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中国,古文是一个文类概念。韩愈为了挽救中唐儒学不振的思想危机和改变骈文写作内竭外侈的现状,打着道文兼取的复古旗号,倡导一种以三代两汉儒家散文艺术精神、艺术风格、句读形式为依归的散体文类,是谓古文。韩愈倡导古文,除要求古文自具首尾、单篇独立、行文一气贯注、以奇句散行为主以外,还特别重视两点:一是对古文以儒道为理论基础的艺术精神的强调,凸显古文这一文类特有的思想价值取向;二是对古文所用“专体”有选择性,不作诏令、奏议之类的朝廷文字,致力于东汉以来社会流行之书牍、碑志,以及自创之赠序、杂记、杂说等文体的写作,而且广泛吸纳诗、赋乃至骈文创作的成功经验,以增强古文的文学性和艺术美。可以说,古文作品是一种自具首尾、篇幅有限、遣词造句以奇句散行为主,行文一气贯注,重在明道、纪事,而以具有儒学的艺术精神为必备条件的单篇散文。由于艺术精神和章法、句法、字法以及应用语的特殊要求,古文虽属于散文,但并非所有的散文都可称为古文。古文创作中最活跃的文学要素是理、气、辞、法、情,其美感特质亦因此而生。
古文之学,又称古文学,和诗学、词学、曲学、赋学、小说学、戏剧学以及骈文学为同类概念,是研究古文体用特点、文学属性、审美要求、创作艺术、批评理论、鉴赏方法的学问。古文之学内涵十分丰富。由于韩愈倡导古文是以复兴先秦两汉之文为目的的,故先秦、两汉甚至整个先唐时期合理的文论现点、重要命题、著名论断都被纳入其中,成为理论基础的一部分。分量最重且最为鲜活生动而又颇具理论色彩的,是历代古文家和研究者关于古文之学的见解。其见解至少可以归纳为史原论、文用论、文道论、文质论、文气论、文辞论、文法论、文境论、风格论、通变论,而每一论都包容甚多,涉及面广。古文之学如此丰厚,可以为构建当代文章学提供资源。
古文作品是古文家表达有关古文之学见解最为直观的形式。这样说,不单在于不少古文本身就是论述古文之学的专论,还在于古文作品本是作者践行创作理念的产物,其内外之美及其表现形式等方面的特征,均能显示作者对古文之学诸多问题的看法。古文作品是古文学的重要载体,因而中唐古文创作的兴起,即为古文之学兴起的重要标志。
(摘编自熊礼汇《古文·古文之学·文章学》)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为改变骈文写作内竭外侈的现状,韩愈提倡道文兼取,向三代两汉的儒家散文学习。
B.为增强古文的文学性和艺术美,古文写作要求重明道、纪事,并具备儒学的艺术精神。
C.唐以前合理的文论观点、重要命题、著名论断,都是韩愈古文运动重要的理论基础。
D.具有理、气、辞、法、情等文学要素,并由此产生美感特质的散文才可称之为古文。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段从唐代古文产生的背景谈起,重点阐述古文的写作要求和文体特点。
B.古文之学将先秦、两汉甚至整个先唐时期合理的文论观点、重要命题,著名论断都纳入其中,成为理论基础的一部分,可以看出它的内容丰厚。
C.文章将古文与古文之学分开阐述,既对它们加以区分,又说明了二者的联系。
D.文章运用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分析透彻,阐释了古文和古文之学两个概念。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没有中唐儒学不振的思想危机,那么韩愈就可能不会倡导复古的古文运动。
B.古文重视思想价值取向和“专体”选择,启示我们好文章应该内容与形式并重。
C.根据文中韩愈的观点,杜牧的《阿房宫赋》就属于韩愈所提倡和推崇的“古文”。
D.古文作品是古文之学的重要载体,可见中唐古文创作的兴起能推动相关理论研究的发展。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3-01 09:31:0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西媒:联合国警告太空垃圾正威胁地球通信

(1)西媒称,人类最大的垃圾场之一就位于我们的头顶上方,但肉眼看不见它。联合国警告说,数千吨废金属正在威胁我们星球上的通信系统。

(2)据西班牙《先锋报》网站9月1日报道,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处主任西莫内塔·迪皮波对记者说:“随着太空事务参与者以及向太空发射的物体数量不断增加,这个问题正变成国际社会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

