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粉墨人生

韩静霆

①那些天,画戏曲人物,着了魔。白天,执笔如同使剑,左右开弓,有时候,咿咿呀呀地边画边唱,管他有调无调,吼得出汗便好。到了夜里,蘸满色彩的笔放下了,人虽然像僵尸一般在床上睡着,白天画的那些戏曲人物却全来了。咱不知从哪儿弄了个“令箭”,举着,喊叫着在戏曲人物队列中间穿行。最后的结果是“扑通”一声,我摔到了床下边,眼眶磕青了,牙床磕破了,流着血,原来是梦。戏曲人物画就是这么让你美,美个死;伤你也伤得狠,让你流了血、挂着彩。

②我从小就和戏曲结缘了。小小的戏园子是摄魂夺魄的地方。我经常趴在那个后台的小窗户往里面瞧,看那些化完妆的和没化完妆的红脸、白脸、黑脸、花脸来来去去。最让我醉心的就是他们那个扑脸的香粉。演员们画好了眉眼,定妆时拿粉去扑。香粉在后台飘起来,让眼前一切真实的人和道具变得虚幻,都飘到了半空。

③在后台趴窗户看到了同班一个姓郝的同学,他的父亲在地方戏院门口检票,我就想办法去巴结这个同学。有时候他父亲不在那儿检票,我就往里闯。有一次帽子被人家抓去了,但是人却溜到戏园子那个最黑的角落里,足足看了半场戏,过了半场瘾。

④我绝对是那些二人转演员的铁杆粉丝。他们的唱功、他们的绝活和灵活多变的表演方式,包括和观众密不可分的插科打诨,都让我倾倒。他们是真真正正的“角儿”。他们的名字,像姓李的三姐妹——梦霞、彩霞、晓霞,我永远不会忘记。二人转有“九腔十八调”,音乐是非常复杂的,具有现代戏剧的最前卫的观念和特色,要观众和舞台有一种间离感。两个演员在台上,说说笑笑,忽然那边一说“去拿弦子吧”,这就开始动弦子了,开始唱了,唱一段又说上了。演员在说书人和角色中间转换,那种观剧的亲切感是让人迷醉的。

⑤后来,我和郝同学决心自己拥有乐器,我们便一起到成人干活的工地上去做小工,挖土方啊、挑土啊,干了整整七天,弄得灰头土脸,每人挣了六块四毛四。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如此这般“巨大”数目的人民币给我们带来的喜悦!我们一人买了一个龙头的破二胡,一人买了一支笛子,迫不及待地在街边上就吱扭吱扭地拉起二胡,开始了我们的音乐之旅!

⑥等我学会拉琴之后,地方戏院邀请我跟他们一起去演出。坐在他们那个骡马大车上,非常骄傲地和演员们坐在一起。那时候,在村,在冬天,常常就在老乡的炕头上演,炕沿下边儿全都是观众,那种土味儿、葱花味儿、旱烟味儿浓浓的。演出结束了,老乡甚至会杀猪宰羊款待我们。热腾腾的猪肉粉条儿盛一满碗,我用两只手捧着,太香了!辣辣的高粱小烧锅酒,连我这小孩子也得抿上一口,真开心!而它更重要的恩惠和好处,是在我的血液里注入了一种东西叫作民间艺术、民族艺术。

⑦地方戏院和地方戏,把我和郝同学黏在一起。可就在那些无忧无虑的日子里,灾祸不期而至。大概是因为郝同学生得一副讨女生喜欢的小白脸儿吧,一日放学,我们班几个大个儿的同学纠集了一帮人,喊着让我闪开,我回头还没醒过神儿来,雨点儿一般的砖头就砸向郝同学了,追着打他。我呆呆地站在路上,浑身发抖,觉得冷。这一番砖头和叫骂让我第一次意识到,原来人生还有这么残酷和丑恶的东西。后来,郝同学退学了,到地方戏院去学习操琴。最后他成了我们那个城市的地方剧院院长。他的爱人是我们那个地方最漂亮的、最好的地方戏演员。地方戏慷慨地给了郝同学一个好生活。我呢,几经周折,考进了中央音乐学院,开始了音乐人生。

