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等待槐花开
锦 墨
窗外有一株老槐树,我每天清晨都在拉开窗帘的霎间,与它相对而视。在这仲春时节,它依然含蓄。黑黢黢的皮肤,裹藏着耐得住寂寞的心灵,在它的桠枝间我找不到一丝绿意。我更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会悄然间给我一树繁花?
可即使繁花满枝,谁还会和我一起分享氤氲的香气?谁还会给我采摘带着露珠的花串做香喷喷的槐花糕?谁还会站在槐花纷纷的午后等待我的脚步?没有了——那青蓝的衣衫、佝偻的身背、慈祥的目光、稀疏的白发……
有一年,村外的河水在一夜暴雨之后,猛然间涨了上来。河水翻腾着,搅起浑浊的泥沙。偶尔还会从上游跌宕盘旋的在激流中飞下几个麦秸垛,又在漩涡中时而浮起、时而下沉地向下游冲去。岸边一个七岁的小女孩,抱着一棵粗壮的杨树,焦急地望着河的对岸。她扎着羊角辫,穿着紫红的小衫,衬着青蓝的短裤,斜背着粉色带着白花边的书包。她喃喃自语:“我——我——怎么上学去?”她似乎听见河对岸杨树林深处的校园里,传来打铃的声音。小女孩急了,泪水扑扑地打在脸颊上。可河水的势头丝毫不减,打起的水花似一个个狂野地笑。小女孩蹲下来,捡起一个个石块猛扔进河里,恨不得,填平它。越是愤怒,嘴唇咬得越紧,泪水越是汹涌,直到有一双有力的手把她拉起来,背在肩上。
外公一边安慰着我,一边在黄泥路上急行。“小燕子不哭,姥爷背你从杨庄大桥上绕过去。”
“姥爷那太远啦,咱要绕好大一圈子!老师说过,下大雨没法过河时,可以不去上学!”
“不去?你都哭了!只要小燕子高兴,姥爷不怕远!我可不愿意让你当逃兵。”
“哈——哈——”
河岸边,没有一条像样的路。可是雨后,经常会有一老背着一少在穿行。老人的裤管总是高高地挽起,水鞋里可以听见扑哧、扑哧的声音,身后溅起的泥点子伴着孩子的说笑,飞扬成黄色的小花。他们趟过浅浅的水洼、翻越高高的堤坝、走过密密的高粱地头……就这样,外公背了我五个夏天。我趴在他的脊背上走出了小学的门槛,同时渐渐地走出了你的视线——到镇上去上初中了。
无论星期天还是寒暑假我都会去外公家。我们一起游戏过:跑到狮子山里捉蝈蝈、东南岭上打枣子、村外河里捉小鱼;我们一起劳动过:去“瓢头子”岭上种花生、“十亩”地里掰玉米、“清水湾”里收高粱。忘不了春天你打的槐花糕、夏天你摇的小团扇、秋天你摘得甜石榴、冬天你送的厚棉袄……直到二零零六年五一放假期间。我回来探望您!那是老家槐花怒放的时节,乡间的小路上弥漫着甜腻腻的味道。到处都是一树树乳白的槐花。蜜蜂在花串间飞舞,蝴蝶在已经窜出麦穗的田野间嬉戏。我和母亲手挽着手,走在我儿时奔跑过的土地上。远远的我就看见了你:站在桃园外,栅栏旁那棵老槐树底下。穿着一件深蓝的短袖衬衫,青色的裤子,青帮布底鞋。正在举目眺望着我要去的小路。背已经驼了,头发也稀疏而花白。可那是我内心最唯美的画面,定格在我心灵的帷幕上。
可为什么风一起,这画就在纷扬的槐花里渐渐的模糊、模糊、又模糊……我极力地去抓住你粗糙而又布满老茧的双手,可它却时而在桃树林里修剪枝条,时而在镐头的把手上紧握,时而在儿孙的额头上抚摸……抓不住了!那手再也无法拉起我哭泣的肩膀,捧起我微笑的脸庞,提起我离家的行囊……
槐花落尽的时节,一个享年七十三岁的老人也悄然地走了。他生前爱着的这些人都参加了他的葬礼。我想放声大哭,可他们的声音成了小声啜泣。我又怎么忍心揭开他们的伤疤,使之再次流血?我走在穿着丧服的亲人队伍的最后面,我用丧服的盖头蒙住脸,任泪水滴落在我的衣襟上。木然而又绝望地走到外公的墓地。它在一片玉米地里。青青的一米多高的玉米棵,织成青色的帷幔罩在您的坟外,坟东约十米外是一片桃树园,坟北约一千米是京沪高速公路,坟南三百多米就是他的村庄。
我想这墓地很合他的心愿。因为他最爱在桃树林里忙碌,春天可以有桃花的芬芳为伴,夏天会有蝈蝈在玉米棵梢头鸣叫,秋天会有晚熟的桃儿挂满枝头,冬天可以看见村落里袅袅炊烟……更重要的是可以看高速路上车来车往,不会寂寞,不会孤单!
