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枕边的夜莺

迟子建

①我喜欢躺着读书,这个习惯养成已有二十多年了,从枕边掠过的书,自然是少不了的。

②十七八岁,我读师专的时候,开始了真正的读书。每到寒暑假,最惬意的事情,就是躺在故乡的火炕上看书。至于读了些什么,已经记不清了,但读书的情形却历历在目。夏天时,闻够了墨香,我会敞开窗子,嗅花圃搅起的一波一波的香气;冬天时,窗外的北风吹得窗纸唰啦啦响,我便把书页也翻得唰啦啦响。疲倦的时候,我会撇下书,趴在窗台上看风景。窗外的园田被雪花装点得一片洁白,像是老天铺下来的一张纸。

③如果说枕头是花托的话,那么书籍就是花瓣。花托只有一个,花瓣却是层层叠叠的。每一本看过的书,都是一片谢了的花瓣。有的花瓣可以当作标本,作为水久的珍藏;有的则因着庸常,随着风雨化作泥了

④这二十多年来,不管我的读书趣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一类书始终横在我的枕畔,就像一个永不破碎的梦,那就是古诗词。夜晚,读几首喜欢的诗词,就像吃了可口的夜宵,入睡时心里暖暖的。

⑤我最喜欢的词人,是辛弃疾。一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让我对他的词永生爱意,《稼轩集》便是百读不厌的了。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陆游、苏轼、李清照、李煜、纳兰性德、温庭筠、黄庭坚、范仲淹……也都令我喜爱。有的时候,读到动心处,我会忍不住低声吟诵出来,好像不经过如此“咀嚼”,就愧对了这甘美至极的“食粮”似的。

⑥我父亲最推崇的诗人,就是曹植了。因为爱极了他的《洛神赋》,我一出生,父亲就把“子建”的名字给了我。长大成人后,我不止一次读过《洛神赋》,总觉得它的辞藻过于华丽,浓艳得有点让人眼晕。直到前几年,我的个人生活遭遇交故,再读《洛神赋》,读出了一种朴素而凄清的美!洛水上的神仙宓妃,惊鸿一现,顷刻间就化作烟波了。“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恨人神之道殊兮”,这才是曹植最想表达的。他以短短一曲《洛神赋》,写出了爱情的短暂、圣洁、美好,写出了世事的无常。我真的没有想到,曹植在诗中所描述的切,正是我此刻的感悟,原来父亲早就知道,幻影才是永恒的啊!所以现在读《洛神赋》,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⑦中国的古典诗词,意境优美,禅意深厚,能够开启心智。当你愤慨于生活中种种的不公,却又无可奈何时,读一读黄庭坚的“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你就会获得解脱。而当你意志消沉、黯然神伤时,读一读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你就会觉得所有的不快都是过眼云烟。从这个意义上说,那些古诗词就是我枕畔的“《圣经》”。

⑧这些伟大的诗人,之所以能写出流传千古的词句,在于他们有着对黑暗永不妥协的精神。他们高洁的灵魂,使个人的不幸得到了升华。杜甫评价李白时,曾满怀怜惜和愤懑地写道:“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而这是那个时代大多数诗人坎坷命运的真实写照!个人的生死,在他们眼里,不过草芥,所以他们的诗词才有着大悲悯、大哀愁,这也是我深深喜爱他们的原因。

⑨无论是读书还是写作,我们都在经历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喧嚣时刻。能够保持一份清醒和独立,在读书中去伪求真,去芜存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的枕畔也曾有过名声显赫却难以卒读的书,但它们很快就从我的记忆中消失了。能够留下的,是鲁迅,是《红楼梦》,是《牡丹亭》《聊斋志异》,是雨果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等等。这些人的书和作品可以一读再读。它们不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变旧,它们是日出,每一次出现都是夺目的。

