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刺客列传》与《游侠列传》写的都是侠肝义胆、急人所难、为知己者死的侠义之士。他们最为可贵的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奋斗,不为名利而改变志节,不为权贵而放弃操守,在他们的心目中,“义”才是至高无上的。他们本着“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的为人准则,坚守自己的独立意志,即使付出生命的代价也无怨无悔。

《刺客列传》中以荆轲为代表的义士,思想境界虽有高下、阔狭之分,但他们视道义高于生命、“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的优秀品质令司马迁大加赞扬。豫让宁可让自己承受涂厕之辱、漆身吞炭之苦,也要采取他认为最正当的方式,不惜牺牲生命为智伯报仇;聂政为完成严仲子所托,最后竟“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荆轲为捍卫自己的尊严帮助燕太子丹刺杀秦王,而使自己走上了不归路。

司马迁在《游侠列传》中这样表现朱家的侠义:“终不伐其能,歆其德,诸所尝施,唯恐见之。振人不赡,先从贫贱始。家无余财,衣不完采,食不重味。他专趋人之急,甚己之私”的助人为乐精神已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为了体现郭解的侠义,司马迁则不厌其烦地列举了数例。郭解姐姐的儿子被杀害的事例,说明了郭解明善恶、辨是非的正直;邻里从傲视他到“肉袒谢罪”的改变,说明了郭解以德服人的豁达……

《史记》中的侠义之士是有着真正作为“人”的意义上的独立意志与高尚人格的。《刺客列传》中的义士,所作所为均是为报答知遇之恩。“士为知己者死”是他们最高的道德标准与行为准则。专诸与公子光、豫让与智伯、聂政与严仲子、荆轲与燕太子丹……他们不是仆与主、臣与君的隶属或等级关系,也不是雇佣或利益交换关系,他们是平等的。专诸、豫让、聂政、荆轲等的壮举不是为了获利,也不是为了谋权,完全是因为他们得到了一份信任、一份赏识、一份重托,就因为这份厚重的情谊,他们愿意赴汤蹈火,他们明知走上的是一条不归路,却无怨无悔,视死如归。

《游侠列传》中的游侠,就是在社会底层的平民中敢于坚持自我、敢于对抗强权、敢于对抗卑鄙与丑恶的侠士与义士,他们因为不代表统治者,所以没有名分,故而被称作“游侠”。正因为如此,他们的意志不受名分与职责所限,当然也就没有了统治者意志的羁绊;他们的行为不因权势而改变,因为他们既不弄权也不接受权势的约束;他们的操守不因利益的诱惑而改变,因为他们“急人之难,甚己之私”。

侠义之士的人格是独立的、高尚的,但在那样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却因此而注定成为悲剧。《刺客列传》中的刺客,为报知遇之恩,便心甘情愿地去冒险。专诸受公子光所托去刺杀吴王僚。专诸的行刺行动是他高尚人格的悲壮表现。豫让、聂政、荆轲的刺杀行动无一不是如此,他们的人生选择又是惊人的相同,原因就在于他们有着相同的人格基础——悲剧人格。

《游侠列传》中的游侠,他们没有显赫的权势,甚至所为有悖统治者的规矩,但却比为官者更坦荡磊落、重情重义。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是与传统的礼法、虚伪的道德相对抗的表现;“义不苟合当世”,是绝不为了官爵俸禄而改变个人的品格、操行的坚守。而这样的游侠,其所作所为却偏偏是违犯当时的法律法规的。可见,游侠们高尚的人格、独立的意志与统治者的专制统治相违背,这也注定了他们的人生悲剧,其人格注定是悲剧人格。郭解为御史大夫公孙弘所害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

