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暖庞滟
只穿一件单衣的小水,满身潮湿地蜷在座位里,像一条冰面上的鱼,发抖是唯一能做的事情。
女孩觉得这个秋天深不可测,长途客车像一艘驶入冰河的海盗船,她听到自己的牙齿在恐惧地哀鸣。车窗外,突然袭击的凄风冷雨如同父亲留给她的忧伤,那样猝不及防,凉入骨髓。
在中途车站,一个身穿苏格兰情调红格衫的男人上了车,后面跟着披外套的漂亮女人。男人把女人安顿在前面坐下,他向小水的空位走来。
男人强壮如熊的身体占领了小水半个座位,她凉透的胳膊碰到他散发热量的身体时,没马上拿开,那里很暖。男人瞪大眼睛,很专注地看了一眼小水。她赶紧拉开距离,扭头看向窗外,为那些孤立寒风中被劫走外套的树们集体忧伤着。
男人很关心地问小水:“姑娘你在发抖,靠窗很冷吧?”
小水抱紧身体,不知如何回答。坐在前排的女人扭过头,嗔怪道:我穿了你的衣服,怎么还冷呢?顺势用霸道的眼神望向小水,生怕谁会抢走她什么。
男人让女人把外套拉紧,安慰她,忍一忍,一会儿就到家了。
小水突然有些悲哀,像童话里卖火柴的小女孩,太需要热量来暖暖自己,哪怕只要一小会儿。她的心都要冻硬了,再这样下去非感冒不可,她害怕打针、吃药。
男人低声问小水:“我们要不要换个位置?”
小水沉吟片刻回答:“不用了,谢谢。”她僵得实在懒得动,觉得里外都一样冷。
男人不再说话,把全部重心移向椅背,双臂抱在胸前,闭上眼睛。
小水用力抓紧胳膊,想止住落叶般的抖动。男人的手臂突然滑过来,压住她的肩膀。他好像睡着了。
小水想抽出自己的胳膊。她认真看了一眼身边的男人,他眉头微蹙,明朗的脸上浮出沧桑的疲惫。她突然不想打扰他片刻的安宁,任由那条强壮的手臂安心自由地停放。
男人的手臂像一个热量导体,源源不断输送温暖给小水。
坐在前排的女人不时扭过头,目光怪异地看着男人和小水。隔在中间的胖子以为受到她的青睐,殷勤地搭讪,女人高傲地扭正身体。
客车在路的坎坷中醉晃。睡着的男人向小水倾斜过来,几乎覆压了她半个身体。已经被挤进角落的她,无处可逃。她突然发现,自己被这热量专属了,身体不再抖得打拍子。她有些惴惴不安,仿佛雪地里拾到一个燃烧正旺的火盆,欣喜后不知如何安放。
窗外的天空明亮起来,“劫后重生”的太阳重新爱抚被遗弃的世界。
小水和男人肌肤相触的地方慢慢变得汗津津,从均匀的呼吸判断,他还没醒。一些触觉像苏醒的僵蛇,有了极其敏锐的心理反应,惊扰了少女的羞涩。她开始脸红心跳,又不忍心惊醒他,不知该如何脱离不再需要的温暖。
男人宽厚的手掌、温暖的后背很像她父亲。年少多病的她曾在父亲的背上长大,自从他用离婚毁了温暖的家,她再也不想见他。此刻,那温暖的怀念重新被召回她的身体,轻抚她的心伤,她突然想好好收藏这份温暖。
车厢内响起一首《暖暖》的歌曲,淹没了世俗的喧嚣,世界变成明亮又平静的海洋,小水的心像水下一条欢快的小鱼,享受着阳光温暖的爱抚,翩翩起舞。
“嗨嗨,搞什么呢?都坐过站了,还不下车吗?”女人尖刻又恼怒的声音惊飞了小水的梦,她的脸变得火热——竟然枕着男人的肩膀睡着了。
下车的女人还在凌厉地回头看小水,仿佛她偷窃了什么。小水怅然若失地望向窗外,她梦到了父亲,他爱抚她的头,一直在笑。
小水的手被座位上的一本书硌疼了,是男人的泰戈尔《飞鸟集》。她急忙向男人挥动手中的书,他摆了摆手,把暖暖的笑留在秋日的阳光里。
很多年过去了。每当小水遇到身穿苏格兰情调红格衫的男子,都会认真地看上一眼,即便不是那个秋日里的男人,心底也会升起暖暖的笑。
【小题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分析和概括最不恰当的一项是()
A.小水冷得发抖,除了因为乘坐长途客车突然遭遇秋天的凄风冷雨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父母离异给她带来的心里伤痛。
B.文章多次写到女人盯着小水看,是为了用她的自私狭隘来衬托男人的伟岸形象,也说明这个女人很在乎自己的男人。
C.穿苏格兰情调衫的男人先是装睡,以便用手臂给小水一点温暖,后来几乎覆压在小水身上,是真的睡着了,这从他脸上浮出沧桑的疲惫就可以看出来。
D.小说开头极力描写小水感到寒冷,是为后文故事情节的发展做铺垫,以“冷”开头,以“暖”结束,首尾相应,结构严谨,更好地突出了主题。
【小题2】划横线的句子意蕴深厚,请进行简要赏析。
【小题3】请概括“穿苏格兰情调衫的男人”的形象并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1-23 06:46:1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隐私是人的一种独有的生存特性,同时也是人的一项重要权利。隐私蕴涵并体现了人的个性、人格、尊严、自由和价值维度。只要人有羞职心、自尊心,只要人有一定的独立性、个性、人就会维护自己的隐私。拥有隐私也是人与动物的又一区列。
