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史记》不是一部死板的记述的历史,而是一部生动的批判的历史。《史记》中到处可以看到司马迁大胆地进行历史批判,他指斥君王,贬抑权贵;歌颂“叛逆”,同情贫弱;他揭发历史的黑暗,抨击人类的罪恶,用敏锐的目光、正义的观感、生动的笔致,纵横古今,褒贬百代。司马迁执行历史批判有四种形式,一用标题,二用书法,三于叙述中夹以批判,最重要的是各篇之后的专评,即“太史公曰”。

用标题执行批判的例子,如列项羽于本纪,列孔子、陈涉于世家;范蠡本是越国的大夫,因为他曾“治产积居,与时逐”,所以不列入官吏,列之于货殖;子贡本是孔子的门徒,因为他“废著鬻财于曹、鲁之间”,故不列于儒林,列之于货殖。对于一般的人物列传,以其人之名标题;而独于刺客、循吏、儒林、酷吏、游侠、佞幸、滑稽等则以其人之行为标题,暗示作者抑扬之意。用书法者,如书孔丘则不名,曰:“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书孟、荀则直称其名,曰:“孟轲,邹人也。”“荀卿,赵人。”书老、庄亦不名,曰:“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庄子者,蒙人也。”书孙武,则在名与不名之间,曰:“孙子武者,齐人也。”这样的书法正是不说话的批判。不书名表示司马迁对其人的最大尊崇,书名表示对其人并不如何尊崇。《史记》有在叙事中夹以批判者,《晁错列传》末载邓公对景帝之语曰:“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画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这是借用他人的言语在叙事中兼示批判。

“太史公曰”是司马迁负责的批判,也是《史记》的灵魂。司马迁“贬天子,退诸侯,斥大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执行他对历史人物的批判。司马迁借贾谊评秦始皇曰:“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评二世曰:“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司马迁不但对前代帝王有贬辞,对本朝帝王乃至对他的当今皇帝亦有微词。如《叔孙通列传》中评汉高祖曰:“夫高祖起微细,定海内,谋计用兵,可谓尽之矣。”这就无异说,刘邦“谋计用兵”以外,一无所长。司马迁在《封禅书》中讥讽武帝惑鬼神,求神仙,迷巫祝,信方士。而陈涉在封建统治者看来是一个叛逆,司马迁把陈涉的起义比之汤武的革命、孔子的作《春秋》。他在《陈涉世家》中说:“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竞亡秦,由涉首事也。”又说陈涉起义之时,虽圣人之徒,也去参加他的革命。

