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近年来,非虚构写作成为一种颇受关注的文学现象,尤其是《人民文学》从2010年开始设置“非虚构”栏目,先后发表了《中国在梁庄》《拆楼记》《女工记》等一大批作品。与此同时,不少批评家也开始关注这一问题,有的甚至认为非虚构写作“已经在打破传统文学思维乃至文学秩序的‘新的生机、力量和资源’的意义上,成为一种新的文学可能性”。在我看来,提倡非虚构写作,对于纠正当代文学中出现的虚构之无根性、虚构文学与生活世界的隔膜越来越深等问题是有益的,却也不宜过分放大其作用与意义。
我们无法给“非虚构”一个相对确切的、有效的界定。非虚构强调“非”,即所写的不是虚构的,而是真实存在的。不少非虚构的实践者与提倡者又强调,非虚构中可以有变形,甚至可以在某些方面大胆虚构。更值得注意的是,在这种模糊感觉的指引下,非虚构写作内部出现了许多陷阱。比如说,非虚构写作强调直接经验的呈现,强调对现实的直面,这就使得经验与现实压倒一切,从而构成对写作者和文学自身的束缚。
不少非虚构作品均以自述或旁观的形式讲述农民入城打工的经历,借以呈现乡土中国与城市中国的变迁。这些作品中的人物在一个工业化或后工业化的时代,除了努力改变自我,别无他法。可悲的是,即使他们远离故土,拼尽全力,牺牲尊严、快乐与健康,还是无法在城里扎根,也无法回到故乡。这是很多中国人正在遭遇的现实,也是许多非虚构作品的写作母题。
受非虚构强调真实性的驱使,很多作家在讲述这些普通民众的命运时,往往采用实录的手法,以为只要把所见的一切记录下来就足矣。问题是,单是再现,而不能借助思想之光来穿透层层叠叠的表象,抵达问题的核心,不通过各种文学手法来调动读者的情感,在美的层面有所创造,那么文章的力量终归是有限的,更不可能持久。很多非虚构作品就没有找到一条合适地讲述相关事件的方式,也没有抓住人物命运中能让读者的心灵发生共振的细节,更因为缺乏文学性而经不起反复阅读。本来是文学可以大有作为的地方,许多作家却受制于真实的律令而止步,所写下的作品就比较单调。
许多人在肯定非虚构写作时,都有共同的出发点:文学创作正变得越来越书斋化,越来越与现实无关。当作家们认为自己对现实已洞若观火并获得代言资格时,读者和批评家则认为,他们不过是活在自我想象的真空中,是在“匆匆忙忙地代表着中国”。为了打破这种自我耽溺、想入非非的困境,重视书写当下生活现实的非虚构就变得极其重要。
(2014年12月12日《文学报》)
【小题1】下列关于“非虚构”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虚构是一种叙事原则和写作方法,它强调写作内容的真实性,许多人对其持肯定的态度,都是基于当前文学创作越来越脱离现实的现状。
B.非虚构作为颇受关注的文学现象,概念模糊,是由于其实践者与提倡者在强调非虚构的“非”的同时,又都强调非虚构中可以有变形的内容。
C.非虚构的很多作品塑造了工业化或后工业化时代远离故土,拼尽全力,牺牲尊严、快乐与健康,仍然无法扎根城里,也无法回到故乡的农民形象。
D.非虚构写作的倡导,有利于纠正当代文学创作中的一些问题,有的批评家甚至认为,非虚构写作已经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一种新的文学可能性”。
【小题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非虚构和虚构二者的边界模糊不清,与非虚构写作的部分实践者与提倡者强调非虚构“可以在某些方面大胆虚构”有关。
B.着重写实的《中国在梁庄》《拆楼记》《女工记》等作品曾先后发表在《人民文学》2010年开始设置的“非虚构”栏目。
C.非虚构束缚了写作者的思维,其作品由于没有找到一条合适地讲述相关事件的方式,因而显得内容单调,经不起反复阅读。
D.由于文学创作正变得越来越书斋化,并且越来越与现实无关,因此作家重视书写当下生活现实的非虚构就变得极其重要。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虚构写作的提倡,可以打破传统文学思维乃至文学秩序,纠正当代文学中出现的虚构之无根性、虚构文学与生活世界的隔膜越来越深等问题。
B.很多非虚构作品都是以自述或旁观的形式,并常常用实录的手法来讲述很多中国人正在遭遇的悲苦的现实经历,以此来呈现中国社会的变迁。
C.如果借助思想之光来穿透表象以抵达问题的核心,通过文学手法来调动读者情感,在美的层面有所创造,那么文学作品的力量就有可能持久。
