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古代诗歌阅读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露水下降,本来是不易觉察到的,但诗人在这里却用“闻”字,是有意把细腻的感觉显示出来。这和贾岛的“人闲桂花落”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B.颔联通过写萧萧疏竹,泠泠水声,营造了一种幽清、冷寂的意境,表现了诗人谪居中的郁悒之情。
C.“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一句,运用了以静衬动的反衬手法,通过泉水的声音和山鸟的鸣叫,反衬出了夜晚四野的静谧。
D.“寂寞”是全文的诗眼,诗人在中夜时分起望西园,寒月下的夜景使人触景生情,一种谪居偏僻之地的孤独之情自然地袭上了心头。
【小题2】结合全诗看,这首诗是如何写出诗人的“寂寞”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6-11-29 10:14:1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8——9题。(10分)
泊自沙渡
真山民
日暮片帆落,渡头生暝烟。
与鸥分渚泊,邀月共船眠。
灯影渔舟外,湍声客枕边。
离怀正无奈,况复听啼鹃。
注:真山民,宋朝遗民,真名不详。他痛遭亡国,隐姓埋名,而以山民自呼。山民,即山野之民。
(1)在诗的第二联中,诗人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4分)
(2)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是如何表达的?(4分)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暮登四安寺钟楼寄裴十迪
①
杜 甫
暮倚高楼对雪峰,僧来不语自鸣钟。
孤城返照红将敛,近市浮烟翠且重。
多病独愁常阒寂
②
,故人相见未从容。
知君苦思缘诗瘦,太向
③
交游万事慵。
(注)①此诗与《登高》为同一时期作品。②阒(qù):寂静,宁静。③太向:过于。
本诗颔联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注:这首诗大约写于长庆二年(833年),白居易赴杭州刺史途中。当时朝政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谙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
【小题1】首句写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为什么不说“照”而说“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小题2】请结合背景,分析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同类题4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湾《次北固山下》中描写日出春归,蕴含辞旧迎新道理的诗句是:“
,
”。
(2)苏轼《赤壁赋》中的“
,
”写出了长生不老的美好愿望。
(3)荀子《劝学》中写坚持不懈,攻坚克难的句子是:“
,
”。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各题。
舟行西郭即景
①
庞树柏
一棹夷犹去
②
,三桥寻梦痕。
夕阳红纤路
③
,春水绿柴门。
樵笠歌松顶,渔榔
④
响苇根。
野桃开又落,何处武陵村?
注:①西郭:即诗人家乡附近江苏常熟西城门。②夷犹:从容。③纤路:江河边拉纤的小路。④渔榔:渔人捕鱼时用以敲击船症、惊鱼入网的长木。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点明题意,诗人荡舟悠闲,顺水而下,寻找旧游痕迹。着一“寻”字,承首句之“去”字,又领起所写之景。
B.颔联侧重写景,平常的景物夕阳、纤路、春水、柴门,组成了一幅典型的江南水乡的景色图,优美动人。
C.颈联侧重写人,椎歌飘忽,渔榔阵阵,写出了江南人民勤劳而又充满活力的生活场景,人物怡然自乐。
D.尾联由“寻”之所见,直抒胸臆,发出由衷感叹;此地美景如画,人们安居乐业,何必羡慕武陵之桃花源呢?
【小题2】本诗在写景抒情方面运用了哪些具体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相关知识点
阅读与鉴赏
古代诗歌
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