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口向大城市主要是都城的流动与集中,是由唐到宋城市发展变化的主要特征。大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有两类需求日益增长,一是方兴未艾的建筑业所需劳动力,二是日益繁盛的各行业所需从业人员。由此带来的人口压力及户籍管理成为当时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严峻问题。

唐中后期,随着均田制的崩溃和两税法的推行,大量人口溢出户籍,流寓异乡。这些人口有相当一部分涌入可以提供更多生存空间的城市中。虽然史书对与建筑业有关的流动人口和外来人口没有具体的记载,但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一些蛛丝马迹。如《太平广记》中记载的大商人窦义,从事了多种经营,所雇佣的人中有长安坊市内的少年、“功人”等。

除了建筑业,外来人口更多集中在商业、服务业和娱乐业。李白的<少年行》诗云“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其中的胡姬是西域来的胡人女子。唐后期,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商业的繁荣,长安城的餐饮业、旅店业、屠宰业、租赁业等日益繁盛。这些行业起点低,技术含量低,市场需求大,容易生存,大量外来人口充溢着这些行业。

唐朝对这些人口到底如何管理,虽未见出台严格的措施,但通过官府颁布的一些具体措施和条文,可知总的趋势是限制逐渐松弛:一是唐德宗时推行的两税法,“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旧唐书》),居住地原则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流动人口的身份问题,也使国家有可能重新掌控大量流失的人口;二是坊郭户成为城墙内及周边附郭居民的正式称谓,纳入城市管理的范围,也成为有别于乡村户的主要标志。这一制度在北宋得以确立,并推广到全国,城乡分治的户籍管理制度至此拉开帷幕。三是中央官府在招聘和选用执役杂使人员时,对一些重要和关键岗位有户口的限制,如规定在选用门仆时,必须“取京城内家口重大、身强者充”,但在某些岗位,对“浮寄”人口给予了更宽松的政策。

此外,国家财税征收的结构和对象也不断进行改革和调整。如唐德宗建中年间,推出了一系列新举措,反响最大的是建中四年开始征收“税间架”,即房产税。结果“怨讟之声,嚣然满于天下”(《旧唐书·卢杞传》)。最终被废止。百年后,北宋时期城市的房产、商铺等都已逐渐作为征税的对象,不仅户籍管理实行城乡分治,城乡的税收对象和税收内容都形成各自独立的体系。由此也可以看出随着人口结构重心的变化,户籍制度发生了变化,政府财税结构和重心更多地向城市倾斜,向城市居民倾斜,向财富集中的区域和群体倾斜的大趋势已不可逆转。

(摘自《光明日报》:《唐代城市流动人口与户籍管理》,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城市建筑业吸引了大量外来劳动力,进而又招引了大量人员进入商业、服务业等行业。
B.为了扭转唐中后期对人口管理逐渐松弛的趋势,宋代对户籍管理实行了城乡分治制度。
C.长安城的餐饮业、旅店业等吸引外来人口的原因是这些行业技术含量低,较容易就业。
D.北宋时期,政府财税结构和重心更多地向城市、向财富集中的区域倾斜乃是大势所趋。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先讲唐代大量人口进入城市,再述政府对城市人口进行管理的情况,层次分明。
B.文章为了说清楚唐朝户籍管理的措施,引用了《旧唐书》《太平广记》等史籍中的资料。
C.作者引用古籍上的内容时,多是直接引用,有的还注明    JLH处,使本文的论述更有说服力。
D.户籍管理与国家税收关系密切,文章就把两者结合起来论述了唐宋户籍管理制度。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只看史书而不参阅其他资料,我们很难了解唐代城市与建筑业有关的外来人口情况。
B.唐朝对外来无户籍人口的限制是逐渐松弛的,这从官府颁布的具体措施和条文即可看出。
C.宋代吸取了唐朝征收房产税的教训,所以能成功地将房产、地产、物业等纳入征税对象范围。
D.随着涌人城市谋生的人数增多,不同朝代的统治者一般会调整流动人口的户籍管理制度。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2-14 11:20:3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材料一)

马云的无人酒店,智能酒店时代已经到来?

亚马逊的无人机、京东的无人仓、阿里的无人超市、百度的无人驾驶、西门子的无人工厂……层出不穷的“无人X技术”,接踵而至的简化人工,走向更精细化智能化,这一切都标志着我们正通向一个“无人时代”!

