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从源头领略中国文学之美
几乎人人都知道中国有一部《诗经》,然而真正一首一首通读《诗经》,并从中领略其文学之美的,却少之又少。我们常常以为学过了“关关雎鸠”或“蒹葭苍苍”就是学过了《诗经》,我们以为吟唱被改编过的“我愿逆流而上,寻找她的方向”就是在亲近《诗经》,我们甚至以为读一些作家对《诗经》的纯美解读就感受到了《诗经》之美。可为什么我们不能自己去深入《诗经》,领略其原汁原味的美呢?
《诗经》是中国文学的源头,是中国文学之“祖”。读《诗经》,你会有一波又一波的惊喜,你会发现,你学过的那么多唐诗宋词,你用过的那么多词语典故,原来是出自这里。
《诗经》里最美的送别。“燕燕于飞,差池其羽”“燕燕于飞,颉之颃之”“燕燕于飞,下上其音”(《燕燕》),诗中那上上下下飞来飞去的燕子,使一幅“劳燕纷飞”的悲伤图景呈现在我们眼前。而“瞻望弗及,泣涕如雨”,又让我们看到一个伫立在那里的人,看着被送之人,一直看到看不见为止。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岑参“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应该就是这“瞻望弗及”场景的延续吧。明代学者称这首诗为“万古送别之祖”,确实一点儿都不过分。
《诗经》里有最美的女子。“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这样的名句,同样出自《诗经》。整首诗的名字是《硕人》。“硕人”就是“高大的人”,古代以高大健硕为美。这是《诗经》305首中写得最美的一首诗,后世那些描写美人之美的词汇,与这首诗相比,都显得大为逊色。诗中写到,这美人,她的手像嫩嫩的白茅草,她的皮肤像润肤膏凝聚起来那样。最关键的,是她笑起来是那么优雅,她的眼睛是那么顾盼生姿。如此华丽丽的比喻,出现在上古时代,你是不是会觉得惊讶?、
《诗经》里还有最美的男子。“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壁”(《淇奥》),这位绝世男子性情稳重儒雅,举止庸容高华。古人打磨骨叫“切”,打磨象牙叫“磋”,打磨玉叫“琢”, 打磨石叫“磨”,一个男人的性情竟然如骨般硬朗,如象牙般高贵,如玉般光洁,如石般坚定不移,举手投足之间,丰神俊朗,如金锡圭玉白璧般流光溢彩,那该是如何的灼灼其华,照人眼目?更何况,这男子“善戏谑兮,不为虐兮”,喜欢开玩笑,但不令人难堪。他有诙谐幽默的交际技巧,于谈笑之间,大事成就。这样的男子,是不是好男儿的典范?
《诗经》中的每一个人,无论是民间的男子女子,还是征夫思妇,或者王公贵族,他们都有形有神,那么真实而生动地生活过。一个小官吏在出差的路上感叹:“肃肃宵征,夙夜在公”,天上小星三五颗,自己却得连夜走在路上;淇水河边,姑娘叫小伙子去看水,小伙子说已经看过了,姑娘说再去看看吧(《溱洧》)……沿着《诗经》的河流逆流而上,你会感受到他们那些平凡的生活,那些与我们一样的情感路径。他们对爱的呼唤、对美的渴求,他们的悲愤,他们的讥讽,他们的欢乐,他们的抑郁……都能穿越几千年的历史,给我们以或喜或悲的感染。
不同年龄的人读《诗经》,感受会有不同。但我想说的是,在你人生的任何年龄阶段,读《诗经》都是一件美好的事;而如果一生都没有好好读过《诗经》,也一定是一件遗憾的事。
了解中国文学的根,请从《诗经》开始。
【小题1】下列对《诗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诗宋词、词语典故,都能在《诗经》中找到源头,因而《诗经》是中国文学的根,是中国文学之“祖”。
B.《诗经》中的人物形象,有对爱的呼唤、对美的渴求,也有悲愤,他们或喜或悲,真实而生动地生活着。
C.《诗经》记录了上古时期人们的平凡生活和现代人一样丰富的情感,它穿越几千年的历史风尘,到今天仍然感染着我们。
D.《诗经》中最美的送别,有最美的女子,还有最美的男子,我们需要好好读《诗经》,否则一定会遗憾终生。
【小题2】下列解释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是出自《诗经·硕人》的名句,它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美人顾盼生姿的神态,后世描写美人的词汇都无法与之媲美。
B.“瞻望弗及”语出“万古送别之祖”《诗经·燕燕》,“唯见长江天际流”“雪上空留马行处”与其有同样的意境。
C.“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语出《诗经·淇奥》,它形容男子如骨般硬朗,如象牙般高贵,如玉般光洁,如石般坚定不移,举手投足之间,丰神俊朗的风度。