(选自《<史记>侠义之士的独立意志与悲剧人格》,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史记》中对“侠义之士”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侠义之士具有侠肝义胆、急人所难、能为知己者死的精神。他们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奋斗,坚持操守,不改志节。
B.侠义之士奉行言必信、行必果、不惜死的为人准则。他们有着真正作为“人”的意义上的独立意志与高尚人格。
C.在义士眼里,道义和生命都一样珍贵,“士为知己者死”是他们最高的道德标准。他们为报答知遇之恩视死如归。
D.游侠们高尚的人格、独立的意志与统治者的专制统治相违背,这注定了他们的人生悲剧,其人格注定是悲剧人格。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游侠列传》中的游侠,没有权势,但他们坦荡磊落、重情重义,不为名利而改变志节,不受权势约束,如专诸、豫让等。
B.从朱家的急人所难而不矜其功的处世方式,足可以看出朱家是一位“专趋人之急,甚己之私”的助人为乐的侠士典型。
C.侠士、义士的人格是独立的,也是高尚的,有着相同的人格基础,但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却注定了他们的人生悲剧。
D.荆轲为捍卫自己的尊严帮助燕太子丹刺杀秦王,他明知走上的是条不归路,却无怨无悔,在死亡面前大义凛然。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济穷救急”是游侠之“义”,“报答知遇之恩”是刺客之“义”。他们对道义的尊崇得到了司马迁的极力赞扬。
B.游侠没有显赫的社会地位,没有名分,但他们却坚持自我、敢于对抗现实中的卑鄙与丑恶,他们不代表统治者,代表的是社会底层的平民。
C.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义不苟合当世”的所作所为与当时的统治阶级的法律法规是相违背的,这是他们不受统治阶级欢迎的原因。
D.侠义之士的思想境界都非常高,专诸、豫让、聂政、荆轲、朱家等人对当时社会的道德风尚,以及现代人的思想觉悟都有很大的影响。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3-09-17 09:44:0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后面题目。(18分)
长虫、草帽、细高挑
王小波
①现在各种哲学,甚至是文化人类学的观点,都浩浩荡荡杀入了文学的领域,作家都成了文化批评的对象。一种情形既然出现了,就必然有它的原因;再说,批评也是为了作家好。但我现在靠写作为生,见了这种情形,总觉得憋气。
②我家乡有句歇后语:长虫戴草帽,混充细高挑——老家人以为细高挑是种极美丽的身材,连长虫也来冒充。文化批评就是揭去作家头上的草帽,使他们暴露出爬行动物的本色。所谓文学是不存在的,存在的只有文化——这是一种特殊的混沌,大家带着各种丑恶的心态生活在其中。这些心态总要流露出来,这种流露就是写作——假如这种指责是成立的,作家们就一点正经的都没有,是帮混混。我不敢说自己是作家,但若说文学事业的根基——写作,是这样一种东西,我还是不能同意。
③人与人有知识的差别,就连爱因斯坦都有求职业数学家帮忙的时候。看起来,作家们必须从反面理解这种差别:他要巴结的不仅是文艺批评家、理论家,还有哲学家、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因为不管谁说出句话来,你听不懂,就只好撅屁股挨打,打你的人火气还特大。我总觉得这事有点不对头:假如挨两下能换来学问,也算挨得值,但就怕碰上蒙事、打几下便宜手的人。我知道一句话,估计除了德宏州的景颇人谁也听不懂:呜!阿靠!卡路来!似乎批评家要想知道意思也得让我打两下,但我没这么坏,不打人也肯把意思说出来:喂,大哥,上哪儿去呀?就凭一句别人听不懂的景颇话打人,我也未免太心黑了一点——那也没有凭几句哲学咒符打人黑
④文化批评还不全是“呜阿靠卡路来”。它有很大的正面意义,其中最重要的是可以鼓舞作家自爱、自强、自重。一种跨学科的统治一切的欲望,像幽灵一样四处游荡——可怎么偏偏是你遇上了这个鬼?俗话说,老太太买柿子,拣软的捏。但一枚柿子不能怪人家来捏你,要反省自己为什么被捏。人与人不独有知识的差异,还有能力的差异——我的意思是说,写作一道,虽没有很深的学问,也远不是人人都会。作家可以在两个方面表现这种差异:其一是文体,傅雷、汝龙、王道乾,这些优秀翻译家都是文体大师。谁要想解构就去解好了,反正那样的文章你写不出来。其二是想象力,像卡尔维诺《我们的祖先》,尤瑟娜尔的《东方奇观》,里面充满了天外飞龙般的想象力,这可是个硬指标,而且和哲学、人类学、社会学都不搭界。捏不动的硬柿子还有一些,比方说,马克·吐温的幽默。在所有的柿子里,最硬的是莎翁,从文字到故事都无与伦比。我现在靠写作为生,也不敢期望过高,写到有几分像莎翁就行了。到那时谁想摘我的草帽,就让他摘好了:不摘草帽是个细高挑,摘了还是个细高挑……
【小题1】文中作者认为当前对作家的文化批评中存在着哪些问题?请简要概括。(6分)
【小题2】文章第三段末尾这段画线文字的写作意图是什么?(6分)
