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月亮是诗歌中常见的意象之一,关于描写它的佳句有很多。曹操在《短歌行》中写其是“① ,乌鹊南飞”。而在白居易《琵琶行》则用“②醉不成欢惨将别, ”的茫茫月色抒写离别凄清;用环境的寂静,月色的皎洁来村托琵琶曲的精彩动听,以及强大的魅力“③东船西舫悄无言, ”。杜甫在《咏怀古迹》中想象归来的明妃是“画图省识春风面,④ ”。古文中也不乏其例,苏轼《赤壁赋》就有“⑤ ,徘徊于斗牛之间”的关于月出情景的描写。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句子默写 更新时间:2017-03-03 04:31:5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唐恪,字钦叟,杭州钱塘人。四岁而孤,闻人言父,辙悲泣。以荫登第,调郴尉。县民有被害而尸不获,吏执邻人,抑使自诬,令以为信。恪争之,令曰:“否将为君累。”恪曰:“吾尉而盗不能捕,更俾亡辜死乎?”躬出访求,夕,若有告者,旦而得尸,遂获盗。知榆次,县豪子雄乡,不输公赋,前后莫敢诘。恪以理善晓之,悟而自悔,折节为长者。大观中,召为屯田员外郎,持节招纳夷人。夷始恫疑,衷甲以逆,恪尽去兵卫从数十卒,单行。夷望见欢呼,投兵听命。
徙沧州。河决,水犯城下,恪乘城救理。都水孟昌龄移檄索船与兵恪报水势方恶船当以备缓急沧为极边兵非有旨不敢遣昌龄怒,劾,恪不为动,益治水。水去,城得全,诏书嘉奖。乃上疏请暂免诸县租,等第振贷,以宽被水之民,民大悦。
靖康初,金兵入汴,李邦彦荐之,拜同知枢密院事,至则为中书侍郎。八月,进拜少宰兼中书侍郎,帝注礼之甚渥。然恪为相,无济时大略。金骑再来,邀割三镇,恪集廷臣议,以为当与者十九,恪从之。使者既行,于是诸道勤王兵大集,辄谕止令勿前,皆反旆而去。洎金兵薄城下,始悔之,密言于帝曰:“唐自天宝而后屡失而复兴者,以天子在外可以号召四方也。今宜举景德故事,留太子居守而西幸洛,连据秦、雍,领天下亲征,以图兴复。”帝将从其议,而开封尹何栗入见,谓周之失计,未有如东迁之甚者。帝幡然而改,以足顿地曰:“今当以死守社稷。”擢栗门下侍郎,恪计不用。
从帝巡城,为都人遮击,策马得脱,遂卧家求去。御史胡舜陟继劾其罪,谓:“恪之智虑不能经画边事,但长于交结内侍,今国势日蹙,诚不可以备位”乃以栗代为相。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一十一》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荫登第登第:应试得中
B.持节招纳夷人持节:坚守气节。
C.然恪为相,无济时大略济时:拯救时世
D.帝幡然而改幡然:很快而彻底地
【小题2】下列加横线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闻人言父尔无忘乃父之志
B.劾异乎三子者
C.县豪子雄乡智勇多困所溺
D.吾尉而到盗不能捕故王之不王,不也,非不能也
【小题3】对文中画波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都水孟昌龄移檄索船与兵/恪报水势方恶/船当以备缓急/沧为极/边兵非有旨不敢遣/
B.都水孟昌龄移檄索船与兵/恪报水势方恶/船当以备/缓急沧为极边/兵非有旨不敢遣/
C.都水孟昌龄移檄索船与兵/恪报水势方恶/船当以备缓急/沧为极边/兵非有旨不敢遣/
D.都水孟昌龄移檄索船与兵/恪报水势方恶/船当以备/缓急沧为极/边兵非有旨不敢遣/
【小题4】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鳏寡孤独,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没有亲属供养、无依无靠的人。鳏:年老无妻或丧妻的男子。寡:年老无夫或丧夫的女子。孤:年有丧母的孩子。独:年老无子女的老人。
B.官府的赋税。晋·袁宏《后汉纪·灵帝纪上》:“其孤寡贫穷,令宗人相赡之……以谷代公赋多少有次。行之期月,里无盗窃者。”
C.军队纪律条令规定的一种奖励。非别采取队前、会议、书面的方式宣布,并登记存档称赞并奖励。
D.靖康,年号。靖康之耻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著名事件,发生于北宋皇帝宋钦宗靖康年间因而得名。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除了烧杀抢掠之外,更俘虏了宋微宗、宋钦宗父子。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恪为官公正,执政有方。为官期间,不怕受牵连,为人辩护;豪绅子弟因其言省悟自悔,夷人亦因其行扔下兵器服从命令。
B.唐恪忠于职守,敢于抗上。在沧州做官时,遇黄河决堤,拒绝了都水孟昌龄索要船只与士兵的要求,一心治理水患,保全了沧州城,受到皇上嘉奖。
C.唐恪缺少远见,主张和议。因为主张投降金兵,令勤王大军后退,所以跟从皇帝巡城时,被都城人拦住击打,骑马快跑才得脱身。
D.唐恪智谋不足,能力有限。曾建议皇帝放弃汴梁迁都洛阳,后遭到了开封尹何栗的反对,计谋不被采用,后被免去相位。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尝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视之,俯出胯下,匍匐。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渡淮,信仗剑从之,居麾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坐法当斩。信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信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亭长妻之患:讨厌
B.食时信往,不为食具:准备、备办
C.若虽长大,好带刀剑长大:长大成人
D.于是信视之孰:仔细地
【小题2】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韩信,淮阴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统帅和军事理论家。
B.丞相,是中国古代官名。一般指皇帝下面的最高行政官,辅佐皇帝总理百政的官员。
C.《史记》是中国的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全书共一百三十卷,有十表、八书、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记载了上起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
D.司马迁,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太史公。
【小题3】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B.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C.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D.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小题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信还是平民的时候,家境贫寒,生活无着,常常寄人篱下,曾经在一位亭长家混饭吃,一吃就是几个月,惹得亭长妻子很不高兴。
B.淮阴有位卖肉的年轻人,认为韩信虽然身材高大并佩带刀剑,却内心胆小,当众欺负韩信,要韩信从他胯下钻过去。
C.滕公欣赏韩信,把他推荐给汉王刘邦,汉王看出他有超众之才,任命他为治粟都尉。
D.萧何追回韩信后,对刘邦说了韩信的重要性,并劝说刘邦斋戒,修筑坛场,举行隆重的仪式拜韩信为大将。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坐法当斩。
②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