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社区”一词是英文community的译名。这是和“社会”相对而称的。社会是描述集合生活的抽象概念,是一切复杂的社会关系全部体系之总称。而社区乃是一地人民实际生活的具体表词,它有物质的基础,是可以观察得到的。社区至少要包括下列三个要素:人民、人民所居处的地域、人民生活的方式或文化。我们一提到“社区”这个名词,立时就会联想到它的地域性,因为这是社区最显著的特征,社区的单位可大可小,小之如邻里、村落、市镇,大之如都会、国家、世界,这一切统可称为社区。
不过若就文化的水准来说,社区大致可以简单地分为三类:部落社区、乡村社区、都市社区。部落社区自然是指以游猎和牧畜为主要生业的人民及其文化而言。乡村社区是指以农业和家庭手工业为主要生业的人民及其文化而言。都市社区是指以工商制造业为主要生业的人民及其文化而言。这三种社区代表三种文化程度的集团生活。

社区一面固有它的地域基础,一面尚有它的社会心理基础。欲明白社区的真义,固然要着重地域基础的研究,但同时却不能像“地理决定论”者那样将地域研究的基础当作社区解释的基础。这其间是有很大的分别的。现在我们可进而讨论社区的第三要素,即文化。

文化是社区研究的核心,明白了文化,便是了解了社会。文化最简单的定义可说是某一社区内的居民所形成的生活方式,所谓方式系指居民在其生活各方面活动的业果。文化也可以说是一个民族应付环境——物质的、概念的、社会的和精神的环境——的总成绩。这样的文化,可以分为四方面:(一)物质文化,是顺应物质环境的结果。(二)象征文化,或称语言文字,系表示动作或传递思想的媒介。(三)社会文化,亦简称为“社会组织”,其作用在于调节人与人间的关系,乃应付社会环境的结果。(四)精神文化,有时仅称为“宗教”,其实还有美术科学与哲学,也须包括在内,因为他们同是应付精神环境的产品。精神的文化是文化的结晶,是各个特殊的文化系统相别的枢纽,因为各文化中所谓之宗教、美术、科学与哲学,每每反映了各该民族的生活态度,或纯粹主观的行为,而此态度与行为又系由极复杂的情操与理想,或很不同的价值与判断所形成的。精神文化固文化的重心,但不是独立的,而是与文化其他方面如物质文化、象征文化和社会文化,交为作用,互相维系的。

这样的分法,完全是为了解剖文化而拟定的,并不足以代表文化的实体。实际上文化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发生作用时,不是局部的,乃是全部的。以前的文化二元论者,主张将文明分为物质的与精神的,以为这样可以代表事物的本性,其实这种看法是错误的。为避免这种因袭的谬见,我们采取了现在的分法。并且以为这样的文化,显然不是一个玄学的范畴,而是一个经验的名称;不单是主观的、抽象的,而还是客观的、具体的。再进一步说,博物院中所陈列的古物或标本,虽则是客观的、实在的,但只给我们一个死的文化的印象;唯有在实际社区生活中切身体验过的,才是真实的活的文化。而这样的活文化,就是社区研究的对象。所以说,“明白了文化,便是了解了社会。”