私人生活空间是隐私寓居之所,也是隐私存在的条件和领城,隐私是存在于私人生活空间隐秘的私人事务、私人活动和私人信息,私人生活空间无论对于民主、自由与价值追求还是对于法制的构建都是必要的。关注隐私问题、重视隐私权的保护体现了社会文明进步的要求。隐私受到窥视和侵害,私人生活空间受到骚扰和挤压。人的尊严和权利就得不到保障。我国社会长期重整体轻个人,抹杀了个人作为社会存在的个性。隐私观念和隐私权意识是淡薄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是缺失的。随着社会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人的主体意识增强,人们对于私人生活空间范围内个人自由的追求越来越强烈,隐私问题日益得到社会关注。维护隐私权是人维护个人自由、尊严和价值的需要,也是对人的深层关注,是人类走向文明的表现。
网络隐私是存在于虚拟空间中的私人事物、活动和相关信息,网络隐私本身是一种新的隐私形式。在虚拟空间中,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们隐私被窥视和侵害的几率越来越大,社会后果也越来越严重。“网络隐私无隐私”,在网络空间中人的私人生活空间极容易受到侵犯,隐私很容易遗失或被窃取。在网络这个“虚拟空间”中,可以实现私人生活空间和公共空间的二元交叠。在网络中,人可以建立私人生活空间,同时与他人进行互动。从逻辑上讲,虚拟空间的私人生活空间和社会公共空间在网络空间中清晰地分界得以实现。但是最安全的地方恰恰最危险,因为私人空间和社会空间的界限清晰,一旦私人生活空间被人闯入,隐私就可能暴露得一览无余。而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这恰恰是极容易办到的事情。(赵水忠在《谁偷窥了你的网络隐私》一书中全面地揭露了网络隐私泄露问题,一句话道出实质:“你浏览网络,网络也浏览你。”
网络在私人生活空间方面形成一个悖论一一一网络创造一部分私人空间就会丧失另一部分私人生活空间。“网络的发展有可能使我们的社会变成没有隐私的社会。”网络技术的发展对人隐私的侵犯日益成为显现和重要的社会问题。隐私作为人的重要权利,在虚拟空间中却可以被任意践路,人的价值、尊严也因此受到严重的挑战。在未来的发展中网络设备在社会生活中将无所不在,收集和分析个人信息的能力将以几何级数的速度增长。
网络隐私问题体现着高科技的应用与人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即工具理性与人文关怀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人与技术之间的张力在不断加大。
(摘编自王治东《虚拟世界与私人生活空间———关于网络隐私的哲学文化思考》)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是否拥有隐私是人与动物的区别,因为隐私是人独有的生存特性,维护隐私是人的本能。
B.网络技术侵犯使用者的隐私,现代社会网络的不断发展使社会变成没有隐私的社会。
C.人类走向文明要求人们不断增强隐私意识,重视隐私权、维护隐私权、关注隐私问题。
D.私人生活空间和公共生活空间的二元交叠离不开网络,网络既是安全的地方,也存在危险。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二段分别从隐私维护的重要性、隐私观念淡薄的原因、隐私维护的迫切性等方面,阐释了维护隐私权的意义。
B.文章第三段分析了网络隐私受侵犯的原因,并引用赵水忠的话、论证了网络技术发展给隐私维护带来的挑战,
C.文章以隐私是人的生存特性和重要权利为立论前提,从现实空间和模拟空间两个维度论述了隐私泄露的危害。
D.文章运用引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由介绍抽象概念到阐述具体事实,逐层递进分析,逻辑缜密。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人们的隐私意识和观念不是淡薄的,也没有缺失,那么有关隐私保护的问题就不会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
B.网络技术的发展对人隐私的侵犯日益严重,这警示我们,要加强对网络技术发展的监督、监管。
C.网络创造一部分私人空间就会丧失另一部分私人生活空间,可见,在虚拟空间中人们的隐私在被保护的同时也会被泄露。
D.网络隐私问题是工具理性与人文关怀之间矛盾的突出表现,这要求人们在现代化进程中也要注意维护人的尊严和主体利益。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四八二十四

