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 题。
分子生物学家不怕公众问“你的研究有什么用”这样的问题,因为很多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研究都有很 强的实用性,几乎马上就可以指导医疗实践。DNA 修复机制的发现也不例外。
DNA 修复涉及一系列蛋白质,如果其中任何一种不能正常合成,都可能导致 DNA 无法正常修复。这样 的病人身体里的 DNA 损伤会以比常人快得多的速度积累,患某种肿瘤的概率也就比一般人大得多。
在先天性 DNA 修复缺陷中,最有名的是着色性干皮病。病人的核苷酸切除修复机制不能正常运作,因 此无法修复由紫外线造成的 DNA 损伤,哪怕是最轻微的阳光,都可以让皮肤起疱、发干并长出大量雀斑。 病人 100%会患皮肤癌,多在 20 岁之前离世。现在已经知道这种病有多种亚型,分别对应不同的缺陷基因。
理论上讲,如果在产前能够检测这些基因是否存在缺陷,就可以避免生出有缺陷的新生儿。 当然,考虑到着色性干皮病的发病率只有二十五万分之一,目前对这种病进行产前基因检查的需求可
能并不迫切。相比之下更值得注意的是由先天性错配修复基因缺陷引起的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这是 遗传性结直肠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在所有结直肠癌中占到 2%~5%。复旦大学的研究表明,在东亚人群中 这种基因缺陷较为常见,因此一定还有很多携带者未被发现。如果能通过基因检查确定为缺陷基因携带者,
就可以早做预防,避免或推迟结直肠癌的发生。
事实上,即使是一般人,也可能因为体内某些细胞的 DNA 修复机制出现后天的缺陷,而患上肿瘤。当 这些修复机制不能正常运作之后,肿瘤细胞的 DNA 就更容易出现突变,肿瘤的恶性化程度也越高。然而与 此同时,肿瘤细胞的繁殖也更依赖于还能正常运作的修复机制。如果这些修复机制也被破坏,DNA 将更容 易受到损伤,这样反而可以加快肿瘤细胞的死亡。
基于这一原理,科学家们从 DNA 修复相关蛋白质入手,筛选可以抑制其活性的肿瘤化疗药物,已经有 了初步成绩。欧洲生物制药公司阿斯利康就推出了一种叫奥拉帕尼的新药,可以抑制一种叫“聚 ADP 核糖 聚合酶”的 DNA 修复蛋白质的活性,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效果。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已经在 2014 年批准这种药上市,允许用它来治疗一种特殊类型的晚期卵巢癌。
【小题1】下列对 DNA 修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健康的人体具备 DNA 修复功能,但这种修复功能有可能丧失,而一旦丧失,会增加罹患肿瘤的机会。
B.如果产前能够检测包括核苷酸切除修复缺陷在内的某些基因是否存在修复缺陷,就有可能避免生出
有缺陷的新生儿。
C.对东亚人群而言,产前检查是否存在先天性错配修复基因缺陷比检查是否存在核苷酸切除修复缺陷 更迫切。
D.对因体内某些细胞的 DNA 修复机制出现后天缺陷而患上肿瘤的人来说,修复机制被破坏是有害无利 的。
【小题2】根据选文内容,最适合做本文标题的是
A.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的实用性B.DNA 修复机制
C.DNA 修复机制的实用性D.基因的自我修复
【小题3】结合文章相关内容,解释新药奥拉帕尼的作用原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8-08 08:55:1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心灵踱步

张秀亚

又是阴天,浮云的帘帏还未曾拉开。火车行过那长遍茅草的山坡,渐渐地速度快了起来。她觉得那垂垂的草叶,好像她的思绪,如波,如带,纷披,凌乱。

打开车窗,她又似呼吸到青麦般的沁人芳香。比那香味更浓的乡愁,似烟非烟,弥漫开来,沾濡上她的睫毛了。啊,在这阴沉沉的天气,无处不萋萋,在她这怀乡病的患者,也就无处不凄凄了。她眨了眨眼睛,车子正在浊水溪上的铁轨桥上狂奔,这溪水已经干涸了,只是溪床上一些乱石,大睁着茫然的白眼,无语地凝望着天空。