(摘编自吴文藻《论社会学中国化》第三部分)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一提到“社区”这个名词,立时就会联想到它的地域性,从而把握社区最显著的特征。
B.社区按文化的水准大致可分为部落社区、乡村社区、都市社区。它们分别代表了各自文化程度。
C.社会文化,亦简称为“社会组织”,作用是调节人与人间的关系,以便更好地应付社会环境。
D.唯有在实际社区生活中切身体验过的文化,才是真实的活的文化,才能成为社区研究的对象。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节采用对比论证,通过和“社会”概念相对照区别,指明了社区是具象的、可观察的。
B.文章阐释社区的概念时,先界定外延意义,再强调中心涵义,因此文章后半段详细解释“文化”。
C.文章末段站在个人和过去的角度,批驳文化二元论者之谬见,进而指出文化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D.文章采用递进相承的论证结构,旨在说明文化是社区研究的核心,明白了文化,便是了解了社会。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就文化的水准来看,都市社区是指以工商制造业为主要生业的人民及其文化而言,因而都市社区处于社区级别的最高级。
B.虽然地域基础研究在社区研究中极为重要,但不能唯地域研究是举,把地域研究的基础拿来决定社区解释显然是不全面的。
C.以宗教为代表的精神文化,加之美术科学、哲学等,是应付精神环境的产品,是文化的结晶,能够体现该社区民族的生活态度。
D.博物院中所陈列的古物或标本只留给我们一个死的文化的印象,要想获取一手社区研究材料和心得,则必然要在实际社区生活中切身体验。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1-11 12:45:2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们的先民把数的元素外化融入到建筑之中,不仅使建筑中的数和天象、阴阳、时令、地理、地利等融为一体,也借助于建筑中数的意象来表达审美、和谐、平衡、吉祥、美满和等级的价值追求。
易学创立了“阳奇阴偶”的数字奇偶观念。以九、六为阴阳的代表,规定奇数对应天,属于阳性,象征吉祥、和谐与美满;偶数对应地,属于阴性,有阴冷和不祥的意义。北京故宫建筑从数的角度体现了阴阳相合、天地对应、龙凤呈祥的意蕴。故宫内廷多用偶数,有两宫六寝,体现了下方、后方、偶数、负数为阴的民间信仰;而外朝主殿布局采用奇数,成为五门、三朝之制,表达了中国传统以上方、前方、奇数、正数为阳的意蕴。。
中国传统社会常常借用数字来表达某种美好的愿望。普通百姓喜欢偶数中的“六”,之所以如此,是他们认为上下四方为“六合六运”之数,最为圆满吉庆。因而借助与上下四方即天地相合的建筑数字用以满足天地护佑、和谐共生、祈福求祥的期盼。作为山西省祁县民居建筑的代表,乔家大院就是由六个院落组成的,其目的是祈求乔氏家族六六大顺。
阴阳学家提出了“天圆地方”学说,认为大地的格局是四边形,而“四”这个数字又被赋予“边界”“界限”的意味。北京四合院中的“四”为“四方”,象征“地方”;“合”为“闭合”,象征“天圆”。这一由“四”所表征的建筑符号呈现出有方有圆、有阴有阳的直观意义,却无不暗含着阴阳和谐、天地合一之意。可以想见,北京四合院正是借助于“四”这个数字的形象所指,表达了祈求圆满的美好愿望。北京天坛作为大型的祭祀场所,其作用是向上天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而其建筑构成上的数字都暗合一年四季、日月星辰的数目,以求得实现与天地和谐、得天地护佑的愿望。
两千多年的传统中国社会,建筑这种有形的载体还被赋予了等级性。《易经·乾卦第一》中说:“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龙是帝王化身,故九、五为帝王之数,即人们常说的“九五之尊”。“九”是奇数中最大的数,代表皇帝的权威;“五”不仅来于“五行”,也位于奇数正中,代表皇帝坐镇中央,因而九、五代表皇权至高无上,从而导致中国封建宫廷建筑往往运用九与五两个数字加以显示。
中国自三代社会,建筑就在类型、尺寸、数量和色彩等方面体现出“礼”的要求。无论是中国传统单体建筑还是组群建筑,其空间形态和规格常用数字做出等级划分。《礼记》规定“天子之堂九尺,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于是建筑的台阶高低也也成了等级制度的载体。中国古建筑的等级制突出地表现在间架数字化追求上,不同品级的官员能拥有的“间”“架”数量有着严格的区分。
(摘编自李玲《中国古建筑的数理意蕴》)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的先民把数字融入建筑中,把数字和天文等结合,借建筑中的数的意象表达价值追求,赋予建筑以丰富的文化内涵。
B.易学认为,属于阳性,象征吉祥、幸福、和谐与美满的数字是九;属于阴性,阴冷和不祥的意义的数字是六。
C.故宫建筑阴与阳互相矛盾、对立:下方、偶数等为阴,所以故宫内廷多用偶数;上方、奇数为阳,所以外朝主殿布局采用奇数。
D.中国封建宫廷建筑往往用九与五两个数字显示皇权至高无上,因此,“九”代表皇帝的权威,“五”代表皇帝坐镇中央。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北京天坛作为例子,论证建筑所包含的数字与美好愿望之间的关系。
B.文章以故宫、四合院、乔家大院等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作为例子,增强了说服力。
C.文章引用《易经•乾卦第一》中的句子,论述古代帝王被称为“九五之尊”的由来。
D.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开头提出论点,中间是若干分论点,结尾总括论点。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月阳学家认为,四合院中的“四”所表征的建筑符号暗含着阴阳和谐、天地合一之意,表达了祈求圆满的美好愿望。
B.山西省祁县民居建筑的代表乔家大院,由六个院落组成,反映了普通百姓借用数字来表达某种美好的愿望。
C.自夏、商、周三代社会以来,中国古代建筑在类型、尺寸、数量和色彩等方面体现出“礼”的要求,其中数字常被用来做等级符号。
D.中国古代官员品级不同,拥有的建筑间架的数量也不同,体现出等级制,这与《礼记》里的规定有一定的关系。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材料一:

最近几天,有关西方针对华为公司的更多内幕被持续曝光。以美国为首的“五眼联盟”对华为的关注有相当长的历史。2014年斯诺登曝光的一份机密文件指出,美国国家安全局在2010年启动了代号为“shotgiant”项目,该项目试图寻找华为公司与中国军方存在关系的证据,同时也试图寻找华为的技术漏洞。为达到这一目的,美国国安局暗中监视着华为在深圳的总部服务器,甚至试图监控华为多个高管的通信记录。

没有证据表明,美国国安局在斯诺登文件披露后结束了这一项目。时任美国白宫发言人曾辩称,“我们不会把我们收集来的情报交给美国的公司,来提升它们的国际竞争力,或是增加它们的利润。”这种说辞并不能改变国安局对华为长期发动网络攻击的事实。时至今日,美国国安局确实在此次“五眼联盟”封杀华为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此前,美国情报机构向澳大利亚情报机构共享了一份关于华为的分析报告,该报告是促使澳大利亚最终阻止华为进入其5G通讯市场的导火索,并且拉开了西方国家针对华为系列行动的序幕。

针对“五眼联盟”的做法,华为高层近日在一场发布会上指出,华为将在未来五年内投入20亿美元加强网络安全,用以增加更多人员和升级实验室设施。华为的这一做法是对西方国家针对华为风波的绝佳回应。中国企业走出去时面临着与西方情报机构灯光下的较量,华为的应对方式将给中国企业提供一个很好的借鉴范例。

(摘编自《参考消息》,2018年12月24日)

材料二:

12月19日,华为公共及政府事务部在公司内部论坛心声社区中,发布了对近期媒体对华为5G相关报道的情况说明,称目前华为在德国的业务一切正常,正积极参与法国各运营商的5G建设。在日本,华为正在积极参与运营商的5G标书答复和实验局测试。新西兰政府虽对运营商提交的5G方案有不同意见,但监管流程尚未走完,客户均表示与政府继续斡旋,与华为合作保持不变。

对于5G技术,这份声明也做了一个较为详细的介绍,“华为5G在技术和商用上,均处于业界领先,是目前行业内唯一能提供端到端5G全系统的厂商。尽管遇到了较大的外部压力和困难,华为在商业上仍然取得了不错的成就。”据透露,2019年上半年,华为将发布搭载5G芯片的5G智能手机,并将在2019年下半年实现规模商用。

华为公关及政府事务部在心声社区中不间断发布相关外媒报道,传播意大利、韩国、德国等国家政府和企业反对抵制的声音,和对华为的力挺。据介绍,今年华为的经营业绩非常好,今年总收入将首次超过1000亿美元,根据华为2017年年报,去年销售收入为925.49亿美元。

(摘编自《中国新闻周刊》,2018年12月20日)

材料三:

(据俄罗斯塔斯社12月13日报道)加拿大外长弗里兰称,加拿大执法部门拘留孟晚舟是根据加拿大和美国之间现有的引渡条约进行的,在该案件中不存在任何政治成分。他强调,加拿大和美国是法制国家,因此“我们的(引渡条约)合作伙伴不应该试图将法律程序政治化”。

弗里兰补充说,她已经与美国国务卿迈克·蓬佩奥就该情况进行了讨论。在与蓬佩奥的谈话中,加拿大外长还强调“加拿大是一个法制国家,一直都在明确遵守法律”。她表示,在孟晚舟事件上,渥太华也一直在与中方保持联系。特别是,她自己还与中国驻加拿大大使进行了讨论,但她没有透露细节。

