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北京时间3月26日消息,美国《纽约时报》网络版今天撰文指出,亚马逊在实体零售行业的野心正显现出来。据悉,除了实体店,亚马逊还计划开设类似苹果零售店的电器商店和便利店等。如果这些尝试取得成功,将对整个零售行业的运营模式带来深远影响。

多年来,一想到亚马逊利用科技力量对他们进行碾压式攻击,传统零售商就感到害怕。但这场竞争主要是在亚马逊的本土市场——美国展开。可如今,全球零售商都感受到了亚马逊的直接威胁——该公司正在世界各地慢慢打造实体店网络。

多位知情人士向《纽约时报》透露,亚马逊还考虑创建实体店,销售家具和冰箱之类的家用电器——购物者通常不愿在互联网上购买此类产品。这些商店还将充当一个展示平台,让购物者可以亲眼看到商品,下订单以后会直接送至他们家中。这些实体店不同于传统零售店——知情人士称,亚马逊考虑使用各种增强现实或虚拟现实技术,让顾客可以看到沙发、火炉和书柜摆放在家中的情景。与此同时,亚马逊还将实体店的地点设在顾客住宅附近,此举也有助于亚马逊进一步实现在数小时内将网络订单送货上门的目标。据称,亚马逊还打算创建类似于苹果零售店的电器商店。这些商店主要销售亚马逊自家设备和服务,比如Echo智能家居音箱和Prime Video流媒体服务。

贝佐斯2012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现有零售商已经很好地满足了购物者的需要,亚马逊对进军实体零售市场不感兴趣。他说:“亚马逊想要做一些很独特的事情。如果我们发现独特的创意,我们也渴望开设实体店。”虽然亚马逊在网络零售行业取得了成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一种情况越来越清楚了,即人们也愿意亲自走进商店购物。最典型的例证就是杂货。

在杂货领域——这是一个曾让亚马逊伤透脑筋的庞大产品类别——亚马逊开设了一家不需要收银员的便利店,而且还即将开设另外两家便利店,司机不需要离开车辆就能迅速提货,这三家商店全部位于西雅图。亚马逊还研究了另一个杂货店概念,可以为路过的顾客提供服务,充当仓储中心。

在实体零售店领域,印度可能是亚马逊考虑进入的另一个重要市场。亚马逊正偷偷计划在印度开设新的实体杂货店。印度的日用品市场规模庞大,目前主要由传统集市所主导,购物者必须穿梭于不同摊位中间,与商贩讨价还价,肉类也是露天摆放,而不是放在冰箱里冷冻。亚马逊曾承诺在这个世界上第二大人口国家投入数十亿美元,知情人士透露,该计划在亚马逊公司内部代号为“珠穆朗玛峰项目”(Project Everest)。

在纽约大学莱昂纳多-斯特恩商学院营销学教授斯科特·加洛韦(Scott Galloway)看来,亚马逊实体店扩张计划进展缓慢,恰恰说明实体零售是一个开拓难度极大的行业,这一点令他吃惊不已。五年前,加洛韦曾认为亚马逊到2017年可能会开设数百家实体店。

(编译/清辰)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亚马逊在实体零售行业的发展,将有可能对整个零售行业的运营模式带来深远影响。
B. 多年来,网络电子商务巨头亚马逊利用科技力量,让全球零售商感到害怕不已。
C. 亚马逊创建实体店,是因为部分产品购物者通常不愿在互联网上购买。
D. 对亚马逊而言,开设实体店并非是初衷,然而满足了越来越多人走进商店购物的意愿。
【小题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现在,迅猛发展的实体店网络,让亚马逊得以迅速在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市场显示强大竞争力。
B. 亚马逊实体店将可能使用各种增强现实或虚拟现实技术,让购物者亲眼看见商品摆放在家中的样子,从而更好的满足顾客的需要。
C. 为了进一步实现在数小时内将网络订单送货上门的目标,亚马逊将实体店的地点设在顾客住宅附近。
D. 耗资达数十亿美元的“珠穆朗玛峰项目”将可能使印度成为亚马逊进入的第二大市场。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全球范围内打造实体店网络,并计划开设类似苹果零售店的电器商店和便利店等,都体现了亚马逊在实体零售行业的野心。
B. 贝佐斯2012年表示,亚马逊对进军实体零售市场不感兴趣和当时零售商已经很好地满足了购物者的需要有关。
C. 杂货领域虽然曾让亚马逊伤透脑筋,且在西雅图只有一家售卖杂货的便利店,但亚马逊并未放弃对杂货领域的进军。
D. 虽然在网络零售行业亚马逊取得了成功,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网络零售仍将被实体店所取代却也已是不争的事实。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5-04 07:01:5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一片晚霞的消失

