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常人交朋友,都是有目的的。这种目的,不一定是小人那种急功近利的目的,也许只是觉得人生在世,不能没有三五友人。“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没有朋友,就无法自立于人世,也无法做人。所以,就大多数人而言,都会有意识有目的地去寻找和结交朋友。大体上说来,这些目的又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为了事业,或是寻找事业上的参谋者,或是寻找事业上的合作者,如古代大政治家的广纳天下之士”,或学者诗人的“四方寻师访友”,都属于此类。一类是为了生活,比如工作上有个方便、生活上有个照顾、在遇到紧急情况和特殊困难时有个帮衬,这些都需要朋友,否则便寸步难行,投靠无门。还有一类是为了心灵的交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情,这些情感都需要与他人交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遭遇,这些遭遇都需要向他人倾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这些隐私有时也需要向一两个人透露,否则憋在心里会生病的。但是,自己的家人、亲人并非都能充当交流、倾诉和透露的对象。比如夫妻感情不和,就不能向丈夫或妻子倾诉。又比如初恋的秘密,有时就不能向父母透露。这就需要朋友,以便把一些不能对父母、亲人讲的话讲出来。中国传统文化把“朋友”和“君臣、父子、夫妇、兄弟”一起列为最重要的五种伦理关系,称为“五伦”,不能不说有其独到精辟之处。
(节选自易中天《交友之态》)
【小题1】根据文中画线句,举出“大政治家”或“学者诗人”中的一例,略作阐述。
【小题2】中国传统文化将“朋友”列为“五伦”之一,为什么作者认为这是有其精辟之处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6-17 11:16:2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真是东方不亮西方亮,正当超女等各种选秀进入低潮渐近尾声的时候,一场因重拍电视剧《红楼梦》而进行的全民参与的选秀活动,热火朝天地拉开帷幕。举办方和参与者都热情有加,红楼选秀的网站点击率爆棚,大学校园红楼讲座人满为患,大观园里秀一把贾宝玉林黛玉们的人摩肩接踵,街头随机来访行人,每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的红楼梦中人的形象演绎准则。除《红楼梦》的魅力之外,也足见大众文化的魅力和影响力。此次媒体再次参与了大众文化的创造,并调动受众一起参与,才创造出了这样全民狂欢的神话。

②可以说,这次红楼选秀是以前曾经红火过的超级模仿秀的延续或变种,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超级模仿秀模仿者的角色还只是单兵作业;而今天因《红楼梦》是一部大戏,所模仿的角色便自然而然使得彼此有了联系,不仅增加了戏剧性,无形中还调动起人们童年过家家般的游戏性。和刚刚红火过的超女相比,它不需要超女年龄和唱功两项基本要求,只要有对《红楼梦》中人物形象与性格的基本把握就行了,无论长幼男女,入门门槛很低,其娱乐性和参与性便更加强烈,更加便当,可以说超过了以往超级模仿秀或超女等任何秀场。

③不管最后《红楼梦》是拍还是不拍,拍得好坏,都已经不是这场活动的主旨;不管参与者的目的是为了对生活和现实的逃避或解脱,还是一种走火入魔的满足感,或是梦想的一条成功的捷径,也都不是这场活动所要和所能够承载的。关键在于这场选秀活动,让受众看到了比电视剧《红楼梦》更好看好玩、也更真实更平民化更充满想象力的一面。这便是大众文化的力量,它以崭新的形式,让媒体与受众一起互动,创造了一个想象的共同体和嘉年华的游乐场,为单调的电视节目和枯燥的日常生活增加了色彩。