从以上的评语可以看出司马迁之所善与所恶,所贤与所贱,所是与所非;《史记》不仅是为了叙述历史,而且是为了批判历史;司马迁作《史记》不是为了清算古人,而是为了要从古书中找出一些历史教训,教育他同时并世的人。他在《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中说:“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镜也。”这是他作《史记》的用意。司马迁在《史记》中的批判,有些不合于封建的教条,所以班固批评他说:“其是非颇谬于圣人。”而刘向、扬雄等皆称“迁有良史之才,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摘编自翦伯赞《司马迁的历史批判》)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迁以敏锐的目光、正义的观感、生动的笔致执行历史批判,这种批判有力地揭发了历史的黑暗,抨击了人类的罪恶。
B.司马迁把项羽列入本纪,把陈涉列入世家,肯定了项羽的历史功绩在陈涉之上;把子贡归入货殖之列,隐含着对经商者的批评。
C.司马迁对于一般人物的列传,用其人之名作标题;对刺客、循吏、儒林等则用其人的行为作标题:暗示司马迁的抑扬之意。
D.对孔子、老子、庄子不书名,对孟子、荀子直称其名,不书名表示司马迁对其人的最大尊崇,书名则表示对其人并不尊崇。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用总分总的结构论证《史记》的批判精神,司马迁用标题、书法、在叙述中夹以批判、“太史公曰”等形式批判历史。
B.“太史公曰”是《史记》各篇之后的专评,相比较而言,这种形式的批判最重要,这一点从文中的详略安排也可以看出。
C.《史记·晁错列传》末记载的邓公一番话,说明邓公不赞成汉景帝诛杀晁错的做法,其实也表现出司马迁对此事的看法。
D.文章第三段在论证“太史公曰”是司马迁负责的批判这个观点时,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类比论证等论证方法。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迁批评秦始皇、秦二世,对汉高祖、汉武帝也有微词,这表明司马迁有胆有识,不但敢贬前代帝王,对本朝帝王也不回避。
B.司马迁赞赏陈涉在秦朝末年率先起义的行为,肯定了陈涉起义的影响,这种歌颂叛逆的评论与当时统治者的价值取向背道而驰。
C.司马迁作《史记》的用意是“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镜也”,因此,《史记》的批判意义深远,记述的严谨难免不足。
D.司马迁写作《史记》不仅是为了记述历史,而且是为了批判历史,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后人对这种批判认识不同,评价不一。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1-11 02:18:4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比钱更珍贵
魏友明
老张拖着衰弱的身躯,独自去医院看病。
车站上,蜂拥的人群将他裹进了公共汽车,容不得站稳脚跟,后上车的人们又似潮水般涌来。老张抵挡不住人流的冲撞,被挤倒在一个坐着的宽肩膀的小伙子身上。
“嗨,您挺直点腰好不好?”小伙子冲他嚷了一嗓子。当看清他是个须发皆白的老人时,小伙子脸红了。赶紧站起来让座。老人一边坐下,一边连声道谢。小伙子好像从来没有这么回事,早和别人聊起天来了。
“喂,这月你迟到几次了?”一个围着粉红色拉毛围巾的姑娘问。
“两次了。唉,我出来得挺早,可这汽车没准点儿呀。”宽肩膀的小伙子沮丧地回答。
“再迟到一次,奖金可就吹了。”
“今儿个我提前半个钟头就出来了。”
唉,又是奖金,又是钱。生活中,难道就没有比钱更珍贵的?老张眯缝着眼,细听着年轻人的聊天,又想起那桩惹人不痛快的事。
今天早晨。他感到胸口堵得慌,想让儿子陪他去医院看病。谁知儿媳妇绷着脸开了腔:“要请事假呀,那奖金可就没了。”他看不惯儿媳妇冰冷的脸,说了句“ 你就认得钱。”“没钱行吗?到商店买东西,欠一分钱也不卖。”儿媳妇嘟嚷着,小两口竟自走了……正想到这里,仿佛有一团火烧灼着胸口,老张感到异常的气愤、憋闷和疼痛,“呵”了一声,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老张醒来一看:怎么四周一片雪白呀?宽肩膀的小伙子怎么还在自己身边呀?一个护士走过来,轻声对他说:“多亏您儿子把您及时送来,要不,真危险,他守候您两个多钟头了,都快急坏了。”
儿子?老张苦笑地摇了摇头。提起儿子,倒使他想起了什么。
“你又迟到了吧?”老张感激地望着小伙子。“ 没关系,耽误的我能补回来。”小伙子憨厚地一笑。“可奖金补不回来罗!”老张从上衣兜里掏出一张崭新的五十元人民币,手颤抖着递给小伙子,“太谢谢你了,我给你补发奖金吧!”
小伙子一愣,脸腾地涨个通红:“我不是为了钱..您留着好好补养身体吧。”说罢,推开门撒腿走了。
望着小伙子匆匆离去的身影,老张眼圈一红,他感到有一股暖流在心头涌动,自言自语地说:“生活中,有比钱更珍贵的!”
【小题1】省略号揣摩:
文中有两处省略号,作用各不相同,第一处是_________,第二处是_________。
【小题2】含义分析:
下列三个细节都写了人物表情,请加以品味。
①小伙子脸红了……
②小伙子一愣,脸腾地涨个通红……
③望着小伙子匆匆离去的身影,老张眼圈一红……
【小题3】情节探究:
①小说这样开头,有什么妙处?
②车上安排小伙子与姑娘闲聊,是不是闲笔?
③作者为什么不直接点出小伙子的姓名?
【小题4】特色小结:
①本文在记叙方面的特色是
②本文在运用技法方面的特色是
【小题5】主题领略:
篇末老张的一席“自言自语”,可以作为全篇的“文眼”,那么,这“ 有比钱更珍贵的”到底指什么呢?请作答。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目前,随着中国传统美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创新弘扬问题现在显得尤为重要。这里所说的创新弘扬,是把激活中国古代有价值的美学思想资源,加以阐释和发扬光大。中国古代的美学思想是当代美学建设的重要资源,这正是我们中华美学精神在当下应当发扬光大的原因。