⑩我常想,我枕边的一册册古诗词,就像一只只夜莺,它们栖息在书林中,婉转地歌唱;宛如上天洒向尘世的一场宜人的夜露,清新、湿润。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以“枕边的夜莺”为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突出了古诗词意境的优美,生动地表现出阅读古诗词带给自己的精神享受。
B.第②段中,作者着意刻画夏天和冬天的窗外之景,是为了渲染读书的氛围,烘托读书的惬意之情,夏天有花香,冬天北风吹,很难静下心来读书
C.第③段中,画线句子表明作者对阅读的认识和独到见解,与第⑨段的内容相呼应,强调好书对“我”产生的深远影响。
D.作者通过叙写读书经历,特别是夜晚读古诗词时的体会,表达了自己对中国古典诗词的钟爱之情,抒发了人生感悟。
【小题2】理解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个人的生死,在他们眼里,不过草芥,所以他们的诗词才有着大悲悯大哀愁
【小题3】作者在文中叙述了自己的读书体验和认识,其中哪一点引起了你的共鸣?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你的感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0-27 10:48:2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11月25日,以“幻想无界,共享未来”为主题的2018中国科幻大会在深圳闭幕。与会专家表示,我国科幻行业近年来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前景乐观。

会上,南方科技大学发布了《2018中国科幻产业报告》,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科幻产业产值超过140亿元人民币,2018年上半年,原创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前六个月产值已经接近100亿元。

中国科幻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呈现出出版、漫画、影视、衍生品、旅游等全产业链发展的局面。我国科幻小说发表平台继续增加,作品发表数量增加,质量也逐渐提高。2019年将上映的《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上海堡垒》等几部国产科幻电影,受到产业界的期待。科幻教育有望成为科幻行业的增长点。“去年,涌现了大量以科幻为内容的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的教学课程。今年全国多地的高考试题出现跟科幻相关的作文或知识点,这些有望对科幻教育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为科幻产业发展积蓄后备力量。”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吴岩说。

当前科幻产业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专家指出,我国科幻优质资源总体上比较稀缺,管理部门、行业组织以及相关企业等,有必要聚集整合有限的资源,营造良好的产业氛围和生态。

中国科协科普部副部长郑凯说,无论是科幻电影还是其他衍生品,优质的内容是产业的源头,要有持续的优质内容产出,应给科幻作家营造更好的创作环境,让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以充分发挥。还有一些与会者认为,出版界和网络阅读平台应当在挖掘有潜力的科幻作家上给予支持。

(摘编自喻思南、张珊珊《中国科幻,前景乐观》)

材料二:

“中国科幻产业的黄金时代可能分两部分,一部分、是科幻文学,一部分是科幻影视。对科幻文学的前景我真的看不明朗,但是对中国科幻影视我是抱着坚定乐观信心的。”刘慈欣说。

刘慈欣坦言,中国的科幻文学还处于一种很初步、规模很小的状态,长期从事科幻写作的作家群体也很小,同时缺少有影响力的作品。“《三体》的爆红只是意外,这并不意味着科幻文学的成熟。”

对未来中国科幻影视的发展,刘慈欣称,现在很多科幻影视项目都在运作之中,2019年至少有三四部高成本的、工业化的、按照好莱坞的工业标准去生产的科幻电影会上映。

“中国社会正在发生着快速的变化,这个就是对科幻产业,尤其是科幻文学最有利的一个肥沃的土壤。”刘慈欣说,即使目前对世界的影响力有限,但发展空间广阔,中国科幻产业仍有迎来黄金时代的可能。

(摘编自马佳欣《刘慈欣:中国科幻产业需要共同守望“黄金时代”》)

材料三:

我国目前大部分的科幻小说都是属于硬科幻系列,一般是由有较高理工科背景的专业人士创作完成的,普通人很难去理解,刘慈欣的《三体》已经在故事情节上实现了突破,但是还是有很多读者表示读来吃力。科幻是科学与文学、科学与想象的边缘和交叉领域,技术细节的想象和运用确实是有理工背景的人的一种优势,但是有理工背景的人比较强调思维的严谨性和规范性,忽略了作品的人文性、叙事感,内部的冲突感不强,导致故事不是很好看。因此阅读范围仅限于小众范围内,无法延伸到大众范畴。