D.若作家们没有深入社会生活,脱离现实,其创作就容易陷入自我耽溺、想入非非的困境,读者和批评家就会认为他们是没有代言资格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5-04-02 04:14:4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互联网二十年:从神秘到平常
二十年前,英国人伯纳斯·李研发明了互联网。二十年来,全球网络体系飞速发展,互联网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改变是巨大的,以至于许多人都将其与十九世纪的工业革命相提并论。相关统计显示,目前约17亿人是网络用户,约占全球总人口的25%。互联网大大缩短了信息发布和接受的时间,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网络的传奇故事与二十世纪初的汽车工业有相似之处。亨利·福特利用生产线大批量制造大众化的福特T型车,从而让富翁们的机械玩具走进了寻常百姓家。以同样的方式,伯纳斯·李研发明的互联网让美国国防部开发的神秘技术变成了大众都能掌握和使用的日常工具,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诸多便利。
工业革命造就了洛克菲勒、卡内基、福特等企业界巨人,而网络产业也拥有像谷歌这样的“超级航母”。从1996年开始创立,谷歌公司发展到今日,市值已达300亿美元,而且仍然在继续扩张。
然而和工业革命一样,网络革命也遭到了不少批评。虚拟世界的经济发展给真实世界造成了一定的冲击,网上购买机票系统抢占了旅行社的生意,亚马逊公司的崛起迫使大批书店关门。社交网站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新颖的交流平台,可以将世界各地联系在一起,但也因对隐私保护不力而受到指责。网络能使大众及时掌握各种真实的信息,但一些涉及色情、暴力、歧视和虚假的内容也带来了负面影响,有时,甚至成为恐怖主义者的工具。一些专家指出,网络其实就像现实中的城市一样,总有某些危险的角落存在
(选自《参考消息》,有删改)
【小题1】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互联网”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变革。
【小题2】请概述网络革命遭到不少批评的原因。
【小题3】如何理解“网络其实就像现实中的城市一样,总有某些危险的角落存在”这句话的含意?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①“和”古文作“味”“鲧”,本指歌唱的相互应和,后被引申为不同事物相互兼容,代表事物多样性的统一。用辨证的观点论“和”,即“和实生物”。不同的事物相互聚合而得其平衡,故能产生新事物。就性命道德论“和”,即“太和”。万物各正性命,不相悖害,是谓太和。就宇宙精神论“和”,即“中和”。《中庸》云:“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又曰:“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和”饱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哲学智慧,体现出了一定的辨证法思想,作用于政治、经济、社会生活诸领域,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
②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和”呈现出极强的包容性,承认客观事物存在的差异性,追求异质事物的和谐统一,所以“和”是对立统一的思想交融,“君子和而不同”,体现出中国传统哲学中的融合精神。同时,“和”也根植于百姓的日常思维,和能生财、能聚力、能致祥、能旺家,是中国百姓朴素的价值追求,体现出“和”的实用性特征。
