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小题。
简笔与繁笔
周先慎
(1)从来的文章家都提倡简练,而列繁冗拖沓为作文病忌。这诚然是不错的。然而,文章的繁简又不可单以文宇的多寡论.言简意赅,是凝练、厚重;言简意少,却不过是平淡、单薄.“繁”呢,有时也自有它的好处:描摹物态,求其穷形尽相;刻画心理,能使细致入微。有时,真是非繁不足以达其妙处。这可称为以繁胜简。看文学大师们的创作,有时用简;惜墨如金,力求数宇乃至一字传神。有时使繁:用墨如泼,汩汩滔滔,虽十、百、千字亦在所不惜。简笔与繁笔,各得其宜,各尽其妙。
(2)一部《水浒传》,洋洋洒洒近百万言,作者却并不因为是写长篇就滥用笔墨。有时用笔极为简省,譬如“武松打虎”那一段,作者写景阳冈上的山神庙,着“破落”二字,便点染出大虫出没、人迹罕到景象。待武松走上冈子时,又这样写道:“回头看这日色时,渐渐地坠下去了。”真是令人毛骨悚然。难怪金圣叹读到这里,不由得写了这么--句:“我当此时,便没虎来也要大哭。”最出色的要数“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写那纷纷扬扬的漫天大雪,只一句:“那冒正下得紧。”一个“紧”字,境界全出,鲁迅先生赞扬它富有“神韵”,当之无愧。
(3)以上是说用简笔用得好。同一部《水浒传》有时却又不避其繁。看作者写鲁智深三拳打死“镇关西”。鼻上一拳,“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眼眶际眉梢又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的:红的、黑的、绛的,都绽将出来”。第三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从味觉写,从视觉写,从听觉写,作了一大串形容,若是单从字面上求简,这三拳只须说“打得鲜血迸流,乌珠迸出,两耳轰鸣”,便足够了。然而简则简矣,却走了“神韵”,失掉了原文强烈地感染读者的鲁智深伸张正义、惩罚恶人时那痛快淋漓劲儿。 
(4)刘勰说得好:“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无论繁简,要是拿“无可削”“不得减”作标准,就都需要提炼。但是,这提炼的功夫,又并不全在下笔时的字斟句酌。像上列几个例子,我相信作者在写出的时候并没有大费什么苦思苦索的功夫。只要来自生活,发诸真情,做到繁简适当并不是一件太困难的事。顾炎武引刘器之的话说:“文章岂有繁简耶?昔人之论,谓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若不出于自然,而有意于繁简,则失之矣。 
(5)现今,创作上有一种长的趋向:短篇向中篇靠拢,中篇向长篇靠拢,长篇呢,一部、两部、三部……当然,也有长而优、非长不可的,但大多数不必那么长,确有“水分”可挤。作品写得过长,原因很多,首先是对生活的提炼亦即艺术概括的问题,但艺术手法和语言表达的欠洗练也是不容忽视的一条。简而淡,繁而冗,往往两病兼具,有的作品内容确实不错,因为写得拖沓累赘,读起来就像是背着一块石板在剧场里看戏,使人感到吃力、头疼。 
(6)感此,提倡简练为丈,重议文章繫简得失这个老题日,也许并不算得多余。 
(有删改)
【小题1】结合文章1-3节文字,简要概括“简馆”“繁笔”的具体含义。
【小题2】文章第4节,作者引用刘勰和顾炎武的话目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小题3】请简要概括文章第5节的论述思路。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5-10 06:04:5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后面题目。

芦草之思  王巨才

那时秋风渐紧,霜叶飞红,忽然就想起了家乡的芦草。

芦草,即芦苇,亦称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古诗词中经常提到它,足见在骚人墨客心目间,它也算一道颇堪赏读的风景。镜头里、画面上、诗词文章中,只要有了那么几束临风摇曳的花穗,立马便活泛、生动、爽朗、辽远起来。但在家乡人眼里,它不过是普通的茅蓬野蒿,不需费工费时,又能提供生活的不时之需,故称之为“草”,这并无轻忽的意思,反而多了几分亲近。

