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赠郡侯郭文麓升副使序
[明]唐顺之
廉吏自古难之。虽然,今之所谓廉者,有之矣。前有所慕于进而后有所惧于罪,是以虽其嗜利之心不胜其竞进之心,而其避罪之计有甚于忧贫之计,慕与惧相持于中,则势不得不矫强而为廉。其幸而恒处于有可慕、有可惧之地,则可以终其身而不至于坏,而世遂以全节之。其或权位渐以极,则可慕者既已得之,而无复有惧于罪。至如蹉跎沦落,不复自振,则可慕者既已绝望,且将甘心冒罪而不辞。是故其始也,缩腹镂骨以自苦;而其后也,甚或出于饕餮之所不为。人见其然,则曰:“若人也,而今乃若是!”而不知始终固此一人也。虽然,此犹自其既坏言之也。方其刻意为廉之时,而其萌芽固已露矣。苟捐之足以为名,而得之足以为罪,则千金有所必苟捐之不足以为名,而得之不足以为罪,则锥刀有所必算。人见其千金之捐乃其奇节,而不知锥刀之算其真机也,从而谓之曰廉。
嗟乎!是安知古之所谓廉者哉?古之所谓廉者,必始于不见可欲。不见可欲,故其奉于身者薄;奉于身者薄,故其资于物者轻。虽其一无所慕与无所惧,而未尝不廉。盖虽欲不廉,而无所用之也。
郭侯治吾常(注),以平易岂弟、与民休息为政,而尤以清苦绳约自律。余始见侯如是,则亦以为今之所谓廉者耳。徐而与侯处,听其议论,察其志之所存,乃知侯非今之所谓廉者也。侯性本澹泊,苦厌纷华,尝言曰:“我蔬食则喜,肉食则不喜;布裀则寝乃安,纻裀则寝不安。”其奉身率如此。侯盖古之廉者也。闻侯之夫人亦乐于粝食敝衣,与侯所嗜好无异。然则古之廉者,犹或不免于室人交谪,于是益知侯之为难也。
常三年,升山东副使以去,侯之僚霍君、裘君与其属武进尹杨君征余文为侯赠。夫侯之廉,人既已尽知之,而奚俟乎余之言耶?虽然,余知侯之廉非出于慕与惧,而方其为守,则犹在有可慕、有可惧之地也。自今以往,官益峻而望益隆,将可慕者得而可惧者去矣,侯之廉犹是也,而后人信之曰:侯果非慕与惧者也。然则知侯者莫如余先也,而乌得无言乎?
(选自《荆川先生文集》,有删改)
(注)常:地名,指常州。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世遂以全节之归:称许
B.则千金有所必割:舍弃
C.于是益知侯之为难也能:做到
D.侯常三年居:居住
【小题2】(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分别指向“今之所谓廉者”、“古之所谓廉者”的一组是()(3分)
一无所慕与无所惧     将可慕者得而可惧者去矣
A.而其后也,甚或出于饕餮之所不为B.前有所慕于进而后有所惧于罪我蔬食则喜,肉食则不喜不见可欲,故其奉于身者薄
C.布裀则寝乃安,纻裀则寝不安D.侯之廉非出于慕与惧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主要论说为吏之廉,其中对为吏者心理的剖析尤其深刻,有独到的见解。
B.今之所谓廉者,本来有意于利禄,但慑于法律的威严,能够自律,管住自己。
C.古之廉者,无所慕求,偶尔有了不廉的念头,也会克制自己,不付之于行动。
D.在作者看来,郭文麓升任副使后,权位更加尊显,仍将保持古之廉者的本色。
【小题4】(小题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苟捐之不足以为名,而得之不足以为罪,则锥刀有所必算。(3分)
(2)奉于身者薄,故其资于物者轻。(3分)
(3)然则知侯者莫如余先也,而乌得无言乎?(3分)
【小题5】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断6处)(3分)
王慎中为文,初亦高谈秦汉谓东京以下无可取已而悟欧曾作文之法乃尽焚旧作一意师仿尤得力于曾巩唐顺之初不服其说,久乃变而从之。
(选自《四库全书总目》)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5-06-24 03:17:4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烟艇记
(宋)陆游
陆子寓居,得屋二楹。甚隘而深,若小舟然。名之曰烟艇。客曰:“异哉!屋之非舟,犹舟之非屋也,以为似欤?舟固有高明奥丽逾于宫室者矣,遂谓之屋,可不可耶?”
陆子曰:“不然,新丰非楚也,虎贲非中郎也,谁者不知?意所诚好而不得焉,粗得其似,则名之矣。因名以课实,子则过矣。而予何罪?予少而多病,自计不能效尺寸之用于斯世,盖尝慨然有江湖之思。而饥寒妻子之累,劫而留之,则寄其趣于烟波洲岛苍茫杳霭之间,未尝一日忘也。使加数年,男胜锄犁,女任纺绩,衣食粗足,然后得一叶之舟,伐获钓鱼而卖芰芡,入松陵,上严濑,历石门、沃洲而还,泊于玉笥之下,醉则散发扣舷为吴歌,顾不乐哉?”
