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王禹偁
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刳去其节,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于城西北隅,雉堞圮毁,榛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辽夐,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披鹤氅,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清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彼齐云、落星,高则高矣;井斡、丽谯,华则华矣。止于贮妓女,藏歌舞,非骚人之事,吾所不取。
吾闻竹工云:“竹之为瓦,仅十稔,若重覆之,得二十稔。”噫!吾以至道乙未岁,自翰林出滁上,丙申,移广陵;丁酉,又入西掖;戊戌岁除日,有齐安之命;己亥闰三月到郡。四年之间,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处,岂惧竹楼之易朽乎!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茸之,庶斯楼之不朽也。
咸平二年八月十五日记。   
注:①王禹偁(954—1001):北宋文学家。②刳:削,③幽阒(qù)辽夐 (xiòng):清幽寂静,辽阔绵远。阒,静。夐,远。④齐安:古郡名,在今湖北黄冈市。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远吞山光,平江濑挹:汲取。
B.幽阒辽复,不可状具:具体。
C.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第;但,只。
D.后之人与我同志幸:希望。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叙写作者谪居竹楼的乐趣的一组是 ( )
①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 ②远吞山光,平挹江濑 ③夏宜急雨,有瀑布声 ④宜鼓琴,琴调虚畅 ⑤公退之暇,披鹤氅,戴华阳巾 ⑥焚香默坐,清遣世虑
A.①②③B.④⑤⑥C.③④⑤D.②③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中描绘了竹楼清幽的环境,表现了作者潇洒淡泊的生活情趣和被贬后豁达自适的心情,同时也透露出不满的情绪。
B.文章先写黄冈多竹和用竹造屋的好处,再略写竹楼外所见的优美景色,然后详写竹楼内所适宜做的四件事情:夏听急雨,冬听密雪,鼓琴咏诗,围棋投壶。
C.文章引齐云、落星、井斡、丽谯四座历史上有名的高楼与竹楼作对比,表明作者喜爱竹楼、甘愿清苦、鄙夷声色、不慕荣华的高尚情怀。
D.文中多用排比,着力渲染,叙中夹议,寓情于景,特别是对于竹楼各种声响的生动描绘,更是各具特色,极富诗意。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3-05-20 10:57:4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每小题3分,共9分)
患盗论
刘敞
天下方患盗。或问刘子日:“盗可除乎?”对日:“何为不可除也?顾盗有源,能止其源,何盗之患?”或日:“请问盗源?”对曰:“衣食不足,盗之源也;政赋不均,盗之源也;教化不修,盗之源也。一源慢,则探囊发箧而为盗矣;二源慢,则操兵刃劫良民而为盗矣;三源慢,则攻城邑略百姓而为盗矣。此所谓盗有源也。”
丰世无盗者,足也;治世无贼者,均也;化世无乱者,顺也。今不务衣食而务无盗贼,是止水而不塞源也;不务化盗而务禁盗,是纵焚而救以升龠也。且律:使窃财者刑,伤人者死,兵法重矣;而盗不为止者,非不畏死也,念无以生,以谓坐而待死,不若起而图生也。且律:使凡盗贼能自告者,除其罪,或赐之衣裳剑带,官爵品秩,其恩深矣;而盗不应募,非不愿生也,念无以乐生,以谓为民乃甚苦,为盗乃甚逸也。然则盗非其自欲为之,由上以法驱之使为也。其不欲出也,非其自不欲出,由上以法持之使留也。若夫衣食素周其身,廉耻夙加其心,彼唯恐不得齿良人,何敢然哉?故惧之以死而不惧,劝之以生而不劝,则虽烦直指之使,重督捕之科,固未有益也。
今有司本源之不恤,而倚办于牧守,此乃臧武仲所以,辞不能诘也。凡人有九年耕,然后有三年之食;有三年之食,然后可教以礼义。今所以使衣食不足,政赋不均,教化不修者,牧守乎哉?吾恐未得其益,而汉武沈命之敝,殆复起矣。故仲尼有言:“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推而广之,亦曰:“用兵吾犹人也,必也使无战乎!”引而伸之,亦日:“禁盗吾犹人也,必也使无盗乎!”盍亦反其本而已矣。
爰自元昊犯边,中国颇多盗,山东尤甚。天子使侍御史督捕,且招怀之,不能尽得。于是令州郡:“盗发而不辄得者,长吏坐之。”欲重其事。予以谓未尽于防,故作此论。
(选自《宋文鉴》卷九十五,有删改
注:①升龠(yuè):都是像酒杯一样的容器。
