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面小题。
帐夜①
吴兆骞
穹帐连山②落月斜,梦回孤客尚天涯。
雁飞白革年年雪,人老黄榆夜夜笳,
驿路几通南国使,风云不断北庭③沙。
春衣少妇空相寄,五月边城未著花。
[注]①诗人因科场案而流放宁古塔(今黑龙江街宁安)二十余年。此诗约作于抵宁古塔三年之时。②连山:就着山势,③北庭:汉时北匈奴所居之地,这里指诗人所居之地。
【小题1】下列对这首清诗的赏析,不疋确的两项是
A.首联开篇点题,诗人梦见拱形的毡账就着山势而立,落月的寒光斜照着自己所住的穹帐。现实中的“孤客”隐指梦境中的团圆。
B.颌联接着进一步写塞外的景色和自己的感触。诗人写此诗才三十出头,他竟也感到“老”的降临,可见这个“老”字包容了他所历之苦有多重!
C.颈联写虽然南国五月已属草木葳蕤、花开四野的仲夏,而北国边城却还未见有任何花开,有的只是连续不断地风云变幻、飞沙走右的恶劣天气。
D.尾联作者感叹有了春衣也毫无用处。一个“空”字,既道出了诗人对妻子白费一番心意的疼惜,又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繁花盛开之景的期盼。
E. 本诗借景抒情,托物兴怀,明写塞北景色,暗含南国风情,软中寄情,于苍凉凄清中蕴雄浑,于孤独哀怨中含温馨。
【小题2】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08-28 05:49:3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罢弈文

清·俞长城

二客弈于庭,息机子从旁观焉。其始也局既布,二客悠然,喜怒不形。未几,争数子,皆瞪目凝视,惟恐失,若强敌在前,誓不返顾也。已而,胜负分,胜者喜,败者怒。如是者再三,局竟。于是计其子而较多寡焉。喜者恬然,怒者释然。

明日闲暇,客复来,局布若畴昔,息机子乃谓客曰:“畴昔之局,其始也,有不患其败而冀其胜者欤?”曰:“然。”“至于今,岂非胜负已过而喜怒俱忘者也?”曰:“然。”“当其争也,有不嫉如仇雠者欤?”曰:“然。”“当其不争也,有不相让而不自者耶?”曰:“然。”“夫弈,小也。其胜何益?其败何损?何为始而患?何为终而忘?何为始而争?何为终而让?子能识其所以然乎?”曰:“不知也。”

呜呼!吾告子故:夫天地,弈局也;万物,弈子也。在事前则患,在事后则忘;在事中则争,在事外则让。人以事后之见处事前,则患心泯;人以事外之见处事中,则争心熄。庶人弈财,士大夫弈于富贵,帝王弈于天下,皆弈也。

今子不以数子视天下,而以天下视数子,扰扰者将安所底乎?语云:工画者寿工棋者夭画者生机棋者杀机废其局敛其子全生远杀之术也

二客闻之,貛然深省,视局若虚,视子若弃,于是遂罢弈。

(注)①底(zhǐ):至,到达。②貛(jué)然:猛然。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局布若畴昔 畴昔:过去
B.夫弈,小也     数:技艺
C.全生远杀之也   术:方法
D.有不相让而不自者耶 矜:顾惜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庶人弈财   激义而死焉者也
B.吾告予故   不赂者赂者丧
C.如是者再三,局竟   今其智反不能及
D.有不嫉如仇雠者欤    人皆得以隶使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息机子旁观二人下棋,看到他们彼此仇视,互相瞪眼动怒,感到很不理解。
B.息机子循循善诱,耐心询问二人下棋时的心态,引导二人倾吐内心的想法。
C.息机子拿二人下棋时的争夺与平民、士大夫、帝王类比,告诫二人要远杀机全生命。
D.作者假托息机子的名义,多方劝导,促使二客止息了机巧之心,二客从此不再下棋。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的部分断句
A.
工画者寿工棋者夭画者生机棋者杀机废其局敛其子全生远杀之术也
【小题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计其子而较多寡焉。喜者恬然,怒者释然。
(2)人以事后之见处事前,则患心泯;人以事外之见处事中,则争心熄。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名捕传

姚伯祥

金坛王伯弢孝廉,自言丙午偕计①,至德州,见道旁有捕贼勾当,与州解相噪。问之,云:“马贼昼劫上供银若干追之则死贼手,不追则死坐累。”各相向呼天,泣数行下。然贼马尘起处,犹目力可望也。忽有夫妇两骑从他道来。诸捕咸相庆曰:“保定名捕至矣!当无忧也。”

