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对下列词句中所用典故和其相应人物,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慨叹江山依旧,当年“坐断东南战未休”的孔仲谋已无处寻觅)
B.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赞扬当年北伐的英雄气概)
C.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自比廉颇,功绩显赫,壮心不已)
D.雄姿英发,羽扇纶巾。(以周瑜对比自己)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8-10-21 03:06:1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朝中措
范成大①
长年心事寄林扃,尘鬓已星星。芳意不如水远,归心欲与云平。
留连一醉,花残日永,雨后山明。从此量船载酒,莫教闲却春情。
[注]①范成大(1126-1193)南宋人,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绍兴进士,历任处州知州、静江府知州兼广南西道经略安抚使、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等职。晚年退居故乡石湖,号石湖居士。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上片首二句,“林扃”意指“林园”,流露出词人如今双鬓已经白发点点,而他却始终无法摆脱退居山林、寄兴湖山、潇洒度日月的想法。
B.“芳意”二句,“芳意”怎如平淡之水长远,“归心”之大却能比得上天,词人就云水写怀,于对比中照应首句发出的“长年心事寄林扃”之叹。
C.过片三句,词人写自己春景明媚之时携酒出游,静观山间花开花落,乐赏雨后明媚青山,至此,陶然自乐、散漫疏阔、洒脱不羁的形象跃然纸上。
D.结尾二句词人豪放地发誓,从此要载酒船中随意漂游,绝不辜负大好春光,这里正话反说,唯其如此,失意时的激愤沉痛才可表现得淋漓尽致。
E.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曾评范成大之词:“石湖词音节最婉转,读稼轩词后读石湖词,令人心平气和。”本词正是以平和之笔抒写抑郁之情。
【小题2】全词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请具体分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醉翁操(1)
苏轼
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2)
醉翁啸咏,声和流泉。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山有时而童巅(3),水有时而回川。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4)
注释:(1)据本词序,欧阳修喜爱琅琊幽谷的山川奇丽、泉鸣空涧,常把酒临听,欣然忘归。后沈遵作琴曲《醉翁操》,崔闲记谱,请苏轼填词。(2)蒉:草筐。《论语·宪问》:“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3)童巅:山顶光秃,山无草木曰童。(4)徽:琴徽,系弦之绳。此处代指琴。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响空山”与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的“空山”,都写出了山的空寂。
B.“荷蒉”两句以《论语》中荷蒉者对孔子击磬的评价,赞赏醉翁懂得鸣泉之妙。
C.“醉翁去后”两句描写醉翁离开琅琊后,作者空对流泉,以吟诵表达思念之情。
D.词作最后三句是说醉翁虽已离世,声和流泉的美妙意境却仍然得以留存人间。
【小题2】词作开篇几句运用了以声写声的手法,用玉声形容泉声的清亮圆润。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
A.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B.商声寥亮羽声苦,江天寂历江枫秋。(刘长卿《听笛声留别郑协律》)
C.蜂簇野花吟细韵,蝉移高柳迸残声。(韦庄《听赵秀才弹琴》)
D.寒敲白玉声偏婉,暖逼黄莺语自娇。(王仁裕《荆南席上咏胡琴妓》)
【小题3】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白居易《琵琶行》同样运用了这种手法来写琵琶声:“________,_______。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小题4】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①古代文人常常喜欢“啸咏”,除了本词中的醉翁,陶渊明写曾写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
②这首词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密切关联。词中“唯醉翁中知其天”“醉翁啸咏,声和流泉”,呼应了《醉翁亭记》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寄情山水的名句。
【小题5】欧阳修《醉翁亭记》描写了琅琊山的四时景色,表现了作者以山水自适、与民同乐的情怀。与之相比,苏轼这首《醉翁操》所描写的景色和表现的情怀有何不同?
相关知识点