阿 舍

我必须小心对待我生活里的诗意。比如,眼前的这片晚霞,面对它的时候,我不应该轻易地抒情。但是我还是描述一下它吧,我力求对它的描述接近于宁静,而非抒情。

这是八月山区的傍晚,远处的山峦形成一个辽远的背景,地势由高而低,开阔舒缓。一条河流同时从这里经过,它并不汹涌,也不浑浊,它的河岸以及河滩都是光滑白净的鹅卵石,它浅浅细流,是这片开阔的背景上一处柔软的记忆。晚霞给这个场景带来了绚丽,山区的云层向来诡异,天使可以迅速狰狞,雄伟可以顿时委顿,只是晚霞,自始至终的圣美,红润,深阴,金黄,河流为它幻化成一条悠长的七彩碎片。

此时河岸上有一个懦弱的男子,他是一个喜欢抒情的男子。河岸上的草地开满细碎的野花儿,那片晚霞的红润鼓动着他的胸膛,每当这样的时候,他就会情不自禁,扯开嗓子“漫”起花儿。他唱得真好,十里八乡都知道他的名气,他从一个年轻的后生唱到脊背已经弯曲的老汉,他的花儿越唱越悲凉。可是今天,他拒绝歌唱,他倔强地不开口。我看见他的嘴唇在抖动,他不敢抬头多看一眼那片晚霞,他羞愧地低下头,扛起硕大的一捆青草,朝着晚霞的反向走去。我知道他已经很久不唱了。他的脊背不是被青草压弯,更像是来自于声声的责骂和抱怨。除了唱花儿,他一无所长。他娶了媳妇,养了孩子,但家境贫穷。他不是一个好劳力,他的力气都用在了“漫”花儿上,母亲、妻子和孩子都因此而鄙视他,怨恨他。他娶了媳妇,还在山上“漫”花儿,那些挑逗的花儿,唱得村子里的姑娘也红了脸,姑娘们爱听,但他遭受痛斥。他真的一无所长,臂膀的肌肉始终比不过乡邻的汉子,他不会做地里的活儿,整日“漫”在花儿的妄想里。后来他去了镇上,他来到镇文化站,告诉站里的干部,他会唱花儿,他的花儿是最好的,他可以代表镇上唱,代表市里唱,代表他的民族唱,他的条件是每月一百元的生活费。他说他有了这笔生活费,他的家人就可以放过他,不再责骂他,他可以整天地唱了。文化站的干部说没有钱给他,让他回去了。后来他又跑到了旅游景点,但是很快被辞退,大家说,他的花儿总是悲戚感伤,总是让客人心绪不佳。事实上真是如此,那些欢快的唱得姑娘们脸红的花儿,他已经没有心境再唱出口了。他回到了家乡,从此失声。

山区八月的晚霞红火诱人,生活里我时常想记住这样一些美景,朴素的,纯净的,那一刻,虽然我再三劝说自己,但还是固执地认为消失在这样一片晚霞里是一件十分值得怀念的事情。于是我面对它,闭上眼睛,虔敬地镌刻它,它无限展开,直到山那边传来了花儿声:“尕妹妹是牡丹花院子里长,哥哥是空中的凤凰,旋来旋去没妄想,吊死在牡丹的树上……”我在镌刻它的时候,其实心里已经充满感伤,因为我如此固执地想到镌刻,一定是知道了我将要面对的消失。歌声的消失,或者晚霞的消失。