【小题3】请简要分析文章第四段的论述层次。(6分)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时下,大面积覆盖我国的雾霾给国人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许多和雾霾有关的热词——“出门掉进牛奶里”“人追尾人”“尘惯吸”等到处流传,这成为人们一种无奈的宣泄。科学家指出,雾霾的危害真的不能小看,因为动物实验证实,雾霾超标严重能增加冠心病的发病率。英国专家对15.4万名心脏病患者进行了平均3.7年的跟踪研究,发现雾霾微粒可以侵入肺部,会导致心脏病患者死亡率上升20%。那么,人们除了可以对雾霾产生的源头进行根除以外,对正在弥漫的雾霾有什么巧妙的清除办法吗?
借雾借雨也借风?雾霾害人,就是其中的多种微粒物质作祟的结果,所以想办法把这些微粒物质清除掉,才是关键。为此,我国研究人员建议,清除局部雾霾,采取向空中喷洒水雾的办法比较有效。实施的办法是在城市的所有高层建筑的顶部,装上喷雾喷头,向空中喷水雾,这样水雾在空中下降的同时,就吸附了空气中的尘埃微粒,并把这些微粒带到了地面。当然喷洒设备要进行定时控制——在夜深人静时加长喷雾时间,在白天人们上班时停喷,以不湿行人的衣服为度。不过这种办法在风大时候效果差,而且人力物力投入比较大,不适合广泛推广应用。
有专家提出,应该通过向云“借雨”的方式来改善空气质量,也就是在有降雨天气过境的情况下,通过飞机或火箭向云中播撒干冰、盐分等催化剂,使云层降水或者增加降水量。不过遗憾的是,因雾霾的出现是频繁而且比较持久的,如果持续用这种办法,那就要耗费大量财力,而且连续的人工降雨,还会给气候和环境带来负面影响,所以此法并非上策。
还有专家建议,借助大自然的风的力量来驱散城市上空的雾霾。为此可以在城市四周借助有利地形,建造一些具有聚风作用的建筑物,并清除一些城市内具有挡风作用的建筑物。这样的话,雾霾就很难在城市上空“赖着不走”了。不过另有专家指出,这种办法其实很难操作,因为国内很多大城市在整体建设过程中,一般都没有把“风道”作为主要的规划因素。另外,有些大城市就在盆地内,所以这种方法基本用不上。
那么,有没有更科学、节省人力和物力的消除雾霾的妙法呢?用“冷雾带”灭雾霾?最近,北京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的研究人员正在尝试用制造“冷雾”的新办法来清除雾霾,这种办法目前被科学界认为是比较可行的妙法。这种妙法操作的难度并不大:在被雾霾笼罩的城市地面上,安置一些巨大容器,然后打开容器的喷射阀门,把容器中的液氮射入空中,使之在地面上空形成高度在10米-20米的冷却气体带——“冷雾带”。液氮是氮气在低温下形成的液体形态,因为它的沸点很低,仅有-196℃,进入空气后会使空气迅速冷却,并把空气中的水蒸气雾化,因而会产生“冷雾带”。“冷雾带”形成后,其中的液氮将在空气带内的尘埃微粒和其他污染物微粒上形成晶体,这些微小晶体因为比微粒重,无法在空中漂浮,所以很快就会掉落到地面上,雾霾因此就被清除了。实验显示,在比较寒冷的天气情况下,这条含有大量雾状液氮的“冷雾带”可以在空中维持数小时之久,但是在夏季或秋季,效果会有一定的打折,但清除雾霾的效果是显著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液氮的运输和喷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自身防护作用,否则容易被液氮冻伤。
目前这种妙法成本不高,也便于操作实施,未来可能会被普遍采用。但这种清除办法在实施后,未来会对大气环境产生哪些不良影响,还需要进行观察评估。当然,科学家还可以继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找到更实用的清除雾霾的妙法。
【小题1】列关于“雾霾”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英国专家对15.4万名心脏病患者均进行了平均3.7年的跟踪研究,发现雾霾微粒可以侵入肺部,会导致心脏病患者死亡率上升20%。
B.人们之所以想办法把微粒物质清除掉是因为雾霾害人且其中的多种微粒物质作祟。
C.采取向空中喷洒水雾的办法清除局部雾霾,这种方法比较有效,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广泛推广应用。
D.“出门掉进牛奶里”“人追尾人”“尘惯吸”等到处流传,人们在无奈的宣泄的同时,采取了一些巧妙的清除办法来应对正在弥漫的雾霾。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欧州科学家通过动物实验结果证实,雾霾超标严重能增加冠心病的发病率,给人们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B.由于国内很多大城市在整体建设过程中,一般都没有把“风道”作为主要的规划因素,因此借助大自然的风的力量来驱散城市上空的雾霾的方法其实很难操作。
C.氮气在低温下形成液氮,因为它的沸点很低,大约-196℃,进入空气后会使空气迅速冷却,并把空气中的水蒸气雾化,最终形成“冷雾带”。
D.时下,大面积覆盖我国的雾霾给国人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用“冷雾带”灭雾霾可能会被普遍采用,当然,科学家还可以继续找到更实用的方法。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雾霾的出现是频繁而且比较持久的,要减轻雾霾对人体的伤害,人们可以用一些清除办法来对付正在弥漫的雾霾。
B.在有降雨天气过境的情况下,用飞机或火箭向云中播撒干冰、盐分等催化剂,使云层降水或增加降水量,这个办法虽可改善空气质量,但并非上策。