D.“肃肃宵征,夙夜在公”塑造了一个朝夕为公务繁忙,夜里仍在赶路的小官吏的形象,对他的刻画有形有神,真实而生动。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很多人都知道中国有一部《诗经》,然而真正一首一首通读《诗经》,并从中领略其文学之美的,却非常之少。
B.作者认为,要想真正亲近《诗经》,感受《诗经》之美,就应该深入其中,领略其原汁原味的美。
C.《诗经·淇奥》中的男子不仅稳重儒雅,高贵坚定、丰神俊朗,而且具有诙谐幽默的交际技巧。
D.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对《诗经》会有更丰富的感受,但作者强调,无论年老年少,读《诗经》都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7-27 04:50:4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几段文字,完成下题。
象征与现实——纪念柏林墙倒20周年
如果人们要在地球上找寻现实中的铁幕,柏林墙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柏林墙,二十世纪人类修建的最著名的墙,民主德国在两德边界建立起来的隔离墙。它的正式名称是“反法西斯防卫墙”,冷战的标志性建筑。柏林墙是苏联和东德秘密计划修建起来的,一夜之间,柏林墙就树立在柏林中心。此后,肯尼迪总统在柏林发表了著名的讲话:“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堵不是防范外敌,而是防范自己人民的墙。”
随着柏林墙的倒塌和东西方冲突的结束,一个广泛全球化的时代开始了,它带来了新的自由,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界线。这些界线一如既往地使国与国相互分隔,同时也让不同信仰和肤色的人群彼此疏离,使贫穷与富裕,文明与落后隔岸相望。
将德国一分为二的柏林墙,以及有关柏林墙倒塌的记忆具有全球性的意义。因为,民族国家的分裂并不单单是德国的命运,而是19世纪末和20世纪全世界范围内的历史遗存,是殖民主义、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的政治残余。时至今日,分裂的现象还在朝鲜、塞浦路斯、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持续存在。
因此,作为分离和隔绝的体现,“墙”的寓意要远比民族国家的分裂更为深远,它是剑拔弩张的孤立状态的象征,它不仅仅意味着国家的分裂,同时还意味着在贫困与富庶,文明与落后,或者在不同肤色的人群之间划出一道鸿沟。
柏林墙倒20周年是对某种东西的记忆,如今,它以纪念品的形式存在着。分隔东西的柏林墙已消遁于无形,当初修建它的政治动机也早已成为明日黄花,但它所蕴含的象征性仍具有全球范围内的现实意义和利用价值。
为了让这种寓意变得直观形象,易于探讨,柏林市将举办一次“柏林墙之旅”活动,就是将风格化了的柏林墙片段在周年纪念日到来之前带往以色列、巴勒斯坦、塞浦路斯、也门、朝鲜等国家和地区,在当地作为背景或对象物由艺术家、少年儿童、知识分子和政治家加以利用和布置。随后,这些被加工或推倒的围墙片段将被重新带回德国。该活动的明确意图是仅仅提供预制的砖块,而非提供构思;得到形象化展示的将不仅仅是德国的柏林墙和国家分裂的历史教训,而且是所有形形色色的“墙”和关于“墙”的种种体会。
横在人类内心的不仅仅是那些“墙”,但它们如此显著地立在世间,并且如三八线、巴以隔离墙,仍在发挥着它们敌意的功能,在其两侧,人们流了过多的血,模糊了眼睛,却也加深了仇恨。那一堵堵的水泥墙和铁丝网也成了民族甚至人类的枷锁。指望人类有一天变得不再隔阂,毫无纷争与搏杀,那始终是绝大多数人的良善愿望。可如何摆脱“墙”的困扰,摆脱无休止的争端,那是人类永久的课题。柏林墙倒了,南非的种族隔离也被取缔了,敌意也许会在时间中渐渐消失。我们知道人类永远不可能成为完全同一的群体,反之,我们也相信人类也不会因政治、经济、宗教等因素而变得迥乎不同、不可理解,甚至只剩下仇恨。人类最基本的愿望以及对幸福的理解其实相差无几。正是如此,我们希冀:凡墙都会有门……
(小题1)对文中“柏林墙”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柏林墙是前苏联和东德秘密计划修建起来的反法西斯防卫墙。
B.柏林墙是民主德国在两德边界建立起来的隔离和防范自己人民的墙。
C.柏林墙就是分离和隔绝的象征,也象征了在贫困与富庶,文明与落后,或者不同肤色的人群之间的一道鸿沟。
D.柏林墙将德国一分为二,在其两侧,东德西德人们流了过多的血,模糊了眼睛,却也加深了仇恨;它的倒塌就是冷战的结束。
 