⑧后来的生活就像一部连本儿的大戏,一幕一幕地拉开。我的老伴儿陪我走过了五十多年,她常常感叹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只可惜,再也不容易找到童年趴戏园子窗台那种如梦如幻、如痴如醉的感觉了,老花的眼睛是不是也磨出了老茧?老家的旧房院落和地方戏园子全都铲光了。今年母亲病逝,我回家奔丧,真正又成了一个孤儿……

⑨我幸运地找到了一把让童年复活的钥匙,这就是画戏。我把戏曲人物纠集到我的画作里,他们给我带来一种很美好的想象和追忆,调动起我对艺术和人生的这样一种爱、一种融入。或许唯有如此,我才可能回到趴地方戏园子小窗户的年代,回到从少年开始的粉墨人生。

(选自2015年11期《散文选刊•下半月》,有删节)

【小题1】赏析文中划线部分。
【小题2】请探究文章以“粉墨人生”为题的用意。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1-10 10:05:0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冷原子钟是利用激光使原子温度降至绝对零度附近,使原子能级跃迁频率更少受到外界干扰,从而实现更高精度。在微重力环境下运行高精度原子钟,既可对基本物理原理开展验证实验,也可发展更高精度的导航定位系统。

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经过十余年的攻关,突破了微重力环境下运行的冷原子钟物理系统等一系列关键技术,使得天宫二考上的冷原子钟实现了预定科学目标。在空间微重力环境下利用激光把铷原子温度降低到接近绝对零度,利用激光和高精度微波场对制备的冷原子进行操纵和探测,提取出铷原子高稳定的能级跃迁频率作为高精度原子钟信号,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冷原子钟的在轨稳定运行。

德国杜塞尔多夫大学原子物理学家斯蒂芬·席勒等国际同行指出“随着实验的成功,中国在天基冷原子传感器的研究走在了世界的最前沿”。《自然·通讯》杂志的审稿人称,“在过去20年有很多人努力要把冷原子钟送到太空,但是由中国第一次展示了太空的冷原子钟实验……这是一项惊人的技术成就。”

(材料选自2018年46期《科学导报》》

材料二:

航天飞机是可重复使用的大型载人航天器,发射时利用火箭推力从发射台垂直升空,着陆时则像普通飞机一样水平降落在机场跑道上,因重复使用,机体渐渐老化,增大了故障发生的几率;航天飞机没有可靠的逃生手段,一旦出问题就会造成重大灾难;美国航天飞机发射时必须载人,用它来发射卫星显得代价高昂。终于,美国的所有航天飞机在2011年悉数退役,航天飞机时代结束了。

但空间站的发展催生了专门用于货运的飞船。典型的货运飞船只能将货物送上空间站,由宇航员卸下货物并装上空间站的垃圾,待飞船再入大气层时烧毁。最早的货运飞船是俄罗斯的“进步”号,之后欧空局和日本分别研发了ATV和HTV,最近更有SpaceX公司的“龙”式飞船发射升空,并与空间站对接。与大多数货运飞船不同,“龙”飞船有运送货物回地球的能力,今后有望进一步改进为载人飞船。中国也已经借鉴了许多他国的经验,并将利用“天宫”系列空间实验室发展货运飞船,在“天宫三号”升空后进行首次试验。

(材料待选自2012年13期《科技传播》)

材料三:

何为“多任务融合”?天宫二号发射以后,需要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及天舟一号货运飞船进行交会对接,所以把三个飞行器放在一起进行一体化设计,达到资源优化。比如说,天宫二号需要携带很多设备,那重量怎么办?天宫二号的重量只有8600kg,那就可以少携带推进剂。但是少携带推进剂,发射入轨以后缺推进剂怎么办?通过货运飞船对接,进行推进剂在轨补加。再比如一些航天员中期驻留的物资也是可以统筹到神舟十一号携带的。此外,想办法利用舱外空间,构建了舱外载荷实验平台,让大规模载荷实验可以在舱外开展,这就优化了舱内空间。最终通过一系列的“多任务融合”系统设计,柏林厚的团队成功解决了天宫二号功能密度大的难题。