车子在终点停下来了,她的眼睛自车窗外收了回来,那本单调但有趣的大书,遂暂时向她阖起来了。她走出车站,亲切的目光到处逡巡着。

长髯的老榕树旁边,是几辆饱经风雨的破旧三轮车,那些车夫还认得她,古铜色的脸上,浮漾着古铜色的微笑。在数不清的日子里,在那简陋的车儿上,她享受过多少清风与明月。那时候,两个孩子还小。她可以从容地坐在车子座位中间,那两个蠕动的小身子,紧紧地依偎着她,有时候,一张红通通的小脸突然贴了过来,小手开始摸弄她的面颊,拉扯她的头发。她那时感觉到幸福、温馨,毕竟有两个美丽的小生命需要她……想着,想着,她不知怎的竟跳到一辆三轮车上来了。

车子上只有她一个人,空荡荡的,当年那两个可爱的孩子呢?他们的生活的天际线已经扩展了,他们有了自己的新天地,已不再需要一个母亲过分关怀与扶持……她的嘴角在搐动着,她在笑呢,在笑吗?

一缕阳光,穿过了车篷的缝隙,照到她的鬓边。暖洋洋的,就像当年两只温热的小手捧着她的脸,接着,嘘着气的小嘴巴贴到她的耳边来了,“嗯,妈妈,给我五毛钱,去买个大气球”。她笑了,这一次笑得真开心,但还未敢笑出声来,怕车夫听了会感到诧异。车子走过一片凤凰木树荫,顽皮的阳光隐去了,也没有了那甜甜的、泡泡糖味道的耳语了。

车子又转了一个弯,她看到那座图书馆了,白色的屋顶,土红色的墙头,散布着木棉花的影子。有着夕阳一般颜色的木棉花,给人一种古香古色的感受,和墙里边那些旧书的纸色一样,令人总想到过去的日子。

“啊,没有什么,秋天的落叶!”在把玩着那些落叶时,她随口念出这句译诗。的确,一片普通的枯干了的叶,原本没有什么,只是它代表着一个浅碧的春天,一个浓艳的夏日,一个有回忆的瑰丽生命。

车子一直向前驰去,身边传来淙淙的水响,那一道蜿蜒过这小城的长溪,又如半道项链般出现在她的眼前了。岸上那垂到水面的大堆大堆的紫藤,那画中烟村一般的紫色呢?还有那白船般的肥鹅,它们曾在水中衔吞落日,追逐浮云,把诗句拨弄在藻荇间,但如今这一切都不见了,只有那寂寞的流水,在岸边人家抛掷的菜叶下,现着一圈圈的旋涡。

车子停下来了,打断了她的沉思。啊,这是她的老家呢——什么地方才是一个游子的家呢?巷子里静悄悄的,只有谁家孩子养的鸽子在吐着泡沫般的声音。邻居门口的榉树,守望着一地日影,一条发亮的蜥蜴,在她这旧宅的短墙上爬过去了,是她的断了线的思想吗?

她原来是想在这个旧家里待一个下午的,但是到了门口,看到那锈了的铁锁,实在不想进去了。那宅院里满潴着一池清水似的寂静,她不想去搅动它。这些残破的砖头,这么多年来,看过多少次她的身影的闪出闪进,听过多少次她的絮语同歌声?真的,如今她已忘了那些老歌,那些可爱的老歌。她如今转而爱谛听寂静,她多喜欢那两句:“虚空至极,转觉万籁有声。”她如今已会自“无”中寻求“有”了。

太阳渐渐地斜下去了,她一直还未开启旧宅门前那把锁。任着它生锈吧,任着它锁住一地夕阳吧,她又要走了。她默默地祝福,为了她的这座旧舍,为了这条长巷,为了这座小城。

当晚,她又坐夜快车回到某城,她觉得很疲倦,也很快乐,她已做了一次心灵的踱步。

(选自《张秀亚散文集》,有删改)

【小题1】第3段说到“那本单调但有趣的大书”。“大书”的“单调”“有趣”各指什么?
(1)“单调”指:
(2)“有趣”指:
【小题2】简析“她在笑呢,在笑吗?”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小题3】文章通过写图书馆、长溪,分别表现了“她”怎样的感受?
(1)写“图书馆”的:
(2)写“长溪”的:
【小题4】根据文章,探究“心灵踱步”的意蕴。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顾维钧(1888-1985)字少川,上海人。被誉为“民国第一外交家”。

对一个24岁获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27岁成为驻美国公使、34岁出任外交部长的人来说,除了用“光芒四射”形容,你还能说什么?