【小题1】从全文看,本文以“一片晚霞的消失”为题,有什么寓意?
【小题2】第三段描写了一位民间歌手的形象,请分条概括这位歌手艺术人生的主要历程。
【小题3】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开头说“对生活中的诗意”“需要小心地对待”,表露了作者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珍重和下文那位“民歌手”的敬意。
B.文章第2段对晚霞及其背景的描写紧紧抓住了“宁静”的特点,从而与第1段的有关暗示构成内在联系。
C.第2段描写晚霞的美丽是为了烘托民歌手的美好形象。
D.第3段说那位民歌手“他真的一无所长”,是为了揭示他终于“失声”的根本原因。
E.结尾处叙述“山那边传来了花儿声:‘尕妹妹是牡丹花院子里长,哥哥是空中的凤凰,旋来旋去没妄想,吊死在牡丹的树上……’”是说民歌手又恢复了歌唱。

同类题2

阅读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倾听红豆杉

马卡丹

①山风初起。

②梅花山腹地,鹞婆岭上,这一片红豆杉,该是南方最大的红豆杉林了吧?作为世界珍稀濒危物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现存的野生红豆杉早已是凤毛麟角,偶尔见上一株两株,便是三生有幸了。苍天独厚梅花山,竟让3000株红豆杉聚而莽莽成林!苍天更偏爱岭下的崇头村,让这个村子的客家人,世世代代朝朝夕夕与杉林为伴,览红豆而发相思。哦,那是我的矫情了,客家农民,大约是难有闲情逸致发相思的。

③走过一株,伸手一抱;又一株,再一抱。绝大多数的古杉,要两人合抱、三人合抱,最大的那株红豆杉王,竟要五人合抱,30多米的树干直插云霄,举头望树冠,望不见云,望不见天,只望见了自身的渺小。就说伸手抱住的这一株吧,直径并不大,斑驳的树皮、树皮上寄生的苔藓、树皮脱落处裸露的赤红木质,却处处昭示着古老,少说也是三几百岁高龄了。抱着树干,你会想起白胡子老祖父、瘪嘴唇老祖母,哦不,就是他们,即使在最年轻的红豆杉面前也只能算是儿童。红豆杉是这个世界上生长最为缓慢的树种之一了,百年的时光,树干的直径只能增加15厘米左右,差不多七、八年才增一厘米。都说是“十年树木”,对于红豆杉来说,却是200年才能成材的。一棵树,它认识你爷爷的爷爷,也会邂逅你孙子的孙子,这个村庄世世代代的农民,都在它的守望中出生、成长、衰老、入土,而它,却永远是这副挺拔的模样。秋末冬初,红豆缀满枝头,漫山红云引来百鸟和鸣,好一幅美得醉人的图画,让你觉得每一棵树,似乎都正在恋爱的年龄。多么奇妙啊!一百岁它还是娃娃,五百岁它刚刚少年,一千岁它仍在热恋,千年沧桑,人间万象,尽嵌入它细密难辨层层叠叠的年轮里,窖藏、发酵、酝酿……当长风拂过叶面的时候,当山雨拍打树干的时候,从赤红赤红的年轮中源源不断涌上树干、涌上叶面的,是它酝酿千年的倾诉么?

