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人的君子风度

近来,欧洲一些***温家宝曾经说过,无论多么大的数字除以中国人口数,都会变得很小。中国的人均GDP还很落后,而且按照联合国的标准,中国还有1.5亿人没有摆脱贫困。种种事实都在提醒中国、也提醒世界看到,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距离发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基于对“势”和“位”的理解,才能明白中国人的“为”。合乎道义的事情、援手危难的事情,中国人没少做,所以维和部队去了海地、护航舰队去了索马里、救援人员去了新西兰;属于自己的国际义务,中国人努力在做,所以推动减少碳排放、推动全球环境治理。中国古人说,“有所不为,有所必为”,这句话在本质上是说,行为要承载着价值观。中国人在国际上作为的标准,要言之,一符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二符合中国的发展中国家身份。

中国人很敬爱一位古代将军,他的名字叫李广。李广这个人德行高远、不善言谈,司马迁对他的评价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你读懂了李广的品格,就读懂了中国人的风度。

【小题1】对于“中国人的君子风度”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人的君子风度表现在中国人始终保持着最大的诚意,尽着最大的努力,坚持对外援助,推动地区和的和平和发展。
B.中国人往往采取一种“沉默是金”的态度,“君子寡言”的风度背后,不是理屈词穷的软弱无力,而是坚定不移地践行君子风度。
C.中国人的君子风度是认识到世界形势、历史趋势,对自身准确的定位,对合乎道义的事情及国际义务有所作为的体现。
D.古代将军李广是中国君子风度的杰出代表。他德行高远、不上言谈,其行为承载着中国人的价值观,被司马迁高度赞誉。
【小题2】下列对“势”“位”“为”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人眼中的“势”,与功利、强霸无关,它是正确把握当今世界大势,不为“势利”,不谋“势力”乐于与人合作,广交朋友。
B.中国人眼中的“位”,是时时刻刻给自己正确定位。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要想经济各方面都凌驾世界各国之上,还要走很长的路。
C.中国人眼中的“为”指“有所不为,有所必为。”合乎道义、援手危难等事必为。它体现了中国人的君子风度,体现了对世界的责任感。
D.“势”“位”与“为”三者是统一的。统一于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和中国人的发展中国家的身份,也统一于中国人的价值观。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国际上不友好的声音之所以发出,是因为那些声音的发出者很多人为了某种目的,而并不是为了真正想真正了解中国。
B.当一些国家与地区出现危机时,中国没有袖手旁观而是施以援助。共赢之事却无端遭到猜疑,正所谓“好人难做”。
C.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治理机制和新兴经济体都发生了变化。作者认为世界力量的对比正在向着渐趋均衡的方向发展。
D.作者认为,李广作为中国人很敬爱的一位古代将军,他的品格,他的作为,足以体现了中国人的君子风度。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2-19 04:10:2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邰丽华:生命的雀之灵
①如果说,一个人生命中的每一次感动都是因为某件事物的独特意义与自己精神取向中的某一敏感区域“触电”,那么,我生命中很重要的一次“触电”来自欣赏青年聋哑舞蹈艺术家邰丽华的舞蹈《雀之灵》并结识她。
②《雀之灵》这个舞是1986年由杨丽萍创作并首演的。但是,这位年仅25岁的聋哑姑娘是在没有任何音乐和节拍的情况下赋予了《雀之灵》另一种动人的神韵。
③和邰丽华第一次见面是在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会客室。很难想像站在面前的这个清秀的女子就是舞台上那个充满灵动的舞者,她眉宇顾盼中流露出的那种婉约更是让人充满了爱怜。因为交流不便,我的问题必须要先告诉手语老师,而手语老师再将我的话转达给她,然后她以很美的手势将自己的意思告诉手语老师,然后才是我。她的表达简单、纯净,纯净地让我知道很难通过这样的方式达到采访的目的,所以,我们最终约定,将采访放到网络上用QQ进行。于是,一个特殊的没有阻隔的交流让我真正领略了一个醇美的世界。
