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的题。
咏草
宋代  俞紫芝
满目芊芊野渡头,不知若个解忘忧?
细随绿水侵离馆,远带斜阳过别洲。
金谷园中荒映月,石头城下碧连秋。
行人怅望王孙去,买断金钗十二愁。
注释:①芊芊,草茂盛的样子。②若个,哪个。③离馆,别墅。④金谷园,晋代富豪石崇的别墅。赵王伦派孙秀抄其家而杀之,夺其爱妾绿珠,绿珠不从,坠楼身亡。⑤王孙,古代贵族的别称。⑥金钗十二,指美女。
【小题1】这首诗歌尾联寄托了作者什么情感?又是如何表达这种情感的?(5分)
【小题2】这首诗前三联分别从不同角度咏草,请就前三联分析其中有哪些写作特色?(6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5-04-09 12:29:2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满庭芳
苏轼
有王长官者,弃官黄州三十三年,黄人谓之王先生。因送陈慥来过余,因为赋此。
三十三年,今谁存者?算只君与长江。凛然苍桧,霜干苦难双。闻道司州古县,云溪上、竹坞松窗。江南岸,不因送子,宁肯过吾邦?
摐摐,疏雨过,风林舞破,烟盖云幢。愿持此邀君,一饮空缸。居士先生老矣,真梦里、相对残釭。歌声断,行人未起,船鼓已逢逢。
(注)①陈慥:字季常,眉州人。东坡至黄州,季常数从之游。②司州:唐代武德初以黄陂置南司州;王长官时住黄陂。③摐摐:拟声词。④釭:灯。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上阕开篇三句语出不凡,既包含着诗人岁月流逝、傲视天下的感慨,又将王长官其人与长江共论,有赞颂之意。
B.“古县”表明历史悠久,“云溪’’“竹坞’’“松窗”凸显环境之幽,“江南岸”三句则写与王长官黄州会面的因由。
C.下阕转入景语,描写雨过风起、烟云迷离的景象,借景邀王先生喝酒,侧面表现了王先生高雅的志趣。
D.“居士先生老矣’’是劝酒之辞,意思是王先生虽然老矣,但相见如梦,还是要把酒言欢,珍惜相逢,一醉方休。
E. “逢逢”是象声词,形容鼓声,此处写分手在即,“行人未起”而鼓声催发,表现了相聚的愉悦和二人的相得。
【小题2】词作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诗作,完成各题。

贺新郎·别茂嘉①十二弟

辛弃疾

绿树听鹈鴂②,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③、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④。更长门翠辇辞金阙⑤。看燕燕⑥,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注释)①茂嘉:辛弃疾的堂弟,时因事贬官。②鹈鴂:(tíjué)指伯劳,在暮春时节啼叫的鸟,叫声很悲切。③未抵:比不上。④马上琵琶:用王昭君出塞事。⑤“更长门”句:用陈皇后失宠事。⑥燕燕:《诗经·邶风》的《燕燕》诗,相传为卫庄公之妻庄姜送别卫庄公之妾戴妫而作。
【小题1】下列对本诗相关表达技巧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通过描写在春去秋来之际,听到这三种悲鸣的鸟声,营造了凄凉悲伤的氛围,并寄托了词人的悲痛心情。
B.“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运用了借代手法,句中说啼鸟只解春归之恨,如果也能了解人间的这些恨事,它的悲痛一定更深,随啼声眼中滴出的不是泪而是血了。为下句转入送别正题作了有力的铺垫。
C.“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引用汉代典故。汉代名将李陵身经百战,兵败归降匈奴而身败名裂。到河边桥头送别苏武,回头遥望故国远隔万里,与故友永远诀别。
D.“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运用典故,写战国时燕太子丹在易水边送荆轲入秦行刺秦王政故事。相传荆轲冒着萧瑟秋风,寒冽易水,壮别去国,慷慨悲歌,送别的宾客素衣素冠像一片白雪。
【小题2】本词的“词眼”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词作内容进行分析。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