去年冬天,我得了一种俗称“打嗝”的毛病,虽无关紧要,却顽缠,麻烦,闹得食不甘味,寝不安枕。为此想过不少法子——憋气深呼吸,大口吞咽热水,筷头轻触咽喉诱使作呕等,逐一试过,都不管用。去医院就诊,说是腹腔横膈肌痉挛所致,用过一些药,也没明显效果。恰在那时,老家有人打电话过来,没讲几句便听出蹊跷,说,是打嗝啊,告诉你个偏方,准行。也是病急乱投医吧,将信将疑照记下来:芦根、柿蒂、竹茹各10克,丁香6克。到中药房,坐堂医生看了,说治呃逆吧,可以试试。不想这一试,也就十来副汤药,那饿鬼般纠缠不休的病魔竟然真就被制服了。民间偏方中,芦根是治疗许多杂症不可缺少的一味草药,虽不值钱,却在缺医少药的年代医人无数,应算一大功德。

芦草每年四月发育新枝,端午前后,正是叶片舒展、生长旺盛的时候,乡下人会把芦叶采摘下来,束成小把,拿到城里头换钱。过端午包粽子,是老家瓦窑堡家家看重的节庆之一,我家人多费事,端午的头天就得开始准备,要把软米(糜子)、大枣、芦叶、马莲条分别盛到瓦盆里泡好。第二天一大早,母亲便端一小凳,坐在这些水淋淋的盆具间,像一位老道的艺术家,开始了熟练的操作。包粽子说难不难,但真要把它包得大头尖尾、见棱见角——按母亲的说法要“俊模俊样”——也不容易。因芦叶窄,母亲一般视叶片宽度将两片或三片叶子叠平整,先用左手拇指压在掌心,再用右手自如地卷成漏斗状,并依次充入软米、大枣,然后把“漏斗”上部预留的叶子折回来包裹严实,同时迅速用马莲条缠绕捆好。这期间,左手是无法动作的,全靠右手和牙齿的灵巧配合。我试过几次,不是漏米,就是散架。母亲说,你们要都会,早不要我了。母亲做的粽子个儿大,每个有二两重,味道清香,冷热可食,冷吃比热吃更好,爽口,筋道。现在商店买来的粽子,无论“稻香村”的还是“宫颐府”的,精致是精致,但无论如何也找不出记忆深处的那种口感这常让我想到千年以前在洛阳为官的吴中张翰因“莼鲈之思”而怅然若失的慨叹。

深秋季节,芦草成熟,寒风过后,芦叶尽落,此时也正是农闲时间,勤快的庄户人便把野地里的芦秆收割回来,破成篾子,或自己动手,或请专门的篾匠编织成炕席,除自家用外,还扛到集市出售。这编席子也算得上个技术活,不是谁都干得了的。心灵手巧的,编出的席子平整细密,色泽光洁,手艺不好的,做出的活粗粗糙糙,松紧不一,两者价钱相差很远。那时的瓦窑堡无论城乡,家家住窑洞,户户有炕,席子是少不了的。城里人过年,即使光景差些的,也要刷窑洞,换窗纸,买年画,贴对联,到年三十,生熟茶饭料理就绪,就换上新买的炕席,满窑洞顿时给衬托得豁亮起来,人们的心情自然也振奋了好多。正因此,年节的农贸市场上,席子成了抢手货。城门外的河滩上,看成色的,量尺寸的,谈价钱的,人来人往,煞是热闹。农民由此有了一笔额外收入,一年的油盐钱和孩子的学费有了着落。

陕北人生性达观,日子苦焦,但苦中作乐的文娱生活是不能少的。通常的娱乐方式除了唱曲子、听古朝、闹秧歌之外,每到农闲时节逢集赶会时,还会有自乐性质的“道情”班子哄场助兴。每个班子八九人,都是地地道道喜欢热闹而又有一定文艺特长的农民。演出时不化妆,以说唱为主,同一表演者可扮演不同角色,却也能把剧情演绎得跌宕有致、声情并茂。乐器道具因陋就简,一块头帕代表小姐,一柄扇子就是秀才,锣锣鼓鼓,三弦胡琴,都是自制的。其中有一种叫作“管子”的乐器,就是用苇秆做成的。管子类似洞箫,长短只有一尺,也是七孔,另按顶端的一个“咪子”,便可随剧情变化吹奏出或雄浑激越或悠扬委婉的不同曲调。这管子音色清亮,传声远,在整个乐队中起引领作用,山背后、沟道里的行人,听见管子的声音就知道有道情演出。