④音乐是舞蹈天生的催化剂,正是靠着音乐的刺激,舞蹈家们才能将自己所有对音乐的感受表现为躯体的流动。一曲《雀之灵》有多少节拍,她没有仔细计算过,但是我算过,700个左右,对于完全处在无声世界里的邰丽华来说,要想让舞蹈和这700多个节拍完全合拍,唯一的方法就是记忆、重复、再记忆、再重复。重复到最后的时候,她的心里已经有了一支永远随时为她响起的乐队。
⑤长期的无声世界使邰丽华有一种正常人无法拥有的平静心态,她用躯体的舞蹈为自己的生命刻画一个个精彩的瞬间,用心灵的音乐为自己的人生勾勒一曲曲完美的奏鸣。每次起舞,她就将自己带入快乐无比的心灵世界,在婀娜的旋转中找寻自己生命中的足印。
⑥如果说其他艺术家的舞蹈注重给观众带来的是艺术的完美,那么邰丽华的舞蹈则在这种完美之外给观众带了梦想与爱。从1992年开始,邰丽华的舞蹈艺术之路开始趋向一个又一个高峰。她用自己对舞蹈艺术独特的心灵体会为世界很多地方的观众带去一次又一次心灵的震撼。
⑦1992年10月,意大利斯卡拉大剧院举办了被称为艺术盛会的“无国界文明艺术节”,应邀演出的,都是当今世界上舞蹈界的超级明星和著名舞蹈家,邰丽华作为唯一的残疾人舞蹈家表演了极具东方情调的舞蹈“敦煌彩塑”。在观众为这个残疾人艺术家报以热烈的喝彩和掌声后,本次艺术节的艺术总裁激动地对她说:“与同台的超级明星们相比,你毫不逊色。”
⑧如今的邰丽华,已经把自己融入了《雀之灵》。每当大幕拉开,舞台灯光亮起,舒缓的音乐声徐徐飘渺,轻灵舞动的,仿佛就是一只美丽而充满灵性的孔雀,在寂静的山林、在如茵的草坪、在潺潺的溪畔,徜徉、曼舞……一颦一笑、一举一止,都那样出神入化,都那样恰到好处。人们欣赏到的,并不只是美丽动人的雀之形,而是充满神魄和魅力的“雀之灵”。实际上,能舞出神韵来的,不只是《雀之灵》,邰丽华表演的每一个舞蹈中,都是这样。这正是她的舞蹈成功之处,也是最为感人之处。同是少女角色,却能巧妙地通过一颦一笑、举手投足的细微不同。在《雨林》中,她演活了傣族姑娘的率真可爱、活泼奔放,任长发飘洒,欢跃山林,展示着勃动的青春;……在《千手观音》中,12位女孩、24只手,融成一尊金光闪闪的吉祥观音,所有的意境,似乎都凝结在邰丽华那颇带禅意的含蓄表情之中。她脸上虽无一丝媚笑,但在目光流盼、眉宇舒展、玉指轻拈之间,流露出会心的微笑与吉祥的祝福……
⑨邰丽华的舞蹈如诗如画,含意隽永,不仅可以使观众得到艺术的享受,而且讴歌了生命的尊严、价值和伟大的人类精神,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对于弘扬华夏文化、人道主义和文明友爱,起到了积极作用。在“无国界文明艺术节”上,被誉为“美与友谊的使者”。尽管她还很年轻,还是因其杰出的才华与贡献,而被业内人士推选为中国特殊艺术协会副主席。
⑩如果说艺术的境界就像海洋,需要用一生不断去跋涉、搏击那种惊涛骇浪,那么人生的过程却如湖水,只要能容人浅浅地濯足,体味其中静谧的清冽。
我问她残疾人自己的舞蹈是什么样的舞蹈,她说:“现在的舞蹈都是正常人帮助编排的,那是正常人的舞蹈,我希望能创造出残疾人自己的舞蹈形式,这种舞蹈,要让盲人可以‘看’,让聋哑人可以‘听’,让肢体残疾的人可以‘演’,要让所有残疾人可以共享舞蹈艺术的完美境界。”
【小题1】下列对人物通讯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人物通讯运用了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方法,写得十分感人。
B.作者认为,邰丽华用舞蹈书写了灿烂的人生,邰丽华用舞蹈将中国残疾人独特的精神世界展现给了世界。
C.通讯第④段用具体数字说明邰丽华是如何克服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以苦行僧般的毅力意志艰难坚毅地将《雀之灵》舞蹈的音乐节拍一个个深深刻进心灵的经过。
D.通讯的主旨是通过邰丽华这个典型人物向世界展现中国残疾人的精神风貌。
【小题2】通讯以“生命的雀之灵”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题3】通讯中用了许多抒情性议论句,请举例说说去掉这些句子可以吗?为什么?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移动支付也称为手机支付,就是允许用户使用其移动终端(通常是手机)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单位或个人通过移动设备、互联网或者近距离传感直接或间接向银行金融机构发送支付指令产生货币支付与资金转移行为,从而实现移动支付功能。

