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动画艺术的构建与传播对儿童心理的影响(节选)
动画片以怪异形象、滑稽动作以及拟人话语构成了它的幽默源,而这些元素无疑与儿童求新、求奇、求趣的心理相匹配。也就是说,动画艺术的构成要素与儿童的接受心理具有同构性,这决定了动画艺术能够深入儿童内心世界,其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不容置疑的。无论是从背景布局到动画形象的设置无不呈现了它的特异性,比如“海绵宝宝”“天线宝宝”“大头儿子”“果宝”“大耳朵图图”等形象从外形的设计上就带有一定的怪异性。如果说怪异外形是动画片幽默产生的潜在条件,那么滑稽动作与拟人的话语则直接将幽默表露出来。
很多动画艺术形象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但又并非现实生活原貌,而是在现实基础上的“变异化”组合。这种组合方式是符合儿童接受心理的,对儿童而言,这种艺术组合与呈现既具有“熟悉感”又不乏“陌生化”信息的融入。将儿童置于“熟悉”到“陌生”之间,满足了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索欲望。从“喜羊羊”“灰太狼”“加菲猫”到“忍者神龟”“功夫熊猫”等这些动物拟人化形象的塑造上,我们不难看出动画形象“熟悉”与“陌生”融合的特性。而且几乎所有的动画都按照“拟人”的化身来呈现,并借助拟人的“陌生化”来呈现“熟悉的形象”,拉近了与儿童的距离。不仅如此,以动画形象的“小巧灵动”向儿童传递“人小鬼大”的信息,有助于儿童自信心的培育。
通常动画片的叙事方式是基于“冲突”或“问题”而展开的。动画片中的“冲突框架”的确立是基于对立主体双方矛盾而反映出来的,一种是“斗勇”型,比如《变形金刚》《黑猫警长》《忍者神龟》反映的是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善恶分明、情节清晰。另一种则是纯粹“斗智”型的,比如《猫与老鼠》《喜羊羊与灰太狼》《魔术师与兔子》等等以智慧战胜对手。“问题”的叙事模式是围绕问题的出现和解决路径而展开的,比如《海底总动员》是围绕小丑鱼父子从分离(问题出现)到团聚(问题解决)来完成叙事的。基于“冲突”和“问题”模式下的动画叙事使情节起伏跌宕,让儿童完全融入动画之中。跳入“动画世界”的儿童,在“冲突”和“问题”的推动下,能够满足于其心理体验。需要说明的是,儿童从“动画世界”再跳回“现实世界”就感觉很困惑、也很不情愿和某种不适应,需要及时干预。看来,家长需要做好儿童的“把关人”,对儿童的媒介接触进行控制和引导。
在动画想象艺术中,有时候改变了现实的关系法则,试图在动画中植入一种“平衡”,而恰恰是利用这种超越现实的方式引起受众对其关注。在《猫与老鼠》中,与现实相比,猫和老鼠的关系错位了,猫的诡计总是能被老鼠识破,而且猫总是被耍,似乎猫永远也斗不过机灵的老鼠。对于猫与老鼠的颠覆性构建恰恰是动画艺术性的体现,这种动画叙事的构建改变了自然法则。动画艺术形象“对立关系错位”是“违背”自然法则的,对儿童已有的或正在形成的认知图式产生冲击。《猫与老鼠》在叙事过程中所传递主题是动用智慧“弱小一样可以战胜强大敌人”,把斗智斗勇的精神传播给儿童。但不能不提及问题的另一面,这种构建方式一定程度上造成低龄儿童认知的困惑,心理学研究表明,7岁以下的儿童还不能充分理解电视节目的虚构性,常常认为故事人物在生活中真实存在。”而对大龄儿童而言并非坏事,这种违背常理的艺术表达方式有利于儿童打破思维定势、有助于逆向思维的培育。
今天的儿童,一方面存在着缺少玩伴的孤独,另一方面也面临着无休止“学习牢笼”的禁锢,二者不同程度地压制了童真的释放。而动画世界的自由舒展、千变万化以及超现实的想象力恰恰给儿童送去了属于他们特有的童真——“单纯”“快乐”“稚趣”“游戏”等。尽管“动画世界”与“现实世界”存在很大的差异,但现代科技助推下的动画艺术正在弥合儿童已经破损的童年之梦。我们有理由相信,进入动画世界的儿童是快乐的,这种快乐对于儿童而言,不但喜形于色,而且也指向其内心深处,在心理上达到舒展和释放。
【小题1】下列关于“动画艺术的构建”的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动画片中的“冲突框架”或“问题”叙事模式分“斗勇”型和“斗智”型两种。
B.动画艺术主要采用“对立关系错位”这种超越现实的方式来吸引儿童。
C.怪异形象、滑稽动作以及拟人话语是优秀的动画片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
D.动画艺术形象要源于生活,但不照搬生活,要注意“熟悉感”与“陌生化”的融合。
【小题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动画艺术形象“对立关系错位”违背了自然法则,对儿童的心理产生许多不良影响。
B.在自由舒展、千变万化的动画世界里,儿童可以暂时消除孤独,获得满足和愉悦。
C.动画艺术的构成要素要与儿童接受的心理相匹配,动画才能深入儿童内心。
D.儿童长时间置身于“动画世界”,不容易回归“现实世界”,需要成人及时引导。
【小题3】动画艺术对儿童心理有哪些影响?请结合原文概括。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0-07 11:46:1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国制度有中华文明滋养