天宫二号作为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已是小型空间站的雏形,相较于天宫一号,有着诸多创新,主要改进之一就是增加了推进剂在轨补加功能。通过推进剂补加,航天器可以在太空“加油”,大大延长寿命,此前实现在轨补加应用的只有依罗斯,中国是全世界第二个实现推进剂在轨补加应用的国家。

“多任务融合”听起来简单,实际上把每一个任务集成丝毫不差地完成,并保证可靠性和安全性,难度非常高。对此只能增强责任心,依靠地面开展大量实验,没有其他捷径。

没有捷径,是柏林厚接受采访时最常说的一句话。

(材料选自2019年23期(北京青年周刊》)

【小题1】下列对文中“天宫”空间实验室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天宫二号上的冷原子钟能实现预定目标,源于上海光机所的持续攻关。
B.研究、利用好“天宫”系列空间实验室,有助于发展中国的货运飞船。
C.天宫二号要和其他飞行器有机融合,就得最大限度地对资源进行优化。
D.天宫二号比一号有创新,能够在太空给其他航天器补加应用推进剂。
【小题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天基冷原子钟取得了成功,也收获了国际同行的高度认可和赞扬。
B.与“龙”式飞船不同,中国一直利用“天宫”系列空间实验室发展货运飞船。
C.科学家利用舱内、舱外空间,成功解决了天宫二号功能密度大的难题。
D.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已是小型空间站雏形。
【小题3】请结合全文,概括说明为什么中国科技工作者能取得丰硕的成果。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下面小题。

人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家庭不仅为人的生存发展提供基本物质保障,而且也为人的精神生活提供重要环境。人生的幸福很大程度上可归结为家庭的幸福。因此,家庭是生命的摇篮、情感的港湾、文明的载体。中华文化强调人伦之道,重视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在几千年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一系列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家庭伦理道德规范,如尊老爱幼、父慈子孝、夫勤妇俭等,这些家庭伦理道德规范对维护家庭关系、家庭模式和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作用。

《礼记》说:“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所谓“肥”,即健康、和谐、融洽之意。在我国先贤看来,每个家庭成员都有自己的角色,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责任,所有角色互相配合才能成为团结协作的整体。当然,家庭之中难免会有矛盾,这就需要协调。协调得好,大家都心情舒畅,同心协力发展事业、发家致富,培养子女健康成长,这就是“家和万事兴”。

家庭关系的重要协调和保障机制之一是孝道。“百善孝为先”。孝道的基本内容是父慈子孝,它在社会道德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得到普遍奉行。由孝道形成的浓厚的家族亲情,对家庭稳定乃至社会稳定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孔子认为,“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把“孝”的准则诉诸报恩的情理。饮水思源、知恩图报,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懂得报恩是一个有教养的人的必备品质,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中华文化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不像宗教那样通过教堂而主要通过家庭来培育这种品质。“立爱自亲始”“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强调从报父母养育之恩开始,再推广到报师长教导之恩、朋友知遇之恩、国家培养之恩等。亲情之爱犹如投进湖里的石子,荡开的层层涟漪由近及远。传统的孝道还要求子孙继承祖辈的志向、理想及其崇高事业,弘扬祖辈进取的精神和坚忍的意志。这是家族乃至民族后继有人、兴旺发达的重要精神纽带。

