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人的书法情结

孟云飞

书法,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部中国书法史就像一条奔流不息的长河,绵延不绝,博大精深。从殷商开始,书法历经秦汉的辉煌、魏晋的风流、隋唐的昌盛、宋元的神意、明清的繁荣,直至今天仍百花齐放,盛传不衰。书法在中国的流行是如此的广泛,它对知识阶层精神生活的影响是如此的深远。它在世界艺苑独树一帜,其魅力世所公认,其影响波及日本、韩国和其他东南亚国家,甚至让远隔重洋、完全生长在另一种文化环境、对书法艺术知之甚少的西方历史学家也不得不发出“神奇而不可思议的东方艺术”的赞叹。据说,毕加索在观赏了中国的书法之后,惊叹其为“艺术中的艺术”。

中国书法在民族艺术家庭中独受亲宠。长期以来,无论是在世界的认同中,还是在国人的民族情结里,它一直是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精神、最能代表中国的艺术。在几千年的演变发展中,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哲学思辨、美学思想乃至人文情怀,都在书法中获得了尽情的抒发和深刻的体现。甚至可以说,在中国众多的艺术门类之中,没有哪一种艺术形式比书法能够更直接、更深刻地体现中华民族的文化本质和精髓。

书法这门艺术自古以来就深植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之中,是中国最有群众基础的艺术,而它的境界又远远超逸于人们寻常的生活之外:它美化人们的生活,使生活艺术化;它又把艺术融入生活,使艺术生活化。书法之所以千年不衰,是因为它表现的是中国人的智慧和创造力。书法是中国人的独特创造,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它是世界上最独特的对应人类心灵的一种表述方式,也只有中国人才以如此美丽的方块字来表述人文和传承文化。

中国人,尤其是文人大都有书法情结,对书写骨子里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是表达感情、传递思想的工具,而中国的书法是汉字书写的艺术,文字与书法具有一种天然的血缘关系。所以说,中国书法既是入世的也是出世的,既是实用的又是艺术的。自古以来,人们除了用毛笔书写交流信息之外,还通过练习书法来修身养性,表达情感意绪,使之具有了艺术传播的功能。所以,书法既是专业化的又是日常化的,并在两者的交融中折射出人们的审美观和世界观。

时至今日,随着电脑的普及,人们用毛笔书写来传播信息的功能基本被淘汰,人们的表达方式和习惯已经改变,书法的功能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汉字书写的实用功能愈来愈弱化,使书法失去了与生活相融相生的土壤,但只要汉字还在被书写使用,书法艺术绝不会在中国消亡。今天,人们对汉字书写的艺术追求更加强烈。因为书法这门艺术是中国人襟怀、品格、学养和才情的总和。书为心画、字如其人这种比喻,只有中国人才能真正感觉到。书法情结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心理,依然是中国人一个挥之不去的文化雅好、精神家园。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毕加索在观赏了中国的书法之后,惊叹其为“神奇而不可思议的东方艺术”。
B.中国书法,历史悠久,流行广泛,影响深远,在民族艺术家庭中独受亲宠,在世界艺苑也独树一帜。
C.书法是世界上一种最独特的对应人类心灵的表述方式,只有中国人才能以如此美丽的方块字来表述人文和传承文化。
D.书法既是专业化的又是日常化的,书法的特征折射出人们的审美观和世界观。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书法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阐释这一艺术瑰宝,作者从多角度阐述了书法在各个领域与中国人的内在关联。
B.中国书法在世界艺苑中独树一帜,文章第一段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手法,阐述了中国书法的魅力举世公认。
C.文章第二段论证了在中国众多的艺术品类中,书法这门艺术是唯一能体现中华民族的文化本质和精髓的这一分论点。
D.最后一段,作者指出虽然随着电脑的普及,书法的书写的实用功能愈发弱化,但只要汉字还在被书写,书法就不会消失。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书法艺术的魅力世所公认,甚至被完全生长在另一种文化环境、对书法艺术一无所知的西方史学家赞叹不已。
B.书法之所以千年不衰,主要是因为它表现了中国人的智慧和创造力,它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美化人们的生活,又把艺术融入生活。
C.随着电脑的普及,汉字书写的实用功能愈发弱化,使书法失去了与生活相融相生的土壤,但只要汉字还在被书写使用,书法艺术就不会在中国消失。
D.只有中国人才能真正明白“书为心画”“字如其人”的真谛,人们今天对汉字书写的艺术追求更为强烈,在中国人的内心依然有一种书法情结。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5-16 09:03:1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材料一

