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是爸爸,再见
弧笑弦
我爸不好了。
孙姐来电话时美国这里还是白天,可我觉得天一下就黑了。我匆匆忙忙往国内赶,可是还是晚了,死神带上我爸永久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我们父子不和,详情我不愿再提。总之,自从三年前我的母亲过世,我便认为国内的一切都和我没什么关系了。我甚至不愿去想:说不好哪一天,患心肌梗塞又贪杯的父亲也会死去。
我爸的遗体停在太平间,而我身边只有几个叫不上名字的远房亲戚。还有一个人就是孙姐,她是我们家的老邻居。我爸的遗容十分安详,仿佛知道我回来,静静地等着。这份安详加重了我心中的凄凉:他是我爸爸,我没能为他送终,总得为他办个体面一点的葬礼吧?这样凄凄凉凉地总不成个样子,可我又能怎样呢?
“对了,”孙姐悄悄取出一部手机,“你爸临终前叫我把这个给你。”
一部新手机。新得连指纹都看得清清楚楚。
“开机,”孙姐又说,“这也是你爸说的。”我照办了。开机不到三分钟,手机上传来了短信提示音。“打开看看。”孙姐又说。我又照办了,手机屏上显现一行字:“回来了?我是爸爸。现在按我说的做……不要发愁,我会帮你把我的葬礼办得像模像样的。”事出意外,我有点发蒙。
不过,我还是按照短信提示回到家,打开写字台抽屉,从里面找到一个信封。信封里有个小本子,密密麻麻写满了名字和电话号码,一共有六七十人。他们全是有必要请来参加我父亲葬礼的人。我爸的遗体转到了殡仪馆,接到我电话的人们陆续赶来。自从接到第一个短信,手机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显现一条新短信。
“刘,你得叫他刘叔,给他打电话,请他帮你主持我的葬礼。”
“别让来宾饿肚子。你给饭店打电话,我跟老板打过招呼了,让他们送盒饭来。每日三餐不能少,少了失礼。”
“别求车,我不在乎那排场。找公交公司雇一辆大巴,一天才二百块,省钱又实惠……”
“我快火化了吧?骨灰盒简简单单的就行,不就是个盒子嘛。”
简单说,我爸的葬礼办得很好。
这一切,居然是凭借他留下的手机,凭借那一条条有如神算般的短信促成的,以致我都不敢相信他真的死了。
葬礼过后,我正在整理他的遗物,孙姐敲门进来。“对了,”孙姐看着遗物说,“你爸好像有遗产给你。”我说没有。“再没收到短信?”孙姐满面狐疑。“没有。”我说着取出那部手机。
可巧,这时一条新的短信出现了:“我是爸爸。我的葬礼办得还好吧?以前爸爸和你有争执,是爸爸不对,因为我老是认为,儿子就该听老子的……这些都不提了。你现在要办两件事,一件事是去通信公司结算。他们开通了预约短信业务,你接到的所有的短信都是我预约设定的。另外一件事是,我给你留了笔钱,在银行的保险箱里。你可以随时去领取,保险箱有我设定的密码,密码号是5468□□□□□……”怎么回事?后面的密码号不显示了。我和孙姐相互对视,瞠目结舌。
我找到了通信公司,对方答复说:没错,那些短信都是你爸过世前半年预定的。根据双方合同,一旦手机开机,就会自动发送那些由我父亲预先拟好的短信。
“可是,最后这条短信不完整,”我说,“密码部分后面的五位阿拉伯数字,看不见了。”“我也觉得很奇怪。”对方说,“你是第一个开机的人吗?”这是我所没有想到的。“根据合同,这部手机里的短信允许循环发送两遍。会不会有人在你之前开过机,把密码弄没了?”的确,手机并未收到第二遍短信。
我回到了美国,每天照常上班下班,偶尔拿出父亲留给我的手机,出神地看上一会儿。一天,我的邮箱里忽然多了一封国内寄来的挂号信。看过信,我立即跑去银行,发现我的账户里果然多了一笔钱,对我来说相当多的一笔钱,那正是父亲留给我的遗产。
我把信读了一遍又一遍,直到泪眼模糊。
“我是爸爸。原谅爸爸在短信里骗了你。我料到孙姐会在把手机交给你之前开机偷看,所以银行保险箱和密码什么的,都是我编的,逗她玩儿的。现在邮局的信件、银行的国际汇款,都开通了预约业务,只要医院把我的死亡通知转告你刘叔,他就会帮我把一切办妥。总之,等你看到这封信时差不多就可以去查看汇款了,现在得说再见了。再见,儿子。爸爸爱你。”
【小题1】这篇小说特别注重讲故事的技巧,即通过层层设置悬念,吸引读者一步步读下去。请根据文本,对此作具体赏析。
【小题2】小说结尾告诉读者,孙姐偷看了手机短信。对于这一点,小说在前文埋了哪些伏笔?
【小题3】小说以“我是爸爸,再见”为题,有什么作用?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1-12 02:29:0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细胞生命的礼赞