移动支付将终端设备、互联网、应用提供商以及金融机构相融合,为用户提供货币支付、缴费等金融业务。移动支付主要分为近场支付和远程支付两种,所谓近场支付,就是用手机刷卡的方式坐车、买东西等,很便利。远程支付是指:通过发送支付指令(如网银、电话银行、手机支付等)或借助支付工具(如通过邮寄、汇款)进行的支付方式,如掌中付推出的掌中电商,掌中充值,掌中视频等属于远程支付。

随着智能手机的推广和普及,移动支付已成为人们日常购物的主要支付方式之一,第三方移动支付在快速发展中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加速行业创新,开创红包的企业营销,加强了移动支付的社交性。伴随着智能手机技术的逐渐成熟,中国手机品牌纷纷推出具有NFC功能的手机。NFC支付安全、便捷、移动设备无需联网,NFC的推行将使得移动支付更加便捷化和安全化。

资料:前瞻产业研究院2018-11-02

材料二:(中关村在线新闻资讯)11月28日消息,移动支付市场近几年来快速升温,也催生了许多公司加入其中。近期,市场调研公司Merchant Machine发布了2017年全球不同平台移动支付的用户数量,国内的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分居排行。

数据显示,中国、挪威、英国是最喜欢用移动支付的三大市场,且明显高于其它国家。中国有接近一半(47%)的手机用户使用移动支付,微信、支付宝是首选的两个平台。挪威这一比例为42%,高于其它任何欧洲国家。英国排名第三,为24%。而美国只有17%。

在目前几个主流的移动支付平台用户数量上,微信支付以6亿用户位居榜首,支付宝4亿用户紧随其后,排名第二。PayPal为2.1亿用户,排名第三。苹果的Apple Pay用户为8700万,位列第四。

Merchant Machine预计,到2022年,移动支付App的成交金额将会达到14万亿美元。

(摘编自《中关村在线》2018年11月28日)

材料三:近年来,不断有数据显示中国新增移动支付用户增速放缓,甚至呈现下降的趋势。但支付宝前一次公布用户数是2016年年底的4.5亿,结合第三方数据和支付宝公开数据,2017-2018年一年间支付宝全球用户就增长了3亿。

支付宝方面表示,支付宝用户正在以超过55%的增速逐年增长。这一方面来自于阿里巴巴经济体的协同效应。由于阿里巴巴在一些欠发达地区获得了更多的消费者的认可,阿里巴巴财报显示,连续5个季度以来,年度活跃消费者均保持2000万以上的增长。另一方面,支付宝依托蚂蚁金服,在技术、场景和服务方面的布局也带来了用户的高速增长。

据悉,凭借支付宝不断丰富的移动支付场景和服务,全国超过4000万户小商家靠二维码贴纸实现收银数字化;市民在支付宝的城市服务中可以办理包括社保、交通、民政等12大类的100多种服务;蚂蚁金服通过和芝麻信用、网商银行合作,在交通出行、房屋租赁、共享经济领域推出了多种免押服务;在全球化方面,蚂蚁金服也加大了投入,不仅通过支付宝出境游服务中国游客,还选择了“造船出海”的模式,将自己在中国经过检验的技术和商业模式输出给9个海外本地钱包伙伴,形成全球“9+1”新格局,共同面向包括中国在内的超过30亿的用户市场。