④这确实是一个媒体左右社会想象的时代,媒体不再仅仅告诉你资讯,而且为你造白日之梦。尽管这样的白日梦任何一个参与者都明白带有一目了然的游戏色彩,暂短一瞬梦中惊醒之后,不过是一场游戏一场梦。但是,人们认同这种游戏色彩,并乐此不疲地参与这样的游戏,这个选秀过程,已经超出了游戏的范畴,成为了大众文化所创造的后现代一种新的文本。这个文本的意义,一方面在于原像与镜像矛盾的凸显,一方面在于现实生活和虚幻界限的模糊。前者隐现着人们内心的矛盾,后者彰显着人们梦想的渴望。一部古典的《红楼梦》,便这样和今天的人们迅速而无障碍地连接在一起了,只要你愿意参加,每个人都可以被怀疑或被认为是梦中人,你自己更可以有强烈而主观的对梦中人的认同感。一部《红楼梦》便不再是梦,而成为了生活的真实;《红楼梦》中的诸多人物,不再活在艺术中或活在屏幕上面,不再活在学者的权威诠释里,而可以“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它是你自己,是你自己的影子,或者是你自己的一种选择。只有这样后现代的大众文化文本,才有可能借助我国文化元典,又融入现代时尚,再调动全民的参与,为我们创造出这样的可能性,将一锅《红楼梦》的百年老汤,重新搅拌出新的味道和滚沸的热气来。

⑤这场红楼选秀最值得我们重视的意义,还在于那么多普通人在选秀过程中,如数家珍般对《红楼梦》书中某一个人物的认同。这是在世界的任何一个国家里都不会出现的现象,你能够想象在美国或在英国,能够也有这样一部经典之作,让全民一起那样熟稔并集中认同其中的任何一个人物吗?在这里,尽管我们可以看出一些参与者的一些简单而浅薄的盲目,以及对于经典《红楼梦》认知的盲点,但是,应该从中看到值得我们高兴的事实,那便是大众越发理解《红楼梦》在历史文化传承中的价值与作用,以及中国人对传统经典认同的文化根性的把握和定力。

⑥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经典束之高阁保持完整性是没有意义的,经典被利用才有意义。经典的学术研究,可以是少数人的事业,但经典为大众所拥抱,才能够焕发出青春。一部《红楼梦》,经过这么多人热情的投入,才会重新演绎并创作出《红楼梦》新本来,重拍《红楼梦》,是值得期待的。