②臧武仲句:臧武仲是周代春秋时鲁国大臣。作者引用这个典故的意思是:如果说牧守捕盗不力是有罪当罚,那么朝廷不去正本清源,养成盗贼,不是一样有罪当罚吗。
③沈命之敝:“沈命法”是汉武帝时颁布的一项法律,规定“盗贼起,不发觉”,或捕盗不力者,就将有关大小官员一律处死。结果引发因官员怕治罪而相互隐瞒,以致盗贼更多,称作“沈命之敝”。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源慢,则探囊发箧而为盗矣慢:缓慢
B.为盗乃甚逸也逸:快活
C.若夫衣食素周其身素:向来
D.用兵吾犹人也,必也使无战乎犹:相同,一样
【小题2】(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不欲出也其信然邪?其梦邪?
B.使窃财者刑求人可使报秦者
C.今不务衣食而务无盗贼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
D.然后可教以礼义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小题3】(小题3)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主要说明“盗”的产生是由于“衣食不足”、“政赋不均”、“教化不修”,一句话,是“由上以法驱之”造成的。
B.本文着重指出,如果不解决盗贼出现这些根本问题,任何严刑峻法,残酷镇压,以至招安诱骗,都都不能杜绝盗贼产生的土壤。
C.本文写作虽是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但文中用生动的语言,论证了官逼民反这一客观的现实,有助于人们认识封建统治的本质。
D.作者引用孔子的名言,其主要用意是说明:做州县长官的捕获了盗贼,如果不如实公正地审理判决,就会激起更大的社会矛盾。
【小题4】(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何为不可除也?顾盗有源,能止其源,何盗之患?(5分)
译文:    
(2) 故惧之以死而不惧,劝之以生而不劝(5分)
译文;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赠御医何承云序
(明)陈继儒
士尝言,不为相则为将,乃医则二者多兼之。相寿国,医寿人,心相等也。相者制治于未乱,将者图变于预设,医者知微于腠理,智相等也。夫医一技耳,今且与将相絜短长而共低昂,得无重哉?
余尝心慕乎承云何公之医也,公克以医世其家,家有藏书,咸禁方奇经,多秘弗传。公受而读之,裁以己意,核以古法,术益精良,而公之名目益显。于是起为景王御医,声驰吴楚间!未几南归,而乡之扶疾而赖公以起者,户满屦矣。四方请学者,车塞道矣。公不问贫富远迩,求即辄应,授即辄中。故上自缙坤先生,以及细民之家,每见公,必拱手加敬,称仁人云。
庚辰秋,余抱病三月,几与鬼邻,而复值母艰,内有哀痛迫肠,外有虚热攻体,时命大谬,谓当已耳。适余恍惚中若有以告公者,当是时,余未识公也。及公至,接而视之,洞烛如白日,投药试饵,应手而愈。故自今循顶至踵,得与有生之乐者,夫孰非公所赐耶?
然则公非直与将相等也,有特相不及公者三。将与相位尊骄倨,每倚富贵而羞贫贱,至疾苦不相闻;而公以药石惠及匹夫匹妇。其不及公者,一也。虚縻爵禄,执空文以罔主上,无所称塞;而公视人若视其身,治病若治其家,德不望报,报不厚责。其不及公者,二也。将相不贤,或巧樱善类,阴螯豪杰,以快私意;而公于贤士大夫,保恤调护,毕其技能,有扶植上人之心焉。其不及公者,三也。是三者,公得以施于一乡,而不能施于天下。异日不肖者倘有进,则请法其意而广之,公借其术以医不肖之身,不肖借其术以医天下之心,庶几有以谢公也夫。
(选自《陈眉公全集》,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相寿国,医寿人寿:使……长治久安
B.而复母艰值:看护
C.执空文以主上罔:欺骗
D.则请法其意而广之广:推广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乃医二者多兼之于其身也,耻师焉
B.医者知微腠理寄蜉蝣天地
C.裁已意,核以古法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相之
D.应手愈秦王与群臣相视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何承云“医德高尚”和“医术精湛”的一组是
A.公受而读之,裁以己意,核以古法每见公,必拱手加敬,称仁人云
B.乡之扶疾而赖公以起者,户满屦矣当是时,余未识公也
C.公不问贫富远迩,求即辄应,投即辄中按而视之,洞烛如白日,投药试饵,应手而愈
D.视人若视其身,治病若治其家公得以施于一乡,而不能施于天下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夫医一技耳,今且与将相絮短长而共低昂,得无重哉?(4分)
(2)故自今循顶至踵,得与有生之乐者,夫孰非公所赐耶?(4分)
(3)不肖借其术以医天下之心,庶几有以谢公也夫。(4分)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氏拙政园记