韩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制度不断趋于成熟定型,也更加科学管用,这同它具有深厚历史文化根源是密不可分的。中国制度源于中华文明,是***带领中国人民立足中华大地进行创造性实践的结晶,中国制度的中华文明滋养,可从以下几方面来把握。

以民为本的价值取向。中国古代文明的繁荣,同政治思想中的人文精神和民本主义思想密切相关。注重苍生黎民的理念在一定程度上构成某种规范性力量,成为政权稳固、国家稳定的重要保障。一些有识之士能够怀有“保惠于庶民”、服务天下百姓的志向,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境界,献身于报国安民事业。这些价值理念,在当代中国已转化成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文化资源,给中国制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提供了丰厚历史文化土壤。

徳才兼备的用人原则。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孟子说,“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中国古代先贤早已阐明仁政德治的重要性,指出为政者必须修身养性,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在用人时既要考虑其能力,更要考察其德行修养。用有才能的人才,才能做成事,做成大事,如果用无能的人,就会误事。而用无德之人,即使其有些才干,也不会有好结果,因为德行上的欠缺破坏力更甚。有人会问,究竟是制度重要还是人重要?实际上,二者均重要。问题的症结就在于,制度能否保证遴选出德才兼备的人,中国古代堤出选贤用能的理念,强调德才兼备、注重道德健全、个人修养,让人和事相得益彰,这对当代中国有着重要启迪意义,有助于我们在现代条件下探索选用人才的制度和方法。我们党既坚持德才兼备的选人用人原则,把愿意为人民服务且能干事、干成事的人选出来、用起来;又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坚决把不能干事、耽误事特别是德行不正甚至腐败堕落的人清除出去,这保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坚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包容稳健的理政方式,中国的政治制度文化源远流长,古代许多政治范畴,在历代政治实践中延续发展,回顾历史不难发现,正是这种“和谐则太平之所兴”的包容性,保障了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绵延不绝、发展壮大,这种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既勾勒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形态,也体现了中华民族谨慎严肃对待权力的大智慧。正是受这种文化和智慧的滋养,我们党在复杂多变的世界格局中才能保持战略定力和耐心,抓住发展机遇,成功避过险滩和暗礁,走出一条成功的国家治理之路。