③“扣”的现代性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介方面。一是人与自然的和谐。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虽然曾一度出现以破坏自然为代价的发展,但目前的主流思想已经回归到保护与发展并重,越来越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二是人类个体的自我与他人的和谐。人们愈发注重自我修养,实现更好的个人发展,注重以科学的态度进行人际关系的构建,这是和谐在社会生活中的表现。三是人与社会的和谐,目前我们在着力构建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在解决温饱的基础上,努力实现人的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和”已经从宏观指针走进了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比如社区、乡村的建设与管理等。
④当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多样化、利益关系复杂化,不同的价值观在碰撞,社会思想一定程度上出现波动,一些人在思想上和行为上出现“失和”表现。比如一些人视家庭责任为负担,家庭观念淡薄,亲情观念缺失,家庭不和谐就会导致社会的不和谐。再如,现在的年轻人多数为独生子女,不少年轻人“独”的性格特征明显,他们过分强调自我,高扬个性发展,而忽略他人感受和团体利益,甚至无法融入集体,大学生宿舍纠分屡屡发生就是明显例证。还有,广场舞扰民等社会现象,也深刻反映出“和”的理念缺失;同时,随着世界格局的不断调整,出于国家利益考虑的关系建构也导致“和”的观念受到挑战,这应该引起警惕。
⑤“和”注重保持事物的差异性,谋求共存和双赢发展,因此“和谐世界”的理念被很多国家所接受。我们应该进一步营造多元化交融发展的氛围,既留足社会发展空间,又要进行价值观的有益引导。同时,要加强对于“人和”的引导,这需要以多元化、多层面的社会教育体系来完成。
(摘自《半月谈》2014.20)
【小题1】下列表述不属于“和”的基本内涵的一项是(   )。(3分)
A.不同的事物相互聚合兼容并达到平衡,产生新的事物。
B.万物不相违背冲突,承认事物的差异性,追求异质事物的融合统一。
C.喜怒哀乐之情的发生都能合乎节度,天地万物各安其位,各遂其生。
D.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富有中国传统哲学智慧,是对立统一的思想交融。
【小题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①段阐释了“和”的文化根源及基本内涵。
B.第②段揭示了“和”在传统文化中包容性、差异性和实用性的特征。
C.第③段解说了“和”的现代性特征的主要体现。
D.第④一⑤段分析了现代社会“失和”的原因、表现并提出应对之策。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目前人类已经由征服自然回归到保护与发展并重,越来越关注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B.个体自我与他人的和谐,重在以科学的态度构建人际关系,高扬个性发展。
C.人与社会的和谐,重在构建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以使人的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
D.“和谐世界”的理念被很多国家所接受,所以我们要加强对“人和”的引导。

同类题3

《江南Style》背后的经济秘密
《江南Style》讲的是一个韩国“屌丝”的白日梦。其貌不扬的“鸟叔”幻想着各种幼稚的炫富行为,比如在阳光下的沙滩上,一位美女给他扇着风——其实他身处一个儿童公园,美女也是他想象出来的;装作是黑帮大佬蒸桑拿,结果文身男出现之后,他胆怯地挨着另一个男人;想要骑马,却只是在大街上装模作样地跳骑马舞……
全世界都爱死《江南Style》了,短短3个月,它在优酷网上的点击量已超过7亿次,创下了世界纪录。世界上的许多角落里都有人在跳“鸟叔”的招牌舞步,甚至连68岁的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也和“鸟叔”一起跳起了骑马舞。
尽管这首歌给全世界带来了无尽的欢乐,但假如用经济学的眼光来看这支神曲的流行,恐怕只能得出令人沮丧的结论——全球还在深陷在金融危机中,离经济复苏还很遥远。
英国的BBC商业网曾经报道金融危机如何在人群中传播恐惧感和无力感,人们转而把幽默当做唯一的逃避方法。“The Stang”是苏格兰一家著名的喜剧俱乐部,其组织者发现,金融危机以后他们的生意好了很多,经济下滑,衰退到来,人们便会通过看喜剧寻求安慰。一位喜剧演员说,那些厌倦了谈论经济衰退的人们,希望通过观看喜剧表演来解闷。这正如“鸟叔”对《华尔街日报》所说:“既然天气这么热,经济这么糟,我只想写一首有趣而激动人心的歌”。