【小题1】第②段中“单兵作业”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红楼选秀活动增强了戏剧性、娱乐性和参与性。
B.红楼选秀活动是一个充满了想象力的游乐场。
C.作者担忧的是参与者对于《红楼梦》认知的盲点。
D.红楼选秀与超级模仿秀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小题3】第④段引用“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录常百姓家”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
【小题4】第④段认为人们乐此不疲以参与《红楼梦》选秀这样游戏的原因是__________
【小题5】纵观全文,红楼选秀在意义在于: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勇于突破人生的边界
盛玉雷
“我正站在人生的边缘上,向后看看,也向前看看。向后看,我已经活了一辈子,人生一世,为的是什么呢?我要探索人生的价值。”这是杨绛先生96岁时,于《走到人生边上》一书前言里写的话。从价值的坐标出发,人生边缘的确并不意味着终点。探索人生的价值,关键不在于时间的长短;一个人跋涉的远近,最终取决于能不能突破人生的边界。
有一位大学教授,每逢开学都这样向新生讲述学习的意义:如果把人类截至目前的所有知识围成一个圆,那么每个人的学习经历,就是从圆心向外不断伸展的过程;直到有一天,当顺滑的边缘有了凸起,就意味着稍稍延展了人类知识的边界。正是一个又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凸起,才让知识的圆圈愈加宽广,文明的薪火越烧越旺。在相当意义上,人类文明的拓展,就是一次次重构边界、扩展边界的过程。对个体来说,人生价值的飞跃,又何尝不需要对边界的突破与拓展。
然而,突破人生边界的关键一击,往往离不开化茧成蝶般的磨炼。在穿过被称为“海上坟场”的智利合恩角后,船长郭川以诗明志,他“恐惧过、绝望过、崩溃过,但从没放弃过”。女潜水员徐海燕为了让水下长城的奇观重现于世,打破了平淡生活的“合理设定”。现实中,总有一群人行进在人类活动范围的边缘,勇敢地探索着未知的世界,挑战着生命的极限。数据显示,目前,共有数千人登顶珠峰,有数百人进入太空。他们,都可谓人生的突破者。
“将无法实现之事付诸实现,正是非凡毅力真正的标志。”打破边界,单有冒险品质还不够,尤需蓄积不平凡的坚韧。1953年的青藏高原“远看是山,近走是川”,还是公路交通的空白。被称为“青藏公路之父”的慕生忠带领1200多名筑路军民,用手中的铁锹和十字镐向世界屋脊徒步进发。有人问起公路的起点,慕生忠把铁锹往地上一戳,喊道:“我们的帐篷搭在哪里,哪儿就是格尔木。”劈开昆仑山,战胜唐古拉,通过怒江上游的黑河,炸开冈底斯山的石峡……如今,格尔木已经成为青海第二大城市,青藏公路也被冠以“天路”之名。以一往无前的勇毅和决心攻坚克难,“千磨万击还坚劲”,才能创造不朽功勋,书写人间传奇。
哲人有言,一个人生命中的最大幸运,莫过于在他年富力强时,发现了自己的人生使命。或许,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扬帆远行的哥伦布,但每个人都可以拥有一双眺望远方的眼睛。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生并非由窄变宽、由急变缓的河流,更像是奔腾在崇山峻岭间的小溪。与其在看似停滞的人生边界处踟蹰不前、哀婉叹息,莫如果敢地迈开脚步,张开双臂去迎接前方的机遇。
长跑运动中有“极点”概念,意即跑步中会出现呼吸困难、情绪低落、全身乏力等状况,但在熬过临界点之后,跑步者将迎来“第二次呼吸”,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轻松。很多时候,我们常在抵达边界前就选择了放弃。在人生的边界上敢于突破、奋勇前行,我们才能越过一个又一个“极点”,收获不一样的风景。
(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12月6日)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人类的所有知识能够画成圆的话,人的学习经历就是从圆心向外不断伸展的过程。
B.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生的突破者,如那几百个登顶珠峰、几千个进入太空的人。
C.慕生忠带领筑路军民用铁锹和十字镐在世界屋脊建成青藏公路,靠的是坚韧毅力。
D.人生边界处的最好选择应该是看准节点,适时迈步,张开双臂去迎接前方的机遇。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自然段通过引用名言,自然引出全文的中心话题,即人生边缘与人生价值问题。
B.文章引用大学教授讲述学习的意义的话,为人类文明拓展是边界重构这一观点提供支撑。
C.文章从为什么要突破人生边界和怎样突破人生边界两方面展开,重点是第二方面。
D.文章提出问题后即宕开,由人类文明而转向个体价值飞跃,再论证突破人生边界的方法。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化茧成蝶般的磨炼是突破人生边界的关键一击,可见历经磨炼的人生都是辉煌的。
B.如果没有行进在人类活动范围边缘的一群人,人类社会文明就很难获知未知世界。
C.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拥有一双眺望远方的眼,虽然我们不能成为扬帆远行的哥伦布。
D.跑步者熬过“极点”会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这启示我们:人生应勇于突破“极点”。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剪纸艺术与创新

李强

中国五千年的农耕文明,衍生了许许多多的民间艺术,民间剪纸就是其中之一。它依附于作为人们生存形态的文化传统中,成为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我们现今能够见到的活态文明形态。