经世致用的评价导向,儒家主张修身入世,在社会发展中建功立业。从这方面看,我们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就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中国制度为什么科学管用?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广大党员、干部牢记党中央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号召,通过实干和实绩书写家国情怀,实现立德立言立功的人生价值。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11月16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相关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文明带来了中国古代文明的繁荣,孕育了中国制度,并使之逐渐成熟。
B.一些有识之士献身于报国安民的事业,给中国制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提供了丰厚历史文化土壤。
C.因为任用无德之人,即使他们有些才干,也不会有好结果,所以他们往往在德行上更为欠缺,破坏力更甚。
D.孔子认为用人时任用有德之人,如同星辰闪耀,受人爱戴;而孟子认为用人以仁,能平治天下”。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联系了古代“保惠于庶民”“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价值理念,并指出这些理念在当今具有现实意义。
B.文章在论述中国制度有中华文化滋养时,采用横向展开论述的方式,从四个不同角度进行论述;论证结构清晰。
C.文章在论证用人原则时,采用了正反论证来阐明德才兼备的用人原则;说服力较强。
D.文章有力论证了包容稳健的理政方式让我们党在复杂多变的世界格局中保持战略定力和耐心,抓住发展机遇,将走出一条成功的国家治理之路的论题。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不仅提倡为政以德,施行仁政,也提倡修身入世,在社会发展中建功立业。
B.通过制度遴选、任用德才兼备的人,把不能干事、耽误事特别是德行不正甚至腐败堕落的人清除出去,能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坚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C.中国制度科学管用,是靠广大党员、干部牢记党中央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号召决定的。
D.如果没有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形态和中华民族谨慎严肃对待权力的大智慧,我们很难走出一条成功的国家治理之路。