美学作为人文价值学科,应当重视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价值。因此,我们不能心存偏见,依然怀抱全盘西化的那种矫枉过正的态度,总是误以为只有古希腊、文艺复兴以来的西方传统才对当下的美学思想发展有启示,而中国孔孟老庄、宋明理学以来的思想传统就不值得继承和发扬光大。我们既不粗率地鄙视和否定中国的传统美学思想,也不能盲目地迷信和简单地移植西方美学。实际上,即使在西学东渐、甚至有人主张全盘西化的时代,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并没有被全盘否定,并没有完全断裂。

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中承载着丰富的审美经验,由这些经验归纳和总结出来的理论,乃至审美经验本身,值得中国当代美学和世界美学加以继承。这些传统的美学思想已植根于我们民族的生活方式之中,千百年来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价值观念、审美趣味以及艺术心理。因而,对于它们的继承与弘扬,是当代学人之使命所在。古代传统与当下发展的关系,是一种源与流的关系。譬如脍炙人口的唐诗宋词,在当下依然让我们获得审美的享受;古代的戏曲小说和历史题材的文艺作品,可以在当代新媒体艺术中得以再现;古代的器物造型等可以为当下的设计提供启示和灵感,等等。

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包含着启迪学者智慧、引领未来发展的思想资源。中国传统思想中有一个重要传统,就是“返本开新”。这也是我们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追溯中国传统美学的源头,切实把握其中有价值、有活力的资源,从而使当代美学别开生面。诸如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和谐的宇宙观、“立象言意”的传统、物趣人情浑然为一的艺术境界等等,都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光大。中国艺术的抒情传统虽然不能涵盖全部的艺术作品,但它确实是中国古代艺术具有独特民族特征的贡献,同样也值得我们珍视和发扬光大。

当然,我们也不能因为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中有优秀的传统,就无限夸大其内容,或者固守中国传统美学中僵死的教条。中国传统美学资源在学科形态上、研究方法上确有诸多的不足,我们应当客观对待其中的生机和活力,客观地对待这批遗产。