《联合国宪章》上签署的第一个名字,是三个汉字:“顾维钧”。

1945年6月26日,在宪章签字仪式上,中国代表团因在发起国中按字母顺序列于首位,故代理宋子文担任首席代表的顾维钧第一个在《联合国宪章》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上世纪30年代,一家英国报纸的专栏作家曾提到这个熠熠生辉的名字,认为“中国很少有比顾维钧博士更堪作为典型的人了。平易近人,有修养,无比耐心和温文尔雅,没有哪一位西方世界的外交家在沉着与和蔼方面能够超过他。”

著名学者温源宁写过一篇印象记,起首便是:“无论什么时候想起顾维钧博士,人们都会情不自禁地联想到光芒四射的星星。”

那是1934年,温源宁写道:“作为一名外交官,他的成就称得上辉煌,要加以逐一列举,人们将不得不从惊讶开始而以赞美告终……他以1912年5月出任内阁秘书开始其政治生涯直到如今,凡是外交官员梦寐以求的最高职位他都已经得到了:驻美国公使(1915-1920)、巴黎和会代表(1918-1919)、国联理事会中国代表、驻英国公使(1920),并自1922年以后多次出任外交总长,而现在是驻法国公使。有一次,顾博士还做过几个月代理国务总理。”

50年后,温源宁在台湾去世之前,如果他还记得自己当年这篇充满“溢美之辞”的小文的话,他也许会微笑。因为顾维钧比温源宁文中所写的更加“光芒四射”,他经历了更多的大事件,也得到过更多的高职位。

1986年,顾维钧在纽约逝世。《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载文表示哀悼,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驻纽约总领事前往吊唁。

温源宁笔下让人“从惊讶开始以赞美告终”的顾氏履历还需要加上:中国驻外使节升格后,担任驻法、英、美等国大使;1945年出席旧金山会议,参与起草和签署联合国宪章;1957年后担任海牙国际法庭法官、副庭长,直至1967年退休;晚年完成13大卷、500余万字的《顾维钧回忆录》。

温源宁说:“他的朋友和敌人全都会承认,在国外代表中国利益的中国外交官中,再也不可能有比顾博士更好的了……出席巴黎和会时,顾博士已经由于是中国权益既有尊严又有才干的捍卫者而闻名于世。”

年方而立的顾维钧在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团中,位居后进。但当需要向和会最高机构“十人会”报告山东问题时,他的前辈们由于种种原因,或者拒绝出席、或者拒绝发言,是顾维钧勇于任事,出面侃侃而谈,痛陈山东问题的由来以及中国的态度,并从国际法的角度雄辩论证了山东当归还作为战胜国的中国。

这场精彩发言成为和会当天的头条新闻。发言刚一结束,美国总统威尔逊、国务卿蓝辛、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外务大臣贝尔福纷纷向他表示祝贺。

随后,顾维钧在和会上展开穿梭外交,希望能争取到对于中国最有利的结果。最终,在无望的情况下,中国代表团拒签和约。而根据外交史学者的研究,“此时独力支撑代表团的顾维钧对拒签和约的最终实现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从踏入外交界那天起,顾维钧的杰出表现一直证明着他的母校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对他的评价——“这所大学有史以来最有才华的学生”。