马云的FlyZoo Hotel无人酒店为“无人时代”的到来,又添了一把火。2018年1 2月1 8日马云的第一家无人未来酒店在杭州开业!’无人酒店,顾名思义就是一个工作人员都没有了,所有的服务都是人工智能机器人来完成的。

那么没有工作人员的话怎么入住呢?很简单,“刷脸”就行了!在这里,脸就是这里的通行证了,不需要什么所谓的房卡,“靠脸吃饭”在这里是真的存在的。

刷脸订房,免押金:未来酒店只需在手机上刷一下脸就能完成预定;刷脸入住,免等待:在无人酒店,你的脸就是钥匙、房卡和钱包,就是一切的通行证;机器人就是你的服务员:每个房间都配备了一个天猫精灵,机器人会响应你在房间、在餐厅、在大堂等各处的服务要求:住完就走,免查房:退房也方便省心,在未来酒店只需在手机支付宝上轻轻一点,退房一秒钟搞定!

可以预见:未来3~5年,酒店业、餐饮业、零售业将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冲击!

(网文,有删改)

(材料二)

(材料三)

在智能化背景下的就业前景

大数据专业:从大数据应用的数据管理、系统开发、海量数据分析与挖掘等层面系统地帮助企业掌握大数据应用中的各种典型问题的解决办法的专业。

今天,越来越多的行业对大数据应用持乐观的态度,大数据或者相关数据分析解决方案的使用在互联网行业,比如百度、腾讯、淘宝、新浪等公司已经成为标准。而像电信、金融、能源这些传统行业,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尝试或者考虑怎样使用大数据解决方案,来提升自己业务水平。

在“大数据”背景之下,精通“大数据”的专业人才将成为企业最重要的业务角色,“大数据”从业人员薪酬持续增长,人才缺口巨大。

人工智能专业:中国人工智能发展迅猛,中国政府也高度重视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

预计到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将超过1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2017年全球新兴人工智能项目中,中国占据51%,数量上已经超越美国。但全球人工智能人才储备,中国却只有5%左右,人工智能的人才缺口超过500万。

全球共有超过360所具有人工智能研究方向的高校,其中美国拥有近170所,中国仅30多所。虽然一些中国高校开设了相关课程,但总体上缺乏人工智能的基础教学能力,高校在独自培养具有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上有所欠缺。人工智能专业是中国高校人计划设立的专业,旨在培养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应用型人才,推动人工智能一级学科建设。

(网文,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云的FlyZoo .Hotel无人酒店“靠脸吃饭”,显现了科技给人带来的便利。
B.有人认为无人酒店现阶段的重要任务是保障入住率,得到众人的认可十分重要。
C.无人酒店式智能科技的到来会造成大量人员失业,这是智能科技带来的必然后果。
D.2017年全球新兴人工智能项目中,中国占据51%,目前虽有量上优势,实则问题严重。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给我们介绍了入住无人酒店的流程,并对未来科技发展做了预测。
B.材料二中网友的评论和跟帖,反映了人们对智能科技不同程度的担忧。
C.材料三指出面对智能化发展国内在教育与人才培养方面的欠缺。
D.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将使我们的生活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小题3】如何面对智能时代?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与教育经济研究所课题组、北京市海淀区统计学会联合开展了青年创业者调查。调查显示,受访的创业者年龄主要集中在31-40岁(80.8%),他们从最终的全日制学校毕业时多为21~25岁(60%)。在这一群体中,仅有9%选择了在校期间创业或者一毕业就创业,且这些在校创业者多为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学历。值得关注的是,接近一半(46.8%)的创业者在毕业4~9年后才进行首次创业。超过半数(55%)的创业者把创业动机归于发现了适合的商机,比如有好的创业项目或有好的政策机遇,另有22%左右的创业者创业是想自己当老板或想出来闯荡一番。

受访者普遍认为,创业时机的选择很重要,创业前还应有一些相关工作经验,尤其是刚毕业的学生应先就业后创业;对创业者来说,在名校学到的东西也很重要,特别是高学历或理工科的创业者,非常认可专业知识对创业的推动作用;在创业后如果不继续学习,创业者比普通上班族更容易被市场淘汰。

(摘编自2017年4月l日《光明日报》)

附图:


 

材料二

国家工商总局发布的《中国个体私营经济与就业关系研究报告》显示,近年来,随着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的进一步鼓励以及工商注册等领域简政放权力度的加大,全国高校毕业生创办私营企业数量迅速增加,而缺乏启动资金是高校毕业生创业面对的首要难题。

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食药监局副局长刘蓉华针对一些学生落入信贷陷阱的现象,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增强大学生的信用意识并普及信贷知识,保护大学生远离非法网络借贷平台。她建议将大学生使用网络金融借货纳入央行的个人征信系统,从校园开始培养大学生增强诚信意识。

(摘编自2017年3月20日中国工商报网《完善信用体系助力创业创新》)

材料三

中国青年报:我们已经有了一些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您认为政策效果会知何?