真正好的作品,仅靠技术细节是写不出来的,还需要更深刻的东西,需要对人类、对社会、对世界、对宇宙的理解。比如西方人关心的问题是文明冲突和对人性的终极审判,而中国却更关注新技术带来的伦理冲突和国家的崛起,有广泛文化号召力的科幻作品应该对社会自身的现实问题进行观照、做出回应。

(摘编自吴苡婷《科幻产业的发展瓶颈问题剖析》)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2018中国科幻大会上,与会专家们对中国科幻发展多年取得的成果表示肯定,同时也对科幻资源稀缺等现实问题提出了建议。
B.《2018中国科幻产业报告》显示,2018年上半年原创科幻产业产值增长迅速,2018年超越2017年的势头已经十分明显。
C.中国的科幻文学现状是起步晚、规模不大、作家群体小,《三体》水平不高,爆红有偶然性,不代表中国科幻文学已经成熟。
D.我国目前大部分科幻小说是由有较高理工科背景的作者创作完成的,由于比较强调科学性而忽略人文性,缩小了阅读的范围。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科幻优质资源总体稀缺的现状下,只有聚合有限资源,营造良好的产业氛围和生态,科幻产业才有可能向前发展。
B.对于科幻文学的前景和中国科幻影视的发展,刘慈欣的态度不尽相同,说明他对中国科幻产业的发展持审慎的态度。
C.大量以科幻为内容的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的教学课程的涌现,是科幻教育为当前科幻产业发展提供的有力的增长点。
D.比起西方人关心文明冲突和对人性的终极审判,中国科幻作品关注的问题显得狭隘,是其缺乏广泛号召力的一个原因。
【小题3】发展科幻文学,需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并说明。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传记,完成下面小题。
刘仙洲:新中国初期入党的知名教授
牛军校
香港大学毕业后,刘仙洲本来有条件到英国留学,河北省高等工业学校也以高薪聘任他为讲师,但为了培养大批清寒有志青年出国深造,他毅然回到母校崇实中学,担任留法勤工俭学高等工艺预备班的教员。李富春、李维汉都曾是这个留法预备班的学生。他远见卓识地提出“工读协作制”,即学校附设实习工厂或者工厂附设补习学校,学生在学校学理论,又在工厂求实践,把学和工结合于一休,把学生和工人融合于一身,用最经济的办法造就出理论与实际兼优的工程人才。为了倡导“工读协作制”,1920年他曾上书教育当局,提出《我国工业教育应酌采工读协作制意见书》,但都被当局以“暂缓推行”、“留备采择”为名,不了了之。
1924年,年仅34岁的刘仙洲就担任了中国近代第一所大学—天津的工科大学北洋大学校长。这所大学从创办起就由外国教授讲课。刘仙洲聘请茅以升等中国著名学者任教。他原想将这所大学创办成“东方麻省理工学院”,但当时国立大学均在北洋政府统辖之下,派系影响很深,办学经费不足,难以实现意愿。1928年,他辞去北洋大学校长职务,受聘为东北大学教授兼工学院机械工学系主任。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东北三省,刘仙洲不愿做亡国奴,随即到唐山,受聘为磨山交通大学〔今西南交通大学)教授。1932年底,受聘为清华大学教授,参加了工学院和机械工程系的筹建工作,直至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强占北平为止。