④也许,倾听红豆杉,就要选在这风乍起的时刻。长风拂面而来,树干上攀缘着的古藤簌簌抖动了,树荫下匍匐着的茅草簌簌抖动了,你抬起头,径直站到那株红豆杉王面前,站到那株树龄标明1700年的红豆杉王面前,你闭上眼,把耳朵轻轻地贴着树干,不要理会古藤与茅草发出的轻薄的噪音,不要担心山雨欲来,你调匀气息,用心,你听——

⑤隐隐地,从高高的树冠之上,从深深的树根之下,仿佛电流一般,传来那么遥远、那么微细的音响:那是时光在树的身躯中轻轻摇曳,那是岁月在树的血管里悠悠循环,那是春夏秋冬在树的五脏六腑间轮番穿越,那是红豆杉王——这1700岁依然年轻的精灵,在一呼一吸的吐纳之间,那么深情地诉说……

⑥哦,鹞婆岭,客家人把山鹰的一种呼作“鹞婆”,最早是哪一只鹞婆,衔来最初的红豆杉种子,让这白垩纪孑遗的古老树种,让这植物王国的活化石与梅花山结缘?1700年前,中国的纪元正是两晋,当鹞婆衔着红豆杉种子飞进梅花山,当红豆杉王绽开第一片新芽,在中国的北方,岁月这只庞大无比的“鹞婆”也张开了翅膀。无数的客家先民,你的先祖,我的先祖,他的先祖,还有鹞婆岭下崇头村民的先祖,都被岁月衔在嘴里,向南,向南……红豆杉王的嫩枝在梅花山风下第一次摇曳,一派蛮荒中它在守候、它在期盼:逐水而居的百越在它的注视下来了,又去了;刀耕火种的畲瑶在它的注视下来了,又去了;那北来的文明,在岁月的翅膀上飞翔了千年,崇头村,这个隶属上杭县步云乡的村落,是在元代开始奠基的。红豆杉王,见证了一个村庄的诞生,目击了客家先民到客家人的艰难嬗变,也目送着客家后裔从此出发开拓远行的背影。太多的故事,太炽热的情感,它,挺立千年,阅尽千年,收藏千年,诉说千年!

⑦山风紧了,山雨就要接踵而来。你把耳朵贴紧树干,贴紧这个庞大而漫长的生命。生命与生命尽管千差万别,但生命的信息是相通的。你想听清,听清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诉说,你想听,想听……

⑧但,山风紧了,更紧了,山雨,无情地敲击着你的脚步。 你走着,一次次回头;树站着,借着风的羽翼招手。哦,人,多么像是迁徙的树;树,又多么像是守望的人!

⑨眼睛,被雨点打湿了么?蒙蒙雨雾间,你看见红豆杉王,还有那么多的红豆杉,一齐舞动着、舞动着,每一片树叶,似乎都在诉说。

⑩只是,它说给风听,说给雨听,而你,无缘听见。

【小题1】结合文章前三小节,说说“红豆杉”具有怎样的特点?请分条概括。
【小题2】如何理解文中画线句子“无数的客家先民,你的先祖,我的先祖,他的先祖,还有鹞婆岭下崇头村民的先祖,都被岁月衔在嘴里,向南,向南……”的含义。
【小题3】文章的标题为“倾听红豆杉”,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原因。

同类题3

请阅读以下短文,并回答下列小题:

从建安时期开始,文人多数是在朝做侍从供奉,或在外作一薄宦,或靠府主为生。这个情形,到了唐代更甚。唐代的社会是贵族的社会,唐代的政治掌握在门阀手中。中唐以来,地方割据的势力瓜分朝廷的政权,各节度使又每成一个小朝廷,能养清客。这时候的书生多出身于清门,他们却多在华贵的社会中作客,譬如:李白只是朝中权贵的客,杜甫只是地方节度使的客。中、晚唐诗人的作客生活尤其表显这情形,直至五代不曾改。经五代之乱,世族社会式微,到了北宋以后,文人每以射策登朝,致身将相,所以文风从此一变,直陈其事,求以理胜者多。诗风从此一变,以作散文的手段作诗,而直说自己的话。以前读书人和统治者并非一事,现在差不多是一类了;以前的诗人寄居在别人的社会中,现在可以过自己的生活了;以前诗人说话要投别人的兴趣,现在可以直说自己的话了。总而言之,以前的诗多是文饰其外,现在的诗可以发挥其中了。以前是客,现在是主了。社会组织之变迁影响及于文人的生活,文人的生活影响及于文章之风气。