C.在寒冷的天气下含有大量雾状液氮的“冷雾带”可以在空中维持数小时之久,并将在空气带内的尘埃微粒和其他污染物微粒上形成晶体,掉落到地面上,从而达到清除的目的。
D.人们正在尝试用制造“冷雾”的新办法来清除雾霾,虽然效果会受季节的影响,而且操作过程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但这种方法操作的难度不大,目前得到科学界的认可。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托管”岳阳楼不妨一试
近来,“岳阳楼将‘承包’给企业经营”的消息在岳阳炸开了锅。岳阳市政府网相关文件显示,去年11月当地发布公告,对岳阳市辖区内2个重点旅游景区经营权面向社会公开招商,而岳阳楼景区并不在此之列。而岳阳楼景区管委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岳阳楼景区虽不在招商名单内,但眼下景区已经正在进行经营权转让。
景区景点被商业经营者“托管”的原因不外乎三类:一类是“公家”经营不善,亏损运营,人工、养护、开发等成本巨大又不堪重负。第二类不排除有谋发展、做大做强的意思。一些地方守着景区景点的“金山银山”,因为自身不具有先进的管理和市场经验,亟待引进新的管理思维和运营模式将景区景点做的更好。当然也有一种迎合潮流的不负责的“托管”——看其他地方有这么干的,自己也“赶个趟”,打外包给“私人”,结果如何可能根本没有考虑。
将政府的景点景区“托管”他人,结局如何褒贬不一。“托管”型景区景点,因为托管的逐利因素,经营者往往采取竭泽而渔的方式经营,希望以最短的时间达到最大的目的,一些托管景区景点不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对旧有设施设备却过度使用,维护维修资金投入不足,更多的核算为利润等。这是多数托管景区景点的通病,结果就是一些地方托管出去的景区景点,政府没有赚到多少钱,景区景点却破坏损害严重,最终还得政府收拾“残局”。1999年至2003年间,湘西3个景区的经营权先后由政府许可给外地公司投资开发经营,然而,随着景区经营开发中暴露出的基础建设投入不足、品牌塑造力度不大、景区自身发展缓慢等问题,2009年,湘西州最终又将3个景区的经营权收回,就是一个不成功的典型例子。
然而,“托管”成功的也不乏其例。有的景区景点采取市场化的“托管”后,景区景点得到了快速发展,经营收益增幅巨大,成为一地的重要经济。凤凰县将所属的八大旅游景区“托管”后,仅2010年,景区票收入1.51亿元,整体旅游收入达30.02亿元,以先前的3倍,同时景区景点设施也得到了巨大改善,等等。
新的社会形势下,景区景点管理需要新思维。以公办模式和“政府式管理”景区景点,弊端多多,“浪费严重”、“资源闲置”等问题同样令人垢病。在“托管”式经营景区景点日益被社会关注和认可之时,一些地方探索这一新模式、大胆引进新的经营方式,这一理念和做法是值得提倡的。“托管”景区景点带有诸多的时代特征和先进元素,其优势和潜力是“公办”所难以比拟的,可以引进更高效的经营机制、科学的管理手段、成熟的市场品牌培育和融资的便便利。退一步说“公办”了几十年的岳阳楼始终“半死不活”,为什么不注入新鲜血液,让“托管”模式试一把呢?在加强监管的前提下,“试一试”又何妨?
(选自《光明网》)
【小题1】下列关于景区景点被“托管”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家”经营不善,人工、养护、开发等成本巨大又不堪重负,采取市场化的“托管”后,景区景点或许可以快速发展,经营收益增大。
B.―些地方守着景区景点的“金山银山”,因为自身不具有先进的管理和市场经验,亟待引进新的管理思维和运营模式将景区景点做得更好。
C.还有一些景区景点看其他地方这么干,为了迎合潮流,自己也“赶个趟”,打外包给“私人”,结果如何可能根本没有考虑,不负责任。
D.“公办”了几十年的岳阳楼始终“半死不活”,需要注入新鲜血液,目前实施“托管”模式,可以达到谋发展、做大做强的目的。
【小题2】下列关于论述“托管”型景区景点结局惨淡的表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托管”型景区景点的经营者往往采取竭泽而渔的方式经营,希望以最短的时间达到最大的目的,追求更多经济利益。
B.一些托管景区景点不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对旧有设施设备却过度使用,维护维修资金投入不足,更多的核算为利润等。
C.一些地方托管出去的录区景点,政府没有赚到多少钱,景区景点却破坏损害严重,最终还得政府收拾“残局”。
D.随着景区经营中出现的基础建设投入不足、品牌塑造力度不大、景区自身发展缓慢等问 题,一些当地政府将景区的经营权收回。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湘西的3个景区曾由政府托管给外地公司,但经营开发中暴露出许多问题,政府又收回, 说明政府意识到“托管”要慎行。
B.“托管”岳阳楼这一理念和做法,可尝试景区景点新思维管理,因为带有诸多的时代特 征和先进元素,其优势和潜力“公办”难以比拟,肯定势在必行。
C.“托管”可以探索新的经营模式,可以引进更髙效的经营机制、科学的管理手段、成熟 的市场品牌培育和融资的便利,值得关注和提倡。
D.“公办”了几十年的岳阳楼始终“半死不活”,在加强监管的前提下,注入新鲜血液,不 妨试一试“托管”模式。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的觉醒与魏晋风度