(小题2)下列有关柏林墙的现实意义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它是分离和隔绝的体现,它是剑拔弩张的孤立状态的象征。
B.它不仅仅意味着国家的分裂,如南朝鲜与北朝鲜;同时还意味着在贫困与富庶,文明与落后,或者在不同肤色的人群之间划出一道鸿沟,如以色列与巴勒斯坦地区。
C.在以色列、巴勒斯坦、塞浦路斯、朝鲜等国家和地区,那一堵堵的水泥墙和铁丝网就像柏林墙一样成了民族枷锁。
D.柏林墙这个二十世纪地球上遮挡在柏林东西德之间的铁幕,分裂了德国是次要的,修建它的政治动机就是防范法西斯的再次抬头。
 
(小题3)对文中“柏林墙之旅”的目的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就是将风格化了的柏林墙片段在周年纪念日到来之前带往以色列、巴勒斯坦等国家和地区,在当地作为背景或对象物由艺术家、少年儿童、知识分子和政治家加以利用和布置。
B.就是让这些围墙片段通过人们的利用和布置,来对德国的柏林墙和国家分裂的历史教训,以及所有形形色色的“墙”和关于“墙”的种种体会进行形象化展示。
C.它的目的就是让横在人类内心的那些“墙”倒塌,从而使人类成为完全同一的群体。
D.通过“柏林墙之旅”活动,指望人类有一天看到所有形形色色的“墙”并且产生关于“墙”种种体会。
 
(小题4)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柏林墙的倒塌及“柏林墙之旅”活动,意味着广泛全球化的时代开始和自由之花在人类盛放。
B.柏林墙倒20周年是对分裂、隔离和敌对状态的记忆,东西方冷战已经成为明日黄花,风格化了的柏林墙片段一旦被重新带回德国,就是“柏林墙之旅”功德圆满之日。
C.“柏林墙之旅”指希望人类有一天变得不再隔阂,毫无纷争与搏杀,也相信人类不会因政治、经济、宗教等因素而变得完全迥乎不同、不可理解,甚至只剩下仇恨。
D.因为凡墙都会有门,所以人类最基本的愿望以及对幸福的理解其实是相差无几的。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谷歌新一代的人工智能围棋程序阿尔法元仅通过3天的学习,就以100比0的胜率战胜了曾经打败天下无敌手的初代阿尔法狗,人工智能的自我学习和进化能力让人震惊。阿尔法狗项目的负责人大卫·席尔瓦说,阿尔法元之所以强大,因为它不再被人类认知所局限,而能够发现新知识和新策略。

如果人工智能真的如设想的那样,能够高仿甚至超越人类思维的局限,创造新思想。解放生产力,这无疑是自工业革命以来最激动人心的事件之一。然而试想一下,未来的世界是一个由机器制造和提供所有产品和服务的世界,人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是自由幸福,是恐慌失控,还是枯燥无趣?