芦草生命力强,耐瘠薄,但性喜阴湿,在干旱的陕北高原也只有山坡背阴处和沟底河湾里才偶一可见。那些零零散散生长于荒山野地的芦草,虽不入大师法眼,在杜甫、范仲淹写于陕北的《羌村三首》和《渔家傲》中也没有留下些许踪影,但却在艰辛岁月里竭尽所能,倾其所有,给家乡父老那么多帮助,那么多便利,也为我寂寞的童年生活增添了那么多乐趣,我是应该写写它的。我对它情有独钟,常常感念它,一如感念那些普普通通老实厚道的父老乡亲。

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说过,人是会思想的芦草。

但不是每一个会思想的人都有芦草的飒爽、慷慨。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第一段虽然简短,却充满诗意,直接点明了写作对象——家乡的芦草,也引出了下文“芦草,即芦苇”的介绍。
B.文中作者写自己得了一种“打嗝”的毛病,是为了引出关于用芦根治病的描写,从而突出芦草的价值。
C.文章第四段运用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对母亲端午节包粽子进行了详细描写,突出了母亲的勤劳,也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
D.“人是会思想的芦草”,作者在文末引用了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说过的这句话,由对芦草的赞美过渡到对人的赞美。
E. 作者对家乡的芦草情有独钟,因为芦草在艰辛岁月里给作者家乡的父老乡亲提供了很多帮助,也让作者的童年生活变得充满乐趣。
【小题2】四至七段中,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芦草的?请简要概括。
【小题3】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篇散文主题的理解。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玉卿嫂(节选)
白先勇
不知怎的,我老觉得这两姐弟跟别人很不一样。比如说吧,胖子大娘也还不是有一个干弟弟叫狗娃的,可是她对他一点也不热络,一径骂他做臭小子,狗娃向她讨些我们厨房的剩锅巴要吃一顿臭骂,才捞到几包;可是玉卿嫂对他干弟弟却是相差得天远地远。
平日玉卿嫂是连一个毫子都舍不得用的。我妈的赏钱、她自己替人家织毛衣、绣鞋面赚来的工钱,一个子一个子全放进柜子里一个小漆皮匣子中,每次到了月尾,我就看见她把匣子打开,将钱抖出来,数了又数,然后仔仔细细的用条小手巾包好揣到怀里,拿到庆生那儿去。
每次玉卿嫂带我到庆生那里,一进门她就拖着庆生到窗口端详半天,一径问着他这几天觉得怎么了?睡得好不好?天亮咳得厉害不厉害?为什么还不拿棉袄出来,早晚着了凉可怎么是好?天凉了,吃些什么东西?怎么不买斤猪肝来炖炖?菠莱能补血,花生牛肺熬汤最润肺——这些话连我都听熟了。
玉卿嫂真是什么事都替庆生想得周周全全的,垫褥薄了,她就拿她自己的毡子来替他铺上;帐子破了洞,她就仔仔细细的替他补好;她帮他钉纽子、做鞋底、缝枕头囊——一切芝麻绿豆大的小事情,她总要亲自动手。要是庆生有点不舒服,她煎药熬汤的那份耐性才好呢,搅了又搅,试了又试。有一次庆生感了风寒,玉卿嫂盘坐在他床上,拿着酱油碟替庆生在背上刮痧时,我直听到她刮了多久就问了多久:“痛不痛?我的手太重了吧?你难过就叫,噢。”忽儿她拿着汗巾子替他揩汗,忽儿她在他背上轻轻的帮他揉搓,体贴得不得了。
玉卿嫂对庆生这份好是再也没说了,庆生呢,要是依顺起来,也算是百般的迁就了,玉卿嫂说一句他就应一句。然而我老觉得他们两个人还是有点不对劲,不知怎么的,玉卿嫂一径想狠狠的管住庆生,好像恨不得拿条绳子把他拴在她裤腰带上,一举一动,她总要牢牢的盯着。庆生的手动一下,她的眼珠子就转一下,我本来一向觉得玉卿嫂的眼睛很俏的,但是当她盯着庆生看时,闪光闪得好厉害,嘴巴闭得紧紧的,却有点怕人了。庆生常常给她看得发了慌,活像只吃了惊的小兔儿,一双眸子东窜西窜,似乎是在躲什么似的。我一个人来和庆生玩还好些,我们下着棋有谈有笑,他一径露着一嘴齐垛垛的牙齿,好好看。
