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洛阳伽蓝记之高阳王寺
杨衒之
高阳王寺,高阳王雍之宅也。在津阳门外三里御路西。雍为尔朱荣所害也,舍宅以为寺。正光中,雍为丞相,给羽葆、鼓吹、虎贲、班剑百人,贵极人臣,富兼山海。居止第宅,匹于帝宫。白殿丹楹,窈窕连亘,飞檐反宇,轇輵周通。僮仆六千,妓女五百,隋珠照日,罗衣从风。自汉晋以来,诸王豪侈,未之有也。出则鸣驺御道,文物成行,铙吹响发,笳声哀转。入则歌姬舞女,击筑吹笙,丝管迭奏,连宵尽日。其竹林鱼池,侔于禁苑,芳草如积,珍木连阴。
雍嗜口味,厚自奉养,一食必以数万钱为限。海陆珍羞,方丈于前。陈留侯李崇谓人曰:“高阳一食,敌我千日。”崇为尚书令,仪同三司,亦富倾天下,僮仆千人。而性多俭吝,恶衣粗食,食常无肉,止有韭茹韭菹。李元佑语人云:“李令公一食十八种。”人问其故,元佑曰:“二韭一十八。”闻者大笑。世人即以为讥骂。
及雍薨后,诸妓悉令入道,或有嫁者。美人徐月华,善弹箜篌,能为明妃出塞之歌,闻者莫不动容。永安中,与卫将军原士康为侧室。宅近青阳门。徐鼓箜篌而歌,哀声入云,行路听者,俄而成市。徐常语士康曰:“王有二美姬,一名脩容,一名艳姿,并娥眉皓齿,洁貌倾城。脩容亦能为绿水歌,艳姿善火凤舞,并爱倾后室,宠冠诸姬。”士康闻此,遂常令徐鼓绿水、火凤之曲焉。
【注】①轇輵:关连。②文物:仪仗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击筑吹笙 古代的乐器
B.侔于禁苑 与……相等、相齐
C.海陆珍羞 美味的食品
D.徐常语士康曰 经常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因寺及人,前三句交代了寺的前身、寺的位置以及高阳王宅第变为佛寺的原因。
B.“入则歌姬舞女,击筑吹笙,丝管迭奏,连宵尽日。”“迭”“连”“尽”三字,把元雍寻欢作乐、忘乎所以、腐朽荒淫的无耻面目,揭露得淋漓尽致。
C.李崇虽位高权重,富甲天下,但却生活节俭,“食常无肉,止有韭茹韭菹。”李元佑戏言他一顿饭要吃十八种食物。
D.作者描写徐月华的才艺,通过听众的反映来突出她歌喉的动人,箜篌声的美妙,这种写法是从《诗三百》中的《陌上桑》对秦罗敷的外貌描写借鉴发展而来的。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徐鼓箜篌而歌,哀声入云,行路听者,俄而成市。
⑵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小题4】文章第一、二段从哪几个方面分述元雍的奢侈生活?请概括。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2-02 10:37:3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齐有南北官道,洿下者里余,雨多行潦,行者不便则傍西踏人田行。行数日而成路。田家苦之,断以横墙,十步一堵,堵数十焉。行者避墙更西踏田逾广数日又成路。田家无计,乃蹲田边,且骂且泣,欲止欲讼,而无如多人何也。或告之曰:“墙之所断已成弃地矣,胡不仆墙而使之通,犹得省于墙之更西者乎?”予笑曰:“更有奇法,以筑墙之土垫道,则道平矣。道平,人皆由道,又不省于道之西者乎?安用墙为?”越数日而道成,道旁无一人迹矣。

(注释)①洿下:低洼的地方。②潦:积水。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⑴田家之 ⑵不仆墙而使之通
【小题2】用两条“/”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行者避墙更西踏田逾广数日又成路
【小题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断横墙 料大王足当项王乎
B.欲止欲讼,无如多人何也 成不敢敛户口,又无所赔偿
C.骂且泣 若属皆为所虏
D.犹得省于墙更西者乎   均二策
【小题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倒装句的一项是
A.断以横墙B.大王来何操C.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D.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小题5】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人皆由道,又不省于道之西者乎?安用墙为?
【小题6】筑墙的两个弊端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
【小题7】概括本文的寓意。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新唐书李白传

