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梦后寄欧阳永叔⑴
梅尧臣
不趁常参久⑵,安眠向旧溪。
五更千里梦,残月一城鸡。
适往言犹在,浮生理可齐。
山王今已贵⑶,肯听竹禽啼。
注释:⑴永叔:欧阳修的字。写作此诗时,梅尧臣居母丧,即将服阙。⑵常参:宋制,文官五品以上官员每天参加朝见,称常参官。官员一般在五更前鸡鸣时便需等待上朝,是谓待漏。⑶山王:山指山涛,王指王戎。山涛官吏部尚书,王戎官司徒、尚书令。山涛曾举荐嵇康。
【小题1】本诗尾联“山王”与孟浩然《临洞庭赠张丞相》一诗中的哪个人物形象相似? 作者写“山王”有何用意?请结合诗歌予以分析。
【小题2】文学史常把三、四句作为梅尧臣“状难写之景,含不尽之意”的范例。请问这两句话主要用什么手法写景?包含的不尽之“意”有哪些?请结合诗歌予以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6-06-14 05:24:1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完成小题。

拟行路难 (其四)

鲍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选出对这首诗相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
A.第一二句作者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拈出泻水流淌这一自然现象,从而引出对社会人生的无限感慨。说明了像水是依照高下不同的地势流向各方一样,人的遭际也是被家庭门第的高低贵贱决定的。
B.第三句中 “命”指门第决定人生,有什么样的门第就有什么样的遭遇。作者认为非常不公平,但没法改变,这里只是表面上认命了,实是对不公平社会发出愤怒的控诉。
C.第五、六句以非常精练的笔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诗人悲怆难抑的情态。长歌当哭,这是何等悲烈景况。让读者从这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情节中,亦可想见其悲其愁的沉郁了。
D.第七句是对前面几句的总结,诗人对那驱不散的愁苦,实系于对世事的感慨,心并非无知无觉的木石,理的劝喻,酒的麻醉,都不能使心如槁木,用反问的句式,冲决了自我克制的堤防,使全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表达了诗人的抗争。第八句表达的是作者心中的无奈,“岂无感”越是激昂,“不敢言”的痛苦就越是深沉。两句构成了一种鲜明的对照,将诗人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况表现得淋漓尽致。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新夏感事①
陆游
百花过尽绿阴成,漠漠炉香睡晚晴。病起兼旬②疏把酒,山深四月始闻莺。
近传下诏通言路,已卜余年见太平。圣主不忘初政美,小儒唯有涕纵横。
注①此诗作于孝宗即位之初,隆兴元年夏(公元1163年),时诗人自临安返山阴故里,借居云门寺。②兼旬,二十来天。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诗题为“新夏感事”,是借立夏之景抒发对时政的感怀,从中可窥见作者念念不忘国家之心。
B.首联写立夏之时的景物之新,此时已是百花已谢尽而绿树成荫,满眼一片新绿,故作者称其为新夏,既写所见之景,也写内心新的感受和感悟。
C.颔联写作者因为自己大病初愈,二十多天没有喝酒才能在立夏时的四月第一次听到黄莺的叫声。
D.尾联将自己的欣喜变得有些若狂之态,“唯有涕纵横”表现了作者不仅为圣主的开明而欣喜,也为自己能亲眼见到国家太平而高兴。一句“圣主不忘初政美”既含讽谏之意,又有感激之情。
E. 如果说作者对景物的描写是感事的一部分,那么,他所感的时政之事才是作者的本意。“近传下诏通言路,已卜余年见太平。” 反映出当时政治上对他的长期压抑。而此时却有一种由衷的期待与欣喜。
【小题2】全诗以新夏之景为触发点,抒发了哪些感情?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