杨德林(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系教授):以休学创业来说,学生在创办、经营企业一段时间后能够再回到学校,我认为这是一大进步,因为它使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是对学生创新和创业精神的一种保护。我曾与斯坦福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合作进行过一项研究,在对多种因素进行控制后发现,能给人们提供更多选择的制度,会使处于其中的人们更愿意去创业,创业效果也会更好。允许休学创业等许多新政策就属于这类性质的制度,肯定能够鼓励一部分人去创业。当然,在具体落实上,会有一个磨合和调整的阶段。

(摘自2017年4月6日《中国青年报》)

材料四

陈博群是安徽师范大学2013级空乘专业的大四学生,他发现,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了“鼓励高校设立专业化众创空间”,这令他振奋。他在校期间经历了数次创业。在这个最好的创业时代.陈博群仍面临着很多挑战。大二那年,他创办了服务合肥市大学城师生的送餐网络平台“点小二”,但不久就以失败告终。陈博群此前的不少创业伙伴在毕业后选择就业。他们发现,自己找工作比同龄人要得心应手,实习期也表现得更好。

这些尚未走出校园的学生已经通过创业获得成长。从报税到企业运营,从和人打交道到发掘市场需求,他们都已在创业期间实践过了。

(摘编自2017年3月16日新华网《大学生创业,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小题1】下列关于对大学生创业的建议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大学生应充分认识到在校期间的专业知识学习对创业的推动作用,还要树立起创业后继续学习的意识。
B.大学生创业应注重积累相关工作经验,报税、企业运营、与人打交道、发掘市场需求等经验都很重要。
C.大学生要想创业成功,除了要善于捕捉商机,更要有创业热情。只要有热情,就有屡败屡战的勇气。
D.大学生创业要端正心态,要有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的认识,要善于总结成功的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
【小题2】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材料一的调查对象是创业的大学毕业生,统计数据显示大多数创业者是主动创业,只有少部分是被动创业。
B.材料二引用国家工商总局的研究报告,材料三引用专业研究人员的访谈内容,显示信息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C.材料一表明创业时机选择很重要,材料四报道陈博群创业失败的经历,意在提醒在校大学生创业需谨慎选择时机。
D.在政府工作报告发布后,四家媒体关注到大学生创业的问题,都进行了相关报道,表现出较强的时效性。
E.四则材料都呈现了大学生创业的现实状况,直面大学生的创业困境,客观性较强。
【小题3】根据材料二、三,请概括可用以鼓励帮助大学生创业的举措。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个小题
材料一:

到2020年,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人工智能产业成为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成为改善民生的新途径;到2025年,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实现重大突破,部分技术与应用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人工智能成为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主要动力,智能杜会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

(摘自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2017年7月20日)

材料二:

从目前来看,虽然相关机构的研究表明华人的人工智能学术成果占全球一半以上,但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在大部分领域仍落后于全球一流水平。虽然中国在数据积累和传统产业基础上有一定的优势,部分细分领域有领先成果,相关研究投入不断加大,但整体上的人才储备落后于美国,在基础研究、产业链等方面存在较大挑战,这将成为制约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因素。

技术方面,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机器学习算法研究是广泛的基础能力,但目前国内在此领城的人才供应相对紧缺,流通性较弱,因此也导致了高端研究人才的超高成本,同时有部分公司选择在美国建立研究院或实验室。这说明,作为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典型代表,人工智能产业存在校大的需求口。

(摘编自《中国人工智能行业研究报告》2018年4月)

材料三:

不论是优先发展芯片,还是在供应链中向上移动,中国都已经拥有了相当多的行业关键性参与者。而且在授权专利数量方面,中国也仅次于美国。中国政府唯一的挑战就是必须认真考虑制造业的巨大产值和中国劳动力的重要性。中国以制造能力和低廉劳动力成本而闻名于世。在中国,如果运行AI的机器人最终取代了大部分的劳动力,就可能会打乱杜会平衡。因此,在中国社会部署人工智能设备的理论效果研究也必须放在首位。