――改写自傅斯年《文人的职业》

注:①建安:东汉献帝的年号。②射策:宋代科举时,考生针对皇帝的策问,提出应对之方略

【小题1】根据本文,读书人与统治者的关系,下列叙述何者正确?
A. 建安文人多数成为有权的府主 B. 中唐文人多在华贵阶级中作客
C. 五代文人以文章推翻世族社会 D. 北宋文人以写诗晋身统治阶层
【小题2】关于本文的写作手法,下列叙述何者正确?
A. 以唐和五代文人做对比,凸显唐代文人的风骨
B. 透过细腻的空间描写,以呈现社会组织的变迁
C. 援引李白、杜甫为例,说明科举与文人的关系
D. 按历史朝代先后次序进行论述,铺陈文章主旨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翩然落月,首次实现人类飞行器在月球背面的软着陆。嫦娥探月工程作为中国最具标志性大型科学研究项目之一,在扩展中国航天国际影响力、促进国际合作方面的意义是无可取代的。嫦娥四号任务的顺利完成(本质上鹊桥号中继卫星也属于嫦娥四号工程的一部分)更是为中国航天迈出了突破性的一步。在科学方面,嫦娥四号的低射频电探测仪与荷兰合作,月表中子与辐射剂量探测仪与德国合作,中性原子探测仪和瑞典合作,月球小型光学成像探测仪与沙特合作。在任务完成后,嫦娥四号收集来的一手科研数据将会对外全部公开,欢迎全世界科学家共同研究。嫦娥工程是近些年中国航天在国际上最大的一张名片,是我国航天对外开放吸引合作的最佳平台。

因而,嫦娥四号不仅是中国的,更是全世界的。它的科学和工程意义,对整个人类而言都是重大突破。

(选自《中国科普博览》,有删改)

材料二:

问:下一步我国的探月工程及深空探测还有哪些“大动作”?何时能实现载人登月?

欧阳自远:我们国家已经制定了一个长远的发展战略,除了探月外,还将开展火星探测。其中的月球探测分为“探”“登”“驻”三大阶段,目前开展的探月工程属于“探”的阶段,即不载人月球探测阶段。不载人月球探测阶段又分为“绕”“落”“回”三期,嫦娥一号、二号执行“绕”月任务,嫦娥三号、四号执行“落”月任务,嫦娥五号、六号执行“回”,即采样返回的任务。

问:航天和深空探测是高技术也是高风险的事业,对于不可避免的失利和挫折,我们应该怎样面对和认识?

欧阳自远:对于最为复杂、最高精尖的航天科技来说,进军宇宙真是一条充满荆棘之路!一个小环节上的差池就可能导致发射任务失败。还记得嫦娥一号发射的时候,我手心止不住地出汗,血压、血糖、血脂都高得很。嫦娥二号发射的时候,我也特别揪心,它孤独地绕着太阳飞,会不会出现什么意外,每天我都在心里祈祷,祝它一路平安。

其实在月球探测史上,20世纪共进行了108次发射,其中成功52次,成功率为48%。火星探测的成功率更低,只有百分之三四十。美国的航天飞机先后有两架发生了爆炸,共有14名宇航员遇难。不经历失败怎获得成功?失败也是中国航天必须接受的,但失败并不会阻挡中国航天事业探索的脚步。正如钱学森所说:“科学实验如果次次都能成功,那又何必试验呢?经过挫折和失败,会使我们变得更聪明。”

(选自《中国一定要飞得更远:访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有删改)

材料三:

科学技术造福全人类的信念不能动摇。不可否认,科技发展与运用的征程,并不总是撒满迷幻、温暖的玫瑰色。科技进步是崎岖山路上跋涉的成果,科技成果共享之路上也需要披荆斩棘。有些科幻小说家无奈地写下“未来已来,只是分布得还不够均匀”的文字,一方面,高新技术不断制造着“未来感”,信息和技术的加速流通让世界越来越扁平化;另一方面,个别国家加紧对新兴技术实施出口管制,甚至围堵、封杀他国的科技创新成果,试图人为制造技术壁垒和数字鸿沟。当“技术博弈”甚至是“科技冷战”这样的词汇出现在国际舆论场,人们不得不发出一声叹息。

