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玉卿嫂(节选)
白先勇
不知怎的,我老觉得这两姐弟跟别人很不一样。比如说吧,胖子大娘也还不是有一个干弟弟叫狗娃的,可是她对他一点也不热络,一径骂他做臭小子,狗娃向她讨些我们厨房的剩锅巴要吃一顿臭骂,才捞到几包;可是玉卿嫂对他干弟弟却是相差得天远地远。
平日玉卿嫂是连一个毫子都舍不得用的。我妈的赏钱、她自己替人家织毛衣、绣鞋面赚来的工钱,一个子一个子全放进柜子里一个小漆皮匣子中,每次到了月尾,我就看见她把匣子打开,将钱抖出来,数了又数,然后仔仔细细的用条小手巾包好揣到怀里,拿到庆生那儿去。
每次玉卿嫂带我到庆生那里,一进门她就拖着庆生到窗口端详半天,一径问着他这几天觉得怎么了?睡得好不好?天亮咳得厉害不厉害?为什么还不拿棉袄出来,早晚着了凉可怎么是好?天凉了,吃些什么东西?怎么不买斤猪肝来炖炖?菠莱能补血,花生牛肺熬汤最润肺——这些话连我都听熟了。
玉卿嫂真是什么事都替庆生想得周周全全的,垫褥薄了,她就拿她自己的毡子来替他铺上;帐子破了洞,她就仔仔细细的替他补好;她帮他钉纽子、做鞋底、缝枕头囊——一切芝麻绿豆大的小事情,她总要亲自动手。要是庆生有点不舒服,她煎药熬汤的那份耐性才好呢,搅了又搅,试了又试。有一次庆生感了风寒,玉卿嫂盘坐在他床上,拿着酱油碟替庆生在背上刮痧时,我直听到她刮了多久就问了多久:“痛不痛?我的手太重了吧?你难过就叫,噢。”忽儿她拿着汗巾子替他揩汗,忽儿她在他背上轻轻的帮他揉搓,体贴得不得了。
玉卿嫂对庆生这份好是再也没说了,庆生呢,要是依顺起来,也算是百般的迁就了,玉卿嫂说一句他就应一句。然而我老觉得他们两个人还是有点不对劲,不知怎么的,玉卿嫂一径想狠狠的管住庆生,好像恨不得拿条绳子把他拴在她裤腰带上,一举一动,她总要牢牢的盯着。庆生的手动一下,她的眼珠子就转一下,我本来一向觉得玉卿嫂的眼睛很俏的,但是当她盯着庆生看时,闪光闪得好厉害,嘴巴闭得紧紧的,却有点怕人了。庆生常常给她看得发了慌,活像只吃了惊的小兔儿,一双眸子东窜西窜,似乎是在躲什么似的。我一个人来和庆生玩还好些,我们下着棋有谈有笑,他一径露着一嘴齐垛垛的牙齿,好好看。
要是玉卿端坐在旁边,他不知怎么搞的,马上就紧张起来了,心老是安不下来,时不时就拿眼角去瞟玉卿嫂一下,要是发现她在盯着他,他就忙忙垂下眼皮,有时突地两只手握起拳头,我看到他手背的青筋都暴起来了。说起来也怪得很,庆生虽然万分依从玉卿嫂,可是偶尔他却会无缘无故为些小事跟玉卿嫂拗得不得了,两人僵着,默默的谁也不出声,我那时夹在中间最难过了,闷得好像透不过气来似的,只听得他们呼吸得好重。
有一件事情玉卿嫂管庆生管得最紧了,除了买东西外,玉卿嫂顶不喜欢庆生到外面去。为了这件事,庆生也和玉卿嫂闹过好几次别扭。我最记得有一天晚上,我妈到姑婆那儿去了。玉卿嫂带了我往庆生那儿,庆生不在屋里,我们在他房里等了好一会儿他才回来,玉卿嫂一看见他马上站起来劈头劈脸问道:“到哪里去来?”
“往水东门外河边上荡了一下子。”庆生一面脱去外衣,低着头答道。
“去那里做什么?”玉卿嫂的眼睛盯得庆生好紧,庆生一直没有抬起头来。
“我说过去荡了一下子。”
“去那么久?”玉卿嫂走到庆生身边问着他,庆生没有出声。玉卿嫂接着又问:“一个人——?”她的声音有点发抖了。
“这是什么意思?当然一个人!”庆生侧过脸去咳了几声躲开她的目光。
“我是说——呃——没有遇见什么人吧?”
“跟什么人讲过话没有?”
“真的没有?”
庆生突然转过脸来喊道:“没有!没有!没有!——”
庆生的脸涨得好红,玉卿嫂的脸却变得惨白惨白的,两个人嘴唇都抖——抖得好厉害,
把我吓得连不敢出声,心里直纳闷。他们两人怎么一下子变得一点也不斯文了呢?
【小题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用胖子大娘对待干弟弟狗娃的行为与玉卿嫂对待干弟弟庆生的行为相对比,“相差得天远地远”突出了玉卿嫂对庆生的关爱之深。
B.玉卿嫂平时不太花钱,她将工钱一个子一个子存放在柜子里,到了月尾又将钱抖出来,数了又数,这说明她很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
C.玉卿嫂总恨不得拿条绳子将庆生拴在裤腰带上,对庆生的一举一动,她总要牢中的盯着,这反映出玉卿嫂很疼爱庆生,总怕他出意外。