那是我们最好的分别。一棵槐树,发出点点的芽、开出串串的花、洒下浓浓的荫、剩下粗粗的枝桠。一年年,树长大。呼,风一阵……青蓝的衣衫,沾染着槐花花瓣,如一只只白蝴蝶停息在那儿,伴着你慈祥的微笑镶嵌在我永远的梦里。
只剩下我,独自站在老槐树下,一年年,等待槐花开!
(选自“散文网”,有删改)
【小题1】文章开头第一段描写槐树有什么作用?
【小题2】结合全文分析,你如何理解“那是我们最好的分别”?
【小题3】文章为什么以“等待槐花开”为题?
【小题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描写雪后乡村的荒凉寒冷,是为了突出爷爷奶奶坚守老家的可贵品质。
B.“可为什么风一起,这画就在纷扬的槐花里渐渐的模糊、模糊、又模糊”是为了说明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与外公接触少了,他在我记忆中的形象变得越来越模糊。
C.文章结尾再次提到了等待槐花开,首尾呼应,表现了“我”对外公的依依不舍之情。
D.文章大量使用比喻、比拟、夸张、反复等修辞手法进行渲染与铺陈,读起来令人如醉如痴。
E. 外公是个固执的倔老头,跟“我”说话像吵架似的,他“吼”的背后是和外婆一样的对孙辈的关心体贴。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1-21 08:01:4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命运的颜色
左岸
贾艺震是一个从加格达奇来到大连这个海滨城市的青年,相貌一般,但他的美髯黝黑生动,在朝阳的作用下,常常发出针尖一样的光亮,颇有几分艺术家气质,弥补了他的不足。大学毕业后,在这旮旯儿找了一份工作,勉强糊口,也算平安无事。话又说回来了,他偏是一个不甘寂寞的年轻人,女作家张爱玲的一句名言:成名要趁早。他已把这句话文身在自己的右胸上。
几年下来,他参加过歌手比赛,在舞台上给钢琴家翻过五线谱、当过拳击陪练、背过著名老画家去深山写生、搞过几项民用技术专利,等等。几乎转了一圈,都没有成功,依然过着一个人吃饱了饭不想家的小日子。
那天,他在电视看到一个坐轮椅的残疾人就因为写了一部长篇小说而蜚声中国文坛,受到四面八方邀请,五冬六夏总是载誉而归,粉丝更是不计其数,真让人羡慕。他忽然想到,我来扮演一把残疾人不行吗?权当体验体验生活。贾艺震是个急性子,说干就干,立马辞去了工作。他先给自己埋了一个伏笔:报名参加了“户外魔鬼野营训练活动”,期间假装不慎摔到谷底,其实只是膝关节一点皮肉划伤,住了几天医院,回来,他拄起了双拐,一副要死要活的痛苦样子。他的几个要好的朋友再看到贾艺震时,他已经坐到崭新的轮椅上了。
开始贾艺震很不习惯,一天长时间地呆在轮椅上,回到自己租赁的小屋,再站起来,腿麻酸酸的痛,想走几步还真有些吃力。他几次想打退堂鼓,最终还是被他那股犟劲给顶回去了。
眼下,贾艺震面临的问题是向哪方面发展。经过深思熟虑,他选择了唱歌,因为权衡起来,这几年只有参加区里歌手比赛为他赢得了一点荣誉,也仅此而已。他的声线很像郑智化,过去也唱过像什么《水手》啦、《星星点灯》啦……说练就练,他的颇具天分的歌声透过窗棂传得很远。说也怪,不长时间,街道居委会一个主任阿姨偕同另外一位同事,提溜一桶食用油和一袋面粉找到了他,进门放下东西,就对贾艺震问寒问暖,之后阿姨直奔主题,邀请他代表街道参加市里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贾艺震一口答应。电视台传来喜讯:贾艺震一路过关斩将,一举夺得冠军,轰动整个滨城。