刘易斯·托马斯

有人告诉我们说,现代人的麻烦,是他一直在试图使自己同自然相分离。他高高地坐在一堆聚合物、玻璃和钢铁的屋顶上,悠晃着两腿,遥看这行星上翻滚扭动的生命。照这样的描绘,人成了巨大的致命性力量,而地球则是某种柔弱的东西,像乡间池塘的水面上袅袅冒上的气泡,或者像一群小命娇弱的鸟雀。

近年来的生物科学,一直在使人根植于自然之中这一点成为必须赶紧正视的事实。新的、困难的问题,将是如何对付正在出现的、人们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的观念:人与自然是多么密切的联锁在一起。我们大多数人过去牢牢抱有的旧观念,就是认为我们享有主宰万物的特权这种想法正在从根本上动摇。

 可以满有理由地说,我们并不是实际存在的实体,我们不像过去一向设想的那样,是由我们自己的一批批越来越复杂的零件逐级顺序组合而成的。我们被其他生命分享着,租用着,占据着。在我们细胞的内部,驱动着细胞、通过氧化方式提供能量,以供我们出门去迎接每一个朗朗白天的,是线粒体。而严格地说,它们不是属于我们的。原来它们是单独的小生命,是当年移居到我们身上的殖民者原核细胞的后裔。很有可能,是一些原始的细菌,大量地涌进人体真核细胞的远古前身,在其中居留了下来。从那时起,它们保住了自己及其生活方式,以自己的样式复制繁衍,其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都与我们的不同。它们是我们的共生体,就像豆科植物的根瘤菌一样。没有它们,我们将没法活动一块肌肉,敲打一下指头,转动一个念头。

线粒体是我们体内安稳的、负责的寓客。我愿意信任它们。但其他一些小动物呢?那些以类似方式定居在我细胞里的生物,协调我、平衡我、使我各部分凑合在一起的生物,又是怎样的呢?我的中心粒、我的基体、很可能还有另外许许多多工作在我细胞之内的默默无闻的小东西,它们各有自己的特殊基因组,都像蚁丘中的蚜虫一样,是外来的,也是不可缺少的。我的细胞们不再是使我长育成人的纯种的实体。它们是些比牙买加海湾还要复杂的生态系统。

我当然乐于认为,它们是为我工作,它们的每一气息都是为我而呼吸的;但是否也有可能,是它们在每天早晨散步于本地的公园,感觉着我的感觉,倾听着我的音乐,思想着我的思想呢?

然而我心下稍觉宽慰,因为我想到那些绿色植物跟我同病相怜。它们身上如果没有叶绿体,就不可能是植物,也不可能是绿色的。是那些叶绿体在经营着光合工厂,生产出氧气供我们大家享用。但事实上,叶绿体也是独立的生命,有着它们自己的基因组,编码着它们自己的遗传信息。

我们细胞核里携带的大量DNA,也许是在细胞的祖先融合和原始生物在共生中联合起来的年月里,不知什么时候来到我们这儿的。我们的基因组是从大自然所有方面来的形形色色指令的结集,为应付形形色色的意外情况编码而成。就我个人而言,经过变异和物种形成,使我成了现在的物种,我对此自是感激不尽。不过,几年前还没有人告诉我这些事的时候,我还觉得我是个独立实体,但现在却不能这样想了。我也认为,任何人也不能这样想了。