应美国纽约东区检察官要求,加拿大执法机构于12月1日在在温哥华机场拘留了正在转机的孟晚舟,美国指控她涉嫌违反美国对伊朗的贸易制裁。12月11日,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最高法院准许孟晚舟在被引渡到美国之前获得保释,法官给予美国60天的期限,但至今为止美国政府仍未正式向加拿大提出引渡。

(摘编自《环球时报》,2018年12月13日)

材料四:

美国华盛顿,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办公室接受路透社专访:“如果我认为它对国家有利,如果我认为它对达成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贸易协议有利——这至关重要——对国家安全有利——我肯定会在认为必要的时候干预的。”

报道称,中美两国的贸易争端加剧了近期美国股市的下滑,并使人怀疑特朗普在新的一年有可能被经济动荡所困扰。目前中美两国正在极力解决这一问题。

摘编自《路透社》报道,2018年12月13日)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最近西方针对华为公司的诸多行动,充分表明华为在很久之前就受到了以美国为首的“五眼联盟”的监视。
B.对于孟晚舟涉嫌违反美国对伊朗的贸易制裁的指控,加拿大外长弗里兰认为孟晚舟的未来应由政治家和加美引渡条约决定。
C.如果能有助于与中国达成贸易协议,特朗普有可能会介入美国司法部门针对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涉及的案件。
D.西方许多国家继续保持与华为5G的合作,继续力挺华为,2018年的预计总收入证明华为业绩的增长势头良好。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美国国家安全局试图寻找华为公司与中国军方存在关系的证据,并寻找华为的技术漏洞,对华为发动了长期的网络攻击。
B.华为作为一家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外界对其质疑源于多个方面,既有政治上的疑虑,也有对于华为技术水平的疑虑。
C.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在这场较量中并不是防范西方情报部门的滋扰,而是要赢得西方社会和产业界的信赖与支持。
D.华为将在未来五年内投入20亿美元加强网络安全等应对决策和做法,将给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一个很好的借鉴范例。
【小题3】以上材料中,前三则材料关于华为的报道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美感是人们对美的感受、体验、观照、评价,以及由此而在内心引起的满足感、愉快感和幸福感,外物的形式契合了内心的结构而产生的和谐感,暂时摆脱了物质的束缚后精神上得到的自由感。这是人类精神生活中所获得的最高享受,也是人类心灵所达到的最高境界。美感一方面是主体对对象的美的反应,是随着对象的变换而在内心所产生的不同感受。它受着对象审美潜能的制约。另一方面,美感又受到人的生理结构、心理因素和文化因素等方面的影响,是一种积极的内心活动,体现了人的创造性,具有社会性意义。美感离不开美,但美感的范围比美更广阔、更丰富、更复杂。
从美到美感,有许多中介环节。美感是通过这类中介环节对美的一种反映。因此,美感不是美的简单的、消极的反映,离开了中介环节,即使有了对象的美,也不能产生美感。同时,美不断处于变迁和创造过程中,美的不断变迁、不断创造,既有对象的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美感就是创造美的主观原因。
与对象的美相比,美感具有主观性的特征。卢浮宫的美,不论有人或无人都同样存在。我们不能因个别人没有见过,就否认对象的美的存在。因此,要否认美的客观性,是绝对不可能的。但是美感不同于美。美感是人的主观对于美的感受。卢浮宫的美虽然客观存在,我们如果没有到过卢浮宫,就不能对卢浮宫的美产生美感。因此,对象的美的存在是客观的,而美感的存在须在人经历以后才能获得。同时,美感具有社会性的特征。由于时代、民族、人的个性和文化素养等的差异,有人感受到具体对象的美,有人感受不到具体对象的美,或是各人对美的感受不尽相同。这就是说,人对于同样的审美对象,会产生不同的美感。
美感是怎样产生的呢?人为什么会产生美感呢?人有爱美的天性,生来就有感受美的能力。这种天性是在人的自然禀赋的基础上由人们的社会历史实践形成的。从人的自然属性来看,人是自然的动物,人的生理结构和心理结构都具有自然属性。但是,人的美感和动物的快感有着本质的区别。动物的快感,是在自己生命力发展的过程中追求的对环境适应的一种感觉。当环境适应动物的时候,它就感到快适;反之,就感到不快适。一些动物对于某些形状、颜色、声音,具有敏感性,就有这种快感的反应。动物的快感是本能性的。动物的快感只是它整个种族的特征,而不是个体动物的特性。人类的美感,不仅是一种种族的生理上的快感,而且是有个性的,是不同的人面对不同的审美对象产生的一种心理上的满足和精神上的享受。这种心理上的满足和精神上的享受,以人的种族的自然禀赋为基础,但不只是自然的禀赋,而且是在社会历史实践中的过程中,经过世代的积累,所形成的人之所以为人的特殊的本质力量。这种人的本质力量,与人的族类本能有着根本的区别。正是这种人的本质力量,构成了人的爱美的天性。因此,人的美感不只是人的自然的禀赋,而且是在人的自然禀赋的基础上经由社会历史实践的产物。(摘自《美学原理》,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美感”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美感就是外物的形式契合了内心的结构而产生的和谐感以及人们暂时摆脱了物质的束缚后精神上得到的自由感。
B.美感和美关系密切,密不可分,但美感的范围比美更广阔、更丰富、更复杂,而且比美更能体现人的创造性。
C.美感既受对象审美潜能的制约,又受到人们生理结构、心理因素和文化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具有社会性意义。
D.美感既是人类精神生活中所获得的最高享受,又是人类心灵所达到的最高境界,它的产生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原因。
【小题2】(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美感是通过中介环节对美的反映。如果离开中介环节,生活中客观存在的美如卢浮宫等就不可能转变为美感。
B.美感具有主观性的特征,而美具有客观性的特征,人们不能因为没有见过卢浮宫就否认卢浮宫的美的存在。
