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史学是一门科学。史学研究必须以史实为基础。马克思说得很清楚:“研究必须充分地占有材料,分析它的各种发展形式,探寻这些形式的内在联系。”因此,充分占有材料(即史料) 是进行历史研究的基础。但是,如何充分占有史料却是一个问题。在史料有限的古代,做历史研究时“读万卷书”就能够充分占有史料了。但在今天,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一个人读书万卷已经远远不够了。。

最近几十年,出现了史无前例的“史料大爆炸”,即可以利用的史料以不可想象的速度急剧增加。法国年鉴学派代表人物勒高夫说:“历史学今天正经历着一场、资料革命’,这一革命与新史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史料的革命必将引起研究方法的革命。这在网络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和研究方法推陈出新、层出不穷的今天,显得尤为突出。

网络信息技术在史学研究中的运用有多种方法,研究者可以根据自己研究课题的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以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提供的丰富资源。

网络信息技术运用于历史文献数据库建设,最初的工作是将文献扫描后上网,供读者使用。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检索功能,使这些文献能够方便地检索。用这两种方法建立的数据库,实际上是传统图书馆的发展和扩大,在台湾被称为“数位典藏”,数位典藏虽然作用很大,但它是被动的。对使用者来说,数据库中存储的大量文献数据除了检索,难以被更充分地使用。为了克服这个弊端,后来又兴起了“数码人文”,即建立的数据库不仅能实现资料检索,而且还能为研究者提供一个观察历史事件发生的环境,呈现出资料之间的脉络关系,以弥补史料本身存在的不足。在使用这种“数码人文”数据库时,只要输入一个搜索词,检索成果将是一个有意义的文件集,为使用者提供各种方法以观察其中的脉络。

史学工作者还可以利用更高级、更专业的数据库进行自己的课题研究。这些专业数据库和仅仅只提供关键词检索的历史文献数据库不同,其中的信息已经过加工,可以直接使用。比如,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建设的“中国历代人物传记资料库”,就是这样一个数据库。它在数据结构上更加复杂和精细,将历史事件转化为结构化数据。通过对这种结构化数据的提取、分析,研究者可以对历史人物进行群体研究,能够得到相关人物、事件的空间分布以及复杂的社会关系网络。

网络信息技术正在改变史学研究的现状和未来。然而,如同电脑不可能取代人脑,网络信息技术也不可能取代史学工作者的主观思考、取代史学研究的基本理论与与方法。更好使用网络信息技术研究历史,要求史学工作者积极投身于这一工作,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改进相关技术的应用。这样,不仅自己不会落后于时代,而且相关技术手段也会不断完善,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史学研究。