(摘编自《电子产品世界)2018年第5期)

材料四:

“作为全球最关键的技术创新之一,人工智能的发明者可能是美国人,但这项技术却在中国得到了更好的发展。”知名人工智能专家、创新工场的创始人李开复就持这样的观点。

首先,中国人工智能的迅速崛起,使美国科技行业受到巨大冲击。之前,美国科技行业原本掌控着全球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和技术优势,但是现在它们所享有的领先优势正在快速被中国企业侵蚀。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因为中国企业能够使用更多的数据来开发、训练和部署AI系统。

另一方面,在中国,人工智能可谓遍地开花。众多巨头和独角兽企业都在利用领先优势的人工智能,尝试为零售、出行、外舞、医疗、教育、旅游等多个行业赋能并开创造价值。目前这些行业在人工智能的推动下,正在展现出全新商业模式和态势。它们在让人工智能真正展现出价值的网时,也在深度革新着大众的工作、生活体验。

(摘编自《DoNews》2018年9月)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按照国务院规划,人工智能将在促进经济增长、改善民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B.中国人工智能学术成果占全球半壁江山,只是人才储备上较美国略显不足。
C.部分公司在美国建立研究机构,表明我国人工智能产业高端研究人才短缺。
D.人工智能专家李开复认为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在中国的发展有赶超美国之势。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各种数据表明,我国人工智能经过多年发展,在各个方面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B.部署人工智能设备的理论效果研究,可有效避免运行人工智能对社会平衡的破坏。
C.运用人工智能的中国企业有能力侵蚀美国科技行业一直以来保持的领先优势。
D.中国的人工智能已经涉足大众工作、生活的各个领域并创造出了可喜的价值。
【小题3】如何推动我国人口智能产业的发展?请依据材料简要概括。