(节选自朱志荣《中国传统美学的传承弘扬》,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创新弘扬,重在对中国古代美学思想资源加以激活、阐释和发扬。
B.在有人主张全盘西化的时代,中国的孔孟老庄、宋明理学以来的思想传统被完全否定。
C.优秀的传统美学思想对我们有着长期而深刻的影响,当代学人应当对其加以继承弘扬。
D.“返本开新”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中的重要传统,返本溯源有助于当代美学发展创新。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门见山提出论题,然后围绕论题逐层运用材料证明论点,最后提出我们要客观对待传统美学思想的观点。
B.文章从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价值、审美经验以及其作为思想资源等层面论证了传统美学思想在当下具有重要意义。
C.在论述的过程中,文章列举了一些有一定典型性的事例,具体而有力地证明了论点,使文章的观点更具说服力。
D.文章第三段举唐诗宋词、古代戏曲以及古代器物造型的例子证明了传统与当下发展的关系是一种源与流的关系。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方的美学思想,诸如古希腊、文艺复兴以来的西方传统对我们当下的美学思想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B.不止我们的民族生活受益于传统美学的审美经验,世界美学也能够从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审美经验中汲取养分。
C.中国古代艺术的抒情传统是我国古代艺术的民族特色所在,因此继承这一抒情传统是发扬民族传统的必要前提。
D.我们如果对中国传统美学的思想全盘照搬,不加以甄别筛选,势必会给中国当代美学的发展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闽派”与闽画
“闽画”的历史,源远流长。从宋代的陈容、郑思肖,元代的黄玉规、伍元如,明代的周文靖、边景昭,到清代的上官周、黄慎等人,都是中国画史上可圈可点的重要人物。至于20 世纪以来,在坚守传统与以西润中的潮流中涌现出的诸如林纾、李霞等画家,与主流画坛名家相较,亦未遑多让。他们无可置疑地成为“闽画”中坚,为中国美术史的多元化发展增添了光彩。但他们是否构成了“闽派”,这实在是一个饶有意味的话题。这些“闽画”名家,他们不少人已经在小范围中形成了自己的画派。在 20 世纪以前的“闽画”发展中,是否真的存在过“闽派”,在学术界来进行争论,似乎已无实质的意义,更无必要。但在晚清以降直至 20世纪以来的“闽画”发展中,“闽画”所形成的地域性特色极为明显,一种野逸之趣与文人画向世俗画转型的画风主宰着福建画坛,与主流画坛大异其趣。如果将这种别具一格的绘画流派称之为“闽派”或者“新闽派”,我认为并无不妥。
事实上,从存世的大量“闽派”画家如李耕、李霞、黄羲等人作品中可以看出,其远离主流画坛所形成的荒野之气与疏放之趣,特立独行是其艺术取向,不拘一格是其艺术特征。这与宋元明清时期“闽画”所具有的士夫气、富贵气、前沿性和主流性等形成鲜明对比。这不能不说是“闽派”的一大特色与亮点。当我们在审视与探究这一特殊画派时,尤其不能忽略此点。
晚清以降,“闽派”绘画经历了一个嬗变过程。林纾既是一个翻译家,也是一个诗人、文学家,他的山水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奠定了“闽派”山水画发展的基础;李耕、李霞、黄羲等人是近代人物画中世俗性与商业化交融的一个缩影;谢琯樵、沈耀初等人根植于闽地又辐射至台海,其影响力扩至东南亚,若论台湾画史,他们的绘画是不可绕过的重镇;陈子奋、郑乃珖等一批画家,画兼多艺,或擅画人物,或擅写花鸟,同时兼擅山水。他们的绘画开辟了“闽派”新风。
现当代的“新闽派”画家,可谓各擅胜场。山水画家张晓寒,不仅留下了大量艺术佳构,还传道授业,桃李满天下,于福建的美术教育与艺术传承居功至伟。杨夏林,使得20 世纪福建山水画别开生面。有人称其画风为“杨家样”,据此可看出其在山水画方面已形成自家风貌,对“新闽派”山水画影响深远,成为当代福建山水画的一个范例。至于活跃于闽地之外的闽籍画家则不胜枚举,以独有的艺术形式丰富了“闽派”绘画的内涵,受到主流画坛关注。不难看出,“闽派”画家人才辈出,各有千秋。他们既有传承,又有创新;既有融合,也有独行;既居支流,又入主流。他们是具有综合实力的一个绘画群体—不仅有深厚的国画功底,同时还吸收了外来文化,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他们的影响力遍及粤东、上海、台湾及东南亚,尤其对台湾画坛的影响,直到今天,还能见到挥之不去的痕迹。但由于历史、地缘等诸多因素,“闽派”及“闽画”的地位还远不及同时期“京津画派”“海上画派”“岭南画派”和“长安画派”,在主流画坛的认可度与其影响力也并不匹配。这是一个值得探讨和思考的课题。就其发展之现状,现代绘画语境中,在潜心绘事,自身强硬的前提下,“走出去”和“请进来”是当下“闽派”绘画的主要选择。在信息化日新月异的时代,如何让更多的人知道“闽派”和“闽画”,提升其影响力,确乎是一个需要从长计议、深入思考的问题。
( 作者,朱万章;选自《中国文化报》;有删节)
【小题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探讨了“闽派”与“闽画”的发展历程,认为受一些因素影响,“闽派”与“闽画”在主流画坛的认可度与影响力还不及自身发展实力。
B.在 20 世纪以前的“闽画”发展中,是否存在真正意义上的“闽派”是有争议的,因此作者认为学术界也就没有争论的必要。
C.对于下一步发展,作者认为在“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前提下,潜心绘事,自身强硬才是“闽派”绘画的主要选择。
D.在作者看来,“闽派”与“闽画”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两者并不能完全画上等号,就如同不可将“岭南画派”与“岭南绘画”混为一谈一样。
【小题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闽画”的历史上,宋元明清已经出现了在中国画史上可圈可点的重要人物,但是这并非作者所说的“闽派”。
B.“闽派”的一大特色与亮点是远离主流画坛所形成的荒野之气与疏放之趣,特立独行的艺术取向,不拘一格的艺术特征。
C.林纾是“闽画”发展进程中一位重要画家,他的山水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奠定了“闽派”山水画发展的基础。
D.作为近代福建山水画一个范例的杨夏林,在山水画方面已形成自家风貌,对“新闽派”山水画影响深远。
【小题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闽派”画家,包括生活在福建的闽籍画家,也包括生活在福建以外的闽籍画家,他们对“闽画”的发展同样具有推动作用。
B.如果谈到台湾画史,就不能不提到谢琯樵、沈耀初等人,这些画家根植于福建,影响力还辐射到台海以及东南亚。
C.“闽派”画家是具有综合实力的一个绘画群体,这一群体人才辈出,不仅具有深厚的国画功底,同时还吸收外来文化。
D.从存世的一些“闽派”画家如李耕、李霞、黄羲等人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其绘画具有士夫气、富贵气、前沿性和主流性等特点。