同类题2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当前,中国诗歌进入了缺乏创新激情的贫乏状态,摆脱不了平庸的纠缠,那些曾经让读者心动不已的追寻民族独特体验和表达人类普遍情感的具有独创性的艺术精品似乎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渐行渐远,中国诗歌正难以避免地进入了缺乏艺术杰作的窘境。造成当前中国诗歌创作难尽如人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其中最关键的因素则是整个社会的文学审美意识的普遍弱化导致诗歌评价标准的缺失。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诗歌是好诗歌?
好诗歌是对一个时代的现实生活状况的深度把握和对一个民族的内在精神追求的审美洞察,是从诗人的心灵深处自然流淌出来的真诚关爱。诗人把握现实生活既不是对当下生活时尚的浮光掠影式的涉猎,也不是对自我生活趣味的低吟浅唱式的回味,而是要深入到普通民众的具体生活中,挖掘隐藏在日常生活表象下的精神潜流。现实生活是文学创作的原点,诗人绝不是为了创作的目的才走进普通民众的生活里去,而是要以普通民众的生活作为出发点,深入到普通民众生活的底层。如同秘鲁作家马里奥·略萨所说,作家的责任就是“要用想象力穿透生活”,用自己的艺术创造去“结构生活现实”。 一个时代的现实生活形态是复杂多样而又千差万别的,诗人对现实生活状况的把握绝不是在诗歌中表现琐碎的生活细节,而是要在涌动的生活潮流中追寻一个民族的内在精神走向,探求一个普通民众在日常生活中呈现出来的内在情绪。
好诗歌是对超越国界的人类精神的合理张扬和对跨越时空的人类永恒价值的诗意追问,是从诗人的精神底层逐渐升华出来的人性思索。文学是一个民族特定时代里的精神产物,理所当然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社会性,打上了无法替代的特定民族的烙印。然而,一切伟大的文学作品之所以能够超越国界和跨越时空,根本原因就在于其对人类共同追寻的普遍精神的表达。因此,好诗歌就不能将目光仅仅停留在一个时代的民族现实生活状况的展现上,而是要以此为出发点,善于发现隐藏在自己民族精神底层的具有人类普遍性的共同价值,诸如对真的肯定,对善的弘扬,对美的向往,对理想的追寻,对自我的超越,对个人自由的肯定,对人格尊严的尊重等等。诗人的责任就在于融入普通民众的现实生活中,在积淀了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的日常生活中去追寻人类的终极价值。
好诗歌是对日常生活语言的审美升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白话成为文学创作的主要工具,口语化成为诗歌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向。然而,诗歌创作的口语化并不意味着语言的平庸化。日常生活中的口语可以成为诗歌创作的语言,但是它必须是经过诗人的审美加工的。诗歌语言的口语化不仅是诗歌语言的艺术化,而且更是诗人以诗意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生活情感的审美化。
(选自郭国昌《诗歌价值如何认定》,有删改)
【小题1】下列各项中,对诗歌的分析不符合本文所论“好诗歌”标准的一项是
A.“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金黄的稻束》)诗人表现了一个民族的“坚韧”和“静默”的精神内涵。
B.“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告诉你吧/世界/我——不——相——信!”(《回答》)诗人以清醒的眼光审视十年浩劫,愤怒而又不失理性,强烈渴望重新确立人类的基本价值。
C.“我是空心菜爱好者/所有的土地都种上空心菜/没有人知道这是为什么/没有为什么/我就是个空心菜爱好者。”(《空心菜》)诗歌自然地流露出诗人对自我生活趣味的欣赏,形式自由,不落窠臼。
D.“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断章》)诗人通过日常生活语言和意象的排列组合,表达了常人司空见惯却又难以言说的人生体验。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当前中国诗歌创新激情缺乏,出现了平庸化的状态,艺术精品越来越少,缺乏真正追寻民族独特体验和表达人类普遍情感的艺术杰作。
B.好的诗歌不应该有诗人自己的影子,而应深度把握现实生活,作者要深入到普通民众生活的底层,表现隐藏在民众日常生活表象下的精神追求。
C.造成中国诗歌现状的原因很多,但最重要的因素是诗歌评价标准的缺失,而造成这一标准缺失的原因则是整个社会的文学审美意识的普遍弱化。
D.好的诗歌应该能够跨越国界、跨越时空,合理张扬人类共同的精神追求,诗意追问人类永恒的价值取向,是诗人对整个人类的人性的思索。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把握现实生活,不是表现琐碎的生活细节,也不是轻描淡写地反映当下生活的新时尚,而是应该把握涌动的生活潮流中的内在民族精神。
B.好的诗歌绝对不是离开一个民族的现实生活状况而去反映人类共有的普遍价值,人类共有的普遍价值体现在各个民族具体的现实生活中。
C.白话诗歌是现当代诗歌的主流,但白话不等同日常口语,好的白话诗,其语言必经诗人的审美加工,是以诗意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生活情感。
D.文学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世界首先是民族的,如果诗人在创作时抓住了积淀了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的日常生活,就能反映人类共同的价值。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本报广州9月16日讯(记者刘盾)今天17时左右,第22号台风“山竹”在广东省台山市海宴镇登陆,登陆时为强台风,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4级。9月15日,广东省教育厅召开防御台风紧急工作会议,要求各地各学校按照“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在属地党委、政府统一部署指挥下,坚决落实防御强台风工作的监管和主体责任,把师生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广东省教育厅强力部署,要求从9月15日至17日,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全部停课停学,少年宫、校外培训机构全部停止一切培训和教育活动,寄宿制学校学生原地做好防台风工作。广东省教育厅强调,启动防台风工作机制期间,全省各类学校、幼儿园、少年宫、校外培训机构,停止一切对外交流培训、户外拓展、军训等户外活动。
