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
诸子之学的特点,包括历史的承继性和延续性、思想的突破性和创造性,以及诸子学与后来成为经学的思想内容之间的相容性。在汉代,有董仲舒、扬雄等人物,他们在思想上承继了包括先秦在内的以往思想系统(扬雄甚至在形式的层面也依循传统经典,如其《太玄》仿周易而作、《法言》以《论语》为效法对象),但又具有思想的创造性。“董子”、“扬子”之称谓,也从一个方面体现了其思想品格与诸子的相近性。魏晋时期,诸子的思想一度呈复兴之势。王弼有《周易注》,何晏有《论语集解》,郭象有《庄子注》,其中既可以看到思想的历史延续,也不难发现其思想的创见。同时,在王弱、何要那里,经学与子学之间也呈现内在的相融性,而他们本身则既是经学家,又是魏晋时代的诸子。隋唐时期,韩愈等人同样体现了“述”与“作”的统一,既上承传统思想,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传统的儒学作了进一步的阐发。就其思想品格而言,他们也可视为隋唐时代的诸子。宋明时期,理学基于儒学传统,又对其作了新的发展。以北宋五子而言,他们的思想无疑体现了历史的承继性,但北宋五子又各自形成了非常具有创造性的思想体系,可以看作是宋代有创见的“诸子”。
到了清代,诸子之学作为研究对象进一步受到重视:清代从某种意义上再次体现了诸子学的复兴,当然,这种复兴首先表现为先秦诸子学作为研究对象得到了关注。与之相关,从主导的方面来看,尤其是在乾嘉学派那里,清代诸子之学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文献的考证、训话、校勘等。当然,清代诸子学的研究并不仅仅限于这些方面。后来龚自珍对乾嘉学派的学术做了带有总结性的概括,在评价乾嘉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阮元的学术研究时,他便区分了阮元所涉及各种学术的领域,他还特别注意到“性道之学”,将“性道之学”列为对阮元学术研究的重要方面。
到了近现代,诸子之学进一步成为重要的研究领域。近现代诸子之学研究的重要特点,在于把诸子之学放在现代学科背景下加以讨论。如前所述,自汉代到近代,诸子之学的研究与阐发,往往与经学相涉,与之相联系,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创造传统固然仍得到延续,但思想的这种发展又离不开经学的背景,后者作为正统化的意识形态从不同方面制约着思想的衍化。由此,诸子之学与经学的关系也呈现较为复杂的格局:一方面,在经学的发展中,诸子之学所内含的个性化创造传统并没有消失;另一方面,意识形态化的经学,又每每在价值观念等层面对自由的思考形成了某种限定。相对于此,近代以来,随着经学的终结,思想发展(包括对诸子之学的研究),已由经(学)子(学)交融,走向二者的脱钩,后者的意义当然并不在于否定思想发展的前后承继,而是摆脱经学作为正统意识形态所带来的以上限定。从某种意义上说,步入近代以后,特别是新文化运动之后,先秦那种自由立说、自由讨论的思想景观再度出现,近现代的思想家在上承以往思想资源的同时,通过创造性的思考,形成不同的思想系统。
【小题1】关于诸子之学发展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在汉代,董仲舒、扬雄等人在思想和形式的层面都对传统诸子之学实现了承继。 |
B.隋唐时代,韩愈等人既注重“述”,即对儒学进一步的阐发;又注重“作”,即注重传承传统思想。 |
C.到了清代,以乾嘉学派为代表的诸子之学的研究者主要侧重于文献的考证、训话、校勘等,这在某种意义上体现了诸子之学的复兴。 |
D.近代以来,对诸子之学的研究已由经(学)子(学)交融,走向二者的脱钩,导致了经学的终结。 |
A.乾嘉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阮元特别注意“性道之学”,将“性道之学”列为其学术研究的重要方面。 |
B.作为正统化意识形态的经学从不同方面制约着诸子之学思想的衍化,使得诸子之学与经学的关系呈现出较为复杂的格局。 |
C.经学与诸子之学的脱钩,意义当然并不仅在于否定思想发展的前后承继,而且在于摆脱经学作为正统意识形态所带来的限定。 |
D.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通过创造性的思考,形成不同的思想系统,即摒弃了对以往思想资源的承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