C.动物的快感,是在其生命力发展的过程中追求的对环境适应的一种感觉。环境不适应它时,它就会感到不快适。
D.人类的美感是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摆脱了种族的自然禀赋而形成的,它和动物的快感有本质的区别。
【小题3】(小题3)从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美感是主体对对象的美的反应,随着对象的变换,人们会在心中产生不同的美感。
B.面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美感,这主要是因为美感具有主观性的特征。
C.人们爱美的天性是在人的自然禀赋的基础上由人们的社会历史实践活动形成的。
D.动物的快感仅是整个种族的特征,没有个体的特性;而人类的美感却是有个性的。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畸形化的“天价片酬”现象,说到底还是中国影视产业不成熟的产物。产生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在于制作成本还未形成合理的分配机制,重大牌明星的“眼球效应”而轻后续的技术制作,而这些正是形成“天价片酬”的重要原因。“天价片酬”现象存在多年,却一直未能得到有效改观。这表明单纯的市场调节或许难以改变,但主管部门的干预调节如何适度和有效,同样考验智慧。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通告中表示,将指导行业协会联合大型影视公司抓紧制定抵制“天价片酬”的行业自律公约。通过行业自身的调节形成合理机制,这或许也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方法。
(摘编自《长江商报》2016年8月31日)
材料二  2012年 《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推动文化体制改革以及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为根本任务。对照目前影视业发展现状,笔者认为一些影视产品偏离了先进文化方向,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比如现在清宫剧流行,剧情雷同模式化,荧屏上豪华贵气的宫廷别院、披金戴银的皇室贵胄,演绎着奢华糜烂、纸醉金迷、尔虞我诈的宫廷生活,主子、奴才互称,如此文化产品只是传播封建、享乐、奴役等思想,难以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健康的精神食粮,难以提供正能量。
当前影视业发展的最大障碍制约,或许并不是资金问题,如果真缺钱,明星大腕高额片酬从而何来?当前影视业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或许是专业人才素质、创意、产权保护、文化价值观等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影视产品就无法成为社会的正能量,而钱不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
炒作影视类公司另一个直接的社会负效应就是财富更趋两极分化。明星们的片酬动不动就上百万、上千万,影视公司上市后影视明星作为股东,其财富又将被股市放大,千万富翁变成亿万富翁,亿万富翁其钱财则变得不计其数。明星们趁着股市文化的缺陷暴富两次,其财富远超过其贡献的社会价值,这对普通老百姓来说也是不公平的。
(摘编自腾讯网,2017年03月02日,有删改)
材料三 
近年来,影视创作日益繁荣,但大量悬浮于现实的玄幻剧、言情剧占据荧幕,既不能给观众的生活以指导,也不能深化人对现实的思考。电视剧《白鹿原》通过精心的制作,让观众真切感受到现实主义的魅力,呼唤现实主义重新回到观众的视野中。
当下影视角色常常流于扁平化、脸谱化和同质化,缺少人味儿和烟火气,更缺乏文化内涵,这与影视创作脱离现实的土壤有很大关系。《白鹿原》以强烈的现实关照塑造了持重的白嘉轩,狡黠的鹿子霖,憨直的鹿三等一系列生动的形象,通过细腻生动的细节描写还原了角色的复杂性,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原《中国艺术报》总编辑李树声指出,《白鹿原》所塑造的人物都是原型人物,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白鹿原》中每一个活生生的人物都是一个文化史实,是20世纪文化反思的捷径,也是本世纪文化良知的成功展示。特别是白嘉轩、鹿子霖,他们经常手执烟袋,对坐在祠堂两侧,暗喻他们对应传统文化的不同侧面。
影视作品要接地气,还要有地域色彩。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王伟国认为,电视剧艺术只有植根于本民族的生活,深挖有地域文化的空间,民情的风俗、习俗等,追溯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心理,积极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才能自然而然地表现出地域的风土人情,语言特点和文化精神。
(《光明日报》2017年7月2日)
【小题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中国影视产业不成熟是畸形化的“天价片酬”现象的根本原因,制作成本还未形成合理的分配机制间接促进了现象的盛行。
B.要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培育优势产业链条和产业集群,构建产业竞争新优势,最需发展的产业绝非影视业。
C.宫廷剧流行,剧情雷同模式化,这种文化产品不能反映当下的现实生活和传播正能量;更多的是反映传统封建思想,对影视业发展不利。
D.《白鹿原》作为一部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电视剧,所塑造的人物都是原型人物,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小题2】结合材料,请简要分析当下影视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小题3】前期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引发了热议,堪称是“良心大作”。结合材料,你认为影视业怎样才能出精、出良心大作?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白雪红灯的年

