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寒闺怨
白居易
寒月沉沉洞房静,真珠帘外梧桐影。
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
【注】唐代府兵制度规定,兵士自备甲仗、粮食和衣装,存入官库,行军时领取备用。但征戍日久,衣服破损,就要由家中寄去补充更换,特别是需要御寒的棉衣。
【小题1】细读此诗,谈谈诗中所刻画的闺中女子心有何“怨”?
【小题2】从表达技巧上看,此诗后两句妙在哪里?请简要赏析。(答出一种主要手法即可)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6-06-06 10:58:3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雪 诗
(唐)张孜
长安大雪天,鸟雀难相觅。
其中豪贵家,捣椒泥四壁。
到处爇红炉,周回下罗幂。
暖手调金丝,蘸甲① 斟琼液。
醉唱玉尘② 飞,困融③ 香汗滴。
岂知饥寒人,手脚生皴劈。
(注)①蘸甲:指酒斟得太满,捧杯时指甲会沾酒。②玉尘:指雪。③困融:困倦。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头两句为一层,点明时间、地点、环境;中六句为一层,揭露了“豪贵家”征歌逐舞的豪奢生活;后四句为一层,写“饥寒人”的贫苦。
B.“捣椒泥四壁”,是把花椒捣碎,与泥混合,涂抹在房屋四壁。汉未央宫有椒房殿,乃皇后所居之室。这里写“豪贵家”以椒泥房,可以想见室内的温暖、芳香与华丽。
C.既然是“豪贵家”,他们陈设之富丽,器物之精美,自不待言,但诗中一一撇开,仅选择“红炉”这一件设施。写出“红炉”可以驱寒。
D.在这大雪飞扬、地冻天寒的日子里,“饥寒人”还在劳作不已,为生活而奔走,为生存而挣扎。“岂知”,不仅是责问,简直是痛斥。
E. 本诗在前两句环境烘托之后,把豪门贵族的糜烂生活绘出三幅图画:富家椒房图、罗幂红炉图、弦歌宴饮图。前两幅是静状,后一幅是动态。
【小题2】本诗主要用了对比手法,请具体指出对比的内容,并分析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各题。
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绿树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萦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注】①《庭中有奇树》为“古诗十九首”之九,为我国东汉晚期作品,作者不详。②奇树:犹“嘉木”,美好的树木。③滋:当“繁”解释。“发华滋”,花开得正繁盛。④荣:犹“花”。
【小题1】下列各项对诗歌的解读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开头两句写庭中奇树,叶绿花发,让人联想到时节的更替,别离的痛苦;同时奇树的欣欣向荣也与孤居无依的守望者的凄凉孤独形成对照。
B.三、四句是说女主人公在不经意间受到了绿叶繁花的逗引,不禁吃惊日子过得飞快,于是想到折花送给远游的丈夫。
C.五六句写主人公得到花后,顿时感到花香,充满了自己襟怀和衣袖,但遗憾的是,自己所思念的人离得太远,根本无法送到亲人的手中。
D.在五、六句的基础之上,七、八句转入了对失望心态的描写,“此物何足贵”一语中有对所思念的人离家太久的自我安慰。
E. 整首诗围绕着折花这一主题展开,把那相思之苦藏在那似乎毫不相干的奇树的花叶枝条里,收到了含蓄蕴藉的艺术效果。
【小题2】请简要分析《涉江采芙蓉》与本诗歌在内容上的相同之处,抒情手法上的不同之处。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