李世民

商丘的牛肉烩面真好吃。我这样说,伙伴们这样说,就连我们的领导也这样说。

我们的领导叫三元。说是领导,其实就是我们这个工程队临时带工的;说是工程队,其实我们才八个人,而且是大工程队临时派来的小工程队。

工地在商丘归德路附近的一个小巷里,工程也很小,安装一栋家属楼的上水和排水。每天,我们早上从大工地来到小工地,到了晚上再回去。领导说,大概要半个月的时间。

虽然只有八个人,中午,还是要吃饭的。我们八个人里面,没有人会做饭,就算是有人会做饭,大家总不能背口锅吧,所以吃饭成了大问题。我这样想,伙伴们这样想,我们的领导三元可能也这样想吧。

头一天中午,我们已经干了半天的活,肚子都“咕咕”地直叫唤。大家撂下手中的家伙,把领导三元围了起来。三元挠了挠头皮,咬了咬牙齿,然后涨红了脸说:“我们去吃牛肉烩面。”三元的话,像给我们注射了一针兴奋剂。大家跟在三元的后面,把三元当成了真正的领导。三元还很煽情地补充说:“商丘的牛肉烩面!”

牛肉烩面馆就在小巷的拐弯处,生意红火。到了里面,浓浓的香味和暖烘烘的热气飘散过来。三元拖着长腔说:“来八碗牛肉烩面——”

烩面馆的师傅四十多岁,说话和气,干活麻利,很快,八碗牛肉烩面端到了我们面前。牛肉烩面真好啊,碗是特大的敞口碗,汤是漂着辣椒油的老汤,汤上头浮着鲜生生的芫荽……

商丘的牛肉烩面真好吃。我这样说,伙伴们这样说,就连我们的领导三元也这样说。

看着大家吃得头上冒汗,嘴角流油,三元捂住嘴偷偷地笑。然后,他又顺势擦了一把嘴,冲着里面喊:“师傅,结账——”

师傅一边回应,一边咧着嘴走过来。师傅说,大碗烩面四块一碗,总共八碗,四八二十四。师傅重复说:“二十四块。”

哈,四八二十四。我想,师傅脑袋里进水了吧,二年级的小学生也知道四八是三十二,这样做生意,赚谁的钱呀!我又想,也许是师傅忙,忙中出乱。

我看看伙伴们,伙伴们朝我挤挤眼,我又看看领导三元,三元朝我挤挤眼,干脆,我也朝他们挤挤眼,我们心里都明白,我们表面上又装作不明白。说实话,占便宜的机会,我们民工很少遇到,并且起初我们没有占便宜的意思,只是这位师傅——

三元给了师傅二十五块,师傅找回了一块,很自然。

整个下午,我们一边干活,一边回味着商丘牛肉烩面的美好,议论着四八二十四还是四八三十二。

第二天中午,三元对我们说,今天我们还去老地方吃牛肉烩面,如果师傅记起了昨天的事情,就把欠的钱补上,如果他确实忘了,我们也就不提了。三元是我们的领导,他说的话,我们当然听了。

果然,师傅把昨天的事情忘了。师傅不但不记得昨天的事情了,而且结账的时候,师傅说:“大碗烩面四块一碗,总共八碗,四八二十四。”师傅再次重复说:“二十四块。”

第三天中午,师傅还是说:“四八二十四。”

直到第十四天中午,师傅一直收我们二十四块钱。我们都为师傅暗自惋惜,手艺这么好,就是不会算账;我们也暗自得意,商丘烩面真便宜呀!