(摘编自《中国商务新闻网》2018年12月03日)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智能手机的推广和普及,移动支付已成为人们日常购物的主要支付方式之一,单位或个人均可向银行金融机构发送支付指令,实现移动支付功能。
B.相关调查显示,从2014年到2018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呈逐年扩大态势,而在增速方面却有波动,预计今后两年还会减缓。
C.中国、挪威和英国是最喜欢用移动支付的三大市场,使用率明显高于其它国家。三个国家有接近一半的手机用户使用移动支付。
D.阿里巴巴在一些欠发达地区获得了更多的消费者的认可,资料显示,连续5个季度以来,年度活跃消费者均保持2000万以上的增长。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远程支付是指用手机刷卡的方式实现出行、购物或通过邮寄、汇款进行支付。
B.智能手机技术逐渐成熟,具有NFC功能的手机支付安全、便捷、移动设备无需联网。
C.目前移动支付平台用户数量排名为:支付宝、微信支付、PayPal和Apple Pay。
D.在全球化方面,蚂蚁金服将自己的技术和商业模式输出给9个海外本地钱包伙伴。
【小题3】为了吸引更多用户我国各移动支付平台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根据材料简要概括。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痛哭和珍
石评梅
惨淡庄严的礼堂,供满了鲜花,挂满了素联,这里面也充满了冷森,充满了凄伤,充满了同情,充满了激昂!多少不相识的朋友们都掬着眼泪,来到这里吊你,哭你!看那渗透了鲜血的血衣。
四围都是哀声,似乎有万斤重闸压着不能呼吸,烛光照着你的遗容,使渺小的我不敢抬起头来。和珍!谁都称你作烈士,谁都赞扬你死的光荣,然而我只痛恨,只伤心,这黑暗崎岖的旅途谁来导领?多少伟大的工程凭谁来完成?况且家中尚有未终养的老母,未成年的弱弟,等你培植,待你孝养。
不幸,这些愿望都毁灭在砰然一声的卫士手中!
当偕行社同学公祭你时,她们的哀号,更令我心碎!你怎忍便这样轻易撒手离开了她们,在这虎威抖擞,豺狼得意的时候。一直是同患难,同甘苦,同受惊恐,同遭摧残,同到宗帽胡同,同回石驸马大街。三月十八那天也是同去请愿,同在枪林弹雨中扎挣,同在血泊尸堆上逃命;然而她们都负伤生还,只有你,只有你是惨被屠杀!她们跟着活泼微笑的你出校,她们迎着血迹模糊的你归来,她们怎能不痛哭战线上倒毙的勇士,她们怎能不痛哭战斗正殷中失去了首领!
和珍!我不愿意你想起我,我只是万千朋友中一个认识的朋友,然而我永远敬佩你做事的毅力和任劳任怨的精神,尤其是你那微笑中给与我的热力和温情。
现在夜已深了,你的灵前大概也绿灯惨惨,阴气沉沉的静寂无人,这是你的尸骸在女师大最后一夜的停留了,你安静的睡吧!不要再听了她们的哭声而伤心!明天她们送灵到善果寺时,我不去执绋了,我怕那悲凉的军乐,我怕那荒郊外的古刹,我更怕街市上灰尘中那些蠕动的东西。他们比什么都蠢,他们比什么都可怜,他们比什么都残忍,他们整个都充满了奴气。当你的棺材,你的血衣,经过他们面前,触入他们眼帘时,他们一面瞧着热闹,一面悄悄地低声咒骂你“活该”!他们说:“本来女学生起什么哄,请什么愿,亡国有什么相干?”虽然我们不要求人们的同情,不过这些寒心冷骨的话,我终于不敢听,不敢闻。自你死后,自这大屠杀闭幕后,我早已丢失了,吓跑了,自己终于不知道究竟去了哪里。
和珍!你明天出了校门走到石驸马大街时,你记得不要回头。你一直向前去吧,披着你的散发,滴着你的鲜血,忍痛离开这充满残杀、充满恐怖、充满豺狼的人间吧!
沉默是最深的悲哀,此后你便赠给我永久的沉默。
和珍,梦!噩梦!想不到最短时期中,匆匆草草了结了你的一生!然而我们不幸的生存者,连这都不能得到,依然供豺狼残杀,还不知死在何日?又有谁来痛哭凭吊齿残下的我们?
三月廿五赴和珍追悼会归来之夜中写。
【小题1】文章主要以第二人称来写,其作用是什么?
【小题2】在作者的眼中,刘和珍是怎样的人?请整合文中的信息,简要回答。
【小题3】作者在痛哭和珍时,也写到自己。她是怎样写自己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小题4】鲁迅先生在《记念刘和珍君》中写道:“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而本文写道:“沉默是最深的悲哀,此后你便赠给我永久的沉默。”试就刘和珍事件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如果从1969年美国国防部创立的“阿帕网”算起,互联网至今恰好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历程。从早期的局域网发展到5G时代“万物皆媒、万物互联”的“物联网”,这项革命性的技术为整个世界带来了过去难以想象的便利和快捷,成为推动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不可或缺的“福器”。