(选自李伯重《网络信息技术推动史学研究进人新时代》,有刑节)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一门科学,史学必须建立在史实研究的基础之上,因而必须充分地占有史料。
B.近几十年出现的“史料大爆炸”导致可利用的史料急剧增加,推动了史料的革命。
C.从“数位典藏”到“数码人文”,历史文献数据库的建设也在不断地进步与完善。
D.“中国历代人物传记资料库”是目前最高级的专业数据库,其中数据可直接使用。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段从史学研究的基础入手,联系时代发展,揭示在史学研究中运用网络信息技术的必要性
B.文章三至五段着重从数据库的建设和使用的角度。论述在史学研究过程中如何运用网络信息技术。
C.文章结尾段论述网络信息技术的优越性,指出它“正在改变史学研究的现状和未来”,并总结全文。
D.在论述过程中,文章综合运用引证、例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大大增强了论述的说服力与可信性。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何充分占有史料是史学研究中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并且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也在不断地变化。
B.在使用“数码人文”数据库时,如果输入“李白”进行检索,就会出现一个关于“李白”的文件集。
C.借助“中国历代人物传记资料库”,研究者不但能得到历史人物的个人资料,还能查到其社会关系。
D.在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时,史学工作者必须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进行主观思考,否则,就会落后于时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3-07 09:08:1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现代文,完成下列小题。
信 仰
下午两点半,下着细雨,天阴得有点发冷。我刚打开办公室的门,他也跟进来了。我沏了一杯茶,坐定,自顾喝茶,没理他。
他没有像以往一样,毫不客气地在沙发上坐下来,而是局促地站在屋子中间,抖瑟着。我没叫他坐,他也不坐。
他姓蔡,70多岁了,是上访专业户,我们都叫他蔡老头。办公室的人陆陆续续地来上班了,看见他,都乐了,都说,蔡老头,又到北京回来了呀?见到某某了吗?
某某指的是中央的一个大人物。
他说,回来了。又给每个人都敬上烟。
抽的是大中华。老头今天有喜事了?
我不问,其他人也不问,都去忙自己的事,把老头一个人撂在屋中间。他有话自然会说。
他果然就说了,他说,解决了,我的问题解决了。
我们都将头抬了起来,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又都一齐看着蔡老头。
老头高兴了,自个儿搬了个凳子,坐了下来,猛吸了一口烟,说,解决了,我的问题解决了。
我说,这么说,他们认定你是1940年入党的了?
老头说,不,他们说我是1949年入党的。
一屋子的人都笑了起来,几个人差点笑出了眼泪。
只有老头不笑,像看着怪物一样看着我们。我们也看着怪物一样看着他。
蔡老头真是个怪物。就为到底是哪一年入党的问题,十几年来,他一直在上访。本来,不管是1940年还是1949年入党的,他都享受离休待遇。可是他固执得很,死认定自己是1940年入的党,十几年里,他跑广州跑北京,几年工资都倒贴进去了。这一次,他去北京,是去找一个和自己一起出生入死的战友。蔡老头说,是真金,就不怕烈火烧。
我对他说,这么说,蔡老头,这一次你没有找到你那位战友?
不,找到了。老头说,他也说我是1940年入的党,我确实是1940年入的党。就是那一年,日本鬼子的炸弹炸伤了我的左腿。老头说着就卷起他的裤腿,把那一个碗口大的疤指给我们看。
老头的固执劲又来了。屋子里的几个人又都笑了起来。按惯例,老头接下来会呈上他那一叠厚厚的材料。那一叠材料里有上至中央下至村委会的公章,老头每到一个地方申诉,就一定叫人家盖上公章,明明那公章一点也不管用,可老头信它。那一叠材料里,就有我亲自给他盖上的十九个公章。我拿出公章来,准备给他盖上第二十个公章。
可这次老头没带材料来,见我们都笑,老头张开的嘴又闭上了。
我说,蔡老头呀,你这次来,到底想干什么呀?
老头搓搓手,说,嘿,我要干什么呀?突然又说,你们都是党员吧?
办公室里几个年轻小伙子打趣道,蔡老头,党员又有什么用呀?你还是先弄清自己是哪一年入党的吧。
老头激动起来了,满脸通红,牙齿格格地响。他大声说,我告诉你,小子,我是1940年入党的,我是老党员了。入党没用,干啥有用?你说说,你说说。泡歌厅、包二奶,这些就有用了吗?你们这些人,还是共产党员吗?
老头几乎要跳起来了。他说,我这次去北京,我那位战友死了,他死了,我突然想开了,他干了一辈子革命,死了还将遗体捐献给国家,我还在哪一年入党的问题上争什么,我还算个共产党员吗?!老头突然“啪”地一巴掌打在自己脸上。
清脆的一巴掌,像打在办公室每个人的脸上。大家都不说话,老头脸色发紫,我脱下一件衣服,披在他身上
我的心里,流着长长的泪。
【小题1】下列对小说的理解或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以“信仰”为题,既有作者对人物塑造的考虑,也体现了作者对情节设计、主题表达的用心。
B.第一段中“我”自顾喝茶、不理蔡老头,这是因为“我”因缺失信仰而高高在上,严重脱离群众,漠视群众疾苦。
C.蔡老头初进办公室时“局促”、“抖瑟”,是因为他想明白了自己曾纠结的问题后感到愧疚,同时也因不知道如何向大家说明而尴尬。
D.蔡老头反复说“解决了,我的问题解决了”,是因为他在入党时间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后抑制不住自己的激动。
【小题2】文中说“蔡老头真是个怪物”,请概述 “我们”这样认为的理由。
【小题3】小说中写到了办公室几个年轻小伙子打趣“党员有什么用”,这在情节安排上有什么作用?
【小题4】倒数第二段写“我脱下一件衣服,披在他身上”,这一细节反映了“我”怎样的心理?
【小题5】巴金说过:支配战士的行动的是信仰。请结合小说并联系现实,谈谈你对这一名言的认识。(不少于200字)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作家与小偷

