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解释,适合原意的一项是( )
A.“问君西游何时还”,“君”实指唐明皇,非泛然而言。
B.“畏途巉岩不可攀”,言忠臣义士虽欲从国君于难,但道路险阻,不可以猝然攀附也。
C.“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复申之,言其险之极,一言之不足,再言之也。
D.“连峰去天不盈尺”至段末,尽言蜀道险难之状,疏远之臣若李白者,虽欲从君于难,又胡为而能来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8-04-06 11:03:2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薛讷,字慎言,起家城门郎,迁蓝田令。富人倪氏讼息钱于肃政台中丞来俊臣受赇发义仓粟数千斛偿之讷曰义仓本备水旱安可绝众人之仰私一家报上不与。会俊臣得罪,亦止。

后突厥扰河北,武后以讷世将,诏摄左威卫将军、安东道经略使。对同明殿,具言:“丑虏冯暴,以庐陵王藉言,今虽还东宫,议不坚信。若太子无动,贼不讨而解。”后纳其言。俄迁幽州都督、安东都护。改并州长史,检校左卫大将军。讷久处边,有战功。开元初,玄宗讲武新丰,诏讷为左军节度。时诸部颇失序,唯讷与解琬军不动。帝令轻骑召之,至军门,不得入。礼成,尤见慰劳。

明年,契丹、奚、突厥连和,数入边,讷建议请讨,诏监门将军杜宾客、定州刺史崔宣道与讷帅众二万出檀州。宾各议"方暑,士负戈赢粮深讨,虑恐无功",姚元崇亦持不可,讷独曰:“夏草荐茂,羔犊方息,不费馈饟因盗资,振国威灵,不可失也。”天子方欲夸威四夷,喜奇功,乃听讷言,而授紫微黄门三品以重之。师至滦河,与贼遇,诸将不如约,为虏覆,尽亡其军。讷脱身走,而罪宣道及大将李思敬等八人,有诏斩以徇,独宾客免,尽夺讷官爵。

俄而吐蕃大酋坌达延、乞力徐等众十万寇临洮,入兰州,剽牧马,诏讷白衣摄羽林将军,为陇右防御使,与王晙击之。追及贼,战武阶驿,犄角劫之,破其众;尾北至洮水,又战长城堡,杀卤数万,擒其酋六指乡弥洪,悉收所掠及仗械不赀。时帝欲自将北伐,及讷大克,乃止行。命紫微舍人倪若水即军陟功状,拜讷左羽林大将军,复封平阳郡公,以子畅为朝散大夫。又授凉州镇军大总管,赤水、建康、河源边州皆隶节度。俄为朔方行军大总管。久之,以老致仕。,年七十二,赠太常卿,谥曰昭定。

讷性沉勇寡言,其用兵,临大敌益壮。

(《新唐书·卷一百一十一·列传第三十六》)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确的一项是
A.富人倪氏讼息钱于肃政台/中丞来俊臣受赇发义仓/粟数千斛偿之/讷曰/义仓本备水旱/安可绝众人之仰私一家/
B.富人倪氏讼息钱于肃政台/中丞来俊臣受赇发义仓/粟数千斛偿之/讷曰义仓/本备水旱/安可绝众人之仰私一家/
C.富人倪氏讼息钱于肃政台/中丞来俊臣受赇/发义仓粟数千斛偿之/讷曰/义仓本备水旱/安可绝众人之仰私一家/
D.富人倪氏讼息钱于肃政台/中丞来俊臣受赇/发义仓粟数千斛偿之/讷曰义仓/本备水旱/安可绝众人之仰私一家/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斛,中国旧量器名,亦是容量单位,一斛本为十斗,后来改为五斗。
B.讲武,指讲习武事,即练兵,所谓“三时务农,而一时讲武”古时讲武多在秋季。
C.白衣,可指受处分官员的身份,薛讷以白衣而摄羽林将军就表明其处分仍然在身。
D.卒,原有“终”“尽”的意思。古人称大夫或相当于大夫以上的高级官员的死叫“卒”。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薛讷治军有方,军纪严明。新丰讲武之时,其部井然,即使皇帝使臣,也难入其军门。
B.薛讷久戍边疆,颇有战功。虽曾败于契丹、奚、突厥联军,但大胜侵扰临洮的吐蕃。
C.薛讷心怀百姓,正直敢言。来俊臣受贿,打算用义仓粮食去偿债,因薛讷上书而获罪。
D.薛讷出身将门,深受重用。在代理左威卫将军后,历任幽州都督、左羽林大将军等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夏草荐茂,羔犊方息,不费馈饷,因盗资振国威灵,不可失也。
(2)追及贼,战武阶驿,犄角劫之,破其众。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范仲淹,字希文,二岁而孤,母更适长山朱氏。少有志操,既长,知其世家,乃感泣,去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举进士第,为广德军司理参军,迎其母归养。

