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做哲学研究,关键是要面向哲学问题,提出理论去回答和解决这些问题。中国哲学家要继续研究那些传统上仍未解决的重要学理性问题,也要直面当代社会现实生活的需要,从中提炼出相关的哲学问题,或赋予旧问题以新形式,或者在新背景中探讨老问题,发展新的哲学理论。歌德说得好:“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
新探索必须从学术传统中寻求强大支撑。即使是一位原创的思想者,也需要从学术传统和学术同行那里获得激励,从而加强自己思想的论证力量。常常有这样的现象,即使是那些自称原创的学者,在阐述他们的思想时,也会把许多伟大的先贤和著名的同辈引为同道。例如,当代美国哲学家布兰顿(RobertBrandom)是“分析实证主义”的代表性人物,创造了“推理主义语义学”,但他按自己的理解,大量征引解说康德、黑格尔、弗雷格、维特根斯坦、塞拉斯、罗蒂、达米特以及他的同事麦克道维尔,把他们视为自己的先驱和同道。新探索需要学术共同体的共同参与。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位独立的研究者要从他的学术同行那里获得反馈,不管这种反馈是赞扬、改进、批评,还是彻底的否定,由此产生相互切磋甚至是论战,从而促进相互理解,共同进步。但中国哲学界目前的状况是:各位学者埋头于自己的工作,对同行所发表的著述基本上不读不看,当然更不评论,实际上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学术交流,这种情况必须改变。可以仿效国外学术出版机构的做法:在匿名审稿过程中,凡是不征引、不讨论当代学术同行工作的相关论著,都不接受发表或出版。循此办法,逐浙硬性地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学术共同体。
我要提倡的是:少一点排斥,多一些包容;少做空泛无谓的争论,多做翔实可靠的研究;关键不在于研究什么,而在于怎么研究,以至最后拿出什么样的学术成果供国内国际学术共同体去评价。一位学者不会因为所研究的论题“前沿”而变得前沿,不会因为其所研究的论题“重要”而变得重要,而只能因为其研究成果的“重要”而变得重要。由于多种复杂的原因,学术共同体或许在某个局部、某个时段不够公正,但有理由相信,它在总体上会是公正的,至少最后会是公正的。大浪淘沙,历史无情,泡沫和浮尘终会消散或被抹去,最后留下来的可能是金子。
(摘编自陈波《哲学研究——诠释与创新并重》,2017 年第15 期《新华文摘》)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哲学研究,从研究路径上来看主要是研究传统,其次是直面现实生活。
B.哲学研究,其研究的学术成果至关重要,而研究的论题却并不那么重要。
C.一个原创性的哲学研究者,须对相关的先贤、著名的同辈有足够的了解。
D.哲学研究应多做翔实可靠的研究,关键不在于怎么研究,在于研究什么。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哲学的研究,我们应该摒弃功利性地研究,反对关起门来研究,从而逐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学术交流。
B.中国哲学家应走入现实生活,对其问题可从哲学层面研究,或赋予旧问题以新形式,或提炼出新的哲学问题。
C.对哲学的研究,不可以一个人独立研究,而应当与其他研究者一道共同研究,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其学术水平。
D.文章从三个方面论证了哲学研究应当把握的重点,集中强调了诠释与创新并重的重要性,二者不可偏废。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代美国哲学家布兰顿的“推理主义语义学”是在前人理论的基础上,经过消化吸收发展来的。
B.在现实生活中,哲学研究需要我们去原创。但原创并不意味着不可以抄袭前人的作品,因为可以大量征引解说。
C.真正意义上的学术交流,须避免一厢情愿式的思考,应该思考你的观点遇到哪些不同意见,并做出一定程度的回应。
D.哲学研究中,后人的创造往往是建立在前人和他人工作的基础之上的,借助前人的研究方能站得高看得远。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4-21 12:01:2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人工智能 应用为重

普通人如何感受人工智能?跟阿尔法狗对弈也许不太好实现,但跟自己手机“对话”就容易多了。拿起手机,屏幕自动点亮,放下就自动锁屏;在早高峰的地铁里打电话,不再需要扯着嗓门嚷嚷,手机能将说话人声与背景噪音分开并增强,轻声细语也能顺畅交流……这些功能,依靠人工智能芯片,在国产手机上已经能实现了!