(3)自1957年太空竞赛开始以来,超过5000次发射活动在轨道上累计留下了大约2.3万个物体。根据欧洲航天局的数据,这些物体中只有约1200个是正在运行的人造卫星。一个大问题是,卫星或火箭碎片等其他轨道设备之间的碰撞会产生更多垃圾。

(4)而且情况在不断恶化,因为这是一种连锁效应,轨道上的物体越多,发生新碰撞和产生更多漂浮垃圾的可能性就越大。

(5)欧洲航天局估计,约有75万个长度超过1厘米的废弃物体正在以极快的速度绕地球飞行,一旦它们撞击卫星或空间站,可能会造成严重破坏。

(6)报道指出,目前还没有针对这个问题的技术解决方案,唯一可行的措施就是防止产生新的废金属碎片。

(7)迪皮波说:“虽然将通信卫星网络送上轨道的新趋势可能会有利于通信技术的发展,但也有可能产生更多的太空垃圾,因为发生碰撞的风险更高,而且每年的发射次数也将变得更多。”

(8)“关于这些卫星网络的另一个担忧是,它们可能会产生光污染,进而使太空观测和研究受到影响。”迪皮波强调:“与任何其他太空活动一样,必须权衡卫星网络带来的好处和风险。令在太空部署卫星网络的程序保持透明和加强国际合作,对于缓解太空垃圾问题和确保未来太空环境安全至关重要。”

(9)地球上的许多活动都依赖于太空环境,因为进行电话呼叫或金融交易时,以及使用地理定位或查询时间等服务时,都需要用到卫星传输的数据。

(10)迪皮波说:“由于存在碰撞风险,通信卫星以及太空中的所有功能性设备,都面临着太空垃圾的威胁。”

(11)迪皮波说,国际社会致力于为子孙后代保护太空环境,这符合人类的共同利益。联合国呼吁各国政府和企业自觉采取措施,减少太空垃圾的产生。目前还没有强制性的国际法规来限制参与太空竞赛的国家和企业产生太空垃圾。

(摘《参考消息》2019年9月6日)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空垃圾威胁地球通信的问题正变成国际社会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
B.自1957年太空竞赛开始以来,在轨道上累计留下的物体,只有大约一半是正在运行的人造卫星。
C.太空垃圾不仅包括遗留物体,还包括卫星或火箭碎片等其他轨道设备之间的碰撞产生的垃圾。
D.进行电话呼叫、金融交易、使用地理定位、查询时间等等,都需要用到卫星传输的数据,而卫星传输等许多活动,依赖于太空环境。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三节的数字列举属于事实论据,突出了太空垃圾数量之多,体现了文章的科学性,增强了说服力。
B.防止产生新的废金属碎片是目前唯一的可行性方案,除此之外,目前还没有针对太空垃圾的技术解决方案。
C.缓解太空垃圾问题和确保未来太空环境安全,为子孙后代保护好太空环境,这符合人类的共同利益。
D.目前参与太空竞赛的国家和企业,其行为或多或少会受到限制,限制主要来自致力于为子孙后代保护太空环境的国际社会,还来自强制性的国际法规。
【小题3】根据材料,简要概括为缓解太空垃圾问题人类可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给记忆一个座架

毛韻华

①打点行囊,离开家乡的那一天,我去父母最后共同生活过的那个小屋去和父亲告别。在尘封多年的某个抽屉的角落,发现了那只牛角,它带着一身斑驳的伤痕,静静地躺在那里,有些落拓,有些凄凉。我拿起它来,托在手心里,沉沉的。似乎比当年托在我一双小小的手掌里更沉更重了。

②它被搁在这个角落里是可以找到理由的,这弯弯的牛角,没有可以站立的面,没法子把它摆放在哪里;再者,这不过是个普通的牛角,哪里配和青花瓷之类的东西获得相同的待遇呢?更何况角身上布满了“疮疤”,一道道裂痕里泛出白白的干裂了的骨粉的颜色,放哪里都免不了增添落拓的境致。