李白,太白。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苏頲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

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沈香子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颖面,稍解,授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月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赦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

白晚好黄老,度牛渚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元和末,宣歙观察使范传正祭其冢,禁樵采。文宗时,诏以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

(节选自《新唐书·李白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
B.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
C.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
D.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是在本名之处另取的和本名意思有某种关系的名字,字往往是名的补充或解释,古代常常以名为敬称,以字表示谦称。
B.“翰林”在唐代是皇帝的文学侍从官,唐玄宗时期。翰林分为两种,一种是担当起起草诏书职责的翰林学士;一种是供职于翰林院无甚实权的翰林供奉。
C.“金陵”就是今天的南京,与西安、洛阳、北京并称为中国四大古都,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
D.“黄老”也称黄老学说,道教别称之一。“黄”指道教始祖黄帝;“老”指道教创始人老子,后世道教追奉他们为始祖。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白的祖先被迫流亡到西域,直到他父亲这一代才回到四川江油定居,李白诞生的时候,他母亲梦见太白星,因而取其字为太白。
B.李白的朋友吴筠被召入京后以后,推荐李白也到长安去拜见贺知章;贺知章见到李白的诗文,赞叹他的才华人间少有。
C.李白即使喝醉了,只要酒意稍醒,就能下笔成文,一气呵成,不留余思,所作词章婉转华丽,意精旨切,玄宗非常欣赏他的才华。
D.李白晚年途径牛渚矶来到姑孰,很喜欢那里的青山,他死后,人们就按照他的意愿,将他葬在那座山东的山脚。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
(2)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于成龙,字北溟,山西永宁人。顺治十八年,授广西罗城知县,年四十五矣。罗城居万山中,盛瘴疠,民犷悍。方兵后,遍地榛莽,县中居民仅六家,无城郭廨舍。成龙到官,召吏民拊循之,申明保甲。盗发即时捕治,请於上官,谳实即处决,民安其居,尽力耕耘。与民相爱如家人父子。牒上官请宽徭役,建学宫,创设养济院,凡所当兴罢者,次第举行,县大治。康熙六年,迁四川合州知州。四川大乱后,州中遗民裁百馀,而供役繁重。成龙请革宿弊,招民垦田,贷以牛种,期月户增至千。迁湖广黄冈同知,驻岐亭,尝微行村堡,周访闾里情伪,遇盗及他疑狱,辄踪迹得之,民惊服。

十七年,迁福建按察使。有民以通海获罪,株连数千人,狱成,当骈戮。成龙白康亲王杰书,言所连引多平民,宜省释。王素重成龙,悉从其请。十九年,擢直隶巡抚。宣化旧有水冲沙压地千八百顷,前政金世德请除粮,未行,为民累。成龙复疏请,从之。又以其地夏秋屡被灾,请治赈。别疏劾青县知县赵履谦贪墨,论如律。未几,迁江南江西总督。成龙至江南,自奉简陋,日惟以粗粝蔬食自给。居数月,政化大行。

成龙历官未尝携家属,卒时,将军、都统及僚吏入视,惟笥中绨袍一袭、床头盐豉数器而已。民罢市聚哭,家绘像祀之。赐祭葬,谥清端。上曰:“于成龙督江南或言其变更素行及卒后始知其始终廉洁为百姓所称。殆因素性鲠直,不肖挟仇谗害,造为此言耳。居官如成龙,能有几耶?” 