【小题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A.顾维钧年轻有为,被誉为“民国第一外交家”,他是第一个在《联合国宪章》上签上名字的人。
B.英国报纸的专栏作家认为中国很少有比顾维钧更堪作为典型的人,认为他平易近人,有修养,沉着和蔼,有耐心并且温文尔雅,想到他,人们都会联想到光芒四射的星星。
C.温源宁高度赞美了顾维钧的人生经历,诸如担任驻美国公使,巴黎和会代表,国联理事会中国代表,驻英法等国公使,海牙国际法庭法官、副庭长等。
D.顾维钧自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生毕业以来,一生在外交界纵横捭阖,为中国立下汗马功劳,对得起他母校校长对他的评价——“这所大学有史以来最有才华的学生。”
E.本文通过记述顾维钧的外交生涯,描写了他作为一名杰出的中国外交家的突出成就,为我们展示了一位外交家的感人形象。
【小题2】作者多次引用别人对顾维钧的评价,这样写有何好处?
【小题3】在巴黎合会上,顾维钧被称为“中国权益既有尊严又有才干的捍卫者”,这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
【小题4】顾维钧的外交生涯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可以从他身上学到什么?请给合文本举例说明。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多元共生的中国文化
多元共生是中国文化的显著特点。就中国文化的发生来说,它是多元的,具体可以说有黄河文化和长江文化不同的两源。我们过去讲中国文化,一般都讲黄河文化,以黄河文化为基准,因而黄土地文化、农耕文化、内陆文化、写实主义文化等等,成为人们概括中国文化的常用语言。
但长江文化为我们提供了不同于黄河文化的范例,甚至长江上游、中游和下游所呈现的文化面貌也是不同的。
长江上游四川广汉的三星堆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这些青铜器的造型和黄河流域非常不同,有非常夸张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充满了神奇的想象力,甚至使人怀疑这是中原人制作的造型。从这些青铜器的构造上,我们约略可以想象出四川人的性格似乎带有青铜器的刚性。而长江中游的楚文化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黄河流域出土的青铜器造型浑厚庄严,有力度,感觉很震撼;而楚地出土的青铜器造型轻巧,下座虽大,腰身却很细,年代也跟黄河流域差不多。“楚王好细腰”,宫廷的审美取向已经影响到了青铜器的造型。黄河文化的那些人们熟悉的特征,不一定完全适用于长江文化。长江自古以来航运便利,可以直接和海洋联系起来,如果说黄河文化带有内陆文化的特点,那么长江文化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带有了海洋文化的特点。长江流域南面的岭南文化,更是很早就直接跟海外建立了广泛的联系。
就学术思想而言,中国传统文化也具有多元互补的特点。学术思想是民族精神的理性之光,是最高形态的文化。儒释道三家思想的相互包容和互动互补是其显例。历史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有宗教战争,但是中国这么长的历史,很少有宗教战争。这是由于中国的文化思想有极大的包容性,特别是儒家思想。所以然者,在于儒家不是宗教,或如陈寅恪先生所说,“儒家不是真正的宗教”。正因为传统社会占主流地位的儒家不是宗教,儒释道三家的思想才融合得很好。汉以后儒家是在朝的思想,道家和道教以及佛教主要在民间。对于一个知识人士而言,三家思想的互补使得精神空间有很大的回旋余地,进退、顺逆、浮沉,均有现成的学说依据,所谓“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儒家思想给人以上进的力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传统士人的共同理想。但是,如果仕途受到了挫折,乃至革职、斥退、罢官的时候,道家无为的思想便可以给他很好的支撑。道教崇尚自然,可以让他畅游于山水之间。甚至遭遇罪愆,如果信奉佛教,剃度出家,也可以避世完身。总之生命个体不会陷入完全的绝境。所以,多元性、包容性和自性的超越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理性的基本特征。
传统中国还有发达的民间社会,主要以家庭和家族为中心,构成文化多元存在的社会依托物。依据文化人类学的法则,文化传统可以区分为大传统和小传统。一个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比如中国传统社会的儒家思想,就是大传统;而民间文化和民间信仰则是小传统。大小传统是互动和互相依赖的,当大传统遭遇危机的时候,我们仍然可以在民间文化中搜寻到它的碎片。所谓“礼失,求诸野”,就是这个意思。我们今天到东南亚一带,看到那里的华族社会,其中国文化传统的根性仍然相当牢固,甚至比我们国内看得更重。
【小题1】下列有关“中国文化”的解说,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中国文化通常是指以黄河文化为基准的黄土地文化、农耕文化、内陆文化、写实主义文化等。
B.中国文化的发生具有多元的特点,如同属长江文化的长江上游、中游和下游,所呈现的文化面貌就不相同,最主要的表现是在青铜器造型的不同。
C.黄河文化和长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两个不同的源头,黄河文化所具有的一些特征,长江文化不一定全具备。
D.中国文化的地域特征明显,例如黄河文化带有内陆文化的特点,而长江文化则具有鲜明的海洋文化的特点。
【小题2】下列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释道”思想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因儒家不是宗教,故儒释道三家思想才融合得很好。儒释道三家思想各有特点,形成互补,知识人士的精神空间因此有很大的回旋余地。
B.“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表现的是传统士人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想的追求。
C.儒释道三家思想的相互包容和互动互补的关系充分显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也具有多元互补的特点。
D.儒释道思想使人们在进退、顺逆、浮沉方面都可找到依据,因而生命个体不会陷入完全的绝境。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礼失,求诸野”是“传统中国还有发达的民间社会,主要以家庭和家族为中心,构成文化多元存在的社会依托物”的最好阐释。
B.在传统社会占主流地位的儒家思想在汉以后是在朝的思想;而道家和佛教思想则主要在民间。
C.道家无为的思想可以给仕途受挫的人以支撑,佛教可以使遭罪的人避世完身,而儒家思想给人以上进的力量,是大传统。
D.三星堆、黄河流域、楚地出土的不同造型的青铜器不仅反映了不同地域文化特点,也反映了不同地域人的性格及审美取向。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华为的鸿蒙操作系统于周五发布,引起了全球的强烈反响。人们普遍认为,中国电信巨头创建的操作系统技术先进,具有逐步建立自身生态的强大增长力量。它的诞生为全球运营系统模式的永久性变革拉开了帷幕。