同类题4

(改编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美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缺乏独立性,源自传统诗学追随儒家的政治功利主义和伦理实用主义。代表作是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此书以治国平天下式的雄心壮志,建立一个包罗万象的诗学体系。开篇《原道》一章,便确立了“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设教”的道统原则。这种道统诗学上承曹丕《典论·论文》所主张的的经世致用文学观,即所谓“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下开文以载道之先河。唐代,韩愈提出“文以明道”;白居易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宋儒周敦颐明确“文以载道”宗旨,都不过是《文心雕龙》顺理成章的延伸。由此可见,王国维和陈寅恪之于中国诗学缺乏独立的美学原则的感慨,洞见到了中国文化的核心部分:非功利、非实用的审美传统始终阙如。
正是这种阙如,导致中国的诗学传统和文学传统总是无法进入精神层面,仅止于世俗的功用,越来越滑入俗世的纷争,功利的得失。“诗言志”沦为诗人得意或失意的宣泄;评话衍生出的小说,或聚焦于庙堂纷争的计谋较量如《三国演义》,或忘情于江湖造反的草莽传说如《水浒传》;更不用说《隋唐演义》《封神演义》之类的演义小说,既没有《山海经》神话中的阳刚,也没有《诗经》三百篇中的清纯。人的尊严,悲悯的情怀,君子有所不为、有所必为的底线,在这类文学中被小不忍则乱大谋、无毒不丈夫的厚黑原则取代,这种审美趣味造就一代又一代的草莽,制作出一个比一个暴虐的帝王,进而滋生出民族诸多难以治愈的心理疾病:诡计崇拜、暴力崇拜、权力崇拜等等。
在这样的美学背景下,《红楼梦》的问世是一场审美革命:从容推出女性崇拜、悲悯崇拜、拒绝功名崇拜。《红楼梦》的问世使这个民族的审美趣味,不再纠缠于生存博弈而具有纯粹精神的存在意味,从而在美学上回归《山海经》式的混沌和《诗经》国风所具的清纯,达成名副其实的文艺复兴。王国维指出:《红楼梦》是“彻头彻尾的悲剧”,“大背于吾国人之精神”,因为“吾国人之精神,世间的也,乐天的也,故代表其精神之戏曲、小说,无往而不着此乐天之色彩”。正如《红楼梦》写出悲剧本身已经具有美学革命的意味,王国维指出《红楼梦》的悲剧品质,中国诗学的眼界由此被打开,其意义绝对不下于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从坚船利炮渐渐地知道了西方文明和西方文化。他在《人间词话》中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这与被《三国演义》和《水浒传》调教出来的国民醉心于权谋和暴力的审美品味截然不同,而是关注人世间的苦难,并从宇宙的视野加以审视。
佛学的东渐,禅宗的兴起,在中国士大夫阶层引发了心灵的解放,终致中国诗学界异端突起。相对于李白急功近利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苏东坡信笔挥就的乃是心平气和的“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严羽的《沧浪诗话》顺流而至,藉禅宗之名,挑战《文心雕龙》的道统诗学,连同文以载道的诗学传统,但比起王国维、陈寅恪的美学思想,严羽在《沧浪诗话》里的诗学追求,不过小荷才露尖尖角。王国维和陈寅恪之于中国文化的独到贡献,不在于学问的博大精深,而在于识见和思想的不拘流俗。中国数千年文化之所以江河日下,不可忽视的原因在于审美上的疲乏。而王国维和陈寅恪的过人之处,则在于对这种审美疲乏的洞察。