省市各大媒体频频采访,内容大都是身残志不残、敢于与命运抗争的勇士、80后一代青年的楷模诸如此类的报道。
贾艺震面对突如其来的鲜花掌声开头有些恍然如梦,后来便踌躇满志起来。自从前几天市残联领导来看过他之后,人们发现贾艺震的轮椅出现在残疾人艺术团的排练厅里了,他的身后站着一位美丽健康的姑娘,不用猜,那是他出名之后收获的爱情。   
从社会到家里,从领导到朋友处处体贴他、呵护他,他也真把自己当成一个地地道道的残疾人了,不过,一旦露出马脚,他将失去一切。想到这,不禁一股冷气打后脊梁冒出,看来,他只能将假戏唱到底。  
很快贾艺震和这位名叫小菊的姑娘走进了婚姻的殿堂。每天上床,小菊都要抱着这个大男人上床,还好,贾艺震配合得不错,小菊不感觉累(她哪里知道,贾艺震暗中做了手脚)。   
第二年,他们的小宝宝诞生了,白白胖胖,逗人喜爱,小两口成天笑得合不拢嘴。话分两头说,居家过日子,特别有了孩子以后,锅碗瓢盆的事无穷无尽,看小菊一个人扛着至少七八十斤的液化罐来家,他心痛得赶紧去给她擦汗,心想,这都应该是他贾艺震干的活,可他是个“残疾人”呐,不能替她。
他痛苦地把小菊搂紧怀里,说道:“是我不好。”
小菊说,“你咋不好?”
贾艺震说,“我不能帮你。”
小菊捋了一下湿漉漉的头发,说:“等孩子长大就好了。”
贾艺震听罢小菊的话,赶紧转过脸,再也止不住两行热泪淌下来。
每当夜深人静,贾艺震在床上总是辗转反侧,心灵受到巨大煎熬。他不止一次在内心呼喊,我不能再这样欺骗自己,欺骗小菊和所有爱我的人,我要活得有尊严,还原原来的我!可他转而一想,一旦说给小菊听,她说我是个骗子怎么办?她不原谅怎么办?要知道,他现在拥有的一切将化为乌有,思来考去,他只能采取沉默。
这天,吃完晚饭,孩子睡了,小菊因为劳累也进入梦乡。他坐在轮椅上,瞅着小菊苍白而消廋的脸庞,一股罪恶感,弥漫全身,贾艺震认识到再不能这样活下去了,如果继续的话,他会崩溃,他要推醒小菊,把事实说清楚,想到这里,他想站起来,但,任凭他作何等努力,始终没有站起来,五年了,他的双腿已经废掉。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对贾艺震的形象,特别是他的美髯进行了描写,突出了他年轻生命的美好,为后文贾艺震双腿废掉这个情节作铺垫。
B.电视上的残疾人因写长篇小说而蜚声文坛让贾艺震羡慕,也让他受到启发,他决定扮残疾人,借助人们对身残志坚的励志行为的认可,实现自己的理想。
C.贾艺震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不靠自己踏实的劳动和坚韧的奋斗,而是采用了投机取巧的做法,最终痛失了健康的双腿。
D.小说在平淡叙述中营造不平常的效果,看小菊扛着“至少七八十斤的液化罐”,他心痛得赶紧去给她擦汗,这一细节表现出贾艺震对妻子的爱惜和内心的愧疚。
【小题2】小说的标题“命运的颜色”有何好处?请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的结尾,写贾艺震的双腿废掉。这样安排情节有什么好处?请写出你的看法和理由。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网络文学在虚幻题材方面具有非常突出的表现力,一些优秀的穿越小说和仙侠小说,都是在一种超现实,超时空的语境中展开叙事,昭示着一种“想象力的解放”,近年来这类小说方兴未艾,且获得丰厚的市场回报。这类小说为何会广泛流行?