家庭关系的另外一个重要协调和保障机制是夫妇之道。夫妇关系是家庭关系的核心,对待另一方的态度是衡量一个人乃至一个社会伦理道德的重要标准。历史上,男尊女卑的现象在汉唐时并不明显,宋朝以后比较严重,这当然是需要批判的。但即便在封建社会,也有许多忠于爱情、富不易妻的真君子。如东汉时期的宋弘,不娶皇族之女,不休患难之妻,“糟糠之妻不下堂”的典故成为千古佳话。汉代隐士梁鸿与其妻孟光相敬如宾、举案齐眉的故事,更是脍炙人口。这些事例对今天的中国人仍有很强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没有稳定和谐的夫妇关系,就不可能有稳定、和谐的家庭。对传统夫妇之道进行合理扬弃,对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摘编自郭齐家《家和万事兴》)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男尊女卑不是自古有之,而是经过了历史的演变,汉唐时出现,宋朝是最严重的。
B.家庭对一个人很重要,能够提供丰富的物质、精神保障,决定了这个人一生的幸福。
C.家庭的每个成员都要担负起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唯有如此家庭才可能成为和谐的整体。
D.传统的孝道强调从孝顺父母始,然后由近及远、推而广之,最终达到报效祖国的高度。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强调了“父慈子孝”是孝道的内容,论证了“孝道”对家庭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
B.文章论证传统夫妇之道时注重辩证论证,提出对其合理扬弃在当今社会的意义。
C.文章先总论家庭和睦的重要性,然后列举家庭和睦的表现,从而论证家和万事兴。
D.文章用引用和对比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中华文化是通过家庭来培育“懂得报恩”的品质的。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一个家庭充满矛盾,一家人不能同心协力发家致富,家庭就不会幸福。
B.西方通过宗教、中国通过家庭培育熏陶,报恩思想在中西方的获得途径及内涵截然不同。
C.一代代继承祖辈志向、理想、事业、精神和意志是家族、民族兴旺发达的重要精神纽带。
D.一个家庭只有每个成员间的关系和谐,才能保证家庭关系、家庭模式的稳定,从而促进社会的稳定。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品春
厉彦林
春天魅力无穷,有形、有色、有味,可以看得到,听得到,尝得到。
山里人品的第一口春,就是鲜嫩的香椿芽。
香椿树在春日里泛着紫红光泽的嫩芽,是报春的始者。那芽丰厚娇嫩,绿叶红边,状似鸡毛毽子,一般五或六枝为一株,外观浅棕色,遇热呈绿色,生食熟食均可,初闻异香扑鼻,食之馨香可口,营养丰富。
我老家沂蒙山区,许多人家的房前屋后都栽有香椿树。香椿木的木质色泽偏深红,又细又硬,做家具结实,还不走形。三月的微风吹开春天的门扉,气候渐暖,香椿树的枝丫的顶端就冒出了一个个赤褐色的鲜嫩小芽。春天各家炒的第一把香椿芽,香味浓烈,左邻右舍都能闻得到,诱惑着行人吞口水。
记得早年我家也有棵香椿树,树干弯曲苍老,树皮皴裂多疤,有三 粗,长到两米多高,就努力让它分杈,这样树形好看也便于摘香椿。从香椿树上轻轻采摘一段段香椿芽小心地放在篮子里,唯恐折断树枝。摘的仿佛不是树叶子,而是天鹅纤长的羽毛。后来,我到外地求学读书,便离开了家乡原野上熟悉的香椿树,那掰椿芽、吃香椿的情景,已成了遥远的过去,只能在梦中重温。
掰香椿芽,是十分虔诚和圣洁的事情。通常头天晚上先给椿树浇饱水,让它吸收足够的水分,第二天采摘的时候,香椿芽会更加鲜亮。清晨太阳刚露出山头、露水未干的时候采摘时机最佳,这样椿芽味道好、对树损害也轻。清明前后,农家屋前房后的香椿树枝头长满第一茬椿芽,其实每棵树的椿芽口味不同,家人就合计着哪天摘、摘多少,尽享这纯天然的美味。三两天工夫,在风中摇头晃脑、生机勃勃的香椿树,就光秃秃的了。
香椿芽越掰越旺,刚采了一茬,一周时间就能又蓬勃地长出新的一茬。第二茬的春芽就不那么嫩了,颜色也变成了绿色,把最嫩的那部分采下来,吃法也有不同。通常的吃法就是香椿拌豆腐、香椿炒鸡蛋,还有拌凉面。真吃不了或者舍不得吃的香椿芽,便被腌制。把香椿芽洗净,晾去水分,加适量精盐一起搓揉,使盐渗进去。小心翼翼地放进干净的瓦罐,盖好,三五天即可食用,能保存大半年。
开春时节,我多次在城里找饭店再品尝香椿芽的美味,无论怎么做,那口味永远没有老家香椿树那独特的香味;节假日在蔬菜市场闲逛,偶尔看到有卖香椿的,但大多已叶片萎缩,且价格昂贵,令人摇头却步。