监泰州西渓盐税,迁大理寺丞,徙监楚州粮料院,母丧去官。服阙,以晏殊荐,为秘阁校理。仲淹泛通六经,长于《易》,学者多从质问,为执经讲解亡所倦。尝推其俸以食四方游士,以至其子易衣而出,然仲淹晏如也。

岁大蝗旱,江、淮、京东滋甚。仲淹请遗使循行,未报。乃请问曰:“宫掖中半日不食,当何如?”帝恻然,乃命仲淹安抚江、淮,所至开仓赈之,禁民淫祀,且条上救敝十事。岁余,徙苏州。州大水,民田不得耕,仲淹疏五河,导太湖注之海。

延州诸砦多失守,明年正月,诏诸路人讨。仲淹曰:“正月塞外大寒,我师暴露,不如俟春深入,贼马痩人饥,势易制也。况边备渐修,师出有纪,贼虽猖獗,固已慑其气矣。”仲淹为将,号令明白,爱抚士卒,诸羌来者,推心接之不疑,故贼亦不敢辄犯其境。

以疾请邓州,进给事中。后徙荆南,寻徒杭州,再迁户部侍郎,徙青州。会病甚,请颍州,未至而卒,年六十四。赠兵部尚书,谥文正。

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音,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羌酋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初,仲淹病,帝常遣使赐药存问,既卒,嗟悼久之。又遗使就问其家,既葬,帝亲书其碑曰“褒贤之碑”。论曰:自古一代帝王之兴,必有一代名世之臣。宋有仲淹诸贤,无愧乎此。   

(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
B.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
C.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
D.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鳏寡孤独”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没有亲属供养、无依无靠的人。其中,“孤”指年幼丧父的孩子;“鳏”指年老无妻或丧妻的男子;“寡”指丧夫的女子;“独”指年老无子的人。
B.大理寺为掌管刑狱的官署,长官名为大理寺卿。北齐始设,后历代相沿。明清时与刑部、赌察院并称为“三法司”,会同处理重大司法案件。
C.“六经”指六部儒家经典著作,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它们是《论语》《诗经》《尚书》《礼经》《周易》《乐经》。
D.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副长官为侍郎。掌管全国的土地、赋税、户籍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仲淹崇尚简朴生活。妻儿的饭食仅够充饥。他要求自己的几个儿子不能穿华贵的衣服出门,出门前要换衣服。
B.范仲淹重视灾情并善于治灾。当江、淮、京东这些地区出现严重灾情时,他极力请求朝廷派逍官员前去治理。在苏州为官时,他引导百姓疏通河渠来治理水灾。
C.范仲淹富有智谋。当朝廷要诏命各路讨伐西夏时,范仲淹认为冬季严寒,宋军露宿挨冻不如等到春天深入故境,敌军马瘦人饥,宋军势力会更容易制服敌军。
D.范仲淹深受百姓爱戴。他去世时,四方听问噩耗的百姓都为之叹息,羌部族的首领数百人也为其忡念痛哀。
【小题4】翻译下面句子。
(1)仲淹泛通六经,长于《易》,学者多从质问,为执经讲解,亡所倦。
(2)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蔡确字持正泉州晋江人父徙陈确有智数尚气不谨细行第进士调邠州司理参军以贿闻。转运使薛向行部,欲按治,见其仪观秀伟,召与语,奇之,更加延誉。韩绛宣抚陕西,见所制乐语,以为材,荐于弟开封尹维,辟管干右厢公事,维去而确至。旧制当庭参,确不肯,后尹刘庠责之,确曰:“唐藩镇自置掾属,故有是礼。今辇毂下比肩事主,虽故事不可用。”遂乞解职。