D.小说所写的为家常小事,但富有生活气息,通过细节刻画,将玉卿嫂对庆生的关怀体贴融入平常小事的叙述之中,凸显姐弟情深,令人感动。
【小题2】小说中的“我”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题3】有人说,玉卿嫂对他干弟弟庆生前后的表现矛盾,这样设计不合情理;有人则不以为然。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3-06 10:04:5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问题。
综艺节目应在健康娱乐中实现文化升级
①2015年,中国的电视行业进入激变的大格局中。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大环境里,电视综艺节目以其不断丰富的类型和元素,以及激增的节目数量成为国内电视星图中亮眼的星群。从发展的趋势看,综艺节目如今已不再只突出娱乐性,开始有意识地加入文化元素,在娱乐中实现文化升级,这是近些年综艺节目的新气象。
②以现象级的《奔跑吧兄弟》为例,该节目凭借清新自然、轻松搞笑的节目气氛,举重若轻的叙事节奏和对观众情绪的把握,自开播以来,就成了年轻人中最受欢迎的综艺真人秀节目之一,获得了很高的社会关注度。除了奔跑、撕名牌、趣味游戏等紧张刺激的环节,该节目越发重视对历史情境的重现和文化韵味的营造,使得除年轻人之外的受众群体也能从中获得观看的愉悦感。
③比如第三季首期洛阳站,节目在清新、轻松的基础上融入了厚重的历史文化,把洛阳有代表性的白马寺、明堂和丽景门等历史古迹,通过镜头语言和游戏环节巧妙地呈现在节目中。第二期“劳动特辑”中,嘉宾选手身穿深蓝色的确良工作服,骑着二八大杠自行车,为了实现“赢得火车票去北京天安门看升国旗”的目标,展开激烈的“劳动竞赛”。甚至,包括最后获胜队员的奖品也是独具历史年代气息的拖拉机模型、热水瓶、搪瓷缸子。相信很多与笔者年龄相仿的60后、70后观众,在看到这些细节时都深有感触,自然而然加深了参与感。
④曾有一段时间,综艺节目在争夺眼球上不遗余力,有些沦为了过度娱乐导致节目庸俗化。最近这个趋势却又有些逆转,综艺节目开始重视起社会效益,在追求节目品质和文化意蕴上不断挖掘潜力,形成差异化的品牌效应。
⑤今年开播的四川卫视综艺节目《咱们穿越吧》,作为一档历史体验真人秀节目,该节目并未停留在“秀”的阶段,而是请专家学者还原历史情境,让观众在时空穿越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厚重。
⑥所谓有意思的游戏,有意义的娱乐,一方面是将历史知识、旅游景观等知识信息有机植入到轻松欢乐的游戏中,另一方面便是在不影响叙事节奏的前提下,把知识点进行“润物细无声”的强化凸显。在这一点上,《奔跑吧兄弟》《咱们穿越吧》很好地诠释了综艺节目从“有意思”到“有意义”的升华。
⑦年轻化的受众群,轻松愉快的节目氛围与充满文化味的节目内涵,使得《奔跑吧兄弟》这一类真人秀节目,呈现出新的综艺色彩。本就具有丰富的类型和元素,突出娱乐性的综艺节目,在综艺真人秀激战的节目大时代中,可以说,“轻”是综艺节目的共同特征。但在轻松中保持健康的品位,在健康中植入历史人文的元素,可以说是这类综艺节目体现出的一种自觉意识。快乐是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应有之义。而植入历史人文元素、健康的快乐,则是综艺节目从“有意思”到“有意义”的一种文化升级。
(2015-12-21 光明网 有改动)
【小题1】请简要概述第七段的论述层次。
【小题2】《奔跑吧兄弟》第三季洛阳站节目,从“有意思”到“有意义”的文化升级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小题3】请结合文章,简要阐释“文化升级”的内涵。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艺鉴赏既然是从形象的感受开始的,那么形象的感受是一种什么心理活动呢?一些心理学家认为,感受仅仅是一种直觉。所谓直觉是对个别事物的全神贯注的知觉活动,不产生任何联想和推 理。例如对玫瑰花的直觉,就是只看到它的形状、颜色,嗅到它的芳香。如果回忆起在这株花下自 己与人会晤的情景,就产生了联想,已不再是直觉了。如果想到玫瑰是花的一种,就有了推理,也 不再是直觉了。而离开直觉,也就离开了纯粹的感受,不能算是审美活动了。他们认为,联想妨碍 审美和鉴赏,因为它使注意力涣散,不能集中于欣赏对象本身,所以联想力最丰富的人鉴赏力最低 下。他们排斥联想,是要使鉴赏活动局限于艺术形式上。听音乐,就欣赏声音的和谐;看图画,就 欣赏色彩与线条;读诗歌,就欣赏韵律和节奏。
