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醉落魄 南京口作
苏轼
轻云微月,二更酒醒船初发。孤城回望苍烟合。记得歌时,不记归时节。
巾偏扇坠藤床滑,觉来幽梦无人说。此生飘荡何时歇。家在西南,长作东南别。
【注】此词作于公元1073年(熙宁六年)冬苏轼由杭州通判转任密州太守途中。
【小题1】词的上阕选择了哪些典型意象?有何作用?
【小题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概括。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6-06-15 11:37:2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初到黄州
苏轼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1,诗人例作水曹郎2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3
(注释)1员外置:指定额以外的官员,苏轼此时授检校水部员外郎。2水曹郎:水部员外郎。梁代的何逊、唐代的张籍、宋代的孟宾子皆以诗名,且都曾任水部郎。3压酒囊:宋代官俸一部分用实物来抵数,叫折支。这里说,检校官的“折支”,多用官府中酿酒用剩的酒袋来抵数。作者曾自注:“检校官例,折支多得退酒袋。”
【小题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开篇两句,用语简洁,诗人借“自笑”“为口忙”“转荒唐”之语,以自嘲的口吻回顾了自己的人生道路。
B.三四两句宕开一笔,描绘初到黄州,风尘仆仆之中,见江波而思鱼美,望修竹而羡笋香,伤感之情,溢于言表。
C.第五句中诗人以“逐客”自命,是夸张愤怼之语。第六句中诗人以古今诗人自比,表明自己所得官阶都是虚授之职,并无实权。
D.最后两句反话正说,谈笑诙谐之际,表明诗人贬官到此,将会破费朝廷许多抵作俸禄的“压酒囊”,体现出一种幽默之感。
E. 诗歌语言平实清浅,但内涵丰富,写出了诗人复杂微妙的感情,显示了诗人高超的表达技巧。
【小题2】本诗情感丰富,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崖门谒三忠祠
清陈恭尹
山木萧萧风更吹,两崖波浪至今悲。
一声望帝啼荒殿,十载愁人拜古祠。
海水有门分上下,江山无地限华夷。
停舟我亦艰难日,畏向苍苔读旧碑。
(注) ①崖门:即崖门山,在广东新会县南海中。三忠祠是为纪念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陆秀夫和张世杰所建的祠堂。②陈恭尹(1631~1700):广东顺德县(今佛山顺德区)龙山乡人。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曾力图抗清复明,后隐居避祸。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独漉堂集》。
(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开篇两句写诗人登上崖门山,听到萧萧的风声,似乎又见到了风雨飘摇、岌岌可危的国家局势;看见两崖的波浪,似乎又映现前人从容抱帝赴海的悲壮景象。
B.第三句虚写三忠祠的荒凉的大殿上,猛然传来一声杜鹃的啼叫,骤然令诗人想起其声中的亡国哀思,因而悲不自胜,借望帝的传说实为抒写亡国之痛。
C.“畏向苍苔读旧碑”明说自己惧怕诵读碑文,暗说自己因未能像英烈那样舍身明志、苟活于世深感不安。这是诗人的自责之词,也表明了诗人内心的伤悲。
D.五、六两句即景成对,客观叙事,是说波涛汹涌的大海,在海港入口处尚有上、下海门之别;大好的锦绣河山被异族占领,以至于无法分别华、夷的界限。
E.这首诗在韵脚的使用上很有特点,韵部本身便造成低回恳挚的语境,再加上诗人那沉重压抑的情感,使全诗从内容到形式取得了高度的统一和较强的艺术效果。
(2)结合“畏”字赏析此诗的“言外之意”。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