③“啊,这个东西,怎么还在?”父亲笑着伸手过来抚摸了一下这牛角,他的手胖胖的,手背上有四个深深的“福窝”。

④父亲的笑有些惨淡。

⑤原本,对于我去南京,我的母亲是万不放心的,一方面因了我的孩子栩尘未满周岁,是进不了托儿所的年龄,另一面又听说我们没有房子,要挤在临时搭建的棚子里“餐风宿露”地过日子,从未出过远门的她就打定了主意要陪我去南京,帮我带孩子。谁知,忽然一病不起,很快就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⑥对于父亲,母亲突然离去,最宠爱的女儿又要远走他乡,我不敢去想他独自坐在这阴暗的小房子里会想些什么,然而他知道我有必须离开的原因。我深信,没有人知道的原因,他知道。

⑦“这东西,没什么用了,太重……”他竟知道我想带它走。是的,我要带走它,我早就该带走它了。

⑧忘不了那几年,为了我的病,父母四处寻方,医院似乎没有多少希望了,他们便到处去打听民间的偏方,不管什么奇奇怪怪的说法,都深信不疑,一个个的拿来试验。那年夏天,母亲从远房亲戚那儿听来,说把新鲜的牛角磨成粉来吃可以治我的病,父亲就跑了几次老家,不知道求到了谁,不久就拎回来两个坚硬的牛角。

⑨夏天的夜晚,晚饭后,大院里大人们开始提井水冲刷白天被烈日烤得冒火的场院水泥地,这边那边发出“嗞嗞”的声音。病房里实在太热了,晚上父亲会把我驼回来,放在竹榻上。漫天星斗亮起来的时候,场院上各家就开始开西瓜、喝“冷饮”。哥哥们原本在满场的疯跑,只要父亲一声喊“开西瓜咯”,就会飞快地跑回来。夜深人静的时候,老人们拉着不情不愿的孩子回到屋内去了,母亲在屋里陪我们睡。场院上留下几个父亲那样耐得住夜寒耐不住热的人,零星地发出扇子拍打腿脚的声音。那时没有空调,有电扇的人家也很少,但是记忆中留下的却都是清凉的感受。

⑩然而,那个夏天,晚饭后的父亲一直猫在屋子里。赤着膊,关上门窗,避开每一丝风。擦干净长凳的一端,用绳子把牛角固定在上面,两腿横跨在长凳上,弓下背,用一把长长的锉刀去锉那牛角,等到有白色的粉末掉在凳面上时,再轻轻跨下凳子,慢慢蹲下身子,屏住呼吸,用小刷子把粉末刷进一个棕色的小药瓶里去,塞紧了,然后极快地站起来,跨上板凳接着再干。然而他只是个拙劣的工匠,一开始他那双拿惯了笔的手无法掌控牛角弯弯的身形和光滑的身体,锉刀左偏右移找不到方向。起初的几天,他肥厚的手背和手指上开始出现东一条西一块的血痕。晚上绑上纱布继续锉。一天晚饭的时候,父亲说,原来,绑上纱布干活很有效果,摩擦力大了,手里的锉刀不打滑了。他笑起来,仿佛找到了一个妙手回春的仙方一般。

⑪果然,牛角上开始出现一道道白色的锉痕,并且一天天深凹下去。棕色的小瓶子里的粉末开始像小雪似的一厘米一厘米层积起来,父亲的脖子、前胸的痱子也火烧云似的一片一片地蔓延开来。母亲开始每天拿小头的药匙从小瓶子里挖出点儿来,撒上白砂糖,喂进我嘴里。砂糖好甜,那粉末是什么味道,我不知道。

⑫有一天,我们听到啪的一声,第一个牛角断裂了……就这样,我吃掉了第一个牛角。很快,第二个也开始伤痕累累起来。这时父亲已经称自己为一级木匠了。后来呢……后来,我的病似乎真的渐渐好起来了。

⑬然而,成年后的我一直怀疑当时只是医生的误诊,夸大了我的病。有一回,我跟父亲分析过这个问题,我说,现在的医学这么发达,也治不好“再障”(白血病),那时候怎么可能靠一些“偏方”治好了呢?父亲只是呵呵地笑着,说:“也许吧,也许吧。”

⑭也许,母亲的去世唤起了我生命中的一次觉醒。所以当我捧着这只当年“吃剩”的牛角,看着桌头供着的母亲的遗像,我发现我面临了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当获知母亲得了绝症的时候,我的内心是悲痛的,然而也是确信于连“科学技术”也无能为力的事实,一开始就抱着等待“那一天”的心理,我是那么的冷静,在我给病床上消瘦的母亲喂药的时候、在我晚上窝在病房的躺椅上陪着母亲说话的时候、当清理母亲病床上一簇簇头发潸然泪下的时候、在颠簸的卡车上紧紧抱着放弃治疗要求回家的母亲如柴的身体的时候……我从没有想过“偏方”之类的问题,在热烈的哀伤的后面,我是多么的冷静!

