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散曲,完成下列小题。
从军北征 从军行 (其四)
李益    王昌龄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小题1】两首边塞诗各自表达了主人公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小题2】这两首诗,首句意象、意境相似,在诗中表达作用是否相同?请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6-11-04 05:27:2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冷朝阳①还上元

韩翃(唐)

青丝缆引木兰船,名遂身归拜庆年。

落日澄江乌榜②外,秋风疏柳白门③前。

桥通小市家林近,山带平湖野寺连。

别后依依寒梦④里,共君携手在东田⑤。

注 ①冷朝阳:生卒年不详,金陵(今江苏南京)人,在中进士第之后,不待朝廷授官,即 于上元节归家省亲,韩翃等人即席赠诗,为之送行 ②乌榜:即用黑油涂饰的船。③白门: 六朝皆定都建康,其正南门为宣阳门,俗称白门,后用以代指金陵。④寒梦:一作“寒食”。⑤东田:在金陵城外。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写友人此时高中进士衣锦还乡,归舟饰以“青丝”,称“木兰船”,衬托冷朝阳中举之 后的畅爽之状,写其归途之乐。
B.颈联短短十四个字,却总共写了描绘出“桥”、“市”、“林”、“山”、“湖”、“寺”共六种景 象,笔力可谓深厚,更衬托出了所居之人的高雅情操。
C.“别后依依寒梦里”一句,在 “梦”之前着一“寒”字,写此刻诗人与后人别后的凄凉,只能 在“梦”中相见,反衬了相思之苦,友情深厚浓郁。
D.“共君携手在东田”一句,回忆自己曾经在寒夜梦里携友人手共赏东田山色的情景,书写 此刻别后的相思之情。
【小题2】韩翃的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泛,他的送别诗也体现出了这一特点。请以颔联为例,赏析这一特点。

同类题4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各题。
古从军行
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注)①刁斗:古代军中铜制炊具,白天用以煮饭,晚上敲击代替更柝。②公主琵琶:指汉朝公主远嫁鸟孙国时所弹的琵琶曲调。③“闻道”两句:汉武帝曾命李广利攻大宛,欲至贰师城取良马,战不利,广利上书请罢兵回国,武帝大怒,发使至玉门关,曰:“军有敢入,斩之!”两句意谓边战还在进行,只得随着将军去拼命。④蒲桃:即葡萄。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从军行”本是乐府旧题,而此诗借汉皇开边,讽玄宗建业。实写当代之事,由于怕触犯忌讳,所以题目加上一个“古”字。
B.三、四句描绘夜晚的情况:风沙弥漫,一片漆黑,赶路的行人只听得见军营中巡夜的打更声和那如泣如诉的幽怨的琵琶声。
C.诗歌“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中,诗人采用比兴手法,使用“夜夜”“双双”叠词,有烘云托月的艺术效果。
D.诗中写征夫之苦,不采用客观叙述角度,而采用第一人称,仿佛如在眼前,真切感人。
【小题2】有人说“幽怨”是本诗诗眼,你同意吗?请简析你读出了哪些“幽怨”之情?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