⑧耗子的确可恨。我把吃剩的半根油条装进木碗,锁到木箱里,晚上,耗子闻到香味,连夜把木箱前面右上角咬开一个洞,真是让人心疼。哥哥找来许多牙膏皮,熬化成锡液,倒在两块带槽的木板夹层里,冷却为锡板,又从锡壶匠那里用锡板换回来一些紫铜铆钉,把木箱的上面四角全用锡板包严,铜钉铆紧,再不怕耗子咬箱子角。这回真的是高枕无忧了。

⑨这只小木碗一直伴随我到八岁上学那年。多少年来,我没有忘记奶奶,且时常想起那只小木碗,更是牢牢记住父亲的那句话:“连端饭碗的本事都没有,将来不得饿死?”此话让我刻骨铭心,催我发奋,鞭策我上进,激励我力争成为一个“有本事”的人。

(选自《散文百家》,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这篇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父亲不能容忍我“种饭”,更不能容忍我把小碗打碎,一是因为我把饭洒落到地上浪费了粮食;二是因为我打碎了碗很难有钱置办;三是因为我人小不懂事、不争气,致使父亲愤懑以致于恨铁不成钢。
B.奶奶把我形容成“蜻蜓”,运用比喻和夸张手法,一方面使当时我的瘦弱形象得到了生动呈现,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家的贫困,还表明了奶奶对我的怜惜和疼爱。
C.文章以“小木碗”为线索,串起了一系列紧密相关的生活片段,传达出父亲、奶奶、母亲、哥哥对我的理解、关怀与激励。
D.文章通过一些细节的生动描写,如老鼠啃碗、哥哥修箱子等,反映出家庭生活的贫穷,体现出家庭氛围的温情。
【小题2】简要分析文章中画线句“连端饭碗的本事都没有,将来不得饿死?”的意蕴。
【小题3】第⑤段写“我”藏碗这件事,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粤港澳大湾区2017年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将出台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并指出“全面推进内地同香港、澳门互利合作”。这意味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将从此前的概念构想和规划阶段正式进入实施与落地阶段。
在合作领域方面,当前粤港澳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的合作已明显加强。如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和三地的连接线工程已经全部完工,“一地两检”的通关模式也已经全国人大批准,广深港高铁预计将在今年全线通车。未来粤港澳三地可合作建设世界一流的港口和机场,还可加强互联互通和创新产业合作,例如三地可通过合作打造一条“广深港科技走廊”,实现协同发展。
(摘编自《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即将进入落地阶段》)
材料二:
2016年,《香港怎么了?》一书引起了香港有识之士的反思。该书作者认为,虽然香港回归以来经济发展的成绩单颇为亮丽,但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依然突出。楼价高企、产业单一、贫富悬殊……面对全球发达城市经济体普遍存在的问题,面对日益加剧的区域竞争和阴晴不定的全球经济形势,特区政府顺势而为,在国家支持下寻求产业格局的变革。
在特区政府的大力推动下,香港发展创新及科技产业的氛围日渐浓郁,吸引越来越多国际顶尖科研机构在港落户。2016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在香港成立首个海外创新中心。在国家支持下,香港近年来积极对接内地各省份,在粤港澳大湾区产业格局和国家创新科技产业格局下努力寻找自身的新定位。2017年初,香港与深圳两地政府共同签署合作备忘录,宣布两地将在落马洲河套地区共同发展“港深创新及科技园”,打造香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创科平台。
(摘编自《香港回归20年:经济繁荣稳定把握新机迎挑战》)
材料三:
香港地区GDP及增速

图表:香港回归20年GDP情况(数据: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
香港经济不俗的表现得到国际机构的高度评价。瑞士洛桑管理学院(IMD)近日发布《2017年世界竞争力年报》,香港连续第二年被评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此外,近20年来,香港在多种国际排名中都取得不错成绩。据统计,到2017年,香港已连续23年被美国传统基金会评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香港健康的财政状况、自由的贸易和金融、廉洁的政府、高效的监管等,都受到国际评比机构的赞誉青睐。
(摘编自中国经济网《数字见证香港经济澎湃活力》)
材料四:
回归20年来,面对危机和困境,面对怀疑者的嘲讽和质疑,在中央政府支持和帮助下,在特区政府带领下,香港社会各界对“一国两制”能否确保香港繁荣稳定这一历史性课题,交出了令世人惊艳的答卷,香港以新的姿态继续闪耀在世界舞台。
在基本法保障下,香港保持原有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法律基本不变。香港特区依照基本法实现高度自治。世界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香港在政治稳定、政府效能、规管质量、社会法治、贪腐控制等方面的指标,都远远高于回归之前,特别是法治水平的提升最为引人瞩目,香港在全球的排名从1996年的60多位大幅跃升至2015年的第11位。基本法维护了香港中外经济交融、中西文化交汇的特色,香港始终保持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地位,并连续多年被有关国际机构评为全球最具竞争力地区。
(摘编自《回归20年:香港经济发展回顾与展望》等)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粤港澳大湾区两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意味着大湾区建设实现了从构想到规划实施的转变。
B.《香港怎么了?》一书的作者对香港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的分析和判断,是理性和客观的。
C.材料三表明,20年间,香港地区GDP2003年最低、2016年最高,增速最小的年份是1998年。
D.香港回归20年,取得了令世人惊艳的成绩。世行发布的数据显示,香港法治水平的提升最突出。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不久的将来,粤港澳三地加强创新产业合作、打造“广深港科技走廊”,这可能为三地高校合作提供良好契机。
B.吸引国际顶尖科研机构在港落户、加强与内地科技合作等举措,对优化香港产业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C.众多国际评比机构对香港财政、金融、法治等方面的指标给予高度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反驳了怀疑者的嘲讽和质疑。
D.瑞士洛桑管理学院将香港评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的主要依据是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公布的相关数据。
【小题3】香港回归20年,经济繁荣稳定的原因有哪些?请依据上述材料简要概括。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信息时代,接受信息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各种电子屏幕,我们便可以把这种阅读方式称为读屏。信息社会给阅读带来了变化,创造了很多新价值,这是无疑的,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多负价值,这些负价值构成了潜在的危机,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需要警醒。