人工智能“阿法狗”出自谷歌旗下深度思维(DeepMind)公司。最早在2016年1月,《自然》杂志以封面位置报道该程序在和所有其他围棋程序的对抗中获得了99.8%的胜率,并且以5比0的成绩打败了欧洲围棋冠军。随后同年3月,“阿法狗”挑战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经五局鏖战,人类1:4不敌人工智能,引发巨大轰动。但“阿法狗”仍在积攒实力。2017年1月,一个神秘账号Master公布自己正是“阿法狗”新版。该账号在知名围棋平台上先后挑战柯洁、朴廷桓和井山裕太等顶级高手,豪取胜利,随后战赢“棋圣”聂卫平,直至60盘时自曝身份,决胜收官。 

英国《自然》杂志19日最新论文中,英国伦敦深度思维公司“阿法狗”项目的主要负责人报告了新版“阿法狗”软件——“阿法元”。“阿法元”最引人注目之处在于其无师自通的本领,在每次自我对弈中进步。通过3天的训练——包括近500万局自我对弈——阿法元以其100比0的不败战绩,狠狠打击了曾书写历史的前任“阿法狗”。 

材料二

AI和计算机之父阿兰•图灵来自英国,英国可谓是AI的发源地,多年来对AI的研发投入已经形成一套独有机制。英国工程和物理科学委员会(EPSRC)已经对143个科学项目进行研发拨款,目的是研发出智能技术和系统,其跨学科研究体系有助于AI工具和技术满足伦理和应用需求。估计,在2035年之前,AI将为英国经济带来8140亿美元的产值,其年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将由现在的2.5%增加到3.9%。 

2015年,EPSRC联合剑桥、爱丁堡、牛津、华威与伦敦大学学院这5所英国名校,出资4200万美元成立了阿兰•图灵研究所,研究AI在国防安全、健康、计算技术、数据中心工程,以及金融和智能城市等领域的应用,并帮助培训新一代数据科学家。此外,英国还建立了阿兰数据研究集团、开放数据研究所、国家数据创新中心和皇家统计协会数据科学分部等,在AI的一些关键研究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材料三

近日,意大利巴里大学的研究人员研究出一种新算法,可以在阿尔兹海默症状出现前10年,发现由疾病引起的大脑微小的结构变化,以达到尽早检测出阿尔兹海默症的目的。

研究小组通过对67个核磁共振成像扫描来训练他们的人工智能,其中有38个来自老年痴呆症患者,29个来自健康人。研究人员将扫描结果分成小区域,并让他们的人工智能分析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在训练完成后,他们通过对148个实验对象进行脑部扫描来测试这种算法。在这些测试之外,还有48次对患有此症的病人进行扫描,48次对患有轻度认知障碍的人进行扫描,最终,人工智能得以全面地检测阿尔兹海默症。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突出了“阿法元”相比于“阿法狗”的新特点和新突破,那就是“阿法元”可以战胜更多的对手。
B.人工智能说到底还是需要人工的研发和不断实践探索才会不断完善和进步。
C.AI为英国经济带来了8140亿美元的产值,其年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增加到了3.9%。
D.研究小组通过人工智能的训练和测试,知道了预测阿尔兹海默症状的算法。
【小题2】下列关于民众对人工智能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意大利巴里大学的研究人员研究出一种新算法,可以在实践中凭借人工智能全面地检测阿尔兹海默症。
B.“阿法元”远比“阿法狗”强大,它已不再为人类的知识所限,而能够自行发现新知识。
C.英国注重AI研发投入,在Al的一些关键研究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渴望为英国经济带来新的突破。
D.“阿法元”可以从“零”开始,单纯基于与自己的对弈,不需要任何历史棋谱的指引,也不需要任何人类经验的点拨。
【小题3】人工智能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谈含蓄

