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窗外的草
谭向东
①窗外有片砂砾地,很多草已经从砂砾层下那深不可测的泥土里争出头来,两尺来高郁郁葱葱,正把那片砂砾地悄无声息地掩遮。
②这些草已经生长大半个春天了,纵然长得茎茂叶密,但它们始终只长到草的高度,还未没及窗台。
③离窗户三四米之遥的地方是围墙。墙体,由原来的灰色已经变成了现在的浅绿色,原因是上面生长许多草了。远远望去,那些草看似一寸来高,但它们攀沿着墙体已经生长到围墙的顶沿了,仿佛只要围墙不倒,它们就能生长得越来越厚实,致使把整个院子环围起来的围墙都变了颜色。尤其是生长在围墙顶沿的那些草,得仰视,才能瞧见它们,但又有多少人会去仰视这些野草?很多时候人们往往将虔诚仰望的目光投向的是围墙边的那颗苍劲葱郁的老银杏,欣赏它吐纳古今的恢宏,赞叹它剪裁春秋的博大。
④围墙之外是茫茫原野。那里也生长着许多的草,像芦苇、狗尾巴草……但因它们跟我隔了一面围墙,在短时间里无法进入我的视野,然而,对它们我仍有模糊的记忆
:芦苇,多数是生长在湿地或砂砾铺就的河床上,尽管它们脚下的土壤不深厚,但默默挺着胸脯倔强向上,苇秆可以长到人的大拇指那么粗,纤长的叶片,像小钢锯一样锋利。虽然它们是属草的,但能长到人那么高,长成树一样的模样。其实,很多树还不及芦苇这类草!狗尾巴草则遍布原野,可谓无处不生,似乎上天早已固定它们就是普通的草类,纵然足下的土壤再肥沃,它们也难及人高,永远改变不了是草的命运,但它们好像并不在意这一切,依然桀骜不驯地疯长着。不知道,这世界上如果没有草,将是怎样的风景。
⑤这些都是窗外的草,也都有草根的存在。就因这一点,尽管很多草长得形同树样,可自始至终,它们都无法替代那些非草类植被———树,在人们心中的位置。
⑥这个世界上的草,都永远逃离不了四季时令的界定与约束,都会有黯然败枯的那一天。它们,赤裸裸地来到这个世界上,是草;最后,又赤裸裸地从这个世界上消失,草都不是了。芸芸之草莫不如此。
⑦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草便把在冻土下面蛰伏整整一个冬季的那些草根,唤醒,重吐绿芽并从那深深的泥土里钻出地面来,让世人觉得这个世界上还有草的存在。
⑧夏季,是四季中最热的季节。这个季节,雨水充沛,阳光炽热,草儿踩着自然的节拍,与风儿为伴,与阳光轻吻,生长得自由自在,舒展得繁茂葱茏。
⑨秋天,是一个充满收获的季节,也是草木渐渐枯败的季节,但这个季节,气候渐渐转凉转冷。草便把自己的一生浓缩成可以让生命繁衍生息的种子———草籽,自身的躯壳,却日渐焦枯,然后,阗然无声地等待自己生命的终结。
⑩在苍茫大地上,或许惟有树能在每一个季节里昂然挺拔、苍劲耸立。草跟树却无法相提并论。在大地冰封、寒风呼啸山野的冬季,草把自己的根和草籽,无奈地潜伏在冬土里,寂静无声地等待来年春天的到来,再如此重复新一轮的草命。
⑪窗外的草,实在太多,我无法一一叫出它们的名字。起初觉得它们太平庸,并没有留意到它们的存在,但那些草倚着围墙、砂砾,或者围墙外面形形色色的土地,一直在默默地生长着。直到一天,它们长成了苍青色的风景,我才突然留意到它们的存在,也才会有人留意它们的存在:虽然草叶是锥尖形的,叶面上的叶脉,也分外明晰,但草叶边沿却布满了锯齿。我忽然恍悟:
草虽然是草,但那也是生命的奇观!对憧憬春天却不能轰轰烈烈的草,谁也不可以轻侮,同样也不能随意蹂躏!在草的身上,我得到了很多关于生命的暗示……
(选自《散文百家》,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
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文章以“窗外的草”为线索,先写砂砾上的草,再写围墙上的草,最后再写围墙外原野上的草,情节多变,波澜起伏,文章情感真挚感人。 |
B.文章开篇点题,并交代了草的生长环境恶劣,表现其顽强的生命力。 |
C.文章第二段用人们对围墙上的草与围墙边的银杏树截然不同的态度作对比,表现草的默默无闻、自强不息。 |
D.第④自然段作者以芦苇和狗尾草为例,写了两种草的命运:一种是无论环境多么恶劣,依然顽强生长,长得像树一样高,甚至超过了一些树;一种是即使在优越环境中也达不到树的高度,但依然顽强生长。不计较命运如何,两种草都具有顽强生命力。 |
E. 文章中在冬季“草把自己的根和草籽,无奈地潜伏在冬土里,寂静无声地等待来年春天的到来,再如此重复新一轮的草命”,通过拟人手法“无奈地”“寂静无声地等待”,形象地写出了生命力顽强的草的无奈辛酸,自哀自怜。
【小题2】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小题3】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小题4】作者在最后一段中写道:“在草的身上,我得到了很多关于生命的暗示……”,作者到底得到了什么暗示,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