同类题4

毛猴的大树
徐国平
出事那天上午,全村的人正兴高采烈地挤在村委大院,个个蘸着唾沫,起劲地点着分到手的钞票。
谁也没注意到毛猴。
其实,毛猴一早就从大喇叭里听到消息,开发商要发放树木补偿款。他没有一丝兴奋,也没像老婆那样急三火四地撅着屁股朝村委跑。
毛猴慢吞吞地扒拉了几口早饭,就耷拉着脑袋出了家门。
村外已变得十分旷阔,没有了在晨风中梳理绿云的的大树,没有了鸟儿的啼鸣,整个村野像是被掏空了心脏,干瘦苍凉。毒辣辣的日头,一时晃得毛猴有些眼花。
最近这些日子,他总是病怏怏的。
毛猴的这种情况,是从村外那些大树被伐倒后出现的。
毛猴很小就离不开大树。他生就一副瘦小骨肉,伙伴们小瞧他,就连村里的小猫小狗都欺负他。有一回放学,一条恶狗死劲地撵他,他吓得哭爹喊娘,没命地逃,伙伴们却站在一旁看笑话。最后,他见路边有一棵大树,被逼无奈,使出吃奶的力气,手脚并用噌噌爬上了树梢。恶狗徒劳地围着大树汪汪叫了几声离去。眼瞧着树下一个个扯着脖子目瞪口呆的伙伴,毛猴突然产生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兴奋感。还有一次,毛猴骑在树头上,咔嚓一下把树梢压折了,整个人从十几米高的大树上摔下。伙伴们吓个半死,毛猴却从土窝窝里爬起,筋骨无伤。
那时,村外四周大树极多。当地有个风俗,伐树前要在最高的树梢上挂一块红布,然后用斧砍下树头。毛猴便有了用武之地,一年四季总有人请,好吃好喝,另有赚头。没想到会爬树也是挣饭吃的一行。邻村一老木匠还托媒上门,把小闺女嫁给了毛猴。毛猴整天乐呵呵的。
毛猴最喜上面有鸟窝的树。每到树顶,他就先把手伸到鸟窝里,摸摸里面是否有鸟蛋,若有,就把那蛋在门牙上一碰,仰脖子喝干。他说鸟采五粮之精,杂草之华,饮天之露,喝了它们的蛋长寿呢。他更喜欢登高后的眺远,白云在上,鸟雀比肩,纵横的河流在下,连地上高大的房子都显得矮小了,自己就有了种冲天的豪情。
后来,大树越来越少。也很少再有人请毛猴爬树了。一想到站在树梢上的快意,毛猴就激动得心颤,他想就是没有人请,自己也得找棵大树爬上去,掏几个鸟蛋,亮亮腔,活动活动身子骨。只是,出了门,一连走了几里地,都看不到一颗直刺云天的大树。他沮丧极了。
打那以后,毛猴就疯了似的买树苗,然后,没日没夜地在自家地里挖坑栽树。恨不得一夜间,那些树苗能长成参天大树。正当树苗碗口粗,村里所有的地,却被乡政府卖给了开发商。自然,那片树苗会补偿一大笔钱。毛猴老婆的嘴都笑歪了,拿毛猴当财神一样供着。村人自然眼馋,也纷纷在各家地里,杂七乱八插了一地树苗。
毛猴很气恼,连着骂了几天几夜开发商的娘。
毛猴想着想着,就一跺脚搭上了一辆进城送民工的三轮车。
劳务市场上,来招人的包工头问毛猴有啥特长,毛猴说,会爬树。
一阵哄笑后,包工头便带着毛猴来到一个建筑工地,安排他干架子工。这活儿跟爬树一样,毛猴毫不胆怯,一攀上架子,顿时就来了精神。
半晌,天空有些灰蒙蒙的。毛猴感到有些压抑,便摘下安全帽。
可偏在这时,发生了点意外,随着吧嗒一声,安全帽上遍是蛋液和碎壳,竟是个鸟蛋,蛋液迸溅了毛猴一脸。毛猴一惊,忙仰脸往天上看,只见一群鸟儿从他头上飞过。他纳闷,这鸟怎么飞着飞着就下起蛋来。随后,他环视了一下脚下的城市,光秃秃的,竟然没有一颗大树,更没见到一个鸟窝。
毛猴不由得为这群无处栖身的鸟儿感到难过。
猝然,一只鸟儿盘旋着又朝他头顶飞来,一声凄厉的啼鸣过后,就见一枚鸟蛋,清楚无比地坠下。
毛猴惊喜万分,慌忙侧身翻过安全帽。就在他全神贯注去接那个鸟蛋时,熟料,自己的整个身子却离开了脚手架。一瞬间,他觉得自己像一只折断了翅膀的大鸟,急速地向下坠落着。这种感觉好久没有了,就像先前自己从一棵大树上落下来一样。
只是,当他轰然落地,骨碎筋断,才发觉再也没有先前那么幸运了。透过模糊的视线,他最后望了一眼身边的安全帽,那枚鸟蛋在里面安然无恙。
毛猴微笑了一下,闭上了眼。
(选自《短篇小说》原创版2014年8月第22期,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将毛猴作为主人公的名字,生动贴切,很形象地体现了他古灵精怪的性格以及攀爬技艺高超的特点。
B.毛猴爬上大树之后的所见所闻使其产生了强烈的自豪感,从而进一步反衬出他内心深处无法回避的自卑。
C.因妻子的贪婪、不理解以及村民们的短浅之见,毛猴一怒之下离开了这个给他留下无尽伤痛的村子,头也不回地搭上了进城务工的三轮车。
D.小说以插叙的手法,介绍了毛猴与大树的渊源,补充了相关的具体内容,既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也丰富了人物形象。