陈卫东

夜深人静,我打开窗户跳进了一户人家。不用担心被人发现,因为这家没有人,这是我侦察的结果。

我在客厅的沙发上躺下,发现茶几上有一张信纸,被一只豁口的玻璃杯压着。好奇心让我拿起了它。

尊敬的先生:

您好!

欢迎光临寒舍,您是最近唯一的一位客人,您的到来让我真的很高兴,已经很久没有人来看我了,这种孤寂的心情您一定能理解。作为一个作家,写不出东西的沮丧,就像您劳累了一天,一无所获,不,比那还要严重。素材就是作家的救命稻草,为了寻找这种稻草,我只能出去一段时间了,对于您的到来,也没有隆重的欢迎仪式。

您一定很失望吧!这里的房间竟然没有您要找的东西,不过您不要生气,冰箱里还是有一点食物的,您要不嫌弃的话,请尽情享用。如果您没有地方住的话,就请您留在这里,让这个屋子里有一点人气,冰箱里的食物能让您对付几天的,不过有一个小小的要求,一定要把卫生打扫好,走的时候把垃圾带走,这个小事情我相信尊敬的先生您一定能做到的。走的时候不要再翻窗户了,玻璃松动了,我怕不小心伤到您,有一把备用钥匙在门后面鞋柜的第二层左边第一个鞋盒里。

祝您在这里生活得愉快!

您的朋友:东子

我打开冰箱,还真的有食物,看来这家伙说的是真的,不过他的名字我好像真的没听说过,也许就是个不入流的小作家,为了写作真的去找素材了。

我在门后面的鞋盒里还真找到了一把钥匙,钥匙下面还压着一张纸。

尊敬的先生:

您好!恭喜您拿到钥匙,拿到钥匙我们就达成了一份协议,那就是住在这里,住在这里时要把您每天的经历写在书房二排靠右的一个笔记本里。对于这个要求,我相信先生您不会拒绝的,因为我是个作家,我需要素材。

您也许就是我下一部小说的主角,先谢谢您,也祝贺您!

写写我的经历,这个没问题的,我把钥匙揣进衣兜里,有一种房主人的感觉,这感觉差点让我流下眼泪。

我大摇大摆地开门出去,又大摇大摆地开门回来。

我好像真的是这个屋里的主人。

我又重新把这个房子巡视了一遍,两室一厅外带一个书房,卧室里很简洁也很干净,书房的墙壁是一圈书柜,除了书还是书。中间有一张陈旧的桌子,旁边一把过时的椅子,桌子上还放着一本书。我拿起来随手翻了下,一张纸条从里面飘了下来。

尊敬的先生:

您好,很高兴您能打开这本书,说明先生还是一个很有品位的人,不过这本书的内容先生一定很感兴趣,我敢打赌,先生您一定能耐心地读下去的。

让我读书,哈,我差点笑出声。我可一点儿兴趣都没有。我倒对这种纸条感兴趣,还有这个叫东子的家伙。

我最终还是没有忍住诱惑,拿起了这本书,真如东子所说,这书真的让我很有兴趣,在二十三页的中间有用铅笔写下来的话:

尊敬的先生:

您好,您能看到这里,我真的很高兴,本书的第一页第一行的第一个字,到二十三页第一行的第一个字,您有兴趣的话可以把它找出来。

门后面鞋柜的第一层左边第一个鞋盒里有惊喜在等你。

哈,竟然是一张面值五十元的人民币,这个叫东子的家伙太有意思了。当我把所有的鞋盒都打开,口朝下使劲摇的时候,竟然一毛钱都没有,有的是一张令我额头冒汗的纸条:“尊敬的先生,您好,请把鞋盒摆放整齐。”

我竟然在这个地方待了三个月,这个叫东子的家伙也没有回来。

我现在已经不是小偷了,自从住进了这里,我就无法再做小偷了。白天根本没有心思再去踩点,满脑子都是东子安排的意想不到的惊喜,你刻意去找,没有。不经意间就有了。这不,我刚从一本书里找到一个招工启事,没想到一去竟然应聘上了。

明天就要走了,还有最后一本书《老人与海》没有看完,没想到我还能喜欢上看书。当我合上书时,在最后一页上,我又看到了几句话:

尊敬的先生:

您好,如果您要走的话,请把钥匙放回原处,把冰箱里放满食物,还有水电费一齐交了吧!尽量恢复您刚到来时的样子!

微风轻拂,我走在清晨无人的大街上,心情就像风一样轻快,我在想东子的下一部小说的主人公是不是我。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作家与小偷”为题,不仅交待了小说的写作对象,也给读者留下了许多猜想的空间,是一个富有悬念意味的标题。
B.茶几上的“豁口的玻璃杯”及家中的陈设,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这位煞费苦心挽救小偷的作家并不太富裕,这更突显出作家人格的高尚。
C.“我”是一个生活无着的小偷,在无意中进入一个作家的家里后,思想发生了转变,生活轨迹发生了巨大改变。
D.小说结尾写“我”的心情就像风一样轻快,这说明他在作家的启迪之下决定告别过去,开始新的有意义的生活。
【小题2】小说运用了怎样的叙述角度和方式,有何作用?请结合作品筒要分析。
【小题3】“作家”用信笺的方式和小偷交流,促使其转变。请结合作品谈谈信笺在人物转变中的作用。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墨西哥发现提及2012预言的玛雅文字新记录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1月29日消息,古玛雅人预言2012年将是世界末日,无论是考古学家还是普通公众都对这一预言予以极大关注。墨西哥国家人类学与历史研究所的考古学家承认,他们发现了第二个提及2012年末日预言的古玛雅文字记录。 这一记录是在科马卡科废墟发现的,刻在一块砖块上。

科马卡科是古玛雅人建造的砖结构寺庙之一。在此之前,考古学家只发现一件提及末日预言的古玛雅文物,即在墨西哥湾塔巴斯科的托土盖罗发现的一个刻着象形文字的石板。

国家人类学与历史研究所发言人阿托罗-门德兹表示,这个砖碎片很多年前就已经被人发现,一直在进行深入研究。这件文物一直保存在研究所,并未对外展出。在一些网上论坛,专家们对这个被称之为“科马卡科砖”的古玛雅人文字记录进行了讨论。

很多人仍旧怀疑科马卡科砖上的文字提到2012年12月21日或者12月23日是玛雅人预言的世界末日。美国德克萨斯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的玛雅铭文专家大卫- 斯图亚特表示:“一些人认为这是另一个提及2012年世界末日的文物,但我仍持怀疑态度。”砖块上的铭文记录了所谓的“历法圆”,这是日子和月份位置的一种组合,每52年重复一次。