中国航天技术向世界展示的开放姿态,已经吸引来大量国际合作伙伴,大家真诚携手,一路同行。人类历史上很多科技创新成果,都是在开放、交流、合作的环境中培育出来的,进而造福世界。当下,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国际科技合作有利于推动世界经济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这个意义上说,在科技创新领域开展国际合作,让科技创新成果为更多国家和人民所及、所享、所用,堪为全球共塑经济新格局的重大战略任务。

(选自《让科技创新为全人类赋能》,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嫦娥探月工程在扩展中国航天国际影响力等方面的巨大意义是无可取代的,而嫦娥四号任务的完成更是为中国航天事业发展迈出突破性的一步。
B.作为中国具有标志性大型科学研究项目的嫦娥工程是我国航天对外开放吸引合作的最佳平台,其收集的科研资料将会在第一时间与全世界共享。
C.在实验中总结经验,在失败中成长,在成长中变得更聪明。航天和深空探测具有很高风险性,但风险与失败阻挡不了中国航天事业探索的脚步。
D.文章引用“未来已来,只是分布得还不够均匀”的文字,用文艺性语言批判个别国家欲给新兴技术成果人为地制造技术壁垒和数字鸿沟的现象。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二以人物访谈的形式,既展示了我国探月工程的宏伟蓝图,又对航天和深空探测的失利和挫折作了理性分析,并赞美了愈挫愈勇的可贵品质。
B.材料三先对个别国家狭隘的科学技术运用理念及国际上“科技冷战”等现象作了批判,后赞扬了科技创新成果为更多国家共同享用的开放做法。
C.在月球探测史上,发射成功率仅为48%,由此可见人类探测太空的艰难步履,而嫦娥四号探测器能够在月球背面成功软着陆,具有非凡的意义。
D.材料一和材料三都对科技合作作了强调,材料一意在阐述嫦娥工程在促进国际合作方面的意义,材料三意在强调合作应让科技成果为全人类赋能。
【小题3】根据上述材料,简要概括如何更好地发展与利用科学技术。

同类题5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规 矩

侯发山

兄弟两个每逢遇到争打不停的事情时,就比赛跑步,以输赢来定夺。久而久之,这似乎成了规矩。在弟弟的印象当中,每次赛跑,哥哥总是跑不过他。

记得小时候,有一次临近年关,爹去镇上赶集置办年货,顺便买回一顶新帽子。哥儿俩高兴得不行,争抢着要戴。哥哥说,我是老大,帽子应该让我戴。弟弟说,我是小的,帽子应该归我。爹把帽子举起来,看看这个,瞧瞧那个,不知道该把帽子给谁。娘埋怨爹,说你要买买两个,买一个咋整呢?爹不自然地“嘿嘿”一笑,说割了肉,买了鞭炮,剩下的钱就只能买一顶帽子了。弟弟说让我和哥赛跑,谁跑得抉,帽子就归谁戴。爹看了看哥哥,哥哥点头同意了。比赛路程就是村头到村尾,不足一千米的路。比赛开始后,哥儿俩都攒足了劲,像两匹脱缰的野马撒腿就跑。两个人的体力差不多,几乎是一前一后,当然是哥哥在前,弟弟在后。弟弟急了,索性甩掉身上的棉袄,赤着上身跑起来……在别人的惊呼声中哥哥一愣神的当口儿,弟弟超过了他。弟弟赢了,戴上了新帽子。

哥儿俩长大以后,日子依然好不到哪儿去。哥哥到了三十多岁还没找到媳妇儿,爹急,娘也急,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最后托人从四川领回来一个女人。