广东省教育考试院按照广东重大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决定,经教育部考试中心批准,广东省9月16日至17日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全国英语等级考试停考。据不完全统计,截至9月16日18点30分,深圳市教育系统共出动8460人次安全隐患排查人员,重点检查112个在建工地、17处危险边坡、75处低洼地带。深圳市区两级教育部门共安排60个检查督查组,动用人员850多人次。
材料二:
本报南宁9月16日讯(记者 周仕敏欧金昌)台风“山竹”预计今晚到17日凌晨登陆后以台风或强台风(13-15级)进入广西。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9月15日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各学校,要始终绷紧防台风这根弦,做最坏的打算、最精心的安排、最充分的准备,牢牢守住师生生命安全的底线,提早落实防御措施,力争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为了做好防御工作,广西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学校要加强与气象、水利等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及时准确了解台风信息,紧盯台风“山竹”移动路径,通过多种途径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醒师生和家长加强防范,提升安全意识。同时,严格值守,及时报送信息。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学校要严格落实值班制度和领导带班制度,保证24小时通讯畅通。
广西强调,各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应对措施,包括停止师生户外活动、社会实践等集体活动,受台风影响严重的地区可根据当地的天气情况适时停课。据了解,目前广西已有8个地市教育部门发布通知,要求从17日起,所有学校、幼儿园停课,直至解除防御台风应急响应为止。
材料三:
本报海口9月16日讯(记者宗河)受台风“山竹”影响,海南省教育厅9月14日发布《关于做好超强台风“山竹”防御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切实抓好全省教育系统的防风防汛工作,确保广大师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通知》要求,各地各校要迅速落实防御台风的各项措施,立即开展一次全面的安全检查,对危旧校舍、围墙、教室宿舍门窗以及水电路等设施进行逐一排查,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及时消除隐患。要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和后勤保障工作,准备充足的食物、水以及发电机、药品等急需物品,确保台风期间留校师生的生活正常。学校要加强师生防汛防风安全教育,特别是今年秋季入学新生的防汛防风安全教育,提醒学生在台风影响期间避免外出活动,做好防范台风预警和安全防范教育工作。
海南多地教育部门已出台停课措施。海口市教育局今天发出通知,全市中小学(幼儿园)9月17日上午停课半天,下午复课。此外澄迈县、文昌市各学校和幼儿园9月17日停课一天;儋州市中小学停课半天,幼儿园停课一天,并通过校讯通、微信群等方式告知学生家长。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广东省教育厅要求各地按“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原则行事,目的是落实该工作中的监管和主体责任,做好台风防范工作。
B.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强调“做最坏的打算、最精心的安排、最充分的准备”,是该自治区教育主管部门坚守师生生命安全底线的态度和决心的体现。
C.海南省教育厅为台风期间留校师生准备“食物和水以及发电机、药品等急需物品”,是一种应对台风威胁的措施,也是在关怀广大师生的生活。
D.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学校要“通过多种途径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是一种减少台风所带来的损害的最有效措施。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台风“山竹”登陆过境期间,三省区相关学校和培训机构停课的举措,都体现了把师生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对师生生命安全负责的态度。
B.海南省和广东省深圳市教育系统均安排有安全隐患排查,但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排查的侧重点也不一样。
C.广西壮族自治区只有8个地市教育部门发出停课通知,说明台风“山竹”对广西的影响远小于广东和海南。
D.2018年台风“山竹”对我国影响巨大,涉及广东、广西、海南三地,三则材料共同反映了它对教育系统的影响。
【小题3】以上三则新闻材料,分别报道了广东、广西和海南在面对强台风“山竹”时不同的应对措施,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三地措施的侧重点是什么?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戏   痴