“虽然,万钟之禄与一叶之舟,穷达异矣,而皆外物,吾知彼之不可求,而不能不眷眷于此也其果可求欤意者使吾胸中浩然廓然纳烟云日月之伟观揽雷霆风雨之奇变,虽坐容膝之室而常若顺流放棹瞬息千里者,则安知此室果非烟艇也哉!”绍兴三十一年八月一日记。
(选自《唐宋散文精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名之曰烟艇名:命名
B.舟固有高明奥丽逾于宫室者矣逾:超过
C.顾不乐哉顾:却
D.而皆外物外物:身外之物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屋之非舟,犹舟之非屋也②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B.①意所诚好而不得焉②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C.①粗得其似,则名之矣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①历石门、沃洲而还②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
【小题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2分)
而 不 能 不 眷 眷 于 此 也 其 果 可 求 欤 意 者 使 吾 胸 中 浩 然 廓 然 纳烟 云 日 月 之 伟 观 揽 雷 霆 风 雨 之 奇 变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
予少而多病,自计不能效尺寸之用于斯世。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三国论
苏 辙
天下皆怯而独勇,则勇者胜;皆暗而独智,则智者胜。勇而遇勇,则勇者不足恃也;智而遇智,则智者不足用也。夫唯智勇之不足以定天下,是以天下之难,蜂起而难平。
盖尝闻之,古者英雄之君,其遇智勇也,以不智不勇,而后真智大勇乃可得而见也。悲夫!世之英雄,其处于世,亦有幸不幸邪!
汉高祖、唐太宗是以智勇独过天下而得之者也,曹公、孙、刘是以智勇相遇而失之者也。以智攻智,以勇击勇,此譬如两虎相捽,齿牙气力,无以相胜,其势足以相扰,而不足以相毙。当此之时,惜乎无有以汉高帝之事制之者也。
昔者项籍乘百战百胜之威,而执诸侯之柄,咄嗟叱咤,奋其暴怒,西向以逆高祖,其势飘忽震荡如风雨之至。天下之人以为遂无汉矣。然高帝以其不智不勇之身,横塞其冲,徘徊而不得进,其顽钝椎鲁,足以为笑于天下,而卒能摧折项氏而待其死,此其故何也?夫人之勇力,用而不已,则必有所耗竭,而其智虑久而无成,则亦必有所倦怠而不举。彼欲就其所长以制我于一时,而我闭门而拒之,使之失其所求,逡巡求去而不能去,而项籍固已败矣。
今夫曹公、孙权、刘备,此三人者,皆知以其才相取,而未知以不才取人也。世之言者曰:“孙不如曹,而刘不如孙。”刘备唯智短而勇不足,故有所不若于二人者,而不知因其所不足以求胜,则亦已惑矣。盖刘备之才近似于高祖,而不知所以用之之术。昔高祖之所以自用其才者,其道有三焉耳:先据势胜之地,以示天下之形;广收信、越出奇之将,以自辅其所不逮;有果锐刚猛之气而不用,以深折项籍猖狂之势。此三事者,三国之君其才皆无有能行之者。独一刘备近之而未至,其中犹有翘然自喜之心,欲为椎鲁而不能钝,欲为果锐而不能达。二者交战于中,而未有所定,是故所为而不成,所欲而不遂。弃天下而入巴蜀,则非地也;用诸葛孔明治国之才,而当纷纭征伐之冲,则非将也;不忍忿忿之心,犯其所短,而自将以攻人,则是其气不足尚也。嗟夫!方其奔走于二袁之间,困于吕布而狼狈于荆州,百败而其志不折,不可谓无高祖之风矣,而终不知所以自用之方。夫古之英雄,唯汉高帝为不可及也夫。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昔者项籍百战百胜之威, 乘:趁着
B.西向以高祖 逆:违背
C.而能摧折项氏而待其死 卒:最终
D.以自辅其所不 逮:及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智攻智,以勇击勇 余船次俱进
B.夫唯智勇不足以定天下 句读不知,惑之不解
C.昏暗而独智,智者胜 河内凶,移其民于河东
D.困吕布而狼狈于荆州 得复见将军
【小题3】下列各句中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引用了很多历史人物,实际上是以刘备和刘邦为主要论证对象,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夫古之英雄,唯汉高帝为不可及也夫”的结论。
B.作者立论的目的在于针对当时北宋王朝的现实,虽没有直指朝政,但不是无为而发,而是借古喻今,与其父的《六国论》有异曲同工之妙。
C.文章旨在阐明为君之道不一定要有过人的智勇,而要能以他人的智勇为己所用,这样才是真正的大智大勇。
D.文章虽重在说理,但也很讲究形象性。如形象地描写了项羽“咄嗟叱咤”的英雄气概,刘邦“百败而志不折”的顽强毅力,读来动情入理,使文章情理兼备。
【小题4】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智而遇智,则智者不足用也。(3分)
(2)刘备唯智短而勇不足,故有所不若于二人者,而不知因其所不足以求胜,则亦已惑矣。(4分)
【小题5】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加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断句处不超过6处)。(3分)
梁 丘 据 谓 晏 子 曰 :“吾 至 死 不 及 夫 子 矣 !”晏 子 曰 :婴 闻 之 为 者 常 成 行 者 常 至 婴 非 有 异 于 人 也 常 为 而 不 置 常 行 而 不 休 者 胡 难 及 也  (节选自《晏子春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桓公问管仲:“治国最奚?”对曰:“最患社鼠矣。”公曰:“何患社鼠哉?”对曰:“君亦见夫为社者乎?树木而涂之,鼠穿其间,掘穴托其中。熏之恐焚木,灌之则恐涂弛,此社鼠之所以不得也。今人君之左右,出则势重而收利于民,入则周而蔽恶于君。内间主之情以告外,外内为重擅禁,诸臣百吏以为富。吏不诛则乱法,诛之则君不安。据而有之,此亦国之社鼠也。”左右为社鼠而瞯主之情,人主不觉。如此,主焉得无壅,国焉得无亡乎?