李泽厚

魏晋时期,社会变迁在意识形态和文化心理上的表现,是占据统治地位的两汉经学的崩溃。代之而兴的是门阀士族地主阶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其基本特征,就是人的觉醒。

《古诗十九首》以及风格与之极为接近的苏李诗,在对日常人事的咏叹中,直抒胸臆,深发感喟:“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被钟嵘推为“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的这些“古诗”中,却有多少个字用于这种人生无常的慨叹! 它们与友情、离别、相思、怀乡、行役、命运、劝慰、愿望、勉励……结合糅杂在一起,愈显其沉郁和悲凉。这种感喟,从建安直到晋宋,从中下层直到皇家贵族,在相当一段时间和空间内弥漫开来,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

生命无常、人生易老本是古往今来一个普遍命题,魏晋诗篇中这一命题的咏叹之所以具有如此感人的审美魅力,与其所包含的具体时代内容密不可分。从黄巾起义前后起,整个社会日渐动荡,接着便是战祸不已,疾疫流行,死亡枕藉,连大批的上层贵族也在所不免。于是,如何有意义地自觉地充分把握住这短促而多苦难的人生,便突现出来了。它实质上标志着一种人的觉醒。正因为如此,才使那些公开宣扬“人生行乐”的诗篇也抒发着一种向上的、激励人心的意绪情感:在“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底下的,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老骥长嘶,建安风骨的人生哀伤是与其建功立业“慷慨多气”结合交融在一起的。在“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后面的,是“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企图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去找寻人生的慰藉和哲理的安息。正由于有这种内容,便使所谓“人的觉醒”没有流于颓废消沉;正由于有人的觉醒,才使这种内容具备美学深度。