人们喜欢发明听话的科技,但人工智能的出现却让这种观点陷入了一个悖论:我们是需要有脾气、有欲望、有喜怒哀乐的人工智能,还是除了高智商、绝对服从之外没有任何感情的人工智能。即便是业内诸多科技大佬、企业家等不断重申人工智能并不会给人类发展带来威胁与灾难,让人们相信人工智能的好处会大于弊端,但后者给人带来的恐惧显然也在与日俱增。同样是人工智能,人们显然更希望要一只机器猫,而不是一个终结者。

(摘自吕洪《人工智能:机器猫,还是终结者?》)

材料二

腾讯早在2012年,就在上海布局人工智能项目。我们专注计算机视觉研究的优图实验室,就诞生在上海,专攻视觉识别与图像处理,目前是腾讯进行人工智能研究的三大实验室之一。最近,腾讯的华东总部正式落户上海,我们与上海市的合作将全面升级。其中最为重要一个合作领域就是,腾讯要在上海聚焦人工智能产业,并将先进技术充分应用于文化创意、智慧城市、智慧零售、民生健康等领域,全面地加入“智能上海”行动。

在今天大会的讲台上,大家可能已经注意到两边的屏幕,在我左边是“腾讯同传”的屏幕,在我右边是科大讯飞的翻译,在屏幕上看到不断跳出的中文字幕和英文翻译。目前全部是由我们后台的机器来完成的。人工智能在同声传译的应用整体上还处于初期。所以,今天腾讯同传在现场完全依靠机器来完成,而不是采用“人机协作”的方式进行同传,这需要很大的勇气!腾讯同传是我们内部两个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微信智聆提供的语音识别技术,相当于腾讯同传的“耳朵”,比如现在它就在聚精会神地听我说广东普通话;同时腾讯翻译君提供的技术,是立刻把刚刚听到的中文翻译成英文。在这个过程中,还要迅速识别我的口音,理解我的一些个性化的表达,对目前的人工智能技术来说,还是有挑战性的,所以也请大家多多包涵,给我们一些鼓励。

(选自马化腾在“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的演讲)

材料三

近年来,中国人工智能发展,逐步走出了一条需求导向引领商业模式创新、市场应用倒逼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创新的独特发展路径。但也应看到,我国企业目前仍主要凭借丰富的数据、巨大的应用需求和开放的市场环境累积优势,而发达国家科技行业则依旧掌控着全球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和技术优势,并在基础理论、核心算法以及关键设备、高端芯片方面大幅领先。这样的情况下,尤其需要我们瞄准核心关键技术和基础前沿理论,迎头追赶、久久为功。

人工智能是接地气的科技力量,面向需求,面向数字经济,面向高质量发展,才能更好激发正能量。我国人工智能企业和产业界应当继续利用好自身的优势,不断开发人工智能在各种场景、各个行业中的深层次应用,真正解决人们关心的问题。同时,国家层面也有必要围绕核心技术、顶尖人才、标准规范、政策伦理等进行前瞻布局,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发展,并着力推动科研机构和领先企业下好“先手棋”,突破人工智能基础前沿理论和关键技术。

(摘自余建斌《深度开发,激活人工智能潜能》)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阿尔法元是谷歌公司设计的人工智能围棋程序,人们利用特定的围棋数据程序对其进行了3天的培训,就以大比分战胜了阿尔法狗。
B.人工智能如果能够突破人类思维的局限,就能带来巨大的变革和创新,促进人类社会跨越式发展,但同时也会有失控的风险。
C.“腾讯同传”技术虽然取得了突破性成就,但是依然面临着挑战,比如说在识别地方话及人们的个性化表达方面有待改善。
D.“腾讯同传”是由“微信智聆”“腾讯翻译君”组成的同声传译系统,前者提供语音识别技术支持,后者负责提供人工智能翻译技术支持。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腾讯“优图实验室”致力于计算机视觉研究,“视觉识别与图像处理”为其核心技术,其成果将运用于“智能上海”行动之中。
B.“腾讯同传”亮相“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汲取融合“科大讯飞”的翻译技术,携手为大会提供高效高质的同声传译服务。
C.我国的人工智能产业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海量的数据、广阔的市场、巨大的应用前景倒逼技术创新和进步,掌控了该领域的技术优势。
D.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要发扬自身优势,坚持以科研引领发展,开发深层次运用,国家也要组织协调科研机构和先进企业破解技术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