梅寒

临城面山向水,地处水陆交通要塞,自古就是商贾云集之地,小城虽然不大,城中有钱有闲人家却不少。临城的戏园茶馆也就格外多,南来的北往的戏班子,来临城,没有一家不赚个钵满盆满满载而归的。

在临城,余家是响当当的大户,余家老太太一口气连生五子,五个儿子中有四位子承父业开染坊做买卖,只有年纪最小的余五让父母大失所望。余五也生得人高马大气宇轩昂,却天生不喜欢做生意,倒是对游山玩水逛街下馆子挺在行。老爷子看不习惯,软硬兼施,企图把这个最小的儿子拉入商海正途,无奈余五是那扶不起的阿斗,心思全然不在那里。老爷子也只好放手,由了他去。余五自此越发像一匹脱缰的野马,活得没了章法。

余五爱听戏,临城凡是搭台唱戏的地方,没有一处少得了余五的身影。余五彼时年纪正轻,家世又好,每每出行,华服香车,仆从前呼后拥。所过之处,街里街坊斜睨皱眉,心下慨叹老余家出了这等败家之子。到得戏园茶馆,余五所受待遇却完全是另一幅景象,老板笑脸相迎,台上扮戏的演员更是恭恭敬敬地称余五“五爷”。

这一声“五爷”也不是白白叫得的,别看余五没有经商的天赋,对戏,对台上的戏子们而言,余五可谓知己。当然,余五也不可能成为所有戏子们的知己,他爱戏,捧角儿,只捧自己欣赏中意的人儿。不入他戏眼的,他连正眼都不瞧一下。也怪,但凡入了余五的戏眼,被他着意去捧的戏子,无论花旦还是老生,最终无一不红,无一不火。也正为此,五爷这个名字在梨园界越叫越响,前来奉承巴结五爷的人也就越来越多。入了这一行,吃了这碗饭,谁个不想成角儿?

五爷却有五爷的标准,不肯轻易出手,他也决不轻易放弃。他不看好的戏子,哪怕将相王侯携了金玉满堂来找他也不肯叫一声“好儿”,他看好的,哪怕两手空空,他也场场都会准时前去捧场叫好儿。

有时,城东城西,两边的戏班子摆开擂台,同时开唱,刚好两个戏班子里都有五爷要捧的角儿。这下可就忙坏了五爷和他手下的那些人,东城听一半,赶紧勒马上车,急匆匆往西城赶,西城听过紧要处,再匆匆忙忙往东城赶。因为对台上的戏了然于胸,哪里出彩儿,哪里该叫好儿,五爷把握得恰到火候,一个晚上在城东城西间穿来穿去,竟然也不耽误五爷为两边要捧的角儿叫好儿。这也是一种本事。

那年,邻省有一个戏班来临城搭台唱戏,其中有一个唱花旦的少年,十四五岁,生得儒雅俊秀,唱腔深情婉转。五爷坐在台下,搭眼一望,侧耳一听就觉得他是一块唱戏的料。自此后,每有少年的戏,五爷一场不落。等那戏班在临城唱到第二十五天的时候,五爷同往常一样前去听戏,却发现台上的少年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另一位陌生脸孔。五爷急了,匆忙去后台打探,方知唱戏的少年嗓子出了问题,那会儿正神情落寞地在给班主烧水沏茶呢。看到五爷前来,少年的眼圈儿一下子就红了。

五爷去找班主,让少年继续出台唱戏。班主面露为难之色:孩子的嗓子坏了,怕是祖师爷没赏他这碗饭吃啊……五爷不知怎么的,就认定这少年日后必成大器。那晚与班主商议不成,五爷竟然做出一个平生以来最疯狂也最大胆的决定。他花了几百两银子将少年从戏班里赎出来,又花几百两银子带着少年去求名师:孩子,只要找对师傅,别看你嗓子坏了,你仍然能成名成角儿。

五爷的这一举动差点把家里的老爷子气得吐血。

少年对五爷的举动,却是感激涕零,在五爷面前长跪不起,要认五爷为义父。五爷没应承,扶起少年就俯身去掸少年膝盖上的土:演戏有三境,一要演“准”,二要演“美”,三要演出“味儿”,这就好比“三级跳”,一跳要比一跳难啊,难能可贵,你小小年纪,就已悟得演戏的第三境了。好好唱吧。