第十五天,也是最后一天,事情发生了变化。

三元结账的时候,师傅说:“听说你们今天结工,所以这顿饭就不收你们的钱了。”

我和伙伴们还有我们的领导三元全愣住了。

师傅解释说:“我以前也是民工,挺不容易的。”

我和伙伴们还有我们的领导三元全都后悔了。我张了张嘴,伙伴们张了张嘴,三元也张了张嘴,最后还是三元张开了嘴。三元说:“师傅,前些天你算错账了,不是四八二十四。是四八三十二,算起来,我们还欠你一百多块呢。”

师傅笑着说:“四八二十四,没算错。”

师傅又说,几年前,自己也在商丘一个建筑工地上当小工。有一回,他路过一家牛肉烩面馆,很想吃一碗烩面。那时候,师傅还从来没吃过商丘的牛肉烩面,可是,师傅摸摸口袋里,还差一块钱,没办法,师傅只好咽下了口水,走了。当时,师傅想,将来有一天,我也在商丘开一个牛肉烩面馆。现在,师傅的愿望实现了。

师傅接着说:“从我开烩面馆的时候起,只要有民工在这里吃饭,我都要少收一块钱。”

师傅板着指头,算起了账:“一四得三,二四得六,三四得九,四四一十二…四八二十四,没错!”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小巷拐弯处,牛肉烩面馆生意红火,浓浓的香味和暖烘烘的热气飘散着,为人物活动提供了一个温暖的背景,为下文写面馆师傅没有算错账做铺垫。
B.面馆师傅似乎算错了账,我们几次相互挤眼示意,这一动作描写说明我们对面馆师傅连账都算不对感到好笑,同时也有互相示意不要说破之意。
C.民工们起初不想占便宜,吃完面却占了便宜,大家却没有点破,表现了处于社会底层的人群有便宜就占的劣根性,揭示了人性深处所隐藏的丑陋。
D.小说描写了民工们去面馆吃饭,面馆师傅故意每碗少收民工一元钱,结工时又免掉面钱的令人温暖的故事,表现了人性的真诚、善良和人情的美好。
【小题2】小说开头部分介绍了工程队的一些情况,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小题3】面馆师傅这个形象有哪些特征?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20世纪后期,中国开始探索适合国情的卫星导航系统发展道路,逐步形成了三步走发展战略:2000年年底,建成北斗一号系统,向中国提供服务。2012年年底,建成北斗二号系统,向亚太地区提供服务。计划在2020年前后,建成北斗全球系统,向全球提供服务: 2035年前还将建设完善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综合时空体系。

中国坚持自主建设、发展和运行北斗系统,具备向全球用户独立提供卫星导航服务的能力。免费提供公开的卫星导航服务,鼓励开展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提倡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开展兼容与互操作,鼓励国际合作与交流,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分步骤推进北斗系统建设发展,持续提升北斗系统服务性能,不断推动卫星导航产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摘编自百度网《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白皮书》, 2016.6.16)

材料二:

2018 年11月19日2时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及远征一号上面级),以“一箭双呈”方式成功发射第四十二、四十三颗北斗导航卫星,这两颗卫星属于中圆地球轨道卫星,是我国北斗三号系统第十八、十九颗组网卫星。

卫星经过3个多小时的飞行后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后续将进行在轨测试,并与此前发射的十七颗北斗三号导航卫星进行组网联调。

此次任务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北斗三号基本系统星座部署圆满完成,后续将开展系统联调和性能指标评估,计划年底前开通运行,向“一 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提供基本导航服务,迈出从区域走向全球的 “关键一步”。

2017年11月以来,我国北斗系统组网发射进入高密度期,在工程全线的团结努力下,仅1年时间, 先后圆满完成11次北斗导航卫星发射任务,成功将19颗北斗三号导航卫星和1颗北斗二号导航卫星送入预定轨道。特别是2018 年7月份以来,已执行7次任务、发射12颗北斗导航卫星,组网发射最短间隔仅 17 天,创造了北斗组网发射历史上高密度、高成功率的新纪录。

(节选自北斗网《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 2018.11.19)

材料三: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稳步推进,空间信息产业的国际化进程在加速发展。中国工程院相关研究表明,我国的空间信息产业5年内将发展到万亿规模,但是卫星的应用效益还不够充分。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 北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荣洋就加强北斗应用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荣洋在《关于加强北斗应用的建议》中提到,北斗高精度应用已在城市燃气、城市水务、智慧冬奥、智慧城市建设等方面开展结合应用,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应用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北斗深化应用急需加强。