仙侠、玄幻、穿越等网络虚幻小说超越了个体生命长度的有限性,具有理想主义,乐观主义色彩。作为大众读者闲暇时间的阅读物,从阅读进程及故事结局来看,能够带给读者摆脱生命有限性束缚的温暖感,慰藉感,愉悦感,对于读者精神生活的充实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同时,这些小说以丰沛的想象力和强大的叙事能力,超越现实生活的空间局限性,满足现代社会人们渴望精神自由、空间自由的需求。现实时空中大部分人的生活半径并不大。在“宅”文化流行的现实世界里,人们偶尔远游但大部分时间偏居一隅。在这样的生活处境中,人们对突破空间围障的渴求无形却又强烈。玄幻穿越小说满足了人们的这种心理需求,提供了足不出户即可心骛八极,神游万仞的精神体验。

这类小说还往往饱含情感动力,以讲述爱情、亲情,友情等为主旨,都是可以跨越代际、地域的具有普遍性意义的人类情感。在这一点上,精英文学现在反倒越来越缺少书写情与爱的动力和能力。一些精英作家善于揭露现实社会和人性世界中的复杂性与黑暗面,力图以一种反思和批判姿态,展现其精英意识和启蒙意识,但是相比之下却不善于或不屑于去描写深情、挚爱,理想。从这个角度讲,网络玄幻小说自有其“正能量”所在。主人公对亲情的悉心呵护、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对师徒情的誓死捍卫,对友情的无悔坚守等无不折射出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力量。

那么,如何审视这类网络文学作品的价值呢?从“现实世界”视角转向“可能世界”视角,大概是面对这类作品时的一条必要且可行的路径。互联网自身所拥有的虚拟属性,刺激文学不断突破叙事文学的边界,扩展叙事文学文本“可能世界”的广度。我们通常将理想主义或浪漫主义看作与现实主义相对应的概念,那么,穿越、玄幻,仙侠等小说不仅甩开了现实世界,而且也远远超越了人们的理想世界。因为,理想世界人们通过努力可能会抵达,它固然与现实有一定距离,但并非不可企及。而“超理想”则彻底外在于人类世界通过努力所能达到的诸种可能性,死生轮回,人兽合一,大荒四泽,魂魄不灭……凡此种种,已经超出了“超现实主义”的解释限度,而大概可以称为“超理想主义”,即超越了人类对未来的预见和构想。仙侠、玄幻、穿越等网络文学所虚构的世界,有独立于现实世界的“跨界”或“越界”性质,尽管这个“可能世界”还是与现实世界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也还是与生活相通,与人性相通,但不可将其简单、完全等同于现实世界去理解和把握。这个“可能世界”不是现实世界的再现或翻版,它有一套闭合而自足的经验体系、规律原则及价值取向。通过文学阅读与鉴赏,读者可以进入这个“可能世界”,欣赏领略其中风光,赋予其思想价值及美学价值。

(摘编自李彦姝《“可能世界”的文学书写》)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虚幻题材方面,网络文学具有非常突出的表现力,并且近年来获得丰厚的市场回报。
B.网络虚幻小说能带给读者摆脱生命有限性束缚的感觉,具有理想主义,乐观主义色彩。
C.网络虚幻小说让人们摆脱现实生活的空间局限,满足了现代人渴望空间自由的需求。
D.网络虚幻小说饱含着情感动力,其中描写的一些情感折射出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力量。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指出网络虚幻小说的现状,提出了网络虚幻小说为何会广泛流行的问题。