最近这次搬家,开春时邻居送给了两棵小香椿树苗。我和夫人把它栽植在小院当中,经精心呵护和照料,树苗长得很快,不久就发出了枝芽。那小香椿树直直地挺立着,伸展出光滑的枝枝杈杈。为了给它更大的发展空间,第二年春天,又把它移到了院墙外。当你种下一棵树苗,给它培上土、浇足水后,坐在它身边,痴痴地望着它,就像充满希望地凝视着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那天黄昏,我在刚刚落叶的香椿树旁凝视许久。想象明年开春,满枝嫩叶在晨曦中托起晶莹的露珠;月光下满枝清香翩翩起舞,有鸟儿栖落枝头啼鸣……
过去山乡日子穷,乡村人喜欢吃春、品春。春天除了吃香椿芽,还吃刺槐花、榆树钱、地菜、荠荠菜、苦菜、野葱、野韭,尽情享受春天赐予的一切。过去的土吃法,如今,却更有滋有味,更让人留恋,甚至成了一种时尚和新潮。
每到春天,思念故乡、感恩亲人的情感就会像香椿树一样发芽,伸展一树美好的记忆。我们迈着轻盈的脚步,去慢慢品味春光、春花、春风、春月、春水,仔细品味春天的味道,就收获春天蓬勃向上的力量。
岁月总会翩然走过。保持乐观向善的心态,人生的春天就扎根心窝,一生春意盎然。
(摘自2013年5月8日《人民日报(副刊)》)
【小题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两项都选对给4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给2分,有选错的给0分)(4分)
A.文章围绕香椿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为读者展现了香椿不同的形态:鲜嫩的香椿芽、苍老的香椿树、明年的小树苗,给人全面而深刻的印象。
B.老家的人掰香椿芽的“虔诚”和“圣洁”表现在掰香椿芽的头天晚上,先给椿树浇饱水,让它吸收足够的水份;使香椿芽更加鲜亮。
C.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分别写了摘第一茬香椿、采第二茬香椿、腌制香椿,现在吃不到儿时的香椿的遗憾,表达了怀念逝去的美好时光的主旨。
D.品春,除了吃香椿外,还可吃刺槐花、榆树钱、地菜、荠荠菜、苦菜、野葱、野韭;除了吃外,还可以看春之形,听春之声。只要乐观向善,即可一生春意盎然。
E. 文章如朋友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又时常穿插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语言兼具平易朴实、生动形象的特点。
【小题2】纵观全文,作者笔下香椿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出了这一特点?(4分)
【小题3】画线的句子“山里人品的第一口春,就是鲜嫩的香椿芽”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4】作者说城里饭店的香椿芽,“那口味永远没有老家香椿树那独特的香味”。这“香味”独特在哪些方面?试结合文本,以自身经历或阅读经验加以探究。(8分)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从汉到唐持续近千载的岁月中,古人创作了千姿百态的骆驼形象,它们的形态,组合、驮载的物品等,暗示着当时社会的变迁和人们观念的更新,像是一种符号,成为“丝绸之路”的象征。
汉代文物中骆驼并不多见,西安沙坡村出土的西汉骆驼,没有任何装饰,比较写实,整体造型十分高大。在汉代动物塑像中,骆驼大都混同在各类动物之中,没有数量上的优势和变化多样的姿态,显然与其他大量动物等同起来,没有明显的特别含义。
北魏是表现骆驼形象的第一个高潮。洛阳北魏元邵墓骆驼,带鞍架,铺长毯,毯上有货展,袋的前后有扁壶、兽。这是一种崭新的形象,与货物的搭配,点明了骆驼用以载物的用途。从此,骆驼载货,特别是驮载丝绸成为极富特征的造型,它的象征意义也凸显出来。
十六国时期符坚遣吕光大举进军西域,回师东归时,载运战利品依靠庞大的驼队,数量达二千余头。北魏太武帝太延五年秋灭北凉,尽有河西之地以后,中原朝廷与两域诸国的交往日益密切,骆驼正是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文献记载吐谷浑“商胡二百四十人,驼骡六百头,杂彩丝绢以万计”出使北齐。骆驼在战争、商贸、文化交流中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地下出土的汉代和北朝时期的骆驼提出了一个问题,即文献史学研究中,被反复探讨的张赛通两城西域的事件,究竟对当时物质文化领域的影响有多大? 考古发现的实物并不支持汉代丝绸之路“兴盛”的学说。如果从汉墓中井仓灶和大量器皿的组合对比北朝墓中包括骆驼在内的俑群组合,会明显发现汉代器物中极少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而北朝时期不仅外来物品增多,能够反映中西交通的骆驼六
起也是前代罕见。
隋唐墓葬中的骆驼更有时代新意。西安东郊出土的隋代骆驼,还继承了北朝骆驼总体上质朴的风格(图一),但太原隋代斛律彻墓的两件相似的骆驼却不相同,追求骆驼体态高大健壮,突出昂首嘶鸣的状态,身上驮有丝绢、皮囊,囊端有虎头装饰,上面还坐了一个胡人(图二)。

