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北山道中
方风
起犯春霜一径寒,清游乘兴约吟鞍。
眼中最恨友朋少,尘外频闻山水宽。
溪落旧痕枯野埠,树浮空翠湿危栏。
岩头几处悬冰白,几作群羊化石看。
注:方风,字韶卿,一字景山,浦江(今属浙江)人。宋亡不仕,隐居仙华山,人称岩南先生。常出游名山大川,访问宋朝遣老,每过破军蹶将之处,仰俯徘徊而不能自已,亡国之痛,溢于言表。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中的“犯春霜” “一径寒”“悬冰白”等词句,直接点明了时令犹寒,这是导致后来诗人出游游兴不浓的原因之一。
B.颈联所写的溪落旧痕、野岸枯寂和树浮空翠、栏杆沾湿之景,以哀最写哀情,带有一种感伤的情绪。
C.尾联,借用“叱石为羊”的典故,诗人有意将它改为“岩头悬冰”即石化之羊,暗喻把元朝政权当作逢春即融的冰山之意。
D.“尘外頻闻山水宽”一句,表达了诗人因为朋友渐少而对秀美山水充满向往,决意归隐的感情愈加强烈。
E. 诗人寄情山水,吟风咏月,虽然身在世外,心却不能同步,怀念故国江山的情愫,对异族统治者的鄙视,在不知不觉间就从诗文中显露出来。
【小题2】历来都认为此诗颈联最为绝妙,请从炼字的免度进行赏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09-08 12:02:0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雨过山村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小题1】诗中前两句写出了雨后山村怎样的景物特点?
【小题2】诗人是怎样表现农忙气氛的?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2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离骚”中与成语“方枘圆凿”意思相似,表达“道不同不相为谋”之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石潭记》中,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形象的比喻,描写溪身、溪水曲折隐现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博大济世情怀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
。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文后各题。
柳 堤
明•金銮
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十里笼晴苑,千条锁故营。
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一、二句点题,写“春江”暗含江边之“堤”,写“密树”点出堤上之“柳”。
B.三、四句承题,“十里”承“春江”,写堤长;“千条”承“密树”,状柳茂。
C.三、四句写柳堤晴日的静景,五六句写雨天的动景,以静写动,借静衬动。
D.“花经宿雨香难拾”中的“香”与“雨香飞燕促”中的“香”都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
E.“啼莺”“飞燕”“风暖”“落花”具体生动地描绘出暮春时节的美丽景色。
【小题2】这首诗运用了由景及理的写法,请具体说明其中景和理的内容,并分析景理之间的关系。(6分 )
同类题4
阅读宋代诗人的《春寒》,完成小题。
春寒 陈与义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注)此诗作于南宋高宗建炎三年二月,当时南宋朝廷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作者几经逃难,避乱于岳州(今湖南岳阳),借居于郡守后园的君子亭,自称“园公”。
(1)本诗第二句中的“怯”字用得好,请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四两句写出了海棠的什么特点?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性格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代 赠
李商隐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首句“楼上黄昏”点明时间是薄暮时分,地点是在高楼之上。主人公在黄昏时分登上高楼,想凭栏远眺,最终却凄然作罢。
B.“玉梯横绝”是说玉梯横断,无由得上,喻指心上人被阻,不能来此相会。
C.“月如钩”不仅烘托了环境的寂寞与凄清,还有象征意义:月儿的缺而不圆,就像是一对有情人的不得相会。
D.芭蕉的绿叶展不开丁香的花蕾,指丁香花尚未绽放,暗示主人公欲语还休的羞涩心绪。
E. 本诗运用了对比的艺术手法,用芭蕉与丁香作比,形象地写出了主人公对情人的思念。
【小题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进行简要分析。
相关知识点
阅读与鉴赏
古代诗歌
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