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古代诗歌阅读
奉陪郑驸马韦曲【1】
杜甫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释:【1】韦曲:唐代长安游赏胜地,杜甫作此诗时,久住于长安而未得一官。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园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该尽情饮酒。
C.”白发好禁春”头发花白了更要好好享受这美丽的春色。
D.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写出寻春过程中的曲折。
【小题2】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结合这一注解,谈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6-12-03 01:47:4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春日登楼怀归
寇准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
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
创作背景: 此诗约作于980年,诗人时年十九,进士及第,初任巴东知县。
(注)旧业,这里指田园家业。清渭,指渭水。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最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首句即点明登楼。聊,姑且。引,长,引伸为“远”。次句至颈联写想像之景。
B.颔联写到一条河流,一条渡船,四野空旷无人,不见渡者,也不知船家何往,尽日只有那条孤零零的渡船横躺在水里飘荡。
C.颈联写诗人登高览景,当目光投向荒村时,已近黄昏,村里人家大约已在点火做饭了,故冒出缕缕轻烟。不远处的古寺那边,不时传来黄莺婉转清脆的啼鸣声。
D.诗人登楼远望,本是闲情,却触景生情,联想起家乡,当他醒悟过来,发现自己身在异乡,心中不由一惊,这前后感情的变化,突出了作者不想做官想回家的悲伤之情。
E. 本诗的颔联、颈联对仗工整,意象鲜明,写景生动形象。颔联“野水”对“孤舟”、“无人渡”对“尽日横”,浑然天成;颈联以“荒村”对“古寺”、“生”对“语”、“断霭”对“流莺”,严谨工整。
【小题2】北宋翰林图画院曾用“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作为考题,夺魁者画的是“一船夫睡舟尾,横一孤笛”。你认为这幅画最终能胜出的原因是什么?请说明你的理由。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