经济学上有一个现象叫“迪士尼效应”。它是指经济越是萧条,失业人数越是上升,假期越是延长,迪士尼的客人就越多,娱乐业也越发达。相反,在经济上升期,人们疲于奔命,反而少有娱乐时间。迪士尼的创始人沃尔特•迪士尼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它通过米老鼠那双戴着白手套的手向全世界撒播快乐,为备受煎熬的人们提供了逃避现实的港湾。在经济最黑暗的1929年,好莱坞顺势举行了第一届奥斯卡颁奖典礼,经济危机也成就了好莱坞的腾飞。
《江南Style》的经济背景是韩国经济持续低迷,已经创下有史以来最长的低增长纪录,今年韩国的经济增长率更是降至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最低值。亚洲发展银行最近一期的亚洲地区“展望”指出,亚洲经济复苏的势头比其预计的要缓慢得多。而神曲的全球性流行,也预示着全球经济预期的不乐观。英国的《经济学人》最近刊文说:“要恢复欧元区前景是乐观预期仍然任重道远,更糟的是患上了败血症的美国经济。目前舆论纷纷担心美国将于12月不堪财政重负,跌落经济深渊。”
既然经济这么糟,复苏这么慢,那么还是和“鸟叔”一起去跳骑马舞吧。
【小题1】下列对“迪士尼效应”的解说,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迪士尼效应”是一种经济越萧条,失业人数上升,迪士尼越繁荣的现象。
B.“迪士尼效应”是一种经济发达程度与娱乐业发达程度成反比的特殊现象。
C.“迪士尼效应”是一种为备受煎熬的人们提供逃避现实的港湾的特殊做法。
D.“迪士尼效应”是沃尔特•迪士尼创立的一种通过米老鼠撒播快乐的方法。
【小题2】下列不属于《江南Style》出现、流行的真正原因的一项是(  )(3分)
A.韩国经济持续低迷,今年韩国的经济增长率更是降至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最低值。
B.全球经济低迷,经济复苏的预期很不乐观,人们通过观看这样的喜剧来调节心理。
C.68岁的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和“鸟叔”一起跳起了骑马舞,极大推动了它的流行。
D.美国经济患上了败血症,欧元区经济恢复的前景不容乐观,引起人们极大的担心。
【小题3】下列表述,完全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金融危机在人群中传播恐惧感和无力感,人们只有将幽默当做唯一的逃避现实的方法。
B.经济下滑,衰退到来,人们便会通过看喜剧寻求心理安慰,希望借看喜剧表演来解闷。
C.第一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之所以能顺利举行,就是因为席卷美国的1929年的经济危机。
D.《江南Style》给全世界带来了无尽的欢乐,也带来了令人沮丧、让人恐惧的经融危机。

同类题4

古代的精英移民团:士大夫在山水之间寻找桃花源
①中国古代士大夫为何喜欢在山水之间寻找桃花源?
②有人说,山水是中国士人的圣经,一点不假,中国士人对山水有一种乡愁式的眷恋,乡愁是自然生命里的一份人文遗产,而那份潜藏在生命底色里的山水乡愁,才是士人精神的自由出口。而老庄哲学恰在山水与人文之间开凿了一条走向自由的通道,在审美领域筑就了一道精神独立的风景线。它对士人选择在山水间隐居的影响也异常深远。
③中国士人的精神生活可以在自然山水中倘佯,也只有在山水里,精神才可能自由高蹈。山水诗、山水画、高山流水之山水乐,将人的审美诉求寄情于山水,将人文的关怀隐逸在山水里。山水远离朝廷,是隐逸者的家园。他们在这里观山阅水,吐胸中块垒,笔墨底端,别开生面,自成一文泽笃厚的审美的文化江山。这样一座文化的江山,可耕田,能读书,采菊东篱,戴月荷锄,才是士人寻找的桃花源。
④而浙江永嘉优越的地理位置,楠溪江不俗的山水,是理想的桃源圣地。这块风水宝地,三面环山,一江入海,天然屏蔽了世外的纷扰。据《永嘉县志·疆域》记载这里的山川形势,所谓“楠溪太平险要,扼绝江,绕郡城,东与海会,斗山错立,寇不能入”。王权的神经末梢亦少到达,很适于寻找桃花源的士人隐居。