B.文章2~4段运用对比论证,突出网络虚幻小说所具备的优势,回答了开头提出的问题。
C.结尾阐明了如何审视网络虚幻小说的价值,为阅读与鉴赏网络虚幻小说提供了方向。
D.文章提出了“可能世界”有一套闭合而自足的经验体系,规律原则及价值取向的看法。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精英作家致力于在作品中展现其精英意识,因而丧失了描写深情,挚爱,理想的能力。
B.只有从“现实世界”视角转向“可能世界”视角,才能审视网络虚幻小说的价值。
C.互联网的虚拟属性使得网络虚幻小说中“可能世界”具有了“超现实主义”的特点。
D.读者只有认识到“可能世界”的思想价值及美学价值,才能进入虚幻小说描绘的世界。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一个护士的遗憾
吕斌
在年终评选先进个人时,陈菊花习惯坐在角落里,她的眼神不是看着大家,而是盯着屋子的某一处,一副深思的样子。大家在争着抢着提名、并且气氛逐渐紧张的时候,她却置身事外,认真地背诵药名、药性和药理:茵陈,性味苦、辛,微寒。归脾、胃、肝、胆经。功能主治:清湿热,退黄疸。用于黄疸尿少,湿疮瘙痒;传染性黄疸型肝炎。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生长于湿润的原野、路旁。
主持会议的院长忽然喊一句,陈菊花,大家把眼光转向她,身旁的同事捅她,她才回过神来,看着院长,院长说,有人提你当今年的先进个人,你说说你的想法吧!
陈菊花非常意外,她刚来这个医院三年,怎么能和在座的老医生老护士比呢。去年评选时也有人提她,说她工作任劳任怨,对待患者态度和蔼、体贴,服务热情、周到,接触她的人都喜欢她。就像三月的茵陈,给患者带来福音。
她却说,我还年轻,应该把荣誉让给老医护人员。她这一句话,得到了大家的赞同,都说,是呀,她还年轻,以后有的是机会。
现在,她见大家都望着她,她还是那句话,我还年轻,不应该过早地获得荣誉,还是把先进的名誉给老医护人员吧。
大家七嘴八舌地说,是呀,她虽然人好,工作好,但是还年轻,应该把先进评给老医护人员,她以后有的是机会。
她的工作场所是药房,天天就是为患者拿药,她要记住每种药的药理,要记住每种药放的位置,要记住每种药的价格等,在递给患者药时,她总是一副微笑的神态,每个患者见到她,心情舒畅,都赞扬地说,她真是三月的茵陈,药到病除。
听到人们的这种评价,她只是笑眯眯地不说话,她在医学院读书时,就熟悉茵陈这种药,三月份从平民百姓的菜桌到高档饭店,是常见的佳肴,作为一种野生菜,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食用,加上本身具有的中药身份,追求健康的人们更是喜爱。
她要像三月的茵陈一样被人喜爱,她心里暖洋洋的。
陈菊花天天默默地工作,她的微笑招牌一样展现在人们面前,白净的面皮和大大的眼睛,像明亮的窗户一样让患者心里敞亮。
地球在不知不觉地转动,时间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
转眼间,她眼角有了鱼尾纹,头发白了几根根,且已经是药房主任。药房里又来了几个年轻人。
年终的评选先进,她依旧坐在角落里,听大家纷纷提名、争论不休,又有人提到了她。
主持会议的院长已经是新人,他不知道之前的事,也不知道陈菊花有一个别名叫茵陈,他看看人到中年的陈菊花,征求意见似地对陈菊花说,老陈,咱们医院这几年新进了一批人,从培养新人、鼓励新人的目的出发,先进个人在年轻人里评选,就不考虑你这样的中年人了。
陈菊花点头同意。她向来对这种事礼让三先,不争不抢,何况自己已经过了青春期,荣誉对于她并没有什么意义。