民间剪纸在传统节日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以年俗为例,黄土高原、中原大地、胶东半岛的农村过春节,还是延续着铰红剪纸和贴窗花的习俗。红红的窗花,象征着节日的喜庆、吉祥,保留的是传统文化的记忆,传承的是节日本源的文化主题和方式。而婚俗文化习俗,则是人生礼仪中最重要的礼俗。喜花、礼花、坐帐花等约定俗成的剪纸符号,直观而鲜明地象征了天地阴阳相合、生命繁衍,营造出仪式特定的民俗文化空间。传统的农耕生产依赖于看天吃饭,大自然的风雨旱涝对于农、牧、渔业生产至关紧要。黄河中上游地区的一些农村,干旱时铰“碰头娃娃”剪纸贴在水缸上或院外,以祈求天降甘霖。民间剪纸所承载的是丰富而又古老的文化信息,形式上靠着民俗仪式和民间信仰的需求而传承发展。

中国民间剪纸的传承主体是山乡农村的妇女群体。剪纸折射出中国妇女的心灵之美和审美取向。在民间艺人眼中,中华大地,无花不美,无山不秀。他们通过一张张红纸,将生存中的信仰以及地域风俗,在漫长的农耕时代,代代沿袭下来。默默无闻的剪纸艺人,以其淳朴真实的剪纸对本民族文化和人类文化的传承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民间剪纸一直是因民俗活动的需要而存活的,民俗传承如没有太大的变化,民间剪纸的内容和形式也就相对稳定。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华民族几千年农耕文明正在向现代化、城市化转变。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传统文明形态中许多和生活密切相关的民俗文化发生着深刻变化。农耕文明渐渐远去,新的文明形态正在悄然积聚生成,民俗传承也势必急剧变化。民间剪纸由于农耕文化基础和生存方式的改变,已经失去了它所依附的文化载体,失去了民俗生活需求的土壤。两千年来一直处于自生自灭状态的民间剪纸,首次作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文化资源和本土文化的象征进入国家发展视野。

民间剪纸的创新,一直以来是美术工作者探索的目标。旧有的剪纸,为所用而作,为一时高兴和审美满足而作,剪纸作品烧了、破了,没人为之惋惜,但它像花开花落一样,生生不息。一段时期以来,美术工作者用旧有的剪纸形式宣传新生事物,始称之“新剪纸”或“现代剪纸”。新剪纸是剪纸艺人受新生活、新事物的感染,为剪出眼前的新景象而生。这类剪纸用“旧瓶装新酒”的创作方式,承载起新民俗形式下的社会发展和日常生活。