文艺批评家常说,作品以含蓄的为好。所以,有些作家很讲究怎样做到含蓄的技巧。
我以为含蓄不是一种个别的技巧,而是艺术表现的基本特征。艺术家要反映生活的本质,所以观察了丰富的生活现象,从丰富的现象材料中提炼出足以反映生活本质的形象,于是在作品里充分地刻画这形象。但是,本质与现象是不可分割的,本质是从现象中概括出来的,本质的形象是同一类型的无数现象的典型。因此,艺术家将表现本质的形象创造出来之后,却启发别人联想起无数活生生的生活现象,感觉到艺术家所给予的形象以外的现象,即所谓“言外之味,弦外之音”。作品反映本质愈深刻,就是联系的现象愈丰富,他给予人们的形象以外的形象也就愈多。
所以含蓄不是暧昧,不是打折扣,不是有十分意思只说七分,留三分让别人自己去想。反之,含蓄是有十分意思就说十分,而且说得极明确,但使人领会到的不只是十分,还联想起此外的五分、十分。问题在于,作家所创造的形象,是不是从丰富的现象里面概括出来的,是不是反映着深刻的本质。
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所画的女性形象能引起我们非常丰富的联想。当我们觉得她美丽的时候,同时又觉得她十分端庄;而在感觉到端庄的时候,也感觉到她十分美丽。觉得她亲切,但又觉得她严肃;在注意到严肃的时候,却又自然而然地觉得她亲切。她使我们想到聪明,平易,母性,妻性……总而言之,无论从哪一个关系上去看,我们总是在感觉到某一方面的时候,又立刻感觉到它的另一方面。作者把一个完美的女性的各方面的特征,非常复杂而又十分和谐地组织在这个形象里面了。这画的妙处之一,有人以为就是含蓄。
元人马东篱的《天净沙·秋思》说:“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里面的妙处很多,而主要的,是引起读者的许多联想,读了前面两句,我们脑中自然会浮现出作者没有描画出的许多形象:炊烟起了,灯火明了,晚餐预备好了,家人团聚了,劳动者得休息了……那种欢乐的情景,衬托出后面三句所写的游子的凄苦之深重。这也是一种含蓄。
不但艺术家要通过自己给予的形象在读者脑中唤起更多的形象,理论家也一样。理论家,从客观现实中把丰富的感性材料概括为理性的抽象内容,反映现实的本质所表述出来的抽象概念是简单的,但它会使人联想到丰富的实际经验,得到所给予的概念以外的概念。
形式主义的作品和教条主义的理论,使人觉得索然无味,不含蓄。而没有含蓄,就是没有含蓄多少思想,这当然不能启发别人的思想。成功的作品,正确的理论,就是它们本身含蓄的思想极丰富,因而能够在别人脑中,唤起所给予的形象以外的形象和所给予的概念以外的概念。在它们本身的逻辑停止了的地方,在别人脑中,逻辑还在继续着。
所以作者的任务之一,是启发人去想。而读者,则要肯想,能够循着作者的逻辑路线去想。

(有删改)

请简要概括第二段的论述层次。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今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通过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以活化的新形式发扬其深厚内涵,涵养中国精神,滋润现代人生。不论是为当代中国人更好理解传承民族文化,还是为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树立国家文化形象,都需要我们发挥宏大传统优势,开掘文化资源蕴藏的巨大价值,创造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体验。

数字技术为更好再现文化遗产提供支撑。文化是一条流淌不息的河流,每个时代都有其特色文化形态,即便那些恒定不变的价值,其表现形式也不断发生嬗变。近几年,集中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各大博物馆纷纷利用数字技术改进展陈方式,优化文化遗产“用户体验”,利用诸如VR技术、虚拟空间技术等生成逼真、实时、三维虚拟场景,强化展览互动性和参与感,满足观众感知和互动需求,加强观众对文化遗产的认知理解。数字敦煌、数字故宫等都让我们以新鲜有趣的形式、真实可感的体验徜徉于历史文化场景,感受传统文化艺术精髓及其文化精神。故宫博物院等富集文史资源的国有文化单位,基于传统文化“IP”,通过与游戏、动漫、影视、文学以及社交平台全方位融合,设计开发器物产品和数字内容,使传统文化魅力不断传播发酵,推出一批人们争相体验的网红产品,数字技术让传统文化以全新方式获得时空延伸,融入生活日常,提升生活品位。截至2017年底,故宫文创产品已突破10000种,文创产品收入达15亿元。故宫以“跨界”之思和“网红”之势,举办相关文化活动,获得年轻人追捧,实现了优秀传统文化对日常生活的有效融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获得更好传播和更大影响,还要把中国要素与时尚表达有机结合起来。目前这类具有强势文化传播力的文化产品和品牌媒体还比较少,缺乏像动画电影《功夫熊猫》《花木兰》这样叫好又叫座的品牌产品。有待更新思维模式,重视多元文化背景,找到合适贴切的表达方法,最终呈现出既具备中国文化深远意味又贴近海外受众审美习惯和对中国元素期待的文化产品,进而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国门,在交流互鉴中绽放独特魅力,在多元文化合作与竞争中实现共存共荣,促进人类文明共同进步。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条件借助数字技术提升内容传播的效度、强度和广度。作为一种战略性资产,传统文化资源如何进行“活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伟大时代对文化工作者提出的重要课题,还需要我们在国际国内视野中,顺应时代新要求和文化新趋势,不断实现内涵挖掘与表达创新的双向突破,创造具有强大影响力和广泛传播力的中国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