荣洋建议,应在更多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深北斗应用,继续挖掘北斗在市政领域的潜力,加强北斗应用普及广度与深度,推动北斗应用产业化发展,显著提高行业应用效能。

(节选自中国太空网《政协委员荣洋:建议加强北斗应用》,2019.03.13)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现在处于“三步走” 战略的第三步,目标是建成北斗全球系统,向全球提供服务,建设完善综合时空体系。
B.材料二报道,发射的两颗卫星编号为第十八、十九,因为此前已发射了十七颗北斗三号导航卫星。
C.仅 1 年时间,我国先后圆满完成 ll次北斗导航卫星发射任务,成功将 20 颗北斗三号导航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D.北斗系统具有高精度的特点,目前已在城市燃气、城市水务、智慧冬奥、智慧城市建设等方面应用。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发展北斗系统,要分步骤推进发展、持续提升服务性能,要不断推动卫星导航产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B.第18、19颗卫星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北斗三号基本系统星座部署圆满完成,已经能够向 “一带一路”国家提供导航服务。
C.“一带一路”的稳步推进、空间信息产业的国际化进程的加速发展,为卫星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D.推动北斗应用产业化发展,要在更多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深北斗应用,继续挖掘北斗在市政领域的潜力。
【小题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成功发展的原因。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正确看待《芥子园画传》
陈都
《芥子园画传》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中国画教材,它运用浅显易懂的方法,介绍了中国画的基本技法、知识,使得社会上为数众多的职业画工,甚至是文人画家,都可以迅速地掌握中国画的基本技法、知识。比如齐白石就是在看到《芥子园画传》后,才发现自己所画的画,大多不合章法。又如潘天寿、傅抱石等,也都是在无人指点的情况下,就上手学习《芥子园画传》,并因此掌握了一定的规矩准绳。所以,作为艺术普及类的教材,《芥子园画传》在艺术开蒙方面,堪称卓越。
此书系清代学者李渔的女婿沈心友,将家中所藏明代画家李流芳的课徒山水稿四十三幅,托予山水画家王概整理、增补,历时三年成稿一百三十三页,后于1679年李渔以其居所“芥子园”为名,出资精刻套版印成山水卷,是为《芥子园画传》初集。1701年,沈心友再邀王概与其弟王蓍、王臬根据初集体例,编绘兰竹谱(二集)及梅菊、草虫花鸟谱(三集)。此三集面世后,一经传播,迅速风靡全国。1818年,针对市场的需求,书商又假托《芥子园画传》之名,以清代画家丁皋的《写真秘诀》为基础,并杂糅其他图谱编成人物谱,作为第四集刻版行世。这就是《芥子园画传》的成书过程。而就此书的刊刻来说,现今常见的《芥子园画传》,是出自巢勋的刻本,因为《芥子园画传》原用的饾版拱花技法、开化纸木刻五色套版,虽然精美,但每次只能印几百部,且极易损耗,至光绪年间,原版翻印的画面已不甚清晰,于是海上画家巢勋便临摹前三集,又对第四集加以整理,然后石印,此举虽然使得印量大增,但精神上难以与原版相比拟。
需注意的是,虽然《芥子园画传》可以自学、速成,但中国绘画讲求“师古人”“师造化”,必须经过长期的揣摩消化之后,才能独出机杼。而所有受《芥子园画传》启蒙的绘画大师,如齐白石、潘天寿、傅抱石等,也正是依此才成为一代宗师。然而,自清代以来,常有不负责任的言论,混淆贤哲的学力学识之所在,放大、夸张画传画谱的功用,导致一些不良的风气,如照抄书中图式,凑成一幅画;学书里几笔,就自诩为画家……凡此种种都成为中国绘画的病症。于是,在西风东渐之下,反省画传画谱,如何学、学到什么程度,也就成为中国绘画大变革、大调整的一个议题。在诸位名家中,斥骂《芥子园画传》最多的,无过于徐悲鸿。这位油画出身的艺术家,在中国画问题上所发表的大量言论,虽符合时代潮流,并博得时人的喝彩,但也难免有偏颇之处,比如将文人画视为中国绘画衰败,乃至弊端丛生的原因;又比如将《芥子园画传》等同于文人画,连同董其昌、“四王”一起进行鞭笞。诸如此类,于今天看来,一些观点是不成立的,仅能为当时的思潮做一个注脚。但是,徐悲鸿有一点没说错,那就是“‘芥子园’之类画谱的出世,不知埋没了多少天才。因为一般人心理,大都喜欢取巧,只要有现成画谱,不必自己挖空心机来构思,花时间去找画材。所以想到画山水花鸟,人物屋舍,画谱上有的是,一举手之劳,都可解决,人人如此,中国画真要走上末路”。