⑤一个寻找桃花源的精神团队,一个宗族的隐逸,要以富庶的山水托底。楠溪江的山水,遗世独立,山高水长,气候宜人,土地肥沃,又有舟楫之利,是个殷实的盆地,足以支撑士人携带家族追求诗意于山水间的耕读生活方式。楠溪江地理隐蔽,却又天然地连山通海,为移民提供了开阔的精神领地与生活空间,至少在南宋以前,是一个现实版的桃花源。来此隐居的士人群体也非常有幸,穷则可独善其身,达亦可兼善天下,出世入世两方便。
⑥楠溪江的山水有福,迎来了具有文化建设能力的、给予自然以人文关照的士人安居。正是这种精英宗族移民模式、士人精神对自然山水建构的人文山水,才使楠溪江不是落草为寇的水泊梁山,也不是自守封闭的客家围屋土楼,而是士大夫精神对山水信念的一次践履。
⑦他们在山间溪边开田筑屋,聚族而居,创谱牒,建宗祠,将楠溪江两岸布置得诗意浓郁。泉涌如涓的水调,吟出山水绕桑榆的村韵,小桥观冷月碧落洒青石的夜晚,还有日落黄昏不如归去之牧笛奏出的幽幽乡情,这些是他们将自然的景致摄入到人文情怀的感发中,构造出的山水人文精神的画卷,而这才是士人的精神靠山。
⑧六朝以后,永嘉建郡,中原衣冠南渡,文人墨客或访山问水楠溪江,或游宦永嘉。真是楠溪江之幸,也亏得这好山好水,才配得起这些星光灿烂般的名宿。
⑨南朝梁太守、骈赋大家丘迟以“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之千古俪句,名满天下。不知是永嘉名胜感发了他,还是他的文采美饰了永嘉,总之,山水之美与人文精神相映发,原本就是中国文化的诗性审美所在。魏晋之高逸,流风遗韵到南朝,也多亏了士人的精神呵护,才使得楠溪江形成了桃花源般的一个自由空间。
【小题1】下列不属于士大夫在山水间寻找桃花源的原因的一项是(2分)
A.中国士人对山水有一种乡愁式的眷恋,而这份潜藏在生命里的山水乡愁,才是士人精神的自由出口。
B.山水诗、山水画、山水乐,将人的审美诉求寄情于山水,将人文的关怀隐逸在山水里,从而成为士人寻找的桃花源。
C.老庄哲学为士人在山水与人文之间开凿了一条走向自由的通道,在审美领域筑就了一道精神独立的风景线。
D.山水远离朝廷,隐逸者在这里观山阅水,吐胸中块垒,笔墨底端,别开生面,自成一文泽笃厚的审美的文化江山。
【小题2】下列关于永嘉山水适合隐居的原因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浙江永嘉地理位置优越——三面环山,一江入海,天然屏蔽了世外的纷扰;而楠溪江的山水不俗——山高水长,气候宜人,是理想的桃源圣地。
B.据《永嘉县志·疆域》记载这里的山川形势,可谓“楠溪太平险要,扼绝江,绕郡城,东与海会,斗山错立,寇不能入”,王权的威力无法到达,很适于士人隐居。
C.一个宗族的隐逸,要以富庶的山水为依托。楠溪江一带土地肥沃,又有舟楫之利,是个殷实的盆地,足以支撑士人携带家族追求耕读山水间的诗意生活方式。
D.楠溪江地理隐蔽,却又天然地连山通海,为移民提供了开阔的精神领地与生活空间,至少在南宋以前,是一个现实版的桃花源。来此隐居的士人群体出世入世两方便。
【小题3】下列关于“楠溪江的山水有福”一句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楠溪江迎来了具有文化建设能力的、给予自然以人文关照的士人安居。这种精英宗族移民模式、士人精神对自然山水建构的人文山水,使得楠溪江不是水泊梁山,也不是客家围屋土楼,而是士大夫精神对山水信念的一次践履。
B.士大夫在山间溪边开田筑屋,聚族而居,创谱牒,建宗祠,将自然的景致摄入到人文情怀的感发中,楠溪江两岸被他们布置得诗意浓郁,构造出山水人文精神的动人画卷。
C.六朝时期,永嘉建郡,中原衣冠南渡,文人墨客或访山问水楠溪江,或游宦永嘉。真是楠溪江之幸,也亏得这好山好水,才配得起这些星光灿烂般的名宿。
D.南朝梁太守、骈赋大家丘迟曾高度赞美过永嘉山水。魏晋之高逸,流风遗韵的南朝,也许多亏了士人的精神呵护,才使得楠溪江形成了桃花源般的一个自由空间。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在中国北方和欧亚草原地区商周之际都分布着大量的青铜器遗存。台西遗址位于河北省藁城市西部的台西村,其中出土了一定数量具有北方文化特色的青铜器,这些青铜器包括铜戈、啄戈、羊首匕、铜刀和铜镞等。由于台西遗址年代很早,而且地理位置处于中原商文化和北方长城地带之间,突显出它在北方系青铜器兴起中的重要作用,在中国北方和境外都未发现这样早的相似遗存,所以属于早商文化的台西类型很有可能就是这些北方系青铜器的发源地。这个遗址作为早商文化的北方类型,还有环首刀和銎镞等北方青铜器,陶器中兼有涞水富位三期的文化因素,因此中国最早的北方系青铜器很可能是借助商文化高超的青铜铸造技术制造出北方文化居民所需要的青铜器而形成的。台西出土的羊首匕是目前见到的最早的兽首装饰,这种装饰方法在属于晚商文化的殷墟妇好墓中更为普遍,而且妇好墓中弓形器的端头都是中国北方特有的装饰:兽首、铃首和蛇首。这说明进入商代殷墟阶段,中国北方青铜器与商文化的联系更为密切。