早在本世纪初,刘仙洲就认为中国工科高等教育带有浓厚的半殖民地色彩,在大学教学中都采用外国教材,长此下去,我国学术永无独立之日。于是,他发奋编写中文教材,教一门课,便写成一本教材,由普通物理、画法几何、经验计划到机械学、机械原理、热机学、热工学等,编写了15本中文教材,不愧为我国中文版机械工程教材的莫基者。他在编写这些教材过程中,参考了大量国外有关书刊,并注意联系中国实际,内容充实、条理清晰、深入浅出,深受师生的欢迎。
在教书育人工作中,刘仙洲素以勤奋、严格、诲人不倦著称。他在授课期间,从不迟到早退,更不缺课,课前总是作充分准备,讲课语句简练,条理清晰,论述透彻;在黑板上写字和作图极其工整,一丝不苟。从学者惑到容易接受,理解很深。他严于律己,又严格要求学生。他规定学生不得无故缺课,作业和考卷过时不收。有个学生计算飞轮半径,把小数点错移一位,1.2英尺竟成了12英尺,他严厉地指出“半径12英尺的飞轮,哪个厂房要多高?!一个工程师这样马虎将会造成多大的损失!”他在教学过程中一贯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法。让学生在听课的同时,观摩和接触实物或模型,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学生拆装有关机械,学会使用它们,从而加深理解原理及应用。他认为严谨正规、理论联系实际是培养工程师基本素质的重要条件。他的研究认定,早在公元130年,东汉张衡的水力天文仪就已附有机械性计时器。1956年9月,他应邀到意大利出席第八届世界科学史会议。刘仙洲在自己宣读的论文《中国在计时器方面的发明》中指出,公元2世纪,中国在齿轮的实用上已有相当高的水平,可以推断东汉张衡水力天文仪所附的计时器已经采用齿轮系作为传动机构。但是,有的学者对此仍有疑。回国以后,刘仙洲又根据有关文献和考古新发现进行深入研究,将上述论文重新修订发表,以更加令人信服的材料对这一论题进一步作了明确回答。他确定张衡是中国创造机械计时器的第一个人,比西方约早1000年。
(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作者写“李富春、李维汉都曾是这个留法预备班的学生”,是从侧面写传主,表现了刘仙洲为培养人才作出的巨大贡献。
B.刘仙洲是一个锐意革新的人,在担任天津的工科大学北洋大学校长时,打破外国教授讲课的惯例,大胆聘任中国学者任教。
C.作为一个教育家,刘仙洲严谨认真。在教学中,他主张实事求是,既反对民族自卑,又反对夜郎自大。
D.在第八届世界科学史会议上,刘仙洲在宣读的论文中确定,张衡是中国创造机械计时器的第一个人,比西方早1000年。
E.这篇传记选材精当,点面结合。既有表现传主人格魅力的“面”上的材料,也有栩栩如生表现传主生动形象的“点”上的材料。
(2)在教书育人工作中,刘仙洲是怎样潜移默化地影响他的学生的?请简要分析。
(3)为什么说刘仙洲是我国中文版机械工程教材的奠基者?请简要分析。
(4)阅读第一、二自然段,有人认为刘仙洲是一个脚踏实地的人,有人认为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红楼梦》共有五个书名:《风月宝鉴》《情僧录》《金陵十二钗》《石头记》和《红楼梦》。《风月宝鉴》代表道学眼光,《情僧录》代表痴男怨女的口味,《金陵十二钗》代表“写女儿之书”的看法。《石头记》和《红楼梦》是两个最好的名字,也是读《红楼梦》最深入的两个角度。
把眼光局限于“道学”,便把《红楼梦》当成“劝世文”或“意淫书”来读。以情僧来看的人,就把苏曼殊个人的遭遇告诉他,相信也会得来与读《红楼梦》同样的满足了。以女儿之书来看,大可以说它是《镜花缘》,不过文字写得好、人物画得真、结构更紧密。但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不也文字好、人物真、结构严吗?她是聪慧明智的女作家,在包涵广摄的意旨上,却无论怎样都不够与曹雪芹相比了。