联想会不会使注意力涣散,从而妨碍了艺术鉴赏呢?如果联想离开了作品的内容和情绪,任其漫 无边际地发展,那当然不成其为艺术的鉴赏了。但是受了作品的启示,随着作品的内容和情绪而产 生的联想,以及在感受的基础上产生的理解,无疑能够帮助鉴赏活动的进行。鉴赏不是被动的接受, 而是一种富于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如果说艺术创作是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借着语言、声音、色彩、线 条等等表现出来,那么艺术鉴赏就是运用联想将语言、声音、色彩、线条等等还原为自己曾经有过 的类似的生活体验。正是在同艺术家的相互交流中,在对生活的重新体味中,得到艺术的享受。白 居易《琵琶行》写他欣赏音乐时的心理活动,完全是联想在起作用,随着音乐旋律和节奏的变化, 白居易一会儿联想到急雨,一会儿联想到私语,一会儿联想到莺语,一会儿联想到泉声。即使在音 乐暂时休止的时候,也没有停止他的联想,他觉得另有一种幽愁暗恨,胜过有声之时。正是在联想 中,在对急雨、莺语等生活场景的重新体味中,白居易得到了艺术的享受。
白居易写的是音乐欣赏中的联想,在诗歌欣赏中联想活动同样很重要。诗歌表现思想感情的媒 介是语言,语言没有视觉的形象性,它不过是一群声音符号的组合。这些声音符号本身并没有形象,但诗的语言却能在读者的头脑里构成栩栩如生的形象。这靠的是甚么?就是读者的联想。所以,好诗 一定能够唤起读者的联想,善于鉴赏的读者也一定富于联想力。无论诗歌创作或诗歌鉴赏,离开联 想都是不可能的。
何景明说:“诗文有不可易之法者,辞断而意属,联类而比物也。”辞断意属,跳跃性强,留下 的空白大,供读者联想、补充,进行再创造的余地也就比较大,这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重要的艺 术特点。中国古典诗歌的鉴赏,由于它自身的某些特点,尤其要借助联想的作用,这是必须加以强调的。
(摘编自袁行霈《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鉴赏》)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艺鉴赏中对形象的感受在心理学家看来只需要依赖直觉,不需要推理,也不需要联想。
B.要准确感受文艺作品中的形象必须对文艺作品全神贯注,把握艺术细节,获得准确感知。
C.感受诗歌形象时候的心理活动和看到玫瑰花的形状、颜色,嗅到它的芳香,是一样的。
D.对不同的艺术作品的形式的鉴赏依赖的直觉方式也并不相同,获得的艺术美感也会不同。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艺术鉴赏不是简单的被动接受,而是鉴赏者在作品的内容和情绪的启示下引起联想的创造性 活动。
B.艺术鉴赏中的联想是作品本身的留白和鉴赏者自身的生活积累和谐共振时的产物,不能天马 行空。
C.艺术鉴赏的愉悦感于艺术作品对鉴赏者生活经验的唤醒,使之从对过去经历的回忆中获 得满足感。
D.鉴赏艺术作品的时候鉴赏者的注意力会分散开去,但只是从单纯关注作品形式分散到对作品 内容相关材料的联想。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鉴赏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依靠直觉对诗歌的形式进行的感受,二是通过联想和推理对诗歌“言外之意”的发掘。
B.中国古代诗歌因为留白等艺术手法的使用,为鉴赏者留下了极大的联想空间,也使诗歌具有了广泛的启发性。
C.诗歌的艺术鉴赏是鉴赏者和诗人心灵交互的过程,是被动接受与主动创造交互的过程,也是基于诗歌语言有超越诗歌语言的过程。