如果说汉代丝绸之路是开拓视野,引发了各国之间希望接触的强烈愿望的话,那么到隋代这一理想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实践过程。考古发现的骆驼形象是对创造生存、运输奇迹的骆驼及其驮载物题材的更加重视。使其具有了明确的象征意义。
《摘编自齐东方《丝绸之路的象征符号——骆驼》)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一种动物要具有特别的含义,必须满足数量可观和姿态多样两个条件。
B.北魏骆驼的崭新形象,突出表现在骆驼具有载运货物的实际用途。
C.丝绸之路“兴盛”于汉代,缺乏考实古实物论据,只是一种无根据的学术猜想。
D.隋代墓葬中的骆驼身上有丝绢和胡人,足见丝绸之路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实践过程。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丝绸之路是个宏大的历史命题,本文的立论角度颇为独特,选取了“骆驼”这一形象,注重实物,论证有力。
B.文章以时间为序,论述了从汉到唐持续近千载的岁月中,骆驼在丝绸之路发展中的象征意义变化过程。
C.文中列举的苻坚、北魏太武帝以及吐谷浑等历史事件,强有力地论证了这段时期骆驼的商贸交通运输价值。
D.文章配有的图片是为了更直观地呈现骆驼形象的差异性,通过比较,有利于让读者更信服文中的观点。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朝是否有骆驼以及是否具有特别的含义,这些问题需要相关文物或考古实物等论据支持。
B.丝绸之路兴盛与“沙漠之舟”骆驼的兴起密切相关,重要原因就在小丝绸之路上有很多沙漠地带。
C.经济交往的强烈愿望促进了中原朝廷与西域诸国的联系,而骆驼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D.丝绸之路的研究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考古发现的骆驼形象是论述该问题的关键视角。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各题。

