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8——9题。(10分)
泊自沙渡
真山民
日暮片帆落,渡头生暝烟。
与鸥分渚泊,邀月共船眠。
灯影渔舟外,湍声客枕边。
离怀正无奈,况复听啼鹃。
注:真山民,宋朝遗民,真名不详。他痛遭亡国,隐姓埋名,而以山民自呼。山民,即山野之民。
(1)在诗的第二联中,诗人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4分)
(2)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是如何表达的?(4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5-11-11 11:45:5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①
孟浩然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之子
②
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③
。
(注释)①业师:法名业的僧人。师,是对僧人的尊称。山房,指僧舍。丁大,即丁凤;大,排行第一。②之子:这个人,指丁大。③萝径:藤萝悬垂的小路。
【小题1】诗中运用了“夕阳”“松月”等意象暗示时间的转换,有何作用?
【小题2】请简要赏析“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晚桃花
白居易
一树红桃亚
①
拂池,竹遮松荫晚开时。
非因斜日无由见,不是闲人岂得知。
寒地生材遗校易,贫家养女嫁常迟。
春深欲落谁怜惜,白侍郎来折一枝。
(注)①亚:通“压”。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第一句描绘了一树桃花灼灼盛开,枝丫低垂,在微风的吹拂下,摇曳生姿的形象。
B.第二句交代了桃花生长的清冷环境,翠竹掩映,青松遮盖;点明其晚开的原因。
C.第三、四句转入感叹,晚开的桃花只有在艳阳高照时才会被寻幽探胜的人发现。
D.尾联诗人对桃花的怜惜与珍爱的慨叹,反映了诗人对人才问题不同于流俗的见解。
E. 诗人注重语言的加工和提炼,本诗语言清新简洁,字句典雅,表达出深厚的情致。
【小题2】第三联是诗中的警句,也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请简要赏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采莲曲
白居易
菱叶萦波
①
荷飐风
②
,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
③
落水中。
【注】①萦波:在水波上旋转浮动。②飐风:在水中摇摆。③搔头:古代妇女绾发的簪子。
【小题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王诗开头两句巧妙地把采莲少女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显得生动喜人。
B.白诗前两句写菱叶,荷叶,荷花在风中婀娜舞动,小船从荷花深处悠然划出,画面充满了动感。
C.王诗第三句,写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莫辨的感觉,一种变幻莫测的惊奇和怅惘。
D.白诗末尾一句,进一步暗示少女看见自己的情郎时“欲语”的激动神态, 描写细致,生动逼真。
E. 两首诗都传达出了作者的欢悦、惊喜之情。两首诗都静中有动,动静结合,都运用了比喻手法。
【小题2】请简要分析两首诗中采莲女形象的不同点。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对月寓怀
①
时逢三五便团圆,
满把晴光护玉栏。
天上一轮才捧出,
人间万姓仰头看。
注①:这是《红楼梦》中一个穷书生寄居葫芦庙时,在中秋月夜酒后吟出的抒怀之诗。
(1)根据诗作内容,请简要概括书生的形象。
(2)这首诗的最后两句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5
默写(10分)
(1)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
。 《送东阳马生序》
(2)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记承天寺夜游》
(3)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
(4)浮光跃金,
,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岳阳楼记》
(5)青树翠蔓,
,参差披拂。 《小石潭记》
(6)
,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鱼我所欲也》
(7)《出师表》中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
,
。
(8)《陋室铭》中暗示虽陋室而不陋,点明文章主旨的语句是:
,
。
相关知识点
阅读与鉴赏
古代诗歌
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