地球上生命的同一性比它的多样性还要令人吃惊。这种同一性的原因很可能是这样的:我们归根结底都是从一个单一细胞衍化而来。这个细胞是在地球冷却的时候,由一响雷电赋予了生命。是从这一母细胞的后代,我们才成了今天的样子。我们至今还跟周围的生命有着共同的基因,而草的酶和鲸鱼的酶之间的相似,就是同种相传的相似性。

近来,我一直想把地球看作某一种生物,但总嫌说不通。我不能那样想。它太大,太复杂,那么多部件缺乏可见的联系。前几天的一个晚上,驱车穿过新英格兰南部树木浓密的山地时,我又在琢磨这事儿。如果它不像一个生物,那么它像什么,它最像什么东西 呢?我忽而想出了叫我一时还算满意的答案:它最像一个单个的细胞。

【小题1】不能证明“我们并不是实际存在的实体”的两项是
A. 我们被其他生命分享着,租用着,占据着。
B. 一些原始的细菌是我们的共生体。
C. 定居在我细胞里的生物为我工作、为我而呼吸。
D. 我们的基因组是从大自然所有方面来的形形色色指令的结集编码而成。
A.经过变异和物种形成,人类理应享有主宰万物的特权。
【小题2】对“线粒体”的认识有误的一项是
A. 线粒体被确认是一些原始的细菌,大量地涌进人体真核细胞的远古前身居留至今。
B. 线粒体是我们体内安稳的、负责的受人信任的原核细胞的后裔。
C. 线粒体在我们细胞的内部,驱动着细胞、通过氧化方式提供能量,以供我们使用。
D. 线粒体像蚁丘中的蚜虫一样,是外来的在人体内起到协调、平衡作用的生物。
【小题3】作者为什么说地球“最像一个单个的细胞”?请根据文章加以概括。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唐初年,国门未开,虽然历史上不乏张骞、班超、朱士行、法显等先贤的“通西域”之旅,但国人对西域的认知尚停留在想象层面。最早记载取经史实的是玄奘《大唐西域记》。由于地理、气候、语言、宗教和历史的特殊性,《大唐西域记》所记西域见闻颇具神奇性,有的简直就是微型神话。另一部重要史著是慧立、彦惊所著《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玄奘取经归来,唐太宗特制《圣教序》予以表彰,慧立、彦惊为了美化师尊的人格、功绩,又在传记里加入了许多神话因素.仿佛玄奘取经是“承天命”,有神力相助。
据目前资料,今存最早的“西游”文学作晶是无名氏的俗讲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正是它既有的神话品质为《西游记》奠定了发展的基础和方向。就神话渊源而论,《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的影响之一是首次加入神话人物猴行者,替代玄奘成为作品主人公,直接奠定了后世《西游记》神魔小说的性质。另一神话人物是北方毗沙门大梵天王。他曾邀请三藏法师在天界水晶宫讲《法华经》,作为奖赏,赐隐形帽、金环锡杖、钵盂三件法宝。
由于猴行者等神话形象的加入并成为主人公,直接影响到《西游记》内容和结构的变化。文奘是得道高僧,然终为凡人,以人的思维方式感受世界,所以取经途中所见所闻不过是西域之道里风俗,所历险难也不外是恶劣的自然条件和毒虫猛兽的危害。而猴行者的出现,一举突破了真人真媒事的局限,他亦人亦猴,亦仙亦妖。这样人物必然有超越常人的生活逻辑:他能腾云驾雾,变化作法,自然灾难不足以成为其对手,故必须引入妖魔鬼怪;为了保证取经成功,他到北方毗沙门大梵天王水晶宫求得护法之宝隐形帽、金环杖、钵盂各一件,这就使作品引入了神;一般得道高僧只是精通佛理而已,既不能长生,又无诸般神功可言,所以取经对象必须是一位若即若离、至高无上的佛主。这样,神、佛、魔三者齐集,作品内容和结构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此外,《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开启了降妖模式。亥奘取经,历难无数,《西游记》作九九八十一 难,历难的主要模式是降妖伏怪。而这无疑是以《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为首见。今存《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可以确定的历难故事为树人国遇妖术、火类坳遇白虎精、九龙池遇九头髦龙。三难数量虽少,但意义远大。它将历史上玄奘所历"此等危难,百千无以备述”的情形拟人化,将历难对象由恶劣的自然条件转变为妖魔鬼怪。这三个除妖故事也为后世《西游记》中九九八十一难提供了基本类型。
(摘编自2017年4月28日《文汇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大唐初年,国人对西域的认知尚停留在想象层面,玄奘去西域取经是“承天命”,有神力相助。
B.《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是今存最早的“西游”文学作品,奠定了《西游记》发展的基础和方向。
C.在“西游”这个故事中,猴行者亦人亦猴,亦仙亦妖,他的出现,一举突破了真人真事的局限。
D.《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把三藏的历难情形拟人化,将历难对象由恶劣的自然条件转为妖魔鬼怪。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介绍《大唐西域记》《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二书的情况,意在证明大唐初年的闭关自守。
B.文章介绍无名氏的俗讲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是为了证明该书对《西游记》创作的影响。
C.文章由古籍中的神话因素到猴行者神话形象的加入,层层深入地阐明了《西游记》的故事基础。
D.文章围绕《西游记》神话故事的形成这一中心,从多个侧面进行阐述,论证具有很强的逻辑性。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唐西域记》是最早记载玄奘取经史实的一部史书,具有神奇性神话元素,所记颇具神奇性。
B.《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的猴行者替代玄奘成为主人公,直接奠定了《西游记》神魔小说的性质。
C.猴行者到毗沙门大梵天王水晶宫求得隐形帽、环锡杖和钵盂等护法之宝,这就使作品引入了神。
D.如果《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没有相关的历难故事,《西游记》九九八十一难就不会有基本类型。