诸捕控名捕马,问从何来。言夫妇泰山进香耳。然名捕病甚,俯首鞍上。其妻亦短小好妇人,以皂罗覆面,手抱一婴儿。诸捕告之故,哀乞相助。名捕曰:“贼几人?”曰:“五人。”曰:“余病甚,吾妇往足矣。”妇摇手:“我不耐烦!”名捕嗔骂曰:“懒媳妇!”妇面发红,乃下马抱儿与夫,更束马肚,结缚裙靴,攘臂,袖一刀,长三尺许,光若镜也。夫言:“将我箭去。”妻曰:“吾弹固自胜。”言未讫,身已在马上,绝尘而去。诸捕皆奔马随之。

须臾,追及贼骑。妇人发声清亮,顺风呼贼曰:“我保定名捕某妻,为此官钱,故来相索。宜急置,毋尝我丸也!”贼言:“丈夫平平,牝猪敢尔!”贼发五弓射妇。妇从马上以弹弓拨箭,箭悉落地。急发一弹,杀一人。四人拔刀拟妇妇接战挥斥如意复斫杀一人三人惧少却妇更言曰急置银舁两尸去俱死无益也三人下马乞命置银以二尸缚马上而逸。

顷之,诸捕至,舁银而还。此妇犹旖旎寻常,善刀藏之下马遍拜诸捕,曰:“妮子着力不健,纵此三寇,要是裙襦伎俩耳。”州守为治酒,宴劳五日,乃去。

姚伯祥曰:此皆伯弢口授于予,予为之记,所谓舌端有写生手也。

(选自张潮《虞初新志》,有改动)

(注)①偕计:指举人赴京会试。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州相噪(解差)B.诸捕名捕马,问从何来(勒住)
C.其妻亦短小妇人(温顺)D.宜急,毋尝我丸也(放下)
【小题2】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表现名捕妻“武艺高超”的一组是(  )
①更束马肚,结缚裙靴②吾弹固自胜③须臾,追及贼骑④以弹弓拨箭,箭悉落地 ⑤急发一弹,杀一人⑥纵此三寇,要是裙襦伎俩耳
A.①③④B.①⑤⑥C.②③⑥D.②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伯弢进京应考,途经德州,遇到了名捕夫妇帮助州里差役夺回官银的事,他将此事告诉姚伯祥,姚伯祥把事件如实地记录下来。
B.马贼光天化日抢劫官府钱银,众差役毫无办法,焦急万分,看到保定名捕出现,他们转忧为喜,相信名捕一定能替他们解困。
C.名捕病重,不能亲自去擒拿马贼,他命令外表娇小的妻子前往擒贼,妻子爽快答应并迅速夺回了官银。
D.名捕的妻子夺回官银后没有全力歼灭马贼,在众差役面前不逞强自诩;州守得知名捕夫妇的义举后,专门设宴款待他们以表谢意。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马贼昼劫上供银若干,追之则死贼手,不追则死坐累。
(2)此妇犹旖旎寻常,善刀藏之,下马遍拜诸捕。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青霞先生文集》序

茅坤

青霞沈君,由锦衣卫经历上书诋宰执。宰执深疾之,方力构其罪,赖天子仁圣,特薄其谴,徙之塞上。当是时,君之直谏之名满天下。已而, 君累然携妻子家塞上,会北敌犯,而帅府以下恣敌之出没。甚且及敌之退,则割中土之战没者与野行者之.以为功。而父之哭其子,妻之哭其夫,兄之哭其弟者,往往而是,无所控吁。君既上愤疆埸之日弛,而又下痛诸将士日菅刈我人民以蒙国家也,数呜咽欷歔,而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以泄其怀,即集中所载诸什是也。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稍稍传播,上下震恐,始出死力相煽构,而君之祸作矣。君既没,而一时阃寄所相与谗君者,寻坐罪罢去。又未几,故宰执之仇君者亦报罢。而君之门人给谏俞君,于是裒辑其生平所著若干卷,刻而传之,而其子以敬来请予序之首简。茅子受读而题之曰:若君者,非古之志士之遗乎哉? 孔子删《诗》,自《小弁》之怨亲,《巷伯》之刺谗而下,其间忠臣、寡妇、幽人、怼士之什,并列之为“风”,疏之为“”,不可胜数。岂皆古之中声也哉?然孔子不遽遗之者,特悯其人,矜其志,犹曰“发乎情,止乎礼义”,“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为戒”焉耳。予尝按次《春秋》以来,屈原之《骚》疑于怨,伍胥之谏疑于胁,贾谊之疏疑于激,叔夜之诗疑于愤,刘蕡之对疑于亢。然推孔子删《诗》之旨而裒次之,当亦未必无录之者。集中所载《鸣剑》《筹边》诸什试令后之人读之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士之马而作之忾也固矣他日国家采风者之使出而览观焉,其能遗之乎?予谨识之。

(选自《古文观止》有删改)