《石头记》原是此书的本名,能代表《红楼梦》的中心意旨之一——欲望之斗争与生灭,但为什么曹雪芹终于选定了《红楼梦》为此书正名?第一,《石头记》此名好是好了,但读者无法一见此名,就可“望文”而“生义”,必须要读了此书,知道了关于那“石头”的寓言,方可略明。由石变玉、由玉变石的象征意义,亦不容易从此名而一目了然。第二,《石头记》一名,单调、无色彩,不大能表现出现实与空幻、入世与出世这正反两方面的涵旨,更不能显呈此书在“时间”上的主题。
《红楼梦》却不同,“红”是颜色,“楼”是建筑,“梦”是虚幻,三字合在一起,把所有内容都尽包进去。“红”可以表示万花千彩的女子,见得到“色”。“楼”是现实中的“相”,摸得着的实体,有人工在其中而建成的“楼”,代表现实世界。“红楼”两字合起来,是“千娇百媚所居的世界”——大观园,或“金粉繁华”的世界——书中所云“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或如一位译者所说的,“红楼”就表示佛家所指的“红尘”——现实世界。这就有“色”有“相”了,是此书“实”“成”“有”的“正”的一面。
“梦”却是虚也、空也,这是“反”的一面。“红楼梦”三字合起来,乃有实、有虚,有成、有幻,有有、有无,而“梦”又表示事物之易变。佛家说现实世间的“色”与“相”都是“幻”(梦),正因为一切都“无常”;何以无常,因有死、有灭、有散——都由时间的大限所决定。此名一看之下,可给人这三方面的意旨,所以最好、最切。
(节选自胡菊人《小说红楼》,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苏曼殊与贾宝玉都出家为僧,了解了苏曼殊的经历,就等于读了《红楼梦》。
B.《傲慢与偏见》在文字好、人物真、结构严方面强于《镜花缘》,但其意旨的广度比不上《红楼梦》。
C.小说中的石头是有寓意的,其“由玉变石”象征了小说的意旨之一,即欲望之斗争与生灭。
D.“红”就是指贾府众多的女孩子,“楼”就是指人工建成的大观园,“红楼”是“实”的,而“梦”则是“虚”的。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二段先提出《红楼梦》的五个书名,然后分别指出《风月宝鉴》《情僧录》《金陵十二钗》这三个书名的局限性。
B.文章详细阐述了《石头记》这个本名的优、缺点,并对“红”“楼”“梦”三个字分别进行了阐释,来论证曹雪芹为何最终选定了《红楼梦》为此书正名。
C.文章用“色”“相”“幻”“无常”等佛家用语来论证《红楼梦》这一书名的好处在于,能体现出这部小说“时间”上的主题。
D.文章不止一处运用比较,将《红楼梦》与《镜花缘》《傲慢与偏见》进行比较,将《红楼梦》与《石头记》进行比较,最终论述了《红楼梦》这一名字是最好最切的。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有五个书名,可见这部小说有五个阅读角度,有五个主题,所以人们常说“读不尽的《红楼梦》”。
B.以宝玉和黛玉的恋爱为主,情有所求、求而不得、出家为僧,这是书名为《情僧录》的阅读角度。
C.很多人谈论这部小说,总会说“我喜欢史湘云”“我讨厌凤姐”等等,这是书名为《金陵十二钗》的阅读角度。
D.小说中的贾府极尽荣华富贵,这体现了“红楼”的含义;最后贾家败落,“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这体现了“梦”的含义。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三