(摘编自高宏存《以数字技术创新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当代中国人理解传承民族文化、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树立国家文化形象方面来说都需要发挥宏大传统优势。
B.每个时代都有它特色的文化形式,不变的是那些恒定不变的价值,不断变化的只是文化的表现形式。
C.将中国元素与时尚表达有机结合起来,有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获得更好传播和更大影响。
D.推广中国传统文化要借助数字技术手段,以年轻人喜欢的方式,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对日常生活的有效融入。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论述了数字技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扬中的应用问题。
B.文章用数字敦煌、数字故宫等成功案例论证数字技术对文化遗产的支撑。
C.文章以《功夫熊猫》《花木兰》为例论证了文化产品和品牌媒体较少的观点。
D.文章运用举例论证,结合社会现实,论证了传统文化创新形式可借助数字技术。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传统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提升内容传播的效度、强度和广度需要全部借助数字技术。
B.只要运用数字技术来传播传统文化,就能创造具有强大影响力和广泛传播力的中国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
C.《经典永流传》《国家宝藏》等运用数字技术将中国元素与时尚表达结合起来,传承传统文化艺术精髓及其文化精神。
D.数字技术使传统文化以全新的方式获得时空延伸,激活人们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同,从而能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云端上的鲤鱼溪
朱谷忠
①镇前,是闽北政和县的千年文明古镇,海拔近千米,如同坐落于云端。该镇有一条鲤鱼溪,源自古代,虽经多次战乱、灾荒,却在人们的保护下流淌至今。今年三月,为了搜集溪河生态保护方面的事例,我来到这个云端上的古镇,专门去了鲤鱼溪。
②多少年来,村民们在溪畔耕作,歇息进餐时,总是将饭菜省下一口喂食溪中鲤鱼,人鱼无忤,相亲相乐。村里有个民间传说:有一次,溪中鲤鱼在山洪暴发前夜托梦村民,第二天清晨,当村民转移到高处林间时,果然山洪呼啸而下,全村人因而躲过一场劫难。为报答鲤鱼救命之恩,村民们立碑禁渔,订下保护鲤鱼溪的乡规民约。鲤鱼溪的鱼,包括山上、溪岸的古树,都受到百姓的悉心保护。
③一次,当地污水不慎流入溪中,为救护鲤鱼,家家户户放下手中农活,纷纷下溪,将鱼抱到家中盛在清水缸里,等污水排走再放鱼入溪。
④五年前,镇前村被政和县确定为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村民意识到:这是一次保护生态的绝好时机。于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除了对危房、旧街进行改造和维修,还多方筹措资金,修建堤岸、步道,新植树木、花卉。村民们知道,整治中还要特别注意保护每一棵古树、每一块碑石,因为它们均有各自的来历、故事。
⑤眼下,走在鲤鱼溪旁,触目可见数十座明清时期的闽北特色民居。当地朋友介绍说,这里精心保存的民居“马头墙、雕花窗”,现已成为建筑学家的新宠。而鲤鱼溪畔罗金山上拥有的近万亩生态茶园,更成为鲤鱼溪茶旅的一个新址。放眼望去,罗金山碧绿环抱、嫩芽吐绿,正是采茶时节,人潮涌动。
⑥不用说,一路上最令人心醉的,便是每一处溪湾中悠然游动着的彩色斑斓的大鲤鱼。据说全溪至少有数千尾,它们“闻人声而至,见人形而聚”,温顺如驯。再看四周,山影柔和,树木浓密,房舍田园,光影浮动,充满迷人的色调。
⑦时任政和县委书记廖俊波十分关心鲤鱼溪,他对身边的人员说:“我记得县志记载过,明朝洪武年间,有一姓徐的朝廷命官主事关隶镇(即今镇前镇的前身),顺应地方民情,力倡封山禁林,蓄水养鱼,使关隶镇‘山清水秀’。如今,我们更应让鲤鱼溪水清鱼跃!”随即他去现场逐一察看,又接连走访请教几个老村民,解决了村民反映的鲤鱼溪河道不畅的问题。