要是玉卿端坐在旁边,他不知怎么搞的,马上就紧张起来了,心老是安不下来,时不时就拿眼角去瞟玉卿嫂一下,要是发现她在盯着他,他就忙忙垂下眼皮,有时突地两只手握起拳头,我看到他手背的青筋都暴起来了。说起来也怪得很,庆生虽然万分依从玉卿嫂,可是偶尔他却会无缘无故为些小事跟玉卿嫂拗得不得了,两人僵着,默默的谁也不出声,我那时夹在中间最难过了,闷得好像透不过气来似的,只听得他们呼吸得好重。
有一件事情玉卿嫂管庆生管得最紧了,除了买东西外,玉卿嫂顶不喜欢庆生到外面去。为了这件事,庆生也和玉卿嫂闹过好几次别扭。我最记得有一天晚上,我妈到姑婆那儿去了。玉卿嫂带了我往庆生那儿,庆生不在屋里,我们在他房里等了好一会儿他才回来,玉卿嫂一看见他马上站起来劈头劈脸问道:“到哪里去来?”
“往水东门外河边上荡了一下子。”庆生一面脱去外衣,低着头答道。
“去那里做什么?”玉卿嫂的眼睛盯得庆生好紧,庆生一直没有抬起头来。
“我说过去荡了一下子。”
“去那么久?”玉卿嫂走到庆生身边问着他,庆生没有出声。玉卿嫂接着又问:“一个人——?”她的声音有点发抖了。
“这是什么意思?当然一个人!”庆生侧过脸去咳了几声躲开她的目光。
“我是说——呃——没有遇见什么人吧?”
“跟什么人讲过话没有?”
“真的没有?”
庆生突然转过脸来喊道:“没有!没有!没有!——”
庆生的脸涨得好红,玉卿嫂的脸却变得惨白惨白的,两个人嘴唇都抖——抖得好厉害,
把我吓得连不敢出声,心里直纳闷。他们两人怎么一下子变得一点也不斯文了呢?
【小题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用胖子大娘对待干弟弟狗娃的行为与玉卿嫂对待干弟弟庆生的行为相对比,“相差得天远地远”突出了玉卿嫂对庆生的关爱之深。
B.玉卿嫂平时不太花钱,她将工钱一个子一个子存放在柜子里,到了月尾又将钱抖出来,数了又数,这说明她很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
C.玉卿嫂总恨不得拿条绳子将庆生拴在裤腰带上,对庆生的一举一动,她总要牢中的盯着,这反映出玉卿嫂很疼爱庆生,总怕他出意外。
D.小说所写的为家常小事,但富有生活气息,通过细节刻画,将玉卿嫂对庆生的关怀体贴融入平常小事的叙述之中,凸显姐弟情深,令人感动。
【小题2】小说中的“我”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题3】有人说,玉卿嫂对他干弟弟庆生前后的表现矛盾,这样设计不合情理;有人则不以为然。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6 年谷歌机器人“阿尔法围棋”(AlphaGo)大比分击败韩国围棋高手李世石。这场围棋人机大战让所有人都开始关注“人工智能”。有人说它能为人类提供更卓越的服务,也有人说它将夺取人类的工作并最终战胜人类。
根据世界经济论坛的最新报告,到了 2020 年,受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等科技发展的影响,超过 500万份工作将会消失。被人工智能完全替代的 700 万个岗位中,至少三分之二是行政与办公室类的白领工作岗位。职业中可自动化、计算机化的任务越多,就越有可能被交给机器完成。人工智能能够部分替代的职业有律师、翻译等,这些职业被替代的那部分工作处于计算机能够比较容易掌握的数据领域。
尽管机器可以模仿人类的大脑进行学习,但是在目前的科技水平下,相比人类,机器欠缺了原创 能力、互动能力和谈判能力。因此,具备这三种要素的职业便不容易被机器替代,比如文创 、科技和管理行业。
材料二:
有上百家创业公司正在人工智能的各个方向探索新技术。另一方面,传统行业的公司也在积极引入人 工智能,以降低自己的运营成本。在多家中国科技企业积极研发的推动下,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最大的家电生产国和最大的无人机生产国,中国正在形成全球最具吸引力的人工智能生态环境。加速积累的技术能力与海量的数据资源、巨大的应用需求、开放的市场环境有机结合,是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独特优势。