同类题3

   民间外交更能打动人心

虽然中国的改革开放迅速提高了自己的国际地位,但中国还没有塑造自己全球形象的国际经验,以官方声音为主的宣传使我们的话语缺少了能够满足民间需要的说服力;崛起的喜悦中夹杂的狭隘民族主义成分所产生的众多解气的话语,不仅无助于中国说服世界的努力,反而成为外国主流媒体报道中国时出现负面内容的重要原因,中国迫切需要在对国际政治和中国文化深入了解的基础之上,培育大量具有说服世界能力的民间人士,换句话说,中国人多,中国外交更需发挥民间优势。事实上,民众有意识的参与使众多涉外活动具有了外交意义,甚至比经过精心修饰的外交表述更能打动人心。

从二战结束到中美建交这段时间,中国和美国处在敌对、猜疑、相互隔绝和互不了解的状态,基辛格担任国务卿之后说:“我们仍然认为中国是我们面临的最抱敌意的国家。”但他第一次到上海时,早晨抽空跑出去看了看街上的人,回来却说:“中国人是一个和平的民族,脸上带着佛一样的微笑。”见到面目慈祥的中国人,观念就变了。基辛格转变观念的启示,也为我们解决一些重大的国际问题提供了思路。

长久以来,西方人坚信他们的文明是世界唯一成功的文明,它们是国家治理的范本,其生活方式值得向往,有些国家推行的所谓的“价值观外交”就是以这种意识为思想蓝本的。而人员流动的全球化,却必将证明“价值观外交”政治视野的局限性:2007年韩中贸易额为1500亿美元,相当于韩美和韩日的总和,韩中之间每周往返航班836架次,比韩国国内航班数量都要多,韩中之间已经建立了密不可分的经济关系,韩国驻华大使金夏中最近总结说:“在世界上,能与中国人用杯子喝53度白酒的只有韩国人,通过老白干的实力能说明韩中贸易额连年激增的缘由。”中韩两国人士炖上一盆狗肉,盘腿上炕谈生意时可能没想到外交,但却促进了外交,所以韩国赞赏中国的发展,事实证明,通过经济活动中民众的交流,中华文明逐渐扩大了在西方的影响,西方在如何看待中国走自己选择的道路方面逐渐变得客观起来,对中国持肯定态度的声音越来越多。

中国的文化中有“朋友信之”,“近者悦,远者来”的传统。现在每年有将近4000万人出国,中国人、中国资本、中国企业已经遍布全球。这是我们的优势,这么多人出去容易让外国人听到中国真实的声音。

目前,外国对中国的了解和我们的期望有很大差距,我们的宣传太像“宣传”,官员学者出国很怕说错一句话,民众的声音出不去,外宣就不真实了。不要担心扩大民间的声音会带来负面影响,我们改革开放的实践已经说明了民间和外界的交往越深,中国文化的影响就越大。英国首相布朗称:到2025年,中国讲英语的人将超过全世界以英语为第一语言的人数,若此,中国外交对外言说的能力将大增。