D.诗歌的艺术鉴赏要想获得较好的效果,就要求诗歌本身具有含蓄性,含蓄就是指诗歌言有尽而意无穷。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审美功利主义是针对中国现代化的问题,源自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思潮的双重影响而产生的中国现代美学思想。审美功利主义一方面主张审美、艺术独立,一方面又把审美与道德内在联系在一起,主张凸显审美和艺术自身所具有的纯洁情感、养育道德、提升境界等功能。
20世纪初,中国社会混乱,人心涣散,有责任感的知识分子纷纷寻求救国之道。王国维、蔡元培、朱光潜等选择了可称之为“无用之学”的美学。他们对美学的热衷,倒并不完全是单纯地喜欢美的创造和欣赏,而是另有原委,那就是拯救人心。王国维一方面主张艺术独立,强调美“不关于吾人之利害”,另一方面又提出了审美的“无用之用”说,认为这个“无用之用”胜过“有用之用”,正是这种“无用之用”“使人达于无欲之境界”。朱光潜也重视美和艺术对于人心的养育价值,提倡“人生的艺术化”。从属于现代美学的审美功利主义当然也是如此。
由于以养育人心为目标,审美功利主义思想具有突出的矛盾结构:无用-有用,无为-有为,出世-入世,审美-功利。现代美学家在中国儒家文化的传统框架里,把这些矛盾的方面融合在一起。与康德、席勒、叔本华等人的美学相比,明显更具现实性。但是,与中国古代美学相比,思辨性、系统性却大大增强。因此,审美功利主义美学是一种兼具超越性和现实性的美学,这里的“超越性”是指审美是人达到道德境界的中介;而“现实性”是目的,那就是新型国民,具体说就是情感纯洁、道德高尚的国民。当然,这种美学不同于“文以载道”式的文艺功能论,所谓审美功利主义也是就其强调审美内在育人功能而言的。
作为一种具有强烈现实关切的美学思想,中国现代的审美功利主义的一个现实落脚点就是美育。美育问题本来就关涉美与善的内在关联,而实际上中国现代美学家们都有美育和德育相互交融的意向。朱光潜对美育的德育功能持充分肯定态度。他认为,德育须从美育做起,所以美育是德育不可缺少的基础。
中国现代审美功利主义思想中的美育德育融合论是我们当今建构中国本土美学和美育理论的一个宝贵资源。但是,其限于个体修身养性的人格养成指向还有待拓展。如何培养国民的社会意
现实问题,而这些,在传统的修身养性理论中还不可能给出答案。另外,与德育相融合的美育,如何与其提升创造力的任务相互协调,也是值得深入研究的。
(摘编自杜卫东《中国现代美学中的美育德育融合论》)
【小题1】下列对原文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受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思潮影响,产生了审美功利主义。
B.王国维等人选择美学,有喜欢美的创造和欣赏的因素,更是想以此来寻求救国之道。
C.审美功利主义与其他美学不同,强调解决人们在生活中的矛盾,使人达到道德境界。
D.审美功利主义美学强烈关切现实,可通过美育来落实,事关美与善内在关系的处理。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和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论证中国现代审美功利主义美学,是以中国现代化进程作为论证的背景的。
B.文章通过简述美学在中国的产生过程,论证了审美功利主义的作用和学术地位。
C.文章对中西美学、中国古代与现代美学进行比较、论证了审美功利主义的特征。
D.文章从开始的分析概念到最后谈审美功利主义面临的现实问题,论证不断深入。
【小题3】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审美功利主义认为,虽然审美和艺术相背离,但都具有纯洁情感、养育道德等功能。
B.和西方美学相比,审美功利主义美学是具有现实性的美学,有利于培养务实的精神。
C.就美育和德育的关系看,审美功利主义美学更强调德育,因为它以养育人心为目标。
D.关于审美功利主义美学的建设还不完善,要让它更好地发挥作用,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表 妹