按照爹和娘的意思,这个四川女人应该给哥哥当媳妇儿,弟弟还小,以后有的是机会。可是,弟弟不干,非要娶这个女人,甚至和爹闹,和娘吵。弟弟说,我今年已经二十九岁了,再不结婚,过了三十岁更不好找了。一时间,搞得家里乌烟瘴气,鸡飞狗跳。爹愁眉不展,不住地叹气。娘呢,想起来就掉眼泪,责怪自己没本事,让孩子跟着自己受委屈。

哥哥就提议,跟弟弟赛跑,谁跑得快谁娶这个四川女人。

哥哥比自己大六岁,不一定能跑过自己。弟弟想了想就答应了。既然是哥哥提议的,爹和娘也没啥好说的;再说,不管谁娶,都是他们的儿媳妇,索性任由两个孩子去折腾。

比赛地点还是村头到村尾。比赛一开始,弟弟就跑到了哥哥的前面。弟弟累得脸色苍白,上气不接下气……等到他跑到终点,累得泥一般瘫倒地上,把哥哥落下了好大一截。

规矩是哥哥立下的,那就按规矩办吧。在一阵《百鸟朝凤》的唢呐声和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弟弟当上了新郎官。哥哥跑前跑后地招呼客人,丝毫看不出他的不高兴。爹和娘这才都松了一口气,心里的愧疚减少了几分。

尽管后来富裕了,因为年龄的问题,哥哥也一直没找下媳妇儿。

大概是前年吧,娘得了肾衰竭,需要换肾。哥儿俩都很孝顺,争抢着给娘捐肾。医生说,你们兄弟两个先别争,需要配型,只有配型合适才能换。

二十天后,配型结果出来了,哥哥和弟弟都可以给娘换肾。这下,两个人又争开了,都说自己是最合适的人选。弟弟建议,跟哥哥赛跑,说谁跑得快谁给娘捐肾。他想,哥哥每一次赛跑都输了,这次肯定也赢不了。

哥哥沉默了半天,叹口气,点了点头。

比赛场地还是村头到村尾。然而,出乎弟弟的预料,这一次他输了,而且输得很惨。尽管他累得上气不接下气,差点吐血,还是没撵上哥哥。哥哥刚开始落在后面,当跑到三分之一的路程时超过了弟弟,之后一直跑到终点弟弟也没撵上他。

弟弟不甘心,还想跟哥哥争。哥哥说咱哥儿俩不能坏了规矩,弟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哥哥进了病房。他不明白,以往每次赛跑,都是他赢,这次怎么就输了呢?

病房外,四川女人,也就是弟弟的媳妇儿,忍不住告诉丈夫,说在这段时间里,哥哥每天半夜都起来跑步!

弟弟瞪大眼睛瞅着自己的女人,恶狠狠地说,你为啥不早告诉我?你说啊?说罢挥拳要打她。一旁的爹拦住了他,说你知道吗?为了让你娶上媳妇儿,那一次赛跑,你哥哥是故意输给你的。

弟弟愣了一下,心里一热,隔看病房的玻璃对着哥哥忘情地叫了一声:哥!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中的兄弟二人总是采用赛跑的方法来处理矛盾问题,对他们而言,这是最公平合理的解决之道,同时亦属无奈之举。
B.小说以时间为序具体讲述了兄弟俩以赛跑定夺输赢的三件事,从中不只可以感受到哥哥对弟弟的谦让与关爱,也可以看出弟弟的任性与不懂事。
C.小说开头写“哥哥总是跑不过他”这句话,情节上设置悬念,为下文写哥哥赢得为母亲换肾的机会作铺垫,前后形成对比,彰显出了作为哥哥的精神气度。
D.小说取材于农村,从爹买帽子、给儿子找媳妇,到哥哥因年纪大没找到媳妇,再到兄弟争着为母捐肾等事上,可感受到农村家庭关系的面貌。
【小题2】小说中的哥哥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以“规矩”为题,有什么内涵和作用?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