由人的觉醒意识的出现到人的存在风貌的追求,其间正以门阀士族的政治制度和取才标准为中介。自曹丕确定九品中正制度以来,对人的评议不再停留在东汉时代的道德、操守、儒学、气节的品评,人的才情、气质、格调、风貌成了重点所在。“朗朗如日月之入怀”“双眸闪闪若岩下电”“若登山临下,幽然深远”……无不要求以漂亮的外在风貌表达出高超的内在人格。

“以形写神”和“气韵生动”,在这一时期被提出,是毫不偶然了。所谓“气韵生动”就是要求绘画生动地表现出人的内在精神气质、格调风度,而不在外在环境、事件、形状、姿态的如何铺张描述。“以形写神”也是这个意思。顾恺之说,“四体妍媸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即是说,“传神”要靠人的眼睛,而并不靠人的形体或在千什么;眼睛才是灵魂的窗子。这种美学趣味和标准,与前述人物品评一致,它们共同体现了这个时代的精神——魏晋风度。

(节选自《美的历程》,有改动)

【小题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魏晋风度”出现的原因的一项是
A.魏晋时期,社会动荡,战祸不已,原本在意识形态和文化心理上占据统治地位的经学解体,门阀士族地主阶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兴起。
B.魏晋时期,由于社会原因,人生短促而多苦难,但一些人没有随波逐流,而是努力思考把握人生的方法,这种探寻标志着一种人的觉醒。
C.当时对人的评议标准发生了重大变化,以九品中正制度为代表,门阀士族的政治制度和取才标准,导致那个时代对人的存在风貌的追求。
D.“气韵生动”“以形写神”就是要求绘画生动地表现出人的内在精神气质、格调风度,它与“朗朗如日月之入怀”等表达出的内在人格,共同体现了魏晋风度。
【小题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的觉醒是魏晋时期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基本特征,它突出地表现在把握住短促而苦难的人生,活出生命的意义和精彩。
B.正因为整个社会日渐动荡、死亡枕藉,当时的文人才写下“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等诗句,表达积极向上的情绪。
C.《古诗十九首》中,人生无常的慨叹与友情、离别、命运、劝慰、愿望、勉励等结合糅杂在一起形成的感喟,成为从建安直到晋宋时期的典型音调。
D.魏晋时期对人的评价实现了从关注人的道德、操守、儒学、气节到关注人的才情、气质、格调、风貌,以漂亮的外在风貌表达出高超的内在人格的转变。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钟嵘评价《古诗十九首》“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可见,他也认为《古诗十九首》常常表达人生无常的慨叹。
B.顾恺之说“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要从眼睛去表现一个人的才情、气质、格调、风貌等,这与“双眸闪闪若岩下电”的说法异曲同工。
C.建安风骨的人生哀伤与建功立业交融在一起,正是人生短暂才更想建功立业,正是希望建功立业才更觉人生短暂,二者互为因果。
D.魏晋风度的形成源于当时的社会变迁,它不仅表现为人物品评中对人的存在风貌的追求,而且表现为其他领域中对人的内在精神气质的强调。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任何一个微小的事物,都包含着宇宙的无穷信息,而我们的认识相对于无限的宇宙来说,永远是微不足道的。我们有限的认识不仅不能穷尽大宇宙,就是那些小宇宙,那些我们司空见惯的事物,比如一只苍蝇,一块石头,甚至我们自己,也不能彻底认识。我们所知道的只是它的无穷性质中的很小很小的一部分,在它之中永远有一个无穷的未知的海洋摆在我们面前。因此对我们来说,任何一个存在物都是神秘的,因为我们永远不可能彻底认识它。甚至于,我们的认识究竟是否正确、正确到什么程度,我们也一无所知。我们所认识的那些事物,本来就早已存在着了,我们给它起了一个名字,于是就成了知识,如槐树、鹦鹉、原子、万有引力定律等。至于这些东西本身究竟是什么,我们不得而知。
我所谓不可知是绝对不可知,即这个世界的本质、它存在的意义以及它为什么要这样存在、为什么会产生这许许多多的事物、为什么会有这样那样的规律等问题,是我们永远没有能力解决的。知只是相对的,我们只具有相对的认识能力,我们只能生活在我们所能够认识的世界之中。