从全球范围来看人工智能的竞争,领先的***马化腾提交的议案中也特别提到,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领域成为全球创新高地。
代表委员们的热议成为业界焦点,而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则将人工智能议题推向高潮。在2017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人工智能”是需要培育壮大的新兴产业之一,要加快技术研发和转化。
这是“人工智能”一词首次出现在全国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意味着,人工智能已经进入国家最高顶层设计的视野。不管是日常手机应用里的某个功能,还是大型企业里复杂庞大的数据处理系统,背后折射出的都是中国人工智能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在中国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动者们看来,这次中国没有像过去一样在高新技术发展前期“缺席”,而是实现了弯道超车,领跑世界。
在国家战略层面的大力支持下,业内人士预测,2017 年将成为人工智能行业全面升温、人工智能技术大面积“落地”、产业生态结构基本形成的一年。然而,尽管目前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科研基 础、技术水准等方面不输世界先进国家,但在实践经验、人才基础等方面,中国仍存在一定差距,这也给人工智能的实际落地带来阻碍。因此,2017 年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关键之战是突破应用瓶颈。
(摘编自 2017 年 3 月 11 日《人民日报》《人工智能:全球竞赛中国领跑》)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正确的一项是
A.AB.BC.CD.D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据材料一世界经济论坛的最新报告可知,任务越容易自动化、数据越容易获取的职业,受人工智 能的影响越大。
B.对比人 工智能各领域的企业数量会发现,中美两国在计算机视觉与图像以及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 企业都较多。
C.通过中美人工智能各领域企业数量和融资金额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企业数量多的领域会吸引 更多的投资。
D.人工智能技术还处于发展期,全球竞争激烈,国内科技企业是中国人工智能飞速发展、领跑世界 的重要推动者。
E. 以企业的融资能力来衡量,人工智能应用层的中国企业更有发展前景,人工智能技术层的美国企 业更受追捧。
【小题3】人工智能将极大地影响和改变世界,中国应做好哪些准备?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经历了连续几年票房的高速上扬也经历了2016年票房增速趋缓的“冷静期”,2017年,中国电影保持良好发展态势。日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发布数据:2017年全国电影总票房达到559.11亿元,同比增长13.45%;国产电影票房301.04亿元,占票房总额的53.84%;全年票房过亿元影片92部,其中国产电影51部;城市院线观影人次16.2亿,同比增长18.08%。这些成绩表明:中国电影市场步向稳健,电影促进居民消费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的地位更加稳固。