在手机上显神通,应用从B端(商家端)走向C端(客户端),是人工智能发展的一个好现象,说明经过几起几落,人工智能的“虚火”在慢慢下降,一些人工智能技术开始跨越商业化鸿沟,从实验室走到生产车间再走进寻常百姓家。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也正是在强调推进人工智能应用落地。

诚然,人工智能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大量自由探索的基础研究取得技术突破。但是另一方面,我国企业提高竞争力和经济转型升级迫切需要人工智能提供动力,人工智能研究也需要更多地瞄准产业方向、消费需求。即使是代表当下人工智能技术最前沿的阿尔法狗项目,也在升级技术,瞄准新材料开发等更多重要的现实应用。

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有利于仍在起步阶段的人工智能长远发展。今年出台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就将“市场主导”作为基本原则,人工智能发展要坚持应用导向,用市场需求不断牵引,刺激技术进步。人工智能将与互联网一样,融入各行各业中,它的发展潜力正是在于将来各行各业深度应用的前景,全球科技巨头对这一趋势的判断高度一致。我国虽然在部分技术与应用方面已经取得不少进展,但整体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差距。进一步挖掘应用,提升人工智能的通用性,应该成为有市场优势的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追赶的重要途径。

从企业层面来说,要多挖掘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有大量行业和领域能够与现行人工智能技术融合,但技术并不是生搬就能用好,要细分研发、生产、制造、销售各个环节,分析人工智能技术具体如何融入。同时,人工智能应当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企业不仅要拿得出硬技术,还要提升软实力,加强精益化管理、全面质量管理。技术先进了,各项管理能力也要跟得上、相匹配,才能让好技术真正发挥效力。

从政府层面来看,促进人工智能应用,扶持之余更要提供保障,加强标准建设和监管,为人工智能应用创造公平宽松的环境。比如加大数据开放和共享,为技术提供更多应用对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保障公平竞争,等等。此外,还须建立和逐步完善统一的法律法规。不仅将今后一段时间内人工智能应用纳入有序监管的视野,也要确保在更远的将来,当人工智能像人一样思考的那天来临,人类仍能成为人工智能的主人。

(选自2017年11月27日《人民日报》,有删减)

【小题1】下列对文中有关人工智能开发、运用的阐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A.我国依靠人工智能的芯片,已经能让普通人全面感受到人工智能的便捷。
B.目前,人工智能应用已从B端(商家端)走向C端(客户端),跨越了商业化鸿沟。
C.尚处于起步阶段的人工智能技术如要断取得突破,还需做大量的探索研究工作。
D.我国的人工智能在技术与应用层面进展显著,但各方面与发达国家比仍有差距。
【小题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强调人工智能如互联网、大数据一样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目的在于推进人工智能的应用,让人工智能走入寻常百姓家。
B.全球科技巨头高度一致地判断人工智能未来能够融入各行各业之中,它有在将来的各行各业中深度应用的发展潜力。
C.如能提升人工智能的应用空间,当会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差距,更好地为企业提高竞争力和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动力。
D.只有加强对人工智能的精益化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并将人工智能应用纳入有序监管,才会使人类真正成为人工智能的主人。
【小题3】阅读全文,简要概括“促进人工智能应用”的措施。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枕边的夜莺

迟子建

①我喜欢躺着读书,这个习惯养成已有二十多年了,从枕边掠过的书,自然是少不了的。

②十七八岁,我读师专的时候,开始了真正的读书。每到寒暑假,最惬意的事情,就是躺在故乡的火炕上看书。至于读了些什么,已经记不清了,但读书的情形却历历在目。夏天时,闻够了墨香,我会敞开窗子,嗅花圃搅起的一波一波的香气;冬天时,窗外的北风吹得窗纸唰啦啦响,我便把书页也翻得唰啦啦响。疲倦的时候,我会撇下书,趴在窗台上看风景。窗外的园田被雪花装点得一片洁白,像是老天铺下来的一张纸。

③如果说枕头是花托的话,那么书籍就是花瓣。花托只有一个,花瓣却是层层叠叠的。每一本看过的书,都是一片谢了的花瓣。有的花瓣可以当作标本,作为水久的珍藏;有的则因着庸常,随着风雨化作泥了

④这二十多年来,不管我的读书趣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一类书始终横在我的枕畔,就像一个永不破碎的梦,那就是古诗词。夜晚,读几首喜欢的诗词,就像吃了可口的夜宵,入睡时心里暖暖的。

⑤我最喜欢的词人,是辛弃疾。一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让我对他的词永生爱意,《稼轩集》便是百读不厌的了。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陆游、苏轼、李清照、李煜、纳兰性德、温庭筠、黄庭坚、范仲淹……也都令我喜爱。有的时候,读到动心处,我会忍不住低声吟诵出来,好像不经过如此“咀嚼”,就愧对了这甘美至极的“食粮”似的。