①除夕的清晨,我被零星的爆竹声扰醒。撩开窗帘,见山色清幽,太阳还没出,于是又钻回被窝,睡到八点多。再次被接二连三的爆竹声唤醒时,霞光已经把兴安岭的一道道雪线映红了。看来老天也知道过年了,特意让霞光化做春联,贴在山间。想必老天贴的春联,是用云彩做的砚台,用银河之水做的墨汁,用彩虹做的笔管,所以这不凡的春联看上去明丽脱俗,充满了朝气。
②吃过早饭,我也给家门贴上春联和福字。那幅烫金的大红春联,看上去就像两行飞向天空的金丝雀,给人喜气洋洋的感觉。而门中央的福字,真的像丁亥年的一头小金猪,肥嘟嘟的,讨人喜欢。
③我喜欢大自然的红色,如朝霞晚霞,玫瑰百合。可对针织品的红色,我热爱不起来。我不喜欢红色的床盖、窗帘和衣服,见了它们,眼睛会疼。前年春节回家,妈妈给我的卧室挂上了一幅红地黄花的新窗帘,我感觉窗前就像飘着两朵乌云,说不出的压抑。结果,当夜就把米色的窗帘换回去,这才心臆舒畅,安然入梦。二十五岁前,我还穿过几件红衣,戴过红帽子。可是近二十年来,红色的衣服在我的衣橱中几乎绝迹了。我钟爱黑白、灰色和咖啡色。每年除夕,家人大红大紫地装扮自己的时候,我依然素衣素服,最多穿上一双红袜子。结婚的时候,我打了一件红色毛线开衫。可婚礼一过,就把它压在箱底了。我的一个朋友,说我命运的变故与爱穿黑白色的衣服有关,这说法着实把我吓着了。如果那样的衣服真的是生活的下下签,我为什么要屡屡抽它们呢?于是,我尝试着改变颜色,将眼界放在水粉和橘黄上。可对于红色,我还是有些犹疑和畏惧。就连我妈妈和姐姐看我穿了红衣服后,也会摇着头说:不好看,不好看!
④今年元旦过后,我逛商场的时候,看到了一件枣红色的羊绒开衫。它软软的,茸茸的搭在衣架上,看上去懒洋洋的,很有点邻家女孩的味道,让人觉得亲切。它的红是收敛的红,红得有分寸,有气质,不张扬,不造作,我动心了。但因为它是红色的,还是心存着警惕,从它身边走开。回家后,我的眼前老是晃动着那件红衫,它像一团火在我心中燃烧,于是,隔了几天,把它买回,即刻穿在身上。站在镜子面前,觉得自己身披霞光,便没舍得脱下,一路穿进年关。如今,它陪伴着我,给家门贴上了大红的春联;又在阳台结了霜雪的窗前,挂上了大红的灯笼。
⑤家中有了春联和灯笼,如同有了门神和天使的眼睛,关上这样的门时,虽然知道家中无人,可却觉得屋子里是有呼吸和脚步声的。
⑥我锁上自家的门,下楼,去弟弟家。每年除夕,母亲都会在他那里。母亲在哪儿,哪儿便是年。
⑦这样的雪路我已经不知走了多少遍了。
⑧从我家到弟弟家,是由城东到城西。塔河是个小城,腊月时,人们都在忙年,采买物品,街上是热闹的。到了除夕,年是瓜熟蒂落了,街市中就少见行人车辆了。我沿着街边的雪路,慢慢地走,呼吸着清冷而新鲜的空气。不管什么季节,兴安岭的天空都是蓝的。这种透明的无瑕的蓝,对久居都市、为烟尘所困扰的我来说,就是福音书。阳光把雪地照得焕发出橘黄的光芒。街灯下面,是一串串的红灯笼。白雪红灯,格外分明。