(节选自《清史稿•于成龙传》)

【小题1】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于成龙督江南/或言其变更/素行及卒后/始知其终廉洁/为百姓所称
B.于成龙督江南/或言其变更素行/及卒后/始知其终/廉洁为百姓所称
C.于成龙督江南/或言其变更素行/及卒后/始知其终廉洁/为百姓所称
D.于成龙督江南/或言其变更素行/及卒后始知/其始终廉洁为百姓所称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宫”就是古代的学校,战国时的稷下学宫促进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是学宫的代表。
B.“康熙”是清圣祖玄烨的年号。年号是历代帝王纪元所立的名号,始于汉武帝时。
C.“迁”指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调。升级调动包括迁升,左迁、迁复。
D.“株连”指因一个人得罪,而牵连许多人。古代严重的罪行可以株连到九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于成龙到广西罗城任知县时已45岁。罗城县处在万山之中,瘴气瘟疫流行,民风粗犷凶悍。又处在战争之后,遍地荆棘,城中仅有六家。
B.于成龙升任湖广黄冈之知州,曾经微服私访,遇到可疑案件,也能按踪迹抓到案犯,百姓惊叹佩服。可见他的为政能力。
C.于成龙爱憎分明。面对宣化这地方夏秋两季屡次遭受灾害的情况,他请求赈济救治,还上书弹劾赵履谦,赵履谦被依法论处。
D.于成龙廉洁自律。他去世之后,仅有一件袍子,几罐豆豉,受到皇上称赞。皇上赐他“天下廉吏第一”匾额。
【小题4】把下文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成龙请革宿弊,招民垦田,贷以牛种,期月户增至千。
(2)前政金世德请除粮,未行,为民累。成龙复疏情,从之。

同类题5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让县自明本志令曹操

始举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故在济南,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忤诸常侍,以为强豪所忿,恐致家祸,故以病还。

去官之后,年纪尚少,顾视同岁中,年有五十,未名为老,内自图之;从此却去二十年,待天下清,乃与同岁中始举者等耳。故以四时归乡里,于谯东五十里筑精舍,欲秋夏读书,冬春射猎。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绝宾客往来之望,然不能得如意。

而遭值董卓之难,兴举义兵。是时合兵能多得耳,然常自损,不欲多之。所以然者,兵多意盛,与强敌争,更为祸始,故汴水之战数千,后还到扬州更募,亦复不过三千人。此其本志有限也。

后领兖州,破降黄巾三十万众。又袁术僭号于九江,后孤计禽其四将,获其人众,遂使术穷亡解沮,发病而死。及至袁绍据河北,兵势强盛,孤自度势,实不敌之,但计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幸而破绍,其二子,又刘表自以为宗室,包藏奸心,据有当州。孤复定之,遂平天下。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

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评,言有不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齐桓、晋文所以垂称至今日者,以其兵势广大,犹能奉事周室也。昔乐毅赵,赵王欲与之图燕,乐毅伏而垂泣,对曰:“臣事昭王,犹事大王;臣若获戾,放在他国,没世然后已,不忍谋赵之徒隶,况燕后嗣乎?”胡亥之杀蒙恬也,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余万,其势足以背叛,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王也。”

孤每读此二人书,未尝不怆然流涕也,孤祖、父以至孤身,皆当亲重之任,可谓见信者矣,以及子桓兄弟,过于三世矣。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倘更为祸始    倘:或许
B.枭其二子 枭:擒获
C.言有不逊之志  逊:恭顺
D.昔乐毅走赵    走:逃亡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短线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孤:古代王侯自谦之称。曹操当时任丞相,封武平侯,故此自称。
B.岩穴知名之士:指隐居而有名望的人。汉朝儒生常故意隐居深山,抬高声价,以待举荐。
C.子桓兄弟:子桓,是曹操次子曹丕的字,子桓兄弟指曹丕、曹植等。
D.同岁,两处“同岁”意思都是岁数相等,指和作者同一年出生的人。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绝宾客往来之望,然不能得如意。
(2)臣若获戾,放在他国,没世然后己,不忍谋赵之徒隶,况燕后嗣乎?
【小题4】作者在第四段(“后领兖州……意望己过矣。”)列举自己事迹,用意是什么,请简要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