以5G为代表的通讯技术的突破,加快了人类社会传输和处理数据的速度。随着用户与设备的接触和连接越来越频繁,人类传播进入了物联网时代。根据高德纳咨询公司的报告,物联网呈现出“爆炸式”的发展态势。目前全球有近50亿物件实现了互联。据预测,到2020年,全球物联网的市场容量将高达2.2万亿美元。

物联网让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进步、效率和机遇并存的智媒时代。但与此同时,物联网“万物互联”的这种属性,也使网络攻击具有前所未有的“连锁效应”,呈现出“愈连接愈脆弱”的特征。2017年9月,物联网安全研究公司通过利用蓝牙协议中的八个“零日漏洞”,设计了一组攻击向量(Blue-Borne),并在实验中构建了一个“僵尸网络”,以接管各类支持蓝牙的设备,传播恶意软件。据该项实验的负责人称,如果黑客利用这八个漏洞对蓝牙设备进行恶意攻击,受影响的设备将达到53亿台,无论当前市场上常见的智能设备还是新型物联网设备都很难从中幸免。

数据既是计算机执行人类指令的手段,也是连接不同设备之间的“信息”桥梁。互联网向物联网的演进,很大程度上是由呈“指数级”扩张的数据量所推动。据统计,2015至2017年三年间,人类所产生的数据量远超以往四万年历史的总和。人类已身处“数据海洋”的时代。然而,数据间的关联度愈发增强,人类的安全保障反而愈发“脆弱”。一旦单个数据发生泄露,就很可能是一场“多米诺骨牌”式的连锁危机。2018年爆发的“脸书数据泄露门”引发了全球舆论的关注。

美国网络安全专家施奈尔(Bruce Schneier) 2018年出版了一本畅销书《点击这里杀死所有人:超级连接世界中的安全和生存》。书中描绘了一幅物联网时代的末世景象:利用电脑杀人、撞毁汽车、让发电厂瘫痪,使用生物打印机引发流行病疫情,等等。在万物相连的情况下,万物都是“电脑”,从技术层面上讲确实可以做到按下鼠标便能够杀死所有人。尽管施奈尔也认为自己取的书名有“标题党”之嫌,但他希望借此引发人们对物联网负面效应的关注。在“万物皆电脑”的时代,万物都可能为“凶器”。不同终端在互联连接的同时,也将原本是由单个终端所承担的风险向网络中的其他终端“等量转移”,这使互联网时代“愈连接愈脆弱”的风险被进一步放大为物联网时代的“万物皆凶器”。

微软公司的报告显示,世界各国的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平均每年要为网络攻击所造成的损失支付40亿美元,而且这个数字还会继续增长。因此,在数据流动性空前增强、攻击表面急剧扩大的5G时代,如何有效保障物联网安全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摘编自史安斌《5G时代的物联网安全》)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计算机技术诞生半个世纪以来,为世界带来革命性改变,成为推动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福器”。
B.5G技术的突破,加快了人类社会传输和处理数据的速度,使人类摆脱互联网而进入物联网时代。
C.物联网让人类进入智媒时代,但其“万物互联”的属性,也是网络攻击具有连锁风险的原因所在。
D.互联网向物联网的演进,使世界的数据量呈“指数级”扩张,也使人类身处“数据海洋”的时代。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门见山,肯定了互联网在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就此展开了全文的论说。
B.文章二、三段重点分析了5G技术突破所带来的利弊,为我们正确使用5G技术提供了方法指导。
C.网络安全专家施奈尔著作中的景象作为文章的事实依据,说明了互联网可能会带来巨大的风险。
D.文章主要从物联网的特点及风险切入,以实例和相关的论著,论证了重视物联网安全的重要性。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云存储迅速发展,5G技术对数据传输能力的极大提升将使人们不再需要计算机设备的离线功能。
B.人类所产生的数据量不断增长,使数据间的关联度愈发增强,但人类的安全保障反而愈来愈脆弱。
C.大数据带来更丰富的信息和更小的偏差,但泄露的风险也在增大,我们要更注重自身的数据安全。
D.科技发展带来了空前的风险和挑战,甚至可能导致难以想象的灾难,威胁到整个人类的生死存亡。