(摘编自李劼《王国维、陈寅恪的文艺复兴意味》)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传统诗学追随儒家的政治功利主义和伦理实用主义,使得美学失去独立意味,使得诗学和文学传统总是无法进入精神层面,止于世俗的功利。
B.刘勰的《文心雕龙》确立了“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设教”的道统原则,建立一个包罗万象的诗学体系,影响了后世的文学理论作品。
C.演义小说推崇的“小不忍则乱大谋”“无毒不丈夫”等做大事的谋略,其实正是中国文学传统讲求实用和功利、纠缠于生存博弈的具体表现。
D.关注人世间的苦难,表现人的尊严和悲悯情怀,《诗经》的问世,不再只是宣泄得意或失意,不再纠缠于生存谋略,文学纯粹精神和较高的审美价值就得到了体现。
【小题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白居易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开启了文以载道的先河,韩愈、周敦颐等人丰富了这种理论,周敦颐明确了宗旨。
B.在经世致用文学观的影响下。中国后世的演义小说既缺乏《山海经》神话中的阳刚,也没有《诗经》三百篇中的清纯,处于审美疲乏的境地。
C.《红楼梦》以儿女情长式的女性崇拜、悲悯崇拜来拒绝暴力和权力,以彻头彻尾的悲剧来背离国人崇尚的乐天精神,在审美上带来了名副其实的文艺复兴。
D.王国维重视文学的审美属性,不赞同文以载道,提出从宇宙的视野审视文学,打开了中国诗学的眼界,他之于中国文化的独到贡献,在于识见和思想的不拘流俗。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民受《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等影响,崇尚权谋和暴力,进而滋生出民族很多难以治愈的病态心理,可见,文学对人们思想及社会影响的作用之大。
B.宋儒周敦颐明确“文以载道”的思想,强调“文”是“道”的载体,文学功用在于承载、阐明、传达“道”,这一思想贯穿于我国古代文学创作之中。
C.佛学的东渐,禅宗的兴起,引发中国士大夫阶层了心灵的解放,严羽的《沧浪诗话》藉禅宗之名,挑战文以载道的诗学传统。
D.王国维和陈寅恪以不拘流俗的敏锐眼光,洞察了中国文化中非功利、非实用的审美传统始终阙如的弊端,表明他们对中国文化具有批判精神,从而促进了社会道德的进步。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无人探测器嫦娥四号于2018年12月8日发射,4天后进入环月轨道。嫦娥四号将是世界首次在靠近月球背面南极的“冯·卡门陨石坑(Von Kármán crater)”着陆。如果在背面着陆并成功收集到更加详细的数据,将有望在月球构造和历史等的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冯·卡门陨石坑是在巨大陨石撞击月球背面面形成的广阔的南极—艾特肯盆地之中,由更小的陨石撞击而形成的。附近有很多被称为辉石的矿物,一般认为大概是由于陨石的撞击导致表面被吹走,内部岩石熔化之后覆盖了表面。日本国立天文台RISE月行星探测讨论室助教荒木博志解释称“如果弄清在盆地形成之后,发生过什么样的火山活动才形成现在的状态,将得知月球发生过怎样的演化”。

另外,一般认为,月球的北极和南极可能有水存在。冯·卡门陨石坑靠近南极,在环绕陨石坑的高高的山地的影子里,太阳光照射不到,存在发现水的可能性。水不仅将成为人类的饮用水,还将成为分解氧气和氢气、制造火箭燃料的材料,在宇宙中被视为重要资源。

——《日本经济新闻》2018年12月29日

材料二:

月球背面拥有独一无二的探索价值。它能屏蔽人类活动产生的无线电干扰以及闪电、极光带来的无线电发射,因此被认为是开展低频射电天文观测的绝佳地点。同时,利用月球背面独特的无线电环境,可填补0.1~1MHz频段的空白,有望在太阳风激波、日冕物质抛射和高能电子束的产生机理等方面取得原创性的成果。

