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屈原表明自己追慕古代圣贤,宁死不失正义的句子是“
(2)《蜀道难》中以“ ” 写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
(3)《逍遥游》中蜩与学鸠通过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子来嘲笑大鹏鸟的句子是“ ”。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句子默写 更新时间:2017-03-02 09:46:3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注】文帝:和下面的武帝分别指司马昭和其子司马炎。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凡六百一十六言    凡:总共
B.委身为贾人妇 委身:托身,这里指女子出嫁
C.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颜色:肤色
D.受物之汶汶者乎    汶汶:玷辱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转徙于江湖间 圣人不凝滞于物
B.歌以赠之 是以见放
C.铮铮然有京都声   恬然自安
D.渔父见而问之曰   渔父莞尔而笑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是《琵琶行》的序,用简短的文字,交代了故事发生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为下文作铺垫。
B.甲文概述了琵琶女的身世,说明了《琵琶行》的写作动机,为全诗定下了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
C.乙文采用寓言对话体的形式,主要通过屈原和渔父的问答,表现了两种对立的人生态度和截然不同的思想性格。
D.乙文第一段通过屈原的心理和外貌描写,活画出屈原英雄末路、心力交瘁、形销骨立的外在形象,为下文写他的坚持理想、舍生取义作铺垫。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2)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