反式脂肪酸之惧

妈妈经常叨唠:“奶油蛋糕不能吃,珍珠奶茶不能喝,薯条不能吃,爆米花不能吃……里面有反式脂肪酸!”这些人间美味真的不能吃?反式脂肪酸这么可怕?

脂肪酸是脂肪的关键成分。从营养学的角度看,某些脂肪酸对我们的大脑、免疫系统乃至生殖系统的正常运作十分重要。但它们都是人体自身不能合成的,需要我们从膳食中摄取。我们食用的油脂主要是天然的植物油和动物油两大类。不含胆固醇的植物油,更受人们的欢迎。可是,液态、易氧化变质的植物油不利于食品加工的特性需求。研究者采用氢化工艺使植物油成为固态或半固态,抗氧化稳定性好,储存期长。人们在对植物油进行氢化改性过程中产生了一种不饱和脂肪酸,这就是反式脂肪酸。

以人造黄油、人造奶油为代表的氢化植物油在食品行业中被广泛使用。20世纪50年代,美国人弗雷德研究心血管疾病,发现患者的血管里有大量的脂肪,但不是普通的脂肪,而是反式脂肪酸生成的物质。他进一步研究,得出结论:天然脂肪中的顺式脂肪酸容易被消化,(A)    人工生产出的反式脂肪酸需要更长时间分解,(B)    更容易在血管中沉积。当时医学界普遍认为是脂肪和胆固醇造成心脏病,弗雷德的观点(C)    不被认可,可是他没有放弃。2013年,99岁的他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告上法院,起诉该机构不作为。2015年6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表声明:“在食品中加入反式脂肪并不安全。”

近年,我国民众也在热议反式脂肪酸,有人认为反式脂肪会沉积在体内代谢不掉,指出反式脂肪酸和癌症、糖尿病、抑郁等健康问题关系密切。事实上,这些说法目前学术界尚无定论。形成共识的是反式脂肪酸不是人体必需的脂肪酸,对健康有明显的潜在危害,它和心血管疾病有关联性。因此,远离反式脂肪酸是对的。可是现实生活中,一丁点也不吃反式脂肪酸几乎做不到。因为不单单氢化植物油中含有反式脂肪酸。在高温下,原本“好”的植物油虽然没有加氢,长时间加热也会生成一些“坏”的反式脂肪酸。而且,牛奶、母乳中都含有微量反式脂肪酸,水果、蔬菜中也含有反式脂肪酸。

既然不能彻底远离反式脂肪酸,就要正视它带来的健康风险,就要控制摄入量。世界卫生组织2003年建议反式脂肪的供能比(反式脂肪的供能比是指反式脂肪提供的能量占膳食摄入总能量的百分比)应低于1%,这对于一个每天需要摄入8400千焦能量的成年人来说,大约相当于吃2.2克反式脂肪。根据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发布的《中国居民反式脂肪酸膳食摄入水平及其风险评估》,中国人反式脂肪的供能比平均值为0.16%,但城市居民中大约0.42%的人反式脂肪供能比已经超过1%,这部分人多数是在校学生。年轻人要建立健康观念,又不能不吃那些人间美味,就要有所控制,尽量选择不含反式脂肪酸或反式脂肪酸含量低的食物,并积极锻炼身体,保证体内脂肪的平衡,让自己拥有健康的身体。

(取材于程新《反式脂肪酸之惧》)

【小题1】在文章第三段中A、B、C三处的横线上,依次填写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A.而 因此 并
B.反而    而是 并
C.反而    因此 却
D.而 而是 却
【小题2】下列有关反式脂肪酸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用于食品加工的氢化油B.更容易在人体血管中沉积
C.不是人体必需的脂肪酸D.存在于一些天然食物中
【小题3】学校组织春游,你去超市选择与同学们共同享用的休闲食品。为了使饮食更加健康,你会选择下列食品中的哪一种?请根据文章内容,说明这三种食品选与不选的理由。



 
(食品名称)红糖小麻花
(配料)精粉、红糖、棕榈油、黄油、大豆油、食用盐
(产品类型)油炸类糕点
(食品名称)红糖小麻花
(配料)精粉、红糖、棕榈油、黄油、大豆油、食用盐
(产品类型)油炸类糕点
 
(食品名称)紫米面包
(配料)小麦粉、紫米、全蛋液、白糖、大豆油、人造奶油、食用香精
(产品类型)调味面包
(食品名称)紫米面包
(配料)小麦粉、紫米、全蛋液、白糖、大豆油、人造奶油、食用香精
(产品类型)调味面包
 
(食品名称)桂花糯米糕
(配料) 米粉、桂花、白芝麻、黑芝麻、花生仁、麦芽糖
(产品类型)蒸制糕点
(食品名称)桂花糯米糕
(配料) 米粉、桂花、白芝麻、黑芝麻、花生仁、麦芽糖
(产品类型)蒸制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