太学生虞蕃讼学官,确深探其狱,连引朝士,自翰林学士许将以下皆逮捕械系,令狱卒与同寝处,饮食旋溷共为一室,设大盆于前,凡羹饭饼胾举投其中,以杓混搅,分饲之如犬豕。久系不问,幸而得问,无一事不承。遂劾参知政事元绛有所属请,绛出知亳州;确代其位。确自知制诰为御史中丞、参知政事,皆以起狱夺人位而居之,士大夫交口咄骂,而确自以为得计也。

元丰五年,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时富弼在西京,上言蔡确小人,不宜大用。确既相,屡兴罗织之狱,缙绅士大夫重足而立矣。初议官制,盖仿《唐六典》,事无大小,并中书取旨,门下审覆,尚书受而行之,三省分班奏事,柄归中书。确说王珪曰:“公久在相位,必得中书令。”珪信不疑。确乃言于帝曰:“三省长官位高,不须置令,但令左右仆射分兼两省侍郎足矣。”帝以为然。故确名为次相,实颛大政,珪以左仆射兼门下,拱手而已。帝虽以次叙相珪、确,然不加礼重,屡因微失罚金,每罚辄门谢。宰相罚金门谢,前此未有,人皆耻之。

确在安陆,尝游车盖亭,赋诗十章,知汉阳军吴处厚上之,以为皆涉讥讪,其用郝处俊上元间谏高宗欲传位天后事,以斥东朝,语尤切害。于是左谏议大夫梁焘、右谏议大夫范祖禹、左司谏吴安诗、右司谏王岩叟、右正言刘安世,进上章乞正确罪。诏确具析,确自辩甚悉。安世等又言确罪状著明,何待具析。遂贬光禄卿、分司南京,再责英州别驾、新州安置。确后于贬所。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二百三十•奸臣一》,有删改)

(注)①乐语:文体名。宋宫廷演剧,命词臣作乐语,使伶人歌唱。先为对偶韵文,后附以诗,也有不附诗的。后遂成为文体,各作家常有所作。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蔡确/字持正/泉州晋江人/父徙陈/确有智数/尚气/不谨细行/第进士/调邠州司理/参军以贿闻
B.蔡确/字持正/泉州晋江人/父徙陈/确有智数/尚气/不谨细行/第进士/调邠州司理参军/以贿闻
C.蔡确/字持正/泉州晋江人/父徙陈/确有智数/尚气不谨/细行/第进士/调邠州司理/参军以贿闻
D.蔡确/字持正/泉州晋江人/父徙陈/确有智数/尚气不谨/细行/第进士/调邠州司理参军/以贿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根据成绩高低分为一甲、二甲、三甲。一甲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人,赐进士出身;其次为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B.太学生,即在最高学府太学就读的生员。不同朝代对学校称谓不同,夏称“校”,殷称“序”,周称“庠”。
C.参知政事,又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宋代以参知政事为副宰相,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都曾任此职。
D.古代对死有多种方式的描述,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曰不禄,士曰卒,庶人曰死。在某些记载中,皇后或皇太后去世也可称“崩”。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蔡确仪表出众,颇具才华。上级官员被他的仪表和才华所打动,不仅没有处罚他的罪责,反而对他赞赏有加。
B.蔡确手段低劣,为人不齿。他在处置翰林学士许将等朝臣时,每天让他们像猪狗一样进食,侮辱他们的人格,但是最终也没有达到目的。
C.蔡确贪恋权力,权倾一时。他为了能够独揽大权而向皇帝进谗言,让皇帝放弃设令,使自己成为了朝廷的实际掌权者。
D.蔡确因诗被劾,申辩无果。面对吴处厚等人的弹劾,蔡确申辩完备;但刘安世等大臣坚持认为他犯罪事实清楚,不需要再详细解释。蔡确最终被贬,客死他乡。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韩绛宣抚陕西,见所制乐语,以为材,荐于弟开封尹维,辟管干右厢公事,维去而确至。
(2)帝虽以次叙相珪、确,然不加礼重,屡因微失罚金,每罚辄门谢。

同类题4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小题1】解释下列画横线的字
A于楚( )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C行李之往来( )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
【小题2】解释下列画横线的字
A晋函陵  (   )
B越国以远(    )
C阙秦以晋(     )
D既东郑,又欲肆其西封(   )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
(1)以其无礼于晋。
(2)夫晋,何厌之有?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