如今,国际事务中的言说能力正在与经济力量和军事力量共同成为主导国际政治的力量。现代政治就是言说政治,其突出特点就是,人们往往不仅仅要看一国的官员说了什么,更要看民众怎么说,说了什么。一个国家无论有多大的外交实力,有多少外交官,都不可能代替民间的交往,而在很多时候,几十个外交官说的“官话”,还往往不如一个普通老百姓的“俗话”更具有感染力。

【小题1】对“民间外交”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民间外交可以在官方宣传缺少能够满足民间需要的说服力时弥补中国塑造自己全球形象的国际经验的不足。
B.民间外交有助于西方客观看待中国走自己选择的道路和消除外国主流媒体报道中国时出现的负面内容。
C.民间外交强调民众有意识的参与,这使基辛格第一次到上海就转变了对中国的敌对、猜疑观念。
D.民间外交不必担心会给中国带来负面影响,外国对中国的了解越深,中国文化的影响就越大。
【小题2】对文中划线句“通过老白干的实力能说明韩中贸易额连年激增的缘由”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世界上只有韩国人能与中国人喝53度的白酒,韩国通过与中国的白酒贸易使两国贸易额连年激增。
B.2007年韩中贸易额相当于韩美日的总和,韩中之间每周往返的航班比韩国国内航班数量都要多。
C.韩国人在和中国人谈生产时对中国的发展的赞美虽然没有想到外交,却促进了外交。
D.中韩两国民众在经济活动中的交流比官方外交更具感染力,它使双方增进了了解,建立了互信,从而促进了韩中经济贸易的发展。
【小题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使中国更易发挥民间外交优势,从而更易让外国人听到中国真实的声音。
B.人员流动的全球化证明了西方国家建立在西方中心主义基础上的“价值观外交”存在政治视野的局限性。
C.目前外国对中国的了解和我们的期望有很大差距,这一事实充分说明了我国的外宣缺少民众的声音,太不真实了。
D.中国讲英语的人比全世界以英语为第一语言的人数还多,中国外国对外言说的能力正在与经济力量和军事力量共同成为主导国际政治的力量。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来自英国咨询公司“未来起源”的数据显示,在全球市场,智能家居产品2018年的出货量增长了39%,预计到2023年,智能家居全球市场规模将达1550亿美元。在中国,刚刚发布的《IDC中国智能家居设备市场季度跟踪报告》也显示,2018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出货量达到1.5亿台,同比增长高达35.9%。“未来起源”公司分析师菲利派·奥利维拉表示,智能家居设备已经可以帮助用户完成日常任务,提高安全性并节省能源费用,这一品类已成为消费电子产品中增长最快的领域。

目前“互联互通”已开始被视为智能家居下一场入口争夺战的关键词。包括阿里巴巴、百度、华为、小米等,都已开始搭建自己的智能家居平台,智能家居设备也开始“试水”支持多个智能家居平台系统。市场研究机构中商产业研究院在其研报中表示:“尽管突破依然是局部性的,但海量智能家居企业正在借助平台的力量打破互联壁垒,以实现更多的设备互联、场景构筑与体验,未来将是平台级之间共赢合作、构筑智能家居互联互通的真正时代。”IDC预计到2019年,将有67%的智能家居设备能够接入家居互联平台,将有23%的智能家居设备能够支持两种及以上互联平台。这不仅拓宽了用户的产品选择空间,也扩大了智能家居产业生态的范围。

(陈静《智能家居,可以出手了》)

材料二:


CNNIC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手机网民数量已经超过7.5 亿人,在全体网民中的占比高达97.5%,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为智能家居产品提供了远程操控的基础。随着我国家庭消费水平的日益提高,消费者对智能产品的需求也在从“价格导向”向“价值导向”转变。与2014年相比,性价比已经不再是智能产品需求的唯一决定性因素,对产品品质和新科技功能的追求背后是消费升级理念的兴起。主力消费群体对生活环境和品质的要求,将使得便捷、舒适的智能家居不再仅局限于高端市场。

《中国智能家居:社会环境——移动互联为远程操控创造条件,消费升级助推家居智能化》

材料三:

尽管智能家居市场热闹非凡,新品层出不穷,但罗马不是一夜建成,当前的智能家居市场还未成熟,无论是消费者的认知度、接受程度,还是智能家居产品,都有很长的路要走。

“如今市场上的智能家居产品很多属于‘伪智能’。”宁波木马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杨焕灿指出,很多所谓的智能不过是给产品增加了一个远程控制,通过联网用手机APP远程开启、操作或关闭。

就单品而言,使用智能扫地机的卢女士指出,机器性能还有待优化。比如家里沙发下面离地面有一定距离,因为这个高度,机器有时候走到沙发下时不能感应到前方障碍物,经常被困在沙发下需要人把它搬出来才能继续工作。此外,机器虽然对地面灰尘、毛发、棉絮、食物碎渣等清理效果还算理想,但对有点黏性的物质就无可奈何了。

另一方面,产品之间难以互通,让消费体验打了折扣。

在行业快速发展之际,目前国内大多传统厂商较重视智能家居单品的研发,试图通过各个领域进入智能家居市场。“不少企业自身生态系统逐渐丰富,但不同品牌之间相互隔离、难以互通,甚至一个家电对应一个手机APP,繁琐程度吓跑众多消费者,从而降低消费者的产品体验。”宁波洛可可创意咨询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苑永亮说。

价格也是智能家居普及的“拦路虎”。

作为全球领先的智能家居门窗电机制造商——宁波杜亚机电技术有限公司的研发人员郭先生说:“一些智能家居产品价格太高,让愿意消费的年轻人下不了手。也有一些企业通过概念化的营销手段,把智能家居吹得天花乱坠,顾客心理预期较高,但最终营销的风吹过后只留下一地鸡毛,产品华而不实。糟糕的用户体验,打消了用户对智能家居的积极性。”