嫦娥四号带有低频射电频谱仪、月表中子及辐射剂量探测器和中性原子探测器。其中,低频射电频谱仪用于探测0.1~40MHz范围内的太阳低频射电特征和月表射电环境:月表中子与辐射剂量探测仪用于测量月表包括带电粒子、γ射线和中子的综合粒子辐射剂量及LET谱,以及测量月表快中子能谱和热中子通量。这将为未来载人登月安全活动和月表综合粒子辐射模型修正提供最新数据支持。此外,为了验证动植物在月面太阳自然光照和低重力条件下的生长状况,嫦娥四号着陆器上还搭载了一个重量为3公斤的月面微型生态圈,内含植物种子及昆虫卵等。

——《南方周末》2018年12月14日

材料三:

中科院研究团队通过对玉兔二号巡视器获取的光谱数据的分析发现,嫦娥四号着陆区月壤光谱的吸收特征与月球正面月海玄武岩质月壤光谱的吸收特征存在着显著差异,展现出低钙辉石的光谱特征,并暗示有大量橄榄石的存在。进一步的分析证实,嫦娥四号着陆区月壤物质中揪视石相对含量最高,低钙辉石次之,仅含有很少量的高钙辉石。这种矿物组合很可能代表了源于月慢的深部物质。

对覆盖着陆区域的高分辨率遍感图像数据和高光谱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着陆器和月球车位于玄武岩“平原”的撞击溅射物上,这些溅射物来自东北方向的芬森撞击坑。

科学家李春来说,南极-艾特肯盆地(SPA盆地)被认为是太阳系内最大、最古老的撞击坑,保存了原始月壳的岩石;同时,SPA盆地深达13公里,是月球上最深的撞击盆地,很可能会挖出月壳深处甚至月慢的物质。40多亿年前SPA盆地形成时已将月壳减薄或完全剥离。芬森坑是由小天体撞击南极-艾特肯盆地内部表面而形成,其犹如在南极—艾特肯盆地表面打的一口“深钻”一般,进一步将南极-艾特肯盆地表面以下月球更深部物质挖掘出,产生的溅射物四处抛射,呈辐射线搬布在冯·卡门撞击坑”平原”上。因此,嫦娥四号红外成像光谱仪分析到的对象,正是芬森撞击坑挖掘、抛射到冯·卡门撞击坑表面的月幔物质。

此次基于探测数据的研究结果,成功揭示了月球背面的物质组成,证实了月幔富含橄榄石的推论的正确性,加深了人类对月球形成与演化的认识。

——《中国青年报》2019年5月16日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2018年12月8日我国无人探测器嫦娥四号成功软着陆于月球背面南极的冯·卡门陨石坑,这项世界创举有助于揭开月球背面的一系列秘密。
B.冯·卡门陨石坑是由小陨石撞击南极—艾特肯盆地,导致表面被吹走,内部岩石熔化之后覆盖了表面形成的坑洞。洞内有许多被称为辉石的矿物。
C.月球背面拥有独一无二的探索价值,它既是开展低频射电天文观测,也是研究太阳风激波、日冕物质抛射和高能电子束的产生机理的绝佳地点。
D.中科院研究团队分析月球正、背面月壤光谱的吸收特征,证实月球背面的土壤主要由橄榄石、低钙辉石、高钙辉石等源于月幔的矿物组成。【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嫦娥四号预降月球背面的南极—艾特肯盆地里的冯·卡门陨石坑,受科研目的和探月任务的影响,凝聚了无数科研人员的心血
B.月球背面能屏蔽人类活动产生的无线电干扰以及闪电、极光带来的无线电发射,为“玉兔二号”与地球相互传递信息带来了困扰。
C.嫦娥四号着陆器上搭载内含植物种子及昆虫卵等的月面微型生态圈,这项实验对人类未来在地外星球生存具有重大意义。
D.着陆区来自东北方向的芬森撞击坑的减射物的光谱特征,揭示了月球背面的物质组成,证实了月幔富含橄榄石的正确性。【小题3】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工程的重要任务有哪些?请阅读上述三则材料,分要点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