⑨我在除夕街头,碰见的第一个人,是个痴呆。他逍遥地走在杨树下,兴冲冲的,衣衫褴褛,敞着怀,没戴棉帽和手套,自得其乐地打着口哨。我看了他一眼,又一眼,等于领受了新年的“憨福”。接下来遇见的,是一个骑着自行车的中年男人,他的车后坐上吊着两个油渍渍的桶,看来是去饭店收猪食的。他的眉毛和胡子上溽着霜雪,想必在寒风中奔波了很久了。
⑩除了理发店,大多的店铺都关了。店铺贴的春联又长又宽,十分醒目,那些陈旧的房屋因而显得亮堂了。小孩子在街角放着鞭炮,好像在空中甩着鞭子,一声声地吆喝着年。年是什么?是打着滚下坡的山羊吗?如果是那样的话,它们将从山上的雪松下滚过。在兴安岭,只有它们满身苍绿,富有春的气息。
⑪我在寒风中步行了半个多小时,只是在大世界门前看见了两个摊床,一个是卖糖葫芦的,一个是卖鞭炮的。糖葫芦和鞭炮虽然姿容灿烂,但它们却是红颜薄命的。前者因取悦人的嘴而消融,后者因取悦人的眼而消散。不过鞭炮在绽裂时,会焕发出一瞬千年之美。
⑫弟弟家已经把年夜饭准备好了。他们家的阳台,也挂起了红灯笼。天色渐晚,寒意愈深,红灯笼亮了起来。站在阳台向下一望,见那满街的红灯笼,就像老天垂下来的一只只红碗!它们盛着星光和爆竹幽微的香气,为人间祈福。这座白雪覆盖着的小城,因为有了这些红灯笼,暖意融融。在没有鸟语花香的春节里,在北风和飞雪中,红灯笼就是报春花啊。
⑬我恍然明白,人们之所以穿上红衣,是想用这火焰般的颜色,烧碎这沉沉暗夜,驱散这弥漫在天地间的苍凉啊。看来夜有多黑,就有多么光明的心;世界有多寒冷,就有多么如火的激情!如果没有这样的红色作为使者,北方的年,又怎能有春的气象呢。
【小题1】第①段画线句,作者写“霞光化做春联”的用意是
【小题2】③④两段描写了我对针织品的红色由不喜欢到喜欢的过程,从表现手法上作简析。
【小题3】简析第⑨段细节描写的表达效果。
【小题4】第⑤段这句话的含义是     
【小题5】对全文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首尾两段都对“红色”充满礼赞,遥相呼应,使结构严谨。
B.第②段描写春联上肥嘟嘟的小金猪,强调了春联讨人喜欢。
C.如果将第⑦段删除,也不会影响作者思想情感的充分表达。
D.第⑧段对兴安岭蓝色天空的描写,只为了照应文章的首段。
E.第⑥段“母亲在哪儿,哪儿便是年”,为了突出浓浓亲情。
F.全文的语言朴实无华,情感真切,但不失含蓄隽永的美感。
【小题6】文题为“白雪红灯的年”,联系全文,对此加以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