②鸿蒙系统是基于微内核的全场景分布式操作系统。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基于微内核的操作系统。它有四个特点:分布式架构,自然流畅性,内核安全性和生态共享。分布式架构可以灵活地适应整个场景的丰富终端形式,可以支持各种不同的设备,包括大屏幕、手机、PC等,可以灵活地部署,对应不同的设备。

③过去几年的进展证明了华为能够走在技术领域的最前沿。今天华为的技术和人才储备、中国的整体技术环境和市场支持力,都比华为从落后跟着走一直冲到5G领先位置那个阶段强了一大截。鸿蒙的出现,恰好满足了中国整个软件业的迫切需要。鸿蒙将为国内软件的全面崛起产生战略带动和刺激。

④美国打压华为对鸿蒙问世起到了催生作用。鸿蒙问世无疑是被美国“逼”出来的,而美国对中国高科技企业施压已经成为一种战略趋势。中国整个社会已经下定决心,自主开发核心技术。鸿蒙是时代的产物,它代表了中国高科技必须实现的战略突破。这是中国解决许多“卡脖子”问题的一个带动点。鸿蒙与Apple和Android操作系统相比无疑正处于建设自身生态的早期阶段,但毫无疑问,它将很快在中国站稳脚跟,逐步走向全球。鸿蒙的技术非常先进,虽然中国的超级市场需要大量的内部协调,但这个市场通常会为新的操作系统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这不会是一个悬念。

⑤一旦形式势促使鸿蒙安装在华为的全系列产品中,华为手机的销量将在短时间内下滑,但这种暂时性的损失将带来华为的进一步崛起,以及中国操作系统和软件产业回归的全面繁荣。这笔大帐中国社会算得清,它的合理性也必将转化为一种特定的市场方式,以促进鸿蒙的成功。中国其他软件应用商和各利益实体将在全社会的推动下支持鸿蒙的开源,参与鸿蒙生态建设。

⑥世界憎恨美国电信和IT巨头的垄断,鸿蒙的问世是打破美国垄断的现实解决方案,它对全球技术平衡具有积极意义。虽然Apple和Android已经占领了全球市场,但欢迎竞争是市场的本质。只要鸿蒙科技确实处于领先地位,中国市场就会为他孵化并积累出一个有激烈竞争力的生态系统。中国面临一些高科技领域决定性的补短板和再创业问题,全社会的共识非常坚定,国家的政策倾斜也已初具规模。鸿蒙可以说已朝这个方向发出了最有力的一击,这不能成为华为与美国队比赛的一次失误。华为和中国的高科技产业已经没有退路,他们正在坚定地前进。虽然他们经历了短时间的困难期,但历史不会给中国的崛起提供另一种方案。

⑦我们还要看到,华为的坚强抵抗为中国其他相关制造商提供了喘息的时间,这使华为的屹立不倒具有了全局意义。中国制造商彼此既是竞争对手,又形成了一个微妙但却真实的利益共同体。让鸿蒙的生态系统得以建立,这不仅对华为的生死至关重要,也对中国所有相关制造商的未来生存环境有着决定性影响。