⑮“也好,带着吧,给栩尘做玩具吧……”父亲打断了我的心思,他是故意的。

颠簸的生活总是想磨掉这些记忆。到南京的头几年,我们过着居无定所的日子。白天,衣冠楚楚地忙着活儿;晚上,蓬头垢脸地忙着生活。晴天,忙着晾晒潮湿得发着霉味儿的衣物被褥;雨天,忙着用沙袋在门口筑着不堪一击的堤坝,忙着半夜用盆罐接雨水,忙着追逐漂出棚屋的鞋子。夏天,忙着贴纸封窗增强空调的功效,忙着驱蚊抓鼠;冬天,忙着给哮喘的孩子跑医院、煮中药,当然还要忙着寻找时间带孩子玩玩雪、跑跑山……颠簸的生活却反而加深了多年前的那些记忆,我开始多了回忆。

⑰搬进新家的那天,我去夫子庙的老红木商店想买一个红木的座架,店里的老头说:这个放古董铜镜或古董瓷盆最好了,又稳又填色。我没有古董,我只想给那只牛角一个座架,让它不再被遗忘在抽屉的角落;我只想给记忆一个座架,让它不被淹没在时间的旋流里。

⑱我把它放在座架上,摆在栩尘的古棕色的钢琴上,孩子说:这是古董吗?我说,这不值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节选自《解放日报》)