他还提到了未来个人隐私的保护等相关难题。

《今日关注:智能家居离我们有多远》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18年智能家居出货量有了很大的增长,未来其需求量还会继续增长。智能家居设备已成为消费电子产品中增长最快的领域。
B.海量智能家居企业正在借助平台的力量打破互联壁垒,预计到2019年,将有一半以上的智能家居设备能够接入家居互联平台。
C.随着消费水平的日益提高,中国消费者对智能产品的需求也在从“价格导向”向“价值导向”转变,从注重“性价比”转为注重“品质感”。
D.市场上的很多智能家居产品只是借助于远程控制实现远程开启、操作或关闭,不属于真正的智能产品。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13—2017年中国手机网民数量占网民的比例逐年增长,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为人们远程操控智能家居产品提供了可能。
B.2014 —2017年中国消费者对智能产品需求变化显示,无论从性价比、新科技和功能、品牌知名度……促销力度、客服态度都是呈现增长态势。
C.目前国内大多传统厂商重视智能家居单品的研发,还努力通过不同渠道打进智能家居市场,以便在竞争中分得一杯羹。
D.在智能家居的市场推广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阻碍,智能家居行业的制造商有自己的思考,作为相关行业人员也应该积极地行动起来克服困难。
【小题3】智能家居的市场推广有哪些“拦路虎”?请概括回答。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优雅卓越女子胡因梦
江南雪儿
(1)我“打出当代卓越知性女子”字样,百度显示的是杨澜、柴静、林徽因、刘若英等人物,这些人的确非常优秀,但我欣赏的是另一位知性女子。
(2)她——就是李敖评说的:“如果有一个新女性,又漂亮又漂泊,又迷人又迷茫,又优游又优秀,又伤感又性感,又不可理解又不可理喻的,一定不是别人,是胡因梦。”
(3)她是百变的,她是卓越的,她是经典的,她是不朽的。
(4)她是才女、是贵妇、是不搭帐篷的吉卜赛、是山水画家、是时代歌手、是艺术的鉴赏人、是人生意义的勇敢追求者。她的舞步足绝一时,跳起迪斯科来,浑然忘我,旁若无人,一派巴加尼尼式的“女巫之舞”,她神秘。
(5)胡因梦出身辅仁大学德文系,又浪迹纽约格林尼治区,配上满洲皇族的血统和汉玉,使她融合了传统与新潮、古典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她是新艺综合体,她风华绝代。
(6)你不能用看明星的标准看胡因梦,胡因梦不纯粹是明星。明星都在演戏,但胡因梦不会演戏——她本身就是戏。
(7)她年轻时代风华绝代,用演戏演绎人生;她中年时,翻译著书,一身书卷气息者。
(8)我现在正在阅读的就是她翻译的《克里希那穆提传》。她不仅翻译,还自己写作、出书、演讲。上天就是厚爱这样的女性。这样的女性生命跌宕,波澜不惊。她是我心仪并敬爱的女性。她是我的心灵老师之一。
(9)撰写《克里希那穆提传》的作者是一位叫普普尔的女性,而翻译这本书的是一位卓越女性胡因梦。我读第一章前十行就被吸引决定要阅读下去,并推介给博友来分享。
(10)我还是要为胡因梦赞一句,35岁之前,作为电影明星,她永远是星;35岁之后,她以文化翻译为切入点找到了人生支点,她是火,她是光。
(11)星,永远要借助他物发光;而火,和光,永远是靠自身的能源和热力。
(12)我赞美胡因梦,她是温暖我们心灵的微光。
(13)……集美丽气质与卓越才华于一身,胡因梦,她是演员、作家、译者,最后蜕变为“身心灵”的探讨者与治疗者。想成为一位知性女子,她已为我们先期探路了,请让我们跟上她的步伐,向前向上。
(编者注:胡因梦1953年出生于台湾台中市。著名电影明星,作家,翻译家。胡因梦集美丽气质与卓越才华于一身,将历经半生的探索与跌跌撞撞,亲笔撰写成自传——《生命的不可思议》。本书从她父母那一代开始谈起,一直到她长大成为演员、作家、译者,最后蜕变为“身心灵”的探讨者与治疗者为止。书里生动的描绘了她的童年经历、两性经验、因缘生灭,以及对人类本体生存的洞察与反思,读来有一种直指本觉、豁然开朗的震撼。这是近年来最好看的、最坦荡的一本关于成长、自觉与自救的传记。随着书中细密、点滴的叙述,会发现作者很深刻且很有勇气的正视自己,是一部检视自我,呈现人性丰富内在的“心灵地图”。最近推出《耶稣也说禅》《钻石途径》等脍炙人口的畅销书,也读过万卷书且写得一手工整有力的书体的胡茵梦说:“……为这本书做审译与修订工作,犹如享受了近两个月的‘心灵飨宴’……”她仍然在向古往今来的心理学大师们学习并心存感激,唯一的期望是得到心灵的解脱,并分享自己的心路历程。)
【小题1】下列对文本内容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
A.文本开篇用大众熟知的知性女子,烘云托月,开门见山,引出传主“优雅卓越女子胡因梦。”
B.李敖的评说,多角度对传主的人性进行了通俗易懂的形象化概括,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他认为胡因梦是百变的,是卓越的,是经典的,是不朽的。
C.第5段,以概括性语言,描述了传主的出身与人生阅历,阐明传主的人生融合古今中外,颠覆民族与传统,从而使之成为风华绝代的新艺综合体。
D.8、9段以相对浓艳的笔墨书写传主中年时从事的主要事业,突出其翻译文字的精当和引人,为后文点赞传主是火是光,奠定了基础。
【小题2】下列对文本内容的解读与赏析,最恰当的一项
A.第6、7两段,先说传主“不会演戏”, 后又言其“用演戏演绎人生”前后矛盾,此乃本文一大瑕疵。
B.从最后一段可以推断出,传主最后蜕变成为了医生,主攻心理治疗。
C.12段“我赞美胡因梦,她是温暖我们心灵的微光”,是作者对胡因梦用多彩的生命演绎人生和艺术,直至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身心灵”的探讨者与治疗者,以自身的能源和热力,温暖着她的观众、读者和所有走近她的人而发出的由衷赞叹。
D.作者认为,胡因梦将历经半生的探索与跌跌撞撞,亲笔撰写成自传《生命的不可思议》,生动的描绘了她的童年经历、两性经验、因缘生灭,以及对人类本体生存的洞察与反思,读来有一种直指本觉、豁然开朗的震撼,是一部检视自我,呈现人性丰富内在的“心灵地图”。
【小题3】结合全文,自选角度,说说传主的多彩人生对自己成长的启示。(不少于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