明文征明

槐雨先生王君敬止所居,在郡城东北界娄、齐门之间。居多隙地,有积水亘中,稍加浚治,环林木。凡为堂一,楼一,为亭六,轩、槛、池、台、坞,涧之属二十有三,总三十有一,名曰拙政园。

王君之言曰:“昔潘岳氏仕宦不达,故筑室种树,灌园鬻蔬,曰:‘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余自筮仕抵今,馀四十年,同时之人,或起家至八坐,登三事,而吾仅以一郡悴老退林下,为政殆有拙于岳者,此园所以名也。”

虽然,君于岳则有间矣。君以进士高科仕为名法从,直躬殉道,非久被斥。其后起旅废,迄摈不复,其为人岂龌龊自守、视时浮沉者哉?岳虽漫为闲居之言,而谄事时人,至于望尘雅拜,干没势权,终咎祸。考其平生,盖其未尝暂去官守以即其闲居之乐也。岂惟岳哉!古之名贤胜士,固有有志于是,而际会功名,不能解脱,又或升沉迁徙,不获遂志,如岳者何限哉!而君甫及强仕即解官家处,所谓筑室种树,灌园鬻蔬,逍遥自得,享闲居之乐者,二十年于此矣。究其所得,虽古之高贤胜士,亦或有所不也,而何岳之足云!所为区区以岳自况,亦聊以宣其不达之志焉耳。而其志之所乐,固有在彼而不在此者。是故高官胜仕,人所慕乐,而祸患攸伏。使君得志一时,而或横罹灾变,其视末杀斯世,而优游馀年,果孰多少哉?君子于此。必有所择矣。征明漫仕而归,虽踪迹不同君,而潦倒末杀,略相曹耦,不得一亩之宫以寄其栖逸之志,而独有羡于君,既取其园中景物悉为赋之,复为之记。

嘉靖十二年岁在癸巳五月既望,长洲文征明著。

《文征明文集》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后起旅废  旋:不久
B.终咎祸 罹:遭遇
C.亦或有所不也 逮:等到
D.不得一亩之宫 顾:只是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有积水亘中  吾还也
B.环林木 手抚膺坐长叹
C.虽踪迹不同君 冰水为之而寒
D.复为之记    臣诚恐见欺于王负赵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吾仅以一郡悴老退林下,为政殆有拙于岳者,此园所以名也。
(2)考其平生,盖其未尝暂去官守以即其闲居之乐地。
(3)是故高官胜仕,人所慕乐,而祸患攸伏。
【小题4】根据选文第三段,概括王敬止和潘岳不同的人生境遇。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9分)
与韩荆州书
(唐) 李白
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吐握①之事,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一登龙门,则声价十倍!所以龙蟠凤逸②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之,则三千之中有毛遂,使白得颖脱而出,即其人焉。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剑术,遍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皆王公大人,与气义。此畴曩③心迹,安敢不尽于君侯哉!
君侯制作侔④神明,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幸愿开张心颜,不以长揖见拒。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权衡,一经品题,便作佳士。而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昔王子师为豫州,未下车,即辟荀慈明,既下车,又辟孔文举;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或为侍中、尚书,先代所美。而君侯亦荐一严协律,入为秘书郎,中间崔宗之、房习祖、黎昕、许莹之徒,或以才名见知,或以清白见赏。白每观其衔恩抚躬,忠义奋发,以此感激,知君侯推赤心于诸贤腹中,所以不归他人,而愿委身国士。傥急难有用,敢效微躯。且人非尧舜,谁能尽善?白谟猷筹画,安能自矜?至于制作,积成卷轴,则欲尘秽视听。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若赐观刍荛,请给纸墨,兼之书人,然后退扫闲轩,缮写呈上。庶青萍、结绿,长价于薛、卞之门⑤。幸惟下流,大开奖饰,惟君侯之。    
(选自上海辞书出版社《古文鉴赏辞典》)
【注】①吐握:吐哺(口中所含食物)握发(头发)。后世以“吐握”形容礼贤下士。 ②龙盘凤逸:喻贤人在野或屈居下位。 ③畴曩(chóu nǎnɡ):往日。 ④制作:指文章著述。侔(móu):相等,齐同。⑤薛、卞之门:薛指古代善于鉴定刀剑的薛烛;卞指发现宝玉的楚人卞和。比喻善于鉴赏人才的人。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寒贱而之忽:忽然B.遍诸侯干:求取
C.王公大人,与气义许:称许、赞许D.惟君侯之图:考虑、切磋
【小题2】下面四组中,全部是表现李白表白自己才干的一组是(3分)
①使白得颖脱而出,即其人焉  ②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
③十五好剑术 ④三十成文章
⑤王公大人,许与气义 ⑥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
A.①②③④B.③④⑤⑥C.①③⑤⑥D.②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文开篇引用谈士们所说的“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意在突出对韩荆州的仰慕,也表明韩荆州在当时具有很强的影响力。
B.文中李白颂扬韩荆州的德行、学问和文章等,意在表明他有如此高的修养,一定能够识拔像自己一样的贤能之士。
C.文末作者用了薛烛、卞和的典故,主要目的是赞美韩荆州任人唯贤、知人善任的高尚品德。
D.本文虽是干谒之作,但作者并没有露出卑屈之态,而是对自己的才能充满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