陈菊花依然故我地在药房里忙忙碌碌,日子一天天地过去,她也渐渐地变老,额头爬上了皱纹,白发更多,动作也变得缓慢了,人们似乎忘记她曾经有过的茵陈称呼。
又是年终的评选先进,角落里,坐着的是一个老医护人员,头发斑白,满脸皱纹,望着屋子的某一处,再有一年,她就退休了。
人们在提谁该当选今年的先进个人时,交锋很激烈,虽然都在为别人争,实际是在为自己得到这份荣誉而暗战。整个过程,没人提起角落里的陈菊花,甚至忽略了屋子里还坐着这样一个老医护工作者。
陈菊花望着窗户外的院子,花坛里的花已经谢了,冬天什么时候来的她都没注意,冷风就呼呼地刮起来了。她习惯性地默念一些药品的药理,或者回顾一些药品的习性,这是她念大学时就养成的习惯,多年不变,冬天来了,春天不会太远,三月的时候,阳气上升、百草发芽,茵陈也会旺盛生长,是采茵陈中药的最佳时间。而到了四月,便成了蒿,药性渐减,多被普通百姓作为食材。而到了五六月只能当柴烧。所以,民间也流传着“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的谚语。
她,陈菊花,已经是五月、六月的茵陈了。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一个护士的遗憾”为题,既点明了主人公的身份,又蕴含着强烈的感情,表达了对评选先进这一社会现象的反思,感情真挚。
B.“她的微笑招牌一样展现在人们面前,白净的面皮和大大的眼睛,像明亮的窗户一样让患者心里敞亮”,用生动的比喻写出了陈菊花对患者的关爱。
C.陈菊花退休前一年,在评选先进个人时,大家都忽略了她,说明大家已经了解并且接受了陈菊花不争不抢、总是谦让的性格。
D.小说描写了陈菊花一生中评选先进的几段情景,时间跨度大,重点突出,抒发了对陈菊花的赞美之情,语言朴实有味,叙事自然平实。
【小题2】小说在刻画陈菊花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小题3】年终评选先进的情节在小说中反复出现,请简要分析这样设计有哪些作用。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小题。
要说数字电视,就不能不说数字技术,因为数字电视是在数字技术的基础上制作而成的一种电视。数字技术是将原来的模拟信号用“0”“1”来表示,它的最大特点是所制作的产品体积小、信息量大、功能全、效果好。以DVD数字视盘为例,在同一个12厘米大小的盘上,其单面的容量相当于普通光盘的7倍,且音质与图像清晰度也是普通光盘所无法比拟的。
数字电视与传统的模拟电视有天壤之别,传统的模拟电视最大的缺陷是光电信号抗干扰性能差,表现在屏幕上就是图像色亮串扰,不够清晰。而数字电视的最大特点是与计算机技术融为一体,数字电视是计算机化的电视。数字电视通过数字信息传输,从节目制作、传输、接受到显示,其工作原理与现在的电视都不一样。也就是说从电视台的演播设备、差转设备、摄像设备,到消费者家中的电视接收机以及与之配套的录像机、影碟机、卫星接收天线等等与模拟时代均不是一回事,普通模拟电视是一个单方向向观众灌输电视节目的机器,观众只能被动地接受,而数字电视的功能则是双向的,人们可以把自己的意志发给它,成为参与者。它所用的数字技术使其能够一通百通,人们不仅可以通过数字电视欣赏到电视录像等娱乐性节目,而且可以通过数字电视实现微机、互联网、电话、电子信箱、电子游戏、家居购物、理财、炒股等许多领域的功能。数字电视取代模拟电视是家电工业一个划时代的革命,就像彩色电视机取代黑白电视机一样势不可挡。
数字电视的研制和开发成功,促进了广播电视、通讯和计算机的会聚与融合,带来了多个领域的革命性变化。
