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小题。
清明日独酌
王禹偁
①
一郡官闲唯副使,一年冷节是清明。
春来春去何时尽,闲恨闲愁触处生。
漆燕黄鹂夸舌健,柳花榆荚斗身轻。
脱衣换得商山
②
酒,笑把《离骚》独自倾。
[注]①王禹偁,北宋政治家、诗人。本诗为作者被贬商州、任团练副使时所作。②商山:今陕西省境内。相传秦末汉初的唐秉等四位著名学者,因不愿做官,长期隐居商山。
【小题1】这首诗颈联的“夸”和“斗”两字生动传神,请赏析其妙处。
【小题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尾联是如何表达这种思想感情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6-06-24 11:36:0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早春寄王汉阳
李白
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昨夜东风入武阳,陌头杨柳黄金色。
碧水浩浩云茫茫,美人不来空断肠。预拂青山一片石,与君连日醉壶觞。
请赏析尾联的表达技巧。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文后各题。
二月二日①
唐•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②,三年从事亚夫营③。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注释】①大中五年秋,迫于生计,诗人应东川节度使柳仲郢之辟,撇下稚子幼女,只身远赴梓州任节度书记。②元亮井:陶渊明字元亮,这里用“元亮井”指代像陶渊明那样的归隐生活。③亚夫营:汉文帝大将周亚夫屯兵细柳营,军纪严明;这里指代柳仲郢幕府。
【小题1】诗歌颔联写景有什么特点?对全诗的感情有什么作用?
【小题2】有人评价末联说:“悟字入微。”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其二)
王 勃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1)“江山此夜寒” 一句中“寒”用得非常好,试作分析。
(2)这是一首送别诗,但诗人的离情并没有直接表达出来,而是通过对景物的描绘间接表达的。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夜游宫·记梦 寄师伯浑
陆 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小题1】这首词以“梦”为题,上片和下片叙写的角度和表现的内容有何区别?
【小题2】对末三句所蕴涵的丰富的思想感情,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幼立志而终生不辍
B.年华老去而未能如愿
C.壮志未酬而雄心不已
D.现实无望而心如死灰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东马塍
注
宋 朱淑真
一塍芳草碧芊芊,活水穿花暗护田。
蚕事正忙农事急,不知春色为谁妍?
注 东马塍:地名;塍,田间的土埂子。
【小题1】第二句中“暗”字用得最传神,请简要赏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第三、四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知识点
阅读与鉴赏
古代诗歌
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