现代剪纸的创新和提高,需要深入生活,体验和挖掘生活中的美,以最精美的艺术形象和高超的技法去歌颂美,塑造美,这样才符合民间剪纸艺术的发展规律。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具有区域特点与约定俗成的象征意义的民间剪纸,承载着丰富而古老的文化信息。
B.在漫长的农耕时代,剪纸折射出的中国妇女的心灵之美和审美取向,被代代沿袭。
C.在农耕文明向城市化转变过程中,民间剪纸才处于自生自灭状态,传承前景堪忧。
D.民间剪纸作品被毁坏而没人惋惜,是因为其为所用、为一时高兴和审美满足而作。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中国农耕文明写起,论证了民间剪纸与农耕文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B.文章指出民间剪纸在传统节日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并举出实例进行论证。
C.文章阐述时代发展引起民俗传承急剧变化后,再表明该变化对民间剪纸的影响。
D.文章结尾呼应开头,总结全文,强调现代剪纸要符合民间剪纸艺术发展规律。
【小题3】民间剪纸应该怎样传承与创新?请联系全文分别概述。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①散文是一个现代建构,不是自古就有的。中国的文学,本来是一个“文”的传统,到了现代,小说和诗充分完成了现代转型,但是散文的现代性转型还没有完成。
②要我看,现代以来最伟大的散文家只有一人,就是鲁迅。在鲁迅的手里,散文真正变成了一个强有力地表达现代人复杂经验的文体,比如他的杂文、他的《野草》。可惜,鲁迅之后几乎是后无来者。
③我现在每逢写散文,要给自己立一个规矩,尽量不要带古人腔,甚至不要带文人气——那些在散文传统中深深积淀着的陈陈相因的文人气的东西,那些从古典散文传统中因袭下来的腔调、笔法。每当提笔之前对自己有个建议,要写现代的散文,要让散文表达现代的真实的复杂经验。我们还不习惯在散文中表达这些。我们很容易就被沉重的“文”的传统裹挟,使文章变得优雅、平滑、顺溜、好看,但是,是假的。
④散文作为一种认识自我和表达世界的方式,作为一种有意义的文学形式,它的前途就在于完成现代性转型,真正地面对书写的难度。当你有苏东坡等古人附体的时候,书写是没有难度的,但是当你要面对此时此刻的真实感受,在这个感受中确定生活的意义,把它的复杂性写得清澈,这是多么难的一件事,但是就要做。
⑤说到底,“文”有两层意思,一个是广大无边的“文”;另一个是这个小小的文学的散文,文学的散文实际上也是广大无边的“文”的一部分。所以文学的散文承担着责任,就是要能够真实地穿透陈陈相因的东西,真实地书写自身、书写这个世界,在这个意义上说,散文是承担着先锋的、探索的责任。在我们的散文中充斥着套话、老调子,我们的那些各种各样的文章,可能同有此病。
⑥散文的真理也就是那么两句。第一句,孔子说的“辞达”;第二句叫“惟陈言之务去”。我们不可能做到绝对的“惟陈言之务去”,要害不在于是否是陈言,要害在于我们要做个“新锐作家”。以前别人没有感受到的、没有说过的,“新锐作家”现在要想办法把它说出来,给它形式,给它逻辑,最后把它形成一篇文章。如果能够克服这个难度,你得到的一定是一篇值得写的文章。你不仅得到了一篇文章,你也在这个写的过程中,更有力、更准确、更深入地认识了自己,或者认识了事物。因为,无论是自己还是事物,它的真相其实都是隐藏在你那个说不出来、表达困难的地方,你把它说不出来,那你的道行、眼光和本事就都长了一层。
⑦每一个写作者,都应该努力做到“辞达”,努力做到直接地、有力地、清晰地、有逻辑地把自己生命里和世界里那些难以表达的东西表达清楚,这就是现代的散文。
(选自李敬泽《面对散文书写的难度》,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真实地书写自身复杂经验、书写这个世界的散文不是自古就有的,它需要进行漫长的现代性转型。
B.如果散文是一种强有力地表达现代人复杂经验的文体,那么鲁迅是现代以来唯一最伟大的散文家。
C.作者认为,借鉴古代散文传统的散文就不难写作,独抒性灵、“我手写我心”的现代散文就难写。
D.散文的难度在于逻辑清晰地把作者自己生命里和世界里那些难以表达的东西直接而有力地写清楚。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重新定义了现代散文,强调散文承担着先锋的、探索的责任,应表达现代的真实的复杂经验。
B.开头摆出散文尚未完成现代性转型的问题,中间依次分析其原因和病症,最后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C.②至⑤段主要运用了例证、对比论证分析当下散文写作的常见问题,呼吁写真实自然的现代散文。
D.最后两段主要运用了引用论证来阐述观点,号召每个写作者都应努力做到“辞达”和“务去陈言”。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不扬弃古代散文中“文”的传统,不表达现代人的真切体验,就难以完成散文的现代性转型。
B.因为散文背负着最深厚的“文”的传统,一些散文充斥着套话、老调子,所以散文转型任重道远。
C.只要散文创作汲取传统中的腔调、笔法和文人气,写得优雅、平滑、顺溜、好看,那就是伪散文。
D.作家只有想人所未想、道人所未道,才能够写出一篇好文章,同时也能提升他自己的眼光和修养。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大部分网络自制刷的观众是二三线城市的,尤其是小城市的女青年,在大城市反而并不是最主流的,因为大城市的人很忙,每天就那点时间。”爱奇艺副总裁陈潇说。