在大自然这个宴席上,人并不是一位特殊的宾客,每一种存在都有它存在的意义,是其他存在物不能替代的。我们人类尽管比其他存在物有着更强大的能力,可是,我们永远无法体验蚂蚁所体验到的世界。如果赶走了其他客人,人类也将从大自然中消失。
我们常常以不屑一顾的口吻来谈论那些“低级”的存在物,还常常把其他动植物只是当作一种食物来谈论。这实在是对大自然的亵渎,因为它们也同样是大自然智慧的体现啊!而且从进化史的角度看,那些“低级”的生物、无生命的存在物还是我们的祖先,没有它们,人类就不可能出现。因而对它们的不敬就是对祖先的不敬。
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这实在是太狂妄自大了,因为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他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正像一株小草也只是她普通的一部分一样,有什么资格与自然对立!
即使从人类自身智慧发展史的角度看,人类也没有理由过分自傲:人类的知识与其祖先相比诚然有了极大的进步,似乎有嘲笑古人的资本;殊不知对于后人而言我们也是古人,一万年以后 的人们也同样会嘲笑今天的我们,也许在他们看来,我们的科学观念完全错了,我们的航天器在他们眼中不过是非常简单的儿童玩具。人类的认识史仿佛是纠错的历史,一代一代地纠正着前人的错误,于是当我们打开科学史的时候,就会发现科学史只是犯错误的历史。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小聪明是狂傲的,而大智慧却是谦逊的。人类的智慧绝不是宇宙中唯一的智慧,也远不是最高的智慧,在宇宙中,一定存在着就本质来说远比我们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因为,“我们”的太阳系只有四十多亿年的历史,就演化出了有智慧的生物;而宇宙至少已有二百亿年的历史了,在那些比我们更古老的星系里,一定早就演化出了更高级的生物。这些生物的智慧是我们所无法比拟的。也许,他们看我们,就像我们看蚂蚁一般,即使我们中的那些伟大人物,在他们看来也不过尔尔。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有限的认识不仅不能穷尽大宇宙,即使是我们司空见惯的事物,比如一只苍蝇,一块石头,甚至我们自己,也不能彻底认识。
B.对我们来说,任何一个存在物都是神秘的,因为我们永远不可能彻底认识它。甚至于,我们的认识究竟是否正确、正确到什么程度,我们也一无所知。
C.人类的认识史仿佛是纠错的历史,一代一代地纠正着前人的错误,科学史只是犯错误的历史。那么,我们就没有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
D.知只是相对的,我们只具有相对的认识能力。不可知同样是相对不可知,关于这个世界的本质、它存在的意义等问题的认知所需的过程只是会无限漫长。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其实,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正像一株小草也只是她普通的一部分一样,没有什么资格与自然对立。
B.在大自然的构成中,人并不是一位特殊的宾客,每 一种存在都有它存在的意义,是其他存在物不能替代的。
C.我们人类尽管比其他存在物有着更强大的能力,比如有一天能够体验蚂蚁所体验到的世界,但如果赶走了其他客人,人类在自然的生存将是孤独的。
D.从进化史的角度看,那些“低级”的生物、无生命的存在物是我们的祖先,没有它们,人类就不可能出现。因而对它们的不敬就是对祖先的不敬。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类的智慧绝不是宇宙中唯一的智慧,也远不是最高的智慧,在宇宙中一定存在着就本质来说远比我们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
B.太阳系只有四十多亿年的历史,就演化出了有智慧的生物;而宇宙至少已有二百亿年的历史了,在那些比我们更古老的星系里,有可能早就演化出了更高级的生物。
C.任何一个微小的事物,都包含着宇宙的无穷信息,而我们的认识相对于无限的宇宙来说,永远是微不足道的。
D.宇宙中存在的更高级的生物,他们的智慧是我们所无法比拟的。也许,他们看我们,就像我们看蚂蚁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