(摘编自社评《鸿蒙,中国高科技突围的英勇带动点》)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鸿蒙是世界上第一个基于微内核的操作系统,具有逐步建立自身生态的强大增长力量。
B.美国对中国高科技企业的施压已经成为一种战略趋势,美国对华为的压力在鸿蒙的出现中发挥了作用。
C.鸿蒙的技术非常先进,中国这个超级市场通常会为新的操作系统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D.中国整个软件业的迫切需要导致了华为能够走在技术领域的最前沿,出现了鸿蒙。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针对中国整个软件业的迫切需要,提出了华为鸿蒙的出现将为国内软件的全面崛起产生战略带动和刺激这一论点。
B.本文采用了先总论后分论的结构,论述了鸿蒙系统的特点、作用、意义。
C.本文在论证华为的鸿蒙系统非常具有前瞻性时,将跨越设备差距并实现用户场景控制体验的一致性罗列出来,认为这应该是未来的一种趋势。
D.本文论证了鸿蒙操作系统之所以可以在不同设备间灵活部署,是因为它采用了分布式架构。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面临一些高科技领域决定性的补短板和再创业问题,全社会的共识非常坚定,国家的政策倾斜也已具规模。
B.现在谈论鸿蒙的成功或失败还为时尚早,但就现实来看,它的问世无疑成为解决美国垄断问题的有效办法。
C.鸿蒙的诞生为全球运营系统模式的永久性变革拉开了帷幕,中国市场会为它孵化并积累出一个有激烈竞争力的生态系统。
D.鸿蒙安装在华为的全系列产品中,华为的手机销量将会下滑,但这种损失将带来华为的进一步崛起。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兄弟

他和小虎在一个院子里长大,上同一个小学,中学,一起逃课去游泳。十四岁的时候,他们学武侠小说里的样子,结拜兄弟。小虎问他,我们现在是兄弟,你会怎么对待我?他说,如果有人用刀砍你,我就替你挡着。小虎说,你尽拿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发誓,谁一辈子老遇到刀砍啊?他想一想,就说,如果你死了,我就替你养你爹妈和你弟弟。小虎于是和他笑着打成一团。

没想到成了真的。他医学院毕业,当医生的第二年。有天深夜,有人敲门,他打开门,门口站着小虎的弟弟小江,浑身是伤,缠着绷带,小江告诉他,他们全家人,包括小虎在内,在这天早晨去郊游的时候,遇到了车祸,只有小江幸存,从此,他在这世界上没有亲人,也没有人可以投奔,只有来找他。十二岁的小江,带着他的游戏机,还有一双破球鞋,来投奔他。他大哭着,留下小江。那一年,他二十四岁。

他的女朋友问:“这个孩子什么时候走?”他大怒:“他还能到哪里去?”温室长大的女孩子,没有被人这样吼骂过,转身离开,再也没回来。他没去追她,从此下定决心,如果要结婚,就必须是个能将接受小江的女子。此后的十六年,他没有遇到这样的人。

他爹妈接受了这个孩子,但是很多问题,还是要他解决。他真没想到,家里添个半大上学的孩子,真不是添双碗那么简单。他拼命加班,生活还是紧张。有天他去学校看小江踢球,这孩子穿着一双绽了口的球鞋,已经破了很久,不敢跟他要新的。他转身去卖血,用那钱买了五双球鞋。那年,他二十八岁。

小江高中毕业,死也不肯考大学,怕给他增添负担。他绑着小江,把他送进考场。那一年,他三十岁。小江快要毕业的时候,他得到一次机会,去美国进修。他放弃了。这一年,他三十四岁。

电视台和报社知道了他们家的事,要他上一个“人间真情”之类的节目,他拒绝了:“我把弟弟养大,很正常啊,怎么就要上电视了?”这年,他三十六岁。

小江有了女友,带回家给他看,那女孩子明知道他的身世,事后却还问他:“你这个所谓的哥哥怎么还不结婚,是不是有问题?”小江站在街上,悲哀地看看这个纯洁清白的女孩子,转身离开,任她在背后连哭带叫。小江从此下定决心,一定要找一个能够接受哥哥的女子做妻子。这一年,小江二十五岁。

终于遇到一个善良的女孩子,是一年后。在二十八岁那年,小江结婚。这个女孩子和小江本不打算举行婚礼,但是,他不愿意,他拿出他十年来积攒下的所有加班费、手术费,为他们操办了婚事。婚礼上,新娘和小江慎重地叫他“哥哥”。全场安静了整整一分钟。那天晚上,他被闹新房的人灌醉了,新人让他睡在新房里。恍惚中,他觉得自己真是老了。这一年,他四十岁。

【小题1】在小说的情节中作者为什么反复交代两人的年龄?有什么作用?
【小题2】①“他大哭着,留下小江”
②“他大怒:‘他还能到哪里去?’”
两句中他“大哭”“大怒”的原因是什么?体现了人物什么性格特征?
【小题3】小说的题目具有怎样的含义?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