【小题1】扣住“似乎”一词分析第①段画线句的含义。
【小题2】试简要分析第②段在文中的作用。
【小题3】赏析第⑩段动作描写的表达效果。
【小题4】第⑯段首尾划线句表达上是否有矛盾,试作简要分析。
【小题5】下列各项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④段中父亲的笑惨淡是因为回忆起当年医病的悲凉。
B.第⑦段中“我早就该带走它了”表明此想法由来已久。
C.第⑫中“似乎”一词说明我的病并非因牛角而好转。
D.第⑮段中,“他是故意的”是父亲转移话题以免我伤心。
【小题6】结合文章内容,进行想象,用一个转折复句为本文续写结尾(限30字以内)。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遗失的寒冷
张亚凌
三十年前,站在宿舍门口,看着萌发出新芽儿的柳枝映在斑斑驳驳的土墙上的影子,我一边感慨着“春天总算来了”,一边告诉自己:在以后所有的冬天,你再也不会有寒冷的感觉了。
一晃,三十年过去了,今天的我才尝试着触摸那段遗失寒冷的岁月。
那一年,我升入初中,必须在学校住宿。褥子被子一捆,和一大布袋子红薯、糜面馍馍、玉米糕绑在一起,母亲帮我拎起来搭在肩上。背上是褥子被子,胸前是一个大布袋子,后面重前面轻,我都有些把持不住自己的身子。母亲只是交代了句“不要贪吃好的,一顿蒸上两个红薯一个糜面馍或玉米糕就行了”。
走一走歇一歇,到了学校。宿舍是一面窄窄的空荡荡的窑洞,我们直接在地上铺铺盖。
别人都是先在地上铺一个厚厚的草垫子,上面再铺个毡子毯子什么的,接下来才铺上褥子,褥子上面还有个布单子,怕将褥子弄脏了。我呢,只带了褥子和被子,压根就没有其他东西可以铺在地上。于是我就满学校找来了一些废纸片,铺在地上,才开始铺褥子。结果是:我的床铺比两边同学的低下来一截,她们都觉得我不应该夹在中间。于是,我就自觉地挪到了最边上——门口的墙下。
我的褥子几乎是直接挨着地面的,很潮湿。只要有一丁点太阳的影子,我都会迫不及待地将褥子抱出去晾晒。我现在特别喜欢冬天的太阳,甚至会深情地看上半天,恐怕就源于那个寒冷的冬天我对太阳的感激吧?那时在别人眼里,我或许是个很可笑的女孩,跑到学校似乎就是为了等太阳出来晒褥子。  
冬天天冷,夜又长,起夜的学生就多。门一拉一合,冷风就直吹过来。抗击了半天寒冷好不容易入睡的我,常常又被寒风刺醒。为了应对寒冷跟风的袭击,我睡觉不再脱衣服且蒙住了头。
我从没有向母亲提及此事,母亲看到我在家里睡觉的样子便有些想不通,曾给父亲说:“这娃书念的,成呆子了——炕中间烧得热乎乎的,她咋老蒙着头靠墙根睡?”
是那夜夜寒风吹走了我的寒冷?
记忆里,那年的冬天,下雪的日子经常有。我也清楚地记得当语文老师看着窗外纷飞的大雪吟诵“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时,我的泪水悄然滑落。
在我,下雪天是最最难熬的日子,包括雪后的一段时间。不仅仅是褥子会一直潮湿下去,更重要的是,我只有脚上一双布鞋,不像别的孩子,还有一双可以换着穿的鞋子或是能踩雨雪的黄胶鞋。教室、饭堂、厕所,跑上几趟,布鞋的鞋底就湿了,半天下来,就湿透了。我就满教室找别人扔的纸片,厚厚地铺在鞋里。一两节课下来,又湿透了。取出来扔掉,再找纸片,再铺进去,再应付一阵,如此反反复复。纸片也不是那么好找的,那时一个本子一毛钱,都是很节省地用。
雪后若有太阳,在别人吃饭时,我就留在教室里。因为饿是可以忍受的,入骨的冰凉却是难以抵御的。等到教室里没人了,我就将凳子搬到外面,将鞋子脱下来,底朝上晒晒。我则盘腿坐在凳子上,搓揉着冰凉如石块的脚,让它暖和些。
再后来,我有些开窍了:找到塑料袋,撕开,铺在鞋底,再铺上纸,就好多了,也不用不停地换纸。有一句话我信,那就是“许多智慧来自于人们对贫穷的应对”。
更多的时候,是等着鞋子自己慢慢变干。我甚至一度固执地认为,是我自己的身体暖和了脚,脚再暖和着鞋子,直至吸干鞋里里外外所有的“水分”,鞋底才会变干。
还是连续的雪天冻掉了我的寒冷?
每个周三下午有一个半钟头的活动时间,我常常趁机跑回八里外的家里取下半周吃的东西。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下着大雪。
雪大风猛,我是抄小路往家里赶的。有的地方雪没过了我的膝盖,很熟悉的小路也因大雪的覆盖变得陌生,以致我一脚踏下去摔进了雪里面——我把沟边当成了小路。从雪里爬出来,继续往回赶。我一推开房门,母亲愣住了,一个劲儿地说:“照一下镜子,看你成了啥样了,看你成了啥样了……”
父亲赶忙倒了一碗热水让我暖和暖和。我伸手去接,明明接住了,碗却摔在了地上——我的手指冻僵了!我走到镜子跟前,眼泪一下子流了下来:被雪弄湿了的头发,再在风的猛刮下,直直地向上竖着!
母亲拿着梳子赶过来给我收拾头发,才惊叫道“你的头发都结了冰”。我只说,赶紧给我装吃的,我不想迟到。背起装满干粮的布袋子,我又赶往学校。
风还是那么猛,雪更大了。
我也说不清为什么,至今想起那个下午,都会泪流不止,包括此刻。一个十三岁的小姑娘,从独自对抗过那场大雪后,她似乎再也没有畏惧过寒冷!接下来的两个冬天,似乎都一样,冬天再也没有变出什么新花样来折磨这个小姑娘。
我也说不清为什么,至今想起那个下午,都会泪流不止,包括此刻。是那场大雪不客气地冻掉我那脆弱的寒冷?
我只知道:在三十年前,我,遗失了我的寒冷。
(选自《读者》,有删改)
【小题1】十三岁的“我”在那一年经受了哪些苦难?请加以概括。
【小题2】文中说“许多智慧来自于人们对贫穷的应对”请简要概括“我”用了哪些“智慧”。
【小题3】结合全文,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小题4】文章为何以“遗失的寒冷”为题目?
【小题5】有人说:苦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请结合文本以及自身经历谈谈你的理解。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新华社西昌12月8日电)12月8日2时2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旅程。