E. 结尾处鸟儿凄厉的啼鸣和毛猴的轰然坠地,给小说笼罩上沉痛的气氛,即便那最后的微笑也难以使其化开
【小题2】请简要概括毛猴的形象。
【小题3】小说两次写到毛猴从高处坠落,有何区别?请从这个角度探究小说的主旨。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大地的声音
向迅
(1)秋虫唧唧的叫鸣,把个初秋的夜晚闹腾得丰腴而清凉。
(2)不是一颗枯叶上的露珠,我也沉浸于如此浓稠却又轮廓分明的夜晚——像是有人握着橹,在墨绿色的水面摇落起一片一片珍珠似的水声。一整个夏天,就是在它们的鸣叫声中过去了;我经历的那些不算短的岁月,就是在它们的鸣叫声中过去了。那些唧唧声,好似时间的一种比较具体的呈现形式。我实在是太粗心大意了,近三十个夏天,竟被我故作大方地一掷而去——我没有一次认真地聆听那些动人的唧唧声。直到这个晚上,我才坐在一方池塘边,平心静气地聆听了一次那来自山野和草木间的小提琴交响曲。
(3)繁星一般密集的鸣叫声,从池塘对面的一叠浓墨泼就似的小山里和岸边的草丛中源源不断地传诵出来。
(4)唧——唧——啾——啾——
(5)此起彼伏,高低错落,远近有致。
(6)初闻其声,以为杂乱无章,重复无趣,只是风吹草动惊起的回声罢了。但倘若把眼睛闭起来,你就会发现那是一个多么美妙的世界了——安详的大地,就如一架巨型琴键,而那些不甘寂寞的虫子呢,都是一些技艺绝佳的琴手,或避于一片树叶下,或站在一块爬满了青苔的石头上,或攀在一根草茎上,对着渺远的夜空,优雅发声,忘乎所以地尽兴弹奏——但我总是在它们的声息中,闻见了那么一点淡淡的哀戚和愁绪。我想,这大概是因它们把自身的生命体悟也融进了曲子吧,抑或是命运逼迫它们用身体发出唧啾之声的呢。
(7)可这样的比喻总是有些欠妥——它们的鸣声,是那般有序,节奏分明,层次丰富,像是从天上落下来的,又像是来自深沉的大地。
(8)我又想它们到底为何要这么不辞辛劳地夜夜长鸣呢?是在低声祈祷吧,是在高声歌唱吧,是在朗诵诗篇吧,是在念诵经文吧,是在呼朋引伴吧,是在促膝长谈吧……有那么一个时刻,我躺在池塘边湿漉漉的条凳上,双手情不自禁地和着那隐秘的节奏,在空气中像音乐指挥家那么划动起来——那些音乐竟神奇地在我的手臂和呼吸间流动起来;那些音乐,像低垂的夜幕里极柔和的云朵,更像来自我的身体,我的灵魂。
(9)我在一处草丛边蹲下来,捕捉到了两首独奏曲,它们分别来自两只我并未发现身影的促织。啾——啾——,我学不来它们的叫声。我莫名地惊诧,继而又莫名地激动起来。我感觉天与地在此刻与我离得特别近,我就像一个睡在襁褓中的婴儿,在旋律优美的摇篮曲中,抵达天堂。
(10)我心底还是无比清楚的,那鸣声,分明是生命的歌声,是生命的象征,是生命的旗帜——是大地的声音。
(11)不止是那池塘对岸林深叶茂的山林,只要是那些没有被水泥覆盖和倾轧的泥土里,夏秋时节,就会有虫子们的歌唱和伴奏。这无言的故乡,就生长着无数生命。即使是那些密实而堡垒森严的水泥地之下,也有生命在无声活动;即使是干净而空荡的水泥地之上,那些哪怕是仅仅落得下一粒草籽的小小坑洼里,也会有精瘦的绿色,可怜巴巴地冒出来呢。
(12)我知道,很多虫子的生命仅止于夏秋两季。秋天一过,它们要么深入泥土预备度过一个漫长的冬天,要么连同它们飘荡在草木间的歌声和一缕精魂,化成了那么一小点泥土。生命究竟是短暂的,可它们用歌声构筑的那个音乐世界,是多么宽广啊——整个世界,都变成了它们的舞台,大地万物,都变成了它们的听众。不仅是包括我在内的人,就是那些树木与月儿,也都静静地聆听着那生命精彩的绝唱。
(13)虫子们的精神世界,真是海阔天空。
(14)歌者的一生,哪怕繁华落尽,却仍然余音不绝。
【小题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集中笔墨写虫鸣,是因为秋虫动人的唧唧声引发了他对过往岁月的感喟,并在平心静气聆听虫鸣的过程中获得了深沉的体悟。
B.作者笔下秋虫的鸣叫声构成了一个美妙的音乐世界,它们高低错落,节奏分明,既具有韵律美,又似乎蕴涵情意,触动了作者心灵。
C.秋虫不辞辛劳夜夜长鸣,或呼朋引伴,或促膝长谈,在作者看来是为了抓紧时间及时行乐,使短暂的生命具有丰富的生活内容。
D.文章融描写、抒情、议论于一炉,既充满感情地描摹了“我”所听到的各种各样的秋虫声,也由此引发出关于生命存在意义的思考。
【小题2】围绕着虫鸣声,作者的情感主要经历了哪些变化?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小题3】第(11)段在文中起到了哪些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