晋文公问狐偃曰:“寡人甘肥周于堂,卮酒豆肉集于宫,壶酒不清,生肉不布,杀一牛遍于国中,一岁之功尽以衣士卒,足以战民乎?”狐子曰:“不足。”文公曰:“吾弛关市之征而缓刑罚,其足以战民乎?”狐子对曰:“不足。”文公曰:“吾民之有丧资者寡人亲使郎中视事有罪者赦之贫穷不足者与之其足以战民乎?”狐子对曰:“不足。此皆所以慎产也;而战之者,杀之也。民之从公也,为慎产(顺其求生的欲望)也,公因而迎杀之,失所以为从公矣”曰:“然则何如足以战民乎?”狐子对曰:“令无得不战。”公曰:“无得不战奈何?”狐子对曰:“信赏必罚,其足以战。”公曰:“刑罚之极安至?”对曰:“不亲贵,法及所爱。”文公曰:“善。”明日,令畋于圃陆,期以日中为期,后期者行军法焉。于是公有所爱者日颠颉后期,吏请其罪,文公陨涕而忧。吏曰:“请用事焉。”遂斩颠颉之脊,以徇百姓,以明法之信也。而后百姓皆惧曰:“君于颠颉之贵重如彼甚也。而君犹行法焉,况于我则何有矣。”文公见民之可战也,于是遂兴兵伐原,克之;伐卫,东其亩,取五鹿;攻阳;胜虢;伐曹;南围郑,反之陴;罢宋围。还与荆人战城濮,大败荆人;返为践土之盟,遂成衡雍之义。一举而八有功。所以然者,无他故异物,从狐偃之谋,颠颉之脊也。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右上》,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治国最奚患:担心,忧虑
B.人则周而蔽恶于君比:比较
C.不亲贵,法及所爱辟:通“避”,回避
D.颠颉之脊也假:借助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熏之恐焚木位卑足羞
B.出则势重而收利于民今不取,后世必子孙忧
C.晋文公问狐偃曰不能喻之怀
D.足以战民乎可怪也欤
【小题3】以下各组语句中,能分别体现权臣“擅禁乱法”和人主“信赏必罚”的一组是
A.出则为势重而收利于民一岁之功尽以衣士卒
B.内间主之情以告外,外内为重擅禁遂斩颠颉之脊,以商百姓,以明法之信也
C.吏不诛则乱法,诛之则君不安有罪者赦之,贫穷不足者与之
D.此亦国之社鼠也不辟亲贵,法及所爱
【小题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管仲之所以将人君左右的一些权臣比作“社鼠”,是因为这些人执掌大权,操纵法律,违法乱纪,妨主误国;要除去他们还是有投鼠忌器之难的。
B.晋文公降低税率,减轻刑罚,吃穿用度之物与人分享,布匹都拿来给士卒做衣服,可以算得上是一位勤政爱民的君主。
C.晋文公听取狐偃建议,借处死爱臣颠颉来向百姓群臣展示了军令如山、执法无私的威慑力,使他们不得不服从号令,争立战功,从而成就了一番霸业。
D.作者韩非子以“社鼠”作喻来阐明人主应力戒被权臣蒙蔽,以管仲与晋文公的对话来阐明严刑峻法治国的重要性。
【小题5】(1)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6分)
①左右为社鼠而瞯主之情,人主不觉。如此,主焉得无壅,国焉得无亡乎?(3分)
②明日,令畋于圃陆,期以日中为期,后期者行军法焉。(3分)
(2)用“/”给原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句断句。(4分)
吾民之有丧资者寡人亲使郎中视事有罪者赦之贫穷不足者与之其足以战民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