嫦娥四号探测器后续将经历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最终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开展月球背面就位探测及巡视探测,并通过已在使命轨道运行的“鹊桥”中继星,实现月球背面与地球之间的中继通信。

嫦娥四号任务的工程目标,一是研制发射月球中继通信卫星,实现国际首次地月拉格朗日L2点的测控及中继通信;二是研制发射月球着陆器和巡视器,实现国际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

嫦娥四号的科学任务主要是开展月球背面低频射电天文观测与研究;开展月球背面巡视区形貌、矿物组份及月表浅层结构探测与研究;试验性开展月球背面中子辐射剂量、中性原子等月球环境探测研究。

(摘编自2018年12月09日《新华每日电讯》《我国探月工程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发射 开启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探测之旅》)

材料二:

所谓“备份星”是指在先导星工作失效的情况下,接替先导星工作的卫星。在嫦娥系列卫星中,嫦娥一号、三号、五号这几个奇数命名的探测器是先导星,偶数则为正星的备份星。也就是说,嫦娥四号诞生之初,是个不折不扣的“备胎”。

按照最早的计划,即便嫦娥四号进行发射,降落点也在月球正面。但叶培健院士却认为,再落一次月球正面意义不大,他向主管领导提议,“落到月球背面,成功了是一大亮点,即便不成功,也是人类第一次,可以原谅。”功夫不负有心人,有关单位组织了多次讨论之后,终于通过了月球背面降落的方案。

不过,降落月球不是车场倒库,正面背面一字之差,技术难度却是天壤之别,最棘手的就是通讯问题,也是人类从未涉足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飞行器登陆之前,必须先发射中继卫星来进行通信传输。

(摘编自2018年12月08日“新浪科技”《嫦娥四号成功发射:本是备胎,华丽逆袭》)

材料三:

(美国《福布斯》双周刊网站12月5日报道)登陆月球背面意味着无法与地球进行直接无线电联系。在月球背面的冯·卡门撞击坑着陆后,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将通过5月份发射的中国“鹊桥”号通信中继卫星与位于中国、阿根廷和纳米比亚的地面站进行联系。它将传递无线电信号,同时发回视频图像。但嫦娥四号必须完全自主地执行着陆任务。这是一个危险的计划。

长期以来,研究月球的科学家们一直希望得到有关冯·卡门撞击坑的数据。它是整个太阳系中最古老的撞击坑。它可能含有水。由着陆器和月球车组成的嫦娥四号将探测那里是否存在水资源,拍摄照片,并进行辐射测量。它还将利用望远镜进行天文观测,以验证如下理论:鉴于月球背面远离地球电离层,它将得到不受干扰的图像。

(摘自2018年12月07日《参考消息·外媒关注:嫦娥四号即将奔向月球背面》)

材料四:


(摘编自2018年12月08日“新浪科技”《嫦娥四号成功发射:本是备胎,华丽逆袭》)

【小题1】下列对材料四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18年5月和年底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鹊桥”号中继星和“嫦娥四号”探测器,对月球背面进行首次探测。
B.着陆在月球背面的探测器由于受月球的遮挡,无法实现与地球的测控通信和数据传输,因此要发射“鹊桥”号中继星。
C.之所以称“鹊桥”号中继星为“鹊桥”,是因为其承担着“嫦娥四号”着陆器和巡视器与地球的通信和数据传输任务。
D.“鹊桥”将在地月连线延长线的L2点附近,围绕L2点飞行,实现对地、对月中继通信。作为数据中转站,“鹊桥”具有重大的科学与工程意义。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嫦娥四号探测器的成功发射意味着嫦娥四号的任务目标——研制发射月球中继通信卫星、月球着陆器和巡视器基本完成。
B.嫦娥四号将完成月表浅层结构探测与研究,月球中子辐射剂量、中性原子等月球环境探测研究等科学任务。
C.嫦娥三号的发射成功,使嫦娥四号成为“备胎”,但科学家又赋予它新的任务——替人类到月球背面看看。
D.嫦娥四号将要探测冯·卡门撞击坑是否存在水资源,但前提是必须完全自主地执行在那里安全着陆的任务。
【小题3】前三则关于嫦娥四号的文字材料,其内容侧重点分别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