林斤澜

矮凳桥街背后是溪滩,那滩上铺满了大的碎石,开阔到叫人觉着是不毛之地。幸好有一条溪,时宽时窄,自由自在穿过石头滩,带来水草野树,带来生命的欢喜。

滩上走过来两个女人,一前一后,前边的挎着个竹篮子,简直有摇篮般大,里面是衣服,很有点分量,一路拱着腰身,支撑着篮底。后边的女人空着两手,几次伸手前来帮忙,前边的不让。前边的女人看来四十往里,后边的四十以外。前边的女人不走现成的小路,从石头滩上斜插过去,走到一个石头圈起来的水潭边,把竹篮里的东西一下子控在水里,全身轻松了,透出来一口长气,望着后边的。后边的走不惯石头滩,盯着脚下,挑着下脚的地方。前边的说:

“这里比屋里清静,出来走走,说说话……再呢,我要把这些东西洗出来,也就不客气了。”

说着就蹲下来,抓过一团按在早铺平好了的石板上,拿起棒槌捶打起来,真是擦把汗的工夫也节约了。

看起来后边的是客人,转着身于看这个新鲜的地方,有一句没一句地应着:

“水倒是清的,碧清的……树也阴凉……石头要是走惯了,也好走……”

“不好走,一到下雨天你走走看,只怕担断了脚筋。哪有你们城里的马路好走。”

“下雨天也洗衣服?”

“一下天呢,二十天呢。就是三十天不洗也不行。嗐,现在一天是一天的事情,真是日日清,月月结。”

客人随即称赞:

“你真能干,三表妹,没想到你有这么大本事,天天洗这么多。”

主人微微笑着,手里捶捶打打,嘴里喜喜欢欢的:

事情多着呢。只有晚上吃顿热的,别的两顿都是马马虎虎。本来还要带子,现在托给人家。

不过洗完衣服,还要踏缝纫机。”

客人其实是个做活的能手,又做饭又带孩子又洗衣服这样的日子都过过。现在做客人看着人家做活,两只手就不知道放在哪里好。把左手搭在树杈上,右手背在背后,都要用点力才在那里闲得住。不觉感慨起来:

 “也难为你,也亏得是你,想想你在家里的时候,比我还自在呢。”

主人放下棒槌,两手一刻不停地揉搓起来:

“做做也就习惯了。不过,真的,做惯了空起两只手来,反倒没有地方好放。乡下地方,又没有什么好玩的,不比城里。”

客人心里有些矛盾,就学点见过世面的派头,给人家看,也压压自己的烦恼:

“说的是,”右手更加用力贴在后腰上,“空着两只手不也没地方放嘛。城里好玩是好玩,谁还成天地玩呢。城里住长久了,一下乡,空气真就好,这个新鲜空气,千金难买。”

单夸空气,好比一个姑娘没有什么好夸的,单夸她的头发。主人插嘴问道:

“你那里工资好好吧?”

提起工资,客人是有优越感的,却偏偏埋怨道:

“饿不死吃不饱就是了,连奖金带零碎也有七八十块。”

“那是做多做少照样拿呀!”

“还吃着大锅饭。”

“不做不做也拿六七十吧?”

“铁饭碗!”

客人差不多叫出来,她得意。主人不住手地揉搓,也微微笑着。客人倒打起“抱不平”来:

“你好脾气,要是我,气也气死了,做多做少什么也不拿。”

“大表姐,我们也搞承包了。我们家庭妇女洗衣店,给旅店洗床单,给工厂洗工作服都洗不过来。”

“那一个月能拿多少呢?”客人问得急点。

主人不忙正面回答,笑道:

“还要苦干个把月,洗衣机买是买来了,还没有安装。等安装好了,有时间多踏点缝纫机,还可以翻一番呢!”

“翻一番是多少?”客人急得不知道转弯。主人停止揉搓,去抓棒槌,这功夫,伸了伸两个手指头。

客人的脑筋飞快转动:这两个手指头当然不会是二十,那么是二百……听着都吓得心跳,那顶哪一级干部了?厂长?……回过头来说道:

“还是你们不封顶好,多劳多得嘛。”

“不过也不保底呀,不要打算懒懒散散混日子。”

客人两步扑过来,蹲下来抓过一堆衣服,主人不让,客人已经揉搓起来了,一边说:

“懒懒散散,两只手一懒,骨头都要散……乡下地方比城里好,空气第一新鲜,水也碧清……三表妹,等你大侄女中学一毕业,叫她顶替我上班,我就退下来……我到乡下来享几年福,你看怎么样?”

