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站在当代社会、网络时代的高点上,我们谈论传统文化,是在谈什么呢?
有人说“谈传统文化,实际上是谈日常生活”,这种观点可以说道尽了文化、传统的本质特征。因为,对于我们的传统来说也好,对文化来说也好,它们不过是世世代代累积沉淀的习惯和信念,渗透在我们的生活的实践中,是一种生活方式。换言之,我们怎样过日子就是文化。所以,依笔者理解,这个观点谈的是传统文化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的关系,告诉我们对传统的认知,对文化的感受,我们更应重在平时的累积和沉淀,让传统穿行于我们的每一个日子,让文化贯穿我们的整个生命。谈传统文化,实际上是在谈我们的生活与头脑中的传统文化的关系,谈我们对于与众 不同的文化的可敬、可叹、可咀嚼与可珍惜,也就是在谈你我他的日常生活,更谈我们的思路、我们的风度、我们的气派……
说到中华文化的玄妙处,我首先想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昆曲”。昆曲向以“闲雅整肃、清俊温润”的艺术品位著称,被看做是精妙高雅的传统艺术。它不仅是一种传统戏剧艺术形式,更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和情趣品位,本身就是传统和时尚的结合。著名作家、昆曲制作人白先勇曾制作了青春版昆曲《牡丹亭》,他大胆创新,并将时尚作为演出的美学标准之一,力求贴近当代人的日常审美生活,创作了美到极致的画面和舞美,让一部拥有400多年历史的传统名剧具有了符合今天审美趣味的时尚色彩,在演出时,人们感叹“太美了,美得惊心动魄,美得让人黯然神伤……”昆曲表演中的水袖柔婉、昆腔曼妙,可谓是对这种“玄妙”美的最好解释,“罕有其匹”。
传统文化是古老的文化,它走自己的路,处处坚持自身特色,但如果要融入社会与时代的大潮,变成我们的日常生活,就要求新求异,从文化样式上、审美趣味上体现时代精神。
故宫不仅是一座博物馆,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符号、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载体。近年来,故宫推出的一系列“萌系”文创产品迅速蹿红,比如朝珠耳机、“朕就是这样的汉子”折扇、建筑彩绘“秘密皇宫”与“戒急用忍”等,“故宫淘宝”在其微信公众平台发布《雍正:感觉自己萌萌哒》微信小文,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将有600年历史的故宫这一古老IP推上时代的风口浪尖……故宫博物院推出的这一系列文化创意之举,改变了文物仿制品素来古典、肃穆但缺少新鲜生命力的形象,切合了年轻人的审美心理,受到众多网友的认同和赞扬。正是这种随着时代生活进行文化创新和艺术个性超拔的努力,让古老的故宫走入当代生活,融入时代的文化之中。这也正合了王蒙先生所说:让我们试着接触一下中华传统文化,看看到底有多少奥妙玄机,可塑可化,真才实力,奋勇前进,得其时矣!
这些年来,我们正努力寻找一个合理的方向和方式来对待传统文化,但现实中,我们 看到有的人在割裂传统文化,有的人对传统文化进行浅薄和轻浮的解构和颠覆,更有甚者,干脆采取一种商业化的态度,消费传统文化……事实告诉我们,中华传统文化本就该是亘古常新的,这是其绵延五千年而不曾断裂的秘诀所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要传承弘扬传统文化,就要让传统文化更深地进入我们的生活,内化为我们时代生活的一部分——这是最好的传承之道。这也印证了文化和传统的生命力所在,“荀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摘选自许民彤《谈传统文化,实际是在谈什么》)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文化是世代积淀的习惯和信念渗透在我们的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生活方式。 |
B.昆曲作为一种戏剧艺术形式是传统的,它更代表了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和情趣品位。 |
C.传统文化要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文化样式和审美情趣上应体现出时代的精神。 |
D.中华传统文化五千年不曾断裂,就在于它时时求新,融入并内化为人们的时代生活。 |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以设问的方式,借他人之口得出“谈传统文化,实际上是谈日常生活”的观点。 |
B.第三段以白先勇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为例,论述传统文化具有一种“玄妙”美。 |
C.最后一段批评了对待传统文化不正确的方式,从反面论证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之道。 |
D.文章从“是什么“怎么样”两个方面,论述传统文化与日常生活的关联,层层深入。 |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文化不只存在于日常生活的表面,更在于精神呈现,是一种思路、风度、气派。 |
B.传统艺术的品位可以和今天的审美趣味合拍,人们推陈出新,使之具有时尚的色彩。 |
C.传统文化创意产品不同于文物仿制,而是融入时尚元素,切合了年轻人的审美心理。 |
D.故宫博物院推出的文化创意之举,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商业化消费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