持这一观点的艺术家非常多,但与徐悲鸿冲在思潮前沿的立场所不同,一些传统的中国画大家是站在保存国粹的角度上,强烈地反对着画传画谱。黄宾虹就是理论批判最深入的一位。黄宾虹就是理论批判最深入的一位。在这位中国画大家看来,画传画谱不仅仅是帮助懒汉偷懒的工具,更严重的弊端在于它破坏了传统绘画的教学体系——“自李渔刻芥子园画谱,笔墨之法,学无师承”。何为“师承”?宾虹老人曾引用石涛的话解释过:“古人未立法以前,不知古人用何法;古人既立法以后,后人即不能出古人之法。”所以,在他看来,“法莫先于临摹,然临摹得其意而位置不工,摹画存其貌而神气或失。人既不能舍临摹而别求急进之方,则古今名贤之真迹,遍览与研求,尤不容缓”。明之天启、崇祯,清之咸丰、道光年间,因国势趋弱士大夫在发奋钻研前人经验的同时,也激发起认真研习笔墨的学风,于是中国画在明清之际出现了两次贞下起元之势。而黄宾虹所谓的懂得学习前人,懂得临摹,就“可与言国画变迁之大要素”,则正是指的这段历史。然而,诸如《芥子园画传》之类的画传画谱却提供了一条看似美好的“捷径”,那么,由临摹名家大师真迹,进而得先贤笔墨精神的“师承”途径就必然受到极大的冲击。
总之以《芥子园画传》为代表的古代画传画谱,虽然在艺术开蒙方面有着积极的正面作用,但中国画的精髓则全未窥见,而不学之人尤爱视画传画谱为“法器”,于是废临摹而为抄袭,靡然成风,传统的中国画教学遂在这般虫吃鼠咬中逐渐沦落。由此所带来的结果,就是近代以来的中国画坛中,一些革命派要革《芥子园画传》的命;有些传统派也要拆《芥子园画传》的庙,而这种共识对还原画传画谱等传统艺术启蒙类书籍的原始定位,无疑起到了“拨乱反正”的作用。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小题1】下列有关“《芥子园画传》”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芥子园画传》是诞生于中国清代的中国画技法图谱,画谱介绍了中国画的基本技法和知识,浅显明了,宜于初学者使用。
B.《芥子园画传》全书主要分为初集、二集、三集、四集四个部分,内容涵盖山水、草虫、花鸟、兰竹、梅菊、人物等方面。
C.《芥子园画传》名字于李渔居所的名字,初集为山水卷,以明代画家李流芳的绘画作品底稿为蓝本,经王概整理编辑而成。
D.《芥子园画传》影响深远,版本也不断推陈出新,从康熙年间的“王概本”到光绪年间的“巢勋”本,装帧和艺术质量日瑧完美。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自清代以来,许多人片面夸大了画传画谱的功用,导致绘画界照搬抄袭、浅尝辄止等不良风气出现,对传统的中国画教学也造成强烈冲击。
B.《芥子园画传》功效巨大,造就了许多中国画名家,齐白石、潘夭寿、傅抱石等,就是因为临摹了《芥子园画传》,才成为一代宗师的。
C.徐悲鸿对《芥子园画传》提出了最强烈的批评,认为此类画谱扼杀创新,埋没人才,等同于使中国绘画弊病丛生、走向衰败的文人画。
D.控中国画坛中,无论是革命派还是传统派,都质疑抨击《芥子园画传》,这有利于纠正对画传画谱功效的浮夸认知,将其科学定位。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朝的天启、崇祯与清朝的咸丰、道光年间属于中国绘画史上的两次复兴阶段,原因在于画家们能发奋钻石前辈的绘画经验、研究学习绘画技法。
B.《芥子园画传》前三集经创作者精心加工整理,同时采用了饾版拱花技法,运用开化纸木刻五色套版,为学习者提供了规矩准绳,一经面世便风靡全国。
C.为满足市场需求,书商们假借《芥子园画传》的名号,邀请王氏兄弟,以丁皋的《写真秘诀》为内容主体,兼融其他人物图谱,最终创制出“人物谱”。
D.为了保护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黄宾虹强烈地反对《芥子园画传》,他认为《芥子园画传》最大弊端是破坏了通过临摹体现的师承式传统绘画教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