砖块提及的日期为第13个Baktun末期。Baktun是一个大约394年的周期,13是一个重要数字,在玛雅人心目中拥有神圣地位。玛雅长计数历开始于公元前3114年,第13个Baktun大约结束于2012年12月21日。但斯图亚特表示,砖块上的日期同样与过去的一些类似日期相符。他说:“我们没有理由怀疑这是古代的另一个日期,与古典时期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有关。实际上,砖块上的第三个象形文字似乎是动词 huli,意为他/她/它来了。与托土盖罗发现的石板不同,这个砖块上没有采用将来时的记述,更多的是讲述科马卡科的历史,而不是预言未来。”

托土盖罗石板和科马卡科砖上的文字可能是在1300年前左右刻上去的,从某种程度上说都有隐含意义。托土盖罗石板提到了可能发生在2012年的事情,这些事情与玛雅人心中的神秘神灵——掌握着战争和创造的Bolon Yokte有关。石板上的腐蚀痕迹和一道裂缝导致一些象形文字几乎无法辨认,最后的一段已经遭腐蚀的象形文字似乎可以解读为“他将从天而降”。

科马卡科砖刻有文字的一面朝内并且上面涂以灰泥,说明不想被人看到。墨西哥国家人类学与历史研究所一再表示2012年12月末将是世界末日或者将发生改变世界事件的传闻不过是西方人对古玛雅历法的一种曲解。他们一再重申西方的救世主想法歪曲了玛雅等古代文明的宇宙观。研究所的专家指出,古玛雅人将时间看成一系列圆圈,有规律地开始和结束,一个圆圈的结束并不代表任何末日灾难。