朱开沟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今鄂尔多斯市东部伊金霍洛旗纳林塔乡。早商时期的朱开沟遗址的青铜器或者铸范分为三种文化因素:商文化因素、中国北方文化因素以及草原文化因素。从整体上看,朱开沟遗址发现的北方系青铜器虽然不是商代晚期北方系青铜器的直接源头,它们之间可能是不同的发展谱系,但是它证明了在中国商代早期的中国北方就完全有能力生产具有北方特色的青铜器。
商文化与北方文化的联系方式存在着很多可能,人群迁徙、贸易、领土扩张等,其中两地人群的联姻也是较为常见的联系方式。殷墟妇好墓是商文化中非常重要的发现之一,随葬品极其丰富,在众多的随葬品中,包括大量的武器和一些非商文化因素的个人随葬品,如铜镜、弓形器、车马器以及草原风格的青铜刀。因此有学者认为妇好很可能来自商王朝统治区之外的方国,属于北方民族的女子嫁入商王朝。妇好随葬的铜罐,器物较小,从形制上看与商文化因素格格不入,很显然是具有北方文化风格的器物。
北方系青铜器在中国北方是从靠近中原的燕山以南发展起来,逐渐向北传播的。夏家店上层文化青铜器中来自燕山南麓商末青铜器的兽首刀就是很好的例子。它是商周之际在长城沿线非常流行的一种北方青铜器,而且在殷墟也有发现。它的演变系列较为清楚。从兽首刀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出,目前见到的最早的晚商时期的北方青铜器在靠近中原文化的燕山南麓的长城沿线,很可能这里是商末周初北方青铜器的发源地,然后逐渐向北传播,经朝阳、赤峰、巴林左旗到奈曼,这条传播路径一直延续到西周时期的夏家店上层文化中。
总之,商周时期中国北方地区与欧亚草原地区的人群无疑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两地的青铜文化尤其是青铜器遗存存在着相当大的相似性,这种文化共同性并非是单一地区起源传播的,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形成的,其形成必有相当复杂的历史过程。
(摘编自杨建华、邵会秋《商文化对中国北方以及欧亚草原东部地区的影响》)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位于河北省藁城市西部台西村的台西遗址出土了包括铜戈、啄戈、羊首匕、铜刀、铜镞等在内的一定数量的具有北方文化特色的青铜器。
B.台西遗址的年代和位置突显出它在北方系青铜器兴起中的重要作用,早商文化的台西类型很可能就是这些北方系青铜器的发源地。
C.台西遗址当中的青铜器和陶器的特点表明,中国最早的北方系青铜器很可能是借助商文化高超的青铜铸造技术制造出青铜器而形成的。
D.台西出土的羊首匕的装饰方法借鉴了殷墟妇好墓中的装饰方法,而妇好墓中有些器物带有中国北方特色的装饰,表明北方文化与商文化的密切联系。
【小题2】(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商文化因素、中国北方文化因素以及草原文化因素这三种文化因素存在于朱开沟遗址的青铜器或者铸范中。
B.在商代晚期朱开沟遗址发现的北方系青铜器证明了商代早期的中国北方就完全有能力生产具有北方特色的青铜器。
C.人群迁徙、贸易、领土扩张等都可能是商文化与北方文化的联系方式,其中两地人群的联姻也是较为常见的联系方式。
D.殷墟妇好墓随葬品中包括大量的武器和一些非商文化因素的个人随葬品,如铜镜、弓形器、车马器以及草原风格的青铜刀。
【小题3】(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妇好随葬的铜罐,器物较小,从形制上看与商文化因素格格不入,很显然是具有北方文化风格的器物,所以妇好属于北方民族的女子嫁人商王朝。
B.夏家店上层文化青铜器中来自燕山南麓商末青铜器的兽首刀,是商周之际在长城沿线非常流行的一种北方青铜器,而且在殷墟也有发现。
C.靠近中原文化的燕山南麓的长城沿线,很可能是商末周初北方青铜器的发源地,然后由此逐渐向北传播,经朝阳、赤峰、巴林左旗到奈曼。
D.中国北方地区与欧亚草原地区的青铜器遗存存在着相当大的相似性,这种文化共同性不是一下子就能形成的,其形成必有相当复杂的历史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