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景德镇十大瓷厂的停产,景德镇陶瓷产业随之下滑。景德镇一度出现了以工艺美术大师为市场主导品牌、以落后的小型手工作坊为生产模式的分散经营状态,产品两极分化严重,缺乏具有国际发展空间的商业品牌。

从2004年开始,景德镇创建了占地七万五千多平米的法蓝瓷工艺品陶瓷生产基地,如今已经打入56个国家和地区,市场遍布全球,达到6000多个卖点。

法蓝瓷的外形充满浮雕,具有很强的立体感。在传统工艺中,这种有倒勾倒角的外形只能通过手工完成,无法实现量产。法蓝瓷的工匠们经过无数次的研究和改造,终于琢磨出“倒角脱模工法”,坯体表面密布短小倒角,使突出的造型能够通过模具生产,并实现量产,千百年来陶瓷量产的形状限制得以突破。这一技术也成就了法蓝瓷的核心竞争力。

法蓝瓷的设计团队是由一群喜欢探索大自然,追求真、善、美境界的艺术家组成。庄子曾云:“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意指人可在与自然的交流互动中体会万物之美,获得生命哲学的顿悟。这是东方人所青睐的美学思考,设计师们将它贯穿于法蓝瓷的设计理念中,使作品完美融入了东方典雅的人文气质,将大自然的花草丰姿、虫鸟律动、原野奔放以立体造型呈现于作品之中。显现出的外观,就是花草摇曳、虫鸟嬉戏跃然瓷上,盈绿的树枝变成茶杯的把手,一只红嘴鹦鹉停驻在杯沿上……这样的瓷器,东方人从中看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西方人则震撼于大自然的美丽。第一套“蝶舞”系列一经推出就大受西方市场认可,第二年更获得了纽约礼品展一等奖,法蓝瓷借此在国际精品礼品市场上声名鹊起,备受瞩目。

(取材于有仪的相关文章)

【小题1】根据材料三,下列与“倒角脱模工法”有关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这一技术是法蓝瓷工匠们智慧和心血的结晶
B.这一技术使瓷器突出的造型能通过模具生产
C.这一技术打破了千百年陶瓷生产的形状限制
D.这一技术的成功成就了法蓝瓷的核心竞争力
【小题2】根据材料三,下列对法蓝瓷设计理念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回归传统B.天人合一C.中西并融D.张扬个性
【小题3】从青白瓷到法蓝瓷,景德镇制瓷业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概括出其中三条。

同类题5

(2016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同诗歌、散文、戏剧一样,对于中国现代小说形式发展的评价,离不开五四初期的语言变革对于中国现代小说由传统向现代转换的决定性意义这个“基点”。每次语言变迁都带来中国现代小说形式的发展和变化。初期现代小说对各种语言资源的综合,直接推动了中国现代小说写实性、抒情性、象征性等原则的确立,孕育了中国现代小说的诗化、散文化等美学风格,也使得现代小说的复调叙述成为可能;政治文化语境下语言方式的变动,推动了小说形式的进一步发展,“小说语言的政治化”带来的“标语口号”、“概述”、“讽刺”、“直语”等特点,也在一定程度上给小说文体带来“审美危机”,而作为对政治语言的反拨,又使小说发展了限制性语态、隐喻和幽默修辞风格等文体表现形式;30年代新媒体影响下的语言变迁,催生了新的小说语言方式,带来了现代都市新小说的形式,如跳跃的小说节奏、画报体小说、电影化小说等形式的发展;40年代小说语言的“口语化”,带来了小说形式的戏剧化追求,推动了章回体等传统小说形式的再利用和再发展。
从语言变迁与中国现代文学形式演进的角度,不仅可以准确评价中国现代文学形式发展中的得与失,也能更加客观地评价同样作为语言艺术的中国古典文学,重新来看待和审视文言之于文学形式的意义。新文化运动提倡者从当时的文化发展大目标出发,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完成了白话语言方式的确立,这种历史功绩自然不能抹杀。但当年有许多学者对五四语言革命中彻底丢弃文言文的观念和实践持保留态度,他们的言论、思考和忧虑中的合理成分,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在被人们重新认识。时过境迁,尤其是在冷静面对白话语言给文学带来的一些困境时,在追寻白话语言的“艺术化”加工过程中,当年新文化运动提倡者事后的反思性意见,与五四白话文运动中以“学衡”为代表的反对派意见,在语言与文学关系问题的许多认识上有着惊人的一致。而且很多现代文学史上的代表性作家在创作实践中,在各类文学文本的写作中,也吸收了大量文言的因素和成分,甚至创作了大量的文言诗词,其造诣也是很高的。这不仅证明了文言作为文学语言的生命力,并未因白话文的兴起而消失,而且也表明:事实上文言也参与了语言变迁与中国现代文学形式演进的过程。
(所选文段有删改)
【小题1】从内容出发,最适合做选文标题的一项是(   )
A.中国现代小说形式的发展历程
B.中国现代文学形式发展的得与失
C.语言变革影响中国现代文学形式的发展
D.中国现代小说形式的发展深受语言变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