鉴于互联网上充斥着大量有关2012年末日灾难的流言,国家人类学与历史研究所将于本周在墨西哥南部的帕伦克考古遗址举行圆桌会议,邀请60名研究玛雅的专家出席。他们将在会上为消除人们对玛雅长计数历中一个时代结束和另一个时代开始的种种疑虑而展开讨论。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第1、2两段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无论是普通民众还是考古学家都对玛雅人"2012世界末日"预言给予了巨大的关注,并且有人们都相信这一预言的真实性,并且为之不断验证和探索 。
B.不论是托土盖罗的象形文字石板,还是科马卡科废墟上的文字砖块,都出自在墨西哥,所以墨西哥人在"古玛雅文明"以及"2012世界末日"研究方面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且拥有最权威的研究成果。
C.科马卡科是墨西哥现存的最完好的古玛雅人砖结构寺庙,它出土的雕刻有古玛雅文字的砖块,为当代人研究玛雅预言和文明提供了帮助。
D.科马卡科废墟发现的砖块意义重大,但它并不是我们研究玛雅文明的唯一的信息。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国家历史研究人员承认他们已经发现科马卡科废墟砖块很多年了,之所以没有向世人公布,是因为其研究成果还不够成熟,还未获得有把握的结论。
B.包括美国德克萨斯州大学大卫- 斯图亚特在内的很多人都怀疑"玛雅2012世界末日"的预言。
C.大卫- 斯图亚特对科马卡科砖块上铭文所记录得 "历法圆"非常认同的,但同时他又提到砖块上记录的时间也可能与过去某个重要的历史事件的日期有关。
D.科马卡科砖块上提及的日期Baktun或可作为证明"世界末日论"的证据,但动词huli却在暗示我们它讲述的历史而非预言。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墨西哥国家人类学与历史研究所专家们认为,由于缺少研究资料,再加之学术思想的偏狭,西方学家对玛雅文明的研究存在着曲解。
B.依据石板上已几乎遭腐蚀的象形文字为"他将从天而降" 的解读,我们可以判断,托土盖罗石板和科马卡科砖块都是在向我们讲述着一段历史往事,而不是在预言后世。
C.古玛雅人将时间看成有规律地开始和结束的一系列圆圈的观点可以印证砖块提及的第13个Baktun末期,但不一定是世界末日的预言。
D.在帕伦克举行的会议旨在对玛雅长计数历进科学论证,将会平息互联网上对有关2012年末日灾难的流言。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永远膨胀下去的宇宙的未来相当乏味。但是一点也不能肯定宇宙是否会永远膨胀。我们只有大约为使宇宙坍缩的需要密度十分之一的确定证据。然而,可能还有其他种类的暗物质,还未被我们探测到,它会使宇宙的平均密度达到或超过临界值。这种附加的暗物质必须位于星系或星系团之外。否则的话,我们就应觉察到了它对星系旋转或星系团中星系运动的效应。
为什么我们应该认为,也许存在足够的暗物质,使宇宙最终坍缩呢?为什么我们不能只相信我们已有确定证据的物质呢?其理由在于,哪怕宇宙现在只具有十分之一的临界密度,都需要不可思议地仔细选取初始的密度和膨胀率。如果在大爆炸后一秒钟宇宙的密度大了一万亿分之一,宇宙就会在十年后坍缩。另一方面,如果那时宇宙的密度小于同一个量,宇宙在大约十年后就变成基本上空无一物。
宇宙的初始密度为什么被这么仔细地选取呢?也许存在某种原因,使得宇宙必须刚好具有临界密度。看来可能存在两种解释。一种是所谓的人择原理,它可被重述如下:宇宙之所以是这种样子,是因为否则的话,我们就不会在这里观测它。其思想是,可能存在许多具有不同密度的不同宇宙。只有那些非常接近临界密度的能存活得足够久并包含足够形成恒星和行星的物质。只有在那些宇宙中才有智慧生物去诘问这样的问题:密度为什么这么接近于临界密度?如果这就是宇宙现在密度的解释,则没有理由去相信宇宙包含有比我们已探测到的更多物质。十分之一的临界密度对于星系和恒星的形成已经足够。
然而,许多人不喜欢人择原理,因为它似乎太倚重于我们自身的存在。这样就有人对为何密度应这么接近于临界值寻求另外可能的解释。这种探索导致极早期宇宙的暴涨理论。其思想是宇宙的尺度曾经不断地加倍过,正如在遭受极端通货膨胀的国家每隔几个月价格就加倍一样。然而,宇宙的暴涨更迅猛更极端得多:在一个微小的暴涨中尺度的至少一千亿亿亿倍的增加,会使宇宙这么接近于准确的临界密度,以至于现在仍然非常接近于临界密度。这样,如果暴涨理论是正确的,宇宙就应包含足够的暗物质,使得密度达到临界值。这意味着,宇宙最终可能会坍缩,但是这个时间不会比迄今已经膨胀过的一百五十亿年左右长太多。
【小题1】下列对宇宙“临界密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宇宙密度的临界值很重要,大于它或者小于它最终都会导致宇宙膨胀而产生大爆炸。
B.为何宇宙必须刚好具有临界密度,人择原理和暴涨理论都是两种可能的解释。