(注)①阃寄:阃,郭门的门槛。寄,托付。专指在外负责军事专职的人。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集中所载/《鸣剑》《筹边》诸什/试令后之人读之/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士之马/而作之忾也/固矣/
B.集中所载《鸣剑》/《筹边》诸什/试令后之人读之/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士之马/而作之忾也/固矣/
C.集中所载《鸣剑》/《筹边》诸什/试令后之人读之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士之马/而作之忾也/固矣/
D.集中所载《鸣剑》/《筹边》诸什/试令后之人读之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士之马/而作之忾也/固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锦衣卫经历:锦衣卫,明代官署名,原为护卫皇宫的亲军,后兼管刑狱、缉捕等事。经历,锦衣卫设有经历司,掌管文牍之事。
B.馘:古代战争中割掉敌人的左耳,计数献功。这里指所割的左耳。
C.雅:分为《大雅》、《小雅》。《大雅》是周民族叙事性史诗,生于庙堂之上。内容就是歌颂从后稷到武王之间王公贵族的历史功绩。《小雅》多属贵族的作品。
D.采风:也称为“采诗”;风,民间歌谣。古代有采风制度,朝廷派出官员到民间采集歌谣,从中考察民风和政令得失。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序》文气畅达,作者爱憎分明,语及沈君之事,极尽敬颂之情;言及奸臣,虽话语不多,却能尽切齿之恨。
B.沈君敢于直谏,受到敬重,他写的诗文,又对时政多所讽刺,致使朝廷上下震惊恐慌。于是他们造谣陷害,这样沈君的大祸就发生了。
C.此文突出了沈君的忠烈刚直,为了宏扬沈君诗文的战斗精神,沈君的朋友收集了他一生的若干卷著述,刊刻流传,并请茅坤为之写序言。
D.茅坤认为评价沈君的诗文不必以“古之中声”来衡量,他用孔子删《诗》 ,未必皆中声;屈原以来的一些忠臣义士之作,未必皆中声作论据。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宰执深疾之,方力构其罪,赖天子仁圣,特薄其谴,徙之塞上。
⑵君既没,而一时阃寄所相与谗君者,寻坐罪罢去。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复社姓氏录》序

秦瀛

古者圣王之世,道一风同,有庠序,以天下之士;有礼乐,以陶淑士之性情,于是上之政教出于一,天下之士亦出于一。三代而降,上之政教既失,由是人自为师,家自为学,分门别户,而标榜之风渐炽,非天下之幸,亦非士之幸也!

东汉士崇气节,有甘陵南北部之称,范蔚宗为之传。厥后党锢代兴,至于明而东林之祸烈矣。维时士大夫之家居者,大率联敦盘之会、中树坛坫,及其也,东南名士,倡为复社、几社、应社、听社诸名,争尚声气,遂相应和,以激扬清浊,而复社之名尤著。

复社者,太仓张天如溥、吴县杨廷枢维斗、贵池吴应箕次尾、吾邑顾子方杲为之魁,而《留都防乱公揭》,则子方名居首,以攻阮怀宁大铖。既而大铖枋用欲尽杀异己者,于是次尾等皆逮捕下狱。于戏!天地闭,贤人隐,使诸人不幸阳九之运,见几明哲,为徐稚、申屠蟠,必不致激成清流之祸。然当是时,国事瓦解,三百年养士之泽,已荡然无余,而奸邪犹日寻报复,荼毒士类,以讫于亡。君子论其人,亦可以知其世矣。

《复社姓氏录》二卷,为孟坚吴氏手定本,孟坚,次尾子也。孟坚子铭道,复参以朱竹垞锡鬯所录吴氏扶九本,为《补录》一卷,而附以《防乱公揭》。《姓氏录》中诸人,或后先死国难,或不即死而高采薇之节,屏居以终,尚矣!乃若周钟、陈名夏、龚鼎孳辈,苟且偷生,罔修晚节,而其始亦得滥社中,岂其能矜厉名节于始,而不能持其后欤?亦复社声气太广,附之者不必皆君子,其初本有未暇慎择者欤?观是录者,又可知儒者立身自有本末,而不系复社姓氏之有无也。

桐城胡君得是录于武昌志局,喜而录其本,余亦为钞而存之,并序数语于简端,以为后世考鉴得失之林云。

(选自《小岘山人诗文集》,有删改)

(注)①秦瀛:江苏无锡人,嘉庆间官至刑部侍郎。②枋:通“柄”,权柄。③阳九之运:即厄运。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天下之士 萃:聚集
B.及其也 季:末年
C.阳九之运 丁:遭遇
D.滥社中 厕:污秽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林党人受祸剧烈,当时的士大夫纷纷结社来声援,其中以复社的名气最大。
B.复社发布《留都防乱公揭》声讨阮大铖,阮氏掌权后,将复社首领逮捕入狱。
C.在明清变革之际,复社成员或守节死难,或隐居不出,或变节投敌,操守各异。
D.作者认为,儒者本来就有自己立身处世的原则,不会因为入不入复社而改变。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三百年养士之泽,已荡然无余,而奸邪犹日寻报复,荼毒士类,以讫于亡。
(2)亦复社声气太广,附之者不必皆君子,其初本有未暇慎择者欤?
【小题4】请简要概括《复社姓氏录》的成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