自此,五爷与少年以朋友相称。少年仍旧称五爷为五爷。

五爷大半辈子只爱戏、捧角儿,无心商海仕途,无心娶妻生子,家中所有积蓄几乎全部被挥霍在这上面,父母在时还好,等到父母归西,家里四分五裂,五爷自己的生活都变得困难。五爷仍旧痴迷于戏,那份痴迷却仅仅局限于自己家里那台老旧的唱机。唱机滋滋拉拉,当年他捧红的那些角儿,在咿咿呀呀地唱。年迈的五爷眯着眼睛,摇着纸扇半躺在院中的摇椅上,听到至情处,手上的纸扇“啪”的一合,“好!”那一声,气息不减当年。

却再也没有如潮的“好——”来附和了,只有院角的一树洋槐叶子在“唰啦啦”地响……

五爷病危,想念自己昔日捧红的那些角儿,老生,花旦,小生……

却无一个前来。除了那个他曾为他赎身的少年——彼时,那少年已是红透大江南北的名伶。

看到五爷老态龙钟病体恹恹,身边唱机里依然在放着师兄师妹们的唱片,名伶的眼眶儿就湿了:五爷,这些年,为这,可苦了你哇……

不苦,不苦,苦因是迷,乐因是悟,五爷好的就是这一口儿哇……

五爷长叹一声,欣然闭目……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余五在梨园影响巨大,只要是被他捧过的戏子,无论个人条件如何,最终没有哪一个不红火的,唱花旦的那位少年便是典型的例证。
B.余五为了赎出已经被戏班子淘汰的少年,竟然花出几百两银子,这把其父气得吐血。这一细节暗示了余五父亲是被气死的。
C.烘托是这篇小说的突出特色。余五父亲以及街坊的眼光和态度等侧面描写的文字虽然不多,但是它们对突出余五对戏的痴迷作用明显。
D.余五年轻时未能继承家业,每每出行,华服香车,仆从前呼后拥,这在一定程度上注定了余五晚年悲剧命运出现的必然性。
【小题2】小说中的余五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小题3】有人认为小说中的余五是个缺乏责任感的人,你赞同这种观点吗?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从2006年的26万件到2016年的6.57亿件,天猫“双11”创造了全球快递业的奇迹。据中国快递协会预测,今年双11期间,全行业快递处理量预计超过10亿件。盘子大、任务重,快递业如何“保畅通、保安全、保平稳”,给消费者带来良好体验?
虽然包裹数量逐年增长,但电商通过快递发货的时效一直在提升,包裹发送量过亿的耗时从2013年的48小时降到2016年的12小时。这其中,信息化、大数据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越来越丰富的数据,也使得商品的流向预测越来越精准。菜鸟网络副总裁史苗表示,今年“双11”的一个重要看点是“前置仓”的下沉。
所谓前置仓,就是通过大数据分析,挑选出高频次购买的商品,放在距离消费者最近的仓库里。比如,商家和物流公司了解到南方某省的消费者最喜欢购买某品牌的某一款产品,就可以在前置仓里提前备货,消费者一下单就及时配送,从而大幅减少了跨省调拨的流转距离和时间成本。
智能算法、自动化流水线、AGV机器人……走进菜鸟网络位于浙江嘉兴的一个智能仓库,一个直观的感受是“无人化”程度越来越高。在智能仓库,从收货开始,商品就被流水线送入指定区域,智能设备再将商品送往指定货架存储。哪怕货架有7层楼高,智能设备也能灵活地将商品上架或者取出,并且能保持稳定。
而在发货阶段,包裹拣货完成后,也会被自动贴上快递面单,就连最后的封箱也是机器完成,最后被送上高速分拣机,根据不同去向进行分类,整条设备1小时可以分拣超过2万件包裹。
在收货、分拣和运输等环节,智慧物流对快递行业的改进非常大,基本消灭了爆仓和积压现象。”国家邮政局市场监管司快递管理处处长余艳说。
史苗表示,这些智能仓库分布在全国范围内的重点城市,不仅有全自动化的流水线,还有各种缓存机器人、拣选机器人,以及机械臂、AGV矩阵等,它们将在“双11”之前完成联调,形成大规模机器人仓群为“双11”服务。
大数据也好,智能设备也好,包裹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离不开最后1000米的末端配送。
相比以往,如今的末端配送正变得日益多元化。统计数据显示,全国有约4万家菜鸟驿站、近20万组智能快递柜和数十万快递代办点。这些场所将与快递一起,为消费者提供便捷、安全的配送服务。