⑥我父亲最推崇的诗人,就是曹植了。因为爱极了他的《洛神赋》,我一出生,父亲就把“子建”的名字给了我。长大成人后,我不止一次读过《洛神赋》,总觉得它的辞藻过于华丽,浓艳得有点让人眼晕。直到前几年,我的个人生活遭遇交故,再读《洛神赋》,读出了一种朴素而凄清的美!洛水上的神仙宓妃,惊鸿一现,顷刻间就化作烟波了。“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恨人神之道殊兮”,这才是曹植最想表达的。他以短短一曲《洛神赋》,写出了爱情的短暂、圣洁、美好,写出了世事的无常。我真的没有想到,曹植在诗中所描述的切,正是我此刻的感悟,原来父亲早就知道,幻影才是永恒的啊!所以现在读《洛神赋》,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⑦中国的古典诗词,意境优美,禅意深厚,能够开启心智。当你愤慨于生活中种种的不公,却又无可奈何时,读一读黄庭坚的“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你就会获得解脱。而当你意志消沉、黯然神伤时,读一读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你就会觉得所有的不快都是过眼云烟。从这个意义上说,那些古诗词就是我枕畔的“《圣经》”。

⑧这些伟大的诗人,之所以能写出流传千古的词句,在于他们有着对黑暗永不妥协的精神。他们高洁的灵魂,使个人的不幸得到了升华。杜甫评价李白时,曾满怀怜惜和愤懑地写道:“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而这是那个时代大多数诗人坎坷命运的真实写照!个人的生死,在他们眼里,不过草芥,所以他们的诗词才有着大悲悯、大哀愁,这也是我深深喜爱他们的原因。

⑨无论是读书还是写作,我们都在经历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喧嚣时刻。能够保持一份清醒和独立,在读书中去伪求真,去芜存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的枕畔也曾有过名声显赫却难以卒读的书,但它们很快就从我的记忆中消失了。能够留下的,是鲁迅,是《红楼梦》,是《牡丹亭》《聊斋志异》,是雨果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等等。这些人的书和作品可以一读再读。它们不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变旧,它们是日出,每一次出现都是夺目的。

⑩我常想,我枕边的一册册古诗词,就像一只只夜莺,它们栖息在书林中,婉转地歌唱;宛如上天洒向尘世的一场宜人的夜露,清新、湿润。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以“枕边的夜莺”为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突出了古诗词意境的优美,生动地表现出阅读古诗词带给自己的精神享受。
B.第②段中,作者着意刻画夏天和冬天的窗外之景,是为了渲染读书的氛围,烘托读书的惬意之情,夏天有花香,冬天北风吹,很难静下心来读书
C.第③段中,画线句子表明作者对阅读的认识和独到见解,与第⑨段的内容相呼应,强调好书对“我”产生的深远影响。
D.作者通过叙写读书经历,特别是夜晚读古诗词时的体会,表达了自己对中国古典诗词的钟爱之情,抒发了人生感悟。
【小题2】理解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个人的生死,在他们眼里,不过草芥,所以他们的诗词才有着大悲悯大哀愁
【小题3】作者在文中叙述了自己的读书体验和认识,其中哪一点引起了你的共鸣?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你的感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一首现代诗,然后回答问题。

月亮里的声音

——给月琴手沙玛乌兹

梁上泉

你的胸怀竟如此宽广,

抱住了一个圆圆的月亮

你的长裙拖着红霞,

从凉山飞到北京的舞台上。

 

听着月亮里的声音,

几疑是天上的嫦娥下降;

你用琴弦跟听众谈心,

又分明是个彝族姑娘。

月亮里只有个广寒宫,

月琴里却有你整个家乡

通过你会说话的手指,

把我引到你放羊的远方。

 

一曲倾诉着奴隶的苦难,

像山顶郁结着不化的银霜,

森严的寨堡里有娃子在呼号,

一滴热泪燃起一星火光。

 

一曲庆贺奴隶的解放,

两弦间就是一条欢腾的金沙江,

雪白的荞子花开在两岸,

牧人的舞影跃入水中央。

 

最后一曲献给山区的未来,

弹得星星落在孩子的书桌上,

惊喜地望着那美丽的现实,

一半像神话,一半像幻想……

掌声的急雨把我催回剧场,

幕布的黑云把你深深掩藏;

归来的路上琴音还很明朗,

正像这深夜里满街的月光。

1957年3月17日~6月1日

【小题1】①这首诗第一节中“圆圆的月亮”指什么?
②“月琴里却有你整个家乡”的意思是什么?
【小题2】诗人在描写美妙的月琴声的时候,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请举出两例,并简要赏析。
【小题3】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听着月亮里的声音,/几疑是天上的嫦娥下降”,是描写演奏的声音亦真亦幻。
B.第四节是描写月琴手用琴声回忆解放前的苦难。
C.“雪白的荞子花开在两岸,/牧人的舞影跃入水中央”,选取典型的情景表现彝族人民翻身后的幸福生活,这是实写。
D.“弹得星星落在孩子的书桌上”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E.这首诗通过一位歌手的新生,反映了民族解放的主题,歌颂了党的民族政策,歌颂了新社会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