大量的信息蜂拥而来,让人应接不暇,它让人感觉接触的信息多了,而积累的知识却少了。一来是因为不是所有的信息都能构成知识,不是所有信息都具有价值和意义,“真正重要的讯息会湮没在一大堆不太重要的讯息中而难以识别”;二来因为构成知识的那部分信息,若要积累下来,并成为人们智慧的一部分,需要认真理解、品味,光靠浏览是不够的。一位法国哲学家、控制论专家这样写:“信息社会中存在这样一个悖论——我们仿佛拥有了关于这个世界越来越多的信息,但这个世界在我们看来却越来越缺乏意义。”信息因为有意义和价值才成为知识,知识转化成改变世界的工具时,它才成为智慧。在今天互联网“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的无知不是错读了许多书,而是错误地被无意义、无价值的信息包围,而无法静下心来真正地阅读。

在信息时代,在数字互联网时代,充斥网上的海量信息有的简直连信息都不能算,只能将其视为垃圾,因为它们要么是毫无价值和意义的“花边”或“八卦”,要么是耸人听闻、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假信息或假知识,要么是质量低劣的胡编乱造。虚假信息、不准确不科学的知识在网上肆意传播,至少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互联网为所有人提供了写作和发表的平台,本来这并不是一件坏事,但不设任何门槛、没有任何严把质量关的“守门人”,使这件事情有了变坏的风险。另一方面,便是经济原因或市场利益驱动。“信息可以同时表现得太廉价和太昂贵”,“当信息变得太廉价时,注意力就变得昂贵了”。大量真真假假的廉价信息甚至免费信息,却隐藏着巨大的商业利益。其实售卖虚假信息的危害丝毫不亚于售卖假药。不同只在于,假药毒害身体,假知识毒害精神;假药的后果可能立竿见影,假知识的后果犹如慢性毒药。

人们通过搜索引擎获取着应有尽有、跨越时空的信息,应用这些信息从事科学研究和其他生产和生活活动,节约时间,提高效率,因而充满着兴奋感和满足感。但久而久之,人们便对大数据和搜索引擎产生了依赖,仿佛离开了它们自己便无法行动了。还有另外一个事实,即当人们开始搜索或试图在网上获取信息时,有关个人的信息就随之被记录了,个人便成为大数据本身被计算和运营,个人的思想也被有意识地“启发”和导引着,个人被“大数据”运营着,成为任由信息摆布的奴隶。其实,在生产和生活中,我们已经沦为了信息的奴隶。例如,离开了电脑和电子邮件,我们无法工作了;不依靠导航系统,我们不会走路了;离开手机,会产生孤独感甚至恐惧感,好像自己被世界抛弃了似的。

(摘编自于殿利《阅读的三个时代·读屏时代与信息革命》)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信息社会给阅读带来的是负价值构成的潜在危机,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和警醒。
B.在信息时代,在数字互联网时代,大量信息涌入会对真正的阅读造成影响。
C.网上充斥垃圾信息的原因是难以严把信息质量关以及各种经济利益的推动。
D.我们变得无法独立生活是看似提高了我们效率的大数据和搜索引擎导致的。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指出读屏时代无法更好地进行知识积累是由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B.文章重点论述的是信息浏览与知识积累的矛盾以及虚假信息泛滥这两大问题。
C.文章采用举例论证和类比论证等多种手法来论述读屏给人们带来的危害。
D.文章采用总分的方式论述信息革命后读屏这种阅读方式产生的诸多影响。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认真理解、品味才能积累知识,所以浏览信息会让人逐渐变得无知。
B.网上的虚假信息如同慢性毒药正毒害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带来严重后果。
C.如果我们不再被大数据所牵引,就能摆脱沦为信息的奴隶的命运。
D.读屏的方式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只要我们警醒就可以避免它带来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