尽管如此,当前约90%的末端配送仍由快递员完成。近年来屡屡爆出的快递网点倒闭、快递员转型等消息,显示出快递业依赖人力服务的脆弱性。
中国快递协会秘书长孙康说,“‘双11’物流难,最难的地方在末端网点上。”据不完全统计,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核心地带有超过1/4的快递网点感受到了非常大的生存压力。如何稳住基层网点,是快递行业面临的大问题。
材料二:
随着行业体量不断增大,如何高质量、高效率、差异化、个性化地满足各类用户需求,已成为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和主攻方向。记者了解到,不少快递企业已经在积极行动。京东物流集团CEO王振辉介绍说:“在过去两年京东重点发展无人设备和相关技术,包括从今年6月份开始在西安和宿迁已经进行了无人飞机送货的常态化运营。今年6月同时在中国几个重点高校开启了无人车配送常态化应用。除此以外,不断发展AR技术、大数据技术和云技术在快递行业落地,通过网络优化、路径优化减少资源的占用,提升效率。”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所长汪鸣还指出,当前的中国快递业已进入到需要融合发展、资源共享、网络和服务衔接的新阶段。他认为,应构建资源共享的交通物流平台,最大限度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第一,建设完善的专业化经营平台;第二,形成信息共享的服务平台,为整合带动行业的升级创造条件;第三,推动新模式,包括构建线上线下联动公路港模式,包括集装箱标准化模式,包括发展广覆盖的智能物流配送形式等。”
苏宁物流集团副总裁陆君峰还认为,除了设施共享、系统共享和网络资源共享等方面进行高效整合和共建,还需要构建行业的生态体系,寻求最大程度的开放,“生态体系的共建,在城市和农村两个作业场所都会碰到城市竞争难、交通难,农村偏远、覆盖难的问题。我们在这个领域里希望跟行业同仁共同打造相应的体系共建,一起为电商‘最后一公里’服务创造更大的价值。”
【小题1】下列关于快递业所面临问题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2006年的26万件到2016年的6.57亿件,再到今年“双11”期间预计超过10亿的快递处理量,给快递行业造成很大压力。
B.发货时效曾经是快递业一度面临的困难,目前已通过大数据预测、“无人化”智慧物流、行业生态体系的构建等措施,彻底消灭了爆仓和积压现象。
C.“双11”物流难,最难的地方在末端网点上。“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核心地带有超过1/4的快递网点感受到了非常大的生存压力。
D.物流配送的难题,还表现在城市和农村两个作业场所都会碰到城市竞争难、交通难,农村偏远、覆盖难的问题。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    )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提到高质高效、安全平稳地处理快递货物的问题.材料一侧重谈提升发货时效,材料二则更关注为“最后一公里“服务创造价值。
B.通过大数据分析,挑选出高频次购买的商品,放在距离消费者最近的仓库里.可以大幅或少跨省调拨的流转距离和时间成本,
C.包裹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离不开最后1000米的末端配送,而当前约90%的末端配送仍由快递员完成,未来的末端配送日益向多元化发展。
D.当前的中国快递业已进人到需要融合发展、资源共享、网络和服务衔接的新阶段,也就是需要构建行业的生态体系,寻求最大程度的开放。
E. 构建行业生态体系,会碰到城市竞争难,交通难,农村偏远、覆盖难的问题,因此需要行业同仁共同打造,一起为电商“最后一公里”服务创造更大的价值。
【小题3】随着快递量的不断增大,快递业应采取哪些措施保障安全畅通、高质高效地满足各类用户的需求?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