C.如果宇宙的平均密度超过临界密度,那么宇宙就会坍缩。
D.如果宇宙的密度小于临界密度,它就不会坍缩而会永远膨胀下去。
【小题2】下列对“人择理论”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人择原理的提出是人们通过对宇宙的观测从而得出的理论。
B.人择理论者认为只有那些有智慧生物的宇宙,因为密度接近于临界密度,所以才得以“存活”。
C.人择原理实际上就是对宇宙密度的人为确定,因此宇宙密度也可以任意改变。
D.人择原理实际上就是从现行的宇宙状况出发去认识宇宙的临界密度,其思想即“存在就是合理的”。
【小题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暴涨理论反对人择理论那种对人们自身存在的过分倚重,而对宇宙的临界密度寻求另外可能的解释。
B.根据暴涨理论,宇宙的密度就是在一次次迅猛、极端的暴涨中接近于准确的临界密度。
C.如果暴涨理论是正确的,那么在星系和星系团之外可能存在着其他种类的暗物质。
D.现在的宇宙“安然无恙”既没膨胀也没坍缩,处于一种“稳定状态”。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校园欺凌是一种长时间持续、对个人施以心理恐吓、身体和言语侵害的恶意攻击。欺凌让受害者感到痛苦、羞耻、尴尬、恐惧、忧郁,校园欺凌带来的伤害往往不可逆转。
欺凌有三大显著特征:重复发生性、伤害性和力量的不均衡性。
校园欺凌的加害方可能是个人,也可能是群体。通常来讲,男生比女生更容易受到肢体欺凌,女生受言语欺凌或性骚扰的比例较大。大多数情况下,因为受害者与加害者之间有权力、体型、体能等方面的不对等因素,受害者无力进行有效反抗。
通常有三类学生容易被欺负:言行失当者、弱势族群、异类学生。这些学生大多人际关系不佳,潜在欺凌者会基于情绪(看不顺眼)及工具(钱及地位)目的而展开攻击。受凌者因力量失衡而无力反抗,或害怕被报复不敢告诉他人。这越发会让欺凌者得寸进尺、不断重复。
(选自南方网《校园欺凌事件层出不穷,该怎么做才能保护学生?》)
材料二:
对于欺凌这一社会问题,加拿大一些学生家长和专家有不同看法和主张。有人认为孩子面对肢体欺凌时要打回去,而“停止欺凌”机构的专家则认为,这样可能会导致暴力升级,有时会造成伤害程度加深。有人认为经历被欺凌可以磨炼孩子的性格,而专家指出欺凌会使孩子失去对他人的信任,损害孩子的自我认知和自尊,影响孩子健康的心理发展。有人也悲观地认为欺凌不可避免,孩子们总会这样做。
专家指出,如果学生、家长、教师和社区一起努力,就可以消除欺凌。欺凌行为可能是模仿家长、电子游戏、电视或电影中看到的行为。根据反欺凌网站Bullying Canada.ca的调查,93%的视频游戏对暴力行为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这对孩子会是一个不良的暗示。
报讯 (选自新华网《加拿大校园欺凌面面观》)
材料三: 
除了学生自身的因素以外,学校管理与环境等方面的因素也对校园暴力的发生有着重要的影响。数据分析显示农村学校在各种类型的校园暴力发生率上都要高过城市的学校。
(选自《光明日报》的《有多少校园欺凌不该发生》)
材料四:
精神医学专家、北京回龙观医院院长杨甫德对记者表示,不同的孩子被欺负后可能有不同的心理反应。有的孩子会生气、闷闷不乐。有的孩子可能会对施暴者产生怨恨,出现明显的报复心理,而且可能长期存在这种报复心理。还有少部分人遇事总是忍着,但是他心里并没有释然,长时间的压抑会导致其产生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遭受同学欺负导致的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一定要及早去治疗。心理医生会帮他做心理分析、心理辅导,让他去做心理调整,从而找到突破口,让他跳出这个心理阴影。只要接受专业的心理辅导或者药物治疗,还是能够治愈的。”杨甫德说。
(选自《工人日报》的《帮助孩子对校园欺凌说“不”》)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材料一和材料三中都提到了校园欺凌这一社会现象的诱发因素,在诱发因素的分析上,它们是有交叉点的,其他材料则没能提及这一点。
B.材料二和材料四中都说到了校园欺凌这一社会现象对受害者造成的伤害。除此之外,两则材料还提及了面对校园欺凌的共同做法。
C.从材料三来看,成绩差的学生在各种欺凌中占的比率是最大的,体型偏胖的学生在各种欺凌中占有的比率也是最大的。
D.材料一对校园欺凌这一社会现象进行了定义,并指出了它的三个显著的特征,同时也提到了受害者的三个易欺人群和他们的心理感受。
E. 在遭受校园欺凌后,不同的受害者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不同的家长和专家可能也会有自己不尽相同的看法和主张。
【小题2】根据材料内容,简要分析发生校园欺凌这种现象时,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