据专业人士分析,2017年票房成绩的取得,有赖于国产现实题材影片的成功与电影院及银幕数的不断增加。另外,观众的成熟度在提高,非理性和粉丝消费在减退,电影的口碑在票房增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是《冈仁波齐》《二十二》等艺术类电影获得高票房的原因。

(摘编自《中国电影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材料二

《红海行动》这部以中国海军也门撤侨真实事件为原型的影片,在最初排片、票房双双低开的情况下,凭借惊人的口碑一路逆袭,成为今年春节档最大的黑马,票房突破35亿元,荣登今年春节档票房冠军。

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认为,《红海行动》对于中国电影的发展可谓意义重大,它代表了中国电影工业化水平和工业美学的提升,“没有电影产业的工业实力、专业化的电影团队,很难想象能拍出这样的大片”。

人民日报社记者刘阳表示,《红海行动》“观影热潮”背后体现了观众对于生命和个体认知理解的进步:“电影设置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命题——一个国家是否需要动用军力去拯救一个公民的生命?电影表达的内在感情是中国当代社会对公民权益的珍视,这种进步体现了电影创作与当代生活的不断贴近。”

(摘编自《<红海行动>“红”在哪儿?》)

材料三

2016年,中国银幕总数超过美国,中国成为全球容纳量最大的电影市场,中国电影市场规模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二,与全球第一大市场的差距逐渐缩小。

如果说票房只是衡量产业发展的一个数字指标,还不足以说明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那么,由中国电影资料馆提供的中国电影观众满意度调查数据则可以看出,2018年春节档期满意度得分为83.4分,是迄今为止春节档调查中的最高分。这一切,离不开《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的实施,它将电影产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使电影产业成为拉动内需、促进就业、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国家支持创作、摄制各类优秀国产影片,地方政府对电影创作、摄制提供必要的便利和帮助;在财政、税收、土地、金融、用汇等方面对电影产业采取优惠措施,激励资本投入,降低运作成本……电影从业者们一致认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实施那一天开始,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将电影产业视为重点,国民经济的各行业、各部门都开始积极配合电影产业发展。

(摘编自《中国电影,势头正劲》)

材料四

3月5日,第90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在美国洛杉矶举行。创造56.8亿票房奇迹的《战狼2》未能入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九强名单。

业内普遍认为,中国电影难以攻陷奥斯卡,一方面是文化差异,另一方面则是对好莱坞规则的不熟悉。而资本的力量对中国电影在这两方面的提升都会有极大的帮助。

从文化融合角度而言,随着中国资本的深度介入,中外合作越来越多,双方在文化领城的相互了解与尊重也会越来越多,这无疑会让海外主流社会以及奥斯卡的评委们更进一步接受中国文化,为未来中国电影进军奥斯卡铺平道路。

从制作体系来看,资本的介入将促使中国电影人和好莱坞更深度合作,从以往简单翻拍、模仿,老外担任制片人,发展到切入核心制作,深度学习好莱坞工业化,甚至是全球发行体系等完整产业链的合作。这种合作将促使中国电影人系统学习好莱坞的全球化视野和工业化操作流程,为中国电影最终赢得奥斯卡,乃至于借助电影为中国文化海外输出奠定基础。

如果我们把眼光放远一点,中国电影迟早会走向世界市场。而不断提升的综合国力,也将会十分有助于中国电影“走出去”,“硬实力”对“软实力”的支撑,必然会一步步地彰显。另外,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电影的发展最忌讳的是完全以市场来衡量的功利主义,拒绝单一、培养真善、推动电影艺术和技术观念的更新,才是电影发展的真谛。

(摘编自《中国电影冲奥又一年 资本力量或能打开突破口》)