人2015年的459部上升到2017年的787部,网络自制剧数字成倍的增长,已经不再是一种现象,而成为了改变大众娱乐方式的一种“新常态”。自制剧播放流量从2015年的317亿人次,上升到2017年的1147亿人次,如此巨大的流量,使网络自制剧的投资也达到历史最高。

(摘编自《网络自制剧改变大众娱乐方式》)

材料二:

图2:人们是否愿意付费观看网络自制刷

材料三:

近年来,我国的网络自制剧面临诸多问题,一是剧情抄袭严重。我国近些年来所产出的网络自制剧数量丰富,但大部分内容情节简单,剧情单一,真正原创的剧目很少。如果是看过原版的观众就会发现,其实所谓的“中国制造”大都是翻版与抄袭,这对中国网络自制剧的发展极其不利,虽然收视不错,但也仅仅是虚假的繁荣,不会有可持续的发展。二是题材单一、同质化明显。我国网络自制剧大多都以都是爱情、青春男女题材为主,所讲的都是年轻人或者白领们之间发生的戏剧故事或言情故事,主要针对的是青少年和上班族。这样一来,影片的受众群体相对窄小,对自制剧本身发展不利。三是制作粗糙、艺术性不高。就我国已经播出的网络自制剧来看,大多规模小,制作粗糙,典型的快餐式影片,故事性较差,多以恶搞、吐槽、搞笑为卖点,没有深度,吸引力差。

(摘编自张超然《我国网络自制剧的发展弊端以及未来前景》)

材料四:

我国电影界将按照十九大的精神指引,在三个方面着力工作:“树三讲”、“去三俗”。一是要树立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的创作风气,自觉抵制低俗、庸俗、媚俗;二是强化电影的现实主义创作。倡导“深度关注现实,共同关心社会,真诚关爱他人”的原创精神;三是做大做强中国的电影产业和电影市场,开启由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迈进的新征程。

网络自制剧要承担起同样的责任,仍需把握好几个关键点:首先,作为视频网站,要懂得珍惜。作为一种新媒体,视频网站当然应该根据网民需求播出各种风格的剧目。但如何保证剧集不“三俗”,而且“信达雅”,则需要下一番工夫。在剧目选择上,固然要尊重观众需求,但决不能违反创作原则顾此失彼。不考虑观众需求可能会失去观众,但一味迎合观众,忽视导向责任,则有悖艺术精神。而在观众需求与有关规定之间,也并非找不到切合点。其次,作为网站经营者以及其它相关制作单位,应当多拍一些内容健康,质量上乘的网络自制剧,内容好看、题材创新、剧本过硬、制作精良、演员演技等环节做得到位,是网络自制剧的生存发展的根本。

(摘编自黄海贝《网络自制剧:开启中国影视产业新征程》)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爱奇艺副总裁陈潇认为,网络自制剧的最主流观众大部分是小城市的女青年,因为她们相对来说有一点闲暇时间。
B. 根据调查,近一半的观众不愿意选择付费观看网络自制剧,主要是因为他们无法确定网络自制剧的质量好坏。
C. 我国的网络自制剧存在剧情比较单一的问题,大多是都市爱情、青春男女题材,影片的受众群体相对窄小。
D. 我国的网络自制剧虽然收视不错,但翻版与抄袭的现象比较严重,如果做不到真正原创,就不会有可持续的发展。
【小题2】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近年来,网络自制剧快速增长,成为了改变大众娱乐方式的一种“新常态”,随着播放流量的增长,网络自制剧投资也比以前更多了。
B. 从材料二来看,网民爱看的网络自制剧中情景喜剧、青春偶像剧和都市情感剧超过六成,而奇幻剧、穿越剧尚不到一成。
C. 我国的网络自制剧也要树立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的创作风气,自觉抵制低俗、庸俗、媚俗。
D. 对于网络自制剧,选择剧目时尊重观众的需求是首要的,因为不考虑观众需求可能会失去观众,影响自身发展。
【小题3】对于材料三中我国网络自制剧面临的诸多问题,你认为该怎样解决?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