(选自《十月》1984年第6期,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的景物描写,以自由流动的溪水所带来的“水草野树”以级“生命的欢喜”,暗示着农村的新气象。
B.小说中“一路拱着腰身”等动作描写,以及“真是日日清,月月结”等语言描写,为下文表妹承包洗衣服这件事做了铺垫。
C.表姐两次提到乡下空气“新鲜”,第一次是出于客套,第二次提到时,表姐对农村的好已有了更多体会。
D.表妹说的“不要打算懒懒散散混日子”,既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态度,也流露出对自己得不到休息的些许不满。
【小题2】请简要分析表姐这一人物形象。
【小题3】小说刻画了两个人物,作者以“表妹”为题,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

同类题5

阅读文段,完成各题。

上帝的花园

我一直对树这个意象非常迷恋。随便的一棵树,都是那么自然地站在那里,无论在山野、广场、路边,永远那么潇洒大方。人类的姿势要挑拣环境,不信你去舞台上走一圈,会发现自己竟然不会走路!就算那些整天呆在台上的时装模特儿,我看还是矫揉造作,远不如一棵树优雅。一棵树并不把自己的一切呈现出来,而是谦虚地隐藏一半在地下,变成根系,从而形成了树的深度。只有最智慧的人才明白这个道理,不去夸耀自己的全部。树的枝条向所有方向延伸,树叶密密麻麻敞开,只要能接收阳光,并没有特别的忌讳。有多少人能珍惜来自宇宙的每一点营养呢?我们不是担心食物有毒,就是担心消化不良,深怀戒心,结果戒心影响了吸收。一棵树全身没有累赘的东西,每一棵树形态上都有不同,却同样简洁、完美,这正是许多思想家理想中的人类,一种保持了个性的完美。

现在,我看着自己停在键盘上的两只手,可以自如地伸展、弯曲、合拢,十个指头都能灵活地打击键盘。最大的奇迹是,手能从地上捡起一根针,能挤牛奶,能写字画画,能举杯、握剑、摘花,能接住一个远远扔来的球,它还能表达意见和感情:同意或拒绝,依依不舍,无限温柔地抱起一个婴儿,拭去对方的眼泪……

有一次,看到小孩在搭积木,我对朋友说:“不要把这双手看成只有几年的历史,它是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逐渐形成的,人类的祖先留给我们的远不止火、铁器、文字和婚姻制度。孩子没有创造自己的手,他只是在复习,发现一双现成的手的各种意义。”

古人每恨海棠无香,鲫鱼多骨,觉得天地间有许多憾事。我的儿子也说:“鱼为什么长这么多刺!兔子为什么有皮,我不爱吃!”我瞪着眼睛说:“它们不是生来给你吃的!”

万物有它们自己生存的理由。鱼的生理结构对鱼来说是合适的,它的生活目的不是为人类提供食物。我们觉得世界有缺陷,是因为它不尽如我意。上帝的目的和人类的目的原本不同,所以你看到园丁修剪树枝,遗传学家随心所欲地篡改生物基因。上帝的花园对人来说既然有缺陷,那么人类自己去创造一个自己的花园好了,于是某国就有科学团建立人工生物学圈。尽管里头借用了不少旧世界的材料,试验者们还是呆了两年就赶紧逃出来。

有时,我们能从没有目的的活动中获得巨大的满足。从前我常去野外,只是胡乱走走。见到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池心水平如镜,手痒痒的,就捡块石子打“水漂”,石子仿佛蜻蜓点水,在水面上激起一串涟漪。树林子空荡荡的,没有野生动物,地上铺满了厚厚的松针和腐叶,踩在脚下,充满弹性。偶尔能见到一两朵明艳的小花,像幽静的美人,自开自落。透过浓荫的一缕阳光打在一丛什么厥类植物上,逆光看去,叶脉绿得透明,仿佛在流动。我就这样在林子里逗留了几个小时,把攥紧的骨骼和灵魂摊开,仿佛一朵花、一棵草,被宏伟的自然环绕并轻盈地托起,矫健、灵敏而单纯。除了上帝的花园,我们还可在哪里这么自由地徘徊,充满惊喜和依赖?在哪里还能如此深切的体会生命中的美感,像宇宙一样深沉?

 

(选自《散文天地》,有改动)
【小题1】阅读第一段,作者如此迷恋一棵树,是因为什么?请分条准确、完整地列出。
【小题2】“上帝的目的和人类的目的原本不同”一句中,“上帝的目的”是什么?“人类的目的”是什么?
【小题3】“上帝的花园”指什么?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