【小题1】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两个图表可以看出,2012-2017年我国影院数与银幕数不断增加,虽增长率有所波动,但数量上均持递增趋势。
B.2016年我国成为了全球容纳量最大的电影市场,银幕总数超过4万块,“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的地位更加稳固。
C.中国电影是否健康发展不能单以票房作为衡量标准,电影资料馆的春节档期观众满意度调查数据才是最重要的依据。
D.《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的实施,不仅让我国电影产业的地位得以凸显,也让我国电影产业在诸多方面得到了实惠。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冈仁波齐》《二十二》等艺术类电影获得高票房的事实,至少证明了我国的电影观众渐趋成熟,理性消费意识增强。
B.材料一用数据客观说明了我国电影事业处于健康稳定发展阶段,国产电影深受观众喜爱,电影票房一直保持高速上扬的态势。
C.电影创作与当代生活贴近,充分体现对“个体生命”的关注,这是中国电影能够获得口碑与票房双丰收的重要原因。
D.只有借助资本力量,中国电影才能够走向奥斯卡,才能够真正实现中外电影的深度合作,才能为我国文化的对外输出奠定基础。
【小题3】如何让我国电影产业持续稳健发展?请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以艺术来传达富贵,于一般匠人而言,图画多不离牡丹,诗歌则不离金玉。古人的富贵诗是堆金积玉的。如唐代李咸用的《富贵曲》“画藻雕山金碧彩”,贯休的《富贵曲》“琼树玉堂,雕墙绣毂”。这些诗歌充斥着金玉意象,显得富丽堂皇。
但是,这种诗歌并不能获得有见识的诗评家的认同。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指出,贯休“刻成筝柱雁相挨”、韦楚老“十幅红绡围夜玉”之类的诗句,折射出作者实际上“不曾近富儿家”。而更有甚者,晏殊曾经指出:“轴装曲谱金书字,树记花名玉篆牌”,“乃乞儿相,未尝谙富贵者”。晏殊对伪富贵诗的排斥和轻蔑,可谓无以复加。
那么,古人心目中理想的富贵诗该如何呢?宋代吴处厚《青箱杂记》中有一则记载颇能说明问题。“晏元献公虽起田里,而文章富贵,出于天然”,“每吟咏富贵,不言金玉锦绣,而唯说其气象。若‘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之类是也”。晏殊诗词中从来不用“金”“玉”之类的字眼,其逼人的富贵气象,来自诗词中闲静典雅的氛围——这是对富贵最好的注释。
刘禹锡说:“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所以堆金积玉,可能是暴发户的做派;平常陈设,也能彰显富贵之气。《红楼梦》描述王夫人室内的陈设反复用到“半旧”二字,但丝毫无损于贾家的富贵尊荣。使用频繁的物件,变得陈旧是很自然的,不陈旧倒有点不合情理。
鲁迅也曾经指出:“唐朝人早就知道,多用些金、玉、锦、绮字面,自以为豪华,而不知适见其寒蠢。真会写富贵景象的,全不用那些字。”但需要指出的是,富贵诗并非和“金、玉、锦、绮”等字眼冰炭不容。如袁枚认为“烛花渐暗人初睡,金鸭无烟却有香”乃富贵诗的绝妙者。
没有经历过富贵生活的人,缺乏必要的生活体验,难以写出富贵诗;而锦衣玉食的富贵中人,也未必能写好富贵诗。一方面,因为“王公贵人,气满志得,非性能好之,则不暇以为”。另一方面,因为欢时易过,富贵快乐很难进入心灵的深层体验;而穷愁难挨,痛苦点点滴滴积淀于心中,更容易使人忧思感愤。所以,穷愁痛苦之言易巧,而富贵欢娱之辞难工。正因为如此,所以文学史上富贵诗不多,地道的富贵诗更是凤毛麟角。
富贵,是一种骨子里的闲逸,和满身的珠光宝气无关;富贵诗重在意境上的闲静雅致,和堆金积玉无关。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在古代艺术作品中,画家和诗人为了表达富贵的意思就会选择牡丹和金玉作为意象。
B.有见识的诗评家不认同某些富贵诗,是因为这种诗歌的作者往往并不是生活富贵的人。
C.理想的富贵诗,其富贵气象来自诗词意境上的闲静雅致,而不在于言金玉锦绣。
D.富贵是骨子里的闲逸,没有富贵体验的人写富贵诗,可通过描写平常陈设彰显富贵气。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指出古人传达富贵的诗歌多用金玉意象,并以李咸用和贯休的同题诗歌为证。
B.文章引述沈括《梦溪笔谈》和晏殊的观点,证明堆金积玉的富贵诗都是伪富贵诗。
C.文章在论证中大量引用相关诗句及名家言论,使论证更有针对性、说理更具权威性。
D.对于富贵诗,文章先引出论题,接着分析内涵,最后指出真正的富贵诗数量少的原因。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富贵诗也可以使用“金、玉、锦、绮”等字眼,堆金积玉也不完全是暴发户的做派。
B.如果锦衣玉食的富贵中人既擅长作诗,又有闲暇时间,他就能够写出理想的富贵诗。
C.痛苦容易使人忧思感愤,言辞发自肺腑自然带有撼人心魄的力量,所以穷愁痛苦之言易巧。
D.富贵快乐很难给心灵以深层体验,因此富贵欢娱之辞难工,这是富贵诗少的一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