【小题1】根据文意,对“数字电视”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数字电视是源自数字技术而制成的一种电视。
B.数字电视较模拟电视体积小、信息量大、功能全、效果好。
C.数字电视单面容量相当于普通光盘的7倍。
D.数字电视图像的清晰度是传统的模拟电视所无法比拟的。
【小题2】对数字电视与模拟电视的比较,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数字电视通过数字信息传输,从节目制作、传输、接受到显示的工作原理与模拟电视不都一样。
B.从模拟电视到数字电视,电视信号的传播、观众角色和功能都将发生微妙的变化。
C.模拟电视抗干扰性能差,图像色亮不够清晰;数字电视可以避免这些弱点。
D.数字电视是数字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合二为一的电视,而模拟电视不具备这样的特点。
【小题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广播电视、通讯和计算机的会聚与融合,推动了数字电视的研制和开发。
B.数字电视取代模拟电视,具有当年彩色电视机取代黑白电视机一样的革命性意义。
C.在数字电视时代,电视观众不仅可以观看节目,而且可以实现自己参与的意愿。
D.数字技术传递信息,是将原来的模拟信号换成“0”“1”来传递。

同类题5

请阅读以下短文,并回答下列小题:
有些科学家提出“猎人与农夫”的理论,认为ADHD者(注意力缺失的过动儿)其实没有毛病,只是生错了时空。现在所谓注意力缺失者的特征――容易分心、冲动、冒险性强,其实是远古打猎采集时生存必要的特征。当人类进化到农业社会以后,这些特征才变得格格不入。也就是说,他们是“猎人”,但是要在“农夫”的社会里讨生活,往往会被视为异类。
这个理论认为,一万二千年前,人类走向农业生活开始定居下来后,环境的改变使得过去的长处变成现在的短处。在远古时代,如果不眼观四路,耳听八方,早就被其他动物吃掉了,不可能成为我们的祖先;如果事情发生不马上采取行动,而是三思而后行的话,也只能变成别人的晚餐,活不到成为我们的祖先。
而现在学者又把ADHD者叫做有爱迪生基因者,他们的特征是:思想跳跃、容易分心、精力旺盛、没有条理、不耐烦、易冲动、很外向、敢冒险、会发明、有创造力,而且通常还有领袖魅力。
他们注意力很短暂,但对感兴趣的事物可以专注很久,这不是和猎人要一直不停搜索四周,一旦发现猎物就马上集中注意力然后追踪下去相同吗?他们组织力不强,没有条理,很冲动,想到什么做什么――猎人不就是看到猎物得马上拔腿就追吗?他们没有时间观念,不知道做一件事需要花多少时间――这其实是表示有弹性,一个人的心意如果随时可变,那就不需要知道时间。他们容易不耐烦,不能听从老师的指示――这其实是猎人独立行事的特性。
上述的理论与观点尚待可靠证据支持,但如果我们愿意换一个角度来看ADHD者,他们可能并没有毛病,只是现在教育制度的限制,未必符合他们的天性罢了。
――改写自洪兰《理应外合•猎人与农夫》
【小题1】下列对于ADHD者的叙述,何者最符合作者原意?
A.发明家往往是ADHD者
B.不宜以异类眼光看待ADHD者
C.ADHD者拥有比一般人优秀的基因
D.缺乏打猎机会是现代ADHD者的悲哀
【小题2】下列叙述,何者与本文内涵最不相关?
A.强调现代人应培养多元能力,以顺应社会趋势
B.推测ADHD者的特征可上溯自远古人类的行为
C.引述学者意见,说明注意力缺失者的行为特征
D.呼吁教育者应以宽广的视角引领孩子适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