⑧此后,政府出资,村民出力,上下同心,填沙滤水、清浚河道……村民都自发投入到对绿水青山的保护与建设中。值得一提的是,镇前镇有一批退休干部,不但积极建言献策,而且不畏辛劳,四处奔走,先后筹资三百多万元建设“鲤鱼溪公园”。
⑨鲤鱼溪上,还先后出现三座由村民筹建的廊桥——犀龙廊桥、长青桥、福缘桥,这引起我极大的兴趣。一座云端上的村庄能够饱受水的滋养,不多见;一段溪流能够同时坐拥三座廊桥的秀色,更少见。倘若了解到这三座廊桥都是由村民自己筹建的,那就更叫人折服。
⑩原来,改革开放以后,当地村民纷纷外出打拼,一些人如鲤鱼跃龙门般成了企业家。他们不忘家乡建设,“乡亲一声呼,千里齐应诺”,不但慷慨出资修葺基础设施,还在建桥之前,组团外出考察名桥,博纳众长,精心设计。由此,鲤鱼溪上横跨起三座漂亮而具有纪念意义的廊桥。
闽北大地,绿水青山,云端上的鯉魚溪蜿蜓流向远方。
(选自2018年05月05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小题1】请简要概括文中“镇前镇”的特点。
【小题2】文章第②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题3】请赏析第⑥段划线句子的表达特色。
【小题4】本文写了鲤鱼溪的保护与发展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丰富意蕴。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毫无疑问,在当代,动物权利议题已经从人类的边缘区域转移到政治和法律争论的中心。动物保护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人们热爱动物,关心动物,和它们有密切的感情联系。这形成了动物权利保护运动的基础。
动物权利保护运动从大的方面看,有两个基本派别。一个是动物福利派,另一个是动物权利派。强调保护动物福利的派别要求建立更严格的法律,从法律上防止残酷对待动物,要求人道地对待动物。同时,他们认为如果痛苦可以减少到最小地步,动物用于科学实验或作为食物是可以接受的。强调动物权利的派别反对人类“利用”动物的所有方式,包括用于实验、展出、表演或狩猎等等。他们的理由是康德的理论:“人类必须以人道的方式对待自己,那么,人类也应该以人道的方式对待他者。”在许多情况下,这两个派别是一起工作的,并非对立关系。虽然他们的出发点不同,终极目标也不同,但是近期目标往往重合,因此常常在现实问题上合作、配合。在某种意义上,为动物福利斗争的人也是动物权利的相信者,因为,如果你不相信动物有一定的权利,你也不会为动物的福利而斗争。
不管你是否赞同动物权利或福利,不管你是否关心这类问题,从态度上看,如果被问到:人是否可以随便虐待动物或杀戮动物?几乎所有人都会说:不应该。这是西方国家建立保护动物法律的思想根源。
这些法律为动物提供了必要的保护,使他们减轻或免除痛苦、伤害,避免过早死亡。但是法律的落实必须依靠每个人的自觉性。而自觉性是不受法律约束的。另外,反残酷法律也有很多例外。比如,这样的法律并不反对狩猎,也不适用于做实验的动物,和作食物的动物等等。
一个健康的动物被注射某种药物导致死亡等现象在实验中是司空见惯的,也似乎是正常的。但是,如果我们停下来想一想,就会发现支持这种实验的,以人为中心的意识形态。因为医学上不允许拿人做实验。比如一个癌症病人,即使到了晚期,法律也不允许用这个病人做实验。动物权利者与动物福利者正是在这一点上产生了立场的差别。
西方的文化在变化,保护动物权利的思想也愈来愈被接受,而且对相关的问题的探讨也愈来愈严肃。保护动物权利的问题,不仅是人如何对待动物问题,而且是人如何理解自己在自然中所处位置的问题。新的文化和概念已经生根。关于争论中的具体的观点,还有待于更深入的介绍和研究。
【小题1】请选出下列表述中不准确的一项( )
A.动物权利派与动物福利派能在现实问题上合作,因为他们常有相同的近期目标。
B.西方国家关于反对残酷对待动物立法的思想根源是人们对动物的热爱与关心。
C.因为法律落实需依靠人的自觉性,所以狩猎、动物实验等行为很难被法律制裁。
D.随着西方文化的进步,人们逐渐意识到动物权利问题其实也是人与自然的问题。
【小题2】请分析动物福利派与动物权利派观点的差异,以及产生差异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