同类题5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各题。
以前我们的文化是以大为特征、以大来标榜的。我们创造了大城市、大工厂、大烟囱、大流水线、大广场、大厦……可是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忍受大污染、大拥堵等等。可以说,对于“大”的迷恋在很大程度上是现代问题的症结所在。与此同时,信息社会的来临却让我们发现了“微”的魅力和“小”的美好。首先是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把我们带入了微交往、微传播和信息微循环时代,为微文化插上了飞速发展的翅膀。随着这种技术向社会文化和日常生活的其他领域的渗透,我们逐渐体会到,“微”和“小”其实是一种更亲切、随和、灵活、更个性化和人性化的生活样态和文化风格。可以说,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微时代”。
在这样一个时代,“微”已成为时代文化关键词。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小说、微媒体、微广告、微支付、微信用、微管理、微投资、微生活……所有这些以动态化、碎片化、零散化、即时化、去中心化为特征的新兴的传播方式、文化形态乃至经济活动形态、日常生活形态,已经在潜移默化间深刻影响了我们的时代。
站在这个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的历史性转型的高度看,“微文化”透露出转型的信息。“微”不仅是一种传播技术和传播方式,也是一种文化理想和审美理想,更标志着我们这个时代的转型。在微时代,权利更加分散,微技术使得真正的“草根”更加便捷地参与社会。微时代的经济更加尊重每一个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它提供的服务更加体贴入微。“微时代的文化”众声喧哗,张扬个性,它是一种平民文化、草根文化,重要特征之一就是由于低门槛和便捷性所带来的信息生产和传播的自主性。此外,它还打破了传统广播、电视等信息单向流动的特点,打破了信息的传播者和接受者的界限,实现了信息的充分交流、互动和对话,建构了一个新型的公共空间。微文化也是一种充满青春朝气的生动活泼的文化。在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生活方式、交往方式、生产和传播方式日新月异的时代,微文化已经成为青年的天堂,青年成为微文化的主力军。
当然,微时代并不是一个新的乌托邦,微文化也绝非完美无缺。微技术在方便信息发布的同时,也制造出大量的信息垃圾、瞬间信息,并使谣言的传播更加容易。它在扩大信息交流、拒绝信息自上而下灌输的同时,也造成了人际交往的部落化、江湖化和小圈子化,使得大规模的社会整合、大规模的社会共识的达成变得更加困难。最后,被消费主义裹挟的微生活可能使我们过度迷恋私人生活中的“小物件”“小玩意”,从而丧失了现代公民所应该具备的责任、理想、视野和胸怀。
所有由“微”带来的这一切,都为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以及政府管理部门提供了新的机遇,也使他们面临新的挑战。只有充分认识微时代微文化的特征,充分肯定它们的积极意义,同时充分警惕其消极后果,我们的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才能更加有效,我们的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研究才能与时俱进。
(摘编自陶东风《微文化需大关注》)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以前我们的文化以大为特征,该特征导致了许多现代问题的出现,而信息社会向我们展示了“微”的魅力和“小”的美好。
B.“微时代”出现了一些在文化形态、经济活动形态和日常生活形态等方面的新兴传播方式,它们具有动态化、去中心化等诸多特征。
C.“微”是一种传播技术和方式,也是一种文化理想和审美理想,让文化透露出这个时代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的历史性转型的信息。
D.微文化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以及政府管理部门只要抓住这个新的机遇,与时俱进,就能更有效的治理好国家。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微文化发展更为迅猛,同时深入影响社会文化和日常生活,让人们逐渐体会到“微”和“小”的优点。
B.微文化可以扩大信息的交流,拒绝信息自上而下灌输,但同时也有负面效应,它使我们达成大规模的社会整合和社会共识变得更加困难。
C.微文化重要特征之一是信息生产和传播的自主性,特征之二是实现了信息的充分交流、互动和对话,建构了一个新型的公共空间。
D.微文化张扬个性,它是一种平民文化、草根文化。真正的“草根”借助微技术更加便捷地参与社会,是微时代权利更加分散的表现。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际交往小圈子化,大规模的社会共识难以达成,公民丧失了应具备的责任和胸怀,这些都是微时代产生的“不完美”。
B.青年能成为微文化的主力军,是因为微时代科技日新月异,生活方式、交往方式、生产和传播方式日新月异,青年人能更快地接受和适应。
C.微信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方式,可以让人们体验到其所代表的更亲切、随和、灵活、更个性化和人性化的生活样态和文化风格。
D.如果想让